《2021-2022学年广东各市名校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古代诗歌阅读含详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广东各市名校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古代诗歌阅读含详解.pdf(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 04 古代诗歌阅读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一、古代诗歌阅读(2022广东广州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送郑户曹 苏轼 游遍钱塘湖上山,归来文字带芳鲜。羸僮瘦马从吾饮,陋巷何人似子贤。公业有田常乏客,广文好客竟无毡。东归不趁花时节,开尽春风谁与妍?【注】郑户曹:郑僅,时赴任北京大名府。公业:东汉郑太的字。后汉书记载他“阴交结豪杰。家富余财,有田四百顷,而食物常不足,名闻山东。”广文:郑虔,在广文馆中任博士而被当时人称为“郑广文”,他“在官贫约,甚而淡如”。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游遍钱塘湖上山”点出送别地点,“归来文字带芳鲜”则暗示
2、出钱塘湖景色优美。B 中间两联主要评价友人。说的虽是友人,却也体现出诗人的利义观和为人处世的道德观。C尾联劝朋友趁春天一路赏景赴任,“赏景”此点与首联关联。全诗前后照应,浑然一体。D 此诗跳出一般送别诗的离别悲伤情调,对友人的离别赴任由衷地表达出喜悦与祝福之情。2全诗多处用典,请结合诗句分别说明这些典故的作用。【答案】1A 2“陋巷何人似子贤”借颜回的典故,赞美朋友的安贫乐道;“公业有田常乏客”借郑太的典故,赞美朋友的大方好客;“广文好客竟无毡”借郑虔的典故,赞美朋友的清贫廉洁(或清贫好客)。【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诗歌内容的能力。A.“点出送别地点”“暗示出钱塘湖景色优美”错误,首联是诗人对
3、与朋友交往的往事回忆,回忆当初他们游遍钱塘一带,游玩之后还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因此“游遍钱塘湖上山”并非当下的送别地点,“归来文字带芳鲜”还暗含着归来之后写出的作品文字优美之意。故选 A。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陋巷何人似子贤”借颜回安于贫困的典故,赞美朋友的安贫乐道;根据注释郑太“阴交结豪杰。家富余财,有田四百顷,而食物常不足,名闻山东”可知,“公业有田常乏客”借郑太因结交豪杰而食物不足的典故,意在表现郑户曹的大方好客;“广文好客竟无毡”,杜甫有“坐客寒无毡”句,后以“无毡”为居官清寒之典。用
4、郑虔“在官贫约,甚而淡如”的形象影射郑户曹虽处于贫困的境地,却不以贫困为忧的君子之风。赞美朋友的清贫好客。(2022广东珠海高二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无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岁暮【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3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无衣全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采用问答式的句法,“重章叠唱”,回环往复。B 无衣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充满火一般燃烧的激
5、情,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C 岁暮颔联的“烟尘”与后文“鼓角”相应,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D 边地战争不息,朝廷之臣无人请缨,江湖之士的杜甫一时报国无门,只得暂时保全自己。4两首诗都表达爱国主义精神,但情感各异。请简要分析【答案】3D 4无衣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岁暮表达了诗人对朝廷里懦弱无能的大臣们的谴责;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只得暂时保全自己”错,“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第一句是反问句,表示为济时活民,岂敢爱惜一己之性命而苟且偷安,
6、可见杜甫是希望“请缨”的,但是虽有捐躯之志,却无报国之门,诗中无“只得暂时保全自己”的意思。故选 D。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与子同袍”“与子同仇”“与子同泽”“与子偕作”“与子同裳”“与子偕行”,是在“王于兴师”之时,“与你同穿战袍、同穿内衣、同穿战裙”,与你共同对敌、一起出发、与你共前进。体现了同仇敌忾,共同抵御外敌的精神。岁暮“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前方将士,日夜流血牺牲;朝廷大员,可有一人请缨?国难当头,岂敢吝惜性命;报效无路,空有一片豪情!朝廷中无人请缨,无人能当大任,是对朝廷大臣懦弱无能的谴责;报国无门,空有一片豪情,是对自己英雄无
7、用武之地的愤懑。(2022广东茂名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崔侍御往容州宣慰 郎士元 秦原独立望湘川,击隼南飞向楚天。奉诏不言空问俗,清时因得访遗贤。荆门晓色兼梅雨,桂水春风过客船。畴昔常闻陆贾说,故人今日岂徒然。【注】容州:唐朝时容州为岭南道五管之一的容管所在地,今广西境内。陆贾:西汉时外交家,能言善辩,两次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赵佗臣服汉朝。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友人去容州宣扬政令,安抚当地百姓,诗人就写诗表达自己的送别之情。B第二句以展翅南飞的隼来比喻友人,写出了诗人对友人才能的仰慕之意。C诗人希望友人能切实传达朝廷之意,清闲时能去拜访那些被弃置的
8、贤才。D颈联两句运用实写,以“梅雨”“春风”暗示时间的变化和路途的遥远。6尾联一反以往送别诗的感伤,表达了不一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5D 6诗人运用典故,将友人与陆贾作比,表明友人此去定会不辱使命。从前的陆贾能够两次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臣服汉朝,如今你前往容州宣慰怎能仅仅像陆贾一样呢,肯定会比陆贾做得更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慰、激励之情,虽是送别,却无半点伤感。【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D“颈联两句运用实写”理解错误。友人要去往容州宣慰,诗人与其送别,在颈联中,诗人想象荆门的“梅雨”和桂水的“春风”,暗示了时节的变化和路途的遥远,属于虚写。故选
9、 D。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先,诗人在尾联中使用了“陆贾”这一典故,结合注释可知,陆贾两次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赵佗臣服汉朝,而此时的友人是要往容州进行宣慰(宣扬政令,安抚百姓)的,二者都有“说服”这一共同之处。其次,友人此去路途遥远,诗人以荆门的梅雨来暗示季节的变换,以春风吹过友人乘坐之船暗示路途遥远,友人在去容州的途中定会承受劳累之苦,此次一别恐再见很难,为不让友人有别离的伤感,诗人以昔日陆贾为例劝慰友人此去定会取得比陆贾还要好的效果,给友人以激励。最后,此诗虽是送别诗,但诗中却无半点伤感之情的流露,而是满满地洋溢着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和激励之情。(2022广东东莞高二期
10、末)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菊 罗隐 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 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罗隐:唐代诗人。应进士试,“十上不第”,后避乱隐居九华山。白衣酒:陶明好酒而不能常得。某年九月九日,于宅边东篱下摘菊赏花,恰巧江州刺史王弘命白衣人送酒来,便起饮酒,酒醉才归。青女:神话中霜雪之神。行藏:谓出世即行其所学之道,或者退隐藏道以待时机。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深秋时节,篱笆旁数枝菊花开放,透露菊花独自开放的凄凉心境。B颌联语言精当,构思奇妙,“裁”“拆”两个动词富有情韵,引人联想。C颈联上半句暗写自己虽然屡试不第,
11、未有功名,也如陶渊明般洒脱纵酒。D尾联写请春花不要轻薄秋花,因为它们各自会按照自然规律,适时绽放。8诗题为“菊”,全篇不着一“菊”,却处处写“菊”,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答案】7A 8诗题虽为咏菊,主旨也在赞颂菊花的高洁气质以抒心曲,全篇却不着一“菊”字,菊与“情”皆“神于诗”中,妙合无垠,表现出诗人独具匠心的高超的艺术技巧。首联犹如一幅秋菊图,铺现出时间地点和诗中吟咏的对象。画面背景适值深秋时节,各路花仙早已悄然遁去难觅芳踪了。秋风萧瑟之中,只有篱笆下的数枝秋菊迎着风寒,倔强地挺立着,散发着清新的芳香。颔联寥寥两笔就将秋风吹拂中菊花次第绽开的动态勾勒出来,真可谓妙笔“生”花。颈联巧妙地借用了
12、东晋陶渊明白衣送酒的典故暗示自己如菊的品格和对菊的癖爱。尾联告诫那些在春光中争奇斗艳的花卉,不要因为自己占有春天而轻薄开在岁暮深秋的菊花。暗寓诗人美好的精神追求、坚贞的品格和清高的情怀。并非凡俗之辈可知,这正是借花喻人、以物托志之笔。【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理解能力。A.“透露菊花独自开放的凄凉心境”理解错误。“数枝聊自芳”,这“数枝”花为冷漠的秋季增添了艳丽的色彩,并不是凄凉心境。故选 A。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全文四十个字却没有出现一个菊花的“菊”字,但是细看其中的每一句诗句,都在咏叹菊花的品格。“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诗歌一开始就写菊花绽放
13、的季节。都到了岁末年初的时候了,一年将近结束的时候了,在篱笆边有几只菊花却傲立霜雪开得正欢。本来秋天的季节,天地间都是一片的萧瑟,但是菊花的开放却为这里增添了艳丽的色彩。菊花的美丽是如何展现出来的呢?“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白色的菊花像白雪剪裁而成,那密密的花蕊纤细柔软,金色的菊花,花蕾刚刚绽开,清香才流溢出来。一种是白色的菊花,一种是金色的菊花,都是极其美丽的花朵。但是如此美丽的菊花,却在着人世间受尽沧桑。“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菊花傲立霜雪,但是用菊花酿成的酒却只能是一个贫苦之士的饮料。当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山林,喜爱菊花酒,可他毕竟是一介布衣。所以千百年来就成为了贫寒之士
14、纵酒山林的代表和象征。“一生青女霜”,则更是侧重于菊花傲立霜雪的姿态。秋冬时节霜雪会越来越重,但是菊花却依然能够傲雪开放,这是多么不平凡的高洁!所以这两句诗表面上写的是菊花,但实际上却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感慨。毕竟他恃才傲物,为当时的达官贵人所不容,人生历尽沧桑也是在所难免。“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最后两句则是把菊花和春天盛开的花朵做了一个比较。春天的花朵,你有什么资格在这里沾沾自喜呢?你不过是凭着温暖的春风才开放了。而菊花在秋天开放,虽然受尽凄凉,却绽开一朵娇艳的花朵。这是大自然特有的安排,这也是菊花特定的高洁的品性。言外之意也就是说你们那些人官运亨通,也不要瞧不起白衣人。自古伴君如伴虎,
15、你们每天不也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吗?虽然我是一介布衣,虽然我只是这凄凉秋天的一朵鲜花,但是我活得自由,活得坦荡。这首古诗其实非常值得咀嚼。诗人表面上看的只是写的是一朵菊花,但是暗含了自己的人格追求。同时,对于这自己人生失意的原因,也就是那些达官贵人的阻拦,甚至是尸位素餐,他也进行了有力的讽刺。(2022广东清远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悲歌行(节选)李 白 悲来乎,悲来乎。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悲来乎,悲来乎。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孤猿坐啼坟
16、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悲来乎,悲来乎。凤凰不至河无图,微子去之箕子奴注。汉帝不忆李将军,楚王放却屈大夫。注商未周伐纣时,有凤凰落在岐山上,黄河里发现了一只背上有图的大龟,均为祥兆,于是周才伐纣。微子和箕子都是纣王的至亲,因奸臣当道,微子欲振无力,辞官离去,而箕子则被人陷害,贬为奴隶。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开头直抒胸臆,运用反复手法增强气势,与将进酒的开头有相似之处。B酒宴上,诗人唱出了“天下无人知我心”的孤独寂寞,正应和了“古来圣贤皆寂寞”。C 诗人认为,虽然天地长久,但富贵不能长久,生死人人如此,对富贵生死的态度很鲜明。D第三章运用典故,写出微子、箕子、李将军和
17、屈原的遭遇,诗人庆幸自己无此经历。10本诗情感较为丰富,请简要分析。【答案】9D 10孤独与寂寞。“天下无人知我心。”热烈与欢乐。“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对富贵生死的淡然。“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怀才不遇的愤激。“凤凰不至河无图,微子去之箕子奴。汉帝不忆李将军,楚王放却屈大夫。”【分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D.“诗人庆幸自己无此经历”分析错误,这里是以微子、箕子、李广和屈原等自喻,从而为古人也为自己的怀才不遇鸣不平。故选 D。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人情感的能力。(1)孤独与寂寞。“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的意思是:悲来了不悲也不笑,
18、天下无人知我心。此时的李白已经是步入了人生的晚年,曾经的理想抱负,曾经的万丈豪情,或许已经和那曾经的大唐盛世一起埋葬在那再也回不去的时光中,站在盛唐诗歌的顶峰,一身仙风道骨,潇洒不羁,也就注定了他“高处不胜寒”,或许真的是“古来圣贤皆寂寞”。(2)热烈与欢乐。“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的意思是:弹琴饮酒的乐处两相得到,一杯酒下肚不亚于得到千两金。宴会氛围又重新转入热烈和欢快之中,这和将进酒中“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在情感格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处。(3)对富贵生死的淡然。“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的意思是:纵然富贵百年又怎样,一生一死人人都会
19、有。免不了月下孤猿坐坟啼,如此说还应再尽一杯酒。在这里李白也明确表明了他的富贵观,就如同他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他的浪漫洒脱心境也决定了他对金钱、对生死看得很淡。(4)怀才不遇的愤激。“凤凰不至河无图,微子去之箕子奴。汉帝不忆李将军,楚王放却屈大夫”的意思是:凤鸟不来,河不出图,国运将衰,贤臣微子离开朝廷便出走,贤臣箕子佯装疯癫为人奴。汉帝不封功臣李广为侯,楚王放逐了忠臣屈大夫。李白身负傲世才华,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却怀才不遇。这里是以微子、箕子、李广和屈原等自喻,从而为古人也为自己的怀才不遇鸣不平。(2022广东广州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
20、完成下面小题。谒伏波庙(明)王守仁 楼船金鼓宿乌蛮,鱼丽群舟夜上滩。月绕旌旗千嶂静,风传铃柝九溪寒。荒夷未必先声服,神武由来不杀难。想见虞廷新气象,两阶干羽五云端。注释:伏波庙:在广西境内,为纪念东汉名将马援而建。马援为统一天下立下赫赫战功,受封“伏波将军”。本诗写于作者广西剿匪途中。鱼丽:古代的一种战阵。两阶:指宫廷的东、西阶梯,此处代指君臣。干羽:指古代舞者所执的舞具。五云端:指皇帝所住地。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选取战船、战鼓、战阵等意象,渲染了战前严阵以待的紧张气氛。B颔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描绘了月照千山旌旗、风传铃柝之声等场景。C后两联借景抒情、借事抒
21、怀,寄托了作者对清明政治、文德教化的期待。D本诗叙议结合,意象丰富,意境浑厚,用典贴切,立意高远,特色鲜明。12本诗包含了多重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简要分析。【答案】11C 12(1)强烈的责任意识。作者与伏波将军均为国家大将、朝廷重臣,都勇于承担大任。(2)深厚的忧民之情。王守仁前往广西剿匪是为了天下百姓,“神武由来不杀难”一句表明英明勇武的将官是不会殃及无辜百姓的,有保国安民之思想。(3)对战争的反思。“荒夷未必先声服”即使是在边远荒地,都不能只靠武力征服,战争不是万能的。(4)对朝廷的殷切期待。作者在尾联表明希望能看到朝廷的新气象,推行文德教化、实现清明政治。【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分
22、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后两联借景抒情”错误,应该是直抒胸臆。尾联寄寓自己对朝廷的希望,“想见”统治者用清明政治来治理国家;“两阶”指宫廷的东、西阶梯,此处代指君臣;“干羽”指古代舞者所执的舞具。文舞执羽,武舞执干,此处代指文德教化,清明政治。“五云端”指皇帝所住地。后两联直抒胸臆,寄托了对朝廷的美好期望。故选 C。1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结合注释分析,首先是命运之叹强烈的责任意识。王阳明此番受命去抚剿,坚定地一次又一次走向战场。他以此为责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与伏波将军均为都是为国勇于承担大任。其次是疮痍之悲深厚的忧民之情。虽然王
23、阳明以圣贤为理想,以马援为榜样,但他却时有无力之感。“神武由来不杀难”,英明勇武的将官是不会殃及无辜百姓的,驰骋沙场、保家卫国。此次征剿加重了他对民生的担忧。“荒夷未必先声服”,战争并不是万能的,他在战争中胜利了,但是人民依然生活在疮痍之中。即使是在边远荒地,也不能只依靠武力。写出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再次是盼新气象殷切的圣贤追求。“神武由来不杀难”,王阳明认识到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战争又不是万能的。他希望能看到朝廷的新气象,不再单用战争来征剿,而是实现清明政治,以关心民众疾苦的施政措施,激发民众的良知,如此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的稳定。(2022广东阳江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次
24、韵无咎别后见寄 陆游 平日杯行不解辞,长亭况是送君时。几行零落僧窗字,何限流传乐府诗。归思恰如重酝酒,欢情略似欲残棋。龙蛇飞动无由见,坐愧文园属思迟。【注】无咎:诗人的好友韩元吉。僧窗:僧寺的窗户,韩元吉曾在僧窗寺壁上题诗。文园:指汉朝的司马相如,因其做过管理汉文帝文园的文园令,而以“文园”代称。属思迟:诗人自注“诗来弥月,乃能和答,故云”。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从长亭送别时的饮酒之状落笔,与平日对照,突出了诗人热情爽朗的性格。B诗的三、四句,既有对往事的回忆,同时又表达了对友人文采风流的赞美之情。C诗人读着韩元吉笔势遒劲生动的诗稿,想着从今别后无由得见,不禁心
25、生痛悔。D这首诗言浅情长,以“属思迟”收束,照应诗题中“次韵”二字,形成呼应之势。14这首诗的颈联在情感表达上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分析。【答案】13C 14直抒胸臆,抒写朋友的“归思”以及自己对相聚“欢情”的回味。运用比喻,赋予情感以形象,“重酝酒”可以让人感受到韩元吉对于归来的渴望之情;“欲残棋”让人联想到别后的伤感。运用对比,从友人和自己两面着笔,表达朋友之间的思念和离别的感伤。【分析】1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想着从今别后无由得见”曲解诗意,诗中描写的是别后读韩元吉诗稿的情形。诗人怀想着元吉的诗与文字,没想到真收到了友人的来信,见字如面,感慨万千。诗人感慨友
26、人书信寄来已满一个月,而自己一直未能构思成诗,回赠已迟,向友人表示歉意。由此观之,更可察觉诗人对与韩元吉友情的珍重。故选 C。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颈联运用了比喻,对比和直抒胸臆等多种手法抒发情感。用比喻手法直抒内心情绪。“归思恰如重酝酒”从对面落笔,站在韩元吉的角度抒情,归来重聚的热切有如“重酝酒”一般。诗人为突出思念的深沉,用重酿酒作为喻体,形象贴切,且暗合首联之宴集和送别句,浑然一体。“欢情略似欲残棋”,以我眼观物,相聚时的欢愉像一盘将尽的棋局,无力挽回,喻指心绪茫然,空劳牵挂。(2022广东高二期末)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小题。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
27、浪。风含翠篠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诗人居住的环境。“万里桥”“百花潭”“草堂”“沧浪”等景略相映带,颇具水乡特色。B颈联写诗人的生活处境。诗人一家虽受到的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但是仍难免饥肠辘辘、穷困潦倒。C尾联回扣诗题,紧扣“狂”字行文,写出诗人尽管饱经患难,但仍以倔强态度迎接生活风雨的乐观情怀。D诗歌将歌咏优美自然风光与书写潦倒穷困中开愁遣闷两种看似无法调合的情景巧妙勾连,意境浑然一体。16有人说:颔联意蕴丰富,形式精工,充分体现了诗人“晚节渐于诗律细”的特点。试作分
28、析。【答案】15B 16(1)颔联对仗工整,写出了翠竹轻摇,枝叶明净悦目;细雨轻拂,荷花娇艳,微风吹送,清香可闻的迷人景象,颇具情趣。(2)用词精当。“含”“浥”两个动词采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为有情。写出了风之轻柔,雨之“润物细无声”。(3)“冉冉”“娟娟”等叠词,为诗歌增添了音韵之美。(4)第四句雨中有风,这从“香”字可以会心(没有微风,是嗅不到细香的)。这也就是通常使诗句更为凝炼精警的“互文”之妙。【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诗人一家虽然受到的故人严武接济”表述有误,颈联的意思是:初到成都时,他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而一旦这故人音书断绝,他一家子免不了挨饿。故
29、选 B。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创作特色的能力。颔联“风含翠篠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对仗工整,“风含”对“雨浥”;“翠篠”对“红蕖”“娟娟净”对“冉冉香”,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别饶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颔联结撰极为精心,写微风细雨全从境界见出。用词精当。“含”“浥”两个动词运用极细腻生动。采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为有情。“含”比通常写微风的“拂”字感情色彩更浓,有小心爱护意味,则风之微不言而喻。“浥”,比洗、洒一类字更轻柔,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则雨之细也不言而喻。“娟娟”就是美好的样子。“娟娟净”秀美光洁之态。“冉冉”
30、本意为渐进地、慢慢地、缓慢地,也可以形容毛、枝条等柔软下垂的样子。“冉冉”“娟娟”等叠词,又平添音韵之美。两句分咏风雨,而第三句风中有雨,这从“净”字可以体味(雨后翠篠如洗,方“净”);第四句雨中有风,这从“香”字可以会心(没有微风,是嗅不到细香的)。这也就是通常使诗句更为凝炼精警的“互文”之妙了。诗人以精心之笔,描写了微风细雨,营造了一个美好的审美境界。(2022广东潮州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岩居僧 赵师秀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点题,僧人所居
31、并非殿阁参差的宝刹,也非游人熙攘的胜境,而是罕有人际的深山。B颈联具体写僧人生活,虽无惊人之笔,但精练自然,无斧凿痕。C尾联发出感叹,间接抒发了自己对离尘出世生活的向往之情。D前六句表现了僧人居处之清、环境之清、生活之清。18颔联“过”“摇”两字生动形象,请结合诗歌分析其精妙之处。【答案】17C 18“过”有“路过、经过、飞过”之意,这里写出了“飞鸟”经林间翩然飞过的自然状态;“摇”即“摆动、轻摇”之意,写出花儿在清风中的轻摇之态;以动衬静体现山居环境的清幽,以衬托出“岩居僧”淡泊平静(安闲、平和)的心境。【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内容、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情感的能力。C.“间接抒发了自己
32、对离尘出世生活的向往之情”中“间接抒发”错误,尾联“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以向往之情作结,这是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进一步突出主题,使全诗在结构上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故选 C。18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的能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颔联“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意思是一只鸟飞过寒冷的枯木,几朵花在翠藤上便摇曳起来。描写鸟过藤动、藤动花摇的情景,非常细腻。
33、“过”为“经过”,写一只自在的小鸟自由地飞过树林,“寒”字渲染出环境的清寂之感;“摇”为“摆动、轻摇”,写出花儿在清风中的轻摇之态。鸟儿悠闲飞过树林,花朵在清风中摇曳,这是非常细小的自然景色,也是动态景色,能够注意到,说明观察者内心安然闲适,以动衬静,体现山居僧人生活的安闲,突出其心境的平和安宁。在那样一个清寂的环境中,更能见出僧人的悠然自得,与世无争。(2022广东佛山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游英州碧落洞(宋)苏过 千尺琅玕翠入云,神仙已去洞仍存。寒崖但见悬钟乳,流水无穷泻石门。未到朱明真洞府,先看峡口小昆仑。舍舟欲问桃源路,安得渔人与共论。【注】苏过,字叔党,苏轼子。苏轼
34、谪岭南,叔党随行奉侍,本诗写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县碧落洞,该洞是一处地上河袭穿地下河而形成的“穿洞”,为道教中人所崇尚的仙境。朱明真洞府:“朱明”是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七洞天,即“朱明耀真之洞天”。在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的罗浮山。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首联写千尺翠竹入云天,神仙已去,碧落洞仍存,交代了碧落洞的环境特征。B颔联描写寒崖上悬垂钟乳石,流水源源无尽泻落石洞,从不同角度写出洞的神奇。C颈联写诗人要先经过峡口的小昆仑山到达朱明的真洞府,以叙述游踪来照应题目。D诗歌的语言清新自然,盈溢着山水气息,给人以清幽宁静,淡泊悠远的意境感受。20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35、。【答案】19C 20(1)想舍舟探问去那桃源的通路,怎么才能找到渔人来交谈呢!(2)借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宕开一笔,拓宽境界,展露出山水情意,抒发了对山林(田园)隐居生活的向往。【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要先经过峡口的小昆仑山到达朱明的真洞府,以叙述游踪来照应题目”分析错误。此联并非实写游踪,“朱明”是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七洞天,即“朱明耀真之洞天”。在广东罗浮山。意思是还未见到如同朱明真洞那样的仙府,却先欣赏峡口的小昆仑山,并不是写诗人要先经过峡口的小昆仑山到达朱明的真洞府。故选 C。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诗句的含意的能力。诗的尾联“舍舟欲问桃源路,安得渔人与共论”
36、的意思是说想在这里寻找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可是哪里有当年的渔人可以问路呢?桃花源是陶渊明所虚构的理想社会,也是隐士们梦想的人生天堂。所以,诗歌的尾联进一步开拓思路,点出作者寻访洞府的真实用意。他并非只是来观赏奇景,因为苏过一直随侍父亲苏轼,分担父亲贬谪之苦,所以诗中流露向往神仙和桃源的避世思想,在此抒发了对山林(田园)隐居生活的向往。(2022广东肇庆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 年)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37、。活计:生计,谋生的手段。2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中的“出红尘”表明了词人放弃官场生活,“绿蓑青笠”写穿戴,“披霜冲雪”写动作。B“上下是新月”写由于风停,水面变得平静,天上的一弯新月倒映在水中,画面很有立体感。C下片通过描写水天一色、孤鸿明灭等景物,展现了一幅澄澈辽远、孤寂清冷的月夜垂钓图。D整首词景由情生,情景交融,语言质朴自然,意境高远疏淡,充分展现了词人的艺术功底。22词中的渔父形象,实际就是词人晚年的写照。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案】21C 22渔父超脱、疏放。“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表现出其无拘无束、潇洒率性的追求。渔父闲适、恬淡。渔父夜晚悠然垂
38、钓,眼里只有无边风月,还有孤鸿作陪。词人写渔父,其实是在写自己,渔父的生活、人生态度,与词人的一致,所以说渔父形象实际就是词人晚年的写照。【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孤寂清冷”错。整首词表达的是词人对远离官场、悠闲自在生活的热爱,所以“孤寂清冷”与主旨情感相悖。故选 C。2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形象的能力。“摇首出红尘”,“摇首”二字很形象,既对“红尘”否定,又不置一辞,这是一种轻蔑不屑的态度,一旦“摇首出红尘”,作了个烟波钓徒,才能“醒醉更无时节”。这两句语言明快质朴,同时又极传情,一种超脱尘世的轻快感溢于言表。表现了渔父的超脱、疏放,表明放弃官场生活的坚决。三、四
39、句则进而写渔父生活,“绿蓑青笠”,白鹭桃花,“披霜冲雪”,独钓寒江,表现渔父恬淡自适的形象。下片进一步表现闲适生活的可爱。江湖上也有风浪,但与官场风波比较,则显得可爱多了。而到“晚来风定”时候,更有一番景致:新月当空,钓丝不动,水平如镜,上下天光,表里澄澈。作者用洗炼的笔墨勾勒出一幅清雅的图画。这画境还具有一种象征的意义:那风平浪静的江景,显然是词人“澄怀”的反映;那“缥缈孤鸿影”,也是一个自由出没于江上的幽人的写照。词人写渔父,其实是在写自己,渔父的生活、人生态度,与词人的一致,渔父形象实际就是词人晚年的写照。(2022广东湛江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夜泊牛口注(节选)苏轼
40、 人生本无事,苦为世味诱。富贵耀吾前,贫贱独难守。谁知深山子,甘与麋鹿友。置身落蛮荒,生意不自陋。今予独何者,汲汲强奔走。注牛口:地名,在河南省荥阳市西北。公元 1059 年冬天苏轼一家顺江而下,牛口有官方设的驿站,苏轼一家在此投宿。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开篇直接发表议论,他认为“人生本无事”,人的困苦在于世间的诱惑力太大。B诗的三、四句承接一、二句之意,“耀”“独”相对,表达了富贵面前人们难守贫贱之意 C诗的第六句中的“与麇鹿友”暗含乐隐乡间之意,与“侣鱼虾而友麇鹿”的内涵相近。D诗的七、八句暗含对牛口一地的赞美,意思是自己投宿此地,早已忘却了自己的浅陋。24苏
41、辙在同名诗作中写道:“日莫江上归,潜鱼远难捕。稻饭不满盂,饥卧冷彻曙。”请简要分析苏轼和苏辙看待牛口百姓生活的态度有什么样的不同。【答案】23D 24在苏轼的笔下,乡村虽然潦倒贫穷,但呈现出的是恬静的田园生活景象。而在苏辙的笔下,人们食不果腹,饱受饥寒之苦,诗句表现的是牛口当地百姓穷愁凄苦的生活。苏轼向往牛口一地的百姓的生活方式,而苏辙则充满了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与悲悯。【解析】2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D.“自己投宿此地,早已忘却了自己的浅陋”错。七八句写“置身落蛮荒,生意不自陋”,这里是对生活在牛口的老百姓的描述,并不是说作者自己。故选 D。2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
42、歌的内容、思想情感以及对诗歌进行比较鉴赏的能力。首先,从内容上来讲,苏轼的夜泊牛口,写“人生本无事,苦为世味诱。富贵耀吾前,贫贱独难守。谁知深山子,甘与麋鹿友”,在苏轼的笔下,乡村虽然“贫贱独难守”,虽然潦倒贫穷,但是甘愿和麋鹿做朋友,呈现出的是恬静的田园生活景象。而在苏辙的笔下,写“日莫江上归,潜鱼远难捕”,写人们天气很晚才回家,很难捕到鱼,“稻饭不满盂,饥卧冷彻曙”,描写人们食不果腹,又冷又饿,饱受饥寒之苦,诗句表现的是牛口当地百姓穷愁凄苦的生活。其次,从思想情感上来讲,苏轼的诗通过描写牛口百姓的生活方式,表现了对那里百姓的生活方式的向往以及热爱;而苏辙则通过描写百姓的凄苦生活,表现了对民
43、生疾苦的同情与悲悯。(2022广东汕尾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送人 李咸用 一轴烟花满口香,诸侯相见肯相忘。未闻珪璧为人弃,莫倦江山去路长。盈耳暮蝉催别骑,数杯浮蚁咽离肠。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2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烟柳繁花,风景如画;杯酒入肚,满口醇香。诗人认为与诸君别离,友情虽深,但不久肯定会相互遗忘。B从未听说美好的事物会被舍弃;江山万里,前路漫漫,诗人勉励友人不要倦怠。颔联既表达了对友人才情的肯定和赞美,也表达了对友人的鞭策。C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应坚强勇敢地面对,自立自强。尾联既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也寄托了对友人的勉励。D全诗的节
44、奏富于变化,情感基调颇为积极高昂,催人奋进,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异曲同工之妙。26后人评价此诗善用技法,富有艺术,请赏析颈联的艺术手法。【答案】25A 26拟人;暮蝉声声犹如在催促着友人赶紧离去,形象生动地抒发了诗人送别时的依依不舍。借代;“浮蚁”原指酒面上漂浮的泡沫,此处代指酒;把酒话别,酒入愁肠,抒发了离别的愁苦之情。借物抒情;诗人借暮蝉、酒(浮蚁)等意象,暮蝉催别,酒入愁肠,抒发了离别的愁苦之情。比喻;“浮蚁”即“浮糟如蚁”,把酒面上浓密的泡沫比作细蚁,形象地写出了泡沫的细密状态,从而衬托出离愁的浓郁。【解析】2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诗人认为与诸君别离,友情虽
45、深,但不久肯定会相互遗忘”错误。首联中“诸侯相见肯相忘”,“肯”应理解为“哪肯,怎么会”,所以应该是怎么会相互遗忘。故选 A。2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盈耳暮蝉催别骑”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暮蝉当做人来写,暮蝉声声犹如在催促着友人赶紧离去,越是催促,越是不舍。“数杯浮蚁咽离肠”中“浮蚁”原指酒面上漂浮的泡沫,此处代指酒,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离别的愁苦,让人借酒消愁。颈联借物抒情,暮蝉催别,酒入愁肠,借暮蝉、酒(浮蚁)等意象,抒发了离别的愁苦之情。“浮蚁”即“浮糟如蚁”,是酒酿熟时的情形。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酒面上泡沫比作细蚁,形象地写出了酒面上的泡沫的细密状态,从而让人感受到离
46、愁的浓郁。(2022广东茂名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下列小题。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注】这首诗大约创作于 832 年(大和六年)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瓶:烤火用的烘瓶。27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未见风雨,就已觉寒意袭人,这就给整首诗先抹上了深秋的基调。B颔联的“卧迟”体现了老年人的特性,瞌睡少,宁可闲坐养神而不喜早睡,免得夜间睡不着,颈联老翁三秋之夜就要烤
47、火正说明他怕冷、体衰。C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一个“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D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仕途、境遇,但景与人关合,尤其“霜叶满阶红”一句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从树木想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28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答案】27C 28安闲清静的老翁形象。颔联“卧迟”写老翁年老瞌睡少,不喜早睡;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却安然“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适的情怀。年老体衰的老翁形象。颈联燃料经夜化为灰烬,夜已过去,老翁却“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睡,体现老翁的体衰闲散
48、。孤寂淡泊的老翁形象。尾联老翁“晓晴”时仍未起,漫不经心地看满阶红霜叶,突出了老翁的闲散无事、孤寂淡泊。【解析】2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C 项,“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错误,“寒”也写出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失望,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和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故选 C。
49、2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这是针对人物形象设题,然后浏览诗歌,找出直接或间接描写人物的文字,根据这些文字分析人物形象。诗歌首联“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直接以“安闲”二字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形象,接着颔联“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写人物的行为,“卧迟”写出老翁的特性,老年人瞌睡少,宁可闲坐闭目养神,不喜早上床,免得到夜间睡不着,老翁若不是“卧迟”,恐亦难于雨声中“睡美”,以“灯灭后”三字说明“卧迟”时间,颇耐人玩味,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安然“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
50、虚,具有闲淡的情怀。颈联“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是以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灰烬,照应老翁的“睡美”,才三秋之夜已经要烤火,突出老翁的怕冷,夜已经过去,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了,却还要“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躺着,生动地描绘出体衰闲散的老翁形象。尾联“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霜叶满阶红”,夜来风雨加深了“寒”意,不久前还红似二月花的树叶,一夜之间就被秋风秋雨无情地扫得飘零满阶,多么冷酷的大自然啊!从树木移情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岂能无感触!再结合注释“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可知,此处流露出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