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少年有梦》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少年有梦》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少年有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一课中学时代第二框题少年有梦教材分析本框题处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第一课,它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引领作用。从内容上看可分为“有梦就有希望”与“努力就有改变”两个部分,旨在少年要编制梦想,还要为梦想努力。教学内容清晰,主题突出。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心理暂不成熟,思考问题往往表现为单纯幼稚。但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觉醒,憧憬未来、富于理想与知识贫乏、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矛盾将影响他们世界观的形成。这时,给予他们努力与梦想辩证关系的引导是很有必要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懂得拥有梦想的重要性,知道我们应该具有怎 样的梦想
2、,掌握实现梦想的方法。能力目标:正确认识把梦想变成现实需要付出努力,初步具有辩证思 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有梦就有希望,努力就有改变,并能为实 现梦想付出自己的努力。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梦想。教学难点 如何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活动探究法、小组讨论法、体验教学、启发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朗诵稿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导课设问: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你童年的梦想是什么,与大家分享一下 ?2、马丁路德金、朗朗小时候额梦想是什么?学生分享各自的梦想,畅所欲言,说名人梦想。引导学生运用经验,分享梦想,
3、直接引入主题;通过感受名人梦想,激发对美好梦想的向往。有梦就有希望1、探究情景,莱特兄弟小时候的故事设问:梦想是什么?梦想有什么作用?2、配乐诗朗诵欣赏“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1).从配乐诗朗诵欣赏中,你们感悟到了什么?(2).如何看待少年的梦想?3.结合瑞恩的故事及里约奥运冠军等谈少年的梦想。 学生根据个人的经历自由回答,也可根据教材上的观点进行回答。配乐诗朗诵,年轻人在为少男少女歌唱。对生活充满梦想;对生活充满渴望;有梦想就有希望;人生梦想是青少年重要生命主题等。提炼得出:1.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美丽可爱的愿望。2.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3.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
4、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努力就有改变1、 创设情景:亲爱的翻译官女主人公为梦想努力说明了什么?2、 辨析与澄清:课本P11的五种观点3、 探究情景,莱特兄弟圆梦的法宝是什么?4、观点:有人说:“实现梦想是需要付出努力,但付出努力也不一定能实现梦想。”设问:对于努力,你怎么看?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努力呢?学生根据个人的经历自由回答,也可根据教材上的观点进行回答。小组讨论辨析观点,得出努力的重要作用在情景中感悟努力架起了莱特兄弟梦想和现实之间的桥梁。 提炼得出: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韧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1.努力,需要立志。2.努力,需要坚持
5、。3.努力,需要方法。提升1、 “我的梦,少年梦,中国梦”配乐诗朗诵任务布置。2、拓展空间:“在生活中,你会为实现梦想付出怎样的努力和行动?”1、 合作完成配乐诗朗诵任务2、学生根据完成学习任务,制定计划。也可根据教材上的观点进行回答。此环节主要是为了升华主题,通过学生活动,更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做到知行合一。 共享 收获教师对板书进行归纳,课堂总结、教师寄语师生互动,根据教师板书,学生总结课堂收获。梳理知识脉络,达成教学目标。板书设计 少年有梦 进步、发展有梦就有希望 目标、方向 中国梦 立志努力就有改变 坚持 方法教学反思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梦幻般的年华,本课一开始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畅
6、谈自己的梦想,学生表现得很积极,一下子课堂就热闹起来。有梦就有希望,通过阅读与感悟、图片等素材引导学生认识梦想可以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并与个人目标、祖国时代相连,引导学生用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去实现创新进取的人生。教学中,教师创设了很多情境,让学生去感悟、体验,只有努力才能有改变,并学会如何为自己的梦想去努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教学中两个配乐诗朗诵的应用比较成功,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与对少年的梦想的体悟,尤其是学生自己的配乐朗诵,使情感得到了提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同学的积极性高涨,但也有小部分同学表现得不很热情,这是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所应关注的对象。 七年级学生刚接触道德与法治课程,课堂中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如何做好课堂笔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原本预计45分钟的教学时间,最后被突然通知40分钟结束,因此最后一个环节拓展空间环节显得有点赶,老师的寄语也忘记了,使得升华的目的有些遗憾,结束过于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