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朝阳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 .docx(20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朝阳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 年 2035 年)2019 年 11 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对朝阳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 ( 2017年2035年)的批复朝阳区人民政府:你区关于报请审批朝阳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 2017 年2035 年)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一、同意朝阳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 (2017 年2035 年)(以下简称分区规划)。分区规划以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 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 立足 京津冀协同发展, 认真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 ,注重长远发展,注重减量
2、集约,注重生态保护,注重多 规合一,符合朝阳区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对于促进朝阳区高质 量发展、实现城市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二、全面落实城市功能定位。朝阳区是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 部分,要在分区规划的指导下,深刻把握首都发展要义,坚 持首善标准,按照国际一流的商务中心区、国际科技文化体育交 流区、各类国际化社区的承载地、创新引领的首都文化窗口区、 大尺度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区、高水平城市化综合改革先行区功能 定位, 创新减量发展方式, 探索内涵集约、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1 着力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建设具有国际影 响力和竞争力的和谐宜居国际化城区。三、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坚持疏控并举
3、、疏解整治与优化提 升同步,合理利用疏解腾退空间,形成“两轴两带三区”的空间 布局。要以长安街东延长线、中轴线北延长线为统领,完善城市 空间和功能组织秩序;首都功能保障带要突出国际交往、文化引 领和科技创新功能,绿色生态共享带要形成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 心共建共享的休闲游憩绿带;要以疏解提升优化区、产居融合发 展组团、绿色生态休闲区建设为重点,服务和保障首都功能优化 提升。四、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切 实减重、减负、减量发展,实施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双控, 倒逼 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市功能优化调整。到 2035 年,全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 333.4 万人以内
4、,城乡建设用地规 模控制在 269 平方公里以内。严守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 城市开发边界,强化“两线三区”管控,实行全域全类型国土空 间用途管制。严格管控战略留白地区,合理调控建设时序, 为长 远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五、重点抓好文化、国际化、大尺度绿化建设。按照全国文 化中心建设要求,着力推进国际文化交流窗口区、创意文化引领 区、运河文化活力区建设,打造传统魅力彰显、中外多元包容、 优雅时尚现代的文化形象。发挥国际交往主阵地作用,提升重点 2 地区国际化水平,支撑服务好“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国际一流 商务中心区建设,打造对外开放高地;规划建设好第四使馆区及 周边地区,打造国际交往中心新亮
5、点。以两道公园环为引领,建 设六处楔形生态空间,实现一绿建成、二绿建好;高起点规划建 设温榆河公园,将其打造成新时代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精品工程、 大尺度绿化的样板。六、科学配置资源要素,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压缩 低效生产空间规模,促进提质增效;提升重点功能区发展能级和 配套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 建立高精尖产业体系。适度提高 居住用地及其配套用地比重, 优化住房供应体系, 促进职住平衡。 围绕“七有”“五性”,推进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 公共服务均衡布局,实现城乡“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全覆盖,提 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 各类生态要素,严守永久基本
6、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大幅提高生 态规模与质量,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 空间山清水秀。七、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加强重点地区城市设计,高标准建 设长安街东延长线、中轴线北延长线, 形成良好的城市空间秩序。 加强建筑高度整体管控,严格控制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和选址布局。 加强奥林匹克中心区、北京商务中心区等地区的景观视廊管控, 注重大型绿地、滨水开放空间的景观塑造,创造舒适宜人的公共 3 空间和特色鲜明的城市天际线,营造特色活力街区,增强街道空 间魅力,全面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八、着力治理“城市病”。坚持公交优先、绿色出行, 实施 差别化的交通需求管理,全面提升综合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
7、促 进交通与城市发展相协调。高标准规划建设市政基础设施, 提升 运行保障能力和智慧管理能力。坚持节水优先,实行最严格的水 资源管理制度。科学利用地下空间,加强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设 计和统筹利用。着力攻坚大气、水和土壤等污染防治,持续改善 环境质量。建立健全综合防灾体系,治理安全隐患,确保城市公 共安全。九、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深刻把握区位特征,加强对首都功 能核心区的支撑保障,加强与城市副中心的功能联动和交通联系, 合理引导疏解与承接,强化生态空间建设,支持主副联动发展。 加大对南部地区市政交通、公共服务和环境提升的投入,提升南 部地区发展水平,实现南北均衡发展。强化同大兴、亦庄等周边 地区发展
8、联动,积极对接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主动融入京津冀协 同发展大局。十、加强规划组织实施。分区规划作为区级国土空间总 体规划,是朝阳区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必须严格 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朝阳区要切实 履行主体责任,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进一步完善 多规合一、面向实施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依据分区规划组 4 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特定地区规划、专项规划以及近期建设 规划等各级各类规划,实现各类空间管控要素精准落地,逐步形 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健全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管控机制, 抓紧完善分区规划运行规则,制定配套政策和管理措施,提升规 划统筹实施水平。发挥好
9、规划单元的统筹指导作用,合理有序释 放建设用地资源,严格控制规划实施成本,确保分区规划实 施过程可控、不甩项、不走样。做好区级城市体检评估,健全国 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和实施监管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的 监督考核问责,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提高城市精治 共治法治水平,调动各方面参与和监督规划实施的积极性、主动 性和创造性,加快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市属 单位要带头遵守分区规划, 市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政策措施, 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支持和指导,共同努力把朝阳区规划好、建设 好、管理好。分区规划实施情况要定期向市委、市政府报告,遇有重 大事项要及时请示。北京市人民政府 2019
10、年11月20日 5 序 言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落实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以下简称“总体规 划”) 的各项战略要求,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朝阳区委、区政府 会同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组织编制了朝阳分区规划 (国土空间规 划) (2017 年2035 年)(以下简称“分区规划”)。本次朝阳分区规划深化落实了总体规划对朝阳区功能定位、 规模调控、减量提质、城乡统筹、多规合一等方面的各项要求, 细化分解了总规目标、指标、任务, 对城市发展建设各项工作进 行统筹安排, 为下阶段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 充分发 挥分区规划刚性传递总体规划各项战略要求的作
11、用。本次朝阳分 区规划编制工作牢牢把握首都发展要义,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贯通历史现状未来, 统筹人口资源环境, 让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 永续利用, 同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坚持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 个“牛鼻子”,立足全市空间布局优化,紧密对接京津冀协同发 展战略, 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在疏解中实现更高水平 发展。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条件, 确定人口总量 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实现由聚集资源的扩张式发 展转向减量提质的内涵式发展。坚持问题导向, 积极回应人民群 众关切, 努力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城乡社会治理能力。坚 持城乡统筹、均衡发展、多规合一,实现一张蓝图绘
12、到底。坚持 开门编制规划, 汇聚各方智慧, 努力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有 效性, 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III目 录总 则 1第一章 落实功能定位,明确发展目标和规模3第一节 功能定位 3第二节 发展目标 6第三节 城市规模 7第二章 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功能疏解与提升10第一节 优化空间结构,服务和保障首都功能优化提升 10第二节 坚持疏解非首都功能,在疏解中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14第三节 实现两线三区全域空间管控 16第四节 落实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17第三章 构建全域生态空间格局,打造大尺度绿化的样板 19第一节 构建绿色空间结构,建立全要素生态空间系统 19第二节 建设公园城
13、区,打造美丽乐享的游憩绿地体系 20第三节 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2第四节 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25第四章 突出高端产业引领,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 27第一节 对标高精尖经济结构,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27第二节 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推动发展质量跃升 28第三节 推进国际一流商务中心区建设,打造北京对外开放高地31第四节 统筹优化产业空间,构建协同发展格局 33第五节 全面深化体制改革,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35第五章 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全面提升生活空间品质 38第一节 优化住房供应体系,促进职住均衡发展 38第二节 提供匹配需求、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41第六章
14、 铸造多元包容的文化都会,彰显国际风范的城市魅力 49第一节 建设多元文化荟萃、开放包容的文化都会 49III第二节 加强城市设计,强化城市风貌 53第七章 治理“城市病”,增强城市支撑保障能力 60第一节 标本兼治,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60第二节 提升市政基础设施运行保障能力63第三节 全面推进污染防治,改善环境质量68第四节 构建城市综合防灾体系,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 71第五节 推进“城市大脑”建设,构建智慧城市管理体系 74第六节 促进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开发 76第七节 健全城市精治共治法治体制,创新城市治理方式 78第八章 推进绿化隔离地区规划实施,落实减量任务要求 80第一节 推进绿化
15、隔离地区规划实施,基本实现城市化 80第二节 落实减量目标任务,探索内涵集约发展新路径 83第三节 开展全域全要素国土空间综合整治85第四节 划分规划单元,明确规划实施任务86第九章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保障规划实施88第一节 健全多规合一的规划实施及管控体系88第二节 加强城市体检评估,提高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89第三节 健全规划实施监督问责制度,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90附 表 朝阳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 92附 图 95IV总 则第1条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深入贯彻 落实习近平总
16、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 贯彻落实京津冀区域 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 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 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密对接“两 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牢固树立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决贯彻落实北京 市委、市政府关于紧密围绕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疏解非首都 功能、治理城市病、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着力优化提升 首都功能, 注重长远发展, 注重减量集约,注重生态保护, 注重 多规合一,加快转变自然资源利用方式和城市发展方式, 不断完 善城乡治理体系
17、, 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人居环境质量、人民 生活品质,率先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谱写建设国际一流的 和谐宜居之都的朝阳篇章。第2条 主要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1施的若干意见4.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5. 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 6.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 7.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8. 分区规划实施要点第3条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朝阳区行政辖区,总面积约 464.6 平方公里(含首都国际机场约 10 平方公里)。第4条 规划期限本次
18、规划期限为 2017 年至 2035 年,明确到 2035 年的朝阳 区发展基本框架,远景展望到 2050 年。2第一章 落实功能定位,明确发展目标和规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加强“四 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更好服务党和国 家工作大局作为分区规划实施的全部要义,科学确定朝阳区的 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着力发挥好促进首都功能优化提升、推 动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的关键作用。深入贯彻减量发展 理念,严控城市规模,重点抓好文化、国际化、大尺度绿化建 设,把朝阳区建设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和谐宜居国际 化城区,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功能定位第5条 朝
19、阳区应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商务中心区、国际科技文化 体育交流区、各类国际化社区的承载地、创新引领的首都文化窗 口区、大尺度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区和高水平城市化综合改革先行 区朝阳区作为首都功能的主要承载地区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 谐宜居之都的关键地区,要贯彻落实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重点抓好文化、国际 化、大尺度绿化建设,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要着 力深化疏解整治促提升, 推进减量集约发展; 要不断加强生态修 复和城市修补,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更有保障,更可持续。3第6条 贯彻落实“四个中心” 的城市战略定位充分为中央党政军提
20、供优质服务保障,以奥林匹克中心区、 外国驻华使馆区、首都国际机场等为重点, 保障国家政务活动安 全、高效、有序运行。加强建筑高度整体管控, 严格控制超高层 建筑(100 米以上) 的高度和选址布局。治理安全隐患, 确保中 央政务环境安全优良。充分融合朝阳区的历史文化和国际化、现代化发展特色, 以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为核心, 全 面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和文化服务能力。突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 验区的引领示范作用,实施“文化”发展战略, 全力推动文化 与科技深度融合。加强以运河文化为核心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和利用, 拓展新型城市文化空间。建设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示范区,
21、 提升公共文化承载能力与服务品质, 努力建成公共文化 服务品牌体系,将朝阳区建设成为中国特色文化创新示范窗口。充分发挥国际化发展优势,把握国家对外发展战略中的重大 机遇, 主动承担首都对外交往职责,以北京商务中心区、奥林匹 克中心区、外国驻华使馆区为依托, 全面提升大国首都国际交往 环境, 充分展示国家首都形象。依托区域涉外要素资源,做好重 大国际活动保障、重大国际化功能设施落地, 积极承办大型国际 会议、展览、体育赛事等活动, 提升国际交往的广度与深度。 主 动服务好第四使馆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国事活动和国际交往场 所,提升周边地区的国际化水平, 营造特色、活力的公共环境, 打造国际交往中心新
22、亮点。纵深推进对外开放,全面融入国家“一 带一路”发展战略, 发挥国际金融、国际商务等产业功能优势,4打造国际水准的服务环境, 提升国际投资与贸易水平, 将朝阳区 努力建设成为中国扩大开放、国际交往和参与全球的重要枢纽。充分把握国家与首都创新战略的方向与需求,着力延展国际 化功能优势, 强化科技创新的前瞻布局和融通发展, 聚焦国际科 技创新服务, 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服务聚集地, 抢占全球创新链高 端分工。发挥中关村朝阳园主阵地作用, 强化科技服务与创新资 本功能,提升技术集成能力、配置能力与转化能力。着力培育新 业态和新模式, 全面支撑高精尖产业体系构建。促进国际科技创 新展示、交流与合作,搭建
23、参与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强化 政策与制度创新, 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 将朝阳区建 设成为联结全球科技网络的创新节点。第7条 贯彻落实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以精治为手段, 以共治为基 础, 以法治为保障, 强化匹配国际标准的多层次、高水平服务供 给, 聚焦生态环境建设、城乡社会治理、民生服务体系完善、城 市基础设施保障、绿化隔离地区城市化等任务, 使高品质的城市 发展环境成为提升区域能级的助推力,将朝阳区打造为大尺度生 态环境建设示范区和高水平城市化综合改革先行区。5第二节 发展目标第8条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和谐宜居国际化城区践行新
24、发展理念, 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 提升“四个 服务”水平, 立足朝阳的资源禀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想, 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创造高品质发展环境, 充分展示大 国首都形象, 全面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将朝阳建设成为具 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和谐宜居国际化城区。第9条 2035 年发展目标初步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和谐宜居国际化城区, 能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高能级上支撑大国首都的发展建设, 生产、生活、生态的职能布局平衡协调。全面实现减量提质发展,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成为具有国际高端资源要素配置能力的开放枢纽,建立 一批彰显东方魅力的文化品牌,成为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的核
25、心枢 纽。建成首都中心城区大尺度、高品质的绿色空间, 绿色发 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各项制度环境更加完善友好, 生活服务配套实现差异化 供给、品质化发展。6第10条 2050 年发展目标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和谐宜居国际化城区,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协调、可持续的典范区域。成为能够代表全球顶级水平的国际化区域。 成为全球重要的创新资源配置中心。 成为中国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新的枢纽节点。建立绿色可持续的良性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 展。全面实现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三节 城市规模第11条 保持人口规模适度,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坚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全面加强
26、 人口调控,朝阳区到 2035 年常住人口调控至 333.4 万人以内。1.优化人口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就业 人口结构优化调整。制定落实向重点产业倾斜的就业促进政策, 发挥优势主导产业对人才的集聚效应,进一步吸引符合首都功能 定位发展的人才。改善人口职住结构, 加强规划引导, 通过产业 结构优化升级和城市空间合理布局,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2.改善人口服务管理完善覆盖常住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 围绕人口布局和民生需7求, 加快各类配套设施建设。在常住人口控制规模的基础上, 考 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合理需求和安全保障。提高人口服务社会 化水平,充分发挥各类社会团体
27、、行业组织、志愿者团体等在人 口服务工作中的作用。建立区、街乡和社区(村) 三级人口管理 机制, 推动管理重心、管理权限、管理队伍和管理经费向街乡下 移, 充分发挥社区(村) 在人口管理中的作用。健全基层人口信 息工作机制, 完善区域人口动态监测体系, 加强人口基础数据资 源整合, 进一步提高人口承载力预警能力。探索建立人口评估制 度, 将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对人口规模的影响纳入评 估体系。3.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发展方式,到 2035 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高于 26.8 万元/人。第12条 坚守建设用地规模底线,实现减量提质坚守建设用地规模底线,促进城乡建设用地减量提质和集约高 效利用。
28、到 2035 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269 平方公里以内。第13条 划定战略留白用地,保障服务首都功能划定 2 平方公里的战略留白用地, 为服务保障“四个中心” 功能建设, 承担重大活动、大型事件举办,以及保障重大项目建 设预留条件。8第14条 加强建筑规模管控统筹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优化提升城市功能, 创造良好 人居环境。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实现违法建设零增长。基于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保障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与实际承载人口、 土地利用价值、功能区发展要求相适应。9第二章 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功能疏解与提升以服务和保障首都功能优化提升为重点, 以疏解非首都功 能为“牛鼻子”,统筹考虑疏解
29、与提升的关系,优化调整空间结 构,加强全域空间管控。更深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强化 朝阳作为连接首都功能核心区与城市副中心的重要廊道作用, 支撑好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的联动发展。加大对南部地区的 建设管理投入, 推进南北均衡发展。第一节 优化空间结构,服务和保障首都功能优化提升第15条 构建“两轴两带三区”的空间结构落实城市总体空间结构和朝阳区的功能定位,完善分散集团 式空间布局, 支持主副联动发展, 实现南北均衡发展, 促进区域 协同发展,在全区构建“两轴两带三区”的空间结构。1.两轴:长安街东延长线、中轴线北延长线长安街东延长线以北京商务中心区、外国驻华使馆区、国家 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等
30、为重点, 提升国际商务、文化、国际交往 功能, 构建主副联系畅通、功能联动发展的廊道。中轴线北延长线完善奥林匹克中心区国际交往、国家体育文 化功能, 依托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体现生态绿色功能, 集中展现大 国首都文化自信和现代文明魅力。2.两带:首都功能保障带、绿色生态共享带首都功能保障带连接北京商务中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中10关村朝阳园等重点功能区, 突出国际交往、文化引领和科技创新 功能, 是首都功能的重要承载地。绿色生态共享带位于朝阳区和城市副中心之间,是避免中心 城区与城市副中心贴边连片发展的生态屏障,是主副共建共享的 休闲游憩绿带。3.三区:疏解提升优化区、产居融合发展组团、绿色生态休
31、 闲区疏解提升优化区即位于朝阳区范围内的中心城中心地区。强 化国际交往功能, 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商务中心区、国际科技文 化体育交流区、各类国际化社区的承载地。提升区域文化创新力 和公共文化的服务能力, 塑造创新引领的首都文化窗口区。通过 精细提升, 疏解非首都功能,严控城市开发强度,优化首都功能 空间。产居融合发展组团即位于朝阳区范围内的北苑、酒仙桥、东 坝、定福庄、垡头五个边缘集团。加强对首都核心功能的服务和 配套支撑, 重点完善城市功能和空间配置,优化职住关系, 带动 绿化隔离地区的城市化建设。通过功能错位发展, 不断补充完善 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 加强交通及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提升环
32、境品质,形成首都功能延伸及配套服务的重要承载地。绿色生态休闲区即位于朝阳区范围内的一道绿化隔离地区 及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全面统筹, 加强捆绑, 实现绿化隔离地区 “减量、增绿、提质”,着力开展违法建设腾退、城乡结合部整 治等工作,建设大尺度公园绿地, 提升生态环境品质。11第16条 支持主副联动发展朝阳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副中心之间的重要区域。要 立足大局, 合理引导自身产业外溢,加强水网、路网、绿网的有 效衔接, 强化生态空间的有效阻隔, 积极支持中心城区与城市副 中心紧密对接、良性互动, 实现以副辅主、主副共兴、主副有序 发展的城市格局。1.强化功能联动充分发挥朝阳区在中心城区非首都功
33、能疏解和城市副中心 功能承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有序承接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功能和 人口疏解,合理引导自身产业外溢,支持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建设。 不断提高朝阳区自身发展的高端化、国际化、绿色化, 通过创新 驱动, 加快经济提质增效, 通过文化引领,提升发展软实力。2.加强交通保障以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系统为主导,加强中心城区和城市副 中心的交通联系, 减少长距离通勤时间。 形成多层次的轨道交通 连接。依托现有道路设施,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依托长安街东延 长线以及广渠路、观音堂路等景观大道建设,提升道路环境品质。3.构建生态屏障通过生态环境提升、资源有机整合、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落实第二道绿化隔离地
34、区规划,避免与城市副中心贴边连片发 展。加快东部和东南部各乡的产业疏解及整治提升, 大幅增加绿 色空间, 在东侧交界地带有条件地区规划预留宽度不少于 500 米 的生态绿带, 构建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之间的生态保护屏障。12第17条 实现南北均衡发展发挥朝阳区自身资源统筹优势,加大对南部地区市政交通、 公共服务和环境提升的投入, 有序腾退、置换不符合战略定位的 功能和产业,促进南部传统工业区改造为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融 合发展区,提升南部地区发展水平。1.加强基础保障推进 7 号线东延等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带动轨道沿线地区发 展。在广渠路和朝阳路上开行 BRT,不断完善公交出行系统, 加 快建设鲁
35、店北路、茶家东路、观音堂路, 构建完善的干路路网, 打通一批断堵头路, 畅通区域交通微循环。逐步推进南部地区变 电站、再生水厂扩建工程, 巩固加强市政基础设施保障。2.完善公共服务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着力解决薄弱地区的公共服务短板问 题, 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健康、养老等问题, 结合王四 营、十八里店等南部地区试点乡建设补充完善公共服务设施。3.提升生态环境结合黑庄户农业生态公园、朝南万亩森林公园等建设, 提升 南部地区生态环境, 以点带面, 构建南北均衡的绿色生态安全格 局和大中小微互补的公园绿地体系。4.推进产业转型依托首都功能保障带, 发挥对全区功能提升和经济发展的示 范带动作用
36、。促进南部地区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动发展, 以 中关村朝阳园垡头中心区为引擎, 推动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 成13为新兴产业的创新培育基地。第18条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推动创新链、产业链、 资源链的三链融合, 强化朝阳区同大兴、亦庄等周边地区发展联 动, 构建区域功能网络。服务好城市副中心产业的发展,搭建产 业协同发展平台, 在项目招商、资源对接、利益共享等方面加快 建立协同机制。积极对接支撑雄安新区建设, 通过产业外溢的合 理引导, 实现跨区域的产业精细化分工合作, 推进带动京津冀区 域协同发展。紧抓冬奥契机, 发挥奥林匹克公园辐射带动作用, 推进京张 冰雪体
37、育、奥运人才等协同发展, 支撑推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 建设。加强交界地区空间管控,坚决遏制贴边发展和无序蔓延, 结合行政边界共同划定交界地区生态绿带控制线。促进区域功能 协同发展,构建协同互补,建设分工合理、协作有序的功能体系。 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交通网络, 统筹区域市政设施共建共享, 协同共建区域市政设施廊道。第二节 坚持疏解非首都功能,在疏解中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第19条 明确疏解目标和重点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坚持疏控并举、 疏解整治与优化提升同步,持续推动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14纵深实施。有序退出一般制造业, 加快疏解商品交易市场, 重点引导和 推动区域性大宗商品的仓
38、储物流功能外迁。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地下空间违规使用、违法群租房 整治等城市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加大治理力度, 推动违法建设、 无证无照经营、重点村等综合整治任务取得显著成效。第20条 合理利用疏解腾退空间1.加强分类再利用引导疏解腾退的集体土地, 主要用于增加绿地和公共空间、发展 高精尖产业、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疏解腾退的一般制造业空间, 主要用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文化创意等 产业,鼓励老厂房老厂区整体向符合主导产业定位的园区转型升 级。疏解腾退的区域性专业市场, 优先用于完善便民服务、停车 设施、文化体育设施等民生保障功能, 有条件的可结合所在区域 功能定位适度安排商务
39、办公功能。疏解腾退的教育培训机构等公 共服务功能, 优先填补基础教育等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地下空间 恢复原有规划功能,鼓励利用地下空间补充完善停车,便民商业、 社区文体教育等公共服务功能。2.加强分区管控引导疏解提升优化区的腾退空间重点服务保障中央政务、国际交 往、商务服务、科技文化体育交流等功能,以及补齐公共服务设 施,增加绿地等公共空间。15产居融合发展组团的腾退空间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强度和建 筑规模,紧密结合重点功能区发展定位, 重点发展文化创意、高 新技术、金融服务等产业, 增加公园绿地、小微绿地, 补齐公共 服务短板,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完善基础设施。绿色生态休闲区的腾退空间以绿色空间建设
40、为主, 纳入第一 道绿化隔离地区城市公园, 以及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郊野公园规 划建设中。3.建立健全腾退空间统筹管理机制和配套支持政策发挥区政府的统筹作用,建立区相关部门和街乡紧密配合、 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疏解腾退空间管理机 制,分区分类加强管控。健全约束和激励政策机制, 完善投融资、 土地、财税等方面存量更新配套政策。积极推进腾退产业的疏解承接。为有疏解转移意向的企业做 好服务, 对接津冀搭好平台, 有序推动外迁产业及其配套功能向 承接地转移。第三节 实现两线三区全域空间管控第21条 科学划定两线三区划定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将全区划分为生态控制 区、集中建设区和限制建
41、设区, 占全区面积的比例分别为 8%、 53%和 39%,实现两线三区全域空间管控,保障生态空间山清水 秀、建设空间高效集约。通过集体产业用地腾退减量和绿化建设, 将限制建设区用地逐步划入生态控制区和集中建设区,到 205016年实现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控制线两线合一。第22条 严守自然生态空间底线1.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生态保护红线按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管理, 确保生态功能不 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 类开发活动, 严禁任意改变用途。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 3.3 平方公里。2.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严守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不得随意调整和占用永久基本
42、 农田。重大交通、能源、水利、军事设施等建设项目选址过程中 确实无法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需按照要求开展补划工作。第四节 落实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第23条 合理划分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统筹建设空间和“山水林田湖草”非建设空间, 遵循用途主 导功能的原则,合理划分覆盖全域全类型的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调整优化国土空间保护和开发利用格局,实现全域全类型国土空 间用途管制, 严格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 全区共划定城镇 建设用地、战略留白用地、有条件建设区、对外交通用地、 对外 交通设施及其他建设用地、水域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 林草保护区、生态混合区等国土空间规划分区。17第24条 统筹安排
43、建设空间全区共规划城乡建设用地 269 平方公里,同时划定有条件建 设区,在不突破规划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的前提下, 可以 用于规划城乡建设用地的布局调整或机动指标落地。划定交通、 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保障对外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其他 建设用地等用地需求。第25条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非建设空间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和要求,系 统梳理现状非建设空间内各类用地、设施之间的矛盾, 加大对非 建设空间用地治理和土地腾退整治力度,实现对全域全类型非建 设空间整体统筹管控。18第三章 构建全域生态空间格局,打造大尺度绿化 的样板深入落实“大尺度绿化看朝阳”的要求, 以两道公园
44、环为 引领,建设连接朝阳区与外围区域的六个楔形生态空间,实现 朝阳境内一绿建成、二绿建好,助力构建市域“九楔”绿色空 间结构。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各类生态要素, 加大“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力度,大幅提高生态空间规模与 质量,将朝阳区打造为大尺度绿化的样板。第一节 构建绿色空间结构,建立全要素生态空间系统第26条 构建“两环六楔、五河十园”的绿色空间结构以两道公园环(朝阳段)、六条楔形生态空间、五条重点河 流及十个超大型公园为引领, 其他河流绿廊和道路绿廊构成的绿 色网络为衬托,共同构建“两环六楔、五河十园”的绿色空间结 构。两环生态为屏: 构建以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城市公园环和第 二
45、道绿化隔离地区郊野公园环形成的两道生态屏障。提升第一道 绿化隔离地区城市公园环的品质,促进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郊野 公园环大幅增绿,打造成规模、成体系的大尺度生态空间。六楔联通内外: 构建六条贯穿朝阳区与外围区域的楔形生态 空间,在五个边缘集团之间形成连接中心城区和外围自然空间的 大型生态廊道。提高市域楔形生态空间的贯通性、连续性, 打通 阻碍联通的关键节点, 促进生物迁徙和多样性保护。落实通风廊19道管控要求, 提升空气流通性。五河水网交织:以温榆河、清河、坝河、通惠河及萧太后河 (凉水河支流)五条主要河道为依托,建设保障生态及防洪安全、 服务市民休闲活动、展现朝阳历史与现代魅力的风景线。十园多点辉映: 在两环与六楔交汇处形成十个超大公园, 锚 固全区绿色空间格局,形成生态与城市发展互惠共生的发展态 势,带动提升区域环境品质,营造丰富的休闲游憩空间。第27条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