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昆明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级高二年级教学测评月考卷(五)历史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第1页至第6页,第II卷第7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据后汉书记载:光武皇帝愠数世之
2、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 )A. 决策机制的专业化B. 中枢权力运行效率的提高C. 丞相职权名存实亡D. 尚书台成为新的行政中枢2. 中世纪早期,日耳曼各王国对部落时代的习惯法进行编订形成了日耳曼法,与罗马法并行使用。日耳曼法保留了公社土地所有制,其规定的契约种类较少,债权与债务关系较为简陋。这说明日耳曼法( )A. 折中主义色彩较鲜明B. 折射出社会发展水平低C. 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求D. 立足于满足现实的需要3. 东汉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郡国守相进行察举,主要根据乡党的声望,称为乡举里选。随着地方豪族势力
3、的发展,封建国家的行政组织日趋瘫痪,乡党舆论逐渐被官僚家族(同时又是豪强)所支配。这一变化表明东汉时期的选官制度( )A. 官员选拔的封闭性较强B. 加强中央对选官的控制C. 与西汉察举制一脉相承D. 确立了严密的考察程序4. 如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交国家数量变化表,由此可推断出( )年份19491950195119521953建交国家数量109100A. 亚非拉国家联合的必要性B. 改变新中国的外交基本原则势在必行C.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紧迫性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其必然性5. 20世纪80年代初,荷兰的失业工人在两年内可以得到相当于工资的80%的津贴,以后还可以获得较低比率的福利支持
4、费用。英国伦敦一家医院的32岁看守马尔在失业的11个月里,每周所得的津贴比他的薪金还多8美元。据此可知( )A. 政府财政负担比较严重B. 国家制度已被部分破坏C. 英荷两国经济高速增长D. 人民斗争取得显著成果6. “西番菊”(向日葵)原产于北美洲,明代传入我国,初期只是零星种植。20世纪初,“西番菊”因“其子可榨油”,且对土地要求不苛刻,所以被广泛种植。由此可见,“西番菊”的广泛种植( )A. 解决了粮食安全问题B. 丰富了民众的食物种类C. 得益于统治者的重视D. 改变了中国的产业结构7. 近年来,智能机器自身的道德和法律地位问题,人工智能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侵犯隐私、冲击就业,使人类
5、“衰弱”或“去技能化”等问题,日益成为网民的热点话题。这反映出( )A. 高科技引领了世界的可持续发展B. 科学技术发展亟须跨区域合作C. 科技进步加剧社会治理的复杂化D. 现代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8. 美国在战后涌现了“婴儿潮”,与生育率上升同步还有育儿观念的变化,美国社会从国家到个人都非常重视教育。这一变化反映了美国( )A. 计划生育政策已初见成效B.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严重C. 经济发展影响了社会风潮D. 意在抵制人口移民问题9. 开封,是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之一。作为七个王朝建都之地,特别是北宋时期,开封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人口上百万,富丽甲天下”的国际大都会。
6、如果你是北宋开封城里的市民,你能( )A. 晚上去瓦子听人说书B. 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C. 加入商帮去海外贸易D. 到指定市场用铜钱购物10.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要求到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下降2/3,孕妇死亡率下降3/4,中国分别于2007年、2014年实现了这一“千年发展目标”。这些成就的取得( )A. 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B. 消除了各国的医疗差距C. 得益于我国工业化的实现D. 体现出我国制度优越性11. 有学者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的名字,以孝为字者甚众,比带有明确宗教信仰的“之”“道”“灵”“僧”等较为普遍。该学者意在强调这一时期( )A.
7、佛道思想得到广泛传播B. 儒家思想仍有广泛影响力C. 孝道是传统文化的核心D. 儒学的价值取向得以重构12. 尚书指出,“天命”没有常住不动的,“民心”比“天命”更重要。夏商经历多年,但由于其最后的君王“不敬阙德”,早早地结束了所受之天命。这一观点( )A. 是对“天命”思想的否定B. 源于夏商的敬天保民思想C. 反映出儒家思想影响巨大D. 包含朴素的人本主义精神13. 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如齐系文字温柔凝重,燕系文字质朴简率,楚系文字华丽而浪漫,秦系文字严谨规范,而韩国、赵国、魏国的文字修长劲利。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A. 和而不同B. 兼收并蓄C. 绵延不绝D. 家国情怀14. 1
8、988年,新加坡政府发布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明确了作为国家原则的五项共同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新加坡政府此举意在( )A. 普及儒家思想B. 促进民族交融C. 强化国家认同D. 发展本国经济15. 在元朝得到官职的高丽人的墓志铭里,会把元的低官职写在高丽的高官职前。另外,高丽的知识分子还把在元朝及第视为荣耀之事。从元朝进行科举考试起,到元末为止,共有十多名高丽人在元及第。这反映出当时( )A. 中华文明辐射作用B. 东西方文明的交流C. 朝鲜全面学习中国D. 朝鲜社会转型加速16. 18世纪,无论是英国还是欧洲
9、大陆,社会上层和知识界都曾有人对中国法律制度、科举制度等称羡不已,然而他们的赞赏之情,却始终未能转变为其本国的现实制度。根本原因是( )A. 国际环境不同B. 统治阶级不同C. 经济基础不同D. 文化传统不同17. 明末,在利玛窦推动下,传教士纷纷学汉语、穿儒服、敬祖先,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礼节习俗,并提出“耶儒合流”论,他们主张将中国的孔孟之道和宗法思想与罗马天主教教义体系相融合。传教士的这些做法( )A. 是统治者推动开明外交政策的例证B. 助推三教合一的文化趋势C. 推动了中国社会科技和经济的转型D. 有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18. “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若你到这
10、里旅游,导游在解说时不可能出现的词语是( )A. 仁者爱人B. 无为而治C. 为政以德D. 有教无类19. 1902年,面向孺童群体的启蒙画报于北京创刊,其宗旨为“欲合我中国千五百州县后进英才之群力,辟世界新机”,参考中西教育课程,设有格致、舆地、算术、动植物等栏目。据此可知,该画报( )A. 保障了民众对阅读的需求B. 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可C. 兼具启蒙与救亡双重变奏D. 打破了当权者对教育的垄断20. 图创作于新石器时代的阿尔及利亚岩画,画面中间双角女神祈祷丰收,四周有一片正在播种的庄稼地。这一考古发现可印证该地区( )A. 出现贫富分化现象B. 存在一定社会分工C. 较早从事农业生产
11、D. 农耕经济占据主导21. “中世纪艺术家并不是一心一意要创作自然的真实写照,也不是要创作优美的东西,他们是要忠实地向教友们表达宗教故事的内容和要旨。”1314世纪后,基督教徒不光将绘画作为描述宗教教义的工具,同时也利用绘画的审美功能来感动普通民众。这一转变表明,欧洲绘画( )A. 成为宗教改革的工具B. 注重精神意境的表达C. 凸显人与宗教的和谐D. 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22. 佛教提出“四种姓者,皆悉平等”,认为婆罗门宣扬的神创四种姓是对人民的欺诈。孔雀王朝时期,佛教发展迅速,婆罗门教式微,佛教得到了刹帝利、吠舍种姓阶层和底层人民的支持。由此可见,当时印度( )A. 民族文化缺少包容B.
12、种姓制度遭到冲击C. 种姓制度相对落后D. 立国思想发生改变23. 苏美尔人认为,掌管洪水神是带来灾难的恶毒的神;古埃及人认为,洪水之神是会带给每个人快乐的善良的神。这说明( )A. 埃及文明稳定和谐B. 西亚文化具有独特性C. 世界文明广泛交流D. 文明受地理环境影响24. 爆发于14世纪中后期的黑死病导致欧洲宗教神职人员和官员大量死亡,而这些人恰恰是掌握拉丁语的主要群体,以至于拉丁语再也无法维持其官方语言的地位,中世纪文化也走向衰落。这使欧洲( )A. 摆脱了神学思想束缚B. 成功实现社会转型C. 开启新一轮文化创新D. 古典文化难以再生25. 东晋南朝时期,游牧民族开始了农耕定居生活,五
13、谷杂粮与菜蔬进入了他们的生活,并吸收了汉族精细的加工方法,而汉族的传统饮食结构也得以改变,肉类食物的比重大大增加,加工方法也更多样。这一变化表明( )A. 民族交融的扩展B. 南北差异的消失C. 中央集权的加强D. 农耕文明的先进26. 图是日耳曼人迁徙过程中建立的诸多王国示意图。据此可知,日耳曼人的迁徙( )A. 促使欧洲进入文明时代B. 确立了欧洲文化的优势地位C. 推动基督教文化的传播D. 促进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27. 阅读如表“印欧人的迁徙”,据此可知,印欧人的迁徙( )原聚集地迁徙过程黑海北岸印欧人来到小亚细亚,被称为赫梯人,公元前1595年,灭古巴比伦王国,赫梯成为近东大国黑海以
14、东印欧人分化为伊朗语族和印度语族,其中伊朗语族的波斯人在公元前6世纪建立大帝国黑海以西印欧人公元前2000年初,入侵意大利;前6世纪,其中的拉丁人建立了罗马A. 推动了希腊化时代的繁荣B. 破坏了亚欧大陆文明的发展C. 扩大了农耕文明传播范围D. 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28. 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美洲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各国来华招工,华工遭受拐骗、出洋为奴的案件时有发生。李鸿章建议遣使设官,拯救华民,清政府迅速向美洲派驻使臣。这( )A. 促使了中外文化隔阂加深B. 保护了海外华工的基本利益C. 推动了清政府外交近代化D. 提升了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29. 职业移民在美国移民总数中,1965年
15、以前不到20%,之后达到了1/4到1/3。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 美国文化的多样性B. 冷战格局影响移民走向C. 美国科技处于优势D. 美国族群结构变化巨大30. 图为美国不同时期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示意图。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 美国多元社会结构发生相应变化B. 拉丁美洲本土生存环境日益恶劣C. 亚洲国家放松了移民问题的限制D. 欧洲整体经济发展已经赶超美国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第II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魏源认为,“五帝不袭礼,三王不沿乐”,人类社会的历史总是向前发展,不断变化的。“天下
16、无数百年不变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严复翻译天演论,对西方进化论加以改造,倡导“天演哲学”,用“生物进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变化日新”的道理,鼓吹“变者,天道也”“变者古今之公理也”。邹容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了“革命者,天演之公理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的革命哲理。陈独秀宣称,“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根本与“现代自由平等”的新思潮背道而驰。摘编自赵璐论中国近代进化
17、论发展的四个时期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现象加以合理阐述。(要求:史实正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所示为1518世纪欧洲人口迁移示意图。材料二 图所示为二战后劳动力的全球流动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指出人口迁移的方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国际移民的主要方向并分析其原因。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世界文明古国的神话中都有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的洪水传说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被古代希
18、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摘编自陈淳文明与早期国家探源材料二 伊斯兰教还大大促进了苏丹的文化生活。随着古兰经学校的建立,识字的人越来越多。学者们可以在苏丹各大学里从事更高深的研究。在这些大学中,廷巴克图的桑科尔大学最为出色学者们习惯于自由出入这些学校和伊斯兰世界的其他大学。信奉伊斯兰教还加强了苏丹各王国政治上的团结伊斯兰教通过加强帝国的行政机构,帮助解决了这一制度上的问题。伊斯兰教还将非洲经济同穆斯林商人控制的欧亚大陆广泛的商路网关联在一起,从而促进了贸易。(1)指出材料一中苏美尔人使用的文字及撰写的史诗,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古代文明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伊斯兰教通过哪些方式促进了非洲的发展。第8页/共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