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yz****8 文档编号:97272086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昆明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云南省昆明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昆明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昆明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级高二年级教学测评月考卷(五)生物学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第1页至第8页,第卷第8页至第10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组成、成

2、分、理化性质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内环境由三种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外液的含量多于细胞内液B. 位于细胞外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成分,例如胰岛素、抗体和消化酶C. 内环境的渗透压大小取决于细胞外液中溶质分子的质量D.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交换时要涉及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等系统【答案】D【解析】【分析】1、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2、内环境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细胞外液中溶质分子的数量,溶质分子越多,渗透压越大。【详解】A、细胞外液(占1/3)的含量低于细胞内液(占2/3),A错误;B、消化酶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内环境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细胞外液中溶质分子

3、的数量,C错误;D、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媒介,进行物质交换时需要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等系统参与,D正确。故选D。2. 将青蛙脑破坏,保留脊髓,暴露其屈腿反射的反射弧(如图所示),图中的、表示神经元,a、b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都是由胞体和树突两部分组成B. a所在结构是传入神经,b所在结构是传出神经C. 屈腿反射发生过程中,a、b所在结构处的兴奋都是双向传导的D. 人体中的所有反射弧和图中的反射弧一样都是由3种神经元组成【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

4、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详解】A、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其中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A错误;B、根据脊髓的前后角或、处的突触可判断,a所在结构是传入神经,b所在结构是传出神经,B正确;C、反射发生过程中,兴奋在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上的传导都是单向的,C错误;D、人体有的反射弧只有两种神经元组成,例如膝跳反射,D错误。故选B。3. 寒冷的冬季人从室内进入室外,下列现象不会发生的是( )A. 产热量会增加,散热量会减少B. 毛细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失C. 打寒颤,大大增加产热量D. 人体的耗氧量会增加【答案】A【解析】【分析】人体体温调

5、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AD、进入寒冷环境中,机体散热量增加,人体的耗氧量会增加,产热量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A错误,D正确;BC、进入寒冷环境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减少热量散失,打寒颤、立毛肌收缩,大大增加产热量,BC正确。故选A。4. 科学家研究发现,给膀胱癌患者注射结核杆菌制剂,患者的免疫系统

6、会被激活并清除膀胱癌细胞。如图显示了免疫系统被激活清除癌细胞的部分过程,甲、乙、丙、丁表示细胞,A、B、C表示免疫活性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所示的过程既有体液免疫也有细胞免疫B. 结核杆菌制剂进入机体后发挥抗原作用C. 物质A和物质B都是细胞因子D. 甲、乙、丙、丁四种细胞都能识别抗原【答案】D【解析】【分析】1、分析图示细胞从产生抗体的细胞丁入手,丁是浆细胞;图示细胞甲为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乙为B淋巴细胞,细胞丙为记忆B细胞,A物质和B物质都是细胞因子,C物质是抗体。2、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之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与致敏淋巴细胞等,并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

7、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详解】A、分析图示细胞从产生抗体的细胞丁入手,知丁是浆细胞,进而判断甲为细胞毒性T细胞,所以图中所示的过程既有体液免疫也有细胞免疫,A正确;B、结核杆菌制剂进入机体后引起机体产生了如图所示特异性免疫反应,因此从免疫学角度说结核杆菌制剂发挥了抗原作用,B正确;C、物质A和B都是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一细胞因子,C正确;D、细胞甲为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乙为B淋巴细胞,细胞丙为记忆B细胞,丁是浆细胞,其中丁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D错误。故选D。5. 如图是与生长素有关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和乙对照能说明生长素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

8、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B. 生长素主要在芽和幼叶等部位合成,只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C. 如果在甲实验中a处纵向插入云母片,则实验结果与乙相同D. 丙实验的自变量是胚芽鞘的弯曲角度,给予单侧光照不影响实验结果【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可知,a为形态学上端,b为形态学下端,图中角越小,说明促进效果越明显。【详解】A、甲和乙相比是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和下端位置不同,即甲的形态学上端与上面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接触,而乙的形态学下端与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接触,结果是甲下面的空白琼脂块含有生长素而乙没有,说明生长素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A正确;B、生长素主要在芽和幼叶等部位合成,主要分布

9、在生长旺盛的部位,B错误;C、如果在甲实验中a处纵向插入云母片,不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实验结果与乙不相同,C错误;D、丙实验的自变量生长素的分布情况(琼脂块的位置),因变量是胚芽鞘的弯曲角度,给予单侧光照不影响实验结果,D错误。故选A。6. 能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是( )出生率 死亡率 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 迁入率 迁出率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详解】种群密度是种

10、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能直接影响种群密度,C正确,ABD错误。故选C。7. 如图是某森林火灾后的物种丰富度、优势物种高度、植物甲的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森林火灾后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与弃耕农田的演替类型相同B. 在030年中,植物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C. 由于优势物种高度的逐渐增加,说明该群落的植物种群具有垂直分层的特点D. 物种丰富度可以不断增加,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答案】D【解析】【分析】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

11、生的演替。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详解】A、火灾后发生的群落演替与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均有该地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特点,二者发生的演替均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B、结合图示可以看出,030年中,甲种群的种群密度曲线的斜率(即增长速率)可知,其增长速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B正确;C、随着优势物种高度的增加,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更充

12、分,C正确;D、无论群落出生演替,次生演替,最终都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物种丰富度不会一直增加,D错误。故选D。8.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示意图,数字1、2代表第一、第二营养级,字母代表各种能量,其中A指呼吸作用,C流向分解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D1(A1+B1+C1+D1)100%B. 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A2+B2+C2C. 第二营养级中参与流动的能量是A2、C2、D2D. D1从第一营养级流入到第二营养级的形式是化学能【答案】B【解析】【分析】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一个营养

13、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分析题图: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A1B1C1D1,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A2B2C2D2。【详解】A、能量传递效率=本营养级能量同化量/上一营养级能量同化量,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D1(A1+B1+C1+D1)100%,A正确;BC、由题意可知,A指呼吸作用,C流向分解者,则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未利用的能量B2+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2+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D2,其中参与流动的能量是A2、C2、D2,而B2属于未利用的能量,不参与能量流动,B错误,C正确;D、D1从第一

14、营养级流入到第二营养级形式是化学能,该化学能以有机物为载体,D正确。故选B。9. 下列关于发酵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类了解发酵是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开始的B. 发酵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温度和氧气C. 发酵产物都是通过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产生的D. 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可以制作酱、醋、泡菜和豆豉等食品【答案】C【解析】【分析】1、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 2、无论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是转化成乳酸,无氧呼吸都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详解】A、人类了解发酵是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开始

15、的,A正确;B、发酵受环境条件影响,如温度、氧气、PH等,B正确;C、果醋制作利用的是醋酸菌,利用醋酸菌的有氧呼吸,C错误;D、传统发酵技术可以制作酱、醋、泡菜和豆豉等食品,D正确。故选C。10. 酵母菌属于一种常用的微生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酵母菌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 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以产生CO2C. 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D. 传统家庭酿制葡萄酒利用的是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答案】C【解析】【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真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详解】A、酵母菌属于真核细胞,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

16、胞核,A正确;B、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真菌,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酒精发酵)都可以产生CO2,B正确;C、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错误;D、传统家庭酿制葡萄酒利用的是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D正确。故选C。11. 制作泡菜时可以向泡菜坛中加入一些“陈泡菜水”。在用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水制作泡菜时,在不同时间测定了泡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盐水的质量分数是50%,并将盐水煮沸冷却后待用B. “陈泡菜水”中富含乳酸菌,可以增加泡菜坛中乳酸菌的数量C. 发酵57d是取食泡菜的最佳时间D. 制作泡菜和制作果酒一样,要经常

17、打开发酵坛口释放多余的气体【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可知在发酵第5天时亚硝酸盐含量最高,不适合食用,在发酵第11天以后亚硝酸盐含量较低,适合食用。【详解】A、盐水的质量百分比为5%20%,盐水浓度过高可能会抑制乳酸菌等的发酵,影响泡菜口味,A错误;B、“陈泡菜水”中富含乳酸菌,加入“陈泡菜水”可以接种乳酸菌, 缩短发酵时间,B正确;C、据图可知在发酵第5天时亚硝酸盐含量最高,不适合食用,在发酵第11天以后亚硝酸盐含量较低,适合食用,C错误;D、制作泡菜主要依赖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其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为了保证无氧环境,不需要经常打开发酵坛口,D错误。故选B。12. 下列关于腐乳的叙述

18、,错误的是( )A. 腐乳中富含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B. 酵母、曲霉和毛霉都参与腐乳发酵,其中酵母是起主要作用的菌种C. 加盐腌制过程用盐量要逐层增加,瓶口铺厚D. 制作过程添加体积分数为12%的酒精,既可抑制微生物生长,又可使腐乳具有独特香味【答案】B【解析】【分析】腐乳的制作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这些小分子物质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和吸收。【详解】A、腐乳制作过程中的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可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19、,所以腐乳中富含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A正确;B、酵母、曲霉和毛霉都参与腐乳发酵,其中毛霉是起主要作用的菌种,B错误;C、加盐腌制过程用盐量要逐层增加,瓶口铺厚,以免造成污染,C正确;D、制作过程添加体积分数为12%的酒精,既可抑制微生物生长,又可使腐乳具有独特香味,D正确。故选B。13. 温度条件和气体条件会影响果酒和果醋的发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果酒发酵的温度要低于果醋发酵B. 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都需要不断充气C. 果醋发酵过程中,菌种通过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D. 果醋发酵只能以酒精作为发酵原料【答案】A【解析】【分析】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

20、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故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30;生产中是否有酒精的产生,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2、果醋制作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为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详解】A、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30,醋酸菌的最适生长

21、温度为3035,因此果酒发酵的温度要低于果醋发酵,A正确;B、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果酒发酵不需要不断充气,B错误;C、果醋制作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C错误;D、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为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因此果醋发酵不是只能以酒精作为发酵原料,D错误。故选A。14. 下列不是培养基的营养成分的是( )A. 水B. 无机盐C. 琼脂D. 碳源【答案】C【解析】【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包括

22、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此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详解】培养基的基本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琼脂属于凝固剂,不是营养成分,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15. 下列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A. 细菌B. 真菌C. 病毒D. 寄生虫【答案】D【解析】【分析】微生物的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有的无细胞结构,如病毒,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详解】真菌、细菌和病毒都属于微生物范畴,寄生虫属于动物,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6. 下表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组分含量牛肉膏5g蛋白胨10gNaCl5g

23、H2O定容至1000mLA. 该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B. 牛肉膏和蛋白胨均可提供碳源和氮源C. 除水以外,其他三种成分均可提供化学能D. 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O2的需求【答案】C【解析】【分析】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也是氮源,即有些化合物作为营养要素成分时并不是起单一方面的作用。【详解】A、该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没有琼脂,因此是液体培养基,A正确;B、牛肉膏、蛋白胨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可提供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B正确;C、该培养基中NaCl

24、能为微生物提供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C错误;D、培养霉菌时需将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是微碱性,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D正确。故选C。17. 下列关于微生物生长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B. 培养霉菌时,一般需要将培养基调至酸性C. 培养细菌时,一般需要将培养基调至中性或弱碱性D. 培养乳酸菌时需要不断通入空气或氧气【答案】D【解析】【分析】乳酸菌为厌氧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在有氧条件下无法生存。【详解】A、维生素是乳酸杆菌生长、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因此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A正确;

25、B、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调至酸性,B正确;C、培养细菌时,需要将培养基调至中性或弱碱性,C正确;D、乳酸菌为厌氧菌,培养乳酸菌时需要提供无氧环境,不需要通入空气或氧气,D错误。故选D。18. 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无菌技术围绕如何避免杂菌污染而展开,无菌技术包括消毒和灭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消毒采用较温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B. 消毒只能杀死物体表面的部分微生物C. 灭菌不仅能杀死微生物,还能杀死芽孢和孢子D. 消毒和灭菌的原理都是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借此杀死微生物【答案】B【解析】【分析】1、消毒是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

26、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常用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2、灭菌是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常用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详解】A、消毒是指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体表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的过程,A正确;B、消毒是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B错误;C、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的过程,C正确;D、消毒和灭菌的原理都是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借此杀死微生物,D正确。故选B。19. 对培

27、养基、试管和接种环采取的灭菌方法依次是( )A. 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干热灭菌B. 干热灭菌、灼烧灭菌、灼烧灭菌C. 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灼烧灭菌D. 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干热灭菌【答案】C【解析】【分析】1、灭菌是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的过程称为灭菌,常用的方法有灼烧灭菌(主要适用于金属接种工具)、干热灭菌(主要适用于需要保持干燥的玻璃器具)和高压蒸汽灭菌(主要适用于培养基的灭菌);2、消毒是指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体表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或化学药物消毒法等。【详解】培养基一般用高

28、压蒸汽灭菌、培养皿一般用干热灭菌、接种环一般用灼烧灭菌,ABD错误、C正确。故选C。20. 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可以进行酵母菌的纯培养。下列关于制备马铃薯琼脂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培养基的碳源只来自马铃薯B. 对该培养基灭菌的压力和温度要求分别是100kPa、121C. 培养皿和培养基要一起在高压蒸汽锅中进行灭菌D. 应在培养基冷却到37.5左右再倒平板【答案】B【解析】【分析】1、灭菌: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培养皿采用干热灭菌;2、接种分离酵母菌:酵母菌喜欢酸性环境,常用酸性液体培养基来培养,获得酵母菌的培养液,然后在固体培养基上用平板划线法分离;3、培养酵母菌:2030C(酵

29、母细胞生长最适温度在2030C);4、酵母菌的纯化培养的步骤是配制培养基、灭菌、倒平板、接种、分离和培养。【详解】A、根据酵母菌的纯化培养的步骤可知,首先用马铃薯、琼脂和蔗糖配制培养基,因此该培养基的碳源除了马铃薯外还有蔗糖,A错误;B、对该培养基灭菌分别在100kPa、121压力和温度下维持20-30分钟,可以将所有微生物杀死,包括芽孢,B正确;C、培养基需经高压蒸汽灭菌,培养皿需经干热灭菌,C错误;D、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D错误。故选B。21. 如图表示倒平板的操作流程,正确的顺序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

30、养基:(1)计算:依据是培养基配方的比例。 (2)称量:牛肉膏比较黏稠,可同称量纸一块称取 牛肉膏和蛋白胨易吸潮,称取时动作要迅速,称后及时盖上瓶盖。 (3)溶化:牛肉膏和称量纸、水加热取出称量纸、加蛋白胨和氯化钠、加琼脂(注意: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补加蒸馏水至100mL.。(4)调pH;(5)灭菌: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培养皿采用干热灭菌。 (6)倒平板。【详解】倒平板,首先是拔掉瓶塞,其次将瓶口迅速通过火焰,接着是在火焰旁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缝,倒入培养基,等待培养基冷却以后,培养皿进行倒置,因此顺序是,A正确。故选A。22. 尿素是现代农业中重要的氮肥,尿素分

31、解菌可以分解利用尿素,下列关于尿素分解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尿素施入土壤后,会被尿素分解菌分解成NH3,NH3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B. 尿素分解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可以合成脲酶C. 可利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分离尿素分解菌D. 可以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尿素分解菌进行计数【答案】A【解析】【分析】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中,需要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计数的关键是经梯度稀释后的倍数要合适,计数时通常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详解】A、NH3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A错误;B、尿素分解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含有相关基因

32、,可以合成脲酶,B正确;C、尿素分解菌可合成脲酶,分解尿素,以尿素作为氮源,可利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分离尿素分解菌,C正确;D、可以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尿素分解菌进行分离和计数,D正确。故选A。23. 纤维素分解菌可以分解利用纤维素,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需要使用一种特殊的试剂刚果红。图是几种纤维素分解菌在刚果红培养基上形成的透明圈。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可以催化纤维素水解成纤维二糖和葡萄糖B. 刚果红和纤维素及其水解产物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C. 图中菌落中的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的能力最强D. 刚果红染色法只能在培养微生物的时候加入刚果红【

33、答案】A【解析】【分析】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详解】A、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可以催化纤维素水解成纤维二糖和葡萄糖,A正确;B、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刚果红不能与纤维的分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形成红色复合物,B错误;C、图中的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最大,说明其分解纤维素的能力最强,C错误;D、刚果红染色法能在培养微生物的时候加入刚果红,也能在制作培养基时加入刚果红,D错误。故选A。24. 发酵罐内发酵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

34、在发酵过程中要进行一些检测和发酵条件的控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发酵过程中要检测培养液中微生物的数量和产物的浓度B. 发酵过程中要及时添加必要的营养成分C. 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pH和溶解氧等条件D. 谷氨酸发酵生产中在酸性条件下会积累谷氨酸【答案】D【解析】【分析】发酵是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发酵过程:菌种选育菌种的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灭菌和接种发酵条件的控制分离和提纯。【详解】A、发酵过程中要随时取样,检测培养液的微生物数量、产物浓度等,以了解发酵进程,A正确;B、发酵过程中有营养物质的消耗,要及时添加必要的营

35、养成分,B正确;C、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解氧、通气量与转速等条件等环境因素,因为环境条件不仅会影响微生物的繁殖,还会影响发酵产物的形成,C正确;D、谷氨酸发酵生产中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会积累谷氨酸,D错误。故选D。25.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B. 植物组织培养需要的条件是离体及一定的营养和激素C. 只有植物体分生组织的细胞才能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完整的植株D. 需要将植物组织进行灭菌后才能进行培养【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细胞表现全能性的条件: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

36、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详解】A、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B、植物组织培养需要的条件是离体、适宜的外界条件及一定的营养和激素,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B正确;C、植物体的任何细胞均能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完整的植株,C错误;D、需要将植物组织进行消毒后才能进行培养,D错误。故选B。26. 植物体细胞杂交第一个环节是制备原生质体,该环节所用的方法是酶解法,所用的酶是( )A. 蛋白酶B.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C. 脂肪酶D. 淀粉酶【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是将不同植物细胞采用一定的诱导方法融合成一个细

37、胞,然后培育成植株的过程;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中需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再用一定的诱导方法如:化学法(聚乙二醇)、物理法(振动、离心、电刺激)等方法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详解】植物原生质体的制备过程需要除去细胞壁,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依据酶的专一性,所用的酶主要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B正确。故选B。27. 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需要对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下列哪种方法不适合用于该诱导过程( )A. 电融合法B. 离心法C. PEG融合法D. 灭活病毒诱导法【答案】D【解析】【分析】不同细胞融合方法不同,原生质体可用离心、电刺激、聚乙二醇等试剂诱导;动物细胞可

38、用离心、电刺激、聚乙二醇、灭活病毒等试剂诱导。【详解】电融合法、离心法、 PEG融合法即可融合动物细胞,也可融合原生质体,灭活病毒诱导法只能融合动物细胞,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28. 科学家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出了白菜甘蓝、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等杂种植株,该项技术在这方面的优势是( )A. 打破生殖隔离,实现了远缘杂交育种B. 打破植物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局限C. 证明了不同植物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子D. 实现了植物物种“大融合”和“大统一”【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是指将不同来源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物体的技术。过程

39、中需要将植物细胞通过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处理形成原生质体,再用一定的诱导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最后将诱导融合成功的杂交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成杂交植株。【详解】A、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打破生殖隔离,实现了远缘杂交育种,A正确;B、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也进行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错误;C、不同植物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子不属于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优势,C错误;D、植物体细胞杂交也不是所有植物都能融合,不可能实现植物物种“大融合”和“大统一”,D错误。故选A。29. 植物的快速繁殖是植物细胞工程的主要应用之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的快速繁殖主要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B. 植物的快速繁殖可以

40、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C. 植物的快速繁殖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D. 植物的快速繁殖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答案】D【解析】【分析】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可以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还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因此人们形象的把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叫植物的微型繁殖技术,也叫快速繁殖技术。【详解】A、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实现植物的快速繁殖,A正确;B、植物的快速繁殖属于无性繁殖,可以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B正确;C、植物的快速繁殖可以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进行,C正确;D、植物的快速繁殖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不涉及染色体变异,D错误。故选D。30. 如图表示玉米单

41、倍体育种流程示意图,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某一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是花粉,其中所含的生殖细胞也具有全能性B. 1是离体培养,通过再分化形成愈伤组织C. b是单倍体幼苗,它们都是纯合二倍体D. 3是将b的萌发种子用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得到d【答案】A【解析】【分析】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方法是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优点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因而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详解】A、a是花粉,细胞全能性是已经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花粉细胞能发育成植株,体现了花粉细胞全能性,A正确;B、1是离体培养,通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B

42、错误;C、b是单倍体幼苗,它们是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C错误;D、b是单倍体幼苗,3是将单倍体幼苗用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得到d,D错误 。故选A。31. 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是植物细胞工程的重要应用之一,这些细胞产物主要是植物通过代谢产生的次生代谢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次生代谢物是酚类、萜类和含氮化合物等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B. 次生代谢物是植物细胞生存所必需的物质C. 可以通过植物细胞培养获得细胞产物D. 紫杉醇是存在于红豆杉属植物体内的一种次生代谢物【答案】B【解析】【分析】初生代谢物是维持细胞生命活动所必需基本代谢物,如糖类、脂质、蛋白质及核酸等。次生代谢产物是由次生代

43、谢过程产生的一类细胞生命活动或植物生长发育正常运行的非必需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详解】A、植物的次生代谢物主要是酚类、萜类和含氮化合物等小分子有机物,A正确;B、次生代谢物不是生物生长所必需的,B错误;C、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可用于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可以通过植物细胞培养获得细胞产物C正确;D、紫杉醇属于次生代谢物,次生代谢物不是生物生长所必需的,D正确。故选B。32. 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包括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核移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B. 动物细胞培养需要将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才能进行C. 动物细胞融合就是将2个细胞融合成1个

44、细胞的技术D. 哺乳动物细胞核移植可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答案】C【解析】【分析】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详解】A、动物细胞工程常用技术包括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核移植等,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A正确;B、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首先要将动物组织剪碎,然后用胰蛋白酶处理,以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制备成细胞悬液,因此动物细胞培养需要将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才能进行,B正确;C、动物细胞融合是指

45、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C错误;D、哺乳动物细胞核移植可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D正确。故选C。33. 动物细胞无论是在动物体内还是在体外培养,都需要一定的条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动物细胞一般是在合成培养基中培养,但需要加入血清等一些天然成分B. 动物细胞培养可以在液体培养基或固体培养基中进行C. 动物细胞培养需要在无菌、无毒环境中进行,该条件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 动物细胞培养无需考虑渗透压问题【答案】A【解析】【分析】动物细胞的培养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消毒、灭菌,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定期更换培

46、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详解】A、用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合成培养基需加入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补充培养基中缺乏的物质,A正确;B、动物细胞培养是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不能用固体培养基培养,B错误;C、动物细胞培养时,培养环境必须保证无菌、无毒,该条件除了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外,还会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如细胞代谢废物积累会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C错误;D、动物细胞培养需要考虑渗透压问题,培养液的渗透压的高低会影响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D错误。故选A。34.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手册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