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yz****8 文档编号:97272255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昆明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云南省昆明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昆明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昆明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级高二年级教学测评月考卷(五)历史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第1页至第6页,第II卷第7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据后汉书记载:光武皇帝愠数世之

2、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 )A. 决策机制的专业化B. 中枢权力运行效率的提高C. 丞相职权名存实亡D. 尚书台成为新的行政中枢【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据材料可知东汉时期,虽然设置三公,但权力却归于尚书台,说明尚书台逐渐成为新的行政中枢,D项正确;决策机制的专业化表现为决策的科学化与客观化,但是材料主要表述尚书台的地位提升,排除A项;本题主旨为“尚书台成为新的行政中枢”,而“中枢权力运行效率”与材料主旨

3、不符,排除B项;在东汉前中期,中央不设立丞相,东汉晚期设立丞相,但是丞相权利极大,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 中世纪早期,日耳曼各王国对部落时代的习惯法进行编订形成了日耳曼法,与罗马法并行使用。日耳曼法保留了公社土地所有制,其规定的契约种类较少,债权与债务关系较为简陋。这说明日耳曼法( )A. 折中主义色彩较为鲜明B. 折射出社会发展水平低C. 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求D. 立足于满足现实的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材料可知,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小国,在入侵罗马前,日耳曼人还

4、停留在氏族社会时代,当他们进入罗马之后,落后的社会和先进的文明发生了巨大的碰撞,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其法律规定也具有保守性,与经济相配套的法律规定并不完善,因此材料所述规定折射出当时的经济水平发展较低,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日耳曼法的落后性,不是折中主义,排除A项;日耳曼法并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排除C项;日耳曼法不符合当时发展需求,排除D项。故选B项。3. 东汉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郡国守相进行察举,主要根据乡党的声望,称为乡举里选。随着地方豪族势力的发展,封建国家的行政组织日趋瘫痪,乡党舆论逐渐被官僚家族(同时又是豪强)所支配。这一变化表明东汉时期的选官制度( )A. 官员选拔的封闭性较强B

5、. 加强中央对选官的控制C. 与西汉察举制一脉相承D. 确立了严密的考察程序【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古代)。据材料可知,东汉时期察举制逐渐没落,官员逐渐被官僚豪强家族所支配,这使得官员选拔具有较强的封闭性,A项正确;材料反映选官权逐渐被豪强控制,中央选官权力削弱,排除B项;材料反映东汉察举制已逐渐没落,并非与西汉察举制一脉相承,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考察程序,排除D项。故选A项。4. 如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交国家数量变化表,由此可推断出( )年份19491950195119521953建交国家

6、数量109100A. 亚非拉国家联合的必要性B. 改变新中国的外交基本原则势在必行C.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紧迫性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其必然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1953年(中国)。据材料可知,19491950年我国建交国家的数量有赖于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多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但从19511953年建交国家数量几乎没有,反映我国面临严峻的国际环境,因此为打破外交困境,1954年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项正确;亚非拉国家并没有实现联合,且新中国的外交困境不需要亚非拉国家实现联合

7、,两者之间没有必然关系,排除A项;新中国的外交基本原则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原则在建国初期就已经确立,并且一直延续至今,排除B项;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仅仅根据建交国家的数量来判断其紧迫性,排除C项。故选D项。5. 20世纪80年代初,荷兰的失业工人在两年内可以得到相当于工资的80%的津贴,以后还可以获得较低比率的福利支持费用。英国伦敦一家医院的32岁看守马尔在失业的11个月里,每周所得的津贴比他的薪金还多8美元。据此可知( )A. 政府财政负担比较严重B. 国家制度已被部分破坏C. 英荷两国经济高速增长D. 人民斗争取得显著成果【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

8、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欧洲。据材料可知,欧洲洲国家的福利政策涉及面广,待遇较好,但西欧国家的福利政策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降低了部分公民的劳动积极性,使得部分公民对国家福利的依赖性增强,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福利制度威胁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英荷两国经济的发展问题,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人民的斗争,排除D项。故选A项。6. “西番菊”(向日葵)原产于北美洲,明代传入我国,初期只是零星种植。20世纪初,“西番菊”因“其子可榨油”,且对土地要求不苛刻,所以被广泛种植。由此可见,“西番菊”的广泛种植( )

9、A. 解决了粮食安全问题B. 丰富了民众的食物种类C. 得益于统治者的重视D. 改变了中国的产业结构【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据材料可知,向日葵因为可以用来榨油,且对土壤要求不高,所以被广泛种植,它有利于丰富民众的食物种类,B项正确;材料与粮食安全问题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其传播是统治者的重视,排除C项;改变的是中国的粮食结构,而不是产业结构,排除D项。故选B项。7. 近年来,智能机器自身的道德和法律地位问题,人工智能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侵犯隐私、冲击就业,使人类“衰弱”或“

10、去技能化”等问题,日益成为网民的热点话题。这反映出( )A. 高科技引领了世界的可持续发展B. 科学技术发展亟须跨区域合作C. 科技进步加剧社会治理的复杂化D. 现代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可知:人工智能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侵犯隐私、冲击就业等问题,这反映出科技进步使得社会治理的复杂化,C项正确;材料叙述的是科技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如何促进科技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科技发展的积极影响,不能得出现代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排除D项

11、。故选C项。8. 美国在战后涌现了“婴儿潮”,与生育率上升同步的还有育儿观念的变化,美国社会从国家到个人都非常重视教育。这一变化反映了美国( )A. 计划生育政策已初见成效B.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严重C. 经济发展影响了社会风潮D. 意在抵制人口移民问题【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美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出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劳动力和劳动者的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婴儿潮”的出现体现了劳动力需求,重视教育体现了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材料整体反映了经济发展对社会风潮的影响,C项正确;美国没有实

12、行计划生育政策,排除A项;婴儿潮的出现不能说明人口老龄化严重,排除B项;婴儿潮的出现反映了人民对于生育的愿望,并不能说明是在抵制人口移民,排除D项。故选C项。9. 开封,是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之一。作为七个王朝建都之地,特别是北宋时期,开封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人口上百万,富丽甲天下”的国际大都会。如果你是北宋开封城里的市民,你能( )A. 晚上去瓦子听人说书B. 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C. 加入商帮去海外贸易D. 到指定市场用铜钱购物【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

13、知,北宋时期的城市,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管制,市坊制度已被打破,多种娱乐活动繁荣,生活在宋朝的市民晚上去瓦子听人说书,A项正确;玉米为美洲作物,明朝时才传到中国,排除B项;商帮比较活跃是明清时期的现象,排除C项;在宋朝可以用铜钱购物,但宋朝贸易活动打破了坊和市的界线,贸易活动并没有指定的市场,排除D项。故选A项。10.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要求到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要在1990年基础上下降2/3,孕妇死亡率下降3/4,中国分别于2007年、2014年实现了这一“千年发展目标”。这些成就的取得( )A. 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B. 消除了各国的医疗差距C. 得益于我国工业化实现D. 体

14、现出我国制度优越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国分别于2007年、2014年实现了这一千年发展目标”并结合所学可知,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现代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力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这些成就的取得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排除A项;“消除了各国的医疗差距”史实表述错误,排除B项;目前我国工业化尚未实现且工业化与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11. 有学者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

15、的名字,以孝为字者甚众,比带有明确宗教信仰的“之”“道”“灵”“僧”等较为普遍。该学者意在强调这一时期( )A. 佛道思想得到广泛传播B. 儒家思想仍有广泛影响力C. 孝道是传统文化的核心D. 儒学的价值取向得以重构【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带有孝名字的较多,比带有明确宗教信仰的“之”“道”“灵”“僧”等较为普遍,说明虽然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独尊地位受到挑战,但正统儒学还是在社会具有较大影响力,B项正确;材料并

16、未体现这一时期佛道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的名字,以孝为字者甚众,并没有强调孝道在传统文化的地位,排除C项;北宋理学的建立才使儒学的价值取向得以重构,排除D项。故选B项。12. 尚书指出,“天命”没有常住不动的,“民心”比“天命”更重要。夏商经历多年,但由于其最后的君王“不敬阙德”,早早地结束了所受之天命。这一观点( )A. 是对“天命”思想的否定B. 源于夏商的敬天保民思想C. 反映出儒家思想影响巨大D. 包含朴素的人本主义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

17、。材料“民心比天命更重要”“夏、商经历许多年后的君王不敬厥德,就早早地结束了所受之天命”体现的是尚书强调民心的重要性,这是人本精神的体现,D项正确;尚书认为“天命”并非永恒不变,而且“民心”比“天命”更重要。这实际上是对传统“天命”思想的一种修正或者补充,而并非完全否定,排除A项;敬天保民思想是周朝时期出现的,排除B项;儒家思想产生与春秋时期,尚书出现在春秋之前,排除C项。故选D项。13. 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如齐系文字温柔凝重,燕系文字质朴简率,楚系文字华丽而浪漫,秦系文字严谨规范,而韩国、赵国、魏国的文字修长劲利。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A. 和而不同B. 兼收并蓄C. 绵延不绝D.

18、 家国情怀【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的中国。材料“齐系文字温柔凝重,燕系文字质朴简率,楚系文字华丽而浪漫,秦系文字严谨规范,而韩国、赵国、魏国的文字修长劲利”体现的是战国时期的各国文字各具特色,凸显的是蕴含和而不同的特质,A项正确;兼收并蓄指的是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绵延不绝强调的是时间的延续,与材料中的单指战国时期不符,排除C项;家国情怀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4. 1988年,新加坡政府发布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明确了作为国家原则的五项共

19、同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新加坡政府此举意在( )A. 普及儒家思想B. 促进民族交融C. 强化国家认同D. 发展本国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8年(新加坡)。根据关键词“共同价值观”及价值观内容可知,这体现了中国儒家伦理精神,其旨在加强国家认同意识,维护国家利益,C项正确;这些价值观蕴含了中国儒家伦理精神,但并不是新加坡政府的目的,排除A项;这些价值观不仅强调了民族和谐交融,更多的是为了强化国家认同,排除B项

20、;这些价值观更多是为了强化国家认同,属于思想层面,与经济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15. 在元朝得到官职的高丽人的墓志铭里,会把元的低官职写在高丽的高官职前。另外,高丽的知识分子还把在元朝及第视为荣耀之事。从元朝进行科举考试起,到元末为止,共有十多名高丽人在元及第。这反映出当时( )A. 中华文明辐射作用B. 东西方文明的交流C. 朝鲜全面学习中国D. 朝鲜社会转型加速【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高丽的知识分子将在元朝考中科举视为荣耀,且将其写在墓志铭里,说明当时元朝时期中

21、国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较大,A项正确;高丽不属于西方国家和地区,不能体现东西方文明交流,排除B项;“全面学习”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C项;进根据在元朝得到官职的高丽人的情况,无法判断朝鲜社会转型加速,排除D项。故选A项。16. 18世纪,无论是英国还是欧洲大陆,社会上层和知识界都曾有人对中国的法律制度、科举制度等称羡不已,然而他们的赞赏之情,却始终未能转变为其本国的现实制度。根本原因是( )A. 国际环境不同B. 统治阶级不同C. 经济基础不同D. 文化传统不同【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欧洲、

22、中国)。据材料可知,18世纪的西方很多人对中国制度表达赞赏之情,但没有转变为现实制度,体现了中国封建制度不一定适合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当时中国处于封建时代,西方处于资本主义时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西方经济基础的不同决定了中国封建制度无法适应资本主义发展,C项正确;国际环境只是外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西方统治阶级对于中国制度表达了赞赏,但中西方经济基础不同,因此社会制度不会相同,排除B项;文化差异不是决定性因素,且西方人士心理上接受了中国制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治文化认同,排除D项。故选C项。17. 明末,在利玛窦的推动下,传教士纷纷学汉语、穿儒服、敬祖先,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

23、礼节习俗,并提出“耶儒合流”论,他们主张将中国的孔孟之道和宗法思想与罗马天主教教义体系相融合。传教士的这些做法( )A. 是统治者推动开明外交政策的例证B. 助推三教合一的文化趋势C. 推动了中国社会科技和经济的转型D. 有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晚期(中国)。据材料“在利玛窦的推动下,传教士纷纷学汉语、穿儒服、敬祖先主张将中国的孔孟之道和宗法思想与罗马天主教教义体系相融合”及所学知识可知,明末传教士为了博得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价值观和基督教的认同,把利用儒学经典和介绍西方科学知

24、识相结合作为传教方法,故材料中传教士们入乡随俗的做法,减少了中国士大夫的反感情绪,客观上有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传教士为传播宗教,采取了入乡随俗的办法,与统治者的外交政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三教合一指的是佛教、道教和儒学之间的吸收融合,不涉及天主教,排除D项;西方科技在中国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科技的发展,但没有推动中国科技的转型,排除C项。故选D项。18. “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若你到这里旅游,导游在解说时不可能出现的词语是( )A. 仁者爱人B. 无为而治C. 为政以德D. 有教无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

25、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反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解说词中不可能出现的词是无为而治,因为其是道家学说的思想内容,B项符合题意;仁者爱人是儒家思想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为政以德是儒家的思想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有教无类是儒家的教育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9. 1902年,面向孺童群体的启蒙画报于北京创刊,其宗旨为“欲合我中国千五百州县后进英才之群力,辟世界新机”,参考中西教育课程,设有格致、舆地、算术、动植物等栏目。据此可知,该画报( )A. 保障了民众对阅读的需求B. 得

26、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可C. 兼具启蒙与救亡双重变奏D. 打破了当权者对教育的垄断【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2(中国)。据材料可知,从该画报的宗旨和所设的科目看,兼具启蒙与救亡双重变奏,C项正确;材料是面向孺童群体,对民众没有阅读的要求,排除A项;广泛认可太绝对了,排除B项;当权者对教育的垄断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20. 图创作于新石器时代的阿尔及利亚岩画,画面中间双角女神祈祷丰收,四周有一片正在播种的庄稼地。这一考古发现可印证该地区( )A. 出现贫富分化现象B. 存在一定社会分工C.

27、较早从事农业生产D. 农耕经济占据主导【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新石器时代(非洲)。据材料“画面中间双角女神祈祷丰收,四周有一片正在播种的庄稼地”可知画面表现了一个掌管五谷丰收的女神,四周是一片正在播种的庄稼地,被画得很小的许多人物似乎正在播种,显出一片繁忙的劳动景象,说明当时阿尔及利亚地区已经较早的从事农业生产,C项正确;岩画中只涉及双角女神,“贫富分化”无法得出,排除A项;材料“正在播种的庄稼地”只是单一的农业活动,并不能印证当时已经出现了社会分工,排除C项;材料没有对比信息,不能印证当地农耕经济占据主导,排除D项。故选C项。21

28、. “中世纪艺术家并不是一心一意要创作自然的真实写照,也不是要创作优美的东西,他们是要忠实地向教友们表达宗教故事的内容和要旨。”1314世纪后,基督教徒不光将绘画作为描述宗教教义的工具,同时也利用绘画的审美功能来感动普通民众。这一转变表明,欧洲绘画( )A. 成为宗教改革的工具B. 注重精神意境的表达C. 凸显人与宗教的和谐D. 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14世纪(欧洲)。据本题材料可知,中世纪的艺术家通过绘画来传达宗教内容和要旨,并不在意绘画的真实与优美,13-14世纪后,绘画

29、开始具有审美功能,而且影响范围扩大到普通民众,这体现了绘画的世俗化发展,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D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依然受宗教思想影响,16世纪宗教改革才开始,排除A项;精神意境的表达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之一,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所述突出绘画的审美功能,未体现人与宗教的和谐,排除C项。故选D项。22. 佛教提出“四种姓者,皆悉平等”,认为婆罗门宣扬的神创四种姓是对人民的欺诈。孔雀王朝时期,佛教发展迅速,婆罗门教式微,佛教得到了刹帝利、吠舍种姓阶层和底层人民的支持。由此可见,当时印度( )A. 民族文化缺少包容B. 种姓制度遭到冲击C. 种姓制度相对落后D. 立国思想发生改变【答案】B

30、【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印度。据材料可知,佛教反对种姓制度,随着佛教在印度影响的扩大,种姓制度遭到冲击,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佛教和婆罗门的争斗,与文化包容性无关,排除A项;依据材料无法得知种姓制度落后。排除C项;依据材料可知,种姓制度遭到冲击,无法得出立国思想发生改变,排除D项。故选B项。23. 苏美尔人认为,掌管洪水的神是带来灾难的恶毒的神;古埃及人认为,洪水之神是会带给每个人快乐的善良的神。这说明( )A. 埃及文明稳定和谐B. 西亚文化具有独特性C. 世界文明广泛交流D. 文明受地理环境影响【答案】D【解析】【详

31、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埃及)。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埃及对水的认识不同,洪水会给苏美尔地区带来破坏,因此他们认为掌管洪水的神是带来灾难的恶毒的神,而古埃及人会在洪水退去后利用肥沃的土壤进行农业活动而获得丰收,因此他们认为洪水之神是带来快乐和善良的神,这说明文明受地理环境的影响,D项正确;埃及文明稳定和谐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西亚文化的独特性,只提到了两地对水的认识不同,排除B项;公元前两三千年时,文明广泛交流明显不现实,排除C项。故选D项。24. 爆发于14世纪中后期的黑死病导

32、致欧洲宗教神职人员和官员大量死亡,而这些人恰恰是掌握拉丁语的主要群体,以至于拉丁语再也无法维持其官方语言的地位,中世纪文化也走向衰落。这使欧洲( )A. 摆脱了神学思想束缚B. 成功实现社会转型C. 开启新一轮文化创新D. 古典文化难以再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可知,黑死病导致欧洲教职人员和官员大量死亡,拉丁语再也无法维持其官方语言的地位,中世纪文化逐渐衰落,在这种背景下,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提倡现世幸福,欧洲开启新一轮文化创新,C项正确;欧洲摆脱了神学思想束缚,在宗教改革之后

33、,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旨“文化创新”,而“成功实现社会转型”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要表现为黑死病对于欧洲社会文化的影响,无法得出“古典文化难以再生”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25. 东晋南朝时期,游牧民族开始了农耕定居生活,五谷杂粮与菜蔬进入了他们的生活,并吸收了汉族精细的加工方法,而汉族的传统饮食结构也得以改变,肉类食物的比重大大增加,加工方法也更多样。这一变化表明( )A. 民族交融的扩展B. 南北差异的消失C. 中央集权的加强D. 农耕文明的先进【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

34、晋南朝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东晋南朝时期游牧民族开始了农耕定居生活,而汉族的传统饮食结构也得以改变,体现了游牧民族和汉族之间的交融,A项正确;“消失”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反映东晋南朝时期,民族交融加强,未涉及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C项;材料没有农耕文明与其他文明的比较,无法得出农耕文明的先进,排除D项。故选A项。26. 图是日耳曼人迁徙过程中建立的诸多王国示意图。据此可知,日耳曼人的迁徙( )A. 促使欧洲进入文明时代B. 确立了欧洲文化优势地位C. 推动基督教文化的传播D. 促进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

35、,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欧)。依据“日耳曼人迁徙过程中建立的诸多王国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耳曼人在迁徙的过程中,建立了诸多王国,促进了西欧不同区域文化的交融与碰撞,D项正确;日耳曼人迁徙之前,欧洲就已经进入到了文明时代,排除A项;没有比较无法得出欧洲文化的优势地位,排除B项;日耳曼人迁徙以后逐渐皈依基督教,排除C项。故选D项。27. 阅读如表“印欧人的迁徙”,据此可知,印欧人的迁徙( )原聚集地迁徙过程黑海北岸印欧人来到小亚细亚,被称为赫梯人,公元前1595年,灭古巴比伦王国,赫梯成为近东大国黑海以东印欧人分化为伊朗语族和印度语族,其中伊朗语族的波斯人在

36、公元前6世纪建立大帝国黑海以西印欧人公元前2000年初,入侵意大利;前6世纪,其中的拉丁人建立了罗马A. 推动了希腊化时代的繁荣B. 破坏了亚欧大陆文明的发展C. 扩大了农耕文明传播范围D. 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赫梯成为近东大国”、“波斯人在公元前6世纪建立大帝国”、“其中的拉丁人建立了罗马”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印欧人的迁徙产生了古代许多显赫一时的国家,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D项正确;印欧人并非希腊人,推动希腊化时代繁荣的是亚历山大帝国和亚历山大帝

37、国解体后形成的塞琉古王国、托勒密埃及、马其顿王国,排除A项;印欧人的迁徙推动了亚欧大陆文明的发展,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欧人是游牧民族,本身并非农耕文明,排除C项。故选D项。28. 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美洲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各国来华招工,华工遭受拐骗、出洋为奴的案件时有发生。李鸿章建议遣使设官,拯救华民,清政府迅速向美洲派驻使臣。这( )A. 促使了中外文化隔阂加深B. 保护了海外华工的基本利益C. 推动了清政府外交近代化D. 提升了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和原因题。时空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据材料“华工遭受拐

38、骗、出洋为奴的案件时有发生。李鸿章建议遣使设官,拯救华民”,可知,针对华工遭受拐骗、出洋为奴的案件,清政府迅速向美洲派驻使臣,以保护华民,有利于推动清政府外交的近代化,C项正确;华工出国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与保护华工不冲突,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设置使臣是因为华工,并未提到其影响,排除B项;鸦片战争候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下降,排除D项。故选C项。29. 职业移民在美国移民总数中,1965年以前不到20%,之后达到了1/4到1/3。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 美国文化的多样性B. 冷战格局影响移民走向C. 美国科技处于优势D. 美国族群结构变化巨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39、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二战后美国。赴美移民中职业移民的比例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的职业移民侧重高新技术人才,这一移民群体数量增加,反映了当时美国的科技处于优势,对于此类人才的吸引力较大,C项正确;职业移民数量的变化并不能反映出美国文化的多样性,排除A项;冷战时期,美苏争夺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主战场也是在欧洲。材料所述移民现象与美苏“冷战”直接关系不大,排除B项;职业移民未涉及到不同族群,因此不能反映出美国族群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30. 图为美国不同时期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示意图。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 美国多元社会结构发生相应变化B. 拉丁美洲本土生

40、存环境日益恶劣C. 亚洲国家放松了移民问题的限制D. 欧洲整体经济发展已经赶超美国【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11990年(美国)。根据材料中的图表可知,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且各个时期移民的来源是不同的,从1901年移民多来自欧洲,到1990年移民多来自拉丁美洲,从本质上说明了美国多元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A项正确;拉丁美洲是美国移民的一个重要来源,但不能简单地推断是拉丁美洲本土生存环境日益恶劣的结果,移民的原因是复杂的,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因素,排除B项;并不是所有亚洲国家都放松了对移民问题的限

41、制,排除C项;欧洲整体经济发展并没有赶超美国,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第II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魏源认为,“五帝不袭礼,三王不沿乐”,人类社会的历史总是向前发展,不断变化的。“天下无数百年不变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严复翻译天演论,对西方进化论加以改造,倡导“天演哲学”,用“生物进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变化日新”的道理,鼓吹“变者,天道也”“变者古今之公理也”。邹容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了“革命者,天演之公理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

42、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的革命哲理。陈独秀宣称,“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根本与“现代自由平等”的新思潮背道而驰。摘编自赵璐论中国近代进化论发展的四个时期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现象加以合理阐述。(要求:史实正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示例:近代前期,中国积贫积弱,列强侵略使民族危机逐渐加深,中国社会矛盾尖锐;仁人志士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和斗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不

43、断传入中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日益深入。魏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表达了革除弊政、御侮图强的革新主张,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严复引进西方进化论思想,鼓吹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为维新变法寻求理论依据;邹容将革命作为社会进化的基本要求,为挽救民族危亡、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服务;陈独秀借助进化论宣传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为推进新文化运动服务。由此可见,进化论是近代中国思想史的主流,经历了完整的发展进程,折射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它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不是救国救民的科学思想。【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设问要求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现象加以合

44、理阐述。据材料“论中国近代进化论发展的四个时期”“魏源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总是向前发展,不断变化的”“严复翻译天演论,对西方进化论加以改造鼓吹变者,天道也变者古今之公理也”“邹容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了革命者,天演之公理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及所学知识可知,魏源主张学习西方,严复主张变法维新,邹容主张革命,这些宣传进化论的主张适应了不同时期的历史发展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在阐述时,主要结合睁眼看世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说明。可进行阐述如下:在背景方面,近代前期,中国积贫积弱,列强侵略使民族危机逐渐加深,中国社会矛盾

45、尖锐;仁人志士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和斗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不断传入中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日益深入。在内容方面,魏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表达了革除弊政、御侮图强的革新主张,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严复引进西方进化论思想,鼓吹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为维新变法寻求理论依据;邹容将革命作为社会进化的基本要求,为挽救民族危亡、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服务;陈独秀借助进化论宣传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为推进新文化运动服务。在影响方面,进化论是近代中国思想史的主流,经历了完整的发展进程,折射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它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不是救国救民的科学思想。32.

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所示为1518世纪欧洲人口迁移示意图。材料二 图所示为二战后劳动力的全球流动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指出人口迁移的方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国际移民的主要方向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方向:从欧洲、非洲迁往美洲、大洋洲。理由: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扩张;美洲土著居民锐减;欧洲殖民者通过三角贸易将非洲黑人掠卖到美洲。(答出三点即可) (2)主要方向:向美国(北美)、西欧流动。原因: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跨国公司的推动;现代信息与交通技术的发展;东欧剧变后,长期受到苏联模式影响的东欧国家经济发展困难,社会经济出现严重

47、危机;西欧、北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答出三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第一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5-18世纪(欧洲)。据材料一中15-18世纪欧洲人口迁移示意图,可得出欧洲人、非洲人迁往美洲、大洋洲。本题是第二问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5-18世纪(欧洲)。结合所学知识,1500年以来,新航路开辟,美洲被发现,欧洲人大量迁往美洲;欧洲殖民扩张进一步推动了欧洲人向美洲、大洋洲迁移;随着殖民扩张的进行,美洲土著居民锐减,急需补充劳动力,于是产生了黑奴贸易,使人口从非洲流入美洲。【小问2详解】本题第一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世界)。据材料二图示二战后劳动力的全球流动示意图可知,二战后劳动力由世界各地主要向美国(北美)、西欧流动。本题是第二问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世界)。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跨国公司推动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现代信息与交通技术的发展推动世界联系更加便捷;西欧、北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吸引更多国家人口向北美、西欧流动。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世界文明古国的神话中都有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的洪水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手册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