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洛芬对锦鲫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docx

上传人:封****n 文档编号:97255063 上传时间:2024-05-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7.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酮洛芬对锦鲫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酮洛芬对锦鲫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酮洛芬对锦鲫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酮洛芬对锦鲫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签名:_ 日期:_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宁德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即:宁德师范学院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宁德师范学院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签名:_ 导师签名:_ 日期:_摘 要酮洛芬作为一种抗炎药被广泛应用在医药学领域中,

2、因其具有生物累积性而在环境中长期存在。本实验选择酮洛芬(Ketoprofen,简称KP)和锦鲫作为实验材料,在室内模拟条件下进行半静态染毒实验,研究低浓度10 mg/kg、高浓度100 mg/kg的酮洛芬对锦鲫肝脏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在KP 10mg/kg时,锦鲫的SOD酶活性均受到抑制,CAT酶活性先抑制后诱导上升,这说明锦鲫的抗氧化防御系统损伤并不明显;在KP100mg/kg时,锦鲫SOD酶活性均受到抑制,CAT酶活性先诱导后抑制下降,这说明了锦鲫的抗氧化损伤不明显。这表明了更高浓度的KP或者更长的暴露时间才会对锦鲫的SOD、CAT酶活性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但这些体内表征的变化

3、都说明了酮洛芬会造成锦鲫肝脏的氧化损伤。关键词:锦鲫;抗氧化防御系统;酮洛芬;SOD;CATAbstractKetoprofen is widely used as an anti inflammatory drug in the field of medicine and has long been found in the environment due to its bioaccumulation. Ketoprofen Ketoprofen Ketoprofen Ketoprofen (KP) and 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were selected as

4、 experimental organisms to carry out semi-static toxicity experiments under indoor simulated conditions, the effects of Ketoprofen at low concentration (10mg / kg) and high concentration (100mg / kg) on antioxidant defense system in liver of Carassius auratus were studied. Results: When KP was 10mg

5、/ kg, the activity of SOD in Carassius auratus was inhibited, and the activity of CAT in Carassius auratus was induced to increase,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antioxidant defense system of Carassius auratus was not damaged obviously, cat Activity was first induced and then decreased, which indicated t

6、hat the antioxidant damage of Carassius auratus was not obvious. This indicated that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KP or longer exposure time could significantly inhibit the activity of SOD and CAT in Carassius auratus, but these changes of in Vivo characterization suggested that Ketoprofen could cause ox

7、idative damage in liver of Carassius auratus.Keywords:Brocadecarp;antioxidantdefensesystem;Ketoprofen;SOD;CAT目 录1 引言11.1 酮洛芬的物理化学性质11.2 酮洛芬的药理作用21.3 酮洛芬的毒性21.4 酮洛芬的研究进展31.5 锦鲫的抗氧化防御系统41.5.1 生物体的抗氧化防御系统41.5.2 抗氧化防御的机理41.6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52 实验部分52.1 实验材料52.1.1 实验试剂52.1.2 实验仪器52.1.3 实验动物52.2 实验步骤62.2.1 锦鲫的饲

8、养62.2.2 染毒处理62.2.3 取样和制备样品62.3 总蛋白测定72.4 酶活性的测定72.4.1 SOD活性的测定72.4.2 CAT活性的测定73 数据分析及处理73.1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73.2 数据记录及处理83.3 结果分析与讨论103.3.1 结果分析103.3.2 讨论114 结论与展望124.1 结论124.2 展望12参考文献13致谢15酮洛芬对锦鲫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1 引 言炎症和疼痛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顽疾,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减缓这一类疾病,其在在市场上看到有很多种类。全世界每天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人据不完全统计约有3千万人,中国约20%25%的病人选择使用这类药物以

9、减缓急慢性疼痛。临床医师特别是骨科医师最常用的抗炎药物便是非甾体类抗炎药。酮洛芬作为一种被公认的最为安全的非选择性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s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其被广泛应用在医药学行业。调查研究发现,酮洛芬在生物体中具有生物累积性,在环境中可以长期存在,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虽然其在水体中的残留浓度只属于微量级别,但近年来,随着药物需求量的增加,生产量和使用量增多,导致其在水环境中的浓度逐渐提高,在地表水环境中被广泛检测出,成为新兴污染物之一1,给水生生物带来了潜在风险2-4。有大量研究表明NSAIDs会对鱼类的肾脏、DNA、胃和肠道

10、等造成损伤,甚至还会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影响人类健康5,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6。1.1 酮洛芬的物理化学性质酮洛芬7(Ketoprofen,简称KP),又名酮基布洛芬,是一种芳基烷酸类化合物,化学名3-苯甲酰基-甲基苯乙酸,分子式C16H14O3,分子量254.29,熔点约93-96,白色的结晶状粉末,无臭或几乎无臭味。在水中几乎不溶,在甲醇中极易溶,在乙醇、丙酮及乙醚中易溶。图1-1 酮洛芬的结构式1.2 酮洛芬的药理作用非甾体抗炎药通常被认为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发挥药效的。同工酶COX可以分为COX-1和COX-2。通过研究发现抑制COX-2会减少前列腺素(PG)合成,因此会有消炎止

11、痛的作用,而抑制COX-1的话会对机体造成损伤,尤其是胃肠道及肝脏。近年来非甾体抗炎药被发现了其还具有中枢镇痛的作用,但是还没有研究出它是怎样达到中枢镇痛的效果的。不过我们知道去甲肾上腺素(NE)可以转导疼痛,因此如果可以产生更多量的去甲肾上腺素,这样就可以降低疼痛。那么我们该怎样刺激使机体的去甲肾上腺素生产量增多呢,据研究报道,前列腺素会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这样就需要我们抑制前列腺素使去甲肾上腺素不被抑制。由此可以推断出,非甾体抗炎药的中枢镇痛作用也是通过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达到效果的。酮洛芬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因而她们的作用机制应该是差不多的。所以酮洛芬是通过抑制环氧酶和脂氧酶,减少前列腺素和

12、白三烯的合成,从而降低释放的缓激肽的活化,提高痛阈,发挥消炎止痛作用;它能在一定范围能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8-9;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促进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从而发挥中枢镇痛作用。人们把酮洛芬分为左旋酮洛芬、右旋酮洛芬以及由左、右旋体共同构成的外消旋酮洛芬。其中只有右旋酮洛芬能选择性的作用COX-1,因此只有右旋酮洛芬才有抗炎止痛作用;左旋酮洛芬和外消旋酮洛芬不仅不能达到消炎止痛效果还会对机体产生不良的反应。酮洛芬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癌痛,如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关节炎疼痛及术后疼痛等10的消炎止痛。由于以上疾病大多为多发病和慢性病,因此在治疗中,通常要求治疗药物的有效持续时间长

13、11-12。酮洛芬的镇痛效用比其他同类药物治疗效果更好,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更长,副作用较少且小,毒性较低,安全性以及耐受性更高,是一类较为安全有效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对于人们是一个很好的选择。1.3 酮洛芬的毒性1971年John Vane发现传统NSAIDs都是因为对COX的有效抑制,干扰减缓花生四烯酸代谢从而减少前列腺激素的合成才有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目前普遍的认为非甾体类抗炎药是通过对COX-2进行抑制从而有效治疗炎症,对COX-1和COX-2的共同抑制则会导致不良反应。酮洛芬药片自口服以后在胃肠道就会先被吸收一部分,这样就导致了药物的有效利用度降低,但吸收程度受到食物的影响,因此服用

14、此药时也要注意饮食方面。酮洛芬在在体内半衰期t1/2仅1.6-1.9 h,有效发挥治疗效果的时间短。这样就使得一般的酮洛芬需要每日服用3至4次,这会造成了血药浓度波动大,且服用量多,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会随之升高13。若是长期服用这类药物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良的胃肠道反应,如胃痛、胀气、反胃恶心等,严重的话还会出现消化道溃疡、出血及穿孔等现象。且调查研究发现,酮洛芬在生物体中具有生物累积性,能在环境中长期保存,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随着酮洛芬的广泛应用,药物持续生产,导致其在地表水环境中含量越来越高,给生物带来了潜在风险。近几年来各个水域中纷纷被检测出水中含有酮洛芬,其中西班牙污水处理厂检测出高达2.

15、5g/L的KP14;英国的伊利河及塔夫河检测出0.5ng/L到1.4ng/L的KP15;中国漳渭南运河河流系统中也检测出31.35ng/L的KP16。1.4 酮洛芬的研究进展生物体若是具有血管系统,那机体当致炎因子作用在它身上时,机体发生复杂的防御反应,消除致炎因子,使其能恢复损伤,这是损伤及抗损伤过程。抗炎药之所以能够达到消炎止痛作用,是因为其能够阻断炎症介质的产生及释放 。近几年以来,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炎症机制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分析,再加上分子生物学的广泛应用,使得抗炎类药物的研究水平逐渐从只能片面的了解“器官组织”的水平向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细胞及分子水平过渡。市场上抗炎药物

16、呈现出种类更加多样化,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治疗水平更加高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更加深入的分析探讨抗炎药物的作用机理和毒性反应,以便于更好的理解炎症反应的发生过程。这对于降低炎症发生率及治疗炎症有着深远的意义。酮洛芬是1972年由法国罗纳普朗克(Rhone-poulenc)公司研发出来的。我们知道酮洛芬难溶于水,若是口服的话在胃道便会先被吸收掉一部分,所以它的有效利用度低,需要服用较多次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对胃肠道还有毒副作用,这就导致了对机体的不良作用会更严重。因此我们要针对做酮洛芬的不足进行相关的研究,对酮洛芬进行改进。针对口服会被胃肠道吸收,研究人员便研制出了不同的剂型,如用胶囊等将包裹

17、起来的缓释胶囊和缓释片剂,以及静脉注射等,这写不仅能有效的避免其与胃肠道接触,降低了毒副作用,还能增加酮洛芬的有效血药热度时间,达到服用更少量便能达到原来剂量的效果,这更好的满足了治疗关节炎疾病的药物要求。其中有研究人员从静脉注射中启发提高酮洛芬的溶解性研制出了可以用作注射的粉针剂。在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下,酮洛芬的剂型变得多样化,还研制出了许多具有同样的药效作用但副作用更小的药物以及酮洛芬衍生物,这更好的满足了社会需求 。1.5 锦鲫的抗氧化防御系统1.5.1 生物体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基因会控制抗氧化防御系统内酶物质的合成与减少这对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十分重要。例如当机体组织受到化学毒物等外源因子

18、的刺激后,产生更多的自由基,机体为了保护自己会诱导抗氧化酶合成,这就是应激补偿效应,在动植物中十分普遍17-18。因此,酶活性变化可以用作检测有毒物质、动物生物毒性的生物标志物。抗氧化防御系统可以分为酶类抗氧化防御系统及非酶类抗氧化防御系统。SOD、CAT、SeGpx等抗氧化酶组成第一道防线,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构成了第二道抗氧化防线。1.5.2 抗氧化防御的机理随着漫长的生物进化衍生,需氧生物为防止氧化损伤发展出了抗氧化防御系统。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需氧生物,因此也拥有较为完整的抗氧化防御系统,系统内的抗氧化酶能够消除机体自由基起到对氧化胁迫的清除功能,还能增强机体免疫防御等19。SO

19、D、CAT是抗氧化防御系统的重要防线。SOD催化O-2生成H2O2后H2O2 被CAT催化转化成 H2O和O2,使得能与O2-反应生成有毒羟基自由基的H2O2能被及时清除,二者相辅相成,从而保护机体组织,维持机体细胞内环境的稳定20。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反应如下:O-2+2H+ H2O2 +O2 (SOD催化反应)H2O2 H2O +O2 (CAT催化反应)自由基是有氧生物所必需的,如果自由基的产生量过大,抗氧化防御系统的抗氧化清除能力不足,不能及时得到清除,系统便会受到抑制,抗氧化酶活性也会下降,长期下来就会导致系统损伤。因此,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机体的现状,因此在本实验中我们

20、通过检测SOD、CAT酶活性的变化知道鱼体是否氧化损伤以及其氧化损伤能否得到恢复。因此研究鱼类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对于了解并提高机体的免疫具有深远的意义。1.6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酮洛芬作为一种消炎止痛药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学领域,是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目前酮洛芬的相关研究大多是在各地区环境中的分布特征和针对酮洛芬的分析技术,而关于酮洛芬的生物毒理研究报道相对较少,对人类健康风险评价这一方面还很匮乏,因此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的探讨。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在室内进行半静态染毒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的酮洛芬中对锦鲫的肌肉和内脏团中CAT及SOD酶活性的影响,从而评价酮洛芬对锦鲫的毒性效应及酶系的响应,

21、为评价酮洛芬对水生动物,尤其是鱼类的毒性影响和潜在生态风险提供了基础数据,为酮洛芬的毒理学研究提供参考。2 实验部分2.1 实验材料2.1.1 实验试剂酮洛芬(KP)购自Sigma公司,纯度98%;酒精、二甲苯和福尔马林(国药集团试剂有限公司,上海);SOD、CAT和蛋白质含量测定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南京);(实验用100纯度的试剂)2.1.2 实验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nico UV2000 spectrometry,上海);低温高速冷冻离心机(Allegra64R,美国Beckman公司)。2.1.3 实验动物实验动物采用锦鲫,与鲫鱼是近亲,且颜色与锦鲤一般,便被叫做锦鲫,

22、也是人们俗称的草金鱼。属于广布、广适性鱼类,其在各种环境下都能很好的适应,因而常用于水生态毒理学的研究。锦鲫作为实验动物具有较多优势:个体小、繁殖快、适应能力强、生成缓慢、易饲养、管理简单等。本实验的锦鲫都是从宁德市金马市场订购。2.2 实验步骤2.2.1 锦鲫的饲养在染毒实验开始之前,我们要先筛选健康活泼、无明显病态样的锦鲫在实验室条件下驯养至少15天以上,每天固定时间投饵一次(锦鲫的专用食料),水体要持续充氧。驯养期间,水PH值偏中性7.6 0.3水温变化在(242),溶解氧大于 5 mg/ L。驯养过程严格遵守我国实验动物使用和处理规范。待驯养的死亡率在1%以下开始染毒实验。2.2.2

23、染毒处理本实验选用KP作为影响因子,设置暴露浓度10mg/kg、100mg/kg,以及一组空白组。染毒实验采用半静态染毒接触,从驯养的锦鲫中选取健康、活泼、食性好的锦鲫,放入事先准备好干净的鱼缸中,每个鱼缸15条,加曝气水至30L,并做好水位标记,每个鱼缸做到平均2L水一条鱼,之后往鱼缸中投毒。在染毒实验期间,天天固定时间喂食,喂食量约0.035g/鱼,喂食过后捞起未食用的饲料,然后换水。为保证每个鱼缸的暴露浓度尽量保持在同一水平,换水时先放到剩下一半的水,再加入一定体积事先配置好的KP母液和水。其中,KP母液浓度为100mg/L(用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配置)。2.2.3 取样和制备样品在暴

24、露7、14、30天后的鱼缸中选择3条大小相仿,无明显病态的锦鲫,用铁棒力击打鱼的头部使其昏倒,使用电子天平称重记录后迅速解剖取出肝脏冲洗(注:用0.9的生理盐水),用滤纸稍微吸干其表面的水分,然后放入密封袋中,做好标记后保存于80的冰箱中待测。从冰箱中取出低温保存的样品,稍微解冻后用滤纸吸干剩余的表面水分,快速称重记录后放置于烧杯,往烧杯中加入冷生理盐水(质量体积比为1:9),用电动匀浆机匀浆后得到混合物,而后将混合物用冷冻离心机离心,设置条件为:-4,15min,静置后取上清液测定肌肉和内脏的蛋白质含量及酶活性。(注意:在4个小时内要完成测定)2.3 总蛋白测定Bradford法21可用于蛋

25、白质含量的测定,用牛血清蛋白(BSA)作为标准蛋白。棕红色的考马斯亮蓝G-250和蛋白质会发生显色反应,变成蓝色。吸光度小于595nm时反应的结合物光密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测定时先用蒸馏水为空白校准仪器,若是样品浓度偏高,要将样品稀释至在吸光度的线性范围内。取上清液加入3mL的G-250,充分混匀后反应10分钟后,然后在595nm的波长下比色。测定的蛋白质含量可以用来校正SOD及CAT的酶活性。2.4 酶活性的测定2.4.1 SOD活性的测定基于黄嘌呤氧化酶法 22-23测定SOD活性。黄嘌呤氧化酶和黄嘌呤能发生显色,变为紫红色,然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在550nm处的吸光度(应先用蒸馏水为空白

26、校正仪器),用公式计算,便能知道SOD活性其表达式为U/mg protein。SOD活性定义:每毫克组织蛋白在每毫升反应液的抑制率达五成时所对应的SOD量为一个活性单位(U)。2.4.2 CAT活性的测定基于钼酸铵比色法24测定CAT活性。CAT酶能使H2O2发生反应,钼酸铵能与过量的H2O2反应生成淡黄色的络合物,然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在405nm处的吸光度(应先用蒸馏水为空白校正仪器),用公式计算便能知道CAT活性其表达式为U/mg protein。CAT活性定义:每秒钟1毫克组织蛋白分解1molH2O2的量为一个活性单位(U)。3 数据分析及处理3.1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本实验采用SPSS软

27、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偏差表示。对数据进行校验后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当P0.01时,表示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当0.01P0.05时,表示无显著性的差异。实验时数据记录的应用统计分析图均用Origin 8.6绘制。3.2 数据记录及处理表3-1 不同浓度的KP在不同时间暴露下的蛋白质浓度的变化暴露时间/天暴露浓度0 mg/kg10 mg/kg100 mg/kg71.020.091.330.101.320.15140.980.101.400.291.110.18301.010.091.160.191.020.10图3-1 不同浓度的KP在不同时间

28、暴露下的蛋白质浓度的变化表3-2 不同浓度的KP在不同时间暴露下的SOD酶活性变化暴露时间/天暴露浓度0 mg/kg10 mg/kg100 mg/kg770.885.1250.296.3845.062.861483.084.3764.576.6182.682.013078.304.4866.815.1577.625.63图3-2 不同浓度的KP在不同时间暴露下的SOD酶活性变化表3-3 不同浓度的KP在不同时间暴露下的CAT酶活性变化暴露时间/天暴露浓度0 mg/kg10 mg/kg100 mg/kg717.763.5215.284.9019.082.801417.790.5920.085.1

29、016.951.683017.240.9818.770.8515.841.13图3-3 不同浓度的KP在不同时间暴露下的CAT酶活性变化3.3 结果分析与讨论3.3.1 结果分析从图1中我们可以分析不同浓度KP和时间对蛋白质活性的影响。第7天的时候10 mg/kg的低浓度组蛋白质酶活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呈现极显著性差异(p0.01),蛋白质酶活性有明显上升,酶活性显著被诱导,诱导率为30.39;100mg/kg高浓度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呈现显著性差异(0.01p0.05),蛋白质活性有明显上升,酶活性显著被诱导,诱导率为29.96。在14天的时候,10 mg/kg低浓度组蛋白质酶活性与空白

30、组相比较,呈现显著性差异(0.01p0.05),但与10mg/kg低浓度组蛋白质酶活性对比呈现抑制下降的趋势,其抑制率为21.06。在30天的时候,10mg/kg低浓度组蛋白质酶活性与空白组其酶活性呈现诱导上升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100mg/kg高浓度组蛋白质酶活性与空白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10mg/kg低浓度组蛋白质酶活性对比呈现抑制下降的趋势,其抑制率为11.88。从图2中我们可以分析不同浓度KP和时间对SOD酶活性的影响。第7天的时候10mg/kg组SOD酶活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0.01p0.05),SOD酶活性明显降低,酶活性显著被抑制

31、,抑制率为29.05;100mg/kg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SOD酶活性明显降低,酶活性抑制明显,抑制率为36.43。在14天的时候,10 mg/kg低浓度组SOD酶活性与空白组对比呈现显著性差异(0.01p0.05),但与10mg/kg组蛋白质酶活性对比呈现诱导上升的趋势,其诱导率为28.06。在30天的时候,10mg/kg组SOD酶活性与空白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0.01p0.05),但与10mg/kg低浓度组蛋白质酶活性对比呈现诱导上升的趋势,其诱导率为16.18。从图3中我们可以分析不同浓度KP和时间对CAT酶活性的影响。第7天的时候10mg/kg低浓度组CAT酶

32、活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呈现抑制下降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100mg/kg组CAT酶活性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10mg/kg低浓度组CAT酶活性对比呈现诱导上升的趋势,其诱导率为24.84。在14天的时候,10 mg/kg低浓度组CAT酶活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呈现诱导上升的趋势,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100mg/kg组CAT酶活性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10mg/kg低浓度组蛋白质酶活性对比呈现抑制下降的趋势,其抑制率为15.58。在30天的时候,10mg/kg低浓度组CAT酶活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呈现诱导上升的趋势,但

33、是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100mg/kg高浓度组CAT酶活性与空白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10mg/kg低浓度组蛋白质酶活性对比呈现抑制下降的趋势,其抑制率为15.59。3.3.2 讨论虽然酮洛芬对机体的氧化胁迫作用会使得机体产生自由基,而自由基的大量累积不能得到及时的清除会对机体产生氧化损伤,但是抗氧化防御系统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在生物体内共同发挥作用可清除体内产生的多余自由基,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平衡25。锦鲫拥有完整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因此其在一定浓度的外源染毒物的胁迫下仍能保持良好的生命迹象。本实验通过实验室模拟自然水生条件研究酮洛芬

34、对锦鲫的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从而评价酮洛芬对锦鲫的毒性效应及酶系的响应,为评价酮洛芬对水生动物的毒性影响和潜在生态风险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对于10mg/kg低浓度实验组,SOD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且抑制率随时间的延长降低而CAT酶活性首先受到抑制随后诱导上升,说明锦鲫在KP的毒性作用下,抗氧化酶受到损伤,活性降低,但随后还能诱导CAT酶,清除累积的自由基,使其恢复自身的抗氧化损伤。这说明10mg/kg的KP对锦鲫的抗氧化防御系统损伤不明显。对于100mg/kg的高浓度组,SDO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CAT酶活性先被诱导后随时间延长抑制下降,这说明锦鲫在KP100

35、mg/kg的毒性作用下,抗氧化酶受到损伤,活性降低,抗氧化防御系统受到损伤。综上可知在KP会对锦鲫的抗氧化防御系统造成损伤,损伤程度受KP的浓度以及暴露时间的影响。孙启越26研究非甾体抗炎药对人体肝脏的损伤。研究表明NSAIDs能导致患者用药后约10%出现轻度的肝脏受损,酮洛芬便是常见的导致药物性肝脏损伤的NSAIDs药物之一。冯兴27NSAIDs所致的肝损害, 从轻度的肝酶升高到严重的肝细胞坏死。据Rodriguez等人分别统计的228 和392例服用NSAIDs患者,其肝病发生率为0.00005%,比没有服用此类药物的高出2.3倍,其中严重肝损害16例。4 结论与展望4.1 结论本论文针对

36、酮洛芬进入环境后对锦鲫肝脏的损伤以及对肝脏抗氧化防御系统影响的研究结论如下: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和暴露浓度的增加,锦鲫体内蛋白质浓度略微升高或降低,并未呈现显著性差异;在KP 10mg/kg时,锦鲫的SOD酶活性均受到抑制,但抑制率慢慢下降,CAT酶活性则先抑制后诱导上升,这说明锦鲫的抗氧化防御系统损伤并不明显;在KP100mg/kg时,锦鲫SOD酶活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CAT酶活性则先诱导后抑制下降,这说明锦鲫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受到损伤。由此可知需要在高浓度的KP或者更长的暴露时间下才会使SOD、CAT酶活性显著被抑制,难以清除过多的自由基,使得锦鲫的肝脏受到难以恢复的氧化损伤,造成抗氧化防

37、御系统损伤。实验结果说明一定浓度的KP会致SOD和CAT酶活性受到抑制下降,影响自由基代谢,进而对锦鲫的肝脏造成氧化损伤,这也说明了SOD、CAT是抗氧化防御系统重要的防御系统之一,因此SOD、CAT酶活性的变化可以作为衡量污染物对鱼类有没有影响的一个重要生物指标。酮洛芬对生物的具有毒性,因此在必要的使用中若使用不当就会产生严重的环境影响,在未来的使用当中,应谨慎小心或发展出更加安全可靠、效果相同可替代的酮洛芬其他药品。4.2 展望随着酮洛芬在医药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生产量也随之增加,这使其进入到空气中的量增多,因此更容易被动物吸入,另一方面大部分酮洛芬进入水土环境与生物体及其他污染物间发生相互

38、作用,给水生生物及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酮洛芬的水环境健康风险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到目前为止,关于酮洛芬的毒性研究仍然很少,尤其是对锦鲫的毒性效果,但是酮洛芬对生物具有毒性是公认的,因此在必要的使用应注意使用安全,减少其对生物及环境的影响。在未来的使用当中,应谨慎小心或发展出更加安全可靠、效果相同副作用小的酮洛芬替代药品。参 考 文 献1 Klaudia S,Jakub M,Katarzyna S,et al. Mytilidae as model organisms in the marine eco toxicology of pharmaceuticals-A review

39、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19,254(Pt B):1-16.2 Zhou H, Ying T,Wang X, et al.Occurrence and preliminarily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of selected pharmaceuticals in the urban rivers,China J.Scientific Reports,2016, 6:1-10.3 Ebele A J,Abdallah A E, Harrad S.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

40、s (PPCPs) in the freshwater aquatic environment J. Emerging Contaminants,2017,3(1): 1-16.4 Bickley L K, Aerle V R, Brown A R,et al.Bioavailability and kidney responses to diclofenac in the fathead minnow (pimephales promelas) 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7, 51(3):1764-1774.5 Harmens H,F

41、oan L, Simon V,et al.Terrestrial mosses as biomonitors of atmospheric POPs pollution:A review 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13,173(2): 245-254.6 Rojo M,lvarez M D, Domanico A,et al.Human pharmaceuticals in three major fish species from the Uruguay River (South America) with different feeding habits.J.

4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19,252(Pt A):146-154.7 刘红,李国珍,葛泉丽等.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及进展J.实用医技杂志,2003,10(4):401-2.8 Kantor TG.Ketoprofen:a review of its pharmacologic and clinical propertiesJ.Pharmacotherapy,1986,6(3):93-103.9 Kawai S,Uchida E,Kondo M,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Ketoprofen patch in patinents w

43、ith rheumatoid arthritis:a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studyJ.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2010,50(10):1171-1179.10 张俊艳,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73-375.11 SANTOS JL,APARICIO,ALONSO E.Occurrence and risk assessment of pharmaceutically active compound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44、plants. A case study:Seville city (Spain) J.Envi ronment International,2007,33(4):596-601. 12 陈琰,胡晋红,范国荣,等.酮洛芬的制剂研究J.药学进展,2001,15 (4):219-223.13 宋明霞.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现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 29 (8) :1200-1204.14 刘嘉.酮洛芬24h缓释片的制备与处方工艺优化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15 KASPRZYK-HORDERN B,DINSDALE RM,GUWY AJ.The occurrence of phar

45、maceuticals,personal care products,endocrine disruptors and illicit drugs in surface water in South Wales,UKJ.Water Research,2008,42(13):3498-3518. 16 CAO J,SHI J,HAN R,et al.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oc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estrogens and pharmaceuticals in the Zhangweinanyun River SystemJ.C

46、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0,55(27-28):3138-3144. 17 张景飞,王晓蓉,沈骅.低浓度2,4-DCP对鲫鱼肝脏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03(05):84-87.18 张景飞,王晓蓉.20号柴油低浓度长期暴露对鲫鱼肝脏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03):345-348.19 王丽平,郑丙辉,孟伟.环境污染物对水生生物产生氧化压力的分子生物标志物J.生态学报,2007(01):380-388.20 李莹.三种典型有机污染物对鲫鱼抗氧化防御系统影响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3.21 BradfordMM.Arapidandsensitivemethodforthequantitationofmicrogramquantitiesofproteinutilizingtheprincipleofprotein-dyebinding.J.AnalyticalBio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