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6990710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 (含答案)第三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部编版一、选择题1 .下面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朝鲜鲜明鲜为人知B.劳累累赘日积月累C.切开切菜切水果D.便宜方便大腹便便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是()A.孤独借书B.符号灵魂C.喝酒异乡D.佳节牡童3 .下面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爆竹声中一岁除(除:驱除。)B.路上行人欲断魂(欲:将 要。)C.独在异乡为异客(异乡:他乡。)D.每逢佳节倍思亲(倍: 更加。)4 .下列诗句跟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B.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2、。C.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D.萎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5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使用的书写材料有龟甲、兽骨、青铜 器、竹片、木片、帛。8 .在东汉时代,人们就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C.到了西汉时代,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造纸方法就被传承了 下来。D.造纸术首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后来又传到朝鲜半岛和 日本,影响了全世界。6.根据语段选择动作流程图,正确的是()奶奶先把干净的磐竹叶泡软,再把磐竹叶卷成漏斗形状,然后在 中间放进糯米和拌好的馅料,用手把米压紧,再把箸竹叶折好,最后“约”组词: 约等。“设”组词“附”组词“删”组词“赴”组词“浴”组词

3、“钓”组词“没”组词“裕”组词“验”组词“史”组词“魂”组词约谈、约会、约礼、建设、设计、陈设、附身、附件、 删减、删掉、 赴召、赴义、 浴桶、淋浴、 垂钓、钓具、没空、 宽裕、 试验、 史诗、没用、约请、约见、爽约、约束、盟附和、设想、分设、 附议、附近、删改、删削、 赴告、赴任、 入浴、浴室、 钓竿、钓台、 没事、没人、删去、赴命、设立等。攀附、附属等。删定等。赴会等。浴疗等。钓饵等。出没、余裕、优裕、休裕、充裕、 考验、证验、灵验、化验、史家、史书、史评、“殴“创9.,组词:组词:笔丝魂魄、消魂、梦魂、忠魂、 殴斗、殴攘、殴逐、殴蹋、 创世、创演、创述、创作、史实 断魂、 痛殴、 创举、

4、琴 闻没完等。裕如等。验收、验证等。、史法等。英魂、国魂等。轻殴等。创设等。棋 书问 切【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房四宝: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雅人四好:琴、棋、书、画,在古代成为了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 才华的标准。花中君子:即中国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兰、竹、菊。世人常用 “四君子”来寓意圣人高尚的品德。中医四诊: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四诊法”, 即:望、闻、问、切。10. 古代迎接新年 喝屠苏酒 贴春联 纸的发 明过程 造纸术对世界的贡献历史文化的敬仰坚固美观 精美的图案相互缠绕的龙双龙戏珠似乎都在游动【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1)本题出自宋代

5、王安石元日,全诗是: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此诗描写春节 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 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 换成了新的。(2)本题出自课文纸的发明,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造 纸术的发明过程、每个过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我国造纸术发明 及传播,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与影响。(3)本题出自课文赵州桥,原句是: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 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 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

6、一样。11. 元宵节 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示例:询问长辈 上网查询 丰盛 五彩缤纷【详解】(1)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和表格提示写出对应的节日、时间和习俗即可。根据“正月十五”可知这个传统节日是元宵节,元宵节的习俗有 赏花灯、舞龙狮、吃元宵等。根据“吃粽子”可知这个传统节日是端午节,时间是农历五月初 五。根据“吃月饼”可知这个传统节日是中秋节,时间是农历八月十 五。(2)本题考查综合实践。根据自己收集资料的实际情况,写出途径即可。示例:查找资料、实时记录。(3)本题考查补充句子。这个句子描写的是除夕的情景,在句子中补充形容词修饰“年夜

7、饭”和“烟火”。示例:除夕的夜晚,我们吃着香喷喷的年夜倪,欣赏着天空中灿 烂的烟花,一派祥和快乐的气象。12.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植物学家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型变换,根据题干的要求对句子进行变 换即可。(1)本题考查的是修改病句,找出句子中的问题进行修改即可。 在本题中,原句成分残缺,应该在句子末尾加上“之一”改为造纸术 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2)本题考查的是陈述句改为把字句,把字句是用介词“把” 构成的表示主动意义的句子,因此句子中要含有“把”这个字,其结 构模式可以记作:甲把乙怎么样。根据“甲把乙怎么样”的句式,解

8、 答此题即可。“陈述句”改“被字句”的方法是:A读句子,找出句 中表示动作的词,并在词下面加上点。B在句子开头上加一个“被” 字。C把动作词后面的全部移到“被”字的前面。所以本句话可以改 写为,植物学家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13. 浸 捞 晒 14.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15.B 16. C 17. C 18. B 19.示例:谢谢您,您改进的造纸术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您真厉害! 20.示例:我还知 道印刷术。印刷术大大提高了知识传播的速度,让更多的人能接受教 育,对于文化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解析】13.本题考查的是对语段内容的理解,需要学生认真阅 读语段并抓取主要信息。根据认真阅

9、读语段,其中的“他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剪碎 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轻便好 用的纸。”可知,蔡伦造纸的步骤是:首先将原料剪碎或切断,然后 浸在水里捣烂,将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纸。故依据造纸顺序动词依次 是:剪碎或切断、浸、捣、捞、晒。14 .本题考查的是对语段主要内容的辨析,需要学生认真阅读短 文并理解含义。根据认真阅读语段内容中的“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 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可知,短文主要围绕蔡伦改进造纸术, 详细描写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方法和改进造纸术后造出的纸的好处。15 .本题考查的是关联词的运用能力,需要学生拓展关联词的知 识,并正确使用

10、关联词。根据认真阅读原句“他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 就成了一种轻便,好用的纸。”可知,句中的“轻便”、“好用”指经 过造纸术改造后的纸的好处,表递进关系,故因选择关联词:既 又16 .本题考查的是对语段重点句子的理解与辨析。根据认真阅读语段第句可知,蔡伦造纸术传承下来的主要原因 是原料获取容易,价格便宜。17 .本题考查的是对语段内容的理解,需要学生认真的阅读语段 并对语段中的信息准确定位。根据阅读语段原句“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可知选项C 中“蔡伦造出的纸虽然轻便,但不好用。”说法错误。18 .本题考查的是对语段内容的理解。根据阅读语段“他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

11、,浸在 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可知蔡伦造纸的过程是:浸泡原料、将原料捣烂成浆、捞出浆、晒干 浆。19 .本题考查的是对语段的理解。例如:我会告诉蔡伦,你真是太好了,他改善了造纸工艺,使 文化和往来往来变得容易,并使文化传播得更快,更方便。20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外知识的积累。根据搜集课外知识,例如:指南针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发明之一, 也是我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一项重大贡献。两宋时期,指南针开始被 用于航海,使航海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造船技术也在宋代趋向鼎 盛。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磁铁指极性的国家。21 .春节是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喜庆气氛的传统节日。22

12、. A 23.传说中“年”是个怪兽,每到腊月三十就出来吃人。 有一次“年,被牧童甩鞭子的声音吓跑了,因此人们知道了 “年”怕 响,后来牧童赛鞭子就演变成了放爆竹。24. X VX 25.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守岁一家人聚在一起壮胆,熬走趁着夜色出来吃人的“年”【解析】21.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心句的理解。中心句是一段话的 中心,一般在开头或者结尾。第段是围绕春节的浓郁民族特色和喜庆气氛来写,因此“春节 是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喜庆气氛的传统节日这句话是第三自然 段的中心句。22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第四自然讲述抵御“年”的方法,如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放爆竹, 又如旧时把“对联”叫“桃符”,意思

13、也是为了驱逐邪恶,后来才改 叫“对联”或“春联”。再如,腊月三十全家人吃年夜饭,除了准备 同猛兽搏斗外,还有庆祝丰收的意思。这能让读者更清楚春节习俗的 演变。23 .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从“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凶恶的怪兽,长着血盆大口,人们叫它“年”。 每到腊月三十,它便出来吃人;“年”忽听半空响起啪啪响声,吓得 望风逃窜。“年”窜到另一个村子,它朝门缝里一望,那亮闪闪的灯 光,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得溜了。后来大家才知道“年”怕响、怕光。” 可知,人们用“放爆竹”的方法抵御“年”是因为“年”是个怪兽, 每到腊月三十就出来吃人。24 .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1)从“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

14、“过年二除了部分少数民 族有自己的年历,各自过自己的年节外,其他各民族都同汉族一道过 春节。”可知,并不是我国各少数民族都同汉族一道过春节,部分少 数民族有自己的年历。说法错误。(2)从“年”的最初含义来自农业,谷子一熟为一年。各个朝 代过年的具体时间也不尽相同”可知,“年”的最初含义与农业有关, 历史上各个朝代过年的具体时间不尽相同。说法正确。(3)从“腊月三十全家人吃年夜饭,除了准备同猛兽搏斗外, 还有庆祝丰收的意思。”可知,腊月三十全家人吃年夜饭,既准备同 猛兽搏斗又为了庆祝丰收。说法错误。25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放爆竹,这大概是从牧童赛鞭子演变而来 的。”句

15、子中讲述传统节日以及风俗,仿写时,也要将节日和风俗写 出来。例如: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贴对联,这大概是从驱逐邪恶,驱 赶年演变而来的。26 .范文:难忘的春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美好的一年从晨练开始。 今天虽然是春节。但我们全家依然坚持跑步。“新年好!”夜色朦胧我 们把这句祝福送给每一位擦肩而过的行人,新年的第一次跑步,正是 因为有了这句特殊的祝福而变得与众不同。跑步回来,我们全家取出早已准备好的笔墨,在一起书写家规。 这是我们家的新气象,爸爸说每年的春节我们都要在早上书写家规要 让家风家规传承下去。妈妈很快就写完了,而我却写的有点慢。长时 间没有练习毛笔字了,手抖有些跟不上,看

16、来新的一年里,我要多多 练习了写完家规,已经是八点了,我们一家人便准备到爷爷家拜年。 一进屋,就嗅到了被红色的喜庆追染的空气,抬头一看,奶奶也换上 了吉庆的新衣,“奶奶新年好!我向奶奶鞠了一躬,“新年好呀,新 年好呀,祝福奶奶新年好!”弟弟摇头晃脑地唱到,这一下子搞得全 家哈哈大笑起来,奶奶慈爱地抚模着弟弟的头,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 容。过了一会儿,爷爷也回来了,爷爷为了疫情防控,即使是过年也 要守卫在岗位上,守卫着一栋在疫情面前微不足道的小楼,爷爷瘦小 的身形在我眼中愈发高大,令我仰望。我们也赶紧给爷爷拜年,爷爷 从口袋里给我们取出了一个大红包,我和弟弟连忙道谢。中午包饺子时,全家一起动手,有

17、的和面,有的包,一边干一边 说,一边说一边笑,空气中也仿佛充满甜香甜香的味道,做好了的饺 子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吃完年饭,我们全家人到附近的广场上,路边广 场和街道上的景象既熟悉又陌生,仿佛回到了两年前。小贩喊着叫着, 有卖食物的,有卖饮料的,有卖玩具的,一个个的卖东西的车就像一 块块磁铁,而那奔流的人群像一片片漂浮不定的铁屑,一会儿凑到这 头,一会儿聚到那头,干什么的都有,之前宽阔的广场便显得十分狭 小了。叫喊声,喧哗声,汽笛声等组成了一首奇特的动听的交响乐。人们四处放着喜悦的心情,释放着被上一年封印的气氛,个个红光满 面笑逐颜开,街道上的车把路堵得水泄不通,准备好庆祝新的一年。到了晚上,我们来

18、到大桥上,欣赏着美丽的夜景,远处灯光阑珊。 是啊,在祖国人民的努力下,我们终于可以像以前一样过春节了中国 人就是万众一心。今年的春节,用一句话形容就是:纵观全球各地, 风景这边独好!【详解】本题为半命题作文,弄清楚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题目 了 “难忘的春节”,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 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从文章的题来看,这是一篇写传统节日 的习作。不管是传统节日里发生的事情,还是对传统节日的来历,习 俗,传说等描写。都要求语句通顺。开头: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写的是春节。中间:这一部分是重点,要详细描写,把发生的事或者活动写的 生动,充实。结尾:总结式或者抒情诗扣题,升华主

19、旨。扎上细绳。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A.泡f 卷f 放f 压f 折f 扎B.泡f 卷f 拌f 压f 折f 扎C.泡f 卷f 放f 扎f 折f 压D.洗一卷一拌一压一折一扎二、填空题7 .写同音字组词。1 i ()用)存】惊()术8 .辨字组词。符( )册( )约(附( )删( )钓(裕( )验( )殴(9 .日积月累。)史 b a o()义 j i 1 ()赵()设( ) )赴()没( )史()创()贵)欲)浴)魂文房四宝:、雅人四好:、花中君子:、中医四诊:、10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元日“这是一首写 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

20、细 节:点燃爆竹,, ,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 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2)纸的发明这篇课文写出了,表明了, 表达了作者对(3)这座桥不但,而且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 板上雕刻着:有的刻着两条,嘴里吐出美丽的水 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 o所有的龙,真像活了 一样。三、语言表达11 .近期班级开展了 “中华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展 示一下学习成果吧。(1)除了清明节,你还了解哪些中华传统节日?根据你收集到 的资料填表。中华传统节日时间节日习俗农历正月十五吃粽子、赛龙舟、饮雄黄酒举家团圆、赏月、吃月饼(2)你收集资料的主要途径有、等。(3)

21、想想过节的情景,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使句子更加 生动。除夕的夜晚,我们吃着 的年夜假,欣赏着天空中的烟花,一派祥和快乐的气象。12 .按要求写句子。(1)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修改病句)(2)花圃被植物学家修建得像钟面一样。(改成把字句)0四、现代文阅读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 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 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 轻便 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 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

22、下来了。13.蔡伦是怎样造纸的?照样子,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动词。14 .语文要素我知道这段话是围绕 这个意思来写的。15 .在选段第句话的横线上填关联词,合适的是()A.如果就B. 既又C.只有才16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是()A.第句B.第句C.第句17 .根据选段判断,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造纸术是东汉时代的蔡伦改进的。B.这种造纸方法的原料 是树皮、麻头、破布等。C.蔡伦造出的纸虽然轻便,但不好用。18 .按蔡伦造纸的过程排列正确的是()晒干浆浸泡原料捞出浆 将原料捣烂成浆A.B.C.19 .当你在一张张白纸上画画、写字的时候,你想对蔡伦说些什 么?20 .中国传统发

23、明除了造纸术,你还了解哪一项伟大的发明创造? 介绍一下。O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二除了部分少数民族有自 己的年历,各自过自己的年节外,其他各民族都同汉族一道过春节。“年”的最初含义来自农业,谷子一熟为一年。各个朝代过年 的具体时间也不尽相同,夏朝以正月初一为年,商朝以十二月初一为 年。到了西汉,汉武帝恢复了夏历,以正月初一为岁首(年)。古时 候称正月初一为“元旦”,而不叫“春节”,“元”就是开始,“旦”是 指早晨,也就是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春节是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喜庆气氛的传统节日。每当节日 来临,从城镇到乡村,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有卖年画春联的, 有卖灯笼

24、爆竹的,有卖窗花脸谱这“年”从腊月二十三一直过到 正月十五。特别是在农村,过年的气氛更热烈,大年三十要守岁,包 饺子,贴春联,放爆竹;大年初一要走亲访友拜大年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凶恶的怪兽,长着血盆大口,人们叫它“年二 每到腊月三十,它便出来吃人。一个腊月三十的晚上,“年”到了一 个村庄,恰巧有两个牧童在比赛甩鞭子。“年”忽听半空响起啪啪响 声,吓得望风逃窜。“年”窜到另一个村子,它朝门缝里一望,那亮 闪闪的灯光,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得溜了。后来大家才知道“年”怕 响、怕光。人们为了保护自己,想出了许多抵御“年”的方法,这些 方法逐渐演化为过年的风俗。如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放爆竹,这大概 是从牧童赛鞭

25、子演变而来的。又如旧时把“对联”叫“桃符”,意思 也是为了驱逐邪恶,后来才改叫“对联”或“春联二再如,腊月三 十全家人吃年夜坂,除了准备同猛兽搏斗外,还有庆祝丰收的意思。21 .第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画出来。22 .第段中出现“如” “又如“再如“,下面对它们的作用分 析正确的是()A.使读者更清楚春节习俗的演变B.形象地写出了春节的特点C.为了表达人们的美好祝愿D.清楚地介绍“年”怕什么23 .为什么人们用“放爆竹”的方法抵御“年”?O24 .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J”, 错误的打“X”。(1)我国各少数民族都同汉族一道过春节。()(2) “年”的最初含义与

26、农业有关,历史上各个朝代过年的具体 时间不尽相同。()(3)腊月三十全家人吃年夜代,只是为了庆祝丰收。()25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很多风俗,请你仿照例子,猜测你喜欢的 风俗的来历。例: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放爆竹,这大概是从牧童赛鞭子演变而 来的。,这大概是从 演变而来的。五、书面表达26 .习作。题目:难忘的 节要求: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完成习作。可以写自己家过传统节日 的过程,也可以介绍这个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等。要求语句通顺, 不少于300字。参考答案:1. 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 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

27、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 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A.鲜:xidn,新鲜 花。肉。xi a n,少 见。有。“鲜明”的“鲜”读“xidn”,其余两个读“xiin”。B.累:IGi,疲乏,过劳劳。乏。lei,连续,重 叠,堆积积。日积月。lei,赘多余,不简洁。C.切:qi。,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qi。,合;符合 文章。这三个都读“qi e二D.便:bi i n,顺利,没有困难或阻碍 当。利。pi d n,()肚子肥大的样子。“方便”的“便”读“bidn”,其余读“pidn”。2. D【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错别字的辨析。A.正确。B.正确。C.正确。D.不正确。牡童一一牧童:放牛

28、放羊的孩子。故选D。3. A【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的解释。A.错误,本句出自宋代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意 思是: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除”,逝去,过去。B.正确。本句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路上行人欲断魂”意 思是: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欲”:要、将要。C.正确。本句出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 异客”意思是: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异乡”:他乡,外乡。D.正确。本句出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 思亲”意思是: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倍”:更加,加倍。4. D【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诗词名句的理解以及节日的掌握。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

29、欲断魂”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 全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 指杏花村。意思是: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 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消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 处的村庄。本诗描写的是清明节,它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 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B.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王维九月九日忆 山东兄弟,全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 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 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 我一人。本诗描写的是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

30、日,日期在每年农 历九月初九。C.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出自宋代王安石的 元日,全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 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意思: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 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 取下换上新的桃符。本诗描写的是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的传 统盛大节日。D.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崇 春江晚景,全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 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意思: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 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篓蒿,芦苇 也开始抽

31、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这首诗刻画了一派初春的景象,抒发作者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故选项为D。5. A【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纸的发明是一篇科普知识短文,主要讲了纸的发展历程,揭 开了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并从中感受到造纸术对 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A.正确。B.有误,在两千年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 造纸。C.有误,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 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D.有误,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 又传到阿拉伯和欧洲。选Ao6. A【详解】本题考查了概括段意或层意。

32、要想概括好一段文章的段意,首先要对文段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然后读懂这段话的内容,抓住要点进行概括。结合包粽子的程序,先是泡箸叶,然后是卷成漏斗形状,紧接着 是放进糯米和拌好的馅料,然后是把米压紧,最后是扎上细绳。动作 流程图是:泡一卷一放一压一扎。选:A。7. 利 历 宝 保 异 意 计 技【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同音字的辨析与应用。所谓同音字就是现代汉语里语音相同但字形、意义不同的字,可 通过所给出的语素先填字组词,然后结合词义来辨析记忆。利用:li yd ng,使事物或人发挥效能。用手段使人或事 物为自己获取私利。历史:li shi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 物的发展过程

33、或个人的经历。过去的事实。过去事实的记载。宝贵:b a o gu 1 ,难得的,极富价值的;值得重视的。保存:bao cun,使事物等存在下去,不遭损失或不被改变。惊异:j i ng y 1 ,惊奇诧异。意义:y i y i ,含义。价值。设计:sh。j i ,指在开始某项工作前,基于某些要求和目的, 事先来拟定图样、方法等。指已筹划的蓝图或设计的工作计划等。技术:ji shu,有关生产劳动的经验和知识,也泛指其他操 作方面的技巧。指技术装备。8. 符合 册立 后赵 欲望 约定 设 置 附近 删除 奔赴 洗浴 钓鱼 没有 富裕 实验 历史 灵魂 殴打 创造【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 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特点:笔画相同, 位置不同。字形相近,笔形不同。字形相近,偏旁不同。字形 相近,笔画不同。字形相近,读音相同。字形相近,读音不同。 部首相同,位置不同。“符”组词:符号、字符、画符、虎符、兵符、符箓、音符等。“册”组词:图册、相册、注册、画册、簿册、帐册、书册等。“赵”组词:啖赵、归赵、完赵、吴赵等。“欲”组词:欲求、欲穷、欲晓、欲得、欲心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