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现代文阅读特训卷(二)(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现代文阅读特训卷(二)(含解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现代文阅读特训卷(二)(含 解析)期中现代文阅读特训卷(二)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一.现代文阅读(共6小题)1 .课内阅读。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 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这是一道(奇异 奇怪)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 明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唉,这是怎么回事 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1)用选出文段括号中恰当的词语。(2) “她终于抽出了 一根”中的“终
2、于说明 oA.火柴对于贫穷的小女孩来说太珍贵了,她舍不得抽出火柴来。B.小女孩实在太冷了,她顾不上恐惧,抽出了一根火柴。(3)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大火炉呢? (4)用横线画出这段话中想象的部分。2.课外阅读。“森林歌星”小麻雀森林里的小黄莺和小麻雀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森林里举行音乐会,小黄莺获得了歌唱冠军。小黄莺出 了名以后,小麻雀便经常对大家自我吹嘘说:“小黄莺得冠军,全是 我的功劳。因为它是我的徒弟呀!不明真相的动物将这一新闻传了 出去。于是小麻雀立即身价百倍。有一天,小麻雀对小八哥说:“小黄莺有什么了不起,它的歌还 不如我唱得好呢。”小八哥知道小麻雀在吹牛,便邀请了森林中的鸟 儿一起去找
3、小麻雀,故意央求小麻雀唱一支歌。小麻雀自知嗓子不好, 就推辞说:“我今天感冒了,不能唱。小燕子就说:“你的徒弟小黄故答案为:(1)辨别;同心协力;(2)它们或者把食物分成小块,各自衔一块带回去。或是同心 协力把食物运回巢去。(3) C;(4)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眼睛气味;(5)喜欢,因为蚂蚁做事懂得团结协作,认路的本领也很强。第1页(共1页)莺都唱得这么好,你做师父的客气什么呢? 小麻雀无可奈何,只好 扯开破嗓子,喳喳地唱了起来。只唱了几句,小鸟们就偷偷地笑了起 来。再唱几句,小鸟们都捂着耳朵飞走了。整个森林里,只孤零零地 留下了一只会吹牛的小麻雀。(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刻意推却一一
4、2 2) “不明真相的动物将这一新闻传了出去中的“这一新闻” 指的是什么?(用文中的原句回答)(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oA.小黄莺没有真本领B.不能自我吹嘘(4)经过这次事件,小麻雀决定改变自己,推测一下,它会如 何做呢?3 .阅读学会感恩在林中小道上走着两个人-爷爷和小孩。天很热,他们多么想 喝口水啊。旅行者走到一条小河旁。(清 青)凉的河水发出(青青轻轻)的潺(chdn)潺声。他们弯下身子,喝了起来。“谢谢你,小河。爷爷说。男孩笑了起来。“您为什么要对小河说谢谢? 他问爷爷,“要知道,小河 不是活人,它听不到您的话,也不会接受您的感谢。“是这样,如果狼喝了小河的水,它是不会说谢谢的。而我
5、们不是狼,我们是人。你知道吗,为什么人要说谢谢?好好想一 想,谁(须需)要这个词? ”小男孩(沉 陈)思起来了。他还有的是时间。他的路还很长很长很长(1)选出括号里正确的字。(2)文中的爷爷向谁感恩?(3)按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横线上。文章的结尾“他的路还很长很长中的路指的是。A.前面的林荫路 B.人生之路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想一想男孩笑的原因是。A.爷爷知道感恩 B.爷爷做法愚笨(4)本文主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 .课外阅读。北大荒的秋天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 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
6、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 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 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 一道道波纹。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英,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 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 路边,村子口,柿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 给燃烧起来了。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 九月。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 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1)“燃烧”在词典中
7、有两种解释:物质剧烈氧化而发光发热; 形容某种感情、欲望高涨。短文中的“燃烧”应选择第 种解释。(2)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写出了河水的特点。(4)第4自然段一共有 句话,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这个自然段是结构。(5)本文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和,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5 .课内阅读。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 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 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 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
8、至有些凌乱,然而,这 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 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 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1)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量词。一 地毯 一 落叶 一 小巴掌6 2) “彩色的地毯指的是,这是一块这样的地毯:O(3)选文第2自然段中“金色的小巴掌”指的是。(4)选文的第1自然段写出了水泥道 的美,第2自然段写出了它 的美。A.形状B.大小C.颜色(5)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A.选文的第1、2自然段写落满法国梧桐树叶的小路的美景。第 3自然段写“我”走在小路上的愉快
9、心情。B.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是因为“我怕路滑摔倒。C.文中把小雨靴比作小鸟,表现出了 “我”愉快的心情。D. “我”希望走慢些,是因为“我”喜欢这铺满法国梧桐树叶的 小路。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蚂蚁蚂蚁经常到离巢很远的地方找食物。它们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 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回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它们或者 把食物分成小块,各自衔一块带回去,或者同心协力一齐把食物运回 巢去。蚂蚁是靠什么把消息通知给同伴的呢?它们用触角互相碰撞来 传递信息。如果食物又大又合胃口,触角就摆动得特别厉害。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们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 空中的景物辨别方向。有人做过一个实
10、验,用一个圆筒圈住一群在归 途中的蚂蚁,只让它们看见天空。蚂蚁仍能准确地认清前进的方向。 如果把天空和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蚁群就会四散乱跑起来。蚂蚁还 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回 去时就根据这种气味确定路线。如果用手指在蚂蚁爬过的路上划一条 横线,或者用樟脑球等有怪味的东西将蚂蚁要走的路划断,蚂蚁就会 迷路。(1)从短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词语,填写在括号里。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思想认识一致,共同努力。(2)蚂蚁是怎样把食物运回巢去的?请用“”画出短文中相关的句子。(3)短文分别从哪三个方面介绍蚂蚁?A.蚂蚁搬运食物、蚂蚁摆动触角和蚂蚁认路三
11、个方面B.蚂蚁回巢“搬兵”、蚂蚁传递信息和蚂蚁认路三个方面C.蚂蚁搬运食物、蚂蚁传递信息和蚂蚁认路三个方面(4)第3自然段的关键句是:。蚂蚁认路主要靠,它们还可以根据认路。(5)你喜欢文中的蚂蚁吗?为什么?期中现代文阅读特训卷(二)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6小题)1 .【解答】(1)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奇异:奇特;跟一般情 况很不一样。奇怪:离奇;古怪。结合语境选择“奇异”。闪亮:透 出光亮。明亮:光线充足。结合语境选择“闪亮。(2)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赏析。“她终于抽出了 一根”中的“终于 ”说明火柴对于贫穷的小女孩来说太珍贵了,她舍不得抽出火柴来。(3)考查学
12、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她的一双小手几 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好处的“可知,小女 孩之所以会看到大火炉,是因为小女孩太冷了,她十分渴望温暖,所 以产生这样奇异的幻象。(5)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小女孩觉得自己 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 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可知答案。故答案为:(1)奇异闪亮;(2) A;(3)因为小女孩太冷了,她十分渴望温暖,所以产生这样奇异 的幻象。(4)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 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2.【解答】(1)考查学生找近义词的能力。
13、“刻意”的意思是用 尽心思。从文中找出近义词为“故意”。“推却”的意思是推辞。从文 中找出近义词为“推辞”。(2)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小黄莺得冠军, 全是我的功劳。因为它是我的徒弟呀”可知答案。(3)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这个故事告 诉我们不能自我吹嘘。(4)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回答即可。 即:从此以后,小麻雀再也不自我吹嘘了。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伙 伴们又回到它的身边。故答案为:(1)故意推辞;(2)小黄莺得冠军,全是我的功劳。因为它是我的徒弟呀!(3) B;(4)从此以后,小麻雀再也不自我吹嘘了。它认识到自己的错 误,伙伴们又回到它的身
14、边。3 .【解答】(1)考查了学生对生字和词语的正确使用。“清:指 水或液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青:绿色”。故“清凉的河水 应选清;“青青指绿颜色;“轻轻”指用很少力量或温和、温柔 的意思。故“轻轻的潺潺省应选“轻轻”;沉”:深切长久,程度深 的意思;“陈”指排列,摆设或旧的,时间久的。故沉思应选“沉 “需”:必得用或必得用的财物;“须”:应当或等待、停留的意思。 故“需要应选“需二(2)考查了文段的主要内容。短文中,爷爷在河边喝完水后对 小河说:“谢谢你,小河。爷爷是在向小河感恩。(3)考查了对短文深刻含义的理解。短文结尾有一句意味深 长的话:“他的路还很长很长”这句话含义深刻,结合
15、前一句: “他还有的是时间可以看出,这里的路还很长是指孩子还很年轻, 她的人生之路还很长。故选:B;当爷爷喝完水对着小河说“谢谢 你,小河”时,孩子笑了。在孩子看来,“小河不是活人,它听不到 您的话,也不会接受您的感谢。孩子是笑爷爷愚笨,竟然对着河水 说谢谢。故选:Bo(4)考查了学习短文后的收获。短文通过这个浅显的故事要告 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论在何时何地,不论在任何条件下,人都要有一 颗感恩的心,做人要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故答案为:(1)清轻轻需沉;(2)小河;(3) B B(4)人要懂得感恩。4 .【解答】(1)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结合上下文理解,“把人们 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是说人的感情高
16、涨。“燃烧”的意思是形容某种 感情、欲望高涨。故选。(2)查了学生抓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通过阅读可知,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天空。天空的特点是“一碧如洗”,后面围绕 这个特点对天空中的流云进行了具体的描写。(3)考查对修辞的理解。文中的“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 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 一道道波纹是一个比喻句,作者把“水面” 比作“明镜”,写出了河水清澈见底的特点。(4)考查了学生对完整句及中心句的辨析。表示完整句的标点 有句号、问号、感叹号。由此可知,第四自然段共有3句话。其中第 一句是中心句,后面从大豆、高粱、榛树叶三方面写出了原野的“热 闹非凡”,因此是总分的结构。(5)考查了根据
17、短文内容填空的能力。结合“天空一碧如洗 “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可知,本文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美 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故答案为:(1);(2) 一碧如洗;(3)比喻水面明镜清澈见底;(4) 3原野热闹非凡。总分;(5)美丽景色丰富的物产热爱之情。5.【解答】(1)考查学生对量词的理解。学生仔细阅读文章,从 文中找出合适的量词填写即可,即:一块地毯、一片落叶、一个小巴 掌。(2)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彩色的地毯” 指的是落在地面的上落叶,这是一块这样的地毯:印着落叶图案的、 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3)
18、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可知,选文第2自然段中“金色 的小巴掌”指的是梧桐树的落叶。(4)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选文的第1 自然段写出了水泥道的颜色美,第2自然段写出了它形状的美。(5)考查学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我一步一步小 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可知,我之所以一步一步小心地走 着,是因为“我”喜欢这铺满法国梧桐树叶的小路。故B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1)块片个;(2)落在地面的上落叶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 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3)梧桐树的落叶;(4) C A;(
19、5) Bo6.【解答】(1)考查根据意思从文中找词语。辨别:指根据不 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同心协力:指思想认识一致, 共同努力。(2)考查对短文信息的提取。从文中“它们或者把食物分成小 块,各自衔一块带回去。或是同心协力把食物运回巢去可知蚂蚁是 怎样把食物运回巢去的。(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可用抓关键词句的方 法完成,通过阅读可知,本文共有三个自然段,分三个方面介绍了蚂 蚁的有关知识,每个自段的首句为中心句,概括了本段的主要内容。 据此可知,短文分别从蚂蚁搬运食物、如何传递消息和认路本领三方 面介绍了蚂蚁,故选C。(4)考查对段落中心句及短文信息的提取。通读第3自然段, 可知此段主要围绕“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来写,故此句为该段的中 心句。结合“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蚂蚁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可知 蚂蚁认路主要靠眼睛,它们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5)考查发散思维。此为拓展题目,结合对蚂蚁的了解完成, 写出自己喜不喜欢蚂蚁并阐述理由,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