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训练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训练检测语文试题.docx(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训练检测语文试题2024届广州市高三年级阶段训练语文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蒋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清人赵翼赞誉程颢的黄鹤楼“楼真千尺迥,地
2、以一诗传”,这一看法已见于南宋林希逸对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评论“凤凰台著名,以李翰林一诗也”。凤凰台和黄鹤楼各自凭借李白和崔颢的一首诗而名传后世,这就是宇文所安所说的好文章创造一个地点的现象。这个地点可以大到名山和城市,小至一处胜迹,从一座楼台亭阁到一块墓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有关金陵凤凰台的记载始见于唐代,如法苑珠林记述东晋升平年间,“有凤凰集此地,因名其处为凤凰台”。南宋马光祖的重建凤凰台以淳熙时期保宁寺的壁记为据,也得出了“晋升平已有台”的结论。将金陵凤凰台当作名胜
3、来题写是自李白开始的。不过,从唐诗可知,金陵凤凰台此时即便存在,也还没有形成一处名胜地标。李白以登金陵凤凰台向崔颢的黄鹤楼致敬并与之竞争,对他来说,凤凰台不过是一个方便的借口或话题而已。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至宋代影响渐著,题写凤凰台自此蔚为风气。但入宋之后,凤凰台屡遭破坏,长期处于荒废状态。建炎中遭兵火荼毒,1170年陆游所见凤凰台已“废为大军甲仗库”。两宋时期地方官曾多次重建凤凰台,祥符年间“尝著亭于斯,斯楼斯亭,咸以凤字”;淳熙八年,“留守范成大重建,更榜白凤凰台”。历史上的重建重修往往意味着改弦更张,另起炉灶,因为遗迹所剩无几,不足为凭。既然如此,为什么反而是在入宋之后,出现了题写凤凰台的
4、盛况并绵延不绝呢?在胜迹业已消逝或难以确认之际如何继续书写胜迹?书写胜迹又意味着什么?周宝供的亭台类序或许道出了其中奥秘:凡山川佳丽处,须起亭台楼阁乃足供游人之玩赏。然古迹多堙,倾颓殆半。其间可登览者固在所必纪,即有空名而无遗址可问者,亦必存焉,以俟考古者之穷探,更以期后贤之重建云尔。这再次证实,题写名胜是一种非对象化的写作,后世的诗人来到此地,不只是为了看到凤凰台当下的模样,更是为了将它从记忆中召唤回来。在所写的胜迹消逝或失去了确定遗址之后,书写本身变成了对它的补偿与替代。消失的胜迹转化为文本,形成文本化的胜迹,并在文本中得以存活,题写胜迹既是关于胜迹的书写,又最终化为胜迹的一部分,甚至取胜
5、迹而代之,或以其它的方式介入后世的胜迹修建与景观重构。在胜迹毁坏和消失后,正是题写胜迹的诗文继续维系着,也不断更新着关于它的历史记忆。(摘编自商伟“地以一诗传”:题写胜地的“迹”与“文”)材料二就广义的书写而言,胜迹所关联的历史、文学、宗教甚至神话、民俗都至关重要,但最终既体现“文”而又显现为“迹”的,无疑是具有物质性的题刻,尤其是摩崖石刻。对于胜迹而言,题刻不仅具有指认的作用,对其塑造也有一定的意义,尤其是山东境内那些以摩崖石刻著名的山川: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四山摩崖与云峰山刻石。泰山上有2500多处题刻,在巫鸿先生看来,它如同一座历史堆积起来的纪念碑,“山脚的碑铭年代相对较晚,越往上年代则
6、越为久远,沿着这些题铭攀登而上,游客们感到自己正在一步一步地踏寻岁月的痕迹,深入历史。而岱顶的无字碑,则是沉寂的历史源头”。明代文士往往通过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出游,来将自己与普通游人区别开来;而乾嘉以后,随着金石成为时尚,寻访碑刻亦成为文人旅游的重点,其时踵出的登岱图及其题诗之中常见碑刻的内容,就是一个显见的例证。黄易铁桥先生登岱观摩崖碑所描绘的是济宁金石收藏家李东琪观摩纪泰山铭的场景,两位游客对着唐玄宗书丹的摩崖指指点点,整个登岱活动,黄易只选取了这一场景作为定格,可知观碑已然成为文人登岱的重头戏。一方面,文字的题写借助于政治、宗教、文学与书法,参与了风景的塑造,但题刻与山水的关系是从属的,嵌
7、入的,拓展的,不处于主要地位,虽说没有金刚经,便没有经石峪(或石经峪)这样的景点,但这丝毫不妨碍泰山仍是四海闻名的胜迹;另一方面,一些著名的摩崖石刻周边所汇集的种种题刻,相当于山水画中的题跋,比如宋人陈国瑞题刻、明人所刻大学一章、万恭所题写的高山流水石壁记、李邦珍题写的“经正”、汪坦所刻周颂中的般等,这些后起的题刻不惟讨论金刚经的字体与年代,也涉及儒、佛二教在这片摩崖上所展开的某种竞争。但即便如此,题跋亦不能争夺本幅的地位,金刚经仍然是经石峪真正的胜迹所在。(摘编自薛龙春点缀山林:摩崖石刻与胜迹的塑造)注经石峪:位于泰山斗母宫东北,上刻隶书金刚经,明隆庆年间万恭书刻“曝经石”。1.下列对材料相
8、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林希逸对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评论体现了“地以一诗传”的观念,这和宇文所安对文学与名胜关系的认识有相通之处。B.材料一指出,到了宋代,题写凤凰台蔚然成风,但此时凤凰台经历多次重建,遗迹所剩无几,早已不是它最初的面貌了。C.材料二指出,题写在胜迹上碑刻也在塑造着胜迹,往往能给胜迹带来一定的文化底蕴,受到文人喜爱。D.材料二指出,经石峪上的金刚经及周围的其他石刻共同形成了经石峪景点,它们对经石峪景点而言同样重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字对现实的影响力在题写名胜这一文化行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平凡山水能借文人之手得以扬名。B.从周
9、宝供的亭台类序可以看出,胜迹书写不一定反映了胜迹的历史原貌,但这种书写仍然有价值。C.从材料二可知,物质性的题刻较之胜迹所关联的文学、历史等书写方式,更能显示“文”与“迹”的双重内涵。D.两则材料都谈到了胜迹的流传方式,启发我们保护名胜古迹关键在于与之相关的题刻、碑文。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的首联化用沈佺期的“龙池跃龙龙已飞”的句式,来向沈佺期的龙池篇致敬。B.题凤台山亭子陈献司空一诗题刻在金陵凤凰台上近两个世纪,它给人们留下了关于凤凰台的深刻记忆。C.晚明时期,因崔颢的黄鹤楼命名的鹦鹉洲沉入长江,江边泥沙淤积,形成了一个新的洲屿,仍被命
10、名为“鹦鹉洲”。D.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王勃滕王阁序中有关“兰亭”的语句留给读者关于“兰亭”的历史记忆。4.两则材料分别论述了“题写”“题刻”和名胜古迹的关系,其关系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5.为什么说题写名胜古迹是一种非对象化的写作?请以苏轼赤壁赋为例,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 D 2. D 3. A 4.相同之处在于两则材料都认为题写或题刻对于胜迹流传有作用;不同之处在于材料一认为题写胜迹能“化作胜迹的一部分”,甚至能“取胜迹而代之”,材料二认为“题刻与山水的关系是从属的,嵌入的,拓展的,不处于主要地位”。5.题写的名胜古迹往往消逝或失去了确定遗址。比如赤壁赋里的赤壁在苏轼写作时已经改变旧貌
11、(一说地址难以考证)。题写是对名胜古迹的补偿与替代。如赤壁赋增加了赤壁的文化价值,使其在文本书写中内涵更为丰富。在胜迹毁坏和消失后,正是题写胜迹的诗文继续维系着,也不断更新着关于它的历史记忆。赤壁赋在现代不断更新着读者对赤壁的体验与想象。【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D.“它们对经石峪景点而言同样重要”错,材料二“没有金刚经,便没有经石峪(或石经峪)这样的景点”“题跋亦不能争夺本幅的地位,金刚经仍然是经石峪真正的胜迹所在”,可见不是同等重要。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保护名胜古迹关键在于与之相关的题刻、碑文”错,
12、于文无据,材料二认为“题刻与山水的关系是从属的,嵌入的,拓展的,不处于主要地位”。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观点是“题写名胜是一种非对象化的写作”“题写胜迹既是关于胜迹的书写,又最终化为胜迹的一部分,甚至取胜迹而代之”A.没有涉及题写名胜的非对象化的特点以及胜迹书写的意义。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材料一“题写胜迹既是关于胜迹的书写,又最终化为胜迹的一部分,甚至取胜迹而代之,或以其它的方式介入后世的胜迹修建与景观重构”,可见,材料一肯定题写或题刻对于胜迹流传有作用,认为题写胜迹能“化作胜迹的一部分”,甚至能“取胜
13、迹而代之”材料二“一方面,文字的题写借助于政治、宗教、文学与书法,参与了风景的塑造,但题刻与山水的关系是从属的,嵌入的,拓展的,不处于主要地位”肯定了题写或题刻对于胜迹流传有作用,但认为“题刻与山水的关系是从属的,嵌入的,拓展的,不处于主要地位”。【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结合材料一“入宋之后,凤凰台屡遭破坏,长期处于荒废状态”“遗迹所剩无几,不足为凭”“所写的胜迹消逝或失去了确定遗址”可知,题写的名胜古迹往往消逝或失去了确定遗址。比如赤壁赋里的赤壁作为古战场在苏轼写作时已经改变旧貌(一说地址难以考证)。结合材料一“在所写的胜迹消逝或失去了确定遗址之后,书写本身变
14、成了对它的补偿与替代”可知,题写是对名胜古迹的补偿与替代。如赤壁赋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增加了赤壁的文化价值,使其在文本书写中内涵更为丰富。结合材料一“在胜迹毁坏和消失后,正是题写胜迹的诗文继续维系着,也不断更新着关于它的历史记忆”可知,在胜迹毁坏和消失后,正是题写胜迹的诗文继续维系着,也不断更新着关于它的历史记忆。赤壁赋描写了赤壁山水及文人墨客载酒中流、扣舷而歌的情形,在现代不断更新着读者对赤壁的体验与想象。(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守护荣光王宏甲我怎么介绍毕节这条“挂在悬崖绝壁上的公路”呢?贵州高原之巅有两座山峰:小韭菜坪,海拔2900.6
15、米,是贵州最高峰;大韭菜坪,主峰海拔2777米。这条“挂壁公路”尽头的石板河村,就在大韭菜坪的山脚下,海拔超过2000米,是个几乎“与世隔绝”的村庄。那是20世纪的最后一年,全村416户2080人,42是苗族人,有386户人还住在茅草房里。村支书王连科把村民组织起来,历经艰辛凿通了这条出山的路。“村支书呢?”我问。“修这条路,积劳成疾,累死了。”白果街道办主任周遵龙说。接着我听到了另一个名字:殷开举。“打开山门,造福子孙!”是退役军人殷开举说的。拜访挂壁公路,我对这个风俗纯朴、人穷志坚的村民叫悬崖绝壁让路的事迹有了深入的了解。最难忘的是筑路英雄殷开举之妻史洪琴那总是带着微笑的沧桑的面容,以及全
16、村人对她的尊敬。史洪琴的娘家在山外的独山村,虽也是普通的村子,但隔着这道悬崖,和石板河村就是两个世界。她20岁嫁过来,“当初嫁到这里,送亲的人都说再不敢来了”。90年代,村里中青年多外出打工,老年人病重,妇女难产,谁来帮忙抬出去?村支书王连科站出来说:“不能等死,要开一条出山的路!”那晚的事情史洪琴记忆犹新。大伙讨论着,她就想,丈夫要回来了。果然,她的丈夫第一个回来了。她高兴啊!丈夫在浙江打工,接到村支书的电话就回来了。这个被悬崖挡在后面的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都无电无路无医疗室的村庄,在50年代就有了小学。殷开举读完小学后去西藏当兵,在部队入党。丈夫协助村支书一个寨子一个寨子地做动员,史洪琴
17、记得丈夫在马灯卞给村民开会说的话:“大家不要怕,修好了路给下一代人造福。”殷开举退伍后去浙江打工,有人说,你这么能干,把老婆带出来,不用回那山沟多好。他不。他把挣的钱拿回来要盖村里最好的房子。他说“要给村里人做榜样”。“开举在部队锻炼过,把群众组织起来,他发挥了很大作用。”村主任唐仁文说。就在1999年11月,公路开工了。我小心置翼问起开举遇难的事。村主任说,“每次进场施工,开举都是走在最前面的。那这是修路的第七天。大伙几不让更洪琴去看丈夫血肉模糊的遗体,但是没人能拦得住她。她哭得几乎没有声音,所有人都被她那山涧细流般的哭泣震撼。更让大家震撼的是,第二天她出现在工地上她是来参加修路的。村支书很
18、惊讶!这不是在村里种地,这是用粗麻绳系着腰从悬崖顶上放下来,悬挂在崖壁上施工可是她说,她要把丈夫没修完的修完。她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9岁,一个7岁。家里还养着猪。“不行!”村支书和村主任都不同意她来修路。可是,没人能阻止她。开这条路,村里是把任务分到户的。殷开举去世,村里把他家的任务取消了,可是史洪琴不让。“我还在。”她反复说的是,“我要完成开举的心愿。”看着她沧桑的笑容,我想:也许,接替开举做他没做完的事,是她唯一抵抗痛苦的方式;也许,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爱,在那个人不在时会体现得更加充分。看着前方悬崖上那条挂壁公路,在村干部的讲述中,我看到了她的征程,每天天蒙蒙亮地就起床,给孩子做好饭,备好
19、猪食,嘱咐哥哥带弟弟去上学、放学回来要喂猪。做完这些,她带上自己的午饭去工地。傍晚,她一个人走回家,去时用一个半小时,回来再用一个半小时。我无法想象那日复一日在晨光暮霭中独行于荒山野岭的一个女子的长征。“英雄的妻子也是英雄。”周遵龙主任说。史洪琴成了村里妇女们的榜样。在修路中先后有一百多人受伤,男人受伤了女人顶上,没有一家落下自己的修路任务。从1999年11月到2002年端午节后,历经900多天。史洪琴修完了殷开举名下的任务,又参加最后路段的集体攻关,直到整个工程完工。这条出山的公路全长7公里,挂壁路段470米。这个两千多人的村子,有七百多人参加修路。如今全村有小汽车69辆,摩托车56辆,电动
20、车5辆,还有2辆挖掘机。故事至此该讲完了吧,可是史洪琴对孩子说:“你俩的爸爸决心盖这房,房盖还没打,就走了。我们再苦也要把房盖好。”两个儿子完成义务教育后,史洪琴就带他们去浙江打工了。过了第五个年,她郑重地对两个孩子说:“你们长大了,要记住,你们的爸爸是光荣的。”她说她要先回去,“把你们爸爸的碑立起来。你们兄弟继续在外面辛苦挣钱,回来建房”。临别时她再次对儿子说:“记住爸爸,要有志气。”她独自回来了,看到建到一半的房子在深深的荒草里,她坐在房前痛哭了一阵,开始除草。开春,她把承包的5亩地全种上了,还养了9头猪,最多时养了11头猪。她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把丈夫想建的房建好,给村里人做榜样。这个夏
21、天,我看着史洪琴沧桑的笑容,不知该如何表达我对这位乡村女子的崇敬。她让我感到一个村庄也是有史诗的,这条挂壁公路就是这个村庄的史诗。她让我看到,她的丈夫是有理想有人生目标的,是为修路而牺牲的,而史洪琴是以妻子的身份,用半生的坚韧和辛劳,守护着丈夫的光荣。她让我想到,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民族,都需要守护自己先人的光荣。一个不知爱惜、不知守护、不会捍卫先辈光荣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民族。这个夏天,我去拜谒了殷开举的墓。殷开举去世后,史洪琴将镇里给的安葬费留给孩子读书,史洪琴挣钱回来后郑重地给丈夫地立了碑,那天,我看到史洪琴站立在丈夫碑前那沧桑的微笑,我确信我在她的沧桑中看到了光芒。(有删改)6.下
22、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用“我怎么介绍毕节这条挂在悬崖绝壁上的公路”引出公路的地理位置、修路原因和修路的艰难等内容。B.文章对石板河村村支书王连科着墨不多,但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体恤村民疾苦、甘于奉献、有领导力的优秀农村基层干部。C.文章后半部分叙写建房这一情节主义表达了史洪琴一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也包含了对殷开举的缅怀之情。D.史洪琴“沧桑的笑容”既表现了她生活的艰辛,也彰显了她用半生的坚韧和辛劳守护丈夫的荣光的崇高品质。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列举村中人口及经济等数据,是为了追求语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使文章更真实。B.句子借史洪
23、琴转述送亲人的感受侧面突出山峻路险、进村的艰难,为后文修路做铺垫。C.句子中史洪琴“山涧细流般的哭泣”震撼了村民,“几乎没有声音”显示出人物内心的极度悲伤。D.句子“光芒”内涵丰富,既有她完成丈夫遗志的坚韧和欣慰,又有她修路造福后人的成就感。8.为什么说“这条挂壁公路就是这个村庄的史诗”?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本文是如何实现新闻性和文学性的统一的?请简要分析。【答案】6. C 7. A 8.这条挂壁公路的修建见证了村庄生活的变迁,具有“史”的意义;修建挂壁公路展现了建设新农村时,基层干部与普通村民的精神面貌,可歌可泣的、不怕牺牲的、坚持信念的可贵品质,具有“诗”的一面。9.本文的文学性以真实
24、的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为基础。本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新闻要素都是真实的;作者实地采访,运用大量数据,体现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本文用文学的语言和手法报道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塑造史洪琴的形象,富有文学性;灵活丰富的文学表达,采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等多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增强本文的文学性。【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C.“表达了史洪琴一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错误,叙写盖房子的情节主要是为了表达对丈夫的缅怀,让丈夫的精神得以延续。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句
25、子分析与鉴赏的能力。A.“是为了追求语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不当,数据在文中的作用是凸显环境造成的生活艰苦以及公路修好后生活的改善。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相关内容的能力。修路前,“20世纪的最后一年,全村416户2080人,42是苗族人,有386户人还住在茅草房里”,修路后,“如今全村有小汽车69辆,摩托车56辆,电动车5辆,还有2辆挖掘机”,这条挂壁公路的修建见证了村庄生活的变迁,具有“史”的意义;结合“村支书修这条路,积劳成疾,累死了。丈夫协助村支书一个寨子一个寨子地做动员她哭得几乎没有声音,所有人都被她那山涧细流般的哭泣震撼。更让大家震撼的是,第二天她出现在工地上她是
26、来参加修路的傍晚,她一个人走回家,去时用一个半小时,回来再用一个半小时在修路中先后有一百多人受伤,男人受伤了女人顶上,没有一家落下自己的修路任务”分析可知,修建挂壁公路展现了建设新农村时,基层干部与普通村民的精神面貌,可歌可泣的、不怕牺牲的、坚持信念的可贵品质,具有“诗”的一面。【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体文章体材特征的能力。本文是报告文学,文章的文学性以真实的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为基础。“贵州高原之巅有两座山峰这条挂壁公路尽头的石板河村,就在大韭菜坪的山脚下,海拔超过2000米,是个几乎与世隔绝的村庄那是20世纪的最后一年,全村416户2080人,42是苗族人,有386户人还住在茅草房里。村支
27、书王连科”“从1999年11月到2002年端午节后,历经900多天。史洪琴修完了殷开举名下的任务如今全村有小汽车69辆,摩托车56辆,电动车5辆,还有2辆挖掘机她把承包的5亩地全种上了,还养了9头猪,最多时养了11头猪”,本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新闻要素都是真实的;作者实地采访,运用大量数据,体现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我还在。她反复说的是,我要完成开举的心愿”“每天天蒙蒙亮地就起床,给孩子做好饭,备好猪食,嘱咐哥哥带弟弟去上学、放学回来要喂猪。做完这些,她带上自己的午饭去工地”“她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把丈夫想建的房建好,给村里人做榜样”,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细节
28、描写塑造史洪琴的形象,富有文学性,本文用文学的语言和手法报道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贵州高原之巅有两座山峰:小韭菜坪,海拔2900.6米,是贵州最高峰;大韭菜坪,主峰海拔2777米。这条”为记叙,“建到一半的房子在深深的荒草里”为描写,“一个不知爱惜、不知守护、不会捍卫先辈光荣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民族”为议论,“她的丈夫第一个回来了。她高兴啊”为抒情,“小韭菜坪,海拔2900.6米,是贵州最高峰;大韭菜坪,主峰海拔2777米”为说明。文章灵活丰富的文学表达,采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等多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增强本文的文学性。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
29、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赵简子围卫之郛郭,犀盾、犀橹,立于矢石之所不及,鼓之而士不起。简子投枹曰:“乌乎!吾之士数弊也。”行人烛过免胄而对曰:“臣闻之:亦有君之不能士耳,士无弊者。昔者吾先君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战十有二胜,是民之用也。献公没,惠公即位,淫衍暴乱,身好玉女,秦人恣侵,去绛十七里,亦是人之用也。惠公没,文公授之,围卫,取邺,城濮之战,五败荆人,取尊名于天下,亦此人之用也。亦有君不能士耳,士无弊也。”简子乃去盾橹立矢石之所及鼓之而士乘之战大胜。简子曰:“与吾得革车千乘,不如闻烛过之一言也。”或曰:行人未有以说也,乃道惠公以此人是败,
30、文公以此人是霸,未见所以用人也。简子未可以速去盾、橹也。严亲在围,轻犯矢石,孝子之所爱亲也。孝子爱亲,百数之一也。今以为身处危而人尚可战,是以百族之子于上皆若孝子之爱亲也,是行人之诬也。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赏厚而信,人轻敌矣;刑重而必,失人不比矣。长行徇上,数百不一矣;喜利畏罪,人莫不然。将众者不出乎莫不然之数,而道乎百无一人之行,行人未知众之道也。(节选自韩非子难二)材料二:孔子适卫,卫将军文子问曰:“吾闻鲁公父氏不能听狱,信乎?”孔子答曰:“不知其不能也。夫公父氏之听狱,有罪者惧,无罪者耻。”文子曰:“有罪者惧,是听之察,刑之当也。无罪者耻,何乎?”孔子曰:“齐之以礼,则民耻矣;刑以止
31、刑,则民惧矣。”文子曰:“今齐之以刑,刑犹弗胜。何礼之齐?”孔子曰:“以礼齐民,譬之于御则辔也,以刑齐民,譬之于御则鞭也。执辔于此而动于彼,御之良也。无辔而用策,则马失道矣。”文子曰:“以御言之,左手执辔,右手运策,不亦速乎?若徒辔无策,马何惧哉?”孔子曰:“吾闻古之善御者,执辔如组,两骖如舞,非策之助也。是以先王盛于礼而薄于刑,故民从命。今也废礼而尚刑,故民弥暴。”(节选自孔丛子刑论)注献公:即晋献公。诬:谎言。失人不比矣;人们都不敢败逃了。长行徇上:为了君主而牺牲自己的高尚行为。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简子乃去A盾B橹C立矢D石
32、E之所及F鼓之而士G乘之H战大胜。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人,掌管礼仪的官职,跟辛弃疾菩萨蛮中的“中间多少行人泪”的“行人”意思不同。B.弊,意为困乏、疲敝,与过秦论中“秦有余力而制其弊”的“弊”意思不同。C.速,意为快、迅速,与六国论中“始速祸焉”“速”意思不同。D.何惧,意为惧怕什么,与归去来兮辞中“乐夫天命复奚疑”的“奚疑”结构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简子包围卫国国都的城郭,敲响战鼓但士兵却不进攻,烛过认为这不是战士的问题,而是赵简子不会使用战士。B.晋献公和晋惠公善于用人,使国家领土增加;晋文公也善于用
33、人,因而夺取邺地,打败楚军,得到霸主之名。C.赵简子觉得烛过的话很有道理,但韩非子却不认同烛过的观点,他认为好利恶害是人的本性,烛过其实不懂统兵之道。D.卫将军文子听人说公父氏不能“听狱”,他向孔子求证,孔子通过对“有罪者惧,无罪者耻”的分析反驳了这一说法。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与吾得革车千乘,不如闻烛过之一言也。(2)吾闻古之善御者,执辔如组,两骖如舞,非策之助也。14.文中韩非子和孔子对于“刑”的认识有什么不同?【答案】10.CFH11. B 12. B 13.(1)与其让我得到一千辆兵车,不如听到烛过的一句话啊。(2)我听说古代善于驾马的人拿着缰绳就像拿着丝带一
34、样,车辕两边的马就像在舞蹈,不是靠鞭子的帮助。14.韩非子认为治理百姓要厚赏重刑,孔子认为治理百姓要盛礼薄刑。【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简子于是丢了盾牌,站在箭和滚石能打得着的地方,敲击战鼓,战士们乘势进攻,战斗取得全胜。“盾橹”作“去”的宾语,宾语“盾橹”断开,即C处;“矢石之所及”是“立”的后置状语,“立”前省略主语“简子”,整句话结构完整,在“之所及”后断开,即F处;“之”是“乘”的宾语,“战”是“大胜”的主语,在“之”和“战”中间断开,即H处。故在CFH三处断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掌管礼仪的
35、官职;行路之人。句意:行人烛过脱下头盔回答说。/水中有多少行路之人的眼泪。B.错误。都为困乏、疲敝。句意:战士没有会疲惫的。/秦有剩余的力量趁他们困乏而制服他们。C.正确。快,迅速;招致。句意:不更快吗?/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D.正确。都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分别为:马惧何哉;乐夫天命复疑奚。句意:还会惧怕什么呢?/抱定乐安天命的主意,还犹疑什么呢?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晋献公和晋惠公善于用人,使国家领土增加”错误,由原文“惠公即位,淫衍暴乱,身好玉女,秦人恣侵,去绛十七里,亦是人之用也”可知,惠公荒淫无度,残暴昏乱,被秦人肆意入侵,没有使国家领土增加
36、。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与不如”,与其不如;“革车千乘”,定语后置,一千辆兵车;“闻”,听,听到。(2)“御”,驾驭,驾马;“组”,丝带,拿着丝带;“策”,鞭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原文“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赏厚而信,人轻敌矣;刑重而必,失人不比矣。长行徇上,数百不一矣;喜利畏罪,人莫不然。”可知,韩非子认为治理百姓要厚赏重刑;由原文“是以先王盛于礼而薄于刑,故民从命。今也废礼而尚刑,故民弥暴”可知,孔子认为治理百姓要盛礼薄刑。参考译文:材料一:赵简子围攻卫国国都的外城,拿着犀牛皮做的盾牌(作掩护),
37、站在箭和滚石达不到的地方,击打战鼓然而战士却不进攻。简子扔掉鼓槌说:“哎呀!我的战士这么快就疲惫了。”行人烛过脱下头盔回答说:“我听说:仅仅是君主不会使用战士罢了,战士没有会疲惫的。过去我们的先君晋献公吞并了十七个国家,征服了三十八个国家,打了十二次胜仗,就是用的这些民众。献公死了,惠公即位,他荒淫无度,残暴昏乱,贪恋美女,于是秦人肆意入侵,打到距离晋国国都绛城只有十七里的地方,用的也是这些民众。惠公死后,文公继承君位,围攻卫国,攻下邺地;城濮之战,五次打败楚军,在天下得到霸主之名,用的也还是这些民众。所以,仅仅是君主不会使用战士罢了,战士没有会疲惫的。”简子于是丢了盾牌,站在箭和滚石能打得着
38、的地方,敲击战鼓,战士们乘势进攻,战斗取得全胜。简子说:“与其让我得到一千辆兵车,不如听到烛过的一番话啊。”有人说:外交官烛过并没有说出有理论价值的话,只是说惠公失败用的是这些人,文公称霸用的是这些人,却没有发现他们是如何用人招致失败或称霸的。赵简子不应该这么快就丢掉防身用的盾牌。父亲在包围之中,儿子不怕冒着箭和滚石的危险去援救,这是孝子热爱父亲的缘故。孝子热爱父亲,一百里面才有一个。现在认为君主处在危险之中兵士还可以战斗,就是认为从各家各户来的兵士对于君主都能像孝子热爱父亲一样去拼命,这是外交官烛过的谎言。喜好利益嫌恶祸患,这是任何一个人都有的感情。赏赐多而守信用,人们就不怕敌人;刑罚重而一
39、定实行,任何人都不敢败逃了。为了君主而牺牲自己的高尚行为,数百人里没有一个;喜欢利赏害怕犯罪,没有人不是这样。统率兵士的人不采用必然的术数,而根据百人中无一人能做到的行为行事,外交官烛过其实不懂如何使用兵士的道理。材料二:孔子到卫国,卫国将军文子问他:“我听说鲁国公父氏不能审理案件,是真的吗?”孔子回答道:“我不知道他不能。公父氏审理案件,让有罪的人恐惧,让无罪的人感到羞耻。”文子说:“让有罪的人惧怕,是案件能审察,刑罚恰当。让无罪的人感到耻辱是什么原因呢?”孔子说:“齐国用礼教来统一他们的言行,那么百姓就会感到羞耻;用刑罚遏制犯罪,达到不用刑罚的目的,那么百姓就会惧怕。”文子说:“现在齐国用
40、刑法来整治百姓,刑法尚且用不尽,为何还要用礼教来统一他们的言行呢?”孔子说:“用礼教来统一百姓的言行就好像骑马时用上缰绳,用刑法来整治齐国百姓就好像骑马时用鞭子。在这边拿着鞭子在那边动,这是善于驾马。没有缰绳而用鞭子,那么马就会迷失道路。”文子说:“用驾马来说的话,左手拿着缰绳,右手拿着鞭子,不更快吗?如果只有缰绳而无鞭子,马还会惧怕什么呢?”孔子说:“我听说古代善于驾马的人拿着缰绳就像拿着丝带一样,车辕两边的马就像在舞蹈,不是靠鞭子的帮助。所以,先王重视礼教而很少用刑法,所以百姓服从命令。现在废掉礼教而崇尚刑罚,所以百姓更加暴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
41、题。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王昌龄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注。注兰杜:兰草、杜若,均为香草。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两句照应诗题,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月初吐”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刚刚升起的景象。B.诗的三、四句从视觉角度写水光上映,月光下泻,交相辉映窗棱。“澹”“演漾”化静为动,生动传神,极具特色。C.诗的五、六句慨叹流光易逝、世事多变,和张若虚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一样都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D.诗歌紧扣“忆”,先写月下美景,由
42、玩月到忆人,由写景到抒情,情景交融,雄浑开阔,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16.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两句表达了思乡怀人之情。本诗最后四句化用了上述诗句,请结合诗歌谈谈你对这四句诗的理解。【答案】15. D 16.七、八句化用“美人”句,借“美人”这一典故写朋友在这月光普照的夜晚于江畔苦吟,思念自己,通过想象朋友的行为更突显自己对朋友的深深牵挂。最后两句化用“隔千里”句,借“明月”来抒思念之情,“微风吹兰杜”句,借兰草杜若之芳,赞扬友人的美好品格。【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D.“雄浑阔大”错。诗歌写景,月光的照射使水面和树木蒙上了一层清辉,月光在窗户
43、上荡漾,意境恬淡悠远;再到思乡怀人,抒情委婉含蓄。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德高望重的崔少府在清江河畔,他今夜必定如庄舄思越之苦。句中“美人”指崔少府,化用了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句,借“美人”这一典故写朋友在这月光普照的夜晚于江畔苦吟,思念自己。此处从对面写起,通过想象朋友的行为更突显自己对朋友的深深牵挂。“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千里迢迢可否共赏醉人婵娟?微风吹拂着清香四溢的兰杜。诗句化用“隔千里兮共明月”句,借“明月”来抒思念之情,“微风吹兰杜”句,写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兰杜,芳香四溢,闻名遐迩。(三)名
44、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孟子尽心下说:“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屈原列传“_,_”两句也表达了相近的意思。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两句运用叠词描绘了一幅树木茂盛繁荣、泉水潺潺流淌的图画。暑期档电影长安三万里一经上映,受到很多人的喜爱,请写出含有“长安”二字的诗句,如“_,_”。【答案】.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称、指、迩、见义、欣、涓、
45、捣、蹄、疾、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仰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 ,够着吃力,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
46、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 ,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 ,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我们”一家人相依相守的情状,请简要分析这一效果是如何取得的。【答案】18.但炉子实在太高了听起来似乎很远家里却老是春天(家里却很温暖)19.环境衬托,用环境的“空空”反衬一家人相依相守的踏实和温馨;句式的反复(叠词),句式“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的重复,突出强调“我们四人”相依相守的满足;范围、程度的加深,从“台州空空”到“天地空空”范围和“空”的程度都加深,突出强调“我们四人”相依相守就是幸福。【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结合后文“够着吃力”可知,此处说炉子高,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