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医案-针灸学核心课程.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6738068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叉神经痛医案-针灸学核心课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叉神经痛医案-针灸学核心课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叉神经痛医案-针灸学核心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叉神经痛医案-针灸学核心课程.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以眼、面颊部出现放射性、烧灼样抽掣疼痛为主症的疾病。本病多发于40岁 以上,女性多见,以右侧面部为主。三叉神经痛与脑干三叉神经脊束核和感觉核的异常放电 以及血管畸形、骨孔区骨膜炎症、动脉硬化等造成三叉神经发生脱髓鞘性变等有关。本病属于中医学“面风痛”或“面痛”的病证范畴。外感邪气、情志内伤、久病或外伤成瘀, 导致面部经络气血痹阻,经脉不通,不通则痛,产生面痛。基本病机为气滞血瘀,经络不通。 本病病位在面部,与手、足三阳经有密切关系。【辨证要点】主症 面部痛 突然发作,呈闪电样、刀割样、针刺样、电灼样剧烈疼痛,持续数秒到数分 钟。痛时面部肌肉抽搐,伴面部潮红、流泪、流涎、流

2、涕等,常因说话、吞咽、刷牙、洗脸 、冷刺激、情绪变化等诱发。发作次数不定,间歇期无症状。眼部痛面痛表现为眼部呈电灼样疼痛,属足太阳经病证。上颌、下颌部痛 面痛表现为上颌、下颌部电击样疼痛,属手、足阳明经和手太阳经病证。 【治疗】L基本治疗治法 通经活络止痛。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主穴四白,下关,地仓,合谷,内庭,太冲。配穴 眼部疼痛加攒竹、阳白;上颌部疼痛加巨醪、颔髅;下颌部疼痛加承浆、颊车。方义四白、下关、地仓,疏通面部经络;合谷、太冲分属手足阳明、足厥阴经,两经均循 行于面部,两穴相配为四关穴,可祛风通络止痛;内庭为足阳明经荥穴,与面部月俞穴相配, 可疏通阳明经气血。操作四白直刺0.2寸,

3、下关直刺0.3寸,地仓向颊车方向平刺0.5寸,合谷直刺0.5寸,内 庭向上斜刺0.5寸,太冲直刺0.8寸,行捻转泻法。针刺时宜先取远端穴,用重刺激手法, 局部穴宜深刺、久留针。2 .其他治疗(1)耳针法 取面颊、颌、额、神门。毫针刺法,或用埋针法,压丸法。(2)拔罐法 取颊车、地仓、戳髅。用三棱针点刺后拔罐法。本法适用于气血滞瘀型面痛。 (3)皮内针法 在面部寻找扳机点,将揪针刺入,外以胶布固定,埋藏23日,更换揪针。 【医案选录】郭某,男,42岁,因面痛复发就诊。患者早年曾患面痛,经七星针治疗后得愈,近来工作 劳累过度以致复发。现症:右面颊及频颔部每于午后傍晚疼痛发作,以鼻孔旁侧为最,逢热

4、即感不适,大便不成形,脉濡缓而小弦,舌胖,质红,苔白腻。其为肝阳夹湿浊上凌清旷, 阻于阳明所致,治拟清肝泻热、化浊和络为主。处方:太阳(右)、迎香(右)、翳风(右) 、颊车(右)、合谷(左)、阴陵泉(双)、足三里(双)、行间(双)、中皖。手法:提 插、捻转。间日治疗,经4次诊治,患者诸症痊愈。吴绍德.陆瘦燕针灸论著医案选M,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91-292.)【按语】L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是一种顽固难治之证,针刺有较好的止痛效果,对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要查明原因,采取适当措施。2.患者应起居有规律,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情绪过激、精神紧张。 十三、面肌痉挛

5、面肌痉挛是以阵发性、不规则的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为特点的病证。该病多在中年后发 生,常见于女性。其呈阵发性且不规则,轻重程度不等,可因劳累、精神紧张及饮酒而加重。 该病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本病属于中医学的“面风”“筋惕肉”的病证范畴。病因为经脉壅遏使气血运行失调,筋 脉拘急而抽搐;或阳虚血少,筋脉失养而导致虚风内动而抽搐。基本病机是气血失运,筋经 挛急。本病病位在面部,与手足阳明、手太阳筋经相关。【辨证要点】主症多以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开始,逐渐扩散至面部其他面神经所支配的肌群,痉挛程度 轻重不等,呈间歇性发作,每次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不能自行控制,入睡即止。少数患者伴 有轻

6、度面部疼痛,个别病例伴有头痛、耳鸣。后期可出现痉挛侧肌无力、肌萎缩,甚至瘫痪。 辨经筋依据面肌痉挛的部位不同,辨其为手足阳明或手太阳经筋所主。辨虚实伴头痛,鼻塞,恶寒,脉浮等属于风寒阻络;常因恼怒或精神紧张而加剧,面红目 赤,口苦咽干,平素急躁多怒,舌偏红,苔薄黄,脉弦数者属于风阳上扰;伴头晕目眩,舌 红少苔,脉弦细无力属于虚风内动。【治疗】1 .基本治疗治法 疏解经筋,息风止痉。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主穴阳白,四白,额髅,地仓,太阳,合谷,太冲,足三里,内关。配穴 风寒阻络者加风池、翳风;风阳上扰者加曲池、内庭;虚风内动者加太溪、三阴交。 方义阳白、四白、颗髅、地仓、太阳位于头面部,可疏调头

7、面部经筋、脉络之气。合谷为 大肠之原穴,从手走头面部,“面口合谷收:肝经贯面颊,太冲为肝之原穴,配合谷称四关 穴,可通行气血、调和阴阳。足三里补益气血,濡养经筋。内关安神定志。诸穴合用,疏解 经筋,息风止痉。操作阳白平刺,四白平刺或浅刺0.30.5寸,瞿页髅、地仓刺入0.30.5寸,轻手法行捻转 泻法;太阳、合谷、太冲直刺0.51寸,行捻转泻法;足三里直刺工寸,行捻转补法;内 关直刺0.3寸,行捻转补法。2 .其他治疗耳针法 取神门、眼、面颊,用王不留行贴压并每日按揉34次,24小时更换耳贴。【医案选录】患者,男,58岁,因面部痉挛12年余就诊。患者经常在熟睡中因面肌抽动而醒,白天也抽 搐不停

8、,时轻时重。查体:左面肌持续性抽搐,左眼睁不开,咀嚼明显左歪,左脸肤色较右 侧为深,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中医诊断:筋惕肉(气血两虚)。西医诊断:面肌痉挛。治疗:活血通络,疏调经筋。取穴:阳白、四白、额修、颊车、地仓、翳风、合谷、足三里、太冲。阳白四透,四白直刺 入眶下孔1L5寸,颊车透地仓,进针L52寸,施平补平泻手法;翳风向咽喉方向缓缓 进针2.53寸,行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施术1分钟;合谷、太冲直刺工寸,施捻转泻 法;足三里施捻转补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1次/日。治疗结果:治疗1天后,患者左面部轻松,并觉左眼易睁开,症状好转;治疗6天,患者面 部痉挛夜间停止发作,白天的发病次数减少,症状好转;1个疗程后,患者面肌痉挛好转, 夜间、白天均不再抽搐。石学敏石学敏临证试验录几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99)【按语】L本病多为慢性进展性疾患,易复发。其诱发因素有膝状神经节受到病理性刺激、精神紧张 、疲劳、面部随意运动、用眼过度等。针灸治疗效果较好。2,面颊部及耳后部避免低温刺激,避免饮酒过量、疲劳过度,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健康的心理 有助于预防本病的复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