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诗经二首》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诗经二首》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诗经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把握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初步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内涵,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体会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体会诗经的艺术魅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成诵,体会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难点:诗歌的鉴赏和对诗歌内容的正确理解。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 介绍诗经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305首, 又称“诗三百”。诗经六义按内容分:风、雅、颂按表现手法分:赋、
2、比、兴“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 “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 “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直陈其事叫赋;比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诗经多以四言为主, 兼有杂言。二、 关雎1. 初读正音, 把握节奏, 雾里看花之美。把握易错字音,正确划分节奏,进行朗读指导,初步感受诗歌之美。2. 再读解意, 把握内容, 韵味深长之美。结合课下注释,读懂文意,完成以下两个任务:(1)用现代汉语通顺地翻译全诗(2)主人公的情感前后有怎样的波动?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全诗?3.听读品赏,贴近诗情, 描绘诗歌之美。关雎之美,美在景,美在人,美在情。听歌曲,任选一个角度,将你捕捉到的美描绘出来。示
3、例:关雎之美,美在景。湛蓝的天空下,有一条玉带似的河流,流水缓缓流淌,泛着清波,河中长短不一的荇菜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河中的沙洲上,芳草萋萋,成双成对的雎鸠鸟在快乐地游玩嬉戏,不时还在关关的鸣叫,一高一低,相互应和着。赏析出本文的景美、人美、情美,一切美的感受都源自文美。3. 品读,鉴赏艺术手法,读出美感。通过阅读归纳出以下艺术手法:(1)双声叠韵叠词的运用,增强音乐美。(2)“重章叠句”,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
4、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反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3)赋叙事;比比喻;兴引发4.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5. 总结(板书)音乐美文美爱慕 重章叠句惆怅 双声叠韵 叠词兴欢喜 寄托深远赋三、 蒹葭诵读:感受诗歌音乐之美(1)初读正音, 把握节奏, 雾里看花之美。蒹葭jin ji 溯洄s hu道阻且
5、跻 j 宛在水中坻 ch 在水之涘 s(2)再读体味,感受音乐之美。1、重章叠句,反复吟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2、双声叠韵:蒹葭3、合辙押韵:韵脚 ang i(3)品析:感受诗歌绘画之美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诗, 有感情地朗读几遍, 然后说说从这句诗中“我仿佛看到了_”示例:我喜欢“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我仿佛看到了一片浩浩荡荡的芦苇在秋水中摇曳,给我们营造出惆怅凄婉的氛围。(4) 探究主题:尽管艰难,主人公为何依旧苦苦追寻伊人?你认为伊人只是主人公的心上人吗?伊人还可以如何理解?一是“爱情说”:伊人即为爱人。 二是“明志说”:伊人象征高洁品质。三是“求贤说”:该诗表达了君主求贤招隐之意。 四是“人生哲理说”:“伊人”是一个具体而缥缈的目标。 蒹葭主题的多义性恰恰体现了诗歌含蓄朦胧的特点,而这种含蓄朦胧正是全诗着力营造的意境美。(5) 板书(6) 拓展阅读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