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科吸痰术操作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诊医学科吸痰术操作技术.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急诊医学科吸痰术操作技术一、适应证吸除气道内沉积的分泌物;获取痰标本,以利培养或涂 片确定肺炎或其他肺部感染,或送痰液做细胞病理学检查; 维持人工气道通畅;对不能有效咳嗽导致精神变化的患者, 通过吸痰刺激患者咳嗽,或吸除痰液,缓解痰液刺激诱导的 咳嗽;因气道分泌物潴积导致肺不张或实变者,吸痰可促进 肺复张。二、禁忌证气管内吸痰术对人工气道患者是必要的常规操作,无绝 对禁忌证。三、主要器械(1)必要器械:负压源,集痰器,连接管,无菌手套, 无菌水和杯,无菌生理盐水,护目镜、面罩和其他保护装置, 氧源,带活瓣和氧源的人工气囊,听诊器,心电监护仪,脉 氧监测仪,无菌痰标本收集装置等。(2)吸痰管:吸
2、痰管直径不超过气管插管内径的1/2。四、吸痰操作(1)患者准备:如条件允许,吸痰前应先予100%02 30s (最好吸纯氧2min);可适当增加呼吸频率和(或)潮气 量,使患者稍微过度通气,吸痰前可调节呼吸机“叹息(sigh)” 呼吸12次,或用呼吸球囊通气数次(35次);机械通气 患者最好在不中断通气的情况下吸痰或密闭式吸痰;吸痰前 后最好有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以观察患者有无缺氧;吸痰时 可向气道内注入少许生理盐水以稀释痰液或促使气内道的 痰液移动,以利吸除。(2)吸引负压:吸引管负压一般按新生儿6080mmHg, 婴儿 80lOOmmHg,儿童 100120mmHg,成人 100150111
3、mHg。 吸引负压不超过150mmHg,否则可能因吸引导致气道损伤、 低氧血症和肺膨胀不全等。(3)吸痰目的:至少达到下列之一:呼吸音改善。 机械通气患者的吸气峰压(PIP)与平台压间距缩小,气 道阻力下降或顺应性增加,压力控制型通气患者的潮气量增 加。PaO2或经皮氧饱和度(SP02)改善。吸除了肺内分 泌物。患者症状改善,如咳嗽减少或消失等。(4)监测:吸痰前、中、后应做好以下监测:呼吸音 变化,血氧饱和度或经皮氧饱和度,肤色变化,呼吸频率和 模式,血流动力学参数如脉搏、血压、心电,痰液特征如颜 色、量、黏稠度、气味,咳嗽有无及强度,颅内压(必要时), 通气机参数如PIP、平台压、潮气量、
4、Fi02,动脉血气,以 及吸痰前后气管导管位置有无移动等。(5)吸痰:吸痰时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术者戴无菌手 套,如有需要可戴防护眼镜、隔离衣等。吸痰管经人工气道 插入气管/支气管时应关闭负压源,待吸痰管插入到气管/支 气管深部后,再开放负压吸引,边吸引边退出吸痰管,吸痰 管宜旋转式返出,而非反复抽插式吸痰。每次吸痰的吸引时 间约1015s,如痰液较多,可在一次吸引后通气/吸氧至少 10s (最好能吸氧Imin左右)再吸引,避免连续吸引,以防 产生低氧血症和肺膨胀不全等。吸痰完成后,应继续给予纯 氧约2min,待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或超过94%后,再将吸氧 浓度调至吸痰前水平。目前不少多功能呼吸机有专用的吸纯 氧键,按压该键后,会自动提供纯氧约2niin (具体时间因产 品不同而异)。吸除气道内的痰后,再吸除患者口鼻中的分 泌物(特别是经口气管插管或吞咽功能受影响者)。五、并发症气管内吸引主要并发症包括低氧血症或缺氧;气管/支 气管黏膜组织损伤;心跳骤停;呼吸骤停;心律失常;肺膨 胀不全;支气管收缩/痉挛;感染;支气管/肺出血;引起颅 内压增高;影响机械通气疗效;高血压;低血压。这些并发 症大多是吸引不当所致,规范的操作,可大大降低有关并发 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