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2课《石钟山记》预习指导(挖空训练+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译文+理解性默写).doc

上传人:鹿哥 文档编号:96694256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2课《石钟山记》预习指导(挖空训练+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译文+理解性默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2课《石钟山记》预习指导(挖空训练+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译文+理解性默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2课《石钟山记》预习指导(挖空训练+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译文+理解性默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2课《石钟山记》预习指导(挖空训练+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译文+理解性默写).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语文选择必中石钟山记预习指导一、挖空训练石钟山记【石钟山:在江西湖口鄱阳湖东岸,有南、北二山,在县城南边的叫上钟山,在县城北边的叫下钟山。】苏轼水经云:“彭蠡(l)【彭蠡:鄱阳湖的别称】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郦元:即郦道元,水经注的作者】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鼓:振动】浪,水石相搏【搏:击,拍】,声如洪钟【洪钟:大钟】。是说【是说:这个说法】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qng)【磬: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置水中,虽【虽:即使】大风浪不能鸣【鸣:使发出声音】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李渤:唐朝洛阳人,写过一篇辨石钟山记】始访其遗踪【遗踪:旧址,陈迹。这里指所在地】,得双石于潭上

2、,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函胡,通“含糊”】,北音清越【越:高扬】,桴(f)止响腾,余韵【韵:这里指声音】徐【徐:慢】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kng)然【铿然:敲击金石所发出的响亮的声音】有声者,所在皆是【是:这样】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元丰【元丰:宋神宗的年号】七年六月丁丑【六月丁丑:这里指农历六月初九】,余自齐安【齐安:在今湖北黄州】舟行适临汝【临汝:即汝州(今河南临汝】,而长子迈将赴【赴:这里是赴任、就职的意思】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湖口:今江西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扣,通“叩”】之,硿(kng)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莫

3、,通“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森然:形容繁密直立】欲搏人【搏人:捉人,打人】;而山上栖鹘(h)【栖鹘:宿巢的老鹰。鹘,鹰的一种】,闻人声亦惊起,磔(zh)磔【磔磔:鸟鸣声】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心动:这里是心惊的意思】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chng)吰(hng)【噌吰:这里形容钟声洪亮】如钟鼓不绝。舟人【舟人:船夫】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xi)【罅:裂缝】,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涵澹:水波动荡】澎湃【澎湃:波浪相激】而为此【为此:形成这种声音】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中流:

4、水流的中心】,可坐百人,空中【空中:中间是空的】而多窍【窍:窟窿】,与风水相吞吐,有窾(kun)坎【窾坎:击物声】镗(tng)鞳(t)【镗鞳:钟鼓声】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yu)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zh)【识,通“志”】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y)【周景王之无射:国语记载,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铸成“无射”钟】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魏庄子之歌钟:左传记载,鲁襄公十一年(前561)郑人以歌钟和其他乐器献给晋侯,晋侯分一半赐给晋大夫魏绛。庄子,魏绛的谥号。歌钟,古乐器】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殆:大概】与余同,而言之不

5、详;士大夫终【终:终究】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渔工水师:渔人(和)船工】虽知而不能言【言:指用文字表述、记载】。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陋者:浅陋的人】乃以斧斤考【考,敲击】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实:指事情的真相】。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二、词类活用1、微风鼓浪:名作动,振动2、而此独以钟名:名作动,命名3、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动用法,使鸣4、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名词作状语,乘船、坐船5、事不目见耳闻:名词作状语,亲眼6、事不目见耳闻:名词作状语,亲耳三、古今异义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古往,到今适合,舒服2、空中而多窍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中3、自以为

6、得其实古两个词连用。其,那,指示代词;实,事情真相,名词今一个词,义为“实质上”四、一词多义始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副词,才始舍于其址:副词,当初是是说也,人常疑之:代词,这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焉崆崆焉:的样子,词尾微波入焉:兼词,到那里自自以为得之矣:代词,自己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副词,从遗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遗留使人遗赵王书:送给搏水石相搏:击、打森然欲搏人:抓、扑莫至莫夜月明:通暮,日落时故莫能知:不得得双石于潭上:得到、找到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鼓如钟鼓不绝:一种乐器微风鼓浪:名词作动词,振动五、文言句式1、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2、余是以记之【宾语前置】3、石之铿然有声者

7、【定语后置】4、得双石于潭上【状语后置】5、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状语后置】6、而大声发于水上【状语后置】六、译文水经说:“鄱阳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钟山在那里。”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拍打,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访求石钟山的旧址。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击它们,聆听它们的声音,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了这个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敲击后能

8、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的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看到所说的石钟山。庙里的和尚让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硿硿地发出声响,我当然觉得很好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和苏迈坐着小船到断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倾斜地立着,有千尺之高,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想要攻击人;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间发出磔磔声响;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声音洪亮像不断地敲钟击鼓。船夫很

9、惊恐。我慢慢地观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缝隙,不知它们有多深,细微的水波涌进那里面,水波激荡因而发出这种声音。船回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央,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清风水波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先前噌吰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于是我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那些典故吗?那噌吰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鞳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人没有欺骗我啊!”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郦道元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描述它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用小船在夜里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

10、,所以没有谁能知道;渔人和船夫,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却不能用文字记载。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叹惜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七、理解性默写1、郦道元认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是“,”。2、石钟山记中,作者写到人们怀疑郦道元说法的原因是:“, , !”3、石钟山记中,描写李渤实地考察石钟山得名原因的句子是“ , , , , , ”。4、石钟山记中,体现苏轼对李渤关于石钟山命名由来的解释的看法的句子是“,”。5、石钟山记中,作者因为“ ,”而产生了对李渤的怀疑。6、石钟山

11、记中,寺僧验证石钟山得名的办法是:” ,”。寺僧的做法表明他们相信李渤的说法,也说明李渤的说法影响很大。作者对此种验证方法仅以“”一句表示不屑一驳。7、苏轼夜游石钟山,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写在绝壁下见到的怪石的句子是:“ ,”。8、苏轼在石钟山记中认为,正确判断事物需要深人实际调查,文中用比喻形容考察途中所见巨石的阴森恐怖之状的两句是“,”。9、石钟山记中,描写深夜里隼和鹳鹤的叫声的句子分别是“”“”。10石钟山记中,作者写绝壁下的情景:看见的是“ , ”的大石。11、石钟山记中,表明作者发现石钟山发出“噌吰”之声的原因的句子是“ , , , 。”。12、石钟山记中,作者用“”来形容宏大响亮的水

12、声。13、石钟山记中,苏轼乘小舟将进入港口时,发现水中大石能发出窾坎镗鞳之声的原因是“,”。14、石钟山记中,描写关于噌吰与窾坎镗鞳两种声音的典故的句子是“ ,”。15、者以“”肯定郦道元的说法,言语之间生动地显现了作者的确信和欣喜。16、中以反问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点明了全篇的主旨的句子是:“ ,?”17、钟山记中“,”两句揭示了士大夫不知道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18、钟山记结尾“,”表明了苏轼写作此文的目的。【参考答案】1、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2、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呜也,而况石乎3、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椁止响腾,余韵徐歇4、然是说也,余尤疑之5、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6、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7、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8、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9、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10、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11、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12、噌防如钟鼓不绝13、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14、噌咳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瘢坎镗藉者,魏庄子之歌钟也15、古之人不余欺也16、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17、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