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储能行业】河源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储能行业】河源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doc(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河源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目 录第一章 发展基础5第一节 发展现状5第二节 发展环境13第三节 需求预测17第二章 总体要求18第一节 指导思想18第二节 基本原则19第三节 发展目标20第三章 发展布局22第一节 打造能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22第二节 优化三大能源运输网络23第三节 打造多个智慧能源平台24第四章 重点任务25第一节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升能源保障能力25第二节 完善能源储运体系,提升能源供应质量27第三节 着力推动能源节约,建立高效用能新局面31第四节 积极培育新能源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35第五节 稳步推进能源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化能源治理体系38第六节 增强能源共享
2、普惠能力,持续优化能源营商环境40第七节 积极融入湾区建设,加强能源发展合作41第五章 环境影响分析42第一节 环境影响分析42第二节 环境保护措施43第六章 保障措施45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45第二节 加强规划实施45第三节 加强政策支持45第四节 加强评估调整46附表:“十四五”时期全市能源建设重点项目表能源是经济社会的血脉与动力,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加快培育“五大产业”,大力实施“七大行动”,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的重要时期。本规划根据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广
3、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广东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电力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相关文件要求编制,主要明确“十四五”时期河源市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部署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是未来开展能源发展工作、制定能源政策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第一章 发展基础第一节 发展现状一、发展成效“十三五”以来,河源市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能源革命战略,积极推进保供应、调结构、提效率、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能源工作,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4、。能源结构显著优化。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占比由2015年的48.31%、25.81%、0.68%、25.21%调整为2020年的39.93%、18.01%、1.90%、40.16%,煤炭消费占比下降8.38个百分点、石油消费占比下降7.8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占比上升1.22个百分点、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消费占比上升14.96个百分点,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向清洁低碳化转变。全面完成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推进工业园区高污染燃料锅炉淘汰和清洁能源改造升级。能源绿色发展显著推动空气质量改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量大幅下降,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
5、保卫战提供了重要支撑。图1 20152020年河源市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能源储运设施稳步发展。“十三五”期间,河源扩建500KV上寨变电站,新增变电容量1000MVA;新增220KV变电站4座,分别为万绿湖站、奎阁站、霍山站、九连山站,扩建1座,新增变电容量1440MVA。到2020年底,全市建成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11座,110千伏变电站58座,35千伏变电站27座,形成35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11540.5万千伏安、线路总长度3988.4公里,电网整体供电能力充裕。“十三五”期间,西气东输三线闽粤支干线(广州潮州段)及粤东天然气主干管网惠州河源支干线项目正式投产,“多气源互联互
6、通”供应格局加快构建。截至2020年底,河源市累计建成天然气门站1座,LNG气化站5座,供气管道1430公里,液化石油气储配站26座,液化石油气供应站585座,城燃企业天然气储气能力约0.13万立方米(液态)。能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十三五”期间,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6.02%,能耗强度及碳强度在北部生态发展区五市中均为第一低位;能源消费新增量32.36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1.7%,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399.27万吨标准煤,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十三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2020年,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33.70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比例为81%,较20
7、15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煤炭消费得到有效控制,2020年规上工业煤炭消费量214.02万吨,较2015年减少9.11%。图2 20152020年河源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可再生能源成为电力主力军。河源市无煤、油、气,水能资源已基本开发完毕,新能源开发潜力大,属化石能源匮乏、可再生能源相对丰富的市域。截至2020年底,全市电力装机容量达296.44万千瓦,其中,煤电120万千瓦,水电126.24万千瓦(省调机组新丰江和枫树坝共55.50万千瓦,地调机组70.74万千瓦),风电9.90万千瓦,光伏发电38.13万千瓦,生物质发电及其他2.17万千瓦。全市电力装机容量较2015年新增45.01万千瓦
8、,增长17.90%,新增电源装机均为光伏发电、风电、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176.44万千瓦,装机占比近60%,其中光伏装机38.13万千瓦,装机增长近18倍。全市逐步形成以水电、火电为基础,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多元化电力供应体系。专栏1 2020年河源市电力装机构成序号项目名称装机容量占比合计296.44万千瓦100%一煤电120万千瓦40.5%1河源电厂260万千瓦40.5%二水电126.24万千瓦42.6%1新丰江水电站35.5万千瓦12.0%2枫树坝水电站20万千瓦6.7%3110KV、35KV及以下水电电源70.74万千瓦23.9%三光伏发电38.13万千瓦12
9、.9%四风电9.9万千瓦3.3%五生物质发电及其他2.17万千瓦0.7%图3 2015年和2020年河源市电源装机规模变化图4 2015年和2020年河源市电源装机结构变化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建成投产东源天华阳光农光互补示范园项目(100MW)、连平大湖(40MW)、连平隆街(40MW)、连平上坪(20MW)农业光伏项目、西气东输三线闽粤支干线(广州潮州段)、粤东天然气主干管网惠州河源支干线等一批能源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河源电厂二期、东江流域水安全保障提升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拥有广东省车载智能液晶显示屏企业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移动能源企业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农光互补”“渔
10、光互补”和屋顶光伏等太阳能光伏项目加快推进,光伏应用规模持续扩大。光伏发电、水电开发、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等先进高效能源技术应用和产业日益集聚发展。能源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引导工业园区等大电力用户直接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有效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到2020年底,全市共有515家市场主体获准入电力市场交易,累计实现直接交易电量47.51亿千瓦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约1.82亿元,助推河源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积极鼓励公共机构和重点用能企业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能源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加快能源民生保障工程建设,推动城乡居民获得基本能源供应和服务均等化,独立供电区域农电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农
11、村地区基本实现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供电可靠性、电压合格率、环网率、可转供电率、馈线自动化覆盖率、智能电表覆盖率、低压集抄覆盖率、通信覆盖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农村户均容量达到2.12千伏/户。制定出台河源市实施光伏扶贫工程指导意见,建立光伏企业招标名录,强化光伏企业资质、产品质量、后续维护的监管,促进光伏扶贫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保障贫困户利益,让能源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专栏2 河源市“十三五”能源发展主要成就指标2015年2020年年均增速累计一、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366.91399.271.7%全社会用电量(亿千瓦时)78.0699.384.95%二、结构煤
12、炭48.31%39.93%-8.38%石油25.81%18.01%-7.80%天然气0.68%1.90%1.22%一次电及其他25.20%40.16%14.96%三、供应能力本地发电装机(万千瓦)251.43296.4445.01其中:煤电1201200气电000风电4.959.904.95光伏2.0138.1336.12水电122.37126.243.87生物质及其他2.102.170.07四、单位GDP能耗降幅16.02%专栏3 2020年河源市能源发展指标对比情况指标河源广东江门惠州全国能源消费结构煤炭39.93%33.4%55.1%19.2%56.8%石油18.01%26.2%14.7
13、%42.5%19.1%天然气1.90%9.8%12.7%14.7%8.5%一次电力及其他40.16%30.6%17.5%23.6%15.6%电力装机结构煤电40.5%45.3%48.5%29.7%49.8%气电-20.0%11.7%32.5%6.8%核电-11.4%31.3%-2.3%可再生能源及其他59.5%23.3%8.5%37.8%41.1%二、存在问题不同年份能耗“双控”形势差异较大。“十三五”期间,河源以能耗年均增长1.7%的增速,支撑年均5.4%的GDP增长,顺利完成省下达的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十三五”前四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仅降低8.4%,且2018
14、年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2020年单位GDP能耗则下降8.32%,各年度能耗“双控”形势差异较大。经济增长对能源资源的依赖性较大。河源在广东属于后发展地区,当前经济总量和能耗总量偏小,短期内水泥、钢铁、陶瓷、玻璃等高耗能行业仍占主导地位,传统产业升级步伐较慢。随着河源深入参与“双区”和深圳都市圈建设,主动承接广州、深圳在产业、技术、资金等方面溢出资源,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水产业、先进材料产业、生态旅游业、现代高效农业等产业兴市行动,全市能源消费需求也将持续增长。综合考虑区域发展优势、产业发展基础、产业结构特征、重大项目布局等因素,当前河源经济发展对能源资源的依赖性仍较大。可再生能源进一步开发面
15、临制约。目前河源市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以水电站为主,水电占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的比重约70%。上世纪50年代开始,河源就出现了利用江河水力发电的水电站,经过了几十年的开发建设,当前水能资源已基本开发完毕。陆上风电受生态严格控制区和林地指标限制,进展相对缓慢。“十三五”期间,河源市光伏发电开始快速发展,但“十四五”开始,风电、光伏发展将进入平价阶段,不再进行财政补贴,实现市场化、竞争化发展。未来进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将面临较大压力。天然气发展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到2020年底,河源市管道天然气普及率仅为33.8%,低于粤北地区47.7%的平均水平。全市仍有4个县级行政区未通达天然气主干管道,包
16、括龙川县、和平县、东源县、连平县。目前河源市尚未实现门站供气,天然气终端价格偏高,其中,天然气居民用户价格(第一档)为3.89元/方,而全省实现门站供气的16个地级市平均为3.6元/方。近年来天然气应用于发电和工业的步伐较慢,天然气规模化利用发展受到限制。新能源产业发展落后。光伏发电、风电、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全市装机的比重近60%,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河源电力体系的主力军。但全市新能源产业研发力量较为薄弱,领军人才缺乏,人才结构仍以传统工业低端生产技术人才为主,现有的技术人才培育架构和引进机制难以形成高端人才集聚效应,自主创新基础力量不足。新能源装备制造整体水平与全省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
17、距,关键核心技术和先进装备对外依赖程度较高,且全省新能源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对河源也没有太多的布局,新能源产业有待进一步培育壮大。第二节 发展环境“十四五”及中长期,随着我国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碳达峰与碳中和、“双区”建设等多重国家战略和先行先试政策在我省叠加,以及我市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我市能源事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一、发展机遇绿色低碳发展带来战略机遇。在全球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世界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大势已成。在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
18、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宣示。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强调:“要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积厚成势,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北部生态屏障,把北部生态发展区打造成更具持续力的生态发展新标杆。”河源作为广东的生态屏障,具备打造全省生态发展新标杆的良好基础。以新担当新作为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排头兵,是省委、省政府新时期高质量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赋予河源的重大任务,更是河源融入全省发展大局,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全省绿色发展提供经验的重大机遇。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污染小、灵活性强的气电将成为衔
19、接传统能源与零碳新能源的桥梁。随着河源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其间歇性的特点需要调峰电源与之配套,天然气发电及抽水蓄能发电项目作为调峰调频性能优良的电源,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有力补充,是电力部门低碳转型的可行技术路线。能源技术创新步伐加快。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要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科技创新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科学道路和必然选择。广东省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加强核电、风电、光伏、氢能、生物质能、智能电网、储能、充电桩、地热能等领
20、域的关键技术攻关。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能源互联网、数字能源、电力物联网等领域向纵深发展。新一轮能源变革兴起,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新能源将迎来加快发展新阶段。河源市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全市装机比重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要紧抓战略机遇期抢占新能源发展跑道,整合优势科技力量与创新资源,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分布式电源、微电网、储能、电动汽车等能源生产消费技术,加速传统电力行业向新能源电力系统演变。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推进。国家和省按照“放开两头、管住中间”总体思路,积极稳步推进能源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充分竞争、公平有序的能源市场体系。随着国家管网集团广东省管网有限公
21、司的成立和全省天然气“县县通工程”的实施,加快形成覆盖全省、资源共享、公平开放的天然气“一张网”,有利于消除资源输送瓶颈,降低终端用户用气成本,促进河源经济社会发展。电力供需格局相对宽松。“十二五”时期及“十三五”前两年,河源市电力供需宽裕,具有一定的电力富余,电力保障供应的压力相对较轻。随着河源社会发展全面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自2018年开始,河源市供用电形势发生了转折,用电需求增长大于供电能力的增长,电力供应较为紧张,需从市外调入电力。“十四五”时期,河源电厂二期项目及东源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有效解决电力供应紧张问题,全市的电力供应将从紧缺转变为富余,电力供需格局相
22、对宽松。二、面临挑战能源供应外部条件不稳。全球地缘政治关系日趋复杂、油气价格大幅震荡、能源治理体系加速重构,加剧能源资源供应外部条件的不确定性,加之近年来广东省夏季出现电力供应紧张情况,对河源能源供应保障带来较大安全风险和隐患。能源发展约束因素趋紧。在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下,要求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加快能源绿色发展进程。但河源仍处于工业化阶段的中期,未来开发利用重点项目、承接产业梯度转移都将加剧资源环境约束矛盾,带来土地利用、建设空间、拆迁安置等社会问题,加大能源项目建设难度。国外技术封锁加剧。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特别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能源等领
23、域的国产技术自给已提升到了战略安全层面。能源领域事关国家稳定和安全,能源技术也存在着技术封锁的风险。国家相关补贴政策退坡。“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展将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发挥市场在可再生能源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2021年开始,风电、光伏发展将进入平价阶段,中央财政不再补贴,实现市场化发展、竞争化发展。第三节 需求预测综合考虑河源市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布局、产业升级方向、终端用能效率和清洁低碳能源发展潜力对能源供需的影响,立足于广东省和河源市自身资源禀赋、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体系建设等实际情况,按照体现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要求,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完成省下达的单位GDP能
24、耗累计下降幅度任务。按照“控煤、节油、提气、增非化石”的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总体思路,逐步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加快开发利用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河源市能源消费持续向绿色低碳转型,预计到2025年,全市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消费大幅提高,天然气消费持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40%。从能源分类看:“十四五”河源市煤炭消费有一定增长,主要受河源电厂二期拉动。河源市煤炭消费主要由煤电厂、钢铁厂、水泥厂和陶瓷厂构成。综合考虑电力负荷和电力需求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客观实际,充分发挥煤电托底保障作用,提高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合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电力需要,非发电用煤总体压减。“十四五”河源市石油消费受经济
25、、人口拉动略有增长。随着东源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建成、“煤改气”推进和城镇管道天然气普及率提高,“十四五”河源市天然气利用水平将大幅提高。预计到2025年,天然气消费量约5.2亿立方米。以电动汽车、5G、智能制造、智能家居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将成为用电增长新动能,电能替代深入推进,全社会电气化水平持续提高,预计到2025年,我市全社会用电量约166亿千瓦时,“十四五”年均增长10.8%。第二章 总体要求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
26、标,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统揽,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为立足点,大力发展清洁低碳能源,完善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推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积极培育新能源产业,深入推进能源技术、体制革命及共享普惠和对外合作,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能创新的现代化能源体系,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河源加快培育“五大产业”,大力实施“七大行动”,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排头兵,奋力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提供坚强可靠的能源保障。第二节 基本原则多元清洁,安全发展。优化能
27、源供应布局和结构,构建以清洁低碳为主导的能源供应体系,提升能源系统供应安全保障能力。坚持节约优先,加强重点领域节能,促进能源节约高效利用,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合理保障民生用能,加强能源需求侧管理,全面提高能源利用综合效益和效率。绿色智慧,融合发展。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依托能源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推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智慧能源产业,促进多能互补、系统融合协调发展。市场驱动,创新发展。深入推进电力体制和油气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能源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理顺能源价格机制,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推进能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求引领,集聚发展。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依
28、托能源科技研发、产业制造和重大能源工程优势,不断提升能源技术水平,完善能源研发、生产、应用、服务全产业链,形成能源项目建设和产业集聚发展的新局面。共建共享,协同发展。发挥各县(区)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加强与周边地区合作,促进能源资源、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动能源生产供应设施科学布局以及统筹建设,形成能源高质量发展合力,协同提升能源普遍服务能力。第三节 发展目标经过“十四五”时期的建设和发展,全市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等关键指标继续保持省内领先地位,新能源产业和能源现代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努力构建高质量绿色低碳能源保障体系,更好地支撑经济社
29、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能源供应更加安全可靠:电力装机容量达到890.7万千瓦,新增594万千瓦;天然气普及率达到55%,新增供气管道700公里,天然气门站5座,储气设施2座。能源供应和储运能力显著增强。能源利用更加节约高效: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合理区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幅度完成省下达任务,火电供电煤耗和电网综合网损率进一步降低。能源结构更加清洁低碳: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消费大幅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40%左右,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方向持续优化。能源产业更加集群发展:稳步推进天然气热电联产、可再生能源设施、氢能推广应用等重大能源工程项目建设,加快形成新能源产业集群,能源
30、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专栏4 河源市“十四五”能源发展主要目标指标2020年2025年年均增速累计属性一、总量目标天然气消费总量(亿立方米)0.575.255.8%预期性全社会用电量(亿千瓦时)99.3816610.8%预期性二、结构目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40-预期性非化石能源电力装机比重(%)59.555.1-4.4预期性三、供应目标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万吨标准煤)97.30109.962.5%约束性本地电力装机(万千瓦)296.44890.7594预期性煤电(万千瓦)120320200预期性气电(万千瓦)08080预期性水电(万千瓦)126.241303.76预期性光伏发电(万千瓦)3
31、8.13338.1300预期性风电(万千瓦)9.99.90预期性生物质发电及其他(万千瓦)2.1712.6710.5预期性四、效率目标单位GDP能耗下降率(%)16.02152.83约束性五、环境目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省下达任务约束性注:1.内为累计数。2.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的现状值和2025年目标值,来源于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3.“十四五”期间河源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但由于新建河源电厂二期以及东源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导致非化石能源电力装机比重略有下降。第三章 发展布局第一节 打造能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32、的现代化道路,按照“一主两副四组团”的市域空间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通过提升中心城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强化灯塔盆地和古竹义容两个城市副中心能源绿色转型动力,激活和平、龙川、紫金、连平四个县域的绿色能源发展潜力,加快构建全市高质量绿色低碳能源保障体系。着力安全发展,提升中心城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坚持安全底线,在中心城区建设品种多元、渠道多元的能源基础设施,推动能源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全面提升能源供给质量和效率,着力构建多元安全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持续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大力发展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优化水电资源开发利用,加强对水电站生态流量管理,持续推进老旧水电站更新和
33、技术改造。发挥煤电机组的托底保障作用,全力推动河源电厂二期作为支撑性煤电项目建成投产,持续推动煤电灵活性和节能增效改造。积极推动东源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及天然气管网建设,提升管道燃气智能化管理水平及天然气使用普及率。深化电力、油气体制改革和“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能源领域营商环境,努力推动中心城区建设成为全市能源安全保障的有力支撑者、能源体制改革的勇敢先行者。着力低碳发展,强化城市副中心能源绿色转型动力。主动把握能源转型大势,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依托灯塔盆地和古竹义容两个城市副中心分别作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推广生态友好型“光伏+农渔业”开发模式,有序推进光伏发
34、电项目建设,完善与高质量农业发展配套的能源基础设施。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减少非电行业燃煤消费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持续实施煤改气工程,推进散煤清洁替代;在居民生活、交通、建筑、工业等领域加快电能替代,进一步提高电气化水平;深入推进重点用能领域低碳转型,推动传统工业领域节能改造提升;探索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制氢,逐步开展氢能项目的前期工作,勇当全市绿色低碳发展的示范引领者。着力绿色发展,激活组团县域绿色能源发展潜力。坚持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方向,大力支持绿色能源和低碳技术创新,推动和平、龙川、紫金、连平四个县域现有产业和园区低碳化改造,积极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支持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
35、新能源,推动多种形式的光伏与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模式,努力形成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生态资源资产价值化,全面提升能源绿色发展质量和效益,打造成为能源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友好的区域样板。第二节 优化三大能源运输网络进一步优化完善电网、油气储运体系和新能源交通基础设施,补齐能源储运调峰基础设施短板,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公平开放和互联互通。电网。优化完善主网,提升配电网可靠性和灵活性,加快构建适应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并满足分布式能源“即插即用”要求的智能电网,提供优质、差异化、多元化的供电模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可靠性供电需求。油气管网。加快推进天然气主干管网及“
36、县县通”接驳工程建设,建设东源门站、龙川门站、连平门站、和平门站、江东新区门站及配套管网,形成接入国家主干管网、覆盖一区五县的天然气管网发展新格局。积极推进油气储备调峰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完善成品油输送管网体系。新能源交通服务网络。加快推动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建设,支持推进居民小区充电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内部专用停车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充电基础设施配套政策措施,强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管理。谋划布局和规划建设加氢站,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应用试点示范。研究推进加油加氢合建站,积极发展交通领域的氢能利用,开创交通领域能源服务新模式。第三节 打造多个智慧能源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移
37、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依托市高新区、各县(区)工业园区等产业平台发展智慧能源,支持园区积极引入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培育孵化新兴产业,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发展生态,支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在河源规划建设能源大数据平台、能效评价平台、新能源装备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和智慧能源服务平台等。专栏5 能源发展布局1.能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升中心城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强化灯塔盆地和古竹义容两个城市副中心能源绿色转型动力,激活和平、龙川、紫金、连平四个县域的绿色能源发展潜力。2.三大能源输送网络体系:优化和完善电网、油气管网、新能源交通服务网络。3.多个智慧能源发展平台:探索建设能源大数据、能效评价、新
38、能源装备线上线下交易等智慧能源平台。第四章 重点任务第一节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升能源保障能力一、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大力推动光伏发电有序开发。编制河源市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规范光伏发电开发建设,引导光伏行业健康发展,推动光伏发电项目有序开发、加快投产。鼓励各类社会主体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积极推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重点支持光伏与农业、林业、渔业融合发展,打造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示范区。加快推进东源、龙川两个国家试点县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300万千瓦。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以生物质能资源的能源化循环利用
39、和清洁利用为重点,按照“以城带乡、区域联动、设施共享”原则,在确保安全可靠、先进环保、省地节能、经济适用的前提下,规范建设河源市热力发电厂、东源县综合资源利用中心等垃圾发电项目,统筹解决城市、县城及其周边乡镇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依托生物质资源量、品种属性及综合利用趋势,综合考虑交通、气候等因素,建设龙川县顺民生物质发电项目。“十四五”期间新增生物质发电装机10.5万千瓦。二、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科学研究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选址,因地制宜实施以安全、环保为目标的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加快推动条件适宜的岑田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优化水电资源开发利用,加强对水电站生态流量管理,持续推进老旧水电站更新和技术改
40、造。三、积极发展天然气发电在工业园、产业园区等有用热需求的地区按“以热定电”原则谋划布局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积极推进东源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工作。到2025年全市天然气发电装机规模达到80万千瓦。四、科学有序发展清洁煤电发挥煤电机组的托底保障作用,合理推动支撑性基础性煤电项目建设。持续推动煤电灵活性和节能增效改造。统筹能源安全保障和环境承载力,新增投产河源电厂二期21000MW燃煤机组扩建工程。到2025年全市煤电装机规模达到320万千瓦。专栏6 电源重点工程1.煤电:新增投产河源电厂二期21000MW燃煤机组扩建工程。2.气电:积极推进东源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工作。3.光伏发电:“十四五
41、”期间全市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300万千瓦。4.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工程:重点推进河源市热力发电厂、东源县综合资源利用中心及龙川县顺民生物质发电项目。5.抽水蓄能电站:加快推动岑田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第二节 完善能源储运体系,提升能源供应质量一、持续优化电网建设优化完善电网主网,规范强化配网和电力输出通道,加强负荷中心输变电工程和送电通道建设;加大农村配网建设力度,补齐农村电网发展短板,逐步形成分区供电、互相支持、坚强可靠的电网结构以及“安全可靠、绿色高效、适度超前、绿色开放”的智能电网。提升河源电厂送电通道能力。推进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接入电网工程建设。新建碧山输变电工程、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直
42、流输电工程、甲湖湾电厂配套送出工程、源和电厂二期接入系统工程、粤港澳大湾区500千伏外环东段等。到2025年,全市500千伏变电站达到2座,变电容量4000MVA;220千伏变电站达到17座,变电容量6570MVA;110千伏变电站达到83座,变电容量7065MVA。二、完善油气输配网络完善油品管网体系,配合省成品油管道“市市通”和天然气主管道“县县通”工程,建立多层次、安全稳定的油气储备调峰新体系。推进惠州韶关成品油管道河源段项目建设,建立健全成品油配送体系。积极贯彻“全省一张网”,加快完善天然气输配系统,推进市域天然气长输管线和城市高压管道建设,加快城镇天然气中低压管网建设。加快推进河源东
43、源、兴宁和平连平天然气主干管网及江东新区门站、东源门站、龙川门站、连平门站、和平门站等“县县通”工程建设,实现天然气主干管网通达河源市东源县、龙川县、和平县、连平县,从而实现河源一区五县天然气主干管网全覆盖。加强中心城区城市燃气管线建设,扩大全市城市燃气管道覆盖范围,提高城镇居民天然气利用水平。推动全市形成多渠道保障、多主体供给、网络化供应、灵活化调度的天然气供应格局。三、完善油气储备体系建设大容量成品油中转库和分销库,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储备建设,建立企业义务储备,鼓励发展商业储备。完善成品油供应体系,深入开展成品油市场综合整治工作,提高全市油品储备能力。以集中建设为主,认真落实地级以上市达到平
44、均3天用气量的储气能力,城镇燃气企业形成不低于年用气量5%的储气能力,建立健全政府储备与企业社会责任储备有机结合、互补联动的天然气储备体系,避免分散建设,不断提升天然气供给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储气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天然气高压管道系统供气保障能力和储气调峰能力;着力完善储气服务市场,加快储气库项目建设,同时建立天然气发展综合协调和供需预测预警机制。“十四五”推进连平县园区LNG储配站及连平县LNG储配站建设,合计新增储罐容量4100立方米,LNG储气能力400立方米。到2025年,全市城燃企业储气能力达1.67万立方米(液态)。四、增强煤炭储备调节能力建立健全以企业社会责任储备为主体、地
45、方政府储备为补充,产品储备与产能储备有机结合的煤炭储备体系。建设河源电厂专用煤场等煤炭储备场地,鼓励河源电厂进一步提高煤炭储备能力,发挥煤电的兜底保供基础作用。五、加强电力应急调峰储备能力建设增强电力供给侧灵活调节能力,合理配置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加快推动岑田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推进河源电厂等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因地制宜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建设新型储能电站。大力提升电力需求侧响应调节能力,研究建立源网荷储灵活高效互动的电力运行与市场体系,鼓励各类电源、电力用户、储能及虚拟电厂灵活调节、多向互动。六、推进新能源交通服务网络建设以支撑电动汽车推广应用为核心,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以公交及
46、出租站场、城市公共建筑物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路内临时停车位配建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为主体,以住宅小区停车场、公共机构及企业内部停车场配建的专用充电基础设施为补充,以加油站配建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助力出行,以郊区、乡镇配建快充站助力电动汽车下乡,以充电智能服务平台为支撑,加快建设适度超前、便利高效、布局合理、便捷安全的充电服务体系,提升充电服务水平,保障和促进电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出行需要。到2025年底,全市累计建成集中式充电站(点)500座(个)以上,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桩约2000个,公共桩桩车比达到1:6.4,在城市核心区充电设施服务半径不超过2千米。在条件合适的地区,谋划布局和规划建设加氢站,研究推进加油加氢合建站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