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桥(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 桥(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3 桥(一等奖创新教案) 13 桥(教案) 教学目标 1. 会写“咆、哮”等8 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 个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短句。 3. 通过描写老支书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 4. 理解情节设置、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描写老支书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情节设置、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准备 搜集洪灾资料;课件资源。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写“咆、哮”等8 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感知
2、故事情节,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分享资料,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洪涝灾害的图片。 2.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洪涝灾害中救援人员的英雄事迹。 3. 师:其实,这种大公无私、舍己救人的精神我们一直在传承。接下来,我们就去到一个小村庄,看看那里的人们在遇到山洪时,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文中的故事吧! 【设计意图】“一出戏要有好的开头,一堂课要有好的开端。”利用课件,通过洪涝灾害的救援事例唤起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情感道德教育,引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
3、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想一想: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尝试填写信息卡。(课件出示信息卡)2. 师: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 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背景。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进行描写。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时初步了解小说的三要素。 3. 根据你填的信息卡,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当山洪袭来时,老汉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在学生汇报交流的
4、同时,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故事情节,初步感知老支书的形象。 学习字词,感受环境描写 1. 课件出示词语。 2. 你会读这些词语吗?你觉得哪个字容易读错? 课件出示易错字的读音,引导学生正字音。 3. 你觉得在写这些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容易写错的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4. 文中有多处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快速默读课文,在文中用“ ”画出来,读一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5. 汇报交流环境描写。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像泼。像倒。”这简短的两句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1:感受到这场雨下得很大,大得就像水从天上
5、泼了下来。 预设2:雨很急,急得就像水从天上倒了下来。 师:虽然语言很简洁,但是给人留下的想象空间很大。再读,读出雨的大和急。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咆哮”是什么意思?(本课形容水流奔腾发出的轰鸣声) 这句话给你的震撼大吗?为什么? 预设:大。因为这句话使我感受到山洪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作者是怎么把山洪写得如此生动形象的呢? 预设: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洪比作“受惊的野马”,让我们非常真切地感受到洪水的疯狂。 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来写洪水? 预设1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预设2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预设3
6、: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预设4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点拨:这些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跳舞”“狞笑”“蹿”“舔”“爬”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洪水的可怕,突出了当时情况的危急,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师:这些句子的语言虽然简洁、精练,但威力可不小,请大家读出洪水的凶猛! 6. 作者为什么要用如此多的笔墨写环境呢?有什么作用? 预设1:可以烘托当时紧张的气氛,突出形势的危急。 预设2: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一步步有力地烘托出人物的品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让学生体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所产生的表达效果,让学生感受到洪水的疯狂,为感受老支书的人物形象做铺垫。
7、7. 师:黎明的瓢泼大雨惊醒了沉睡中的小村庄,窄窄的木桥是人们唯一的生路。在这样的危急时刻,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故事会怎样发展?人们又会有怎样的表现?故事中的主人翁老支书又是怎样做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品读。 【设计意图】以连续的问题作结,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8. 当堂检测:“随堂练”中的基础练习的内容。 9. 课后作业:(1)抄写、积累词语。 (2)建议完成第1 课时的练习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通过品读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想象老支书的心理,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 2. 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了解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上的特点,使学生对小说的体
8、裁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以旧引新 1. 听写词语,复习巩固基础字词。 2. 请根据课文内容,找出使下列句子更生动的课文原话。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比喻) (2)山洪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比喻)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了。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拟人) (4)死亡在逼近。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拟人) (5)水渐渐蹿上来。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拟人) (6)水到了老汉的胸膛。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拟人) 3. 师
9、:同学们找得真好,对比这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出,文章主要是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环境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的,让我们体会到了洪水的凶猛和可怕。 4. 课前导入:在这洪水肆虐、危在旦夕的时刻,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回顾作者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品味言行,探究人物形象 1. 学生默读第120 自然段,画出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2. 在这危在旦夕、关乎生死的时刻,村民们是怎么做的? 预设1: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预设2: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预设3:人们跌跌撞撞
10、地向那木桥拥去。 3. 哪些词语能体现村民们在当时危急的形势下逃命的狼狈样子和混乱的场面? 预设1:“疯了似的”体现了村民们狼狈的样子。 预设2:“你拥我挤”“跌跌撞撞”体现了场面的混乱。 4. 师:但是有一个人的表现却与大家不一样,这个人就是(齐答)村支书。 在这危在旦夕、关乎生死的时刻,老汉村支书是怎么做的?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1)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预设:一个“站”字看出老汉的忠于职守,为下文写老汉指挥群众过桥做铺垫。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预设1: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清
11、瘦的老汉比作一座山,说明了老汉的威严、镇定。 预设2:“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属于神态描写,“不说话”的老汉和“乱哄哄的人们”形成强烈的对比,体现了老汉的镇定。 师:不说话就能镇住大家,你能读出老汉的威严吗?试着读一读。(指名学生朗读) (3)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语言描写) 短短三句语话,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预设1 :提醒大家这个桥很窄,所以得排成一队通过。 预设2 :“党员排在后边”可以看出共产党员以人民为重,尤其是在关键的时刻,要先保证人民的安全。 预设3:生死关头,老汉一直想着群众,可以看出老汉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预设4:这三句话用了三个感叹号,说明老汉的声音
12、像大山一样坚定,铿锵有力。 师:这三句话是对人物语言进行的描写,让我们体会到老汉的冷静果断、语气坚定,以及作为党支部书记的高度责任感。请你试着读出老汉的冷静、果断、坚定!(学生齐读) (4)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预设1:这句话是对老汉神态和语言的描写,他说的话打消了有的党员想要逃跑的念头,提醒了他们身上担负的责任。 预设2:我感到了一种震慑力,人们听了不敢再乱跑乱闹了。 (5)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预设1: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汉”比作豹子,可以看出老汉的愤怒。 预设2:这是对老汉动作
13、和语言的描写。“冲”“揪”“吼”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愤怒,对于不听指挥的人,他毫不犹豫地把他揪出来。 师:请大家用愤怒的语气读句子,重点读描写老汉动作的词语。 后来我们才知道,老汉揪出来的这个人其实是他儿子。他作为一位父亲,却在生死关头把自己的儿子揪了出来,难道他真的不爱他的儿子吗?(不是的,他爱他的儿子)从哪里能看出来?为什么?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在乡亲们走完后,他把生的希望给儿子,先让儿子走,从中能看出他很爱儿子。 老支书的这两个“吼道”的意思一样吗?词语背后会是老支书什么样的心声呢? 不一样。第一个“吼道”你是我儿子,你先走了,乡亲们还怎么会配合我呢?你
14、是党员,你先走了,其他党员还怎么会履行自己的职责呢?这样大家就都过不了桥了。第二个“吼道”现在大家都安全过桥了,就剩下我们自己了,时间不多了,要赶快抓紧时间过桥,你先走,快点! 师:一“揪”一“推”,含义深刻。让我们齐读第15 20 自然段,读出老支书的铁面无私和对儿子的爱。 5. 面对肆虐的洪水,镇定地指挥群众撤离,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支书? 心系群众、临危不乱、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老支书。 只剩下自己和儿子时,因为时间紧急,老支书根本没时间说这么多话,他是怎样做的?(对小伙子吼。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支书? 深深爱着自己儿子的老支书。 6. 师总结:在洪水面前,
15、老支书选择了让村民先走;在群众与党员面前,他选择了让群众先走;在自己与儿子之间,他选择了让儿子先走。他始终没有想到自己,他用一位共产党员的信念和一个父亲的爱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设计意图】品读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想象老支书的心理,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在读中交流,在交流中读,使学生在读悟中探究人物、感悟老支书的形象,体会老支书的崇高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表达效果, 理解题目 1.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运用了什
16、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环境描写,表明洪水吞没了一切,无情地夺走了老汉和小伙子的生命。 2. 分析谋篇布局的特点,体会表达效果。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同学们,学到这里,大家知道这篇文章的布局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吗? 预设:文中的好些地方一个句子就是一段。 师:这叫“独句成段”。第2427 自然段中每句话都独立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预设:语言极为洗练,言虽尽但意无穷,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2)课文结尾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预设1:出乎了人的意料。 预设2 :联系前文,却又在情理之中。 师:
17、直到小说最后一句话才揭示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虽让人感到出乎意料,但联系前文仔细想想,又觉得是在情理之中的,衬托出了老支书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高大形象。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增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 3. 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目? 预设:“桥”的表层含义是指唯一能活命的,真实的“窄桥”。“桥”的深层含义是指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是指老支书用生命架起的“生命桥”。因此,以“桥”为题目,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积累语言,领悟作者写作上的特点,理解“桥”的含义,升华感情。 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 师
18、:这篇小小说被评为“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你知道原因吗? 预设:因为情节有悬念、人物形象感人、环境描写有特色、短句描写独特。 2. 师总结:艺术来源于生活,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像老支书这样大公无私的党员干部。岁月静好时,他们默默奉献;生死危急时,他们挺身而出。他们,永远值得我们爱戴、赞颂。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注重拓展,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对党员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激发学生对党的热爱之情。 3. 课文主旨:这篇小说写了一位老支书,面对汹涌的洪水,镇定指挥,组织村民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临危不乱、忠于职守,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4. 当堂检测:
19、“随堂练”中和理解课文相关的题目。 5. 课后作业:(1)推荐阅读读书阁中的相关内容。 (2)建议完成第2 课时的练习题。 (3)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丰富积累。 (4)学有余力的同学请完成小练笔:用环境描写的方法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山洪势不可当 山洪暴发 人们慌乱奔逃 老汉像一座山 桥 疏导过桥_ 无私无畏 人们排队过桥_英勇献身 洪水:蹿、舔、爬、吞 桥塌殉职 老汉:冲、揪、吼、吼、推 祭奠英灵 老太太祭奠丈夫和儿子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教学中,我通过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地读,层层深入地读。特别是引导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等,感受他在危急时刻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将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精神。所以本节课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有所感悟。 不足之处: 1. 在教学中虽然力求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课文,但是在课堂上对语言文字的挖掘多了一些,让学生体会和朗读少了一些;教师的点拨多了一些,学生的自悟少了一些。 2. 备课中所设计到的几个教学的切入点,如“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放在最后才点明这样写的好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文章所起的作用”,这几点虽然都设计到了,但没有讲解透彻,也是遗憾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