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材料作文专练:二元思辨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材料作文专练:二元思辨类+.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材料作文专练-二元思辨类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我国古代留下了无数的名句,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古人经验的结晶。然而有些名句彼此之间仿佛有矛盾:比如礼记儒行认为“儒有博学而不穷”,荀子劝学主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而荀子劝学却又言:“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这些看似矛盾的语句无不蕴含着古人无穷的智慧,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请结合以上材料,就“博学”和“专注”哪一个更重要,写一篇文章,体现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胡适在中学生的
2、修养与中学生的择业演讲中,将“勤谨和竣”四个字看作做人、治学的秘诀。其中“和”,就是不要发脾气,不要武断,而要虚心,要和和平平。“缓”,意思是不要忙,不轻易下一个结论。如果没有“缓”的习惯,“和”字就不容易做到。“和”“缓”这两个字在做人、治学方面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为人处世,我们更多的是从自己的立场、观点和利益等角度去思考,心理学上称之为“我位”思考,生活中也有不少人是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心理学上称之为“他位”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对于“我位”
3、思考和“他位”思考,你有怎样的经历,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记叙文、议论文二选一),不少于700字。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支付宝扫码就可以享受骑行的快乐,手机下载一个应用就可以观看各种视频、阅读各种文章,打开微信朋友圈就可以分享生活、拉近距离共享让生活更便捷,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共享。就个体而言,作家独立之思考,旅行家独特之体验,设计师匠心之独创,都为个体所独享、独有。就国家而言,你可以共享别国科学发展的成果,只是很难共享他们独有的关键核心技术。因为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丢不来,讨不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对“共享”和“独享”有什么看法?请根据材料写
4、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1例文:“专注”为根,“博学”为光中国古代经典名句中,似乎经常出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和“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这样看似矛盾的句子,前者强调“博学”,后者倾向“专注”。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似乎更容易面临“博学”和“专注”之间哪个更重要的选择。有人认为,相比“博学”,我们更需要“专注”;也有人独独推崇“博学”。然而,我认为“博学”与“专注”之间存在一种辩证的关系,它们可以相互促进并在
5、个人成长中发挥重要作用。“博学”意味着对多个领域愿意开展学习和探索。它可以培养我们的好奇心,帮助我们拓宽视野,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博学”,我们能够建立各个领域的联系,应用不同的知识和概念。“专注”是一种能力,指的是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任务或领域上,并排除干扰。在一定程度上,能否“专注”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当我们能够专注于一个特定的领域时,我们可以深入研究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在该领域内取得卓越成就。数学家陈景润全神贯注思考数学问题,走路撞树,以为撞到人,连声道歉的故事人尽皆知,正是这种专注使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将我们的知识体系比喻成一棵树,我认为“专注”是根,而“博学”
6、则是光。我们可以选择专注于某一个或两个特定领域,扎根进去,进行深入地学习和研究,以追求深度和专业化。这种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会进一步激发你对该领域的兴趣,使你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和学习。这种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可以提高你的学习效率,使你能够更快地消化和吸收新的知识和技能。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广泛的兴趣,逐光而行,向光而生,进行跨领域的学习和探索。这种广泛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为你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和观点,使你在专注于某个领域时能够更全面地思考和理解。这些不同领域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可以产生新的灵感和创造力。可以将不同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应用到特定领域中,从而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和创新思路。专注和博学相互促
7、进,专注可以增强兴趣,使你更加深入地掌握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而博学可以拓宽你的视野,增加你的灵感和创造力。根扎的足够深,我们的思想才有深度。逐光而行,能拓展我们思想的广度。二者相互促进,我们的知识体系才能不断地完整延展,终能实现个人成长的良性循环,我们知识体系的大树才能越来越茁壮。【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指出我国古代不少经典语句存在矛盾的情况,然后分别举了“儒有博学而不穷”“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和“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这一组三句例子。其中,“儒有博学而不穷”意思是君子儒者应博览群书,知识的积累是无止
8、境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意思是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由此可见,前两句名句,核心关键词是“博学”。而最后一句“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意思是在歧路上行走达不到目的地,同时事奉两个君主的人,两方都不会容忍他。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听清楚。这里结合荀子劝学的原文可知,作者说明这些例子是为了引出“故君子结于一也”,也就是专注的重要性。而最后,材料进一步总结说明这些名句看似矛盾,但却蕴含着古人丰富的智慧,并且能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这说明,我们不能仅看到其外在矛盾,还应注意到其背后隐含的不同的
9、情境(前提、条件)。也就是说,对于写作引导语中“博学和专注哪一个更重要”这一话题,并不能片面地予以褒贬选择,而应结合不同的情境、条件,思考其背后的丰富内涵。对此,首先可以思考“博学”的内涵及利弊。“博学”意味着我们对多个领域开展学习和探索,强调的是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博学,帮助我们拓宽视野,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综合能力,使我们能够在不同的领域中发现联系和应用不同的知识。但过度追求“博学”也可能导致注意力的分散和浅尝辄止,这就造成我们只了解到某些领域的表面,而缺乏真正的专业和技能。再思考“专注”的内涵和利弊。指的是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任务或领域上,并排除干扰,强调的是学习意
10、志力的专一性。当我们能够专注于一个特定的领域时,我们可以深入研究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在该领域内取得卓越成就。根据以上分析,考生在行文时,最好不要只强调“博学”重要或“专注”重要,而是可先引出“博学”,并进行简要的分析。然后,写出“博学”的好处和过度追求可能引发的问题;随后引出“专注”,简述专注力的好处和过于专注可能引发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说明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二者的关系,寻找平衡点。通过多尝试“博学”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然后专注于该特定的领域,以追求深度和专业化。而同时,我们可以保持广泛的兴趣,进行跨领域的学习和探索,从中获取新的见解和启发,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专业性和综合性。通过合理地安排
11、时间和精力,我们可以在博学和专注之间找到平衡点,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实现个人成长和成功。立意:1.平衡“博学”和“专注”实现个人成长和成功。2.“专注”让我们专业,“博学”让我们丰富。3“博学”和“专注”相结合,让人生持续成长。2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呈现胡适对做人、治学的看法,要“勤谨和竣”,材料进一步指出要其中“和”与“缓”的内涵,和,就是不要发脾气、不要武断。要虚心,要和和平平。什么叫作虚心?脑筋不存成见,不以成见来观察事,不以成见来对待人。就做学问来说: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做化学、数学、历史、地理,并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学语文。无论对事、对
12、人、对物、对问题、对真理,完全是虚心的,这叫作和。缓的意思不要忙,不轻易下一个结论。如果没有缓的习惯,前面的“和”字不容易做到。凡事缓一缓,三思而后行,可以培养人的气度,使人显得沉稳老练。人的涵养也体现在缓上,言语行为皆是,说话缓,自然容易慎言;举止缓,可以自我检点,因为有“缓”的过程,才能有“和”的气定神闲。题目要求表达“和”“缓”这两个字在做人、治学方面引发的联想和思考,写作时当扣住这两者的辩证关系展开,以“缓”养“和”,“缓”“和”相宜。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以“缓”养“和”。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缓,不慌不忙,不争不抢,涵养为从容淡定之“和气”;二、缓
13、,是一种耐心的等待,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涵养静心守候之“和气”;三、缓,是缓言若讷,缓行若拙,涵养顺势而为之“和气”。立意:1.以“缓”养“和”。2.临事有“缓”“和”,做事有分寸。3.凡事“缓一缓”,成事更平和。3例文:换位思考,体会别样的美论语有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人与人之间,永远是相互的。所以,相处,要懂得为“他位”思考,即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你就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交往要学会将心比心,试着理解别人的辛苦,你就能对他人多一份体谅。学会换位思考,是一个人最大的善良。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如果我们能懂得换位思考,在能力范围内伸手帮一把,不仅是雪
14、中送炭,更是别人迷茫时的一丝希望。换位思考,理解别人的内心感受。与其说齐桓公宽容大度,不如说他可以站在管仲的角度思考问题,因此他不计前嫌,重用贤臣,成为一代英明的君主。与其说莎莉文小姐是海伦凯勒的启蒙老师,不如说莎莉文小姐才是真正从一个盲人的角度理解海伦凯勒的人。她是盲人的教师,就要从盲人的角度看整个世界。也许我们都会为一个盲人可以出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而感到震惊,但我们更应该看到伟人成功的背后凝聚了多少人的鼓励与支持。如果你是一颗经历了风吹日晒、久经磨历的石头,你应当感谢大自然给予你的恩惠;如果你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你应当感谢别人的践踏使你能够坚强成长;如果你是一条小河流,你应当感谢风的力量可
15、以把你融入大海。站在别人的位置上想一想,无论他们让你经历怎样的磨难,在不知不觉中,他们是在帮助你成功。换位思考是让你不要总想着自己的利益得失,别人的生活你并不知晓,一味地责怪别人只会让彼此受到伤害。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身份决定了思考角度的不同。同是一朵花摆在面前,会有“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感怀,也会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深刻。你不能苛责寄人篱下的林妹妹的伤怀,你也不能否认落红护花的事实。你能做的只有学会换位思考,去体会一朵花的丰富内涵。之后,你会发现生活是如此的丰富。生活是需要“换位思考”的。因为“换位思考”能帮助我们打开观察世界的多棱
16、镜,让我们更好的读懂别人,读懂生活,读懂社会,此刻的我们便学会用单纯而善感的心去感受世界多角度的斑斓,体会生活别样的美。【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阅读材料,不难看出材料的核心情境是为人处世中的人际关系问题,而中心词是“我位”和“他位”。从“我位”考虑事情、处理事情,本是一种人之常情,这不难理解。但为什么“生活中也有不少人是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这是“他位”思考,即换位思考,是一种高于“我位”思考的思维方式。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信任,彼此宽容、关爱,都需要“他位”思考。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思考,可知试题侧重点在于“他位
17、”,也就是重在引导我们善于换位思考,尊重、理解他人。对此,若写记叙文,可以写与人“换位”而产生的“他位”思考:如通过与父母角色的交换,体现出父母对自己的疼爱之情。这其实就是一个有关“自我成长”的话题内容,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与父母产生一些思想上的隔阂。写作时,我们可以写出父母对自己行为和思想的不理解,比如写母亲的“唠叨”,让我们产生厌烦的心理。然后通过“他位”进行思考,假如我们自己是父母,面对同一件事情又将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通过这一换位的思考,就能明白父母对自己的一片关爱之情、疼爱之情。一般来说,角色转换后的语言、行为一定要符合人物自身的各方面特征,才能真实准确,让人信服。与物“换位”而
18、产生的“他位”:即把自己设想为人之外的动物、植物、生活物品,甚至是天地间的任何一种非生物,从它们的角度进行思考,这样文章也会显得生动而形象。如与某一自然物的角色互换,呼吁人们要爱护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比如从小草的角度来抒写绿色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地下某一矿产品的角度出发,呼吁人们不要过度地、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或从某一动物的角度写作,突出主旨。若写成议论文,则先要阐述清楚“我位”和“他位”这两个概念背后所代表的人际关系心理,然后在比较中说明学会用“他位”视角看待问题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还可适当通过说明“我位”思考比重过大的危害性来进行对比论证。立意:1.别用自己的标准衡量他人。2.理解他人,
19、尊重差异。3.主观臆断他人不可取。4.莫把别人当自己,客观理性看差异。5.学会正确地换位思考。4例文:共享诚可贵,独享价亦高有一对好友学习成绩有所差异,但生活上几乎不分你我,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成绩较差的朋友不无遗憾地说:“我们一切都可以共享,偏偏考试成绩不行。”他无意中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共享能够创造和谐,但是,共享是有范围的,也是有限度的。这是一个共享的时代。近几年,以“共享经济”之名闯入日常生活的新事物越来越多,普及速度也越来越快,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马扎、共享雨伞,“共享”已经成为近年来最受欢迎的热词,成为国内经济一个现象级的新型商务模式。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人类
20、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一贯追求,共享经济可以互通有无,是真实的社会需求,也寄予着人们的美好期待。因此,对于共享经济,我们只可发展,只可强化,不可削弱。“共享”是和“独享”相对的概念,但两者互相依存,不可分割。所谓“共享”,其实就是把个人“独享”的东西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共享”始于“独享”,“独享”为“共享”提供基础。“共享”是建立在“独享”的社会基础之上的,正因为“独享”是那样普遍,“共享”才显出特别的意义,要是压根儿就没有“独享”,也不会出现诸多新鲜的“共享”事物。所以,我们在发展“共享经济”的同时,不能取消独享行为。比如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个人财产,绝对是个人“独享”的,容不得共享。谁要是觊觎他人
21、财物,将他人“独享”之物视为“共享”,非法据而有之,轻则曰偷,重则曰抢,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捍卫“独享”,不只是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打击懒惰行为,也是在维护社会正义,促进社会进步。如果没有“独享”,只有“共享”,谁还愿意劳动,谁还愿意去创造财富,而社会又怎么能够存在和发展呢?再比如,知识产权、个人隐私等,其实也都是只能“独享”,不能拿来“共享”的。任意扩大“共享”的范围和限度,围剿扼杀“独享”的合法存在,这是一种极端思想,有害无益。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曾捐款3亿元,用于母校的校区建设和学术研究。这是企业家的一种高尚情怀,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要求所有人都像刘强东一样,捐出自己的财产,那样就架空了保护合法
22、私有财产的法律规定,破坏了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则。汶川地震时期,有人嫌有些企业捐款不多,故而搞出了一个所谓“铁公鸡排行榜”,这种道德绑架行为,正是一种错误的“共享”思维在作祟。共享诚可贵,独享价亦高。共享时代已经来临,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知道,有些东西是不能共享,也无须共享的。【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的关键词是“共享”“独创”。材料先介绍现代生活中的“共享”,三个“示例”间既有共性,又具个性:支付宝、手机应用、朋友圈等共享媒介是共享他人科技力量、思想精华、审美意趣等等的媒介。三个“示例”读过之后,可用几个词语来形容当今生活中“共享”
23、的特点,一是快捷性,二是丰富性,三是科技性,当然,科技发展带来的“共享”益处不胜枚举。接着指出“共享”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过度追求共享,会妨碍个人的独特审美、体验、创新创造能力,这里体现的是“不可”共享;另一方面,共享成果,却很难拥有别人独有的核心技术,这里体现的是“无法”共享。由此可知,我们在关注共享内容的同时,更应该深入思考共享内容的核心(价值、技术等)的分享与所有的关系,之于个人如此,之于国家、之于民族亦是如此。同时,也不能忘记保有我们的“独创”精神,成为一个合格的“独创者”“独享者”。那么如何才能成为“独创者”“独享者”?青年人应该抓住时机、创新思维,掌握关键技术,涉足核心领域,要有敢
24、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思想准备);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意志准备);要有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求知准备);要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时间准备)。当然,谈独创、独享不应该排斥共享: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共享提供了便利,让青年人能够更为迅捷地掌握咨询、了解行情、吸收知识。在分享科技发展带来的共享资源的同时,更应该思考创造、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拥有核心价值;同时,在独创、独有的基础上也用该懂得共享,实现多方共赢,产生巨大影响。所以独创与共享之间不应该是矛盾的对立,处理好写作时的情感态度。行文构思上,可以由“共享”开篇,引出观点,如“共享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但是仅满足于共享是不够的,只有坚持独创、独享,才能使共享永不枯竭”;接着阐述“共享”“独创/独享”的内涵,分析二者的关系;然后从怎么办的角度思考如何才能实现更好地“共享”与“独创/独享”;最后向青年人发出呼吁。立意:1.以他山之石,筑独创之基。2.以“独享”为底座,架“共享”之高楼。3.享共享之果,创独创之路。4.要共享,也要独享。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