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人民医院核技术利用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茂名市人民医院核技术利用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3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编号:ZFHK-FB19220170-1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茂名市人民医院核技术利用扩建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送审稿)茂名市人民医院2022年5月环境保护部监制目 录表 1 项目基本情况 1表 2 放射源 14表 3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 14表 4 射线装置 15表 5 废弃物(重点是放射性废弃物) 16表 6 评价依据 17表 7 保护目标与评价标准 19表 8 环境质量和辐射现状 31表 9 项目工程分析与源项 35表 10 辐射安全与防护 46表 11 环境影响分析 65表 12 辐射安全管理 82表 13 结论与建议 88表 14 审批 92附件 1 辐射安全许可证93附件 2 原有核技术
2、利用项目的环评及验收相关文件 100附件 3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情况统计 137附件 4 个人剂量监测报告(节选) 143附件 5 放射性废物交接表 147附件 6 环境辐射现状检测报告 151附件 7 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机构 157附件 8 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及核医学科规章制度(节选) 159附件 9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209表 1 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茂名市人民医院核技术利用扩建项目建设单位茂名市人民医院法人代表联系人联系电话注册地址茂名市为民路 101 号项目建设地点茂名市为民路 101 号茂名市人民医院内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项目总投 资(万元)8000项目环保投 资(万元)
3、600投资比例(环保投资/总投 资)7.50%项目性质新建改建区扩建其他建筑面积(m2)/应用类型放射源销售类类类类类使用I 类(医疗使用) 类类类V 类非密封 放射性 物质生产制备 PET 用放射性药物销售/区使用区乙丙射线装置生产类类销售类类使用类类其他/1.1 建设单位概况茂名市人民医院始建于 1960 年, 前身是广州银行医院, 1960 年 8 月为支援茂名油 城建设迁至茂名, 改名为茂名市人民医院, 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 等综合医院。目前, 医院占地面积 10 万平方米, 在人员配置方面, 在职员工 2499 多人, 其中高级职称人员近 400 人,博士、硕士研究
4、生 100 多人,硕士研究生导师近 40 人。 茂名市人民医院成功入列广东省第二批“高水平医院建设”名单,成为 13 家重点建设 医院之一;医院以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特色专科突出、多学科综合优势强大享誉省内外,被评为中国地级城市医院竞争力排行榜 100 强医院。1.2 项目由来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 进一步提升医院整体的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医院 放射诊疗服务类型,茂名市人民医院拟增加核素治疗项目, 将原核医学科西侧隔路的闲置单层建筑改造为核医学科甲癌病区, 建设一个核医学科甲癌病区。1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 项目建设前, 应组织编制或者填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并依
5、照国家规定程序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批。根据关于明确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环办辐射函2016430 号),满足以下特点的放射性药品生产、使用场所,应当作为一个单独场所进行日等效操作量核算:1.有相对独立、明确的监督区和控制区划分;2.工艺流程连续完整;3.有相对独立的辐射防护措施。本次拟建的核医学科甲癌病区与医院原有核医学科工作场所(诊断区)相对独立, 满足上述条件,因此本次核医学科甲癌病区作为一个单独场所进行日等效操作量核算, 经核算,本项目为使用一个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工作场所日等效操作量核算情况见 9.1.6。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 年版)
6、(生态环境部令第 16 号), 本项目属于“五十五、核与辐射 ”中“ 172、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使用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形式应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为此,茂名市人民医院委托中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茂名市人民医院核技术利 用扩建项目 ”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接受委托后, 评价单位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 资料收集、现场勘察等工作,并结合项目特点,按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核技术 利用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J10.1-2016)中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内容和格式, 编制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1.3 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茂名市为民路 101
7、 号茂名市人民医院内,拟对二号楼西侧、氧 气站东侧原有单层闲置建筑物进行改造, 建成一个核医学科甲癌病区, 为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在该场所内设置 1 间双人核素病房、 1 间单人核素病房以及自动服药室、废物暂存 间等功能用房, 使用放射性核素碘- 131 开展甲亢治疗、甲癌治疗和甲功测定; 使用 177Lu 开展前列腺癌和神经内分泌癌治疗;使用 223Ra 和 188Re 开展骨转移癌治疗。其中甲癌 病房与 177Lu 病房共用,一周内先开展甲癌治疗,待所有病人出院后开展 177Lu 治疗;223Ra 和 188Re 为门诊治疗项目,注射药物后即可离开, 项目诊疗患者不存在交叉。本次
8、核技术利用项目为完全新扩区域, 独立于原核医学场所, 人员也计划新增、不2与原核医学科诊断区域共用工作人员, 因此本项目工作场所作为一个新增的乙级非密封 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本项目建成后, 医院核医学科将按两个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进行管理。本次核医学科甲癌病区使用的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理化性质、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年最大用量、使用场所及贮存方式与地点等内容详见表3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本次核医学科甲癌病区建设内容及规模见下表, 平面布局见图 1- 1。表 1-1 核医学科甲癌病区建设内容及规模一览表工作场所 名称诊疗项目辐射源项工作场 所等级位置示意图核医学科 甲癌病区甲癌治疗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
9、质 131I,设置 2 间甲癌病房(1 间双人间、1 间单人间) ,单人最大用药量为 200mCi ,一周开展一次乙级图 1-3甲亢治疗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 131I,单人用药量为 10mCi,每日最多治疗 15 人。甲功测定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 131I,单人用药量为 5Ci,单日最多诊疗 20 人前列腺癌、神经内 分泌癌治疗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 177Lu,利用 2 间甲癌病房(1 间双人间、 1 间单人间) ,单人最大用药量为 50mCi ,一周开展一次骨转移癌治疗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 223Ra,单人用药量0.1mCi ,每月开展一周,每周 5 日, 每日最多诊疗 2 人骨转移癌治疗使
10、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 188Re,单人用药量6mCi ,每月开展一周,每周 5 日, 每日最多诊疗 2 人, 每日最多诊疗 2 人甲癌病区主要改造内容包括: 保留和利用原建筑物外围墙体、封堵部分门窗洞口, 拆除原建筑物内的部分墙体并根据甲癌病区布局设计重新建设隔墙; 对辐射工作场所 内各墙体增加屏蔽层, 安装相应的防护门和其他设施; 在辐射工作场所外西侧增加隔墙,形成核医学科甲癌病区专用的出口通道。3出院前检测图 1-1 核医学科甲癌病区平面布局1.4 区域环境及保护目标1.4.1 地理位置茂名市人民医院位于茂名市为民路 101 号,医院东侧邻健康中路, 隔路为医院宿舍 和岭咀社区居民区; 南侧
11、邻双山一路,隔路为环球家具广场; 西侧为岭咀社区居民区(城 中村) ;北侧为为民西路,隔路为岭咀社区居民区, 地理位置见图 1-2,医院平面布局及周边环境关系见图 1-3。4茂名市人民医院图 1-2 医院地理位置图1.4.2 项目周围环境概况院区主要由一号楼(综合楼、门急诊、外科住院部)、二号楼(脑科中心)、三号楼 (内科综合楼)、五号楼(行政楼)、六号楼(内科楼)、七号楼(药剂科、消毒供应室)、 八号楼(高压氧治疗中心)、九号楼(肿瘤科)、十号楼(药剂科、消毒供应室)、十一号楼(体检中心)共 10 座主体建筑和其它配套辅助用房组成。本项目核医学科甲癌病区位于二号楼西侧、医院原氧气站东侧,距离
12、东侧 2 号楼约 8m、三号楼约 60m,距离南侧十一号楼约 23m、废物站约 8m,距离西南侧最近的城中 村建筑约 30m,距离西侧十号楼约 45m,距离北侧九号楼约 8m;甲癌病区的衰变池拟设置于二号楼南侧 15m 处,与甲癌病区的直线距离约 16m。本次核医学科拟建甲癌病区为相对独立的单层建筑, 无地下层。甲癌病区西侧为氧 气站; 东侧为通道, 隔通道为二号楼一层为现有核医学科诊断区; 南侧为通道和废物暂存站;北侧为通道,隔通道为九号楼。医院总平面布置及项目四至环境关系示意图见图 1-3。周围环境现状照片见图 1-4。530m60m16m23m 50m50m45m50m废物站50m一号楼
13、:综合楼、门急诊等二号楼: 脑科中心三号楼: 内科综合楼五号楼: 行政楼六号楼: 内科楼七号楼: 药剂科、消毒供应八号楼: 高压氧治疗中心九号楼: 肿瘤科十号楼: 药剂科、消毒供应十一号楼:体检中心图 1-3 医院总平面布置及项目周围环境关系示意图1.4.3 项目周边环境保护目标及选址合理性随着茂名市人民医院的业务发展及群众就医需求增加,医院原核医学科诊疗项目已不能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 根据医院发展规划,拟增加核医学核素治疗项目。根据医院6的现状实际情况, 建设单位前期咨询了相关专家,由于院内现状布局较为紧凑, 无可利 用地块用于新建一个单独的建筑物作为核医学工作场所, 现有核医学科场所也无法
14、满足 扩容、增项, 因此考虑在医院现有范围内其他楼栋选址。现有核医学科位于二号楼一层, 属于建筑的底层, 其西侧与氧气站之间的建筑与现有核医学科相对较近、并且为相对独 立的建筑物,可改造为甲癌病区,也便于医院核医学科整个科室的运行和管理。改造后 平面布局基本能满足使用需求, 并且废气、废水处理设施可与原有核医学科集中设置, 尽量减少辐射工作场所影响的范围, 符合辐射工作场所尽量集中设置的原则, 不扩大对周围相邻其他科室的影响。拟建核医学科甲癌病区四周由屏蔽体实体结构与其它区域相隔离,相对独立设置, 不邻接产科、儿科、食堂等部门, 并设置了单独的医护人员和病人、物流通道, 设置了 患者专用出口,
15、 与西南侧城中村之间存在物理隔离,工作场所排风设置有独立管道引至 2 号楼天面排放,远离周边高层建筑,基本满足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 (HJ1188-2021)关于核医学工作场所选址的要求。核医学科甲癌病区与原核医学科有 各自单独的工艺流程, 且场所相对独立,经过预测分析,本次扩建项目对周边环境及人员的辐射影响满足标准要求,因此,本次核医学科甲癌病区选址基本合理。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 式(HJ 10.1-2016)可知, 对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评价范围的相关规定为: “乙级非密 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项目的评价范围取半径 50m 的范围。本项目
16、为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参照上述规定,将本项目核医学工作场所外围 50m 的区域作为评价范围。本项目核医学科甲癌病区位于医院原氧气站东侧, 四周由屏蔽体实体结构与其它区 域相隔离, 相对独立设置, 并设置了医护人员和病人、物流通道, 避免交叉污染。工作 场所边界外 50m 范围内主要为医院内部建筑、院内道路和部分城中村居民区。因此, 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为评价范围内从事本项目辐射工作的职业人员和医院内医患人员、院外部分居民等公众人员。7核医学科甲癌病区东侧通道核医学科甲癌病区西侧氧气站及拟设患者专用 出口现状核医学科甲癌病区南侧废物站核医学科甲癌病区东侧原核医学科诊断区专用 出口氧气站西侧核医学科
17、甲癌病区北侧通道图 1-4 核医学科周围环境现状照片1.5 原有核技术利用项目情况1.5.1 原有核技术利用项目许可情况茂名市人民医院现持有辐射安全许可证, 证书编号为: 粤环辐证01371(见附件1)。 发证日期为: 2022年3月8日;有效期至: 2023年12月28日;种类和范围为:使用类、V类放射源;使用类、 类射线装置;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8质工作场所。建设单位原有核技术利用项目的环评及验收相关文件见附件 2。原有核技术利用项目许可及环保手续履行情况见表 1-2表 1-4。表 1-2 茂名市人民医院已许可登记的放射源一览表序号核素类别总活度(贝可) /活 度(贝可
18、) 枚数活动种类环评情况验收情况1192IrIII3.7E+111 枚使用粤环审2017230 号2018 年 4 月自主 验收268GeV5.5E+71 枚使用粤环审202149 号2022 年 3 月自主 验收368GeV3.5E+61 枚使用表 1-3 茂名市人民医院现有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一览表序号工作场所 名称场所 等级核素活动种类环评情况验收情况备注1核医学科乙级99mTC使用粤环审2014139 号粤环审2016214 号/289Sr使用/332P使用/4131I使用/599Mo使用/618F使用粤环审202149 号2022 年 3 月 自主验收/7放疗中心乙级125I使用备案号
19、202144090200000027/表 1-4 茂名市人民医院现有射线装置一览表序号装置名称类别数量活动 种类环评情况验收情况辐射安全许可情况1中国核动力设计院SL-IE 模拟定位机类1使用粤环审2014139号粤环审2016214号已许可2意大利 GMM CHORUS DR 机类1使用备案号:2021440902000000263意大利 GMM CHORUS DR 机类1使用备案号:2021440902000000264意大利SIASSYNCHRODUAL SYSUEM C臂机类1使用备案号:2018440902000002455西门子 ARCADIS Orbis Gen2 小C臂机类1使
20、用备案号:2020440902000001136西诺德Vario DG牙片机类1使用茂环审 201546号茂环验 201712号7瓦里安Clinac CX直线加 速器类1使用粤环审2014139号粤环审2016214号8上海联影 uDR 780i DR 机类1使用备案号:2020440923000001439上海联影uCT 760 CT机类1使用备案号:20204409230000014310森田X550口腔CT机类1使用备案号:201844090200000225911南京普爱Plx102床边机类3使用粤环审2014139号粤环审2016214号12南京普爱Plx10c移动床 边机类1使用备
21、案号:20184409020000022113美国 INTRABEAM 移 动式术中放疗装置类1使用粤环审 202149号2021年6月自 主验收14豪洛捷SeleniaDimensions乳腺机类1使用备案号:20214409020000011315飞利浦Allrua Xper FD20 DSA机类1使用粤环审2014139号粤环审2016214号16飞利浦UNIQ FD20/20 DSA机类1使用粤环审201857号粤2020年7月自 主验收17飞利浦Ingonuity CT机类1使用备案号:20184409020000022218飞利浦Digital Diagnost 3 DR机类1使用
22、备案号:20184409020000022319飞利浦Digita Diagnost System DR机类1使用2008年环评批 复粤环审2009302号20飞利浦Digita Diagnost System DR机类1使用茂环审 201546号茂环验 201712号21飞利浦BrillianceCTslice455011009021 CT机类1使用粤环审2014139号粤环审2016214号22飞利浦Brilliance CT BigBore CT模拟定位机类1使用粤环审2014139号粤环审2016214号23飞利浦BV Libra小C臂 机类1使用粤环审2014139号粤环审20162
23、14号24飞利浦Allrua Xper FD20 DSA机类1使用粤环审 201857号2020年7月自 主验收25东芝Aquilion ONE TSX-301ACT机类1使用2014年备案茂环验 201712号26岛津 SONIALVISION G4 DR机类1使用备案号:20204409020000011327岛津D-visionplus 50胃肠机类1使用粤环审2014139号粤环审2016214号28Hologic Selenia乳腺机类1使用粤环审2014139号粤环审2016214号29GE Revolution EVO CT 机类1使用备案号:201944092000000189
24、30GE Prodisy Pro Compact 骨密度仪类1使用备案号:20214409020000011331GE Optima XR240amx 移动DR机类2使用备案号:20204409020000011332GE Optima CT 620 CT机类1使用备案号:20214409020000002633GE Discovery MI PET/CT机类1使用粤环审202149 号2022 年3 月自 主验收1.5.3原有核技术利用项目回顾性评价(1)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本项目为扩建项目, 建设单位设置有茂名市人民医院辐射安全和防护管理小组(见10附件 7),明确了相关工作内容和职
25、责,能够满足核技术利用项目运行过程中辐射防护管理和监督的需要。(2)辐射安全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医院在原有核技术利用项目运行中已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 办法中相应要求, 制定了设备操作规程、辐射工作岗位职责、射线装置设备检修维护 制度、辐射环境监测计划等规章制度, 医院的核医学科专门制定了科室相关的规章制度, 包括核医学科岗位职责、应急预案、台账管理、辐射防护与安全保卫制度等各项制度(见附件 8)。上述制度基本满足目前核技术利用项目开展的需要, 实践过程中若发现与工作实践 不符或采取的防护技术有变化的情况出现, 医院会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修订, 以保持制度的适用性和规范性,最大限度
26、保护环境和人员免受辐射影响。(3)辐射工作人员培训情况医院现有辐射工作人员 198 名,其中 127 名(包含原有核医学科 9 名辐射工作人员) 持有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合格证书或已在辐射防护与安全培训平台培训并考核合格,66 名仅从事类射线装置操作的辐射工作人员,医院计划尽快自行组织分批进行培训和考 核,其余 6 名计划从事介入诊疗工作、新聘辐射工作人员, 医院拟安排统一报名在生态 环境部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平台参加培训和考核, 目前辐射工作人员培训情况统计表见 附件 3。医院目前辐射工作人员较充足, 对于辐射培训合格证过期、暂未培训考核合格 人员, 医院应根据情况暂停其直接从事辐射工作, 新聘
27、辐射工作人员应在从事放射诊疗 岗位工作前完成培训、并考核合格, 确保所有辐射工作人员持有培训合格证书或培训考 核合格后上岗。并根据人员变动及培训合格证书、考核成绩合格单发证日期等情况(培 训合格证书有效期四年, 考核成绩单有效期五年),及时安排辐射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和再培训。(4)开展辐射监测工作的情况个人剂量监测: 现有辐射工作人员均已进行个人剂量监测, 监测周期不超过 3 个 月, 根据 2021 年度连续四个周期的个人剂量监测报告(见附件 4),辐射工作人员 4 个 周期个人累积受照剂量均不超过职业年照射剂量约束值 5mSv;但存在介入科个别辐射 工作人员铅衣内剂量监测结果大于铅衣外剂量监
28、测结果的情况,疑似存在内外剂量计戴 反的情况,医院应进一步加强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计佩戴的管理, 所有工作人员在开展放射诊疗工作时必须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 建议将内、外剂量计以鲜明颜色区分、工11作前人员之间互检,在核技术项目开展过程中医院应加强检查和监督指导。工作场所和环境辐射水平监测: 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 办法的要求, 医院每年委托有资质单位对辐射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进行 1 次辐射水平监测,监测报告存档。(5)原有核医学科三废的处理情况放射性废水: 原核医学科放射性废水主要为诊断区注射药物后的患者排泄产生的废 水以及日常对工作场所的清洗水。原核医学科建有配套衰变池,
29、核医学科内产生的放射 性废水经单独的废水管道统一收集至衰变池内暂存衰变后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站, 最后外排至市政管网。放射性废气: 原核医学科工作场所设有通风换气系统, 保证工作场所内的通风良好, 废气经过高效排风过滤器+活性炭吸附二级处理设施处理后高空排放。排风口位于二号楼天面(13F ,高 45m)。放射性固体废物: 原核医学科工作场所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用塑料袋分类收集, 登记日期分类别储存在废物间放射性废物衰变桶内, 暂存衰变经检测其辐射剂量率满足标准要求后,解控作为医疗废物处理,并做好交接登记工作。根据最新原有核医学科竣工环保验收监测资料,核医学科废水排放口的废水总 “ 浓度 0.094
30、Bq/L,总 浓度 5.68Bq/L,满足标准总 “ 不大于 1Bq/L,总 不大于 10Bq/L 的排放要求;根据原有核医学科验收报告资料(见附件 5),满足临时贮存的每袋放射性固体废物表面剂量率不超过 0.1mSv/h,重量不超过 20kg ,满足验收标准的要求。医院将进一步加强对核医学科三废处理的管理, 根据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 (HJ1188-2021)相关要求进一步完善核医学科放射性废液、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收集、处理和管理措施。(6)辐射事故应急处理及演练执行情况医院在辐射安全和防护制度的建立、落实以及档案管理等方面运行良好, 运行过程 中未曾发生辐射事故, 若发生辐射事故时应立即
31、启动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医院每年开展 一次辐射事故应急演练但并未进行记录, 环评建议医院至少每年开展一次辐射事故应急演练,并对演习内容进行记录和保存,对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7)年度评估情况医院已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的要求,每年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状况进行年度评估,并于每年 1 月 31 日前12向发证机关提交上一年度评估报告。1.6 本次扩建项目与原核医学科依托关系本次扩建项目为建设一个核医学科甲癌病区工作场所,与原有核医学相隔一个通 道, 两个工作场所独立设置。且在三废的处理、诊疗流程、人员配备上都相对独立, 但两者在管理上存在部分
32、依托关系。医院在原核医学科运行时已制定有一系列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 本次扩建的核医学 工作场所建成后, 将纳入原有的核医学科进行管理, 依托原有的管理制度, 现已根据拟 增设的项目对制度进行了相应的补充完善; 核医学科甲癌病区的辐射工作人员拟部分从原核医学科辐射工作人员内调配,部分新招聘,调配的人员不再从事原辐射工作。13表 2 放射源序号核素名称总活度(Bq)/ 活度(Bq)枚数类别活动种类用途使用场所贮存方式与地点备注以下空白注:放射源包括放射性中子源,对其要说明是何种核素以及产生的中子流强度(n/s)。表 3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序 号核素名 称理化性质活动种类实际日最大 操作量(Bq)日等
33、效最大操 作量(Bq)年最大用量(Bq)用途操作方式使用场所贮存方式与地点备注1131I液态, 中毒, 半衰期 8.02d使用2.2210102.221091.11 1012甲癌治疗简单操作核医学科甲 癌病区外购, 暂存于储源室中使用5.551095.551081.39 1012甲亢治疗使用3.71063.71059.25 108甲功测定2177Lu液态, 中毒, 半衰期 6.73d使用5.55 1095.55 1082.78 1011前列腺癌、 神经内分 泌癌治疗简单操作外购,暂存于储源室中3223Ra液态, 极毒, 半衰期 11.43d使用7.41067.41074.44 108骨转移癌
34、治疗简单操作外购,暂存于储源室中4188Re液态, 中毒, 半衰期 16.9d使用4.441084.441072.66 1010骨转移癌 治疗简单操作外购,暂存于储源室中以下空白注: 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的计算方法和核素操作方式依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和关于明确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环 办辐射函2016430 号)的相关要求。14表 4 射线装置(一)加速器:包括医用、工农业、科研、教学等用途的各种类型加速器序号装置名称类 别数量型号加速粒子最大射线能量活动种类额定电流(mA)/ 剂量率(Gy/h)用途工作场所备注以下空白(二) X 射线机
35、, 包括工业探伤、医用诊断和治疗、分析等用途序号装置名称类别数量型号最大管电压(kV)最大管电流(mA)用途工作场所备注以下空白(三) 中子发生器,包括中子管,但不包括放射性中子源序号名称类 别数 量型号最大管电 压(kV)最大靶电 流(A)中子强 度(n/s)用途工作场所氚靶情况备注活度(Bq)贮存方式数量以下空白15表 5 废弃物(重点是放射性废弃物)名称状态核素名称排放口浓度月排放量年排放总量暂存情况最终去向放射性固 废固态(一次性注射器、 纸杯、棉签、卫生纸等 沾染放射性核素的固体废物)131I、177Lu、 223Ra 、188Re/494.8污物暂存间暂存 衰变储存衰变, 监测达到
36、清洁解控水平后,按医疗废物处理固态(废活性炭)/放射性废 水液态131I、177Lu总 “1Bq/L总 10Bq/L,131I 活度浓度10Bq/L/衰变池经监测满足排放标准要求后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站放射性废 气气态131I13Bq/m3/专用排风管道送至 高空排放3注: 1.常规废弃物排放浓度, 对于液态单位为 mg/L,固体为 mg/kg,气态为 mg/m ;年排放总量 kg。2.含有放射性的废物要注明, 其排放浓度、年排放总量分别用比活度(Bq/L 或 Bq/kg 或 Bq/m3 )和活度(Bq)。16表 评价依据法 规 文 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 12 月 26
3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2014 年 4 月 24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2015 年 1 月 1 日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 年 10 月 28 日通过, 自 2003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2016 年 7 月 2 日第一次修正; 2018 年 12 月 29 日第二次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号),2003 年 10 月 1 日施行;(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 年 11 月 29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令第 253 号发布施行; 20
38、17 年 7 月 16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 682号令修订,自 2017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5)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2005 年 9 月 14 日经 国务院令第 449 号公布,2014 年 7 月 29 日经国务院令第 653 号修改,2019 年3 月 2 日经国务院令第 709 号修改);(6)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2006 年 1 月 18 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 31 号公布, 2008 年 12 月 6 日经环境保护部令第 3 号修 改,2017 年 12 月 20 日经环境保护部令第 47 号修改, 2019 年 8
39、月 22 日经生态环境部令第 7 号修改,2021 年 1 月 4 日经生态环境部令第 20 号修改);(7)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 18 号),自 2011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8)关于发布射线装置分类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告 2017 年第 66 号),自 2017 年 12 月 5 日起施行;(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令第 16 号) ,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10)关于明确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40、办公厅,环办辐射函2016430 号, 2016 年 3 月 7 日发布;(11)关于发布 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公告 2017 年第 65 号),自 2018 年 1 月 1 日施行;17(12)关于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事故分级处理和报告制度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145 号);(1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第 9 号),2019 年 11 月 1 日施行;(14)关于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和考核有关事项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 2019 年第 57 号);(15)关于进一步优化辐射安全考核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 2021 年第 9 号)。技 术 标 准(1)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J10.1-2016);(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3)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6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