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0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03.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单元测试一、古诗文默写(10分)(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2) 蒹葭采采,_。所谓伊人,_。(3) _,悠悠我心。纵我不往,_?(4) 古人的送别诗多给人悲戚之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却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_,_”更成为历代传唱的名句。(6)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_,_”。二、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昨夜一上床,又把你的童年温了一遍。可怜的孩子,怎么你的童年会跟我的那么相似呢?我也知道你从小受的挫折对于你今日的成就并非没有帮助;但我做爸爸的总是犯了很多很重大的错误。自问一生对朋友对社会没有做什么对不起的事,就是在家
2、里,对你和你妈妈做了不少有亏良心的事。这些都是近一年中常常想到的,不过这几天特别在脑海中盘旋不去,像噩梦一般。可怜过了45岁,父性才真正觉醒!今儿一天精神仍未恢复。人生的关是过不完的,等到过得差不多的时候,又要离开世界了。分析这两天来精神的波动,大半是因为:我从来没爱你像现在这样爱得深切,而正在这爱得最深切的关头,偏偏来了离别!这一关对我,对你妈妈都是从未有过的考验。别忘了妈妈之于你不仅是一般的母爱,而尤其因为她为了你花的心血最多,为你受的委屈当然是我的过失最多而且最深最痛苦。园丁以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果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可是在离别的关头怎么免得了割舍不掉的情绪呢?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齐过
3、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而减少了我一部分的罪过。可是结果是一回事,当年的事实又是一回事。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5这封信主要写傅雷回顾自己_,对儿子表示_,表达对儿子_。6下面这个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园丁以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果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可是在离别的关头怎么免得了割舍不掉的情绪呢?7作家毕飞宇在傅雷家书序中写道:“对我对我们这一代作家来说傅雷是特殊的。我致敬傅雷。”但同时又说:“我不愿成为傅雷的儿子。”你是否赞同毕飞宇的说法?请结合家书内
4、容谈谈看法。三、文言文(15分)【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
5、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五柳先生传1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1)便要还家( )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性嗜酒 ( ) (4)不足为外人道也 (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 好读书,不求甚解。15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中人“叹惋”的原因是什么?(4分)16“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陶渊明描写这个想象中的世界有什么用意?(3分)参考答案一、 古诗文默写(10分)略二,5 先前管教儿子太严厉的事情 深深的歉意 深深的思念之情 6运用类比(比喻)的手法,以园丁舍不得又不得不把自己灌溉的花送出去,来刻
6、画父母不得不把孩子送走的情形;运用反问的修辞,把父母难舍孩子离别的感情渲染得鲜明强烈,富有感染力。7示例:我不赞同毕飞宇的说法。从傅雷家书中我们看到,傅雷虽然对儿子要求严格,但他关心儿子的生活,能在艺术上指导儿子,能在儿子消沉和失意时给予建议。他是一位艺术修养极高、教子严格也深深爱着儿子的父亲,有一位这样的父亲,可以促进孩子的成长。(如果有学生认同毕飞宇的说法,认为傅雷对儿子的教导过于严苛,其态度对傅聪造成了较大的伤害,言之有理也可。但如果学生认为当傅雷的儿子太累则不妥。)(三)文言文(12分)13. (每小题1分,共4分)(1)“要”通“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特别喜爱 (4)值得14(1)竟不知道有一个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2分)(2)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或他喜好读书,不拘泥字面,只求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2分)15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2分)16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