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26 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96369305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26 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26 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26 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26 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26 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 授课对象:八年级 教材版本: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教材分析】 雁门太守行是八年级上册的一首课内古诗,诗歌描绘了敌人大兵压境来势汹汹,守城将士身披坚执锐,临危不乱,蓄势待发,将士临危亦不乱。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战斗的场面,而是侧面描写了“角声冲天”战争时间从白天到晚上,将士们牺牲惨重,正在进行你死我活的拱手之战,一个“凝”字更是动态的斜出了战争的惨烈,更形象地反映了爱国将士为保卫雁门而洒下的一摊摊鲜血,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的珍爱之情。敌方虽大兵压境,但守城战士终于保住了雁门,赢得了胜利后,又鼓起勇气追歼敌人,“

2、半卷”和“霜重”写出了行军的急促和环境的艰苦。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誓死报效祖国的决心。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素养的提高,浅层次的理解诗歌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应在这一时期引导学生会鉴赏古诗词,指导他们鉴赏的方法,并立足课本,拓宽视野,在读懂本诗中李贺心情后,通过综合知识积累,把握李贺诗歌的风格。 【课标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升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反复诵读、领会诗歌内容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小组讨论理解诗意,发挥想象感受全诗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反

3、复诵读、熟练背诵全诗,正确默写全诗。 难点:能够赏析这首诗歌,品味诗歌的妙处。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讲授法、对话法、实践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战争诗有怨,有恨,但是豪情终将战胜一切。这就是文人心中不肯凋零的英雄大梦。不仅仅是战争诗,豪情也是整个大唐生命的基色。就连李贺那样纤弱的诗人都曾高唱“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今天,让我们通过雁门太守行一起感受李贺笔下的奇景、奇情。 二、 读懂诗歌 设计意图读懂诗歌掌握节奏 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

4、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一读:请一位学生读,读准字音。 二读:结合注释理解内容自由读,把你的疑问提出来? 三读:请一位同学读,读出节奏和停顿。 方法指导 古诗一般按照意义结构进行划分:第一种,单音节在末尾。 五言诗为二二一,七言诗为二二二一,这是符合自然的、经典的声律节奏。 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第二种,单音节在句中。五言诗为二一二,七言诗为二二一二,这也是比较常见的。 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杜甫望岳)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在实际应用中,

5、一般是把两种形式错综起来使用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三、品析诗歌 设计意图作者塑造了慷慨激昂,逆境奋战,誓死疆场的英雄群体。1、读懂诗歌之-赏色彩之美 明确:黑云使人联想到大敌当前的形势,形势紧急; 凡兵围城,必有怪云变气。 金鳞戒备森严,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 胭脂更浓的紫色透出肃杀之气,仿佛战士的鲜血染成。 红旗红旗半卷,写出行军的诡秘。 角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庄严壮烈的感觉 2、读懂诗歌之-听雄壮之音 明确:角

6、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庄严壮烈的感觉 3、读懂诗歌之-临苦寒之境 明确:将士们所处环境的艰苦 四、读懂诗人-悟诗人之心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内容,感受本诗的情感:有声有色地描写了从白天到夜晚的战斗全过程。景物鲜明,色彩凝重,渲染了悲壮惨烈的气氛,一方面讴歌了将士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一方面表达了诗人自己誓死报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知人论诗 【投影展示】 知人论诗- 诗人李贺 写此诗时李贺17岁 家境贫寒 体弱多病 勤勉写诗 扬名诗坛 热衷功名 桀骜不驯 五、读出自我 设计意图明白此诗咏唱了一个古老的主题-报效君王,为国赴难。 此诗咏唱了一个古老的主题-报效君王,为国赴难。17岁的李贺家

7、境贫寒,体弱多病,被拒之于仕途之外,但他仍乃以国家安危为重,这需要何等的气量,实在难能可贵。你从李贺身上学到了什么? 六、拓展学习 设计意图积累爱国诗句 中国古代文人的英雄情节,能以天下为己任,关注时代家国,在作品中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你能梳理出本册书中英雄们的爱国诗句吗? 【投影展示】 辛弃疾词曰: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苏轼说: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 你在本册书学过的爱国诗歌?(齐读) 杜甫这样爱国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牧这样爱国的: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陆游这样爱国的: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文天祥这样爱

8、国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七、布置作业 1、积累边塞诗。 2、展开合理的想象,适当增加一些细节,将诗歌中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把本诗改成一个有意境的小故事。字数在3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首联:敌军围攻,守卫森严。 颔联:号角满天,战斗残酷。 以色示物 颈联:夜半偷袭,战斗又起。 以声感人 尾联:报效君王,甘愿身死。 【教学反思】 八年级学生在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素养的提高,浅层次的理解诗歌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应在这一时期引导学生会鉴赏古诗词,指导他们鉴赏的方法,并立足课本,拓宽视野,在读懂本诗中李贺心情后,通过综合知识积累,把握李贺诗歌的风格。 1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