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春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会读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有感情朗读春望。 会赏诗:通过掌握理解诗歌情感的方法,鉴赏诗歌情感。 会悟诗:通过思考家与国之间的关系,树立家国情怀。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春望。 2.掌握理解诗歌情感的方法。 3.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难点: 1.理解颔联、尾联的情感。 2.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曰:诗言志。于很多诗人而言,诗歌只是传情达意的载体。有一位诗人,声言“诗是吾家事”,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他“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毕生的追求、千年的经典成就了他诗歌史上至高无
2、上的美誉诗圣。他就是杜甫。最是诗中家国情。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聆听他的千古绝唱春望。 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1.学生结合注释,给抵、搔、簪注音,字正腔圆朗读诗歌。 2.学生结合句意,划分每一句诗的节奏。 3.学生读诗歌:读准节奏;将韵脚深、心、金、簪读得响亮、突出 三、理解首联情感,掌握鉴赏方法。 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学生根据注释、结合句意,按照以下句式,思考首联情感。 首联意思是:_,我体会到诗人_情感。 2.知人论世(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唐肃宗。杜甫闻讯,只身投奔肃
3、宗朝廷,结果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 757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3.赏析“破” (1)链接资料: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_ 杜甫悲陈陶 (2)学生根据悲陈陶联想“破”的景象及情感。 (3)小结:宋人论诗,把诗句中突出的、不平凡的字称为“诗眼”,好比人的眼睛,眼睛明亮方显精神。一个“破”字,既写出了长安城陷落后的惨状,又表现了诗人的愤怒。破,就是这一句的句眼。 (4)学生赏析句眼“深”,批注于诗句旁。 (5)教师示范朗读首联(愤怒与悲痛之情)。 (6)学生归纳总结:理解诗歌情感
4、的方法和步骤。 明确:知人论世、理解句意、品析句眼、有感情朗读 四、学以致用,理解颔联、颈联、尾联情感 1.学生根据理解诗歌情感的方法,分析诗歌颔联、颈联、尾联的情感,将相关内容填写在学习任务单上,并进行朗读。 写作背景:安史之乱,长安沦陷 该联的意思是:_ _根据句眼_,我能想象到_的场景,体会到诗人_情感。 2.教师点拨指导 A.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两种解读 第一种:看到花,诗人落泪;看到鸟,诗人心惊 第二种:感伤时局,花落泪;痛恨别离,鸟惊心 律诗讲究起承转合,学生结合首联,思考讨论:哪一种理解更能表现长安城的景象和诗人彼时的心境? 教师小结:第一种,乐景衬哀情,更显诗人之悲
5、痛;第二种,拟人化表达, 不仅人深受安史之乱的摧残,连无辜的花、鸟都深受其害,更显战争之残酷。前者更能表现诗人心境,后者更能表现安史之乱背景下的长安城景象。文学解读本是多样化、个性化的,两种理解都能表现诗人对战争的痛恨与愤怒、对时局的忧虑,两种解释,言之成理即可。 B.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情感点拨 (1)链接资料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羌村 (2)学生思考:为什么一封薄薄的家书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呢? (3)教师小结:一封家书,是消息久盼音讯不至的迫切,是对家人生命安全的担忧与恐惧。颈联一句,饱含了诗人对战争的愤怒、对家人的担忧、思念之情。 C.尾联“白头
6、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情感点拨 (1)忧国伤时的情感 链接资料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 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述怀 白头搔更短,句眼“搔”的背后,饱含着诗人怎样的心理和情感呢?结合链接资料,学生用第一人称表述。 (2)悲己的情感 教师点拨:同样是爱国,文天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甚至年轻时的杜甫还立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志,为什么此时的杜甫是却是“白头搔更短”呢?通过诗人与诗人的比较,诗人年轻时和此时的比较,从这一个“搔”字,你又能读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教师小结:尾联一句,饱含了诗人忧
7、国伤时、念家悲己的复杂情感。 五、有感情朗读诗歌 杜甫,一个破字,一个深字,一个抵字,一个搔字,却是万千情愫,诚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师生齐读春望(配乐),读出每一联的情感。 六、感悟杜甫精神,树立家国情怀 (1)学生小写作:如果你是那个时代里一名守城的战士,或者只是一个普通百姓。读罢此诗,你会有何感想或行动呢? (2)教师小结: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而如今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用他的如椽大笔记录着安史之乱。其诗,不愧为诗史。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带着兼济天下的理想,年轻的杜甫走进了盛唐。 不料奸臣当道,叛军猖獗,可杜甫
8、,不忘初心。哪怕家书抵万金,脱身得西走,就麻鞋见天子;哪怕白发不胜簪,风吹茅屋,心系的还是天下苍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7年前还是白头搔更短的他,竟是青春作伴好还乡。他的一生,为国喜,为国忧,甘愿为国抛头颅洒热血。其人,不愧为诗圣。 学生思考:为什么杜甫的一生都在为国着想?甚至要牺牲自己,为国而舍弃自己的家?家与国,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教师小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向我们诠释:国家战火纷飞,家不 成家。2017年,票房奇观战狼2。2021年,轻舟虽晚,终回家国。众志成城,齐心抗疫,山河无恙。都在告诉我们:国家强大,家国一心,家才成家。 齐读并铭记:无国就无家、有国才有家、家国共荣辱。 七、作业设计 (1)学以致用:鉴赏杜甫名作蜀相的情感。 (2)以“爱国”为主题,写一首三行诗。 八、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