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6269601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5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屈原列传》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教材 统编版 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 第9课 教学设计第9课屈原列传目录一、素养目标二、学习资源三、教学素养四、作者背景常识五、鉴赏活动六、文本研读七、文本联读 1 / 26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第9课屈原列传一、素养目标人文主题历史的现场1了解历史,尊重历史,以史为鉴。2领会作品中反映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3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语文素养1研习史传作品,领略人物风采,理解史家对人物的认识和评价,理解文中反映的历史观念。2研习史论作品,把握论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学习和借鉴他们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的态度和方法。3鉴赏作品的叙事艺术和说理艺

2、术。4丰富文言文的语言积累,学习在具体语境中分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的差异与联系。5学习评价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学写人物短评与驳论文。二、学习资源本单元精选四篇经典作品,编为三课,从历史传评和历史评论两个角度切入,引导学生分别研习史传文学和史论散文。1两篇史传文学:屈原列传苏武传屈原列传和苏武传以历史人物为中心,选取恰切的历史事实,精心剪裁展现人物生平和时代风貌,表现出史家的历史观和对人物的态度。2两篇史论散文: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两篇文章分别对秦朝和后唐灭亡的历史教训进行总结,得出了各自的结论。前者以赋体写史论,后者以散体写史论,两种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和论述风格各具特色,学习时要反

3、复诵读,细加体会。三、教学素养1了解司马迁及史记,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2了解屈原的生平,分析屈原的形象,领会其独特的人格风采。3分析文章艺术特色,学习夹叙夹议、正侧结合的写作方法。他为梦而生,梦尽的那天,他将离开这个世界,却不离开那片神奇的土地。那是哺育了他的生命,给了他无限灵感的故乡。那里,有他景仰的神明,有他效忠的君主,有他挚爱的人民和国家。一旦离开楚国的大地,他的灵感将会枯竭,如同干涸的泉水。他,就是屈原。四、作者背景常识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迁生于龙门,20岁外出考察,足迹遍

4、及大江南北。初任郎中,后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名家评说司马迁这位史学大师实在值得我们夸耀,他的一部史记不啻是我们中国的一部古代的史诗,或者说它是一部历史小说集也可以。郭沫若屈原,生活于七雄并峙、社会亟趋统一的战国时代。当时的七国中,秦、楚、齐三国力量最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其中秦、楚尤为强盛,合纵、连横的斗争十分激烈。苏秦说:“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战国策)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楚国面临的危机,对内主张改革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以楚为中心统一中国。由于怀王、

5、顷襄王宠幸奸佞之人(如宠妃郑袖、令尹子兰等人),对秦实行投降政策,屈原受到排斥打击,两次被放逐到江南一带。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自觉无力挽救楚国危亡的局面,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极度悲愤绝望,就在这一年五月初五(农历),自沉于湘水附近的汨罗江。情境活动屈原作为中华民族的标志性人物,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请你以“感动中国”颁奖词的形式,为屈原写一则颁奖词。_答案(示例一)静静汨罗,守护着他的灵魂;皇皇离骚,诉说着他的忠贞。在那个视人民如草芥的动荡年代,他用自己的血泪诠释了什么是心存百姓;在那个朝秦暮楚的战乱时期,他用自己的生命回答了什么是爱国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6、”他的心,与日月争辉。(示例二)他是一曲挽歌,长路混浊独自求索,一代风华随水漂泊,逾千年犹在耳畔;他是一曲壮歌,世人皆醉而我独醒,一衣向水抛国恨家仇,看万舟重重渡遍。他用自己的生命为中国思想界种下识忠奸、辨真伪、品清浊的种子。他就是生为理想,死为自由的屈原。史记史记记载上起上古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共计3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130篇: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表10篇,书8篇。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名著,也是一部文学名著。该书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语言简洁生动,而且接近口语,对后代的散文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五、鉴赏活动(一)文意理解

7、(第1段)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知识广博,长于记忆),明(明晓)于治乱,娴(熟练、熟悉)于辞令(应对的言辞)。入则与王图议(谋划计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接待)宾客,应对(应酬)诸侯。王甚任之。请概括段意:简介屈原的姓名、家世、所任官职、为政才能,及楚怀王对他的信任。(第2段)上官大夫与之同列(朝列、班列),争宠而心害(嫉妒)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制定)宪令(国家法令),屈平属(撰写)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强取)之,屈平不与(允许,同意)。因谗(作动词,谗毁)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自夸,炫耀)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

8、屈平。请概括段意:写屈原因谗言被楚怀王疏远。(第3段)屈平疾(痛心)王听(听觉)之不聪(明察)也,谗谄(说人坏话、奉承献媚的小人)之蔽明(蒙蔽明审的眼睛)也,邪曲(品行不正的小人)之害公也,方正(端方正直的人)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沉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遭遇忧患。离,同“罹”,遭受)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困窘没有出路)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疾苦,伤痛)惨怛(忧伤,悲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道德端正)直行(品行正直),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离间)之,可谓穷矣。信(诚实不欺)而见(被)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

9、也。国风好色而不淫(过度、无节制),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称述,称说)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阐明)道德之广崇(广大崇高),治乱之条贯(条理),靡(无,没有)不毕(全部)见(同“现”)。其文约(简约),其辞微(含蓄隐晦),其志洁,其行廉(正直,方正)。其称文(所称述的文字,所使用的文字)小而其指(同“旨”)极大,举类(事物)迩(近)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称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污浊)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辱、被辱)世之滋(黑)垢,皭(清白、洁净)然泥而不滓(污染)者也。推(推赞,推许)此志也,虽(即使)与日月争

10、光可也。请概括段意:从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离骚的内容、作品的风格三个方面表现屈原的人品与文风。(第4段)屈平既绌(同“黜”,指被罢免官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同“佯”,假装)去秦,厚币(丰厚的礼物)委(呈献)质(同“贽”,见面礼)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确实,果真)能绝齐(与齐国断绝外交关系),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派使者)如(到)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11、怀王乃悉(尽,全部)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请概括段意:写楚怀王中张仪离间计,受骗上当,与齐国绝交,并在与秦国的战争中损兵失地,国家大困。(第5段)明年第二年。指楚怀王十八年(前311),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快意,心里舒服)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相抵,抵得上)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趁机)厚币用事(当权)者臣靳尚,而设诡辩(说假话)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回来),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请概

12、括段意:写张仪到楚国抵罪,利用靳尚、郑袖而轻易脱身离去,屈原使齐归来,劝阻不及。(第6段)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请概括段意:写诸侯国联合击楚,楚国损兵折将。(第7段)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小儿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友好)?”怀王卒(终于,最终)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听从,接受)。亡走赵,赵不内(同“纳”,接纳)。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请概括段意:楚怀王赴秦与秦昭王会面,结果中计难归,死于秦地。(第8段)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怪罪,责怪)子兰以劝

13、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恨)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挂心,挂念)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希望)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思念。一说,保全)君兴国而欲反覆(回归)之,一篇之中三致志表达(这种)意愿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没有才能),莫不欲求忠以自为(帮助自己),举贤以自佐(辅佐自己);然亡国破家相随属(接连出现),而圣君治国(安定太平的国家)累世(许多代)而不见者,其(副词,大概、或许)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职分,资质),故内惑(迷惑,蛊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军队被打

14、败)地削(土地被分割),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请概括段意:写屈原遭谗流放期间的忠君爱国情怀,分析楚怀王客死于秦的原因。(第9段)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诋毁)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放逐)之。请概括段意:写屈原的行为触怒了令尹子兰,终遭放逐。(第10段)屈原至于(到了)江滨,被(同“披”,披散)发行吟泽畔,颜色(脸色,面容)憔悴(忧愁困顿的样子),形容(外貌,模样)枯槁(憔悴,消瘦)。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拘泥、执着)于物,而能与世推移(随世

15、道变化而变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推波助澜)?众人皆醉,何不(吃)其糟而啜(喝)其醨(薄酒)?何故怀瑾握瑜(比喻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志向。瑾、瑜,都是美玉),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洁净的样子),受物之汶汶(浑浊的样子)者乎?宁赴常流(即“长流”,指江水)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之白(比喻品德的高尚纯洁。晧,同“皓”。晧晧,皎洁的样子),而蒙世俗之温蠖(尘垢)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请概括段意:写屈原自杀前与渔父的一段对话,并交代屈原怀石投江的结局。(第11段)屈原既死之后,楚有

16、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这一类人)者,皆好辞(文辞,这里指文学)而以赋见称;然皆祖(效法,继承)屈原之从容辞令(文辞委婉得体),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请概括段意:写屈原对后世的影响。(第12段)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到某地去)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落泪、哭泣),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凭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指离官去职或在朝任职),又爽然自失(茫然若有所失)矣。”请概括段意:写司马迁对屈原深沉的爱国情感的肯定与赞叹,对屈原一生怀才不遇、最终含恨自尽的无限惋惜。(二)基础梳理(A

17、)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同“旨”,意旨)2屈平既绌(“绌”同“黜”,指被罢免官职)3齐与楚从亲(“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4乃令张仪详去秦(“详”同“佯”,假装)5厚币委质事楚(“质”同“贽”,见面礼)(B)请解释下列加点(红色)的实词、虚词的含义。1从齐与楚从亲 动词,同“纵”,合纵,联合抗秦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使动用法,使跟随小惠未遍,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动词,听从,顺从2穷人穷则反本 形容词,困窘没有出路而心目耳力俱穷促织 动词,用尽穷则独善其身孟子 形容词,不得志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3患惠王患之,乃令

18、张仪详去秦 动词,忧虑,担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 名词,忧患,灾祸4疾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动词,痛心君有疾在肌肤扁鹊见蔡桓公 名词,病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 形容词,劲疾5绝楚诚能绝齐 动词,断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动词,横渡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副词,非常,极(C)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红色)词的活用现象。1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词用作动词,效法,继承)2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名词用作状语,在内;在外)3蝉蜕于浊秽(名词用作状语,像蝉一样)4其后楚日以削(名词用作状语,一天天地)5谗谄之蔽明也(动词用作名词,说人坏话、奉承献媚的小人)6悲其志(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悲

19、伤)7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品行不正的小人;端方正直的人)8明道德之广崇(形容词用作动词,阐明)9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形容词用作动词,诋毁)10正道直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正;使直)11惠王患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患)12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振兴)13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形容词用作名词,忠诚之士;贤良之人)14同死生,轻去就(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等同;把看轻)(D)请解释下列加点(红色)词的古义。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第二年。指楚怀王十八年(前311)。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骗人的假话。今

20、义:无理狡辩,动词。3颜色憔悴古义:脸色,面容。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4形容枯槁古义:外貌,模样。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5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委婉得体。今义:举止行动不慌不忙,镇静、沉着。6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古义:当权。今义:(凭感情、意气等)行事。(E)请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离骚”者,犹离忧也。(判断句)译文:“离骚”,如同遭遇忧患。2秦,虎狼之国。(判断句)译文:秦国,是像虎狼一样的国家。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译文:诚实不欺却被怀疑,忠心却被诽谤。4为天下笑。(被动句)译文:被天下人耻笑。5方正之不容也。(被动

21、句)译文:端方正直的人不为(昏君馋臣)所容。6不凝滞于物。(被动句)译文:不为外物所拘束。7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宾语前置句)译文:没有哪一个不想寻求忠臣来帮助自己,选拔贤臣来辅佐自己。8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状语后置句、省略句)译文: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行走一边吟唱。9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状语后置句)译文:对于治理国家的道理很明白,对于应对的言辞也很娴熟。此句通常意译为: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10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句)译文:作为一个人,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三)文白对译屈原者,名平,楚 之

22、同 姓 也。为 楚怀 王左 徒。屈原,名平,与楚国王族是同姓。做过楚怀王的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他知识广博,长于记忆,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辞令。左徒:官名。博闻强志:知识广博,长于记忆。明:明晓。于:介词,对,对于。娴xin:熟练、熟悉。辞令:应对的言辞。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在朝堂就与君王谋划计议国家事务, 以 出 号 令;出则接遇 宾 客,应 对 诸 侯。王 甚 任之。来发出号令;对外就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楚怀王很信任他。入:指进入朝堂。则:连词,就。王:指楚怀王。图议:谋划计议。接遇:接待。应对:应酬。因屈原“娴于辞令”,故有此言。上 官大夫与之同列,争上官大夫与屈原在

23、朝廷处于同等位次,上官大夫为了宠而心害其能。争取楚怀王的宠幸因而心中嫉妒屈原的贤能。上官:复姓。大夫:官名。东周时,诸侯国官分卿、大夫、士三级。之:代指屈原。列:朝列、班列。争宠:争取楚怀王的宠幸。害:嫉妒。怀 王 使 屈 原 造 为 宪令,屈 平 属 草 稿 怀王令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写成了草稿还未 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未最后定稿,上官大夫看了就想按自己的意思做些改动,屈 平 不 与。屈原不同意给他。使:令。造为:制定。造,作;为,作。同义连用。宪令:国家法令。属zh:撰写。而:就,承接连词。夺:强取。之:代指屈原的草稿。见而欲夺之,是“见之而欲夺之”的省略。与:允许,同意。 因谗之

24、曰:“王 使 屈 平 为令,于是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令屈原制定法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人们没有谁不知道的。每一道法令出来,屈原就自夸他的功劳,曰以为非 我 莫能为也。”王怒他认为除了我是没有谁能制定法令的。”怀王听了很生气,而疏屈平。就疏远了屈原。因:于是,表顺承的连词。谗之:谗毁屈原,说屈原的坏话。谗,作动词用,馋毁。为令:制定法令。为,写,制定,动词。莫: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谁。伐:自夸,炫耀。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屈原痛心于楚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进谗谄之蔽明也,邪曲 之言而阿谀奉承的小人蒙蔽了怀王的眼睛,邪恶不正的小人害公 也,方正之不容 也,故

25、忧 愁 幽 思 损害国家,端方正直的人不为昏君谗臣所容,所以他忧愁而 作 离 骚。“离骚”者,犹 离 忧 也。沉思因而写了离骚。“离骚”,如同遭遇忧患。疾:痛心。听:听觉,名词。之:都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从“王听之不聪”至“方正之不容”,四个带“之”字的句子都无独立性,是“疾”的宾语。聪:明察。谗谄(chn):说人坏话、奉承献媚的小人。蔽:蒙蔽。明:明审的眼睛。邪曲:“邪”与“曲”都是邪恶、不正之意。这里指品行不正的小人。方正:端方正直的人。也:前四个均为带有感叹意思的叹词。后一个是表示判断语气的语气词。幽思:沉思。而:因而。者:表提示停顿的语气词。犹:如同,好像,动词。离忧:遭遇忧

26、患。离,同“罹”,遭受。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上天,是人类的开始;父母,是人的本源。人困则反本, 故 劳 苦 倦 极,窘没有出路,就会追念根本,所以人们在劳苦疲困的时候,没未 尝 不 呼 天 也;疾痛惨 怛,未尝不有不呼喊天的;人们在疾苦、伤痛、内心悲痛的时候,没有不呼父母也。呼喊父母的。穷:困窘没有出路。指处境困难。极:疲困。疾痛:疾苦,伤痛。惨怛d:忧伤,悲痛。怛,痛。 屈平正道直行,竭 忠 尽 智 以 事 其 君,屈原道德端正,品行正直,竭尽忠心智力来侍奉他的君王,谗人间之,可谓进谗言的人离间他们的关系而使屈原被疏远,可以说是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 无遭遇困厄了

27、。诚实不歁却被怀疑,忠心却被诽谤,能够没有 怨 乎?屈平之作离骚,盖 自 怨生也。国风怨愤吗?屈原作离骚,大概是由怨愤引起的。国风多写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男女爱情,但并不过分而失当。小雅怨愤发牢骚,但并不坏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乱礼法。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 正道直行:道德端正,品行正直。正道,道德端正。直行,品行正直。“正道”与“直行”为同义连用,都是比喻说法。间(jin):离间。之:代指屈原竭忠尽智而怀王信任他的这种关系。间之,指这种关系被小人离间。信:诚实不欺。而:转折连词。见:被。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盖:大概。上称帝喾,下道齐桓,离骚中远古上溯到帝喾,近代提到 中

28、 述 汤、 武, 以 刺齐桓公,中古说到商汤、周武王,称引古代帝王以此讥刺世事。当世的事。帝喾k:号高辛氏。传为古代炎黄部落联盟首领。商族、周族都是他的后裔。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齐桓:齐桓公(?前643),春秋前期齐国国君。姜姓,名小白。他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经济,又在“尊王攘夷”的名义下“九合诸侯”,是春秋“五霸”中第一个霸主。汤:商汤,商朝的建立者。武:周武王,西周王朝的建立者。以刺世事:称引古代帝王以此讥刺当世的事。以,连词,表动作行为目的。 明 道 作者在离骚中阐明德 之 广崇,治 乱 之条 贯,靡不了广大崇高的道德,国家治与乱的条理,这些没有不完全毕见。得到表现的。明:阐明。广崇:广

29、大崇高。条贯:条理。靡m:无,没有。靡不,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毕:全部。其文约,其辞微,其 志洁,其行他的文辞简约,他的语言含蓄隐晦,他的志趣高洁,他的行为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正直。其文辞描写的是寻常事物,但是它的意旨却极为博大,举类迩而见义所列举的都是离人们很近的习见事例,但所表达的意思很远。其 志洁,故其称物芳;其深远。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他的作品中多引用芳香之物;他的行廉,故 死 而不容。行为正直,所以至死也不容于世。约:简约。微:含蓄隐晦。廉:正直,方正。称文:所称述的文字,所使用的文字。“称”与“举”同义,都有“称述”之意。小:寻常事物。指:同“旨”。类:事物。迩(r):近。称物芳

30、:指离骚里面多用美人香草来比喻。称,称述。不容:不容于世,不容于世俗之世、黑暗之世。自疏 濯 淖 污 泥之中,蝉 蜕 屈原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于 浊秽,以 浮 游 尘 埃 之 外 ,不获 世 那样摆脱污秽的环境,因而能超脱于尘世之外,不被尘世之 滋 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的污垢所辱,保持高洁,屈原是从污泥中出来而没有被污染的人。自疏:自动疏远。淖no:污浊。蝉蜕:蝉脱壳。蝉,名词作状语。以:表结果的连词。浮游:漫游,此指超脱。尘埃:比喻尘世。滋垢:秽浊污垢。jio:清白、洁净。泥:同“涅”,染黑。滓z:污染。“泥而不滓者” 即“从污泥中出来却不被污染的人”。者:结构助词,与“不滓”组成

31、名词性词组。指代“不滓”的人。推此志也,虽 与 日 月 争 光 可 也。推赞这种高洁的志趣,即使与日月争光辉也是可以的。推:推赞,推许。此志:指屈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虽:即使。表让步的连词。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 齐,齐 屈原已被免除官职,这以后秦国打算攻打齐国,齐国 与 楚从亲。与楚国合纵亲善。绌:同“黜”,指被罢免官职。其:此,代指“屈平既绌”这件事。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惠王患之,乃令张 秦惠王对这件事很担忧,于是派张仪假仪 详去秦,厚币委质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进献给楚国,表示愿意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 楚侍奉楚王,并且说:“秦国很憎恨齐国,但齐国同楚国合从 亲

32、,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纵亲善,如果楚国确实能与齐国断绝来往,秦国愿意将商於之地六 百 里。”楚怀 王 贪 而 信 张於的土地六百里献给楚国。”楚怀王贪婪,因而相信了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仪的话,于是与齐国断绝交往,派出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患之:以之为患。意动用法。之,代词,代“齐与楚从亲”这件事。乃:于是,就。详:同“佯”,假装。去:离开。厚币:丰厚的礼物。质:同“贽”,见面礼。事:侍奉。诚:确实,果真。绝齐:绝于齐,与齐国断绝外交关系。商於:秦地名,在今河南淅川西南。一说,指商(今陕西丹凤西北商镇)、於(在今河南西峡境)两邑及两邑之间的地区,即今丹江中下游一带。使使:派使者,第一个“使

33、”是动词,派;第二个“使”是名词,使者。 张仪诈张仪欺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骗使者说:“我与怀王只约好了割六里地,没有听说六百里。”楚 使 怒去,归 告怀王。 楚国使者愤怒离开,回到楚国就把这事向楚怀王禀告。诈:欺骗。约:商定。怒:愤怒。去:离开。归告怀王:即“归而告之于怀王”。怀王楚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非常愤怒,大规模出动军队讨伐秦国。秦国派兵之,大 破 楚 师 于 丹 、淅,斩 首 八 万,迎击楚军,在丹水和淅水一带大败楚军,斩杀楚军八万,虏楚将 屈 匄,遂 取 楚 之 汉 中 地。俘虏了楚国的将军屈匄,于是夺取了楚国汉中一带的土地。大:大规模地。丹、淅:丹水、淅水一

34、带。丹水发源于陕西商洛,向东流入河南与淅水汇合,至湖北丹江口入汉水。淅水发源于河南省卢氏县,流经内乡、淅川等地。秦大破楚师事据史记索隐载,是在丹水之北,淅水之南,时间在楚怀王十七年(前312)。屈匄(i):姓屈,名匄,楚将。汉中:郡名。因在汉水中游一带而得名。其地在今陕西的一部分与湖北的一部分。 怀王 乃 悉 发国 中 兵,以深入击秦,战 楚怀王于是征发全国的军队,来深入秦地攻击秦国,在于 蓝 田。魏闻之,袭楚至邓。蓝田交战。魏国听到这个消息,派兵袭击楚国直打到邓县。楚 兵 惧,自秦归。而齐竟楚国的军队害怕了,从秦国回到楚国。而齐国竟然(因为怒不救 楚,楚对楚怀王绝齐的做法感到)恼怒不出兵救楚

35、国,楚国从此大困。陷入非常困危的境地。悉:尽,全部。以:表动作目的的连词。蓝田:秦地名,在今湖北钟祥西北。之:代指秦、楚兵战于蓝田这一消息。邓:秦地名,在今湖北襄阳北。竟:竟然。副词,表事出意料之外。明年,秦 割 汉 中 地 与 楚 以 和。楚第二年,秦国提出割让汉中土地同楚国来讲和。楚怀王曰:“不愿得地,愿 得 张 仪而甘心焉。”王说:“不希望得到汉中土地,只希望得到张仪就称心了。”以:表动作目的的连词,可译作“来”。甘心:快意,心里舒服。张仪闻,乃张仪听到后,就对秦王曰:“以 一 仪 而当汉中地,臣 请说:“用一个张仪就能抵得上整个汉中的土地,臣请求到往 如 楚。” 如楚,又 因 厚 币用

36、 事 楚国去。”到了楚国,又趁机送厚礼给楚国当权 者臣 靳 尚,而 设 诡 辩 于 怀 王 之 宠 姬郑袖。的臣子靳尚,让他在怀王的宠妃郑袖那里说假话。 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怀王竟然听信了郑袖的话,又释放使张仪离开。以:用,拿,介词。当:相抵,抵得上。往如:到,往。同义连用。因:趁机。用事者:当权的人。设诡辩:说假话。姬:帝王或诸侯的妾。竟:竟然。复释:又释放。张仪第一次至楚,曾以六百里商於之地欺骗楚王。这是第二次到楚,所以说“复释”。去:使动用法,使离开。是时屈平既疏,这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 不再在原官位,(被派)出使到齐国,回到楚国,(知道了张谏怀王曰:“何 不

37、 杀 张仪?”怀王悔,仪的事)就向怀王进谏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后悔,追 张 仪, 不 及。派人追赶张仪,但是没有赶上。是:这,代词。在位:在原来的官位上。顾反:回来。其后 诸 侯 共 击 楚,大 破 之,杀其这以后诸侯共同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了楚国的将唐眜。将军唐眜。其:指代前面发生的事情。之:指楚国军队。其:楚国的。唐眜m:楚国将军。 时 秦 昭 王 与 楚 婚,欲 与 怀 王 会。怀王当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想同怀王会面。怀王想应欲行,屈平曰:“秦 ,虎 狼 之国,不 可 信。邀前往,屈原说:“秦国,是像虎狼一样的国家,不能相信。不如毋行。”不如不去。”与楚婚:楚怀王二十四年,秦昭

38、王初立,“楚往迎妇”。毋:禁止之词,不要。怀 王 稚 子 子 兰 劝 王 行:“奈何绝秦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前往:“为什么要断绝和秦国的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前往秦国。进了武关,秦国的伏兵绝其后,因 留 怀王,以兵断了楚王的后路,趁机扣留楚怀王,拿怀王做要挟要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求楚国割让土地。怀王愤怒,不答应。逃往赵国,赵国不内。复 之 秦,竟死于秦而归葬。接纳。又回到秦国,最终死在秦国而后归葬楚国。稚子:小儿子。奈何:为什么。欢:友好。卒:终于,最终。武关:秦国的南关,在今陕西丹凤东。留:扣留。以求割地:以之求割地。以,介词,译为“拿”,“用”。听

39、:听从,接受。亡:逃跑。走:奔向。之:到,至。竟:最终。楚怀王死于楚顷襄王三年。 长子顷襄王立,以 其 弟 子兰为 令尹。楚怀王的大儿子顷襄王即位,任命他的弟弟子兰做令尹。顷襄:名横,在公元前298年,即楚怀王入秦第二年即王位,是为顷襄王元年。立,即位。以:动词,任命。令尹:相当于宰相。楚人 既 咎 子 兰 以 劝 怀 王 入 秦而 不反也。楚国人已经责怪子兰,因为他劝说怀王到秦国去却没能回来。咎ji:怪罪,责怪。 屈 平 既嫉 之, 虽放流,屈原也因这件事而很恨子兰,他虽然被放逐,眷顾楚 国,系心怀王,不忘欲 反,冀 可是还眷念楚国,挂念怀王,没有忘记想返回朝廷的愿望,希幸 君 之 一 悟,

40、俗之 一改也。望君王能够完全觉悟,社会风气能完全改变。嫉:恨。之:指代子兰。放流:放逐。眷顾:眷念。系心:挂心,挂念。冀幸:希望。俗:社会风气,指当时楚国的坏习俗。之:结构助词,取消主谓句的独立性。一:完全,彻底。其存君兴国他思念君王想使国家振兴,因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而想使楚国返回到正确轨道,在一篇作品中再三表达这种致志焉。然 终 无 可 奈何,故 不 可 以 反。卒意愿。然而最终没有办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终于以此 见 怀王之 终 不 悟 也。因此看清了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其:指代屈原。存君兴国:思念君王,振兴国家。覆:翻转过来。一篇:指离骚。三:有“再三”的意思。不是实数。致志:表达这

41、种意愿。人君无愚、智、贤、不肖, 国君无论愚笨还是聪明,贤能还是无德无才,莫 不 欲求 忠以自为,举贤没有哪一个不想寻求忠臣来帮助自己,选拔贤臣以自 佐;来辅佐自己;人君:国君。无:无论,副词,表条件。智:聪明。贤:有德有才。不肖:无德无才。莫: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哪一个。以:表动作目的的连词,可译为“来”。举:选拔。自佐:辅佐自己。然 亡 国 破 家 相随 属,而圣君治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出现,而圣明的君主和治理得国 累 世而不见者,其所 谓 忠很好的国家许多代却见不到,大概是他们所认为忠心的者 不忠,而 所 谓 贤 者 不 贤 也。人其实不忠,所认为贤能的人其实不贤能吧。亡国:与“破家”同

42、义。相随属zh:接连出现。治国:安定太平的国家。累li世:许多代。其:副词,大概或许。谓:认为。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 内 惑 于 郑袖,外怀王因为不懂得忠臣的资质,所以在宫内被郑袖迷惑,在外 欺 于 张 仪,疏 屈平 而信 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面被张仪欺骗,疏远屈原却信任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军挫地削,亡其六郡,身 队被打败,土地被分割,失去了他的国家的六个郡,自身客 死 于 秦,为天下笑。此 不 知 人 之也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这就是不能辨识人所招祸也。来的祸患。以:表原因。不知:不懂得。忠臣:就是辅佐帮助君王竭忠尽智,像屈原这样的人。分fn:职分,资质。惑:迷惑,蛊惑。兵挫:军队

43、被打败。地削:土地被分割。亡其六郡:楚怀王十七年,秦占有楚汉中郡;二十八年,秦夺取楚地重丘;三十年,秦占有楚八城。以上都在六郡之内。身:自身。为:被。知人:辨识人。知,辨识。 令 尹子 兰 闻之, 大怒,卒 使 上官令尹子兰听到屈原恨他的话十分恼怒,终于派上官大大 夫 短 屈 原 于 顷 襄 王,顷 襄 王 怒 而 迁 之。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就将屈原放逐。之:指“屈平既嫉之”。卒:终于。短:形容词作动词用,诋毁。译为“说屈原的坏话”。而:表承接的连词,就。迁之:以之迁。迁,放逐。之,代指屈原。屈 原 至 于江滨,被发行吟 泽 畔,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唱,颜色憔悴,形 容枯 槁。面容显得忧愁困顿,形体容貌显得消瘦。至于:到了。至,动词;于,介词。滨:水边。行吟:边行走边吟唱。泽畔:水边。颜色:脸色,面容。憔悴:忧愁困顿的样子。形容:外貌,模样。枯槁o:憔悴,消瘦。 渔父 见而问之曰:“子非一个打鱼的老者看见屈原就问他说:“您不是三 闾 大 夫欤?何 故 而 至 此?”三闾大夫吗?什么缘故让您来到了这里?”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欤:句末疑问语气词。故:缘故,原因。 屈原曰:“举世混浊屈原说:“整个世上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