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素材:DNA复制机理 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课素材:DNA复制机理 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DNA复制机理DNA复制广泛发生于几乎所有的生物体中。以大肠杆菌为例,它通过二分裂法的无性繁殖,依靠DNA快速而精确的复制,从而确保母细胞与子细胞所携带的遗传物质近乎相同。DNA的双螺旋结构和骨架的特点和作用,在这里就不赘述了。值得一提的是,在DNA的双螺旋结构中,一条DNA链的方向是53,另一条是35。而DNA复制时的方向均为5端到3端,这是因为DNA聚合酶合成方向为5端到3端,因此会出现两条DNA链的连续和非连续复制的场景,同时在3端不断地添加核苷酸。DNA的复制从复制起点(Origin of replication),是启动蛋白(Promoter protein)的靶标位点,能识别易于分
2、离双链的AT。一旦被识别,双链DNA在启动蛋白及其他蛋白的作用下解开,形成两处的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复制叉的形成是多种蛋白质及酶参与的较复杂的过程。 多种酶在DNA复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DNA解旋酶(DNA Helicase)通过水解ATP获得能量以分离双链DNA。(图示青色) DNA单链结合蛋白,即SSB蛋白(Single stranded binding proteins),保证解旋酶解开的单链在复制完成前能保持稳定的单链结构,存在于复制叉处。(图示紫色小珠) 拓扑异构酶(DNA Gyrase)的作用是避免在复制叉附近产生超螺旋化现象。(图示红色)一旦复制叉结构稳
3、定,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会催化新的核苷酸添加到子链中。还有诸如 Clamp 和 Clamp Loader 蛋白,有助于将DNA聚合酶固定在DNA上。由于DNA聚合酶不能从零开始添加新的核苷酸,因此需要一小段的RNA,在引物酶(Primase)的作用下,从5端与母链进行配对形成一段引物(Primer)。两条DNA链的复制同时发生,一条为连续合成(continuous synthesis)的前导链(leading strand)、另一条为不连续合成discontinuous synthesis)的后随链(lagging strand)。前导链的复制方向为5端到3端(因为其子
4、链的方向是3端到5端)。而后随链的复制方向也为5端到3端,由于不连续,所以形成了一个个片段,即长约23kb的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无论是前导链还是后随链都需要引物,以用于开始子链DNA的合成。冈崎片段是20世纪60年代两位日本分子生物学家、名古屋大学的一对校友夫妇冈崎令治和冈崎恒子共同发现的。他们在1968年用3H脱氧胸苷短时间标记大肠杆菌,提取DNA,变性后用超离心方法得到了许多3H标记的DNA小片段,这些短的DNA片段被后人称作冈崎片段。引物酶在后随链的5端添加了一个引物,然后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借助引物,用核苷酸填充冈崎碎片的空缺。随着不断
5、向后解螺旋,这个过程不断被重复,直至整条子链被复制。引物酶在后随链的5端添加了一个引物,然后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借助引物,用核苷酸填充冈崎碎片的空缺。随着不断向后解螺旋,这个过程不断被重复,直至整条子链被复制。DNA连接酶(DNA ligase)用于连接末端的冈崎片段,形成完整的DNA后随链由于在真核生物中,染色体以多点复制的方法进行,因此在染色体末端的DNA在每个复制周期中都会丢失一小部分。端粒(Telomere)是接近末端的重复DNA区域,它的丢失不会对有效片段有损。端粒缩短在体细胞中是正常过程,而在生殖细胞中,端粒在端粒酶(Telomerase)的作用下,延伸端粒区域的重复序列,以防止降解。 DNA的复制机理十分复杂,今天小编我只是用简单地进行介绍。并且DNA的复制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上还具有一定差异,这也是需要在将来的分子生物学进程中进一步研究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