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群落-2021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2月刊).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5801981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PDF 页数:54 大小:8.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群和群落-2021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2月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种群和群落-2021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2月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种群和群落-2021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2月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群和群落-2021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2月刊).pdf(5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11.2020年初,澳大利亚等地爆发了严重的森林火灾。一片森林局部区域被火灾夷为平地后会形成 林窗。一段时间后“林窗”区域出现草,一些年后出现一些灌木、乔木,经过数十年之后,植被恢复之前的面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为初生演替B.火灾加速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林窗”区域里物种丰富度一定逐年增加D.火灾前后的两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完全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1、林窗又称林隙或林冠空隙,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性因素(如干旱,台风,火灾等)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分为林冠空隙和扩展林窗两类。2、群落的演

2、替: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演替的类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由于“林窗 区域具备原有土壤条件和植物种子及其他繁殖体,故 林窗 区域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A错误;B、火灾加速了生态系统中储存在生物体内的碳变成CO?的过程,促进了物质循环,B正确;C、当生态系统达到稳定状态时,物种丰富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 林窗 区域里的物种丰富度不

3、会一直增加,C错误;D、由于十年后的环境与十年前的环境不一定相同,所以火灾前后的两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不一定完全相同,D错误。故选Bo202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12.2020年初,非洲及东南亚地区爆发了严重的沙漠长蝗蝗灾。沙漠蝗繁殖速度快,且可进行孤雌生殖(卵细胞不受精直接发育成成体)沙漠蝗迁徙速度快,距离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选择性诱杀雄虫后,子代蝗虫数量会明显减少B.蝗灾破坏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使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C.在蝗虫高密度地区,采用生物防治可迅速降低蜓虫密度D.蝗虫破坏某地的生态环境后,由于其K 值减小,蝗虫大量死亡,蝗灾结束【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

4、种类(1)抵抗力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2)恢复力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规律:一般环境条件越好,恢复力稳定性越高;反之,越低。【详解】A、题意显示蝗虫能进行孤雌生殖,杀灭雄虫后,蝗虫数量不会明显减少,A 错误;B、蝗灾破坏生态平衡后,可能引起生态系统内部物种多样性减少,进而改变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B 正确;C、在蝗虫高密度地区,采用物理或化学

5、防治能迅速降低蛆虫密度,而生物防治是通过生物之间的制约关系调节蝗虫密度的,效果较慢,C 错误;D、题意显示,蝗虫能够迁徙,且迁徙的距离较远,不会因此大量死亡,D 错误。故选B。2021届重庆市八中高考适应性月考15.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叙述正确的是()A.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适于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B.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C.诱虫器的土壤和花盆壁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隙,主要目的是便于小动物爬出进行收集D.若要进一步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组应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作用,将土壤用塑料袋包好,

6、放 在 100恒温箱中lh灭菌【答案】B【解析】【分析】调查土壤中的小动物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详解】A、对土壤小动物进行丰富度调查用取样器取样法,A 错误;B、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B 正确;C、为了让空气流通,诱虫器的土壤和花盆壁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隙,C 错误;D、实验组的土壤要进行处理,以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同时尽可能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例如将土壤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恒温箱中lh 灭菌

7、),D 错误。故选B。2021届重庆市八中高考适应性月考1 6.某山区坡地因树木过度砍伐而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为了治理环境,人们采取了封山育林的措施。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种群密度a b e时 间/年A,物种比物种、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B.此处发生的演替类型与沙丘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C.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群落完全取而代之的现象D.若气候适宜,群落在c 点后,灌木将持续占主导地位【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

8、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图。在生长一段时间后很快消失了,属于一年生的草本,是多年生的草本,是灌木。【详解】A、物种比物种、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A 正确;B、此处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沙丘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演替类型不同,B错误;C、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群落优势取代的现象,C错误;D、若气候适宜,群落将继续演替,在森林阶段,乔木比灌木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因而最终占据了优势,D错误。故选Ao2021届重庆市八中高考适应性月考2 7.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 3800m的海拔高度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2003

9、800m的海拔高度内,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A.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B.存在于b区域的不同物种间可能形成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的空间特征C.c处生活的生物所构成的捕食关系有利于维持群落的稳定,有利于生物进化D.在-200 3800m范围内,光照是影响不同区域植物种类不同的唯一因素【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的分层现象是植物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等都影响植物的生长,由图示可知,温度是造成高山植物水平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而森林中决定植物的分层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光照强度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因

10、此,农业生产中,可以合理密植,提高产量。【详解】A、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B、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是种群的空间特征,B错误;C、捕食关系制约了被捕食者数量无限增长,有利于维持群落的稳定,有利于生物进化,C正确;D、光照是影响不同区域内植物种类不同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影响生物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试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记住影响生物群落垂直结构的主要生态因素即可。2021届重庆市八中高考适应性月考2 8.在某生态系统中,动物X 是植食性动物。现将动物Y 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动物X 和动

11、物Y 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若不考虑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时 间(年)12345678动物X 种群数量(只)189001950014500105009500960095009600动物Y 种群数量(只)100120200250180170180170A.动物X 和动物Y 最可能为捕食关系,X 是被捕食者B.动物X 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受动物Y 引入的影响C.动物Y 的丰富度先增加后处于动态平衡D.种群密度过大时,若种群Y 中成年个体分泌毒素杀死幼年个体,则构成了竞争关系【答案】A【解析】【分析】种间关系包括种间斗争和种间互助。种间斗争包括捕食、竞争和寄生;种间互助有

12、互利共生。【详解】A、动 物 Y 出现后,植食性动物X 数量略有增加后逐年减少并趋于稳定;动 物 Y数量逐年增多,后略有减少并趋于稳定,结合两者数量差异,说明两个种群之间最可能是捕食关系,其中植食性动物X 数量较多,为被捕食者,A 正确;B、由表中数据可知,动物X 的环境容纳量受到动物Y 引入的影响,B 错误;C、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C 错误;D、种群Y中成年个体杀死幼年个体,属于种内斗争,D错误。故选A,【点睛】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值。2 0 2 1 届重庆市八中高考适应性月考3 4.图甲是草原中的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

13、乙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该同学的具体操作为:先向试管中加入1 0 m L 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再向试管中接种入酵母菌,之后将试管置于适宜环境中连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数,并绘制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草原上的鼠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最好在(填“b”“C”或 d”)时刻前进行防治。若图甲中曲线I I 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H表 明 蛇 发 挥 明 显 生 态 效 应 的 时 间 段 是。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a 的角度将会(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为了绘制得到图

14、乙的曲线图,可采取 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图丙是b 时刻用血球计数板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一个中方格上有2 4 个酵母菌,若以该中方格的酵母菌数代表整个计数室中每个中方格酵母菌数的平均值。则 该 1 L 培养液中酵母菌的 K值约为 个。该 计 数 方 法 得 到 的 值 与 实 际 活 菌 相 比 (填“偏大”“偏小”或“相同”)。(4)图乙中d e段酵母菌数目减少的原因除了营养物质大量消耗之外还包括【答案】.种群密度(2).b (3).ef (4).变大 .抽样检测.1.2 x 1 0 (7).偏大.代谢废物大量积累【解析】【分析】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探究酵母菌

15、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实验流程为:(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好(2)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玲(3)观察并计数)重 复(2)、(3)步 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玲绘图分析。【详解】(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C2)草原上的鼠在b时刻种群数量为K/2,此时增长速率最快,故最好在b时刻前进行防治;在草原中投放一定数量的蛇后,草原鼠的数量增加一段时间后维持稳定后又下降,因此蛇发挥明显效应的时间段是草原鼠数量下降这段时间,为e f段;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草原鼠数量降低速度减慢,因此a角度增大。(3)调查酵母菌数量的方法为抽样检测

16、法;由图丙及血球计数板规格可知,该血球计数板共25个中方格,血球计数板上酵母菌数量为24x25=600个。又因为血球计数板体积为lm m xlm m xO.lm m,故1L酵母菌培养液含有的酵母菌数量为600+(O.lxlO-3)xl03=6xl09,此时刻测得酵母菌数量是K/2,故K值为6x109x2=1.2x10?因该计数方法统计了已死亡的酵母菌,故比活菌数偏大。(4)图乙中de段酵母菌数目减少原因有营养大量消耗和代谢废物大量积累等。【点睛】本题考查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方面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调查的方式和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注意点;学会酵母菌计数的方法,并能利用公式对数

17、量进行计算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3 6.下图显示了一块弃耕地上优势物种从A到E的取代顺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可获得的营养物质和光A.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优势物种对土壤营养物质和光的要求有区别B.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空间结构随之变化C.若第4年发生了火灾,其后演替的时间和过程与初生演替不同D.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恢复力稳定性逐渐提高【答案】D【解析】【分析】1.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2.演替的趋势:生物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群落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3.群落的演替是群

18、落的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据图分析,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后来替代物种相对前面被替代的物种对光的需求减弱,但可获得的营养物增加。【详解】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枯枝落叶的积累营养物的有效性增加,光因遮荫而减弱,不同优势物种对土壤营养物质的要求、对光的需求有区别,A正确;B、群落演替就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因此群落的物种组成会不断发生变化,空间结构随之变化,B正确;C、若第4年发生了火灾,其后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与初生演替相比起始条件不同,演替需要的时间也不同,C正确;D、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生态系统有机物不断上升,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化,抵抗力稳定性逐渐

19、提高,D错误。故选D。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3 7.图甲为某种鼠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图乙为该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ae段鼠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B.图甲中的c点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刻C.改变空间和资源条件不会使图甲中K值改变D.图甲中c点对应图乙中3 此时鼠群增长速率最大【答案】D【解析】【分析】图分析,甲表示S型曲线,乙表示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20、,形 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详解】A、图甲中ae段鼠群的数量一直是增加的,所以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错误;B、图甲中的c点种群的数量为K/2,此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不易防治鼠害,B错误;C、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变化,C错误;D、图甲中的c点种群的数量为K/2,对应图乙中小 此时鼠群增长速率最大,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和增长速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注意K/2所代表的含义以及此时种群数量增长的特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

21、期中考试3 8.下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中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A.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的功能B.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科研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场所C.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成功研制出一种电子蛙眼D.我国以海洋生物制成的单方药物有2 2种【答案】A【解析】【详解】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的功能属于间接价值;科研价值属于直接价值;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成功研制出一种电子蛙眼属于直接价值;海洋生物制成的单方药物属于直接价值,A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中与其他选项不同。故选A。江西省上饶市民校考试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6.下图中A、B、C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

22、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B人乔木层灌木层一莫本层七/苔 原、高原蕈而肝 福T阔叶林A绿藻疆 200-3800m的海拔高度内,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A.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B.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C.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D.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的分层现象是植物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都影响植物的生长,由图示可知,温度是造成高山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而森林和决定植物的分层现象的环境因素

23、主要是光照,光照强度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农业生产中,可以合理密植,提高产量。【详解】A.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为不同地点的植物分布,不属于同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B.温度是造成高山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而森林和水域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是受光照的影响,B错误;C.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为水域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的影响,c正确;D.森林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是受光照的影响,决定植物的分层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D错误。故选C。全国百强名校“领军考试”2020-2021学年高三12月联考2 3.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

24、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稻田里水稻的均匀分布属于水稻的生态位B.不同种群的生态位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C.生态位越宽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D.生态位的形成一般要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群落中,多个物种取食相同食物的现象就是生态位重叠的一种表现。在食物短缺时,生态位重叠会造成物种间竞争加剧。【详解】A、据题干信息可知,生态位是描述一个种群与相关种群之间在生态系统中的关系,稻田里的水稻属于同一物种,不属于生态位的范畴,A错误;B、一个种群的生态位,是按照其食物和生存环境来确定的,故不同种群的生态位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B正确;C、生态位越

25、宽的生物,食物来源越广泛,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C正确;D、生态位的形成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故其形成一般要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D正确。故选A全国百强名校“领军考试”2020-2021学年高三12月联考2 4.筑坝截流建水库可破坏河道水流的连通性,使库区上下游河床底质、水温、理化因子及营养物质等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水生生物群落植被状况。为探讨水库建设对河流水生态环境的影响,科研人员对黑河上中游(库区及自然河道)的底栖动物进行采样调查,其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7 0 0 r5 环节动物6 0 0-软体动物节肢动物500-不上游支流区 梯级库区 过渡区 中游自然河段区采样区

26、域A.底栖动物栖息地固定、活动范围小,易于采集B.调查底栖动物的种群密度可用取样器取样法C.人为干扰对底栖动物的分布及物种多样性影响较小D.结果显示黑河中底栖动物密度存明显区域性差异【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上游支流区存在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梯级库区只存在节肢动物,过渡区存在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中游自然河段区采样区域存在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且密度大大增加。【详解】AB、底栖动物栖息地固定、活动范围小,故调查底栖动物的种群密度可用取样器取样法,A B正确;C、由图可知,库区上游的支流区的底栖动物的种类和密度与库区下游的过渡区和中游自然河段区生物种类和密度不同,说明人为干扰

27、对底栖动物的分布及物种多样性影响较大,C错误;D、由图可知,黑河中底栖动物密度存在明显区域性差异,D正确。故选C。上海市长宁区2020-2021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测7.金藻是一种常见的赤潮藻,呈砖红色,下图表示在富营养化的近海海域,金藻种群的数量变化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金藻种群在c 点时数量为N,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2 NB.金藻数量增长过程中,在 c点时进行治理效果最佳C.当金藻种群数量到达e 点时,其自然增长率最大D.金藻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答案】A【解析】【分析】在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种群就会呈指数增长,指数增长(“J”

28、形增长)的特点是起始增长很慢,但随着种群基数的加大,增长会越来越快。每单位时间都按种群的一定百分数或倍数增长,其增长势头强大。逻辑斯蒂增长是指在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方式,其增长曲线很像字母S,又 称“S”形增长曲线。种群的逻辑斯蒂增长总是受到环境容纳量(K)的限制,环境容纳量是指在长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详解】A、c 点时种群数量为N (K/2),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2 N,A正确;B、c点是金藻增长最快的点,在 c点时进行治理效果不好,B错误;C、当金藻种群数量到达e 点时,种群较稳定,出生率和死亡率接近,其自

29、然增长率为0(最小),C错误;D、金藻种群在增长过程中环境阻力一直存在,因此呈现S”形增长,D错误。故选A o上海市长宁区2 02 0-2 02 1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测10.如图表示在锥形瓶中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时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中曲线是对照组,其余曲线代表每3 h、12 h、2 4 h 换一次培养液及不换培养液但保持p H 恒定,4种不同情况下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砸 的 是()A.分别代表每3h、12h、24h换一次培养液的种群增长曲线B.在保持培养液的更换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曲线将保持“J”型增长C.造成曲线K值较小的原因可能是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溶解氧不足等D.若用

30、血细胞计数板统计细胞数量,不能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进行计数【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详解】A、培养液中有营养物质,更换时间短种群因为营养丰富而发生数量增长,分析图可知分别代表每3h、12 h、24 h换一次培养液的种群增长曲线,A正确;B、在保持培养液的更换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曲线不会呈“J”型增长,因为有空间的限制,B错误;C、造成曲线K值较小的原因可能是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溶解氧不足等,C正确;D、如果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细胞数量,应摇匀后再取出培养液进行计数,D正确。故选B【点睛】K值变动的示意图!原来

31、的环境容纳代KKu a b e 时间(1)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2)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新高考五省百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12月联考8.为了控制蚊子的数量,某地区用杀虫剂杀灭蚊子的幼虫孑工,从1964年开始用药,至1967年中期停用。如图是五年间孑工基因型频率的变化曲线,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1967年,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则S的

32、基因频率为2.5%B.R R个体在1969年中期几近消失,说明在没有杀虫剂的环境下,基因型为R R的幼虫生存适应能力低于SS的幼虫C.不再使用杀虫剂后,该地区蚊子的s基因频率会越来越低D.在该过程中杀虫剂首先诱发基因突变产生出R基因,随后又起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增加【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2、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3、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4、基因型频率:是指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5、基因频率的计算公式:(1)5的基因频率=SS的基因型频率+RS的基因型频率x四;

33、(2)R的基因频率=1 6的基因频率。【详解】A、根据题意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是4%和1%,则S的基因频率=1%+4%X项=3%,A错误;B、根据进化论观点,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因此1967年中期停用杀虫剂后,RR基因型频率下降,SS型上升,说明无杀虫剂环境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低,B正确;C、不再使用杀虫剂后,RR基因型频率下降,SS型上升,该地区蚊子的S基因频率会越来越高,C错误;D、在该过程中杀虫剂的使用是选择因素,但不是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基因突变发生在使用杀虫剂前,D错误。故选B。新高考五省百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1 2月联考1 5.澳大利

34、亚草原最初没有兔,1859年有人放生了 2 4只欧洲兔。这些兔急剧繁殖,严重影响了本地物种的生存。为了控制兔的数量,人们先后引入了狐狸和黏液瘤病毒(仅对欧洲兔致命)。如图是引入前后欧洲兔和袋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a年之前,袋鼠与欧洲兔的种群增长率不同B.黏液瘤病毒与欧洲兔是寄生关系,狐狸与袋鼠是竞争关系C.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可能引起其他物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D.如果对欧洲兔的数量不进行控制,可能会导致澳大利亚草原的生物多样性锐减【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年之前欧洲兔急剧增加,呈现J型曲线,而袋鼠减少,引入狐狸后欧洲兔数量小幅度减少,而袋鼠仍然减少,说明狐

35、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引入黏液瘤病毒后,欧洲兔的数量减少,而袋鼠的数量恢复。【详解】A、a年之前,袋鼠数量减少,欧洲兔类似于J型增长二者种群增长率不同,A正确;B、袋鼠与欧洲兔是同营养级间的竞争关系,a-b年间引入狐狸后欧洲兔数量下降的同时袋鼠数量也下降,说明狐狸和袋鼠之间是捕食关系,B错误;C、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可能引起其他物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如天敌数量减少会导致被捕食者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C正确;D、0好a年为欧洲兔进入澳洲大草原初期,欧洲兔种群数量近似呈“J型增长;若不对欧洲兔加以防治,就可能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降低,D正确。故选B。新高考五省百校联盟2020-

36、2021学年高三1 2月联考2 0.我国西北某山区陡坡地经过封山育林后,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优势物种分别是甲、丙、乙,它们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种群密度A.该陡坡地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三个物种在共存期间存在竞争关系,在竞争中最占优势的是乙C.在O-b年份,丙种群数量增加是由于丙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在b-c年份,甲、丙种群密度的变化,与丙更能耐受弱光有关【答案】BC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图。甲在生长一段时间后很快消

37、失了,属于一年生的草本,丙是多年生的草本,乙是灌木。【详解】A、由于是封山育林后的演替,所以是次生演替,A错误;B、三个物种在共存期间有共同的生存需求,是竞争关系,乙是灌木,该植物接受的光照最多,在竞争中最占优势,B正确;C、出生率、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因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导致种群数量增加,C正确;D、在 b f c 年份,灌木增多,草本植物接受的光照减少,由于物种丙能耐受弱光,种群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B C D o1 7.(2 0 2 1 届湖北省“大课改大数据大测评”高三上学期联合测评生物试题)研究发现,某些动物种群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种群密度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对种群增

38、长产生抑制性影响,这一现象被称为阿利氏规律。下列分析不符合阿利氏规律的是()A.种群密度过大时,种内斗争加剧会导致死亡率上升B.种群密度过小时,难以找到配偶会导致出生率下降C.最适种群密度时,种群的增长率大于种群密度过大或过小时D.种群密度过小时,t 年后种群数量为 Nt=NoX (D1)”【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详解】A、种群密度过大时,种内斗争会加剧,导致死亡率上升,抑制种群增长,A 正确;B、种群密度过小时,难以找到配偶会导致出生率下降,

39、从而抑制种群增长,B 正确:C、最适种群密度时,有利了种群密度的增长,此时种群的增长率大于种群密度过大或过小时,C正确;D、种群密度过小时,会对种群增长产生抑制性影响,种群数量很难保持“J”型增长,故 t年后种群数量不是“M=N加 数 1),D错误。故选D。9.(2021届湖北省九师联盟高三12月联考(新高考)生物试题)黑腹果蝇是危害杨梅成熟果实的害虫,具有生活史短、繁殖力强、暴发性危害的特点。下图为科研人员利用诱捕法对某杨梅园中黑腹果蝇的成虫数量进行调查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成虫诱捕量;只杨梅园中黑腹果蝇成虫发生消长图A.2013年6月与2015年6月中旬果蝇出生率最大B.5 6月

40、份左右果蝇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6月中旬到7月中旬果蝇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2014年杨梅的成熟时期可能比2013、2015年稍晚【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的条件:食物和空间资源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详解】A、诱捕的成虫在2013年和2015年6月中旬数量最多,但无法判断此时期的出生率,A错误:B、由题图可知,6月中下旬时,成虫的数量减少,故5 6月份左右果蝇种群数量不一定呈J型增长,B错误;C、6月中旬到7月中旬,不同年份成虫诱捕量的平均值先增加后下降,说明果蝇的出生率先大于死亡率,后来出生率又小于死亡率,C错误;D、2014年的杨梅成熟的时期比2013、2015年更

41、晚,才使果蝇最大数量时期后移,D 正确。故选D。10.(2021届湖北省九师联盟高三12月联考(新高考)生物试题)人们在原有的稻田上新修公路,公路的两边种植许多麦草、花卉和乔木,几年之后形成了独特的公路群落,与公路附近的稻山群落相比,公路群落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绿化环境等生态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 是()A.喜阳乔木形成的遮阴环境有利于耐阴草本植物的生长B.稻田群落演替为公路群落的过程中,其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C.人类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但不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D.公路群落中的植物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空间,利于稻田害虫的防治【答案】C【解析】【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42、,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场所有关。【详解】A、喜阳乔木比较高大,在其下方形成一定的遮阴环境,为耐阴草本植物的生长提供了生长环境,A 正确:B、稻田群落演替到公路群落过程中,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例如,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更加复杂,对阳光、空间等资源利用率更高,B 正确;C、人类活动既可改变群落演替的速率,又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C 错误;D、公路植物群落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空间,有利于鸟类捕食和躲避敌害,也有利于稻田害虫防治,D 正确。故选Co9.(2021届九师联盟高三12月联考(新高考)生物试题)黑腹果蝇是危害杨梅成熟果实的害虫,具有生活史短、繁殖力

43、强、暴发性危害的特点。下图为科研人员利用诱捕法对某杨梅园中黑腹果蝇的成虫数量进行调查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成虫诱捕量;只杨梅园中黑腹果蝇成虫发生消长图A.2013年6月与2015年6月中旬果蝇出生率最大B.5 6月份左右果蝇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6月中旬到7月中旬果蝇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2014年杨梅的成熟时期可能比2013、2015年稍晚【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的条件:食物和空间资源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详解】A、诱捕的成虫在2013年和2015年6月中旬数量最多,但无法判断此时期的出生率,A错误;B、由题图可知,6月中下旬时,成虫的数量减少,故5 6月

44、份左右果蝇种群数量不一定呈J型增长,B错误;C、6月中旬到7月中旬,不同年份成虫诱捕量的平均值先增加后下降,说明果蝇的出生率先大于死亡率,后来出生率又小于死亡率,C错误;D、2014年的杨梅成熟的时期比2013、2015年更晚,才使果蝇最大数量时期后移,D正确。故选D。10.(2021届九师联盟高三1 2月 联 考(新高考)生物试题)人们在原有的稻田上新修公路,公路的两边种植许多麦草、花卉和乔木,几年之后形成了独特的公路群落,与公路附近的稻田群落相比,公路群落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绿化环境等生态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喜阳乔木形成的遮阴环境有利于耐阴草本植物的生长B.稻田群落演替为公路

45、群落的过程中,其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C.人类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但不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D.公路群落中的植物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空间,利于稻田害虫的防治【答案】C【解析】【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场所有关。【详解】A、喜阳乔木比较高大,在其下方形成一定的遮阴环境,为耐阴草本植物的生长提供了生长环境,A正确;B、稻田群落演替到公路群落过程中,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例如,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更加复杂,对阳光、空间等资源利用率更高,B正确;C、人类活动既可改变群落演替的速率,又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C错误;D、公路植

46、物群落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空间,有利于鸟类捕食和躲避敌害,也有利于稻田害虫防治,D正确。故选Co6.(2021届卓越联盟高三12月联考理综生物试题)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果园、人工林等的人工栽培种群由于人为因素常呈随机分布B.集群分布不利于个体之间进行基因交流,降低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C.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定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年龄结构相对稳定的人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一般较小【答案】D【解析】【分析】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47、。1、随机分布:比较少见,随机分布指的是每一个个体在种群分布领域中各个点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个体的分布。随机分布比较少见,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一致、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时才容易产生。2、均匀分布:极其罕见,均匀分布指的是种群的个体是等距分布,或个体间保持一定的均匀的间距。均匀分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种群内个体之间的竞争。3、集群分布:最广泛存在的分布。集群分布指的是种群个体的分布很不均匀,常成群、成簇、成块或成斑块地密集分布,各群的大小、群间的距离、群内个体的密度等都不相等,但各群大都是随机分布。集群分布是对自然的长期选择和适应的结果,它有许多有利的方面

48、:具有保护作用;利于繁殖;增加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流,丰富遗传多样性;有益的种内竞争.【详解】A、农田、果园、人工林等地区的人工栽培种群由于人为因素常呈均匀分布,A 错误;B、集群分布有利于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流,增加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B 错误;C、若通过引入外来物种来增加生物的种类可能会导致生态入侵,这反而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 错误;D、年龄结构稳定型的人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较小,几乎为0,D 正确。故选D。6.(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生物试题)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跳螭、蛇虫的种群密度B.人类活动往往会影响自

49、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种类和栖息空间有关D.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能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答案】A【解析】【分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群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能够间接影响种群密度。【详解】A、跳蛹、蛎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应该用样方法来调查种群密度,A 错误;B、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会使演替速度加快或减慢,B正确;C、在森林群落中,先有植物的垂直结构,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

50、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种类和栖息空间有关,C正确;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所以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能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D正确。故选A。1 8.(江西省南昌市十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下图的实线表示某岛屿上鹿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鹿的数量0时间A.调查鹿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B.c点时鹿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适中C.当种群数量达到d点以后最高点之前,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