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7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教案《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docx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95704765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7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教案《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7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教案《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7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教案《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7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教案《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历史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科书书 名:七年级上册部编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对铁器、牺尊等文物的分析,知道铁器牛耕对农业生产领域的影响。2.借助“周郑交质”、“射王中肩”以及“尊王攘夷”、“问鼎中原”的故事叙事,理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局面的原因,并认识到动荡和变革是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3.通过对嵌红铜画像壶、越王勾践剑的解读,认识到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交融高潮。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2.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教

2、学难点:1.铁器牛耕对社会制度的影响。2.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郑庄公的“九鼎八簋”。这套鼎发掘于春秋时期郑国国君的祭祀坑,大家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鼎?按照周朝礼制,只有帝王,也就是周天子死后,才能陪葬九鼎八簋。作为诸侯国君只能陪葬“七鼎六簋”;然而春秋时期诸侯王为什么敢使用九鼎?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动荡的春秋时期。设计意图:设疑激趣,用河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郑庄公作为诸侯却使用“九鼎八簋”,给学生带来认知的冲突,为本课题“动荡”一词埋下伏笔。一、经济大发展:铁器牛耕 欣欣向荣展示“烽火戏诸侯”和“平王东迁地图”教师讲解:第一幅图反映了什么

3、历史事件?周幽王被杀后的第二年,即公元770年,因为内乱少数民族犬戎频繁入侵,很快就打到了镐京,周幽王的继承人周平王东迁洛邑,因洛邑(今洛阳)在镐京之东,此后的周朝史称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那么春秋、战国的由来是什么呢?请同学翻阅书本p29和p33的注释部分。教师过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种力量变化无常,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大变革的时期之一,如此动荡的时期,它又是从什么领域开始变化呢?1.农业:牛耕师生互动: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青铜器”,请大家仔细观察,分析下这件青铜器的用途?同时仔细观察这个器物的外型,它有什么突出特点?教师讲解:这件器物出土于山西浑源,名叫“牺尊”,

4、根据它的形制,我们推测这个应该是一件温酒器,因为这件器物它牛腹中空,中间有一个像“锅”一样的腹部,推测就是放置炭火,作温酒的用处。下面回到第二个问题,大家从外型上看,有没有发现什么突出特点?我们看,牛的鼻子上有鼻环,鼻环就是人类驯服牛的一个标志。呈现材料: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用于祭祀的牲口,现在用在田间劳作)国语晋语(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所作)教师讲解:而根据同一时期的文献记载,我们可以知道春秋时期确实存在将原先的“宗庙之牺”变为犁耕的“畎亩之勤”的现象。这说明当时的牛已经走出单纯肉食和祭祀的范围,成为供人役使的耕牛了。我们还知道,孔子有两名学生一位叫冉伯牛名耕,还有一位叫司马耕字子牛,当时

5、晋国还有个大力士叫牛子耕,从这些人名中可以看出,牛耕在春秋时期已经成为习见的事物。设计意图:通过“牺尊”文物和国语晋语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学会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及史料实证的精神。农业:铁器呈现图片:石器、骨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引导学生学生回顾生产工具的演变。北京人、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半坡人、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夏商西周使用青铜工具。春秋后期,铁农具出现。呈现材料:国语齐语记载,管子曾对齐桓公说:“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试诸壤土”(文中的“美金”是指青铜,当时用以制武器;恶金是指铁,用以制斤、斧等农具。)教师解读国语齐语,分析铁农具的作用。提出问

6、题:铁农具的出现,牛耕生产的应用,会带来什么影响呢?教师过渡: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铁器牛耕的使用解放了人力,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2.手工业教师过渡:除了农业生产发生巨变之外,这一时期在各个手工行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图片:越王勾践剑、漆器、冶铁、莲鹤方壶的图片教师讲解:冶铁业的发展促进了传统青铜业的发展,春秋时期的青铜器更加精细、美观。在湖北江陵楚墓中发现了“越王勾践剑”,这是一把深埋在地下两千五百余年而不锈的奇宝。它的主要成分是青铜,其实它是一把铜、锡、铁等金属的合金剑。不同成分的配比在同一把剑上是怎么铸成的呢?据专家考证,它采用的是复合金属工艺,这种

7、工艺在世界上其他国家直到近代才开始发明使用,而我国春秋时期就开始使用了。3.商业教师过渡:这么多精美的手工业产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在当时可谓是风靡一时。但是,这些物品的生产是有地域划分的,不同地域的人应该如何获取他们想要的物品呢?呈现图片:空首布货币呈现材料:百工居肆以成事。论语 子张教师总结:为了方便人们交换商品,这一时期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各个地区出现了大量的金属货币(空首布货币的形状由农具演变而来),络绎不绝的商业往来,成为当时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些现象反映了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商业活动逐渐活跃。教师过渡:铁器牛耕的应用本身就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大变革,而这一大变革反过来引起社会生活方

8、面的诸多变革。呈现图片:井田制废除教师讲解:“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分封制的真实写照。周王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再把土地分封给大夫,实行井田制度,其中一部分是公田,另一部分私田。然而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生产力迅速提高,使得在公田之外大量开垦荒地成为可能,导致不向国家纳税的私田大量出现。为了多征收赋税,增加国家财富,国君不得不进行改革,向私田征税,从而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和土地的私有权,井田制逐渐瓦解。在生产力引起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制度变化的经济基础上,上层建筑的政治制度随之变化。教具展示将写有“分封制”的积木,放置到“井田制”的积木,表示分封制以井田制度为基础。随着井田制逐渐瓦解,下层积木倾倒的同时

9、,“分封制”上层积木也受到牵连,逐渐趋于瓦解,说明上层建筑的政治制度会伴随经济制度的变化而变化。设计意图:七年级学生多数停留在形象思维,不容易理解“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转型”这一历史规律。通过可视化的教具操作,让学生理解经济是基础,政治制度是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转型。二、政治大动荡: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教师过渡:经济发展所带了的影响像滔滔黄河水一样,不断地冲击着东周的政治体制。周平王,东周的第一位天子,又将面临什么挑战?1.王室衰微教师讲解:由秦、卫军开道,在晋、郑军护送下,周平王一行顺利抵达洛邑。因护送有功,除郑武公外,其他三国从平王那里获得了大片土地,郑武公获得卿士的职位,同时继

10、续经营中原地区。按照西周分封制的礼仪规范,诸侯获得土地之后,有什么义务?呈现材料: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不朝(朝觐),则贬其爵(废除诸侯的爵位),再不朝,则削其地(削减封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派兵攻打)。墨子告子教师讲解:当然,这些规范是在西周全盛期间定下的,到平王东迁以后,这些规矩很多都成为一纸空文,而带头破坏种种规矩的,正是郑国。在郑庄公的领导下,郑国一度成为列国中的龙头老大。请根据以下材料,思考问题:呈现材料: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

11、军。郑伯因何事怨王?(因王封西虢公为卿士,与郑伯平起平坐而怨王。)王如何向郑伯解释?(天子回答“无之”,否认此时的存在。为了安慰郑庄公,周平王让使者去郑国和谈,主动提出为了增进周、郑互信,实施“周、郑互交质”让王子狐作为人质到郑国去,让郑公忽作为人质到周都来。一般情况,只有同等级间的诸侯才互换质子,而周郑交质是周平王主动提出的,更能体现王权凋零。)从“交质”到“交恶”,说明春秋时期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如何?(周天子和诸侯之间缺乏信任额,关系逐渐恶化)教师讲解经过与郑国的较量,郑国轻而易举地击败王师,周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依靠“效忠”、“纳贡”、“保卫”为支撑的分封制逐渐分崩离析、形同虚设(PPT

12、图形动态展示)。具体表现在:周天子无法控制天下土地,实行分封;一些诸侯国对于新夺取的土地也不实行分封,而是由中央派官管理的郡和县,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学生思考:周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经教师引导得出:生产力的大发展使得原有的政治制度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分封制走向瓦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诸侯争霸教师过渡面对周王无力驾驭天下的局面,各诸侯王都想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导力量,于是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动态展示地图,通过地图变化说明部分诸侯国的崛起和扩张,列举史记和荀子连个版本的“春秋五霸”,对春秋五霸所处的地区进行具体说明与地图展示。公元前651年,齐桓公称霸公元前639年,宋襄公图霸公元前6

13、32年,晋文公称霸公元前623年,秦穆公称霸公元前594年,楚庄王称霸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称霸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争霸。(1)齐桓公:尊王攘夷呈现史料齐国地理形势图、管仲像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左传 闵公元年学生思考根据以上史料,说说齐桓公能够成为春秋首霸的原因有哪些?(可从齐国地理位置、发展政策等方面思考)教师总结:地理优势:位置临海,盛产鱼盐。经济优势: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外交优势: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以“尊王”聚拢诸夏,说明周天子名义上还是“天下共主”。以“攘夷”树立威信,主要指联合中原诸侯抵御周边势力,如北方的戎和南方的楚。(2)楚庄王:问鼎中原教师过渡:

14、中国一词最早的文物证据,是何尊“宅兹中国”(四海之中的邦国)。住在中国的,遵守周礼的是诸夏,即华夏。“非华夏民族”东曰夷、南曰蛮,西曰戎,北曰狄。学生思考:阅读P31春秋争霸形势图,居于北方的霸主有几个,南方的霸主有几个?教师讲解:北方有四个,南方有三个。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民族是诸夏,即华夏,而“非华夏民族”东曰夷、南曰蛮,西曰戎,北曰狄。春秋时期,通过大国争霸斗争,一些原先被称为“夷”种族上升为大国、强国,甚至霸主。在黄河与长江的交响中,华夏改造着蛮夷,蛮夷也影响着华夏。例如楚国的发展。呈现材料:材料: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史记楚世家材料;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

15、。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 “在德不在鼎。杜预注、孔颖达疏: 春秋左传正义卷 21材料:苏秦为纵,张仪为横,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刘向战国策序教师讲解:楚国早期一直自称蛮夷,中原诸夏也视其为蛮夷,仅“封以子男之田”,封号也是最低等级在心理上对其戒备与歧视。经过漫长的时间,楚国也还是逐渐接纳并认同诸夏文化,在政治上与周天子保持接近。尽管依然被诸夏看不起。到楚庄王时,楚国已经受到诸夏地区政治文化的影响,逐渐由“蛮夷”意图融入“诸夏”。不仅要融入,更暴露出对夺取权力的试探。楚王兵强马壮,陈兵城下,本可以武力争夺权力,但他却选择了另一条路。同学们想想可能是什么原因呢?问鼎一方面是对

16、诸夏实力的忌惮,更重要的是楚庄王承认周王室的正统地位。楚庄王问鼎的目的,在于从诸夏文化圈的角度出发,获得诸夏的认可,进而完成霸业。到战国后期,楚国一度被推为合纵之长,更不会有人以蛮夷视之了。所以从楚国争霸的历程中,可以看出华、夷的界限进一步弥合,诸夏与边远地区的差距缩小了,夷族对诸夏的认同进一步加深,中华民族已经开始形成。呈现地图:公元前770年地图、公元前404年地图学生思考:观察两张地图,思考春秋争霸有何利弊。教师总结:促进了局部地区的统一与各民族的交融;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造成社会混乱。设计意图:通过“周郑交质”、“射王中肩”、“尊王攘夷”、“问鼎中原”历史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平王东迁后

17、,王室衰微,在名义上仍然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地方诸侯。以叙事的方式展开故事的讲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过渡:春秋的争霸史,也是一部民族交融史,我们可以从出土的器物中一探究竟。三、社会大交融:器物互通 文化交融呈现图片:嵌红铜画像壶(淅川县和尚岭2号墓出土,河南博物院收藏)、嵌红铜画像铜壶线描图学生思考:这是出土在河南淅川县和尚岭2号墓的嵌红铜画像壶。请观察图片,画像壶纹饰共有几层?每层画像纹饰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获得什么历史信息?教师讲解:画像壶纹饰分七层,布局规整、层次明朗,所刻画的场面形象生动,富于变幻。镶嵌图案可分兽形(或鸟形)纹饰和人物画像两大类。第一、二、三、七层纹样所刻画

18、的是神人和异兽,而第四至第六层所表现的是斗兽情景。第一层,即壶之颈部,为三组相背凤鸟纹;第二层,即壶之肩部,中央一神人,作人面、虎耳、长尾,头顶饰鹿角,神人两侧饰一对相背之凤鸟,凤鸟尖喙、圆眼、鹿角状花冠;第三层,即壶之上腹部,以鸟首羽人为中心,两侧对称饰相向二虎,羽人为鸟首、卷蛇状角、人身、双翼、翼下有龙爪状上肢,下肢作人腿而鸟爪,鸟尾,神人双足下各饰一龙,虎的背部和尾部饰有云纹;第四层,以“丫”形饰为中心,对称饰有一人斗兕场面,人手持短兵,头戴“山”字形冠;第五层,饰有对称的人与虎相斗图案,虎颈部被一长矛刺穿,人一手持短兵,另一手执盾牌;第六层,以一鸟状神人为中心,两侧对称饰一人斗牛形象,

19、鸟状神人勾喙、圆眼,头饰花冠,人一手握短兵,另一手执牛角;第七层为一对相向独角兽。(以上纹饰内容略讲)引导学生分析其文化特质:兽面纹是商周时期中原地区动物构图中最原始的一种,画像铜壶上的兽面纹铺首,显然是受中原文化影响的产物。铜壶上有三种神人形象,分别是上述第二层的人面神人、第三层的鸟首羽人及第六层中的鸟状神人。这三种神人有怪异之状而无狰狞之态,反映了器物的神异性。其中的人面神人、鸟首羽人是人格化的神的形象,接近屈原的离骚、九歌中所歌咏的神人,在战国楚的一些漆画上,也有这类人格化的神的形象。这件器物集中原文化与楚文化因素于一身,体现两种文化合璧的画像铜壶,表现出中原文化与楚文化传播的互动性。呈

20、现图片:越王勾践剑(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引导学生大胆猜测:这把勾践剑为何出土于大型楚墓当中?考古学界有两种猜测,一种是陪嫁品说,一种是战利品说。考古发现,大量吴越之剑出土在楚国、晋国的领地范围内,这是因为,春秋时期吴楚、越楚联盟的出现。在实施“亲楚”外交时,很有可能将心爱的青铜剑作为重要礼物送给楚国。据记载,勾践的女儿嫁给了楚昭王,她的儿子就是楚惠王,所以这把剑也有可能是作为陪嫁品流入楚国。无论是陪嫁品说,还是战利品说,越王勾践剑都见证了乱世春秋中吴楚的文化互融。设计意图:通过对河南出土的嵌红铜画像壶纹饰的解读,分析其包含的中原及楚文化特质;引导学生猜测越王勾践剑为何出土于大型楚墓,让学生理解春秋争霸的同时,中原的诸夏与周边民族双向互动,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结束语:穿越近300年春秋时期一个又一个春秋寒暑,我们看到是一个战乱离合的乱世春秋,也是一个经济勃兴的梦华时光,更是一个华夷融合的黄金时期。但这个时期的变,仅仅只是“量变”。历史在曲折中发展,一个更加复杂的时期即将开启。我们下一节课将一起学习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板书: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