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巴中中学高二年级上册学期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巴中中学高二年级上册学期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解析).pdf(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巴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一、单 选 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40.0分)1.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a、b、c分别表示淋巴、血浆、组织液B.与a、c相比,b的蛋白质含量最高C.细胞2的种类最多D.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发生在b2.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等B.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一定与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有关C.血糖含量和血液中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可为代谢提供充足的反应物D.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从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不变3
2、.下列各种病症中,不是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是()A.组织水肿 B.手足抽搐 C.贫血 D.尿毒症4.内环境稳定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B.内环境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为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D.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5.如图为反射弧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y|JA.代表感受器 一B.代表神经中枢 巴 rC.兴奋沿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D.若处受到破坏,刺激仍能引起的反
3、射活动6.如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图中a、b 为微型电流计F 的两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桂 经 0 胞D 神 蛆 缱 的C IttS fliK BA.神经元处于静息电位时,K+外流消耗能量B.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时,Na+内流不消耗能量C.刺激皮肤细胞A 一次,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两次偏转D.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离不开内环境参与7.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 两极置于膜外,在 X 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B.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 电极处C.动作电位传导方向与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D.
4、h 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8.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参与动机与奖赏、学习与记忆、情绪与智商等大脑功能的调控,多巴胺转运体能将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回收以备再利用。如图是突触间隙中的毒品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体后干扰人脑神经冲动传递的示意图(箭头越粗表示转运速率越快,反之则慢),己知可卡因能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多巴胺转运体能调节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浓度B.多巴胺合成后通过多巴胺转运体的协助释放到突触间隙中C.毒品可卡因会增强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D.毒品可卡因会阻碍多巴胺的回收,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增多9.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
5、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叙述合理的是()分泌细胞蓼分泌物体警滋靶细胞.A.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B.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可能为垂体细胞C.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如果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为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肌肉细胞,以升高血糖浓度10.下列关于激素与酶的说法,错误的是()A.酶具有专一性,激素对靶器官、靶细胞具有选择性B.酶具有高效性,微量的激素也能对代谢和生殖等过程产生巨大影响C.酶在化学反应前后数量不变,激素一经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D.酶和激素都能在非细胞条件下发挥作用11.如图为人体内细胞间的
6、信息传递机制模式图,图中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表示物质。下A.是T细胞,A是淋巴因子,是B细胞B.是胰岛A细胞,A是胰高血糖素,是肝细胞C.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A是抗利尿激素,是垂体细胞D.是甲状腺细胞,A是甲状腺激素,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12.下列有关实验方法与实验目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人体内血糖的调节机制B.用 50%酒精处理花生子叶,可以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C.用纸层析法,可以提取绿色植物细胞中的各种光合色素D.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可以得到三倍体无子西瓜13.人体代谢终产物中,水的排出途径是()皮肤直肠肺肾脏。A.B.C
7、.D.14.研究表明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 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解体死亡.下列与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效应T 细胞作用于靶细胞是其免疫反应的唯一表现B.效应T 细胞作用于靶细胞可以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改变细胞膜通透性C.在上述效应T 细胞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穿孔素属于抗体D.在效应T 细胞分泌穿孔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器有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1 5.氨基丁酸(GABA)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内广泛存在的一种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有重要作用。当 G A BA 与突触后膜上的
8、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导致大量阴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GABA发挥作用后可被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氨基丁酸在突触前膜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泡中,以防止被胞内酶分解B.氨基丁酸作用的机理是使突触后神经元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C.氨基丁酸转氨酶抑制剂可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D.氨基丁酸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发生在细胞内液中1 6.艾滋病是H IV感染所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H 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能够侵入T 细胞B.H1V感染人体时不影响体液免疫C.艾滋病人群患恶性肿瘤的概率与健康人相比没有差异D.H IV主要感染人体B 淋巴细胞,
9、导致机体对其他病原微生物入侵的抵抗力下降17.高密度混养的大、小妒鱼,蛤虫与草,蝗虫与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是()A.种内斗争、捕食、捕食 B.捕食、捕食、捕食C.种内斗争、寄生、捕食 D.捕食、寄生、捕食18.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19.20.21.A.吞噬细胞发挥作用时,必须有抗体的参与B.T细胞能通过释放淋巴因子攻击被病原体入侵的细胞C.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D.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B淋巴细胞一般不分裂,但在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上述事实说明B淋巴细胞为()A.增殖细胞 B.暂不增殖细胞 C
10、.不增殖细胞 D.全能干细胞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可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B.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可迅速产生大量抗体C.T细胞可以产生淋巴因子,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研究人员探究蔗糖(Sue)、一定浓度的蚓W朵乙酸(IAA)对某植物幼茎细胞伸长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据此可判断()22.A.Sue抑制幼茎细胞伸长B.Sue和IAA还能促进根细胞的伸长C.IAA是影响幼茎细胞伸长的主要因素之一D.高浓度的IAA对细胞伸长具有抑制作用在干旱条件下,研究玉米叶片内脱落酸和生
11、长素浓度的变化,得到下图结果。以下叙述不正确是的(31盆Ml=i)婺毒塾食A.正常水分条件下,玉米叶片内的脱落酸浓度基本稳定B.干旱处理的2-5 天,玉米叶片内生长素浓度持续下降C.干旱对玉米叶片中生长素的影响大于对脱落酸的影响D.干旱条件下脱落酸和生长素参与调节玉米叶片的生理活动2 3 .如图为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实验,对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自变量为琼脂块是否接触过胚芽鞘尖端(LjLy ,B.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是一种化学物质 力 j I cc.设置对照组并体现了单一变量原则D.证实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口引蛛乙酸2 4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烯、
12、乙烯利、生长素、a-蔡乙酸都是植物激素B.在植物体内合成的口引跺乙酸、苯乙酸都是生长素C.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但 2,4-D的生理作用不具有两重性D.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2 5 .对于胚芽鞘而言,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A.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一面B.胚芽鞘、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D.胚芽鞘尖端、向光一面、尖端下面一段2 6 .科学家为验证紫外线对酵母菌细胞有丝分裂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A.所选用的酵母菌细胞对紫外线不敏感B.可以用血细胞计数板测
13、定酵母菌数量C.紫外线不是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D.实验组无紫外线照射,对照组用紫外线照射2 7 .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8.21?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加快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 e水平,不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28.羊草是北方草原的一种多年生优势牧草,前些年由于受到人为开垦的影响,羊草数量显著下降。开展退耕还草工程之后,退耕区域的羊草数量明显增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羊草种群恢复过程中,其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B.羊草种群恢复过程
14、中,退耕区域发生了群落演替C.开展退耕还草后,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发生变化D.开展退耕还草后,羊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变29.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 的 是()A.采用标志重捕法时,标志物脱落会导致调查值偏小B.采用样方法时,关键是保证取样的随机性C.可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D.标志重捕法不受样地面积的限制3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B.做泡菜时,乳酸菌产生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属于种内竞争C.调查桃子湖中的鲤鱼可以用五点取样法D.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将样液滴入计数室后盖上盖玻片,再用显微镜观察31.下列调查活
15、动或实验中,错误的是()A.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前要先振荡试管B.制作生态缸需要采用透明的材料如玻璃缸,并置于散射光环境中观察C.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生根最适浓度的实验中,设置了相互对照实验D.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样方法3 2.某地果农对柑橘果园内废弃枝条和落叶的处理有两种做法:将其燃烧,得到的草木灰施入果园土壤;将其加工成有机肥施入果园土壤。下利有关叙运正确的是()A.处理虽能提高土壤把力,但是造成环境污染B.处理既不造环境污染,也不提高土壤肥力C.通过根的吸收作用,果园植物可直接获取有机肥中的化学能D.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其营养
16、结构比当地自然生态系统复杂3 3.如图是麻风树林中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解,已知麻风树同化的总能量为N,方框中字母代表能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rD麻风树f A B cA.从麻风树输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NB.D是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B是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A指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34.美国弗吉尼亚州的ArcTech公司给白蚁喂食煤炭,然后在它们的消化道内寻找最擅长将煤炭转化成甲烷的微生物,再以煤炭为主要营养专门培养这些微生物,生产甲烷用于发电,这一方法消除了煤炭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几乎全部温室气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白蚁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可用样方法
17、调查白蚁的种群密度B.白蚁消化道内的全部微生物和白蚁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C.气候变暖的主要气体是C 02,该项研究有可能成为解决气候变暖问题的关键D.温室气体影响生物种群变化,可能导致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35.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行为信息仅能在同种生物间传递B.物理信息仅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C.化学信息可以在不同物种间传递D.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36.下列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其中的分别是()|牛W*快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 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B.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锥和食物网信息传递C.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D.生
18、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能量流动37.某稻田中,“水稻一白背飞虱一拟水狼蛛”构成其中一条食物链。下列有关该稻田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稻苗间距均匀栽种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收获水稻种子有利于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在物质和能量循环及信息传递方面紧密联系D.可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白背飞虱,从而减少有害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38.2016年9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更新,大熊猫在名录中由“濒危”降 为“易危”,导致大熊猫“降级”的原因不包括()A.气候变暖 B.栖息地大幅度的扩张C.人工繁殖技术的提高
19、 D.偷猎活动显著减少39.下列与“方向”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组织液和血浆中的水是双向流动的,但量不相同B.生态系统中能量只能从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C.正常人细胞中遗传信息在DNA与RNA间可双向传递D.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避往往是双向进行的,信息种类可相同也可不同40.某生态养殖大棚内,水草丛中栖息着螃蟹,水面上有浮床,其间栽培的某种绿叶蔬菜在水面上方,黄瓜藤枝枝蔓蔓.同时大棚里还栽种了一种特殊辣椒,能起到驱虫的作用。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能量主要来自于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B.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浮床遮光能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可防止水华
20、发生D.螃蟹、蔬菜、黄瓜组成了生物群落,并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二、探 究 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 5 0.0 分)4 1.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腿.如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1)图示反射弧中,a 是 .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 .当兴奋到达c 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 .(2)兴奋沿神经b 传到末梢,引起末梢内的 释放神经递质.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结合后,使下一神经元兴奋,进而引起肌肉收缩.图中c 处的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3)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 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
21、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 .(4)伤害引起的疼痛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 ,直接促进 对水的重吸收.4 2.发热与体温调节人体体温调节的部分机制如图1(1)信息在图1 结 构 1 处的传递形式是A.酶B.淋巴因子C.神经冲动D.神经递质根据发热时体温变化的特点,临床上可将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三个阶段。调定点学说认为,人体存在体温调定点,它可以使机体有一个相对恒定的温度值,发热时体温的变化与调定点变化有关,变化过程如图2 所示。(2)在体温上升期,下列生理活动的调节以图1中结构1的调节方式进行的有 (多选)。A.肾上腺素的分泌B.甲状腺激素的分泌C.立毛肌收缩D.皮肤血管收缩
22、(3)体温上升期,人体同时会发生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结合图1,分析血压升高的原因可能是(4)当体温上升到新调定点后,体温进入高热持续期,与体温上升期相比,此时机体可能出现的现象有(多选)。A.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皮肤血管收缩加剧C.骨骼肌不自主收缩减弱D.体细胞代谢速率不断加快当人体发热高于38.5C时,免疫细胞中的热休克蛋白90(Hsp90)就会被表达到细胞膜上,与负责免疫细胞移动的整合素结合,加速免疫细胞移动到感染部位,使免疫应答更加迅速。而且当Hsp90基因被成功诱导表达之后,即使体温恢复正常,其表达过程也可以维持约48小时。(5)根据以上信息分析可知,退热药最好在 (体温上升期/高
23、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使用。4 3.如 图 1表示棉花的根、芽、茎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请回答相关问题:(1)若棉花幼苗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b,则 最 靠 近 顶 芽 的 侧 芽 处 生 长 素 浓 度 应 为(用图中字母回答),二者的生长情况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2)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实验假设: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作图2所示的处理,观察三组植株叶片脱落
24、的先后。脱 落 酸 能 抑 制,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根据科学实验原则,图2中X处应放置_ _ _ _ _ _,则乙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 o预测三组植株的落叶情况,得出实验结论:若丙组落叶明显早于甲、乙组,则假设成立;若三组的叶片几乎同时脱落,则假设不成立。4 4.台州湾生态湿地公园是在原来的滩涂湿地基础上,以湿地保护与利用为主旨,将以芦苇与蒲草为主的滩涂,改造成湿地服务区、湿地花海游乐区、湿地保育区及高效净化区四大功能区,成为集旅游性、生态性、主题性为一体的国家海洋湿地公园。(I)在湿地改造过程中,引入大量菊科植物与荷花等,形成了观光花海和荷塘。该群落在改造过程中发生了 演替,这样形成的群
25、落 (填“是”或“不是”)顶极群落。在此过程中芦苇种群的K值 o(2)为了研究湿地改造对当地物种产生的影响,选择白鹭为调查对象,应 使 用 法对其密度进行调查。为进一步了解其种群特性及其与环境的适应关系,可选择1000只 的白鹭作为持续观察对象。(3)该生态改造属于 工程。遵循了、循环、再生的生态工程原理。4 5.某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l()3kj/my),图2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部分图解(其中W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请据图回答:(1)如 图1所示,流 经 该 生 态 系 统 的 能 量 是 指,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保留一位小数)。(2)造 成 能 量
26、逐 级 递 减 的 原 因 是;图2中B2表示,在 图1中B2的大小是。(3)图 1中 肉 食 动 物 的 有 机 物 输 入 量 为,图 2 的 Q 和 C2载体组成元素主要通过 作用进入无机环境。参考答案及解析1 .答案:C解析:解:A、血浆与组织液之间为双向,组织液单向流入淋巴,淋巴单向流入血浆,故 a、b、c分别是淋巴、血浆、组织液,A正确;B、三种细胞外液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血浆,即与a、c 相比,b的蛋白质含量最高,B正确;C、细胞3是组织细胞,其种类最多,C错误;D、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发生在b 血浆中,D正确。故选:C 人体以水为基础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
27、液,细胞外液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根据图中物质交换,推出a 是淋巴,b 是血浆,c 是组织液。本题考查细胞生活的环境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 .答案:C解析:解:A、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包括血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组织液和淋巴等,A错误;B、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但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不都是与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有关,也与机体本身有关,B错误;C、血糖含量和血液中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可为代谢提供充足的反应物,C正确;D、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产热增加、散
28、热减少,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D错误。故选:C 1、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2、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本题考查内环境、血糖调节、体温调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识记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
29、题。3.答案:C解析:解:A、组织水肿是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A错误;B、手足抽搐是由于血浆中钙离子含量过低导致,属于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B错误;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血红蛋白发生改变,因而镰刀形细胞贫血症不是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变化引起的,C正确;D、尿毒症是肾功能异常导致尿素不能排出体外,肾功能衰竭导致,肾功能异常导致尿素不能排出体外,属于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D错误。故选:C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体内渗透压、温度、pH、化学成分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若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
30、,则会引起相应的疾病,如血钙含量过低会引起肌肉抽搐,而血钙含量过高会引起肌无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理论联系实际,准确判断各选项中疾病形成的原因;识记人类遗传病的概念及类型。4.答案:C解析:解: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A正确;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正确;C、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C错误;D、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正确。故选:C。1,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淋
31、巴和血浆组成。2、内环境稳态是细胞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3、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等,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识记内环境的3个主要的理化特性;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5.答案:D解析: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代表感受器,A正确;B、代表神经中枢,B 正确;C、兴奋沿传出神经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导致兴奋部位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C 正确;D、若处受到破坏,刺激仍能引起的收缩,但不属于反射活动,反射依赖于完整
32、的反射弧,D错误.故选:D.分析图解:根据神经节在传入神经上,以及兴奋在突触上的传导方向可以判断,图中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是神经中枢、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反射弧的各相关结构,掌握兴奋的产生以及传导的机制,明确反射必须依赖于完整的反射弧,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6.答案:A解析:解:A:神经元处于静息电位时,K+通过离子通道外流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A 错误;B: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时,Na+通过离子通道内流,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 正确;C:从图上看,皮肤细胞A 属于感受器,兴奋会先后经过a和 b,因此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两次偏转,C 正确
33、;D:神经元兴奋的传递是通过突触,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经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突触间隙充满组织液,D 正确。故选:A。兴奋传导:(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外正内负);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外负内正)。(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方向: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突触前膜T突触后膜,轴突T树突或胞体)传递信号形式: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T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所以比神经纤
34、维上的传导速度慢。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结构以及功能,兴奋的产生以及传导传递,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难度不大。7.答案:B解析:解:A、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称为静息电位。图甲所示两电极都在膜外,所以电流表测得的为零电位,A 错误;B、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电流表会有不同方向的偏转。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并产生电位变化,B正确;C、动作电位传导方向与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所以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ab,C错误;D、电流表测得的电位,口t2和t3 t4都是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造成的,D错误。故选:B
35、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本题考查神经信号的传导、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8.答案:B解析:解:A、据图可知,多巴胺转运体能回收多巴胺到细胞,因此可调节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浓度,A正确;B、多巴胺合成后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B错误;C、毒品可卡因会增强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C正确;D、可卡因与突触前膜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会阻碍多巴胺被突触前神经元回收,导致突触间隙的多
36、巴胺增多,从而使大脑“奖赏”中枢持续兴奋,产 生“快感”,D正确。故选:B。据图分析:图示表示人体大脑突触间隙中的毒品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体后干扰人脑神经冲动传递的示意图。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得突触后膜兴奋,即使人产生愉悦感。可卡因与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体载体结合,使得多巴胺起作用后不会被转运载体运回细胞,使得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本题结合某类突触的信号传递的示意图,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掌握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了解可卡因毒品的作用原理,难度不大。9.答 案:B解析:解:A、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
37、互结合原因是因为靶细胞膜上有受体蛋白,A错误;B、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分泌物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会抑制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所以靶细胞可能是垂体,B正确;C、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的靶细胞可能是垂体细胞,分泌物可能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 错误;D、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肌肉细胞上没有识别胰高血糖素的受体,D 错误。故选:Bo本题是不同细胞产生的信息分子作用于靶细胞的过程和引起的生理效应,根据题图和选项内容梳理相关的过程,分析解答.本题结合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图,考查动物的激素调节,要求考生识记激素调节的特点,熟记常考激素的合成部位及功能,特别是甲状腺激素,
38、需考生熟记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明确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还存在反馈调节.10.答案:D解析:解:A、酶具有专一性,而激素可以运输给体内的所有组织细胞,只是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表面才有该激素的受体,使得激素只能特异性的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A 正确;B、能具有高效性,激素也具有高效性,微量的激素也能对代谢和生殖等过程有巨大影响,B 正确;C、酶在化学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在化学反应前后数量和性质不变,而激素一经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C 正确;D、有的酶可对细胞内的生化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如呼吸酶),有的酶可在细胞外的生化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如唾液淀粉前),而激素能够调节代谢,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
39、发生变化,有的激素可能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加快,也有可能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减慢,激素只能作用于靶细胞,在非细胞条件下不能发挥作用,D 错误。故选:D。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激素作用特点: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却能产生显著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所以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它有选择性地作用于靶器官、靶腺体或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因此体内
40、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考生识记酶的概念、本质和特性,明确激素的作用特点是解题的关键。11.答案:c解析:解:A、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A正确;B、胰岛A细胞能够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脏中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B正确;C、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C错误;D、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反馈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D正确。故选:Co由题图可知,细胞能分泌某种物质A,A可以通过运输作用于细胞,这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过程。本题考查人体细胞内或细胞间某些信
41、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2.答案:A解析:解:A、采用模型方法研究“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模拟活动本身就是在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之后,再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概念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人体内血糖的调节机制,A正确;B、检测生物组织中(如花生子叶切片)脂肪实验中,体积分数50%的酒精用于洗去苏丹HI染色剂染色后切片上的浮色,B错误;C、用纸层析法,可以分离绿色植物细胞中的各种光合色素,C错误;D、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可以得到四倍体有籽西瓜,D错误。故选:Ao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有关实验方法或试剂使用的相关知
42、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本题考查血糖调节、检测脂肪的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用的材料是否合适、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3.答案:A解析:解:皮肤可以通过排汗的方式排出部分水,正确;肺在呼吸运动过程中,带走了一部分水分,正确;直肠在排便的过程中,也会带走少量水分,正确;肾脏排尿是人体水分排出的主要途径,正确。故选:Ao人体细胞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尿素、水、无机
43、盐等。排泄有三条途径:人体中除二氧化碳以外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二氧化碳的排出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同时也排出了少量水分;出汗也是一种排泄方式,可排出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出汗还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本题考查了水分代谢的有关知识,属于识记内容的考查,为了减少学生的记忆量,增强考生的理解,考生可通过图解的形式进行记忆,较为形象直观。14.答案:B解析:解:A、效应T 细胞除了能作用于靶细胞,还能产生淋巴因子,A 错误;B、效应T 细胞作用于靶细胞可以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改变细胞膜通透性,B 正确;C、只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C 错误;D、细胞核不是细胞器,穿孔素属于分泌蛋白,
44、在其合成与分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D 错误。故选:Bo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一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一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体液免疫B L 记忆细胞娴:次I免疫照 浆 金 胞 一抗体:抗原砧合发押免疫效应分泌淋巴因7(加强各种仃大细胞的分 泌|作 用 来 发 挥 免 疫 效 应)-效应T细胞一 ijie细胞格切接触,使死细胞裂解瓦介同挥疫应相配共发免效细 马 抗 吞m免回原细 胞-赏土二次 免疫圮忆M胞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免疫调节,要求考生识记
45、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的和功能,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识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5.答案:B解析:氨基丁酸在突触小体中合成,在突触小泡中储存,然后通过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A 错误。氨基丁酸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大量阴离子内流,膜内侧电位进一步降低,从而增大了静息电位,使突触后膜不易发生电位逆转,最终达到抑制突触后膜兴奋的目的,B正确。氨基丁酸转氨酶抑制剂能够抑制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从而使氨基丁酸发挥作用后不被分解,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被抑制,C错误。氨基丁酸的特异性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氨基丁酸和特异性受体结合发生在突
46、触后膜上,而非细胞内液中,D错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发生条件;熟悉兴奋的传导过程。故选B。16.答 案:A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类型及特点,掌握艾滋病的致病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A.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能够侵入T细胞,A正确;B.HIV感染人体时主要攻击T细胞,而体液免疫中绝大多数抗原需要T细胞呈递给B细胞,因此会影响体液免疫,B错误;C.艾滋病人群的免疫能力降低,其患恶性肿瘤的概率比健康人大,C错误;D.HIV主要感染人体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对其他病原微生物入侵的抵抗力下降,D错误。故选Ao17.
47、答案:C解析:解:(1)大小妒鱼是同种生物,而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大小妒鱼高密度混养属于种内斗争;(2)螃虫吸草叶汁液,因此蛎虫与草属于寄生关系;(3)蝗虫和草属于捕食关系。故选:C1、种内关系:(1)种内互助: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种群在生活过程中互相协作,以维护生存的现象,很多动物的群聚生活方式就是常见的种内互助现象。(2)种内斗争: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栖息地或其它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叫做种内斗争。2、种间关系:(1)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使得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
48、亡。(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4)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本题考查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 8.答案:C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吞噬细胞可以非特异性地吞噬外来异物,不需要抗体参与,A错误;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作用是增强免疫功能作用,B错误;病毒侵入机体,需体液免疫阻止扩散,再需细胞免疫进一步消灭,故可产生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C正确;记忆细胞被再次入侵的病原体刺激后,可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只能有浆细胞分泌抗体,D错误。故选C1 9.答案:B解析:
49、解:B淋巴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分裂,但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说明B淋巴细胞是暂不增殖细胞。故选:B e体液免疫过程:直接I-1硒.尸忆B台抗原f 吞窗礴-T细胞f 血胞 小 刀、J(处理)(呈建)(识别)I浆细胞 巨 抗 体 f 发界免疫效应)*-、-y-尸 v,隹府阶珠 段 顺阶段本题主要考查B淋巴细胞的分裂分化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细胞分裂的条件和细胞分化的概念,理解体液免疫中B细胞的作用,难度一般。2 0 .答 案:B解析:解:A、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可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A正确;B、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B错
50、误;C、T细胞可以产生淋巴因子,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C正确;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D正确。故选:故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体液免疫(g 2刊丁建 B XLT记忆翳细胞黑 第 浆 细 胞抗体:抗球靖令发挥免疫效应抗 件 嗤原 佃*T 淋巴因子(加强各种外戈细袍的分泌分泌|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T 效温T细胞一与IC细胞密切接触,fad:次1免疫 使死细则裂解*1-记忆佃胞瓦合|挥疫应相N共发见效细阳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对两者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