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共20分)下面是小语同学在此次活动中的演讲稿。家国情怀,是一种源于内心深处、亘古不息的情愫。它意味着默默无闻地付出、不以为然地选择、锲而不舍地追求、慷kWi 激昂地跋涉闻一多怒斥特务,气冲斗牛震天地;邓稼先鞠躬尽瘁,许身国威壮山河;志愿军们淳朴谦xCin,坚韧刚强跨雄*关;还有面对丰饶的土地发出誓言的端木戴良、对“正人君子”深恶痛绝的鲁迅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爱国的情怀,是 我们学习的榜样。1 .根据拼音写汉字(1)慷k沆激昂 (2)淳朴谦xtin2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亘(g6n)古不息B.锲
2、(qi3)而不舍 C.坚韧(ren)D.丰饶(出3) 3 .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不以为然B.气冲斗牛C.鞠躬尽瘁D.深恶痛绝4 .在演讲的最后,小语同学想要与大家分享爱国的名言,下列名言中不适合的一项是()A.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孙中山)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C.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D.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李纲)5.同学们听完演讲后,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触,其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努力拼搏、奋勇争先,以行动书写青春华美的篇章。B.听完小语同学的演讲后,使
3、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也许我们是平凡的,但绝不平庸。C.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继承革命先辈们的精神,走好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D.生逢盛世的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人生际遇,也肩负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答案】1.慨 (2).逊 2. C 3. A 4. C 5. B【解析】【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慷慨激昂(kang kai ji ang ):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谦逊(qian xun ):谦虚、不浮夸,不自大或不虚夸。【2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C .坚韧(ren )ren ;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不能形容坚
4、定地选择,使用有误;B.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使用正确;C.鞠躬尽瘁:指不辞辛劳,恭敬谨慎,竭尽心力于国事;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使用正确; D.深恶痛绝:对某人或对某事物厌恶、痛恨到极点。使用正确; 故选A。【4题详解】我们的重视和反思。诚然,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做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的社会精 英们,但更离不开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爱岗敬业的人们。清洁工们顶着清晨的寒风,扫起每一片落叶、每一张纸片,工作勤奋踏实,才能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整洁干净、舒适宜人;教 师们披星戴月,寒来暑往,精心组织每一堂课,热心地找学生谈话,真诚地和家长沟通,工
5、作兢兢业.业,才能为我们的国家源源 不断地输送大批合格人才;医生们夜以继日,年复一年,认真看病、努力钻研,工作一丝不苟,才能救死扶伤;农民们不怕风吹 日晒,像蜜蜂一样辛勤地在田间耕耘,才能为亿万人民提供赖以生存的粮食;工人们默默无闻,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生产出生 活必需品,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方便快捷难以想象我们的街道离开清洁工的精心打理会是怎样的脏乱,我们的花朵离开园丁辛勤的培育会是怎样的憔悴,我们的生命 离开医生的细心呵护会是怎样的脆弱,我们的良田离开农民的用心劳作会是怎样的荒芜,我们的生活离开工人的全方位服务会是 怎样的凌乱正是这些成千上万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螺丝钉”们认认真真默默无闻地坚
6、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年 复一年,才能使社会这台大机器正常运转。正如悬崖边上不为人知的腊梅,在寒冬季节里,它不怕风吹雪压,傲然挺立着,“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散发着淡淡 的迷人的清香,你能说它的风采不及在春风中摇曳、受万人瞩目的高贵的牡丹吗?这个社会,需要广博的大海,也需要清澈的小溪;需要巍峨的高山,也需要质朴的丘陵;需要伟岸的大树,也需要坚韧的 小草惟其如此,社会才能丰富多彩、自然和谐、完整无缺!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朋友,让我们为平凡的爱岗敬业的人们喝彩!让我们向把平凡的事业做到极致的人们致敬!【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分析材料可知,其中的“他们”指的应是生活
7、中的那些平凡的普通人。“他们,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耀眼的星”强调 了这些普通人的伟大之处。虽然他们的岗位是平凡的,他们的贡献也无法在历史上留下浓墨众彩的一笔,但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 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品质却是伟大的,是值得歌颂与传承的。写作时,写人记事,议论说理均可。选材构思:可写人记事,创作一篇记叙文。聚集于生活中那些平凡的普通人,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现其优秀品质。如清洁工、基 层社区工作者、老师、警察、小商贩等,表达对这些人的肯定与赞美之情。可议论说理,创作一篇议论文。可设定论点为“平凡 中蕴含着伟大”。可按总分总的结构来行文,从中心论点中提炼出几个分论点,如:平凡中的奉献是伟大的、
8、平凡中的敬业是伟 大的、平凡中的坚持是伟大的。列举事例,引用名言,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本题考查内容理解。C. “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大意是: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骏马穿过一个狭窄的通道,瞬间而过罢了。体现 时间短暂,启发我们珍惜时间;与“爱国”无关;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B.介词“使”的使用使木句缺少主语,可删去“使”;故选Bo二、诗歌鉴赏(共8分)6.请根据提示,补全表格内容。组别诗句第一组,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第二组,关山度若飞。,寒光照铁衣。,壮士十年归。(木兰诗)第三组草树知春不久归,O (韩愈晚春)第四组,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
9、使)7.以上四组诗句,哪一组诗句不符合“家国情怀”这一主题?请你找出并结合诗句内容谈谈你的理由。【答案】6.(1).此夜曲中闻折柳(2).万里赴戎机(3).朔气传金柝(4).将军百战死(5).百般红紫斗芳菲(6).马上相逢无纸笔7.我认为第三组诗句不符合“家国情怀”这一主题。晚春中的这句诗主要描写了在暮春时节,花草树木抓住最后的时光万 紫千红、争芳斗艳的情景,提醒人们要珍惜大好时光,抓紧时机,展现生命的本色,创造美好未来。而不是描写抒发人们对国、 对家的情怀,所以与主题不符。【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
10、,三是答题内 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折柳、赴、戎、芳菲。【7题详解】考查诗句赏析。韩愈晚春写郊游即目所见之暮春景物。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想要留住它,于是 使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形成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景象,就连那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 化作雪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全诗语言 生动,亦庄亦谐,富含哲理。本诗并不抒发家国情怀。所以第三组诗句与主题不符。三、名著阅读(共4分)8.下面是小语同学阅读名著骆驼祥子时做的批注,请你将其补充完
11、整。语段阅读批注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 ”铺主打算挤(1)赏析式批注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 ”(自选角度,赏析 句子):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 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拉到了地 点,他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2)评价式批注:从这个场景 中,看出此时的祥子是个、【答案】(1). (1)运用神态、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祥子买车时的激动心情。(2). (2)吃苦耐劳(憨厚能干)、(3).自尊好强(乐观自强)、老实坚忍【解
12、析】【详解】(1)考查语句赏析。“祥子的脸通红”是对祥子的神态描写。“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把钱又数了一遍”是动作描 写。他说的话是对祥子的语言描写。联系此时祥子终于攒够了买画的钱,即将拥有属于自己的第一辆车可知,此处对祥子的描写 表现了祥子买车时的激动心情。(2)考查分打人物形象。根据“拉到了地点,他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可知,他吃苦耐劳、憨厚能干、老实坚忍。根据“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可知,他自尊好强(乐观自 强)。四、选择题(共4分)9.有人说,骆驼祥子这本书是“车夫的奋斗泪,乱世的悲凉歌”,
13、同学们对此纷纷发表了看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祥子曾经坚信靠个人奋斗可以挣上幸福生活,他努力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拼命想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但残酷的现实让他渐 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B.祥子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贫困的生活,但历经波折,最终沦落,其根本原因就是当时的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C.祥子买了三辆车,又失去三辆车。在经历了三起三落后,妻子虎妞难产去世使他对生活彻底失去希望,变成了自暴自弃的行尸 走肉。D.祥子来自农村,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现实的遭遇让他的希望一次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 终。【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名著内容。C. “祥子买
14、了三辆车,又失去三辆车”有误,祥子只买了两辆车。买第二辆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妻子虎妞难产去世使 他对生活彻底失去希望”有误,应为:小福子的自杀使他对生活彻底失去希望。故选C。五、对比阅读(共20分)【甲】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乙】汪克宽,字德一,祁门人。祖华,受业双峰饶鲁,得勉斋黄氏之传。
15、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后从父之浮梁,问业于吴仲迂,志益笃。元泰定中,举应乡试,中选。会试以答 策伉直见黜,毅然弃科举业,尽力于经学。洪武初,聘至京师,同修元史。书成,将授官,固辞老疾。赐银币,给驿还。(选自明史列传)【注】饶鲁:号双峰,与后文的“勉斋黄氏”都为南宋理学家。答策:朝廷科举选人的一种方式,又称“策对”。黜:降耿或罢免,这里指落第。给驿:给予驿站车马。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当权B.见往事耳见:了解 C.专勤异凡儿异:奇怪、奇异D.志益笃笃:坚定 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之”字用
16、法与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后从父之浮梁*A.曲肱而枕之B.送孟浩然之广陵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睨之久而不去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B.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C.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D.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1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孙权结合了吕蒙的实际情况,以自身经历劝其多读书,言辞恳切,情理交融。B.甲文中,孙权用自己读书的体会劝勉吕蒙学习,目的是增长吕蒙的才干,使他成为治经的博士。C.乙文中,汪克宽参加会试时因回
17、答皇帝策问过于刚直而落第,此后他专心致力于经学研究。D.甲乙两文中,吕蒙与汪克宽在读书学习上各有各的方法,均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书成,将授官,固辞老疾。【答案】10. C11. B 12. D 13. B14.书编成后,(朝廷)将要授官(给他),(汪克宽)以年老生病为由坚决推辞。【解析】【10题详解】考查词语释义。c.句意:专心勤奋与一般的小儿不同。异:不同。故选C。【11题详解】考查“之”字的用法。例句中的“之”是去、往、到的意思。A.代词,指胳膊;B.动词,去、往、至I;C.主谓之间,不译;D.代词,指陈康肃;故选B。12题详解】考查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
18、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句意:汪克宽十岁时,父亲教给他双峰问答之书,(他)总是有领悟。断句为:汪克宽十岁时,父亲教给他双峰问答之书,(他)总是有领悟。故选Do【13题详解】考查内容理解。B.根据甲文中的“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可知,孙权用自己读书的体会劝勉吕蒙学习,目的是让吕蒙 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重点词:将,将要;固,坚决;辞,推辞。【点睛】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 你研究儒
19、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 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阿蒙了! ”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 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乙】汪克宽,字德一,是祁门县人。(他的)祖父汪华,受业于双峰人饶鲁,得到理学大师勉斋先生黄氏(黄干)的真 传。汪克宽十岁时,父亲教给他双峰问答之书,(他)总是有领悟。
20、于是取出四书来,自己断句,昼夜诵读研习,专心勤奋 与一般的小儿不同。后来随从父亲到浮梁,向吴仲迂求学,志气越发深笃。元末泰定年间,被举荐参加乡试,考中。参加会试时 因回答(皇帝)策问刚直被黜免,情绪激昂地放弃了科举事业,专心在经学上努力。洪武初年,克宽被招聘至京师,参加元 史的编修。书成后,朝廷授他官职,他以年老多病辞谢,太祖赐他银币,给予驿站车马送归故里。六、现代文阅读(共32分)一副腰板鼓马金章天空的乌云,像一群群追逐着猎物的饿狼,黑压压地向他们扑来。茫茫草地,却如打开口的巨大冰窖,升腾起一股股湿 冷的寒气。几个精疲力羯的红军战士,或躺或坐在草坡上休息。穆迪翻了个身,看到两米多远背对着他的
21、苏红坐在一堆枯草上。她埋着头,两条短辫翘着,右臂一动一动在做着什么。 穆迪抬起头,看到了苏红左臂夹着的红腰鼓。他猛然意识到了什么,一个激灵翻身跃起,几步跳到苏红面前,果然,他看到了不 愿看到的一幕。腰鼓一头的鼓皮,已被苏红用刀子撬开了两个钏钉。他一下子夺过腰鼓,生气地质问:“你怎么这样干?队长怎么交代 你的?你知不知道,这鼓,可是咱宣传队唯一的一面鼓啊,况且,这鼓,还救过你的命。”苏红看着因发怒涨红了脸的穆迪,没有回话。她将目光投向荒草萋萋、积水乌黑、泥泞不堪的来路那是进入草地的第三天,苏红掉了队。阴沉沉的天下起了小雨,本来就打滑的草甸子像抹了油,她一脚没踩稳摔倒在泥 水里她手忙脚乱拼命挣扎起
22、来,可双腿却越陷越深。她明白陷入了沼泽,心中不免一阵惊慌失措。“苏红,接着,俯上鼓 身。拽住草,慢慢往上提劲。”队长一边对她喊,一边将一面腰鼓抛在她面前。原来,从师政委那里赶来的队长,发现苏红陷进 沼泽来施救时,竟也落进了沼泽。苏红双手举起腰鼓,反抛过去:“队长,不要管我,你先出来。“队长又将腰鼓抛过来:“苏 红,听话。你身轻,腰鼓托得起你。我身沉,腰鼓不顶事。你出来,才能报信求援啊。”苏红镇定下来。她胸部俯在腰鼓上,双 手紧抓着草甸子。当她从沿泽里挣脱出来去救队长时,却累得昏倒在草甸子上。苏红眼里嗡着泪,看着穆迪说:“和陕北红军会师后,一定,要敲响咱们的胜利腰鼓。队长是为了救我才牺牲的,我怎
23、 能忘记队长临终前这话呢?可是,咱队的人,要是饿死了,走不出草地,到不了陕北,咋敲响胜利的锣鼓呢? ”这几天。他们将皮带、腰鼓的皮背带等都煮着、烤着吃了。穆迪站起身,说:“我去找找,看有没有能吃的草根、野 菜。”苏红摇摇头:“我已找了几圈儿,周围没有野菜。草,都是有毒的,不能吃。”她顿了一下:“刚才,我看到受伤的小 王,饿得快要不行了”苏红说着,嗡着的两汪泪水,禁不住涌出了眼角。穆迪在苏红跟前蹲下来,拿过她手中的刀子,一下一下将腰鼓两头紧绷的牛皮起了下来。-簇篝火,在茫茫草地的这块高坡上燃烧起来。劈啪作响的野草火舌,吱吱啦啦舔吻着两块浸湿的鼓皮。穆迪将腰鼓腔体的十二块红彤彤的鼓叶,收拢在一起,
24、捆成一束,白在内,红朝外。他背起来,走在了这支小小的队伍 的前面。队员们跟着前面的腰鼓红。走。走。走。(也们提前大半天到了吴起镇。苏红在一个乐器铺找到穆迪时,那个腰鼓板上已蒙上了新的牛皮。当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时,苏红扭着秧歌,擂响了腰间彤红的腰鼓。(选自小小说选刊2021年第13期,有删改)15 .文章展现出苏红许多优秀的品质,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16 .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第段画线句子。茫茫草地,却如打开口的巨大冰窖,升腾起一股股湿冷的寒气。17 .文章第段有何作用?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18 .你认为将段画线句子中的“腰鼓红”改为“穆迪”好不好?为什么?【答案】15.苏红沉着冷静,在知道
25、自己只有获救才能出去报信时,显得十分镇静;苏红善良、为他人着想,看见受伤的小王饿 得不行了,即使舍不得腰鼓,但还是将牛皮取下来煮给战友吃;(苏红坚韧执着,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她含泪说,一定要敲响胜利的战鼓;苏红具有先人后己的精神,她双手举起腰鼓反抛 过去,想让队长获救。)16 .示例: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茫茫草地”比作“打开口的巨大冰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湿冷,危险, 表现了红军战士过草地时的艰难,环境的恶劣。17 .运用插叙,补充交代了苏红被队长营救的事情以及鼓的来历,为上文穆迪制止苏红破坏腰鼓、起鼓皮交代了原因,为下文煮 鼓皮充饥,战士们勇往直前走完长征作铺垫,表现了队
26、长等红军战士舍己为人、不畏艰险,勇于自我牺牲的革命精神,使文章情 节波澜起伏有变化。18 .不可以,因为腰鼓在这里不仅仅是红军队伍中用来扭秧歌的腰鼓,而是能给红军战士带来生命,带来希望,带来革命必胜信 念的象征。如果只是说跟着穆迪,就没有这些丰富的内涵,不能突出腰鼓的象征意义。【解析】【15题详解】考查分析人物性格根据第段中的“苏红镇定下来。她胸部俯在腰鼓上,双手紧抓着草甸子。当她从沿泽里挣脱出来去救队长时,却累得昏倒在草 甸子上”可知,苏红沉着冷静,在知道自己只有获救才能出去报信时,显得十分镇静。根据第段中的“苏红双手举起腰鼓,反抛过去:队长,不要管我,你先出来。”可知,苏红具有先人后己的精
27、神,她双手 举起腰鼓反抛过去,想让队长获救。根据第段中的“可是,咱队的人,要是饿死了,走不出草地,到不了陕北,咋敲响胜利的锣鼓呢”可知,苏红坚韧执着,对革 命充满必胜的信心,她含泪说,一定要敲响胜利的战鼓。根据第段中的“苏红说着,嗡着的两汪泪水,禁不住涌出了眼角”,第段中的“穆迪在苏红跟前蹲下来,拿过她手中的刀 子,一下一下将腰鼓两头紧绷的牛皮起了下来”可知,苏红善良、为他人着想,看见受伤的小王饿得不行了,即使舍不得腰鼓, 但还是将牛皮取下来煮给战友吃。【16题详解】考查语句赏析。画线句中的“茫茫草地,却如打开口的巨大冰窖”把草地比作巨大的冰窖,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联系后句“升腾起一股股湿冷
28、的寒气”中的“湿冷” 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草地的湿冷,危险。红军战士需要穿过草地,走到陕北,可知,此处对于草地的 描写表现了红军过草地时的艰难和环境的恶劣。【17题详解】考查分析语段作用。由第段“那是进入草地的第三天”可知,本段暂时中断了当前的叙事,交代了苏红被队长营救的事情以及鼓的来历,所以这 是插叙的手法。联系第段中的穆迪制止苏红破坏腰鼓、起鼓皮的情节可知,此处插叙交代了上文穆迪制止苏红破坏腰鼓、起鼓 皮的原因。联系后文苏红为了救小王,即使舍不得腰鼓,但还是将牛皮取下来煮给战友吃,最终走出草地,来到陕北的情节可 知,为下文煮鼓皮充饥,战士们勇往直前走完长征作铺垫。联系本段中队长将腰鼓抛苏
29、红,使苏红获救,而自己被沼泽吞没的情节可知,表现了以队长为代表的红军战士舍己为人,勇于自 我牺牲的革命精神。插叙的运用,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也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18题详解】考查词句理解。联系队长把腰鼓抛给苏红,让她得以获救。苏红要走出草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后敲响胜利的锣鼓,苏红同意将牛皮取下来煮给 战友吃,最终走出了草地等情节可知,腰鼓在文中并不只是宣传队用来扭秧歌的腰鼓,而是能挽救战士们的生命,给他们带来希 望,带来必胜信念的象征。“队员们跟着前面的腰鼓红”说的是队员们在必然信念的指引下,走出了草地。如果改为跟着穆迪, 则没有这么丰富的内涵,不能突出腰鼓的象征意义。听说郭永怀要回国
30、,同事大惑不解。“搞研究,美国有全世界最好的条件,你为什么非要回去呢? ”郭永怀目光澄澈, 朗声答道:“我来留学,就是为了将来报效祖国呀!”1956年9月,一艘驶往遥远东方的邮轮起航了。郭永怀凭栏远眺,心潮澎湃。身边响起女儿郭芹稚嫩的童音:“爸爸, 咱们的新家到底是什么样子? ”当他们走进那一幢简朴的住宅楼。女儿嘟起了嘴,父亲却天天眉开眼笑。1960年初春,根据上级指令,核物理学家王渝昌、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等科学家参与到原子弹研发工作中来。与此同 时,从各地选调的科技人员迅速汇拢。攻关战斗悄然打响。没过多久,李佩发现,丈夫下班的时间越来越晚,有时甚至彻夜不归。她觉得十分蹊跷。不仅回得晚,突然有
31、一天,丈夫还要离家。李佩随口问道:“去哪儿?多长时间?”郭永怀咧咧嘴,喉咙里仿佛挽了一个结。闷了一会儿,憋出一句:“别问了。”正是从那天起,李佩心里出现了一处空缺。她有时会呆呆地愣神儿,心底的疑问又清晰浮现:丈夫究竟去了什么地方? 到底在忙些什么?此刻,郭永怀正伫立在沙漠中一片空旷的靶场上。朔风凛冽,气温低至零下20多摄氏度。出发前,同志们都穿上了配发的空军地勤服皮上衣、皮裤子。郭永怀个头偏 高,没有合适的尺寸。大家劝他留在家里,等候答复,可他无论如何不答应。人们拗不过他,只好找来一件皮大衣和一双毛皮靴 凑合穿。实验场区没有帐篷,也没有座椅。站乏了,冻透了,只能咬牙坚持。终于挨到开饭时间,郭永
32、怀和大伙一样,用开水把 冻得硬邦邦的馒头泡软,就着咸菜,凑合一顿。&研发过程中,对于引爆方式的选择,科研人员一度在较易实施的“枪式法”和起点较高的“内爆法”之间难以取舍。 郭永怀采用“特征线法”进行理论计算,提出以先进的“内爆法”作为主攻方向,同时,为了稳妥起见,应当“争取高的,准备 低的”。随后进行的爆轰物理实验无疑是掌握关键技术的重要一环,为了取得满意的爆炸模型,郭永怀带领科研人员反复试验, 有时,甚至跑到帐篷里亲自搅拌炸药这些事,李佩都不知道。她很纳闷,丈夫带去的茶叶居然原封不动带了回来。怎么回事?难道连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 丈夫琢磨了好久,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解释。他不能告诉她,青海金银
33、滩基地海拔3000多米,水烧开了只有80多摄氏度;他更 不能告诉她,因为粮食短缺,许多人得了浮肿病有关工作和生活的任何细节都必须守口如瓶,因为,它们涉及国家的最高机 密。包口几年,女儿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爸爸去哪儿了? ”有一次,郭永怀出差归来,第二天,恰巧是女儿的生日。女 儿等啊等,直到夜色沉沉,父亲才回到家里。女儿撒娇地搂住爸爸的脖子问:“你不是答应送我生日礼物吗? “父亲一愣,如梦 方醒:糟糕,看这记性!他讪讪地拍下脑门,突然急中生智,指着窗外的夜空半是认真半是开玩笑地说:“我送一颗星星给你做 礼物好吗? ” “好,好。”女儿咯咯地笑了。迎春花开得好漂亮!郭永怀摇下车窗,尽情欣赏宿舍
34、楼前这片熟悉的迎春花。轿车驶过花坛,他扭转脸,依然恋恋 不舍。1丁开门锁,迎接他的是莫名的寂静。他放下提包,拎起暖壶,水竟是凉的。他疑惑地咕哝了 一句,转身走向厨房,忽然 看见旁边的橱柜上,一张好端端的全家福被剪成两半,他的心一沉,仿佛一脚踩空了。定睛再看,剪开的照片上,妻子冷冷地望着他,好似隔了几千里地。唉,她肯定是赌气回娘家了。怔了半晌,郛永怀默默地踱到窗前。夕照下,迎春花开得那么美,美得 令人伤感。顿时,一种无法言说的滋味涌上心头,是隐隐的愧疚吗?1964年10月16日清晨,新疆,罗布泊腹地。惭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已经被吊装到一个高达102米的铁塔顶部,郭永怀和同事们静静地伫立在荒漠上,翘首
35、以待。下午3 点,倒计时开始了10、9、8、7郭永怀感到浑身发紧,后背的肌肉俨若绷直的钢丝。“轰隆隆“一声巨响,石破天惊,伴着熊熊火焰,巨大的蘑菇云缓缓升腾。刹那间,郭永怀如释重负,他开心地笑 了,孩子似的,笑得那么灿烂,那么忘情,那么美满。喜讯传开,举国欢腾。几天后,王沧昌备好家宴,特邀郭永怀夫妇、彭桓武夫妇小聚。这是三人一起工作四年来的第一次家庭聚会。三个科研 战线上的亲密战友把酒言欢,憔悴的脸庞都显得神采奕奕。李佩惊讶地发现,平时极少沾酒的丈夫居然一反常态,主动举杯:“来,为了祖国的事业干杯! ”李佩浑身一震,一直堵在胸口的东西顿时烟消云散,通透的瞬间,她什么都明白了。1968年12月4
36、日,为了不耽误研发进度,郭永怀决定当晚乘飞机赶回北京,参加次日一早的会议。出于安全的考虑,同 事们劝他改乘火车,郭永怀淡然一笑:“我搞了一辈子航空,不怕坐飞机。”说着,把桌上的资料小心翼翼地放进公文包。夜幕降临时,郭永怀和警卫员牟方东赶到兰州机场。没想到,数小时后,意外发生了。凌晨时分,飞机抵达北京的机场时发生了事故,郭永怀不幸以身殉职。清理现场的时候,人们惊讶地发现,两具烧焦了的遗体紧紧搂抱在一起。通过那只残破的手表,同事们辨认出遇难者就 是郭永怀和警卫员牟方东。当两具尸骨终于分开时,人们的脑袋“嗡”地炸开了那只熟悉的公文包就紧紧贴在郭永怀的胸 口! 生死关头,科学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保护科研资
37、料。一位同事小心翼翼地拿起公文包,打开一看,里面的资料竟然完好无 损。旁边的同事扑通跪倒,痛哭失声英雄牺牲二十二天后,中国第一枚热核导弹发射成功,呼啸的火龙划出一道亮丽的弧线,如长剑出鞘。19 .郭永怀所做的一切折射出一位伟大科学家的高尚情怀。请参照提示,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面思维导图。 淡泊名利科学家郭永怀善于创新克服工作环境恶劣等困难进行研究生死关头,用身体护住科学资料20 .第二部分第一段中迎春花的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21 .自选角度,赏析第三部分中画线语句。旁边的同事扑通跪倒,痛哭失声22 .你认为下面甲乙哪一个更适合作为本文的标题?请简要说明理由。【甲】为了祖国和人
38、民的事业【乙】郭永怀同志二三事【答案】19.放弃美国优越的条件,回国;(隐姓埋名,承受妻子的不理解)不怕困难;提出先进的“内爆法”为引爆方 式;无私奉献(勇于为科学、为祖国献身)。20 .这句话写出了迎春花的漂亮,表现了郭永怀对迎春花的喜爱,对平常人可以赏花的平常生活的留恋,反衬出郭永怀为科学事 业的牺牲精神。21 .运用了动作描写,(或用词“跪倒”“痛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同事对郭永怀逝世的悲痛,表达了同事对郭永怀同志牺 牲时却用身体保护科研资料的崇敬、敬佩之情。22 .示例:我认为甲更合适,”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是郭永怀一切努力的出发点和目标,表现了郭永怀甘于为祖国、为人民 的奉献精神
39、,点明中心。示例:我认为乙更合适,“郭永怀同志二三事”直接点明了本文的写作对象是郭永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郭永怀回国工作后 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家人,为了祖国的事业奉献一生。【解析】【19题详解】考查概括事件。根据首段中的“听说郭永怀要回国”“美国有全世界最好的条件” “我来留学,就是为了将来报效祖国呀”,第段中的“忽 然看见旁边的橱柜上,一张好端端的全家福被剪成两半,他的心一沉,仿佛一脚踩空了。定睛再看,剪开的照片上,妻子冷冷地 望着他,好似隔了几千里地”可得:放弃美国优越的条件,回国;(隐姓埋名,承受妻子的不理解)。根据图中的“克服工作环境恶劣等困难进行研究”可得:不怕困难。根据第段中的“
40、郭永怀采用特征线法进行理论计算,提出以先进的内爆法作为主攻方向,同时,为了稳妥起见,应 当争取高的,准备低的”可得:提出先进的“内爆法”为引爆方式。根据图中的“生死关头,用身体护住科学资料”可知,在生死之间,他首先想到的是保护科研资料,而不是自己的生命,从中 可以看出他勇于为科学献身,为祖国献身的无私奉献的精神。【20题详解】考查语句赏析。画线句中的“迎春花开得好漂亮”表现了迎春花的漂亮。“依然恋恋不舍”表现了郭永怀对迎春花的喜爱。“郭永怀摇下车窗, 尽情欣赏宿舍楼前这片熟悉的迎春花”表现了他对平常人可以赏花的平常生活的留恋。联系文中他隐性埋名,奔赴戈壁,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婵精竭虑,无私奉献的情
41、节可知,此处他对平常生活的留恋反衬了他为科学 事业,为祖国的国防事业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21题详解】考查语句赏析 工“扑通跪倒,痛哭失声”是对同事的动作描写。“跪倒”“痛哭”生动形象。联系前句“死关头,科学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保护科 研资料。一位同事小心翼翼地拿起公文包,打开一看,里面的资料竟然完好无损”可知,画线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同事们对于郭 永怀逝世的悲痛,对他在生死关头想到的依然是科研资料的行为的崇敬与敬佩之情。【22题详解】考查拟写标题。开放类试题,联系文本内容和主旨分析即可。可以认为甲更合适。联系文本内容可知,他放弃在国外的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毅然回到祖国,是出于对祖国和人民的挚爱。
42、 他甘愿隐姓埋名,承受妻子的不理解,是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在生死关头,他首先想到的不是保护自己的生命,而是保护科 研资料,更是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由此可以,“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是郭永怀一切努力的出发点和目标,表现了郭永怀 对祖国和人民的挚爱,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不惧牺牲的精神。以“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不仅概括了主要内容,还点明 了文章主旨。可以认为乙更合适。联系文本内容可知,本文主要记叙了以下几件事:郭永情放弃在国外的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毅然回到祖 国;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他甘愿隐姓埋名,承爱妻子的不理解;创造性的提出先进的“内爆法”为引爆方式;在生死头头, 想到的是保护怀里的科研资料。“郭永怀同志二三事”概括了文本主要的写作对象和主要内容。七、作文(共4分)23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为守护城市日夜奋战,他们为孩子成长撑起蓝天,他们为百姓解忧而东奔西走,他们为中国挺起脊 梁而无私奉献他们,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橇眼的星。读完这段文字后,你有怎样的联想、思考与感悟?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综合运用叙述、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不得抄袭或套作;不得在文中出现真实的人名、校 名或地名。【答案】例文:平凡中的伟大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重视各行各业的英雄、精英的作用,忽视甚至轻视平凡岗位、平凡人物的份量,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