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导学案(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导学案(3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过程与方法目标:多方式朗读,合作探究,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提高鉴赏古诗 的能力,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 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提高鉴赏美的能力,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1、理解诗意。(1)突破难点:“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回”怎样理解?如果 想象画面,或描绘时怎样表现这一内容?(2)开头两句从诗人自己奇异的感觉中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壮
2、美 的江山胜景图,末两句写了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此时他 眼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作者都看到了什么?(设计意图:从部分到整体理解古诗内容,弄清楚作者观察方位 及顺序。)2、结合插图读诗句。(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诗配画,画配诗,诗画结合,直观教学, 强化理解和记忆。)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诵这首诗,看谁背得快。1、有感情诵读。2、还知道李白的哪些诗?尝试介绍几首,谈谈对诗的理解认识 等。(设计意图:由课内延伸到课夕卜,拓展学生学习范围,开阔视野。)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导学案【第3篇】教学目标:1、会写”断、楚、至、孤、帆” 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望天门山,背诵并默写望天门山。
3、3、能借助关键词语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4、借助学习本诗,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5、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望天门山。2、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1、借助关键词语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2、用自己的话比较准确地说出说出诗句的意思。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课前围绕旅游进行谈话,感受祖国的山河之美。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并解题1、用回答以前学过李白的诗篇名称的谈话方法导入课题,并板 书课题。2、解题“天门山”、“望”,“望天门山”让学生参看课文注释并回答,教师指点。(天门山,指安徽当涂 县的东梁山(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
4、山,两山夹江对峙,形如门 户,所以也叫天门山。望,是观看。望天门山就是诗人观看天门山所 见到的景象。)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1、让学生先简单介绍作者。2、老师对作者简介(映示图片)。3、写作背景(映示图片)。三、初读古诗1、读准读通(1)自由读诗(两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朗读。(找两个同学)(3)正音,重点关注发音易错字。(4)齐读一遍。2、读好诗句的停顿。(1)让学生尝试有节奏地朗读诗歌。(指名两名同学朗读)(2)根据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停顿问题进行梳理,映示带停顿标 志的诗句。然后范读让学生模仿,熟读古诗。四、教学生字的写法1、映示带田字格的生字图片断楚至孤帆2、利用课件指导
5、说明这5个生字的写法。(从结构、笔画、笔 顺等方面说明。)五、把握诗歌大意1、让学生默读古诗,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同桌交流,结合注 释了解“天门山”“楚江”。2、指名回答并订正。(1)(天门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2)映示天门山、 楚江图。3、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诗歌主要写了什么。(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六、构想画面,理解诗句1、教学第一、二诗句。(1)出示诗句,让学生边读诗句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2)让学生借助“断”“开”,等字理解“天门中断楚江开”的 意思。重点理解“断”“开”,体会长江水势的浩荡。(断:切断、截 断。开:劈开、断开。)出示楚江图片
6、,引导学生交流“你看到了一条怎样的江”。指名回答第一句诗的意思,然后教师归纳出示。(浩浩荡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间劈开,一分为二。)指导朗读“天门中断楚江开(3)聚焦回二 指导理解“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意思。学生重点理解“回”,想象江水汹涌回旋的景象,理解诗句的 意思。图片展示景象及词义,再让学生归纳诗句意义,后教师订正。(回:回旋、回转。诗意:东流而去的长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 旋的水流。)指导学生朗读“碧水东流至此回”。(4)指导小结古诗学法(图片展示):结合注释或查找解释,理解诗句。想象画面,理解诗句。2、教学第三、四诗句。(1)出示第三、第四句诗,指导理解“出,来”的意思(出:突出、出现。来
7、:驶来。),让学生边读诗句边想象画面,出示画面, 然后交流。(2)激疑思考:两岸的青山怎样“出”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讨论,“当你坐车或骑车行驶在路上 的时候,路前方的景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体会诗句中“出” “来” 所描绘的情形。(4)指导朗读第三、第四句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 意思,然后教师出示归纳诗意。(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 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天门山好像在张开双臂,欢迎从日边而来的孤 舟,富有情趣。)(5)体会诗人愉悦的心情和诗歌描绘祖国山河壮美的特点。七、背诵默写1、指厚学生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出示“水势浩荡经过天门山”“碧水落日孤帆”等图片,让学 生
8、为图片配上合适的诗句。3、教师投影默写纸,让学生观察每行的方格数,讨论古诗书写 的基本格式,在指导学生正确默写。八、作业:有感情地背诵望天门山,默写望天门山。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断开 回出来壮美、激趣导入,读懂诗题1 .引导学生围绕旅游进行交流,说说自己见到过哪些特别的景色。2 .出示诗题望天门山导入:这一节课,让我们跟着诗人李白 去看看天门山的壮丽景色。板书:望天门山。3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组织学生交流“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1)重点理解“望”的意思。(2)提问:“天门山是一座山的名字,你知道它在哪儿吗? ”读 注释。(3)出示天门山图片,引导学生结合图片想象:“这座山是什么 样子的呢
9、? ”指名学生交流。(4)指名学生说欣赏图片的感受,体会天门山的雄伟。4 .学生齐读诗题。二、初读古诗,把握大意1 .读准字音。(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2)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随机正音。2 .读好诗句的停顿。(1)学生自读,尝试读好停顿。(2)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通古诗。指名读,齐读。古诗朗读停顿如下: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3 .理清景物,把握诗歌大意。(1)学生默读古诗,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同桌交流。结合注释,引导学生了解“天门、青山”都是指“天门山”;“楚江、碧水”都是指长江。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理解“孤
10、帆”是“孤零零的船”的意 思。(2)让学生说说诗歌写了什么。4 .分小组比赛读诗。齐读古诗。三、想象前两句诗描写的画面1 .想象画面,理解诗句。(1)出示诗句,指名读。(2)引导学生借助“断” “开”等字,理解“天门中断楚江开” 的意思。重点理解“断”“开”。帮助学生理解“断”是“断裂”的意思, “中断”是“从中间断裂”,“开”是“分开、断开”的意思。出示“楚江”图片,引导学生交流“你看到了一条怎样的江”。 进一步体会长江的水势浩荡。指导朗读“天门中断楚江开”。指导书写“断” “楚”两个字。重点指导把“断”的左边部分 和“楚”的下边部分写正确。(3)聚焦回”,指导理解“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意思。
11、激疑思考:这里是说长江水碰到天门山后往回流了吗?引导学 生理解“回”是“回旋”的意思,“至此回”是在描写江水撞击天门 山后汹涌回旋的景象。指导朗读“碧水东流至此回指导书写“至”字。2 .指导学生边读诗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描绘的景色。(1)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诗句描绘的景色吗?(2)学生练说,同桌互说。(3)分男女、分小组、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这两句诗。指导学 生读出天门山雄伟、长江浩荡的气势。3 .小结学法:我们借助注释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在想象中体会到 了天门山的雄伟和长江水的汹涌澎湃。接下来,让我们继续用“借助 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的方法来学习后两句诗
12、。四、想象后两句诗描写的画面1 .出示第三、第四句诗,学生自读。2 .让学生借助“出” “来”等字,理解诗句意思。(1)教师适时提问:两岸的青山怎么“出”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交流“当你坐车或骑车行驶在路上 时,路前方的景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把自己代入船上乘客的角色 中,体会诗句中“出” “来”所描写的情形。(3)提问:看到“孤”字,你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引导 学生想象在天门山的映衬下,宽阔的江面上驶来一艘飘飘摇摇的帆船, 感受苍茫雄浑的意境。3 .指导朗读第三、第四句诗,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4 .提问:看到这么壮美的景色,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自由
13、 交流,体会诗人愉悦的心情。5 .指导书写“孤”“帆五、背诵积累,书写指导1 .背诵积累。(1)学生齐读整首古诗,小组赛读。(2)出示背诵提示,学生补充背诵。(3)出示“水势浩浩荡荡经过天门山”“夕阳西下,孤帆顺江而 下”等相关图片,让学生为图片配上合适的诗句。2 .指导学生默写古诗。(1)教师投影默写纸,让学生观察每行的方格数,讨论古诗书 写的基本格式:分行居中写,标点符号占一格。(2)学生按照正确格式默写古诗。作业布置:背诵古诗。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的:1、借助注释理解望天门山的诗意,了解诗歌描写的是怎样 的景象,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2、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
14、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过程: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预习内容设计:1、查找有关资料或工具书,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2、尝试自读理解古诗。(1)借助字典读准字音。(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着讲讲这首诗的意思。(3)有什么学习困难记下来,以备质疑。(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和查找有关资料的能力,利用 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自己能初步读懂古诗的意思及边思考边发现问题 的能力。)一、总结 评价学生自学检查的情况(设计意图:有布置就要有检查,有检查就要有总结和评价。借 以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的进步,激励学生自能读书的积极 性,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一)学生质疑师生共同归纳,梳理。有的问题师生即时解决;有的则在进一步 学习中解决。(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根据学生质疑的问题,教师 了解学生困难所在,从而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是教学的目的性更强O ) 二、学习古诗1、学生自读望天门山,想象描绘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 说,还可以画一画。(设计意图:利用多种方式理解诗中描述的内容,想象使内容丰 富形象化。)2、全班交流汇报自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