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教学设计5篇.docx

上传人:1564****060 文档编号:95441412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伯牙鼓琴教学设计5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5篇 教学目标: 1、能依据课后解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正确朗读并背诵伯牙鼓琴,通过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艺术之美。 3、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观赏,知音难觅以及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朋友间知音难觅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能参考解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教具预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曲入题 1、播放高山流水 2、上课 3、音乐能荡涤我们的心灵。它本身就是一种美,能提高我们对美的观赏力量,使我们更加喜爱生活,喜爱生命,这就是音乐艺术的魅力。今日,我们就走进这首曲子

2、背后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二、解题 1、谁来说说“鼓”的意思呢?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伯牙弹琴,让我们再次齐读课题。) 2、这是一篇文言文,还记得在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学习文言文有三步走,分别是读通文言文;读懂文言文;读好文言文。什么是读通、读懂、读好呢?(预设:读通是把课文读顺,读出节奏;读懂是借助解释或工具书读懂文言文的意思;读好是带着感情去读。) 3、这是我们学好文言文的“三部曲”。今日,就让我们用上这些方法连续学习文言文。 三、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首先,我们要读通文言文,请你们翻开书,仔细倾听视频朗读,给简单读错的字音做上记号。 2、出示字音简单读错

3、的字: 少选汤汤乎以为复为鼓琴者 过渡:“为”字是多音字,我们应当依据意思去选择读音,这叫“据义定音”。(板书:据义定音) 3、现在,我把这些易读错的字放到句子中去(出示句子),大家试着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4、文言文的朗读要留意停顿,读出节奏。请看大屏幕,先试着自己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四、读懂品情 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味道,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请看插图,图上画了什么? 1、齐读 2、它是什么意思呢?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3、一个善鼓,一个善听。 过渡:教师带来了一则资料,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伯牙和子期的身份吧。出示背景:伯牙子期,一个身居高位,集古琴家、作曲家

4、于一身的琴仙,一位是戴斗笠、披蓑衣的樵夫。是什么缘由让这两位身份不同,地位悬殊的人走到了一起? 预设:音乐、古琴 过渡:对音乐的共同理解使得伯牙和子期走在了一起。那么你是从哪里看出伯牙善鼓,子期善听的呢?快速默读课文,找到相关句子画下来。 1、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针对第一题四人小组争论、沟通并订正。 2、看你们争论得很仔细,哪个小组情愿来共享下你们的成果呢? 预设:学生解释字词(你能借助解释或词语手册理解词语的意思,真好!) 学生解释第一句时(单单依据字面上的意思去解释,句子不通顺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依据语境去绽开联想或想象理解句意。板书:依据语境绽开想象) 生读 3、

5、(出示句子)当伯牙的琴声幽然响起,子期的思绪飞向了那巍巍的泰山之巅。善听的子期,你的眼前仿佛消失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生:我仿佛看到了高大(雄伟)的太山)于是,你赞美道(生读)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仿佛观察了一座雄伟的太山耸立在我眼前。下面有请男生来读读这句话。 师评:不愧是铁骨铮铮的男子汉。 4、(出示句子)少选之间志在流水,汤汤的流水仿佛从他的指间浩荡而出子期,此时的你又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我仿佛看到了宽阔无边的江河。)于是,你脱口而出(生读) 过渡:男生已经给我们展现了太山的巍巍,下面有请女生来读读这句话。 师评:真是“巾帼不让须眉”,你们的朗读,仿佛让教师看到了汪洋的流水。 5、小

6、结:子期就是用这种联想的方法来点评伯牙的琴技。你们看,不管伯牙弹什么,子期都能知道,如此了解自己的人,我们可以称作“知音”。(板书:知音) 师评:听着你们的朗读,教师仿佛已是伯牙,你们是子期,我们也成为了知音。现在我来读伯牙,你们来读子期,看看我们的默契吧。(齐读) 五、拓展延长,升华情感 1、伯牙是个技艺超群的琴师,他的琴声不仅能表现太山巍巍,江河洋洋,想象一下,还可以表现哪些动人的风光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聚焦其次题,一起来沟通下吧。 2、出示词语:请同学们照样子写词语。 师:是啊,或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缓缓”(再次出示词语) 假设你是子期,当伯牙方鼓琴而志在清风,你会怎么赞美? 指

7、名学生答复:“善哉乎鼓琴,缓缓兮若清风。 师:当伯牙鼓琴而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乎鼓琴,皎皎兮若明月。 小结: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感悟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吧! 3、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那还是什么呢? (预设答案:看来善听的子期不仅听懂了琴声,还听懂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高山般的志向和流水一样的胸怀,他们还是人生的知音。) 六、悟痛摔碎瑶琴凤尾寒 师:孩子们,伯牙和锺子期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无奈世事难料, 1、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谁读懂了这句话呢?(生沟通) 2、子期已死,伯牙又要回到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这种无人能倾诉的苦痛,最终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那就是破琴

8、绝弦-(读) 3、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呢? (由于子期死,再也没有人能听懂他的琴声了。) 4、文言文的学习需要资料来帮忙我们加深理解,(板书:查阅资料)请看(出示资料):伯牙始终在寻找知音,可见知音难觅啊!他们两人第一次相遇就是由于伯牙在弹高山流水,而子期听得如醉如痴。就这样,两人相知相惜,成为知音。所以,当伯牙听到子期死的消息,哀思欲绝,作了一首短歌(出示): (指名读) 5、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用“破琴绝弦”来告辞知音,也是在谢知音。(板书:谢知音) 6、伯牙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孤独。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之后,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学生再有感情地读最终一句。) 七、配乐诵

9、读 师小结: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破琴绝弦谢知音,这个故事荡气回肠,令人动容。后人就用“高山流水”这个词语形容乐曲高妙或知音难觅,让我们伴着高山流水这首悦耳的音乐,去体会这个故事,一齐试着背一背吧!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理解背诵伯牙鼓琴。 2、通过诵读了解伯牙、锺子期由于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3、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观赏的纯真友情。 重点 学生能凭借解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根底上背诵积存。 难点 借助语言文字绽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教学过程: 1、预习提纲 (1)通过查字典、结合解释等方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0、 (2)搜集伯牙和锺子期之间的故事。 (3)查阅苏轼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音乐导入巧激趣 1、谈话导入: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绚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提醒了深刻的道理。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两篇震撼人心、发人深省的文言文。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齐读课题。 2、播放高山流水古琴曲:大家现在听到的这首曲子,名曰高山流水,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它能受到人们的宠爱,不仅是由于它旋律美丽,还由于它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日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伯牙鼓琴,师板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留意读准

11、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读,师巡察。 3、检查初读状况。 课件出示: 1、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指名读,读正确,读流利。 (2)猜测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把戏朗读晓停顿 1、这是一则文言文,读起来比拟拗口,但只要留意停顿,就能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来。认真听教师读,留意教师是如何停顿的,边听边画出停顿记号。 2、教师范读。 3、课件出示画了停顿记号的课文。 课件出示: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

12、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斜线是停顿符号,“乎”字是语气词,在朗读语气词时适当延长后再停顿,一咏三叹,颇有韵律美。) 4、生读课文。 (1)你也能像教师一样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来吗?赶快读读吧!肯定要留意停顿哦! (2)自读练习,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5、师生合作读。 师:我们来合作读课文,教师读每句的前半局部,学生读后半局部,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 6、指名配乐读。 【设计意图】 读文是初解文意的根底。教

13、师通过示范指导、自由读、男女生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层层推动,扎实训练,不仅让学生学会流畅地读文言文,还能让学生感悟文中每一句话中前后一一对应的特点,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 四、合作探究懂文意 1、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思索一下,要读懂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1)查工具书,如古汉语词典。 (2)借助解释来理解。 (3)可以多读,联系上下文理解。 (4)结合插图理解。 (5)小组争论,问同学。 2、学生先进展自学,而后开展小组争论。 3、反应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 4、预设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中“方”的意思。 师:“方”是刚刚的意思。 预设2:“善”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师:“善”

14、字是“好、妙”的意思。通过这个字的意思,悟出理解文言文要留意联系上下文。 预设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的“足”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师:“足”在文中的意思是值得。 预设4:文中的“巍巍”“汤汤”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 师:叠词的运用使诗文既呈现出一种音韵之美、富有节奏感,又使人物的感情得以酣畅淋漓的表达。这些词不仅让我们有了形象感,而且还让我们对锺子期的内心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5、创设情境,训练语言。 伯牙鼓琴志在_,锺子期曰:_ 6、小组内合作,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 高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学力量,有肯定的学问及方法的积存,采纳合作探究的形式,便于学生释放已知,解决疑难,

15、获得更多的新知。“反应组内不能理解的问题”环节,通过学生沟通,教师点拨,词句的意思便迎刃而解。在此根底上,引导学生借助解释和刚刚探究的成果解释全文的内容,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五、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1、结合资料,谈谈对最终一句话的理解。并和同学沟通感受。 2、带着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熟读课文。 3、同桌互背。 【设计意图】 讲故事是学生对文本言语再现的过程,是语言文字的积存运用。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来,“粗知文言文大意”的目标落到实处。 六、补充拓展悟情感 1、教师深情描述雨夜的相见。 据记载,伯牙子期在一个中秋之夜的雨后因琴声偶遇,因音乐而相知,他们彻夜长谈,不觉东方发白。伯牙子期洒泪而别

16、,他们相约其次年八月十六日再相见。春去秋来,当伯牙满怀期盼的赶来与子期相见时,万万没有想到,面对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课件出示最终一句,齐读: 课件出示: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以伯牙的地位与“破琴绝弦”的行动感受伯牙内心之痛。 伯牙是当时闻名的琴师,既是弹琴高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再看“破琴绝弦”的行为,有什么想对伯牙说的吗? 预设: (1)也许你还会遇到像子期这样的知音呢? (2)精致绝伦的瑶琴,你砸掉不行惜吗? (3)如此高的技艺不再弹,不感到圆满吗? 师:伯牙又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呢?伯牙“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

17、。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面对此情此景,仰天长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一起读。 3、从有关知音的诗词感受知音难觅的苦痛。 课件出示: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欧阳修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万两黄金简单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孟浩然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增广贤文 这些诗句表达了同一个主题:知音难觅。 4、小结: 这是一篇文言文,叙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仆人公伯牙与锺子期的真挚情意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观赏的真挚友情

18、,以及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设计意图】 通过补充资料、教师渲染等手段,让学生走进伯牙内心,体会痛失知音之情。 通过历朝历代关于知音的名句积存,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影响力,体会知音难觅。在此根底上,领悟课文的主题思想就很简单了。 七、比照关注编者意 1、课件出示伯牙子期相遇时的图片(教材第96页插图)。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提出疑问。) 一位是身居高位,集古琴家、作曲家于一身的琴仙。一位是戴斗笠、披蓑衣、背干柴、拿扁担的樵夫。是什么缘由让这两位身份不同,地位悬殊的人走到了一起?又是怎样的缘由让伯牙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呢? 是古琴的魅力,是音乐的魅力,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板书

19、:艺术的魅力) 2、配乐诵读全文,感受艺术的魅力。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对话的过程。伯牙鼓琴中伯牙、子期超越了地位、国籍而成为知音,就是由于音乐、艺术的魅力。本环节从人物的介绍中,从学生的质疑中,来感悟艺术的魅力。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设计意图】 “评价学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存。”最终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很好的达成了阅读文言文的一个根本目标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会写“哉,巍,弦”等三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能依据解释的内容理

20、解最终一句话,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二、重点:凭借解释理解词句,背诵课文。 难点: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三、教学设计 课前嬉戏 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词语嬉戏。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这个词的组成构造,(板书:杨柳依依)你能照样说一个这样的词语吗? 白雪皑皑,流水潺潺,其乐融融,书声琅琅 师出示:清风缓缓、明月皎皎、芳草萋萋、炊烟袅袅、云雾蒙蒙 有没有留意到,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漂亮的景物) (一)导入 1、有一个故事,流传千古,令人吟诵至今,他就是我们今日学习的这篇课文伯牙鼓琴,这是一篇文言文,有事我们也把他简洁的成为古文。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至少读三遍,争取读

21、通课文。有个别字不流利的多读几遍。 2、请一个同学读。(真是不简洁那,不同于那么顺溜却读的如此娴熟,我最观赏他的是把这些词都读对了!) (跟我们还是有些区分,不难顺当,那我们先来看看这些难读的词语) 需要留意的字音: 少选,汤汤乎若流水,巍巍乎若泰山,绝弦,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谁再来读读。不仅读正确,还能读流利。(不错,一字不差) 4、请你读给同桌听,有错误的立刻请你帮他订正。 5、文言文啊,不仅要读正确,更要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你先试着用上铅笔划一划节奏读一读。 6、想不想听听教师怎么读,看看你的节奏跟上了没有。 你来瞧一瞧,你的停顿对了么?抓紧跟着划一划。 7、请你依据斜线试试读

22、。现在齐读课文,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二)品读 1、读的越来越有味道了,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虽然我们没有读了百遍,但七八遍是有了。我得考考大家:这篇古文写了谁?(俞伯牙和钟子期)他们是什么关系?(知音) 2、思索:伯牙为何视钟子期为知音?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课件出示: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3、善哉又是何意啊?(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这个善就是好啊,哉是一个感慨词,善哉就是对别人表示赞美,既然这样,我们变通一下,用现在的表达方式,确定不止好啊这一种方式来赞美,我们还可以怎么说? (

23、真棒啊,真行啊,不错啊,了不起啊,真厉害啊) 4、妙极了,伯牙在弹琴的时候心抱负到了高山,子期就说:好啊,就像泰山一样高大,像泰山一样雄伟。(你理解的特别棒,教师也忍不住对你说一声“善哉”)同样,伯牙志在流水,你们应当也能读懂。 (心抱负到流水,子期说:好啊,就似乎流水一样浩荡。) 5、想象一下,假设你就是钟子期,志在高山,透过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于是乎你怎样赞美(用文中的话来) 你呢?请你也来赞美一次 志在流水,你有看到了什么?请不要吝啬你的赞美(文中的话) 6、作为“琴仙”的伯牙,会用琴声表达他的见闻、思绪、情感。可见他的琴技超群。文中只提到了他“志在高山、流水”, 伯牙鼓琴教学设

24、计 篇四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表达形式已有了初步感知,也了解了一些阅读文言文的根本方法,知道借助解释理解根本内容。但由于文言文特有的表达方式与学生日常使用的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对于文言文仍有着初学的新奇感与认知上的生疏感。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我以指导朗读和引导想象为主,渗透学法的指导。在课堂上以“读”为本,体会人物形象,在琅琅书声的浸润陶冶中,读出古文特有的韵味。在教学中注意渗透文言文阅读的根本方法,通过看解释、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阅历、增补等方法理解文章的意思,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魅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

25、伯牙、子期由于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3、借助语言文字绽开想象,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读好文言文。 2、通过解释、已有文言根底,读懂文意。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难点) 1、感悟课文前半局部得到知音的兴奋心情和后半局部失去知音的哀思欲绝。 2、借助语言文字绽开想象,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段乐曲。播放乐曲高山流水 2、导入:大家现在听到的这首曲子,名曰高山流水。它已经流传了

26、几千年,它能受到人们的宠爱,不仅由于它旋律美丽,还由于它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日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伯牙鼓琴(板书课题) 3、理解课题:强调“鼓”的古今异义。“鼓”是“弹”的意思。“琴”指的是古琴。 (设计意图)本单元主题是艺术的魅力,本课叙述的也是关于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用高山流水的乐曲导入,既契合本课的内容,又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朗读文言文。 2、指生读。 3、正音。 4、师配乐范读。 5、借助停顿线,指导学生朗读:“哉”和“乎”都是语气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啊”,朗读时要适当延长后再停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 6、师生合作朗

27、读 (设计意图)读文是初解文意的根底。通过学生自由读,指生读,教师示范读,师生合作朗读等形式,层层推动,扎实训练,不仅让学生能流畅地读文言文,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 三、理解文意,复述故事 1、借助解释疏通文意,如有不懂的可以和你的同桌沟通沟通。 2、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 方法:(1)梳理层次(2)想象画面(3)联系背景 (设计意图)讲故事是学生对文本言语再现的过程,是语言文字的积存运用。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来,“粗知文言文大意”的目标落到实处。 四、细读文本,品尝知音 1、教师补充人物背景学问。 2、品尝知音相遇之“喜”。 (1)默读课文前三句话,思索:伯牙为何视锺子期为知音?从哪

28、里可以看出来? (2)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师补充:伯牙不仅知其音,更知其志,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板书:知音) (3)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会对子期说什么? (4)指导朗读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此时伯牙的心情用一个字来形容喜,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欣喜若狂。指导朗读:读出欣喜。 读了这个句子,你脑海中出现初怎样的画面?指导朗读:读出气概。 (5)想象拓展,说话训练。 过渡:作为“琴仙”的伯牙,他的琴声中肯定不止包含

29、巍巍太山、汤汤流水,那么请大家绽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他的琴声中还会消失哪些动人的场景? 出示图片:杨柳依依清风缓缓白雪皑皑明月皎皎 完成句式训练。 以此方式练说出示的词语之后,尝试放手,学生想象,伯牙的琴声中,还可能志在哪儿?用“伯牙鼓琴而志在,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乎若。” 小结:只要同学们借助语言、借助图片给想象插上翅膀,就能让静态的文()字变得更加生动起来。 3、品尝失去知音之“悲”。 (1)故事补白,渲染失知音之痛。 (2)面对这座坟墓,伯牙是如何做的?出示句子。 (3)一代琴仙,一生视琴为命。可此时他却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是什么缘由让他做出如此打算?他绝的仅仅是琴吗? (4)指导朗读

30、:此时伯牙的心情用一个字来形容悲,用一个词来形容哀思欲绝、撕心裂肺、肝肠寸断。 (5)古书中记载伯牙在子期的墓前,写下这样一首短歌,让我们一起来吟诵。(出示短歌,师生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伯牙遇知音之喜和失知音之痛,借助资料、故事补白、视频和诗句进一步感受人物的情感。借助图片、语言文字绽开想象,落实语文要素的训练。 五、背诵积存,深化主题 1、和着音乐,齐背伯牙鼓琴 2、我国古诗常提及伯牙、钟子期的传奇,出示资料袋。 3、读完诗句,你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知音? 六、链接丛书,主题阅读 阅读主题丛书6中的月夜听卢子顺弹琴(第9页) 1、借助解释,读懂诗意。说说读了这首诗你脑海中

31、出现出哪些画面? 2、想想诗人为什么会发出“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这样的感慨? (设计意图)主题阅读既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又训练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知音难觅”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课后延长 1、发挥想象,增加一些细节,用现代汉语改写这个故事。 2、收集表达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板书设计)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准节奏 2、借助解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观赏的真挚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

32、互理解的真挚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为纪念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预备: 教学课件,学生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人们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知音”这个词,源于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那就是今日我们所要学的伯牙绝弦。盼望通过今日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爱文言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题:“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 过渡:伯牙为什么要断弦?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找寻问题的答案。 1、自由读文,大声读,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留意节奏和停顿。 2、指名读文,教师留意引导学生感受文言

33、文的节奏和韵味,指导读好语气词“哉、兮”。 3、生齐读课文 三、再读释义 过渡:这是一篇文言文,古文离我们的生活较远,所以要学习有法,一般是读古文,释字义,连词句,说大意。 1、默读课文,借助解释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大意。 2、同位之间相互说给对方听。 3、指名说。教师随机指导个别字的含义,如“善”的含义等 4、在理解诗意的根底上,再读课文。 5、反复读文,读出感情。 四、初解“知音”, 1、“知音”是什么意思?课文中谁是谁的知音?知音 2、学生说自己对知音的理解,教师依据学生汇报板书:伯牙子期 3、哪些句子能说明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学生汇报,师板书:善鼓善听 4、师生共同读文,体会知音的含义

34、所念必得之 5、拓展思维:伯牙的琴声还能描述什么?想象画面,课件出示填空:“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善哉,兮若;志在,钟子期曰:善哉,若;”学生练习说话 6、配乐朗读课文 五、相遇相知 1、师介绍伯牙与子期相遇的经过 2、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 学生思索答复,师生共同解疑: 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3、伯牙听到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时,什么心情?在他的内心肯定有一种渴望,渴望什么? 4、知我者,子期也!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 六、深悟绝弦 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

35、,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面对着子期冰冷的墓碑,伯牙哀思欲绝,相传他写了一首短歌祭知音,师配乐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难过难过复难过,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子期死了,伯牙这种无人倾诉的苦痛,最终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摔断的仅仅是琴吗?他还摔断了什么? 3、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 4、子期一死,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够理解的生活中去,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学生再次配乐读文。 5、面对伯牙的苦痛与无望,该怎样劝慰他?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将你的想法下下来。 七、回味绝弦 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八、作业布置 搜集有关知己、朋友之间情意的名言名句 九、板书设计: 伯牙鼓琴 伯牙(知音)子期 得之喜 失之悲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盼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