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质量G级检测题(十)(原卷版).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5274600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质量G级检测题(十)(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4届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质量G级检测题(十)(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质量G级检测题(十)(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质量G级检测题(十)(原卷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4届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质量G级检测题(十)(原卷版)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评卷人得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社会认同的发生所依赖的都是特定的事实基础,这类事实基础有当下的,也有过往的,过往的即社会记忆。那些来自过往的社会记忆对社会认同能够产生更为根本和深远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记忆构成了社会认同得以形成的重要事实基础。共同的经历、相似的遭遇、特定的历史时期等,奠定了群体中每一个个体记忆的底色或基调。但是,记忆首先是个体的,是基于个体感知、受个人情感支配的。个体记忆在形成的过程中会有意或无意地向群体和社会层面展开,通过记忆的选

2、择和加工,区分出“我群”和“他群”,促成 “群体”意义的形成即社会分类,进而实现社会认同。而社会认同感的获得,一方面为个体认同增强了合法性,同时也使群体得以巩固。在微观层面,从社会记忆的个体性出发,我们看到了一条从个体记忆到社会认同的形成路径。相对于宏大统一而又抽象的社会记忆而言,个体记忆的鲜活性、事件性、直观性往往更具冲击力,对认同的形成有着更为直接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在每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新闻媒体再现的宏观历史叙事以及30万死亡人数的数字,是我们对那一段历史共有的社会记忆的一部分,成为民族和国家认同的事实基础。但是当我们看到描述这其中个人经历的文字,或通过口述历史直面主人公的经历和

3、遭遇时,那种冲击力往往更为强烈。相对于宏大的社会记忆,个体记忆是微小的,但正是每一个微不足道的个体记忆最终汇成了整个社会的记忆。需要强调的是,所谓个体记忆,不是生理学意义上的单纯的脑部记忆,实质上是社会记忆的个体性表现。之所以选择用“个体”这个词,只是为了区别国家或政治意义上权力所建构而生成的社会记忆。对于宏观叙事的社会记忆而言,建构社会认同往往和权力联系在一起。哈布瓦赫认为过去不是被保留而是被重建,即记忆展现的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对过去的重现,而是一种满足于当前社会利益的对过去的重建。当下的利益关系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对社会记忆进行着选择和建构。建构社会记忆不是最终目的,社会记忆只是一个中介、一

4、个桥梁。无论是哪方面的“利益关系”,都希望借助对社会记忆的建构来实现对社会中人们思想的某种引导,形成社会认同。(摘编自胡洁基础、生成与建构:从社会记忆到社会认同)材料二:回顾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我们发现,“中华民族”事实上就是一个在无数革命先驱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主权的斗争中显现并逐渐清晰起来的集体身份,是一种为积聚所有社会力量以谋取革命胜利而建构的中国人的“集体的自我身份”, 一种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构建过程与结果。从实际效果来看,抗击外侮和共克时艰,促进了中国不同群体之间原发的亲近和认同,凝聚了空前的社会力量,实现了一个伟大的政治目标和社会理想。对这种

5、亲近和认同的记忆,最为集中、最为形象地体现在文艺作品及其所保存、发展和精炼化的语言文字当中。不可否认,这种记忆与叙述延续和强化了“我们”之间的认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差异。正因如此,我们才会有血战台儿庄的悲壮、“北京奥运”开幕式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天安门演出的雄美。对于多民族现代中国来说,“中华民族”这一多族裔交融而成的集体身份,通过国家权力对价值观、象征符号、记忆等诸多东西的创造、培育、更新和保存得以牢固建构;国家则从这一建 构过程中获得国民的认同,增强了社会凝聚力。(摘编自闫国疆社会记忆、民族身份与国家认同)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6、与来自过往的社会记忆相比,当下社会发生的特定事实基础对社会认同的形成并不能产生更重要的影响。B个体记忆基于个体的感知,受个人情感支配,社会记忆的底色或基调决定了个体记忆可以向社会层面展开。C每年国家公祭日的事例启示人们,形成社会认同,不但要重视宣传社会记忆,而且要重视再现个人记忆。D材料一中,“我群和他群”的概念,与材料二中“我们与他们”的说法,两者含义完全相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没有个体记忆促成社会分类,也就不会有社会认同感的获得,也就更谈不上没有实现群体巩固的可能性。B知青生活虽苦,但知青群体出于肯定自我的利益诉求构建“无悔青春”的群体记忆,这一选择与哈布瓦赫

7、观点相通。C宏观叙事的社会记忆是统一而抽象的,虽然这并不一定会产生某些蓄谋已久的权力对其操控,但仍然值得人们警惕。D阅读体现中华民族亲近和认同的记忆的相关文艺作品,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集体身份认同感。3下列选项,最能够支持材料一第四段核心观点的一项是()A学者王珂表示:“一个利益群体的领导者选择、组织、重述过去,以创造一个群体的共同传统,来诠释该群体的本质及维系群体的凝聚。”B费孝通在乡土中国说:“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所谓了解,是指接受着同一的意义体系,同样的刺激会引起同样的反映。”C德国学者乌尔夫说过:“机构、组织只有不断改变自身,才能实现他们的任务。它们倾向于

8、根据变化的条件调整自己的内容与形式。”D法国社会学家哈布瓦赫认为,“人们通常在社会之中才获得他们的记忆。也正是在社会中,他们才能进行回忆、识别并对记忆加以定位”。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了社会认同,但侧重点并不一样,请简要说明。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有关社会记忆和社会认同之间关系的观点,分析下列社会现象。为表达对抗击疫情而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家在2020年清明节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全国下半旗志哀,上午十时,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一位武汉网友驻足解放大道,面对“重启”的家园泪奔,视频被大量转发,引发广泛共鸣。评卷人得分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9、。火光在前(节选)刘自羽我们命令你们:奋勇前进毛主席、朱总司令1949年4月21日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夜间十一点钟,云散月出,江上闪着白光。在港汊的芦苇丛中,指导员李春合作最后一次火线上的动员:“我们上船要快!坐船要稳!登岸要猛!只有前进没有后退同志们!最后消灭敌人的时候到了!”他的一字一句燃起每个战士心中的火焰,王春也暗自下着决心。时间到了,他们由芦苇丛中看见连长闪动着发白的衣服,赶紧跟上去。小河汊静而发白,蚊虫在低湿之地,像一团团烟雾,滚来滚去,粘在人脸上刺疼着。师长陈兴才和政治委员梁宾出现了,空气立刻严肃起来,他们下了渡江的号令。王春记得从1947年四平担任突击任务以来,师首长是第一次亲自到

10、突击进来。他听见连长和指导员果决地说:“首长放心,坚决完成任务!”那声音就好像从他王春心里发出一样。他们敬礼了,转过身了,命令各排按已经编排的序列登船。上船时,机枪射手李风桐刚刚在芦苇丛中还倒在地下打摆子,浑身哆嗦成一团,牙又碰得嗒嗒响,现在一听连长命令,一下跳起来,额头上汗珠淋漓,玉春觉得不能让一个病人在前面、就拉着李凤桐的胳膊,说:“老李,你是射手,要打先打坏我。”自己就跨上船,船在脚下剧烈地摇摆着,他就一直扑向船头。船已悄悄拢齐,摆开了一条线向江南前进了。这时,月光不断在波涛上闪亮。船渐渐行远,听不见船桨划水声了。这时将近午夜,月亮更以无比清辉直临高空。现在时间过得是这样慢,江北岸各营各

11、连的船只都等在岸边,被江水轻轻地簸动着。船上、岸上千万人的眼睛,在这同一时间都向着这天险长江遥望,等候这六只木船创造英雄的奇迹。六只船拉成一条线,正与江心汹涌急流和陡然而来的江风搏战。船像跷跷板一样,一下这头升上去,一下那头升上去浪花就向上跳,拂卷过人们头顶,水永远像雾一样包围着他们,战士们紧紧拉着手,谁也不动一动。船似乎停止不前了,只在江心急流上荡来荡去,对面那儿团红火光忽高忽低。突然,有一只船抛开其余的船,前进了,前进了,然后一只,又一只,每只船挣扎着穿过了波浪。江岸的火光愈来愈矗立、鲜明,船上的人清楚地看见那跳荡的火焰和激烈吹动的浓烟,甚至敌军士兵走来走去的幢幢黑影。战士的心都紧张起来,

12、肌肉都坚硬作一团,到了最危险的地方了,月光下早就该被发现了,但岸上一丝动静没有。距离在可怕地缩短:五百米,四百米,现在只有三百米远了突然,火光熄灭了。骤然间,船上的人就如同脱得赤条条地站在众人面前,月色是那样可怕地明亮。机关枪一片流火似的从岸上朝江面上扫,就如同红热的熔铁倒出来,千万火星跳起,迸落。小船在火网下就像在熔液中翻滚的黑铁片。西侧敌人主要炮兵阵地也盲目发炮了,轰隆轰隆响着,那唏唏的吓人的巨型炮弹拖着一条条长尾巴似的叫啸。江水上映出各种火光,子弹“嗤嗤”地打在船帮上、打在船舱里。担任突击任务的第一船,冒着弹雨前进。突然第二船的长胡子老水手中了子弹,船失去掌握,立刻可怕地倾斜着在急流中间

13、乱转起来,这是千钧一发的一刻。突然间所有的人听到从第三船上发出高叫的声音:“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的部队呀!”这是指导员李春合的声音,仿佛这声音可以改变一切客观情况。在急流中乱转,眼看要打翻的船上,战士们奋力划动手中木桨。那个长胡须的老水手,从人脚底下爬出来,月光照着他满脸黑糊糊的血迹,他一扑就扑在舵把上,把整个疼得震动的身子压在舵把上,跟那汹涌有力的江流奋战。这船于是又冲了出来,在弹火纷飞下前进。第三船在十七米达远的距离,给一颗六0炮弹打中了,左舷上急速地冲进水来,没等人们做任何动作,第二颗炮弹又把船尾打得粉碎,船可怕地向急流里沉下去。炮弹爆炸时,每个战士都给碎片打伤了。指导员李春合猛喊:“同

14、志们,浮也浮上岸去!”他首先跳进江,他们在汉水练习渡江,都学过游水,他拼命挥动两手两脚,打着浪花,向前浮了几步。拨转头一看,大部分带伤的勇士们都跟在他后面浮着。李春合用了极大力量,三四次,才抓到扑浅岸边的一只木船,他伸起上半身,在火光下忽然看见那船舱里仰卧着一个人,正是那长着长胡子的,今早黎明时分自动带了六只木船来的老水手,现在他死了。他的表情是那样安详而庄严,火光像树影一样在他脸上突突跳着,他一只手长长地挂在船边,浸在水里。在这很短促的几秒钟里,一连串七颗光华灿烂的照明弹升上天空,闪着惊人的白光,通知全军偷袭天险长江成功了。突击连首先占领了滩头阵地。二十分钟后,六0炮、迫击炮,开始从这里掩护

15、步兵,一举冲上乱石岩高地。从十二点钟到黎明,他们正面打下敌人非常凶猛的三次反击,同时七连就急急沿江涉水,出奇制胜,一下冲向敌人江防工事中主要炮兵阵地,封锁敌人南退过江的通道。敌人已落到口袋里了。清晨,太阳出现,一层鲜艳的红光反映在江水上、岸上、树上。梁宾向夜来激战过的山岗上走去。那里有无数爆炸出来的洞穴,蜿蜒的战壕里外堆着敌兵尸体,他看见一个自己的勇士和一个敌人紧紧抱在一起牺牲了,看样子他们经过了激烈的赤手搏斗。牺牲者身边遗留下一支步枪,枪上的刺刀已折断,沾着斑斑血渍。他弯下身拿起半截刺刀,昂着头继续向前走,朝群山掩映的、闪着阳光的远处走去。(有删改)6下列对文木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16、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几处语言描写,都采用短句,且频繁使用感叹号,或表现人物紧张、激越的情绪,或表达人物果断、肯定的语气。B“月光下早就该被发现了,但岸上一丝动静没有”,表现敌军在一片安静中麻痹大意,未能察觉我方船只趁着夜色渡江。C标题中的“火光”既指江面上蔓延的战火,预示渡江战役的艰险,也象征着生命之光、革命之光和胜利之光。D倒数第二段写战斗接近尾声,具体叙写了红军以势如破竹的攻势,有策略、有步骤地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7关于文中“长胡须老水手”这一形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有关长胡须老水手的情节,既体现了战斗的惨烈,也表现他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B小说反复强调老水手

17、留着长胡须的外貌特征,突出他在群体形象中的独特性,引起读者对他的关注。C小说浓墨重彩地描写长胡须老水手,因为他是这场战役最终取得渡江胜利的关键性人物。D小说塑造长胡须老水手这一形象,表明军民团结,人民军队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战胜一切困难险阻。8小说是虚构的,新闻是写实的。战地记者刘白羽笔下的渡江战役,既呈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又不失“书写的浪漫性”,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9本文与孙犁的荷花淀都有战斗场面的描写,请比较二者的不同。评卷人得分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

18、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馀,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起而为吏,身贪鄙者馀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

19、!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此知可以言时矣。(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减)材料二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有厚禄,三危也。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何以知其然也?昔者楚庄王既胜晋于河、雍之间,归而封孙叔敖,而辞不受。病疽将死,谓其子曰:“吾则死矣,王必封女,女必让肥饶之地,而受沙石之间。有寝丘者,其地确石之名丑。荆人鬼,越人禨,人莫之利也。”孙叔敖死王果封其子以肥饶之地其子辞而不受请有寝之丘。楚国之俗,功臣二世而爵禄,唯孙叔敖独存。此所谓损之而益也。(选自淮南子人

20、间训,有删减)【注】确石:坚硬的石头。荆人鬼,越人禨:鬼、(同“魕”,j),指迷信鬼神的活动。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填在答题卡上。孙叔敖A死B王C果D封E其F子G以H肥I饶J之K地L其M子N辞O而P不Q受R请S有T寝U之V丘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意为“居住”,与“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鸿门宴)中“居”的意思相同。B无为,意为“不要做”,与“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四章)中“无为”意思不同。C讽谏,与邹忌讽齐王纳谏里的讽谏都是指委婉的劝谏。D让,意为“辞让、谦让”,与“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论语先进)中

21、“让”字的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相孙叔敖早就知道为自己的后代留后路,但他优待优孟的初衷不一定为此。B优孟与孙叔敖的儿子见面后,与他交谈相处,并把他装扮成其父孙叔敖的样子。C优盂假借妇的口吻推辞楚相之位,这种表达技巧类似赤壁赋的“主客问答”。D孙叔敖让儿子拒绝受封肥饶之地的客观原因是寝丘贫瘠,楚、越民众不中意此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2)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何以知其然也?14孙叔敖才智过人,从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他有哪些不凡的智慧?试做简要分析。评卷人得分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22、完成下面小题。荆门道怀古刘禹锡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马嘶古道行人歇,麦秀空城野雉飞。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陵化宝衣。徒使词臣庾开府,咸阳终日苦思归。注释此诗作于永贞元年(805),刘禹锡被贬,赴朗州途径荆州之时。麦秀史记宋微子世家载:“箕子朝周,过故殷墟,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使用粗笔,勾勒出南国今日荒凉破败的景象,“宋台梁馆”暗示昔盛,“尚依稀”突出今衰。B“麦秀”一典,写箕子路过殷墟时生发的黍离之悲,其情景与诗人路过南国古都时相似,表达的情感也一致。C“古道”“空城”

23、“宫井”“荒陵”本是静态的事物,但诗人却在其中加入动态的场景,动静协调,更显景象凄凉。D庾信思念江陵是枉费心思,诗人牵挂长安也是如此,这抒发了诗人对政局腐败、抱负不得施展的悲愤之情。16清代屈复在唐诗成法中评价此诗说:“得第三句,全首灵动。”请结合诗句内容,谈谈你的理解。评卷人得分五、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自古以来,爱情被无数才子佳人歌咏,找不到爱人而徘徊的场景;静女就曾描绘了男子在约会地点“ , ”。(2)对秦朝的灭亡原因,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是“ ”,而杜牧在阿房宫赋则认为是秦不爱六国百姓,并假设“ ”就可以世世代代为君。(3)诗词中作者自问自答,有助于表现人物思想情

24、感,引发读者思考。如“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等。评卷人得分六、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所谓长相,其实是三分皮相,七分心境。很多时候,我们都过于在意外表,而疏忽了对心灵世界的打理。但听过这样一句话:时间会冲刷整容的效果,就像雪堆遇到春阳,渐渐 只有心底的明媚,才能滋养出旷日持久的赏心悦目。三毛曾在书中写道: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 ,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 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人如璞玉,书如刻刀。书读多了,其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一言一行的熠熠生辉的思想都会如明珠一般,我

25、们举手投足间不会庸俗粗鄙,交谈时不落俗套。我们常说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也常说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所谓 ,容貌就是一张介绍自己的最直观的名片。衣着干净,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尊重;心宽爱笑,体现的是对生活的热爱;谈吐儒雅,彰显的是知识教养程度。愿我们都能保持仪容的得体整洁,保持美好的心情,保持阅读的习惯,活出一个更漂亮的自己。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融化一纸空文显在以管窥天B熔化一纸空文潜在一叶窥秋C熔化过眼云烟显在以管窥天D融化过眼云烟潜在一叶窥秋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其中如明珠一般熠熠生辉的思想都会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

26、们的一言一行,使我们交谈时不落俗套,举手投足间不会庸俗粗鄙。B其中熠熠生辉的思想如明珠一般潜移默化地都会改变着我们的一言一行,我们举手投足间不会庸俗粗鄙,交谈时不落俗套。C其中如明珠一般熠熠生辉的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一言一行的思想,我们交谈时不落俗套,举手投足间不会庸俗粗鄙。D其中的思想都会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一言一行,如明珠一般熠熠生辉,使我们举手投足间不会庸俗粗鄙,交谈时不落俗套。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就是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会反哺丰盈的灵魂B大抵就是因为丰盈的灵魂会反哺我们的一言一行C大抵就是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会反哺丰盈的灵魂D就是因为丰盈的灵魂大抵反哺了我们

27、的一言一行评卷人得分七、语言表达2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一句不超过12个字。建水城如此生活,已经持续了六百多年。直到今天,建水城 ,老人依然可以将故乡作为养老院而终老;盲人、残障者在其中不必害怕;儿童穿过大街小巷,日日受到长者教育、熏陶;邻里彼此关照建水本来就是为过日子建造的。“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礼记礼运)在古代中国,这种理想 ,而是日常生活世界里的材料、格局、形式、制度一切都是寓意的,儒家思想在中国从来不是教条,各种设施、细节都是为着

28、一次次“四美具,二难并”。美即好在。这种置身于材料、格局的美,实用是材料的实用,美是材料之美,天人合一, 选材自于坚的建水记【注】“四美具,二难并”:出自王勃滕王阁序。四美: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二难:指贤主和嘉宾。好在:诗意的栖居。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短片饱含诗情画意,寓意丰富;闭幕式上的折柳,象征着惜别、盼归。2022年杭州亚运会宣传短片上拟展示以下浙江风物,以体现浙江的地域文化,请你选择其中一种写一段解说。(至少运用一种修辞,语句表达连贯、得体,不超过100字)钱塘江西湖丝绸龙井茶越剧评卷人得分八、材料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语言文字运用提到的说文

29、解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解说中国文字的典籍。汉字是一个包括对宇宙、自然、生命、人际关系、价值等方面体认的文化系统,承载着我们中国人对天地万物变化的认知。2021年出版的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第2版显示,中国人最常用的形容词有“大、多、高、重要、老、全、美”等。请结合材料内容,在以下任务中任选其一完成写作。任务一:为“赓续中国智慧,当好捧典之人”的新时代青年论坛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任务二:从以上最常用形容词中选择一个,以“说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语言文字运用中的阅读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试卷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