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质量E级检测题(三)(解析版).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5259381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质量E级检测题(三)(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4届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质量E级检测题(三)(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质量E级检测题(三)(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质量E级检测题(三)(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4届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质量E级检测题(三)(解析版)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评卷人得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华美学的中心线索与核心观点是“中和之美”。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段论述揭示了“中和之美”的最主要的内涵。“中和”的基本意义为含蓄而适当,其地位是“天下之大本”与“天下之达道”,即为天地万物的普遍性的、根本性的运行规律。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之根本规律。“致中和”的最终目的是“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国文化讲求天地阴阳各在

2、其位,从而阴阳交感、风调雨顺,万物繁茂。这是中国文化观念中“天人之和”“阴阳相生”等的理论关怀。与中国文化不同,西方文化的源头古代希腊,是以经商与航海为生存方式,与这种生存方式相应的几何哲学与数理哲学等成为其最基本的哲学原则,追求“形式和谐比例对称”的“和谐之美”成为其根本的美学原则。朱光潜指出,“在早期希腊,思想家们首先关心的是美的客观现实基础。毕达哥拉斯派把美看成是在数量比例上所现出的和谐,而和谐则起于对立的统一。从数量比例观点出发,他们找出了一些美的形式因素,如完整、比例对称、节奏等。”中国古代的“中和之美”,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观念的体现。中国文化追求人的德行修养达到“天人合一”

3、的“天地境界”。中国古代“中和之美”的这种沟通天人的功能,与西方美学沟通感性与理性的功能是迥然不同的。中国古代的“中和之美”观念,客观上包含着“太极”思维和阴阳相生的观念。它不同于西方古代、现代哲学与美学的一切主客二分甚至是一分为二的思维模式,而是体现出一种相依相融的古典形态的现象学“间性”思维与“有机性”思维,特别适合于促进审美与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摘编自曾繁仁礼乐教化与中和之美)材料二:中国古代以和谐为美早已成为时尚,文艺也追求和谐美,不仅内容和谐、形式和谐、内容与形式和谐,而且还需要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文艺的和谐就是为了调节人类的和谐。中和就是调节和谐的根本措施

4、和原则,也是和谐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从尚书强调“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开始,就奠定了中和之美的和谐说基础,说明了文艺和谐美和人类和谐美的关系。因此,文艺不仅追求外在的韵律、语言、结构、体裁、表现手法上的和谐美,更重要的是追求文艺生命节律的内在和谐美。如中国古典戏剧的大团圆结局,就不仅是由于结构上的需要,从而使情节完整,人物命运有所终结的一种形式上的和谐美,更重要的是以中和之美为原则,调节人类感情矛盾冲突,使人的生命节律趋于和谐,从而在感情上获得一种更为需要的和谐美。中和之美在大团圆结局中获得最彻底的表现。当然,不独戏剧,诗、词、小说、散文也体现出这种大团圆的中和之美,体现出创作心态和欣

5、赏心态的一种民族共同文化心理趋同的追求。显而易见,这是吻合八佾中指出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原则的,以大团圆来调节人们的感情和心态,使之趋向中和之美。(摘编自张利群中和之美模式辨析)材料三:“中和之美”,要求艺术做到有刚有柔,刚柔相济。“刚柔相济”的艺术要求,是和我国古代的阴阳说相联系的。古人认为,世界就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体,宇宙规律就是阴阳的推移运动。而“刚柔”实质上也就是“阴阳”。虽然优秀的艺术作品各不一样,有的偏于阳刚,有的偏于阴柔,但都是阳刚和阴柔的对立统一,阳刚中有阴柔,阴柔中有阳刚,互生互济,而绝不是单一的。中国艺术史的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由于以中和为艺术标准,要求做到美善相乐、刚柔

6、相济,因此中国的很多优秀作品在艺术表现的内容和情感上都很有节制。如关汉卿的杂剧有喜剧,有悲剧。但他的喜剧和悲剧与西方纯喜剧、纯悲剧不同,往往喜剧中有悲剧的因素,悲剧中却又有喜剧的成分。这种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的互相渗透、融合,也让观众在发笑的同时引起严肃的思考。这就大大拓宽、加深了戏剧的表现面和力度。“中和”作为中国古代艺术鉴赏的最高标准充满着辩证法,它要求艺术作品在美和善、刚和柔等方面都不能偏废,不能无所不用其极,而要彼此照顾、彼此制约、彼此生发。这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和谐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中和”既有辩证的一面,又有保守的一面。它强调的是平衡、统一,调和矛盾,这就有利于维护旧的事物,旧

7、的统一。相对来说,它不十分强调对立、斗争,促使矛盾的转化,这就不利于产生新的事物,建立新的统一。因此“中和”的标准又常被用来反对激进的艺术家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在艺术上的创新与变革。(摘编自顾建华中国古代艺术鉴赏的最高标准中和之美)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和”的基本意义为含蓄而适当,中和是天地万物的根本性的运行规律,中和之美是中华美学的中心线索和核心观点。B以和谐为美是中国古代的时尚,文艺也追求和谐美,目的是调节人类的和谐,而中和是调节和谐的根本措施和原则。C中国古典戏剧、诗、词、小说等均以大团圆结局,这体现了中和之美,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创作和欣赏

8、心态上的趋同追求。D刚柔相济是实现中和之美的艺术要求,刚、柔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阳刚中有阴柔、阴柔中有阳刚的对立统一关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毕达哥拉斯派与材料二中中国古代文艺都追求形式的和谐,如认为平面图中圆形最美,律诗讲究形式整齐等。B中国古典戏剧注重情节完整,人物命运有所终结,这不仅是出于结构形式和谐的需要,更是获得情感和谐的需要。C喜剧和悲剧因素相互渗透、融合,使得关汉卿的杂剧在内容和情感上都很有节制,表现面和力度大大拓宽、加深。D“中和”曾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其强调平衡、统一,有保守的一面,对新时代艺术的创新有制约性。3下列选项,最适合

9、支持“中和之美”的观点的一项是()A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D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4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中国的“中和之美”与西方美学的差异。5红楼梦的结尾,宝玉和贾兰科考得中,贾政被赦复官,衰败的贾府“家道复兴”;宝玉中举后出家,在雪天中拜别贾政,“留下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组情节的看法。【答案】1C 2B 3C 4起源不同:中和之美起源于农耕文明(万物的运行规律);西方起源于商业文明。基本原则不同:中和之美的基本原则是万物诞育,天人合一;西方美学的基本原则是形式和谐,比例对称。

10、功能不同:中和之美沟通天人关系;西方美学沟通理性与感性。思维方式不同:中和之美为古典形态的现象学“间性”思维与“有机性”思维;西方为一分二、主客二分的思维。 5“家道复兴”与“中举出家”“雪天拜别”(这组情节)体现了中和之美(或符合中和之美的文艺思想)。在贾府衰败,宝玉出家的悲剧中,增添了“家道复兴”的大团圆因素,调节了人们过于悲伤的感情。体现了悲喜相济的中和之美,“家道复兴”的喜剧和“出家”的悲剧相互制约、渗透、融合,丰富了小说的表现面和力度。这样的结局不十分强调对立和斗争,强调调和矛盾,有利于维护旧制度(或“科考”“中举”“家道复兴”的大团圆结局,削弱了小说对封建大家族衰朽制度的批判力度,

11、不利于引发人们对封建制度的思考,体现了中和之美的局限性和保守性)。【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中国古典戏剧、诗、词、小说等均以大团圆结局”错。材料二最后一段“中和之美在大团圆结局中获得最彻底的表现。当然,不独戏剧,而且诗、词、小说、散文也体现出这种大团圆的中和之美,体现出创作心态和欣赏心态的一种民族共同文化心理趋同的追求”,据此看出,原文为“体现出这种大团圆的中和之美”,即“诗、词、小说、散文体现了大团圆结局所具有的中和之美”,不是“均以大团圆结局”。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更是获得情感和谐的需要”错。材料二最后一段“如中国古典戏剧

12、的大团圆结局,就不仅是由于结构上的需要,从而使情节完整,人物命运有所终结的一种形式上的和谐美,更重要的是以中和之美为原则,调节人类感情矛盾冲突,使人的生命节律趋于和谐,从而在感情上获得一种更为需要的和谐美的必要手段。中和之美在大团圆结局中获得最彻底的表现”,据此看出,“注重情节完整,人物命运有所终结”是追求形式上的和谐美”,大团圆结局才是获得情感和谐美的手段。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可看出谈的是君子与小人在处事为人方面的差异。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百

13、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轻。可看出是孟子的“仁政”学说。C.“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显得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显得虚浮。只有质朴和文饰配合适当,才可能成为君子。可看出质朴和文饰配合适当,才能成为君子,体现了中和之美的和谐观。D.“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意思是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可看出孔子指出了学诗的益处,兴、观、群、怨是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中国的“中和之美”与西方美学的差异:起源不同:材料一第一段“中和”的基本意义为含蓄而适当,其

14、地位是天下之大本与天下之达道,即为天地万物的普遍性的、根本性的运行规律。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之根本规律”,材料一第二段“西方文化的源头古代希腊,是以经商与航海为生存方式,与这种生存方式相应的几何哲学与数理哲学等成为其最基本的哲学原则”。据此分析出,中和之美起源于农耕文明(万物的运行规律),西方起源于商业文明。基本原则不同:材料一第二段“中国古代的中和之美,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观念的体现。中国文化追求人的德行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天地境界”“与中国文化不同,西方文化的源头古代希腊,是以经商与航海为生存方式,与这种生存方式相应的几何哲学与数理哲学等成为其最基本的哲学原则,追求形式和谐比例对称的和谐之美

15、成为其根本的美学原则”。据此分析出,中和之美的基本原则是万物诞育,天人合一;西方美学的基本原则是形式和谐,比例对称。功能不同:材料一第二段“中国古代中和之美的这种沟通天人的功能,与西方美学沟通感性与理性的功能是迥然不同的”。据此分析出,中和之美沟通天人关系,西方美学沟通理性与感性。思维方式不同:材料一第二段“中国古代的中和之美观念,客观上包含着太极思维和阴阳相生的观念。它不同于西方古代、现代哲学与美学的一切主客二分甚至是一分为二的思维模式,而是体现出一种相依相融的古典形态的现象学间性思维与有机性思维,特别适合于促进审美与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据此分析出,中和之美为古典形态的现象学“

16、间性”思维与“有机性”思维,西方为一分二、主客二分的思维。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材料三第一段 “由于以中和为艺术标准,要求做到美善相乐、刚柔相济,因此中国的很多优秀作品在艺术表现的内容和情感上都很有节制。如关汉卿的杂剧有喜剧,有悲剧往往喜剧中有悲剧的因素,悲剧中却又有喜剧的成分。这种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的互相渗透、融合”, 而贾府“家道复兴”、宝玉中举后出家与雪天拜别贾政的情节兼具了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互相渗透、融合,符合中和的艺术标准刚柔相济。据此分析出,“家道复兴”与“中举出家”“雪天拜别”(这组情节)体现了中和之美(或符合中和之美的文艺思想)。材料二“中国古典戏剧的

17、大团圆结局,就不仅是由于结构上的需要,从而使情节完整,人物命运有所终结的一种形式上的和谐美,更重要的是以中和之美为原则,调节人类感情矛盾冲突,使人的生命节律趋于和谐,从而在感情上获得一种更为需要的和谐美的必要手段这是吻合八佾中指出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原则的,以大团圆来调节人们的感情和心态,使之趋向中和之美”。据此分析出,在贾府衰败,宝玉出家的悲剧中,增添了“家道复兴”的大团圆因素,调节了人们过于悲伤的感情。材料三第一段“中和之美,要求艺术做到有刚有柔,刚柔相济”“由于以中和为艺术标准,要求做到美善相乐、刚柔相济,因此中国的很多优秀作品在艺术表现的内容和情感上都很有节制。如关汉卿的杂剧有喜剧,有

18、悲剧。但他的喜剧和悲剧与西方纯喜剧、纯悲剧不同,往往喜剧中有悲剧的因素,悲剧中却又有喜剧的成分。这种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的互相渗透、融合,也让观众在发笑的同时引起严肃的思考。这就大大拓宽、加深了戏剧的表现面和力度”。据此分析出,体现了刚柔相济的中和之美,“家道复兴”的喜剧和“出家”的悲剧相互制约、渗透、融合,丰富了小说的表现面和力度。材料三最后一段“中和既有辩证的一面,又有保守的一面。它强调的是平衡、统一,调和矛盾,这就有利于维护旧的事物,旧的同一。相对来说,它不十分强调对立、斗争,促使矛盾的转化,这就不利于产生新的事物,建立新的统一”。据此分析出,这样的结局不十分强调对立和斗争,强调调和矛盾,

19、有利于维护旧制度(或“科考”“中举”“家道复兴”的大团圆结局,削弱了小说对封建大家族衰朽制度的批判力度,不利于引发人们对封建制度的思考,体现了中和之美的局限性和保守性)。评卷人得分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绣球花陈毓晨曦微露时,绣球花是淡绿色,太阳一出,就变奶白色了,有月光的夜里,绣球花又是鹅黄色。这是柰子的观察。住在金农山庄这三年,每年的4到6月,绣球花都会一粒粒绽开,细密的花朵慢慢张开、饱满,终于结成一个个绣球模样,团团抱紧柔韧的枝条,又如一盏盏饱满的灯盏,越过竹篱笆,沉沉地垂向江心,眼看要触及到江水,却停住了,像是故意逗耍看花人。柰子每天停留在绣球花边的时间足够

20、她观察花儿。洗菜池在绣球花树下,柰子看花择菜洗菜,都不耽搁。绣球花泛着淡绿的时候,小柯还睡在床上。通常是柰子做好了早饭他才起床。5年前,柰子在思源烹饪班学习的时候认识了小柯,俩人一边学习烹饪一边学习恋爱,学习结束后的某天小柯带柰子回了趟汉江边上的老家漩涡镇。柰子一见钟情地喜欢上了小柯的故乡,在柰子看来,漩涡镇像一幅能在四季里变换,在晨昏里变换,在风雨霜晴的日子里变换的画儿。变换就是生长,这让柰子喜欢。她嫁给了小柯,成了漩涡镇的居民。小柯父母喜欢这个城里来的姑娘,她似乎比本地姑娘更适应漩涡镇上的生活。漩涡镇的食物、风光、空气当然都是好的。不久小柯争取到了县上的扶持项目,在近公路又临江的一片坪上经

21、营起这个农家乐,烹饪技校学来的手艺学以致用,小柯说他们是闪闪发光的农民,于是农家乐就叫金农山庄。经营上夫妻两个有基本的分工。柰子负责食材采集以及清洗打理,这些工作在午前完成。炒蒸炸煮小柯上手。新鲜、朴素、本真,夫妻两个定下的经营原则。食材多取本地产,顺应季节,天赐什么人吃什么,这样在原材料的第一道关口就保证了新鲜。烹炒中用的香料也是就地取材,藿香茴香葱蒜花椒丁香肉桂当归百合山药,一律本地出产。小柯在烹饪的时候喜欢随灵感混搭,那些随灵感降临创造的美食使来小店的食客赞不绝口,小柯每每听着,不知何故总想起那句圣人的感叹:治大国若烹小鲜。某天他把案板上剩余的几样东西自由搭配的时候想,好厨师是要原创精神

22、和随机发挥的才能的,尤其一个做乡村农家吃食的厨师。于是那张写满一页纸的正反两面的菜单上多了一道“小柯炒”。这道菜你八回吃,回回味道不同,吃过了,满意了,下次来时,还会再点。因为菜品都是当地应季出产主打,不足的才会借用外来食材补充。春天是笋子花朵菜墨野菜的季节。笋子有清炒笋、焖笋、笋片鱼汤;野菜是荠菜雪蒿马齿苋香椿野蒜春菜灰条菜芍芍菜叶上花;花朵有玉兰槐花胡桃穗做着吃着,夏天就来了。夏天来漩涡镇旅游的人多,停留在金农农家院的人也自然多起来。别的季节也许只做一桌两桌,在夏天一定超过了三桌四桌。好在不会再多了,再多可能做不出来了,但从来也没多到他们应付不过来的局面。来农庄吃饭的人在国庆小长假后又慢慢

23、回落到一年中最低的状态,但于小柯他们也是合适的。一两天做一桌,一周做一桌也是合适的,人少,正好可以缓缓神,缓缓目光。用春天晒的干笋炖火腿,干锅灰菇里加洋葱丝,好吃。冬天也有新鲜的汉江酸味鱼,酸萝卜红艳艳清冽冽的,牛肝菌爆牛肉、萝卜干炒腊肉、焗老南瓜、洋芋粑粑木耳香菇更是伴随一年的食材,冬天的食谱也像日子一样,内敛着热火。土地山林得来,由不得人要感恩。农庄的后门外是一条公路,公路通往凤堰梯田,梯田开发于明清时代,梯田近年申遗,于是漩涡镇嵌进陕南这条长长的旅游链条里,油菜花节、茶叶节、樱桃节、兰花节、槐花节,在季节里轮转,一个节一个结,打着一个个结,日子都显得短了。那第一个拍下凤堰梯田美景的人带动

24、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拍摄,梯田、菜花、碧绿稻田,看见图片的人感慨,何必要去元阳,原来离家不远就有啊。这就是小柯夫妇金农山庄生意不愁,过上好日子的缘故。他们夫妻不必有两地打工的分居生活。日子顺,时间就快。转眼他们的女儿出生了。这一天,我们在看完漩涡镇的梯田之后,也顺路来到了小柯夫妇的金农山庄吃饭。我们赞叹小柯长得那么帅,有手艺。柰子人这么美,却也好脾气。这看似简单的存在却让我们感慨了又感慨,柰子每端上一道菜我们就感慨赞美一番,赞美食物,赞美人。直到客人主人都觉得不好意思起来。但我们还是慷慨奉献着也许他们不需要的赞美。吃饱了我们就站在篱笆边的绣球花树下看江,看江上渔船。比邻江畔的坪地养了一群鸡。一些

25、公鸡,更多的是一些母鸡,鸡时时打架。空气那么好,我们笑言鸡们有惊无险的打斗只当是鸡在做有氧运动。母鸡下的蛋我们刚刚吃过,蛋黄微红,懂得的人说,区分是否真正的土鸡蛋,这个颜色是参照,说话的人笑,公鸡活跃,母鸡蛋好吃。我们告辞的时候,女主人用几瓶自家做的腐乳相送,刚才桌上吃锅巴饭的时候她就送上一碟,说当地人最喜欢这样配锅巴饭吃。我们第一次这样吃,很是喜欢,自然又是赞美不断。我们告别,看见主人的女儿用粉笔在粉墙上写字,写人。许多的人。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洗菜池就在绣球花树下,柰子看花择菜洗菜,都不耽搁,这一句重点并不是想表现柰子勤劳能干,做事有条理。B听到顾客的称赞

26、,小柯总想起“治大国若烹小鲜”。虽然不知想起这句的原因,但可以看出人物此刻内心的骄傲。C金农山庄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单一,但小柯极富原创精神的烹饪方式极大地弥补了山庄硬件上的不足。D虽然感觉小柯夫妇并不需要赞美,但“我们”还是慷慨地给予赞美,这足见小柯夫妇为人之道以及经营策略的成功。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叙述者以局外人的身份置身于情节之外,客观地讲述和呈现情节和事件。B小说不注重叙事功能,不以情节的冲突来塑造人物的性格,但并不影响故事的严谨结构和内在逻辑的完整。C作者以从容的文笔,精心控制着写作的节奏,在捕捉人物复杂多变的内心体验

27、方面,表现出了作者的细腻。D小说结尾,小柯夫妇的女儿用粉笔在粉墙上写了许多“人”字,旨在表现小孩子的热爱学习,活泼可爱。8如果将小说标题“绣球花”改成“小柯夫妇的金农山庄”,你觉得哪个更好?请结合文本分析。9有名家评价陈毓的写作内质,“是超越了世俗忧患和物质困扰的心灵和精神化写作,是有文化心理深度的写作,她的小说中始终有一个彼岸存在”。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篇小说中的“彼岸”。【答案】6C 7B 8“绣球花”更好。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环境。绣球花多姿多彩,增强了文章的文化气息,增加小说唯美诗意的特征。结构上首尾呼应。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均出现绣球花,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为紧密,浑然一体。能更好地烘托人物形

28、象,美丽的花与美丽的人相互映衬,更能体现人物温婉美丽的形象气质,更能表现小说人情美,人性美的主题。 9小说中的“彼岸”是作者完美主义理念的集中体现,是明净澄澈的意境。彼岸一方面是指人物生活的客观环境漩涡镇,藏在大山深处,风景秀丽的世外桃源。另一方面指人文环境,生活在其间的人们朴素、本真。热爱大自然,顺应自然的节奏,心境安然,精神富足。做事踏实用心,以诚待人。【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C.“金农山庄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单一”不对,从文中可以看出,金农山庄是人们放松心情,走进自然的好去处,看不出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单一。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

29、的艺术手法的能力。A.“叙述者以局外人的身份置身于情节之外,客观地讲述和呈现情节和事件”错误,叙述者参与其中,带着欣赏赞扬的态度来讲述事件。 C.“在捕捉人物复杂多变的内心体验”错误,人物性格总体是纯朴、单纯、自然。D.“旨在表现小孩子的热爱学习”错误,一方面突出孩子活泼可爱,另一方面表现环境和谐宁静。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首先回答“绣球花”更好,然后阐述理由。由晨曦微露时,绣球花是淡绿色,太阳一出,就变奶白色了,有月光的夜里,绣球花又是鹅黄色”“每年的4到6月,绣球花都会一粒粒绽开,细密的花朵慢慢张开、饱满,终于结成一个个绣球模样,团团抱紧柔韧的枝条,又如一盏

30、盏饱满的灯盏,越过竹篱笆,沉沉地垂向江心,眼看要触及到江水,却停住了,像是故意逗耍看花人”可知,以“绣球花”为题,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环境。绣球花多姿多彩,增强了文章的文化气息,增加小说唯美诗意的特征。从结构上看,开头写“晨曦微露时,绣球花是淡绿色,太阳一出,就变奶白色了,有月光的夜里,绣球花又是鹅黄色”,结尾写“吃饱了我们就站在篱笆边的绣球花树下看江,看江上渔船”,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均出现绣球花,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为紧密,浑然一体。由“每年的4到6月,绣球花都会一粒粒绽开,细密的花朵慢慢张开、饱满,终于结成一个个绣球模样,团团抱紧柔韧的枝条,又如一盏盏饱满的灯盏,越过竹篱笆,沉沉地垂向江心,眼

31、看要触及到江水,却停住了,像是故意逗耍看花人。柰子有足够时间观察花儿。洗菜池在绣球花树下,柰子看花择菜洗菜,都不耽搁”可知,“绣球花”能更好地烘托人物形象,美丽的花与美丽的人相互映衬,更能体现人物温婉美丽的形象气质,更能表现小说人情美,人性美的主题。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小说中的“彼岸”是作者完美主义理念的集中体现,是明净澄澈的意境。由“漩涡镇像一幅能在四季里变换,在晨昏里变换,在风雨霜晴的日子里变换的画儿”“漩涡镇的食物、风光、空气当然都是好的”“学习结束后的某天小柯带柰子回了趟汉江边上的老家漩涡镇”可知,“彼岸”是指人物生活的客观环境凝涡镇,藏在大山深处,

32、风景秀丽的世外桃源。由“清鲜、朴素、本真,是夫妻两个定下的经营原则,食材多本地产,顺应季节,天赐什么人吃什么。这样在原材料的第一道关口就保证了新鲜。香料也是这样”“春天是笋子花朵菜薹野策的季节。笋子有清炒笋、焖笋、笋片鱼汤;野菜是荠菜雪蒿马齿苋香椿野蒜春菜灰条菜芍芍桀叶上花;花朵有用兰槐花胡桃穗做着吃着,夏天就来了可知,“彼岸”指人文环境,生活在其间的人们朴素、本真。热爱大自然,顺应自然的节奏,心境安然,精神富足。由“别的季节也许只做一桌两桌,在夏天一定超过了三桌四桌。好在不会再多了,再多可能做不出来了,但从来也没多到他们应付不过来的局面”“我们告辞的时候,女主人用几瓶自家做的腐乳相送,刚才桌

33、上吃锅巴饭的时候她就送上一碟,说当地人最喜欢这样配锅巴饭吃”等可知,“彼岸”也指做事踏实用心,以诚待人。评卷人得分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二月,戊寅,以房玄龄为左仆射,杜如晦为右仆射,以尚书右丞魏征守秘书监,参预朝政。玄龄明达,吏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至于台阁规模,皆二人所定。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房玄

34、龄尝以微谴归第,褚遂良上疏,以为:“玄龄自义旗之始翼赞圣功,武德之季冒死决策,贞观之初选贤立政,人臣之勤,玄龄为最。自非有罪在不赦,缙绅同尤,不可遐弃。陛下若以其衰老,亦当讽谕使之致仕,退之以礼;不可以浅鲜之过,弃数十年之勋旧。”上遽召出之,顷之,玄龄复避位还家。久之,上幸芙蓉园,玄龄敕子弟汛扫门庭,曰:“乘舆且至!”有顷,上果幸其第,因载玄龄还宫。癸未,以司农卿李纬为户部尚书。时房玄龄留守京师,有自京师来者,上问:“玄龄何言?”对曰:“玄龄闻李纬拜尚书,但云李纬美髭鬓。”帝遽改除纬洛州刺史。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乃上表谏,以

35、为:“陛下功名威德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今驱无罪之士卒,委之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独不足愍乎!向使高丽违失臣节,诛之可也;侵扰百姓,灭之可也;他日能为中国患,除之可也。今无此三条而坐烦中国,愿陛下许高丽自新,罢应募之众,自然华夷庆赖,远肃迩安。臣旦夕入地,傥蒙录此哀鸣,死且不朽!”玄龄之子遗爱尚上女高阳公主,上谓公主曰:“彼病笃如此,尚能忧我国家。”上自临视,握手与诀,悲不自胜。癸卯,薨。(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B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C

36、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D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戊寅,属于干支纪日法,顺序为第15天,前一位的丁丑日,后一位是己卯日。B文中“缙绅”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后成为做官人的代称。C文中“上果幸其第”中的“幸”字与孔雀东南飞中“幸可广问讯”的“幸”含义不同。D文中“傥蒙录此哀鸣”的“蒙”字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终必不蒙见察”的“蒙”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房玄龄通晓政务,文采斐然,昼夜操劳,对人不求全责备,不以己之

37、长苛责别人,因此杜如晦经常觉得自己才能比不上房玄龄。B房玄龄留守京城时,有人从京城前来太宗处,太宗听说,玄龄知道陛下拜李纬为户部尚书,只是说李纬是个美髯公,随后太宗改任李纬为洛州刺史。C唐太宗出兵讨高丽,房玄龄抱病上表劝皇上开拓疆土适可而止,让无辜的士卒肝脑涂地,他们同样值得怜悯。D房玄龄的爱子房遗爱迎娶高阳公主,太宗对公主说:“你的公公病得这么厉害,还能为国家的事忧心忡忡。”太宗亲去探视,与他告别,悲痛得不能自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2)陛下若以其衰老,亦当讽谕使之致仕,退之以礼。不可以浅鲜

38、之过,弃数十年之勋旧。14房玄龄素有“贤相”的美称,文中哪些地方能间接体现房玄龄的“贤”?【答案】10C 11D 12A 13(1)这大概是因为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长于决断。二人配合相处得很好,同心协力为国出力。所以唐朝历代被称为贤相的人,首推房玄龄、杜如晦两人。(2)陛下如果因为他上了年纪,也应该使用委婉的言语让他退休,用礼的方式让他退休;不可以因为小的过错,抛弃几十年的老功臣。 14房玄龄和杜如晦讨论政事,太宗最终还是采用房玄龄的建议,体现了他谋略过人。借褚遂良奏疏的内容,体现房玄龄为政勤勉。借太宗听从房玄龄意见将李纬由户部尚书改为洛州刺史,体现他善于知人。借太宗亲自探视房玄龄病情及与高

39、阳公主的对话,体现他的心忧国事。【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房玄龄虽然多蒙太宗宠爱,有时因某事受谴责,总是一连数日到朝堂内,磕头请罪,恐惧得好像无地自容。“宠待”,宠幸优待,一般连用,不可断开,排除BD。“辄”,就,总是,一般用于句中或句首,不用于句尾。且“稽颡”指磕头,应修饰“请罪”,是请罪的行为,故“稽颡请罪”句意完整,不可断开,排除A。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及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C.“上果幸其第”中的“幸”,指皇帝到达某处。句意:皇帝果然来到他的府邸。“幸可广问讯”的“幸”,希望。句意: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再访求别的女子)。D.文中“傥蒙录

40、此哀鸣”的“蒙”,承蒙。句意:倘若承蒙陛下采纳将死者的哀鸣。答司马谏议书中“终必不蒙见察”的“蒙”,承蒙。句意:最终也必定不被您谅解。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因此杜如晦经常觉得自己才能比不上房玄龄”理解错误。“常如不及”,意为“好像总是觉得没把事情做好”。故选A。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盖”,大概;“相得”,配合融洽;“徇国”,对国家忠诚。(2)“讽喻”,委婉劝说;“致仕”,退休;“退”,让退休;“勋旧”,有功劳的旧臣。1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本题注意题干中“间接体现”的要求,不要将直接体现的内容写进答案。从“上每

41、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可知,虽然要等到杜如晦作最后的决断,但太宗最终还是采用房玄龄的建议,体现了他谋略过人。从“褚遂良上疏,以为:玄龄自义旗之始翼赞圣功,武德之季冒死决策,贞观之初选贤立政,人臣之勤,玄龄为最”可知,借褚遂良奏疏的内容,体现房玄龄为政勤勉。从“癸未,以司农卿李纬为户部尚书。时房玄龄留守京师,有自京师来者,上问:玄龄何言?对曰:玄龄闻李纬拜尚书,但云李纬美髭鬓。帝遽改除纬洛州刺史”可知,借太宗听从房玄龄意见将李纬由户部尚书改为洛州刺史,体现他善于知人。从“上谓公主曰:彼病笃如此,尚能忧我国家”可知,借太宗亲自探视房玄龄病情及与高阳公主的对话,体现

42、他的心忧国事。参考译文:二月,戊寅(初六),任命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杜如晦为右仆射,尚书右丞魏征为秘书监,参与朝政。房玄龄通晓政务,又有文才,昼夜操劳,惟恐偶有差池,运用法令宽和平正,听到别人的长处,便如同自己所有,待人不求全责备,不以己之所长要求别人。与杜如晦提拔后进,好像总是觉得没把事情做好。至于尚书省的制度程式,均系二人所定。太宗每次与房玄龄谋划政事,一定要说:“非杜如晦不能敲定。”等到杜如晦来,最后还是采用房玄龄的建议。这是因为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长于决断。二人深相投合,同心为国出力。所以唐朝称为贤相者,首推房、杜二人。房玄龄虽然多蒙太宗宠爱,有时因某事受谴责,总是一连数日到朝堂内,

43、磕头请罪,恐惧得好像无地自容。房玄龄因犯小过失回家闲居,褚遂良呈递奏疏,认为:“房玄龄自从皇上起兵开始就辅助皇上有大功劳,武德末年以死相助,贞观初年选拔贤才设立政事,臣子中最勤勉的当属房玄龄。如果不是犯了不可赦免的罪责,被其他官员共同指责,就不应将他远远抛弃。陛下如果因为他上了年纪,使用客气的方法让他退休,以礼让他退休;不可以因为小的过错,抛弃几十年的老功臣。”太宗听后急忙召房玄龄回朝。过了不久,房玄龄又离开职位回到家中。过了几天,太宗巡幸芙蓉园,房玄龄让晚辈们立即洒扫门庭,说道:“皇上的乘辇就要到了。”过了一会儿,太宗果然临幸他的宅第,于是用车马载着玄龄一同返回宫中。癸未(二十八日),任命司

44、农寺卿李纬为户部尚书。当时房玄龄留守京城,有人从京城前来太宗处,太宗问道:“房玄龄讲些什么?”答道:“玄龄听说陛下拜李纬为户部尚书,只是说李纬是个美髯公。”太宗即刻改任李纬为洛州刺史。房玄龄对他的儿子们说:“我蒙受皇上的隆恩,如今天下无事,只有东征高丽一事没有停止,众位大臣都不敢劝谏,我明知其非如果不说话,真是死有余辜啊。”于是上表章劝谏,认为:“陛下的功名威德也可以知足了,开拓疆土也当适可而止。如今驱使无罪的士卒,让他们往刀口上送,使之肝脑涂地,难道他们单单不足以怜悯吗!假使当初高丽违背臣属的礼节,可以诛罚他们;假若侵扰老百姓,可以灭掉他们。以后会成为中原的祸患,也可以除掉他们。希望陛下容许

45、高丽悔过自新,停止召募兵众,自然华、夷庆幸有靠,远服近安。我很快要死去的,倘若承蒙陛下采纳将死者的哀鸣,死了也将不朽。”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娶太宗女儿高阳公主为妻,太宗对公主说:“你的公公病得这么厉害,还能为国家的事忧心忡忡。”太宗亲去探视,握着房玄龄的手与他告别,悲痛得不能自禁。癸卯(二十四日),房玄龄去世。评卷人得分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赠阙下裴舍人钱起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注】上林:指上林苑,汉武帝时据旧苑扩充修建的御苑。此处泛指宫苑。献赋:西汉时司马相如向

46、汉武帝献赋而被进用,后为许多文人效仿。此指参加科举考试。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早春二月的上林苑,黄鹂成群飞鸣追逐,紫禁城中春意盎然,好一派活跃的春景图。B颔联尽管没有正面提到裴舍人,却句句恭维,用景物衬托出裴舍人的特殊身份和地位。C颈联自伤不遇,愁云难散,虽然如此,然话语中还是表现出要忠心不二,为朝廷做事。D“羞”字表现了作者年老的感慨,自怨自艾,又表现出对华美官帽的委婉的艳羡之情。16本诗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都是投赠诗,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答案】15D 16同:两首诗题材相近,都表达了希望得到赏识、能够获得举荐的殷切之情,通过景

47、物描写让干谒之情都表现得含蓄委婉。异:钱诗表达了自己虽穷途落魄却有为朝廷出力的一片忠心以及十年科举失利的遗憾和惭愧;孟诗表达了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钱诗中的景物描写表现了宫廷中的景物,烘托出裴舍人的特殊身份地位;孟诗中通过对辽阔的洞庭湖的描写,烘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D.“表现了作者年老的感慨,自怨自艾,又表现出对华美官帽的委婉的艳羡之情”有误,“羞”字一方面写出自己请求裴舍人援引之意,另一方面又对戴华簪的舍人寄予羡慕、恭维之情。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相同点:两首诗都是投赠诗,都是希望得到在高位者的赏识与提拔,当然表达得较为含蓄。孟浩然“欲济无舟楫”,是借写想要渡过溢满的洞庭湖却无舟来含蓄地表达自己想要为官却无人引荐。此诗“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是诗人含蓄地赞颂了裴舍人,并委婉地陈述了自己的心事。全诗未有一句是明写作者自己之情,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