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质量G级检测题(三)(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质量G级检测题(三)(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4届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质量G级检测题(三)(解析版)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评卷人得分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植物为人类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和住所,还能调节气候,给地球带来生机和活力。但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地球上的物种正在加速灭绝,植物也不例外。据统计,从1753年至2018年,全球范围内已经有571种种子植物在野外灭绝。一种植物的消失,对我们来说,并不仅仅是单一物种的消亡,也将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地球上的生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种植物的灭亡可能会导致几十种伴生物种的消失,植物的大量灭绝将会动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塔基。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
2、过多次由于遗传基础狭窄而引起的粮食安全事件。拥有相同基因的植物,一旦遭受疾病侵袭,很容易“全军覆没”。有专家认为,从野生植物的基因中或许能找到解决办法。如籼稻是由野生稻驯化而来的,在漫长的驯化过程中,籼稻获得了人们所期望的性状,但也失去了部分野生稻特有的基因,其中包括抗病虫、抗逆、高蛋白含量等优良基因。因此,对于育种专家而言,不适合食用的野生稻可以为改良栽培稻储备丰富的基因源,对解决粮食安全、维护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为了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科学家想出了建造植物“诺亚方舟”的方法,将野生植物的种子提前保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现在,很多国家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种子库。而坐落于云南昆明的中国
3、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我国重大科学工程、亚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是指有活力、有生命力、可以传递给后代的遗传资源,如植物的种子。种子大约出现在3.6亿年前,是陆地植物在与环境相互适应的过程中不断演化出的高度复杂而精妙的结构,包含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通常,成熟的种子会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始萌发。但有时,种子也会因进入休眠状态而无法萌发。造成种子休眠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种子自身的原因,如胚还需要继续发育或被种皮密封而未能获得足够的水分和空气;另一种则是外部原因,种子已充分成熟,只因环境不具备萌发所必须的条件而被迫处于暂时停顿状态。这两种因素既可以单独作用,也可以复合作用,使种子进
4、入不同深浅程度的休眠状态。种子的休眠特性是一种植物特有的生存策略,可以让植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在最适宜的条件下萌发生长。正是因为这一特性,才使建立种子库、通过保存种子来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方案成为可能。为了保证种子能长久保存,首先要尽量采集成熟度较好且饱满度较高的健康种子。种子采集通常从容易采集的区域入手,逐渐延伸到更偏远的地区。种子被采集回来后,还要对其“验明正身”,核查种子与标本、数据表、DNA材料、照片等是否一一匹配,并初查种子的质量状况。其次,要创造适宜的条件将种子保存起来,尽可能使它们“延年益寿”,以便日后需要的时候再次利用。对于大多数种子而言,高温高湿环境会加速其萌发过程,促进种子的呼吸
5、作用,加速物质代谢,也会导致出现霉变等问题。相比之下,种子更喜欢干燥低温的贮藏环境。大量实践数据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种子的含水量每降低1%或储藏温度每降低5,种子的储藏寿命可延长一倍。实际操作中,种子会被放置在空气相对湿度为15%的干燥间进行脱水,这样做是为了让种子的含水量下降到安全范围之内。如果种子的含水量超过安全范围,过多的水分就可能成了种子的“心腹之患”,在低温下形成大冰晶,破坏细胞膜结构,导致种子失去活性。保存种子最重要的意义,是为了将来有一天能够重新使用,也就是把“沉睡”的种子“唤醒”,使原本处于休眠期的种子正常萌发。为此,要周期性地给种子做萌发实验。一般情况下,在种子送入冷库一周
6、后,就可进行初次萌发实验,萌发率在75%以上即视为合格。接下来,每隔5-10年,就要从冷库中取出一部分种子进行萌发实验,监测种子的活力情况。理论上,对于冷库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只要打破休眠条件,就能刺激种子萌发。但实际上,经过干燥、低温保存后的种子,也可能会出现一些特别的反应。比如一种叫白楸的植物,它的种子冷藏后便不能萌发。遇到这种情况,研究人员会先利用能将活细胞代谢产物染色的化学试剂进行染色实验,判断种子是否还具有活力。染色结果显示,白楸种子并没有失活。切片观察后发现,原来白楸种子的含油量特别高。冷藏之后,种子细胞内的油脂发生凝固,而在进行萌发实验的25的条件下,凝固的油脂没有熔化。当把环
7、境温度升高至45时,种子细胞内的油脂仍处于凝固状态。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种子才逐渐萌发。简单地说,这类种子被冻僵了,需要给它“泡热水澡”,才能够苏醒过来。另外,还要充分考虑植物原始的生长环境。比如,青藏高原的昼夜温差大,所以要把来自这一地区的种子放在培养箱里面,模拟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低的环境,通过变换温度,让它们能够萌发。总之,我们希望种子能在种子库中一直“沉睡”,又希望它们在需要的时候能被轻松“唤醒”。这一点无论对种子还是对现有的保存技术而言,都充满挑战。直到现在,种子库中还有某些种子处于“一睡不醒”的状态,试过多种办法仍不能使其萌发。但这也正是物种保护工作的乐趣之一通过工作中观察到的各种
8、现象,进一步了解自己要保护的对象,窥探大自然的秘密。(摘编自谭治刚蔡杰种子库:植物的“诺亚方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全军覆没”在文中指有相同基因的植物受疾病侵袭,导致其伴生物种消失的现象。B“验明正身”在文中指的是初步检查种子的质量状况,是种子入库前的第一道程序。C“心腹之患”在文中指种子的内部含水量过多,种子在低温时有失去活性的潜在危险。D“一睡不醒”在文中指我们希望种子经过干燥、低温保存后,能在种子库中一直沉睡。2根据材料中对种库工作流程的介绍,下列填入方框中的内容不恰当的一项是()A健康饱满,或有助于改良作物的基因B种子在不具备萌发条件时会选择休眠C在
9、安全范围内,创造干燥低温的储藏环境D打破种子休眠条件,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3根据材料中白楸种子萌发实验的相关图文,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冷藏后白楸种子的细胞内油脂凝固,由此可见,现有保存技术在改变种子外部环境的同时,也有可能引发其内在状态的变化。B温度为45时白楸种子不萌发,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它才开始萌发,因而当种子未被“唤醒”时,不能简单判断其已失活。C白楸种子被“唤醒”后的萌发率即使达到最高值,也较冷藏前明显下降,这提示我们有必要在采集时确保种子的数量足够多。D实验中白楸种子的萌发率在55时最高,然后随温度上升而下降,这说明种子在萌发时若超过一定温度会再次进入休眠状态。4请简要
10、梳理本文的讲述顺序,并分析为什么这样安排。5本文兼具科学性与社会性,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C 2A 3D 4首先介绍了种子库建立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接着讲述了保存种子的过程、方法与挑战;先介绍为什么建种子库,再讲述怎样保存种子,符合公众的认知规律和认知需求。 5本文用准确严谨的科学语言,呈现实证研究的科学结果,具有科学性;本文选题聚焦物种保护的时代关切,旨在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具有社会性。【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导致其伴生物种消失的现象”以偏概全,由原文“地球上的生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种植物的灭亡可能会导致几十种伴生物种的消失,一旦遭受疾病侵袭,很容易全军覆没”
11、可知,“全军覆没”指的是该植物以及伴生物种消失的现象,而非仅仅是“其伴生物种消失的现象”。B.“验明正身在文中指的是初步检查种子的质量状况”以偏概全,由原文“种子被采集回来后,还要对其验明正身,核查种子与标本、数据表、DNA材料、照片等是否一一匹配,并初查种子的质量状况”可知,此处漏掉了“核查种子与标本、数据表、DNA材料、照片等是否一一匹配”的内容。D.“一睡不醒在文中指我们希望种子经过干燥、低温保存后,能在种子库中一直沉睡”曲解文意,由原文“总之,我们希望种子能在种子库中一直沉睡,又希望它们在需要的时候能被轻松唤醒。这一点无论对种子还是对现有的保存技术而言,都充满挑战。直到现在,种子库中还
12、有某些种子处于一睡不醒的状态,试过多种办法仍不能使其萌发”可知,“一睡不醒”指的是有些种子“试过多种办法仍不能使其萌发”。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图表的能力。A.“健康饱满,或有助于改良作物的基因”以偏概全,由“为了保证种子能长久保存,首先要尽量采集成熟度较好且饱满度较高的健康种子”可知,“健康饱满”概括不完整,除了这一条件外,还要“成熟度较好”,同时,“或有助于改良作物的基因”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到。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D.“这说明种子在萌发时若超过一定温度会再次进入休眠状态”无中生有,材料中白楸种子萌发实验的相关图文只能说明“实验中白楸种子
13、的萌发率在55时最高,然后随温度上升而下降”,并不能得出“这说明种子在萌发时若超过一定温度会再次进入休眠状态”这一结论,文中也未出现此说法。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由“植物为人类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和住所,还能调节气候,给地球带来生机和活力”“因此,为了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科学家想出了建造植物诺亚方舟的方法,将野生植物的种子提前保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现在,很多国家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种子库”可见,文章首先介绍了种子库建立的必要性及可能性。由“为了保证种子能长久保存,首先要尽量采集成熟度较好且饱满度较高的健康种子。种子采集通常从容易采集的区域入手,逐渐延伸到更偏远的地区”“其
14、次,要创造适宜的条件将种子保存起来,尽可能使它们延年益寿,以便日后需要的时候再次利用”“理论上,对于冷库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只要打破休眠条件,就能刺激种子萌发。但实际上,经过干燥、低温保存后的种子,也可能会出现一些特别的反应”可见,文章接着讲述了保存种子的过程、方法与挑战。综上,文章先介绍为什么建种子库,接着讲述怎样保存种子,这样的讲述顺序符合公众的认知规律和认知需求,更易读者理解。5本题考查学生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由“遇到这种情况,研究人员会先利用能将活细胞代谢产物染色的化学试剂进行染色实验,判断种子是否还具有活力。染色结果显示,白楸种子并没有失活。切片观察后发现,原来白楸种子的含油
15、量特别高”“为此,要周期性地给种子做萌发实验。一般情况下,在种子送入冷库一周后,就可进行初次萌发实验”以及“白楸种子萌芽试验记录”可知:本文用准确严谨的科学语言,呈现实证研究的科学结果,具有科学性;由“植物为人类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和住所,还能调节气候,给地球带来生机和活力。但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地球上的物种正在加速灭绝,植物也不例外。据统计”“正是因为这一特性,才使建立种子库、通过保存种子来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方案成为可能”“种子的休眠特性是一种植物特有的生存策略,可以让植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在最适宜的条件下萌发生长。正是因为这一特性,才使建立种子库、通过保存种子来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方案成为可能
16、“可知:本文选题聚焦物种保护的时代关切,旨在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具有社会性。评卷人得分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岐黄揭方晓河络街虽然只是一条长约百米的小街,可在整个陇西郡却鼎鼎有名。因为这条街的两端,各有一位知名郎中,他们的医术出神入化,名动大江南北。被称为“河络双神”。不论是富贾贵胄,亦或平头百姓,大凡遇上什么疑难病症,别处瞧不好的,只要来到这两位郎中这,一号脉、一开药,包管药到病除。街南的这位,姓齐,是中医世家,祖上以“一勺蜜”的故事名扬天下。说是有一天,一位唇焦口燥、高热不退、精神萎蘼的病人前来瞧病。齐祖一眼便知这位体有邪热,需用泻药助其解出干结的大便。但病
17、人体质极虚,用强烈的泻药恐身体受不了。他沉思半晌,取来一勺蜜,微火煎熬成粘稠团块,待其稍冷,捏成一头稍尖的细条形状,然后将尖头朝前轻轻地塞进病人的肛门。一会儿,病人就拉出一大堆腥臭的粪便,病情顿时好了一大半。街北的这位,姓黄,亦中医世家,祖上以“一根葱”的故事广为人知。说是有一次,一位得了尿闭症的病人找他瞧病。黄祖上见他腹部像鼓一样高高隆起,痛苦不堪,便想先助其将尿排出来,可到哪儿去找那种又细又软、能插进尿道的管子呢?他眼光一扫,突然看到厨房里有一根剩下的细葱,便将其取来,切下尖头,小心翼翼地,病人的尿液从葱管里缓缓流了出来,身体也好受多了。两位郎中虽医术了得,可每人还是各有侧重。齐郎中尤善妇
18、孺之术,妇科杂症、小儿疑难,俱皆手到擒来;黄郎中主攻虫咬之术,毒蛇咬刺、蚊蚁叮伤,自有独家秘方。一天,齐郎中山中采药,不小心让当地一种名叫“萝卜头”的小蛇咬伤了脚。他并不以为意,自己虽说不是特别擅长治蛇伤,可好歹也懂得一些。当即挤去蛇毒,在伤口上涂抹好药膏,休息了一下,看没什么反应,就回家了。没想到的是,当天晚上,脚就肿了起来,身体也发起了烧。妻子担心地说:“要不要请街北的的黄郎中来看看。”齐郎中摆了摆手,轻声说道:“没事,这点小毛病难不住我。”就自个儿开起了药方,煎药、服药,忙碌了一晚。第二天,齐郎中病情不见好转,反而满身乌黑,命若游丝。齐妻慌了,顾不得脸面,悄悄来到黄郎中这求救。黄郎中打开
19、齐郎中开的药方,丁是丁、卯是卯,完全没有毛病。他又仔细向齐妻子询问了齐郎中出事的详情,略一沉思,提笔在药方里加了一味剧毒的木须子,并再三叮嘱齐妻不得将实情告诉齐郎中。齐妻按这新方子抓药、煎药,并服侍齐郎中喝下,几天后就康复如初。黄郎中是位大孝子。多年的操劳使母亲身患妇热之病,辗转于蓆褥之间,痛苦不堪。黄郎中虽穷尽一切手段,只勉强使母亲可以起身行走,病根始终未能除尽,时不时发作一阵。母亲知黄郎中自尊心强,忍着痛苦始终不提去街南的齐郎中那里瞧瞧。黄郎中为此事烦恼,经常去街头的“二马酒馆”喝闷酒。有一次,正醉意朦胧之际,突然听到隔壁有人在高声说着一事。说是他们那盛产一种叫小胡笼的藤本植物,性阴而不寒
20、,街南的齐郎中常去采摘,用以医治妇热之病。黄郎中一激灵,拍案而起:自己替母亲治病,多以阴寒之物攻其湿热之气,可母亲年老体衰,受不了大寒,因此自己用药不敢太猛,所以绝不了病根。这小胡笼阴而不寒,不正是治母亲之病的良药吗?黄郎中便在自己的药方里加了这种小胡笼,几剂药汤下去,母亲彻底康复。多年后的一天。黄昏时分,暖暖的夕阳照在河络街上,房屋、槐柳以及行人都消融在了淡淡的金黄里。齐郎中自南向北踱着步,黄郎中由北而南随性走,不多时就碰上面了。在擦肩而过的一刹那,齐郎中开口道:“那年我被蛇咬伤,是你帮着治好的吧。我查看了药渣,多了一味木须子,只有你才会如此用药,以毒攻毒。”黄郎中也开口道:“是你故意让人在
21、我耳边提起小胡笼吧,多亏了这东西,治好了我母亲的病。”可两人说归说,始终没正眼瞧对方一下,一个朝南,一个向北,微笑着远去。(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文本二:据说黄帝和他的臣子岐伯都能治病,黄帝常与岐伯讨论医学,并以问答形式写成黄帝内经。其文简而意博,其理深奥有趣,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学文献。后世因此称中医学为岐黄之术,岐黄也被视为医家之祖。并由此引申而专指正统中医、中医学,更多的则是作为中医、中医学的代称。另外,医源资料库记载:“岐黄”,岐伯与黄帝的合称。古代相传有黄帝令岐伯研究医药而创立经方之说,黄帝内经中有不少内容是以黄帝问、岐伯答的体裁写的,因而人们把岐黄作为祖国医学的代名词,岐黄也和
22、杏林、悬壶一样当作中医的别称在使用。岐黄之术即指中医学术。也有将“岐黄再世”用以誉称高明医家。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对河络街及两位神医的介绍,充满传奇色彩,为故事展开提供了社会背景,同时又为下文二人互不主动求助的描写做铺垫。B“母亲知黄郎中自尊心强,忍着痛苦始终不提去街南的齐郎中那里瞧瞧。”可见母亲为了儿子的尊严宁愿忍受痛苦,但儿子却不能领会这份爱。C黄郎中醉意朦胧之际听到的药方之事,是齐郎中找人透露给他的,原因是齐郎中不想欠黄郎中的人情,急着还人情,故意为之。D结尾写道两位医者,“一个朝南,一个朝北”,照应开头二人分别居住在街两端的事实,又符合二人一直以来并将
23、持续的互相争斗、互不服气的相处状态,颇有深意。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在描写齐郎中、黄郎中救治时运用了细节描写,既突出了医者的医术高明,又增加了小说语言的趣味性。B小说善于通过次要人物来突出主要人物,如“齐妻慌了,顾不得脸面,悄悄来到黄郎中这求救”齐妻的描写突出了齐郎中的人物性格。C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刻画颇具匠心,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两位医者的人物形象有很多共通之处。D从小说结尾“黄昏时分,暖暖的夕阳照在河络街上,房屋、槐柳以及行人都消融在了淡淡的金黄里”的环境描写,足见二人已“消融”芥蒂,自此和好。8小说没有对两位主人公的正面冲突进行直接性描写,只在
24、结尾处安排了二者正面交谈的情节,但其实文章多处体现了二人的“紧张关系”,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小说具体如何表现这种“紧张关系”。9结合文本二关于“岐黄”由来的论述,请谈谈文本一以“岐黄”为标题的用意。【答案】6A 7D 8次要人物的烘托。通过齐妻“顾不得脸面”“悄悄”求医、黄母“忍者痛苦始终不提”的表现,可知二者的自尊心极强,互不服软。紧张的情节发展。文章先着墨救治画面渲染二者医术高明,陡然一转,二者皆对自己或家人的病情无可奈何,即使危在旦夕,二者依然不肯向彼此低头、求助,其紧张的关系在突转且激烈的情节发展中愈加明显。读者的想象空间。文章结尾处二者互相说清了互助的事实,“仍没正眼瞧对方一眼”,但“
25、微笑”远去,令读者对二者紧张关系能否疏解充满想象。 9突出人物形象。“岐黄”分别指“齐郎中”“黄郎中”,暗合二位医术高明之意。深化小说主题。“岐黄”原指岐伯、黄帝讨论医学,形成黄帝内经,文章中齐黄两位医者相知、相笑于江湖,体现了医者相互惺惜、仁心仁术的主题。增添文化底蕴。以“岐黄”为题,充满了中华传统文化气息,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令读者耳目一新,回味无穷。【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相关内容的能力。B.“但儿子却不能领会这份爱”无中生有,文中只提到可见母亲为了儿子的尊严宁愿忍受痛苦,并未说“儿子却不能领会这份爱”;C.“原因是齐郎中不想欠黄郎中的人情,急着还人情,故意为之”错,齐郎中并不是
26、为了还人情才帮助黄郎中,是身为郎中想治病救人的本能;D.由原文“可两人说归说,始终没正眼瞧对方一下,一个朝南,一个向北,微笑着远去。”不能推断出“二人一直以来并将持续的互相争斗、互不服气的相处状态”。故选A。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D.由原文结尾可知,二人的关系其实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选项中“足见二人已消融芥蒂,自此和好”不能妄论。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情节概括及情节叙述技巧的能力。次要人物的烘托。由“齐妻慌了,顾不得脸面,悄悄来到黄郎中这求救齐妻按这新方子抓药、煎药,并服侍齐郎中喝下,几天后就康复如初”“有一次,正醉意朦胧之际,突然听到隔壁有人在高声说着一事这小
27、胡笼阴而不寒,不正是治母亲之病的良药吗?黄郎中便在自己的药方里加了这种小胡笼,几剂药汤下去,母亲彻底康复”可知,文中关于齐妻“顾不得脸面”“悄悄”求医以及黄母“忍者痛苦始终不提”的表现都是为了通过次要人物体现二者的自尊心极强,互不服软。紧张的情节发展。文章先着墨救治画面渲染二者医术高明,如“因为这条街的两端,各有一位知名郎中,他们的医术出神入化,名动大江南北”以及中间对二者医治画面的用墨均等“两位郎中虽医术了得,可每人还是各有侧重。齐郎中尤善妇孺之术,妇科杂症、小儿疑难,俱皆手到擒来;黄郎中主攻虫咬之术,毒蛇咬刺、蚊蚁叮伤,自有独家秘方”,然后陡然一转,二者皆对自己或家人的病情无可奈何,即使危
28、在旦夕,二者依然不肯向彼此低头、求助,其紧张的关系在突转且激烈的情节发展中愈加明显。读者的想象空间。文章结尾处二者互相说清了互助的事实,“可两人说归说,始终没正眼瞧对方一下,一个朝南,一个向北,微笑着远去”,使读者不禁想象二人接下来会如何相处,对二者紧张关系能否疏解充满想象。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标题作用的能力。从人物上看,“岐黄”分别指“齐郎中”“黄郎中”,再结合文本二中“后世因此称中医学为岐黄之术,岐黄也被视为医家之祖。并由此引申而专指正统中医、中医学,更多的则是作为中医、中医学的代称”的语句,暗合了二位医术高明之意,一语双关。从主旨上看,“岐黄”原指岐伯、黄帝讨论医学,形成黄帝内经,文章
29、中齐黄两位医者相知、相笑于江湖,如文本一结尾写道“可两人说归说,始终没正眼瞧对方一下,一个朝南,一个向北,微笑着远去”,体现了医者相互惺惜、仁心仁术的主题,令读者读来颇有趣味。从文化底蕴上看,“岐黄”本是中医术语,以此为题,充满了中华传统文化气息,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令读者耳目一新,回味无穷。评卷人得分三、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日:“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
30、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火,美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遣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节选自苏轼前赤壁赋)(乙)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
31、,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景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其太玄法言皆是类也。而独悔于赋,何哉?终身雕篆,而独变其音节,便谓之经,可乎?屈原作离骚经,盖风雅之再变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以其似赋而谓之雕虫乎?使费谊见孔子,升堂有馀矣:而乃以赋鄙之,至与司马相如同科,雄之陋如此比者甚众。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因论文
32、偶及之耳。(节选自苏轼答谢民师”书)谢民师,名举廉,新淦(江西新干县)人,宋神宗元半八年进士。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苏轼从海南遇救北归,谢民师正在广东做官,曾带着信和旧作去拜见苏轼。这是苏轼的回信。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求物之妙/如系风捕景/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B求物之妙/如系风捕景/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C求物之妙如系风捕景/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D求物之妙如系风捕景/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干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
33、/于口与手者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德”是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字,“周郎”是三国时东吴名将周瑜,“孟德困于周郎”是指周瑜在赤壁击溃曹操一事。B“逝者如斯”的典故出自论语子罕,“斯”指代“水”,“未尝往”意思是江水虽然在不断奔流,但前者去后者来,始终滔滔不绝,如同没有流去。C“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中的“适”与孔雀东南飞中“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中的“适”都是动词,可译为“到去。”D“升堂”的典故出自论语先进,后世常用“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升堂”指学问或技能已经达到一定境界。12下列对原文有关
34、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客”举曹操之例,表述英雄人物不能与天地共存,于是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这些感慨为下文苏子心志的表白作了铺垫。B甲文苏子与客“主客问答”,苏子以“水”“月”设喻,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去理解人生的价值,其实体现了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C乙文苏轼引用孔子的相关言语主要是为了阐明他的文章观:语言讲究文采的,才能流传开来;真正能做到“辞达”的也是有文采的。D乙文苏轼认为扬雄喜欢用艰深的文辞,来掩饰本来很浅近的道理,这正是“雕虫篆刻”之类的文章,而他的太玄法言已经有很大改变,因此可以被称为“经”。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5、。(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2)而乃以赋鄙之,至与司马相如同科,雄之陋如此比者甚众。14苏轼在答谢民师书中总结了自己的写作主张,文章要“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前赤壁赋的写法符合他的主张吗?请简要分析。【答案】10B 11C 12D 13(1)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2)扬雄竟然因贾谊作过赋便鄙视他,甚至把他同司马相如一样看待。扬雄见识浅陋象这类的例子很多。 14符合。(1)条理自如:前赤壁赋写苏轼被贬黄州夜游赤壁。先写泛舟赤壁时所见之景引发的人生感慨,再写赤壁之水月变化规律给予的人生启示。(2)姿态多变,不受拘束:前赤壁赋不受赋的拘束
36、影响,主要抒发了夜游赤壁之时,被贬黄州的内心的矛盾心理与最终的纾解。【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大意:要探求事物的微妙所在,就像拴住风捉住影那样困难,能使所写的事物在心里彻底明白,大概在千万人中未必能找到一个,更何况在口说时和手写时也能表达得很明白呢!“物之妙”是“求”的宾语,结构结构完整,后应断开,排除CD;“于口与手”做“了然”的状语,中间断开,排除A;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的能力。C.错误。享受,享用/到去。句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我们贫贱人家养育了这个女儿,刚出嫁不久便被赶回家里。故选C。1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而他的太玄法言已经
37、有很大改变”错误。由原文“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其太玄法言皆是类也”可知,他的太玄法言没有改变。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结构后置句;“渔樵”,打鱼砍柴;“侣”,以伴侣;“友”,以朋友。(2)“乃”,竟然;“鄙”,鄙视;“众”,多。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符合。“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意思是,文章条理自如,姿态多变而不受拘束。条理自如:前赤壁赋主要按照时间顺序,“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到“不知东方之既白”,先写泛舟赤壁,再写赤壁之景与内心感受,最后东方既白夜游结束。选文主要通过对历
38、史人物曹操的功绩不能与天地共存,发出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通过“水”“月”的自然规律的变化,“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理解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条理清晰,自如。姿态多变而不受拘束:前赤壁赋不受赋的拘束影响,通过苏轼与客“主客问答”的方式叙述。客人提出了“知不可乎骤得,托遣响于悲风”的感慨,即是苏轼被贬黄州的内心的矛盾心理。主人以“水”“月”设喻,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去理解人生的价值,“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内心的矛盾最终得到了纾解。参考译文:(甲)我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为什么奏出
39、这样悲凉的声音呢?”客人回答说:“月光明亮星星稀少,一只只乌鸦向南飞翔,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这儿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他占取荆州,攻下江陵,顺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临江饮酒,横握着长矛吟诗,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小米。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突然实现的,只好把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寄托于曲调之中
40、,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我对客人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吗?水像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缺,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我们又羡慕什么呢?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虽说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乙)你给我看的信和诗赋杂文,我已经读的很熟了。大致都像行动
41、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本来没有固定的形式,常常是应该流动时就流动,不能不停止时就停止,文章条理自如,姿态多变而不受拘束。孔子说:“语言缺乏文采,即使能流传也不能流传很远。”又说:“文辞以能表达出意思即可。”那么文辞仅仅在于表达出意思,就似乎不需讲究文采了,完全不是这样。要探求事物的微妙所在,就像拴住风捉住影那样困难,能使所写的事物在心里彻底明白,大概在千万人中未必能找到一个,更何况在口说时和手写时也能表达得很明白呢!做到这样才可说是文辞能表达出意思。既然文辞能将自己意思清楚地加以表达,那也一定是富于文采的。扬雄好用艰深的语言,掩饰本来是很浅近的道理,如果直说出来,是人人都懂得的。这种作文方法
42、正如他所说的是雕虫(只注意雕琢字句),他的太玄法言都属于这一类。扬雄唯独后悔作赋,是为什么呢?他一生讲求雕琢字句,太玄法言和赋相比较只是在音节上略有改变,便称为经,可以吗?屈原作离骚经,是变风变雅的发展,虽与日月竞放光彩也是应该的,难道可以因其文体与赋相近似而说它是雕虫小技吗?如果贾谊能见到孔子,他的学行可以超过升堂而达到入室的境地:扬雄竟然因贾谊作过赋便鄙视他,甚至把他同司马相如一样看待。扬雄见识浅陋象这类的例子很多。这一点只可与明白事理的人谈谈,很难同一般人讲清楚的,这里因论述文章偶然说到这个问题。评卷人得分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江天暮雪元陈孚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43、。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渲染了天地间万里雪飘之景,“长空”“汀洲”分别扣住诗题中“天”“江”二字,“玉花”写出雪态之美,“浩浩”展现雪境之阔。B第三句极言雪势之大,其意境与柳宗元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有异曲同工之妙。C第五、六句将笔触由江天雪景转到写孤舟渔翁。天气寒冷,渔翁欲归,但大雪蔽江,竟一时难辨归路,渔翁显得忧愁无奈。D这首五言诗“诗中有画”,意境高远,动静相间,抒发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切感悟。16赏诗的过程也是审美的过程,请从不同的角度赏析本诗的最后两句。【答案】1
44、5C 16意象角度:选取“船”“云”“蓑”三个意象,展现出渔翁怡然于舟中,层云间只见一艘小船(一个渔翁)自由漂浮的美好的江雪泛舟图,营造了安宁、幽静的氛围,展现了画面之美。艺术手法角度:最后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蓑”代指小船或渔翁,增添诗歌的意境美。艺术手法角度:最后一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苍茫云海与江中一蓑形成对比,一大一小,一动一静,意境高远,韵味清逸。(写景由近及远、点面结合,抒情以景结情等分析合理也可)炼字角度:“睡”“自”两字紧承上句“不记巴陵道”,表现出渔翁在不记归路时仍能因美景而产生的一种悠然洒脱的情感。人物形象角度:最后两句塑造了渔翁顺适而安、淡泊洒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
45、闲适淡泊心境的追求。结构布局角度:这两句与诗歌开篇相照应,以“长空”起笔,以“云深”收尾,构成了浑然一体的唯美境界。【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忧愁无奈”错。天气寒冷,渔翁欲归,但大雪蔽江,竟一时难辨归路,于是,渔翁干脆“坐睡”任船“自流”,那船越行越远,渐隐于暮雪之中。表现的是一种自在随意,淡泊闲远的心志。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诗歌最后两句是“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大意是,因为渔翁乏困自任孤舟漂流,白云深处闪出一点蓑衣背影。赏析时可从意象、手法、炼字、人物形象和结构布局角度进行赏析。先看意象。此句承接上文,天气寒冷,渔翁欲归,但大雪蔽江,竟一时
46、难辨归路,于是,渔翁干脆“坐睡”任船“自流”,那船越行越远,渐隐于暮雪之中。面对无法回家的困境,渔翁随遇而安,竟然在舟中躺卧安眠坐睡,任凭小船漂流,隐现于层云之间,一种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画面中有“船”“云”“蓑”三个意象,构成了一幅自由漂浮的江雪泛舟图,营造了一种淡泊、安宁、幽静的氛围。再看手法。“云深一蓑小”,这是远景,小船越飘越远,云层中只露出一个小小的“蓑”,这“蓑”是渔翁所穿之物,此处用来代指渔翁或者小船,是运用了借代手法。不直接说人或船,而代之以“蓑”,增添诗歌的意境美。另外,“云深一蓑小”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云深”写出云海苍茫广阔,“蓑小”写出相比之下船与人都显得渺小,这一大一
47、小,一动一静,意境高远,韵味清逸。此外,“坐睡船自流”是近景,“云深一蓑小”是远景,由近及远,写出动态之美;“云深”是背景,是面,“蓑小”是主体,是点,点面结合,画面富有层次感。然后看炼字。“坐睡船自流”中一个“睡”字写出渔翁此刻的状态,给人一种安闲之感;再结合上文“不记巴陵道”可知,因雪大失路,渔翁不能回去,但他却能在这样到境况下安然“坐睡”,实在是有大智慧的人;而一个“自”字,写出渔翁不再管理小船,任凭它在水面上漂浮,船与人都有自在洒脱之感,写出渔翁在不记归路时仍能因美景而产生的一种悠然洒脱的情感。接着看人物形象。这位渔翁在不记得归路之时不着急恐慌,反而悠然安坐在小船中欣赏美景,困了之后还能“坐睡”,可见其能够随遇而安,更有一种洒脱的隐者风范。最后两句塑造了渔翁顺适而安、淡泊洒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闲适淡泊心境的追求。最后看结构布局。诗歌开头写“长空卷玉花”,从长空写起;结尾“云深一蓑小”,以“云深”收尾,构成了浑然一体的唯美境界。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