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质量G级检测题(九)(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质量G级检测题(九)(解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4届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质量G级检测题(九)(解析版)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评卷人得分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思维的两种速度丹尼尔卡内曼访谈问题1:根据您所认为的,我们拥有两种获取信息的方式:速度快的模式一和速度慢的模式二,它们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卡内曼教授:这两个思维模式是互补的。当我们被问到英国的首都在哪里,一个词马上自动从脑中冒了出来,不需要花力气思考,也没有什么企图性,这就是模式一。但如果涉及对世界、欲望,以及想法的诠释,最终转化成信念和决策,那么它就是模式二。模式二更复杂,他控制着思维和行动。和模式一不同,它是间接的,不直接连通到记忆里。它
2、是缓慢的,通常紧跟着一系列有目的性的思考。比如, 。模式二的运作需要努力,得让自己成为行为的主导人,“是我在行动,是我在思考”问题2:我们能认为模式一简化了现实,从而简化了我们的存在吗?卡内曼教授:我不知道模式一是不是“从而”简化了我们的存在,但是它确实简化了现实,只是时不时会造成认知偏误,而模式二也可能出问题。如果我认为有些事情是错的,或者我无法理解相对论,那得归咎于模式二的运作失败。我对模式一的理解是:它是一个情感模式、是一种自动产生的情感,它没有任何目的,是完全主观的,不管在模式二的运作下接受不接受它,都没有关系。模式一除了是情感,它还有更多的属性,它与我们对生活的诠释、认知,以及我们大
3、部分行为紧密相关。模式二,不仅仅是一种思维,还确保着人们的控制力,这也很重要。问题3:在什么情况下,模式二必须凌驾于模式一?卡内曼教授:当我们在发生问题而没有找到解决方法时,或者在矛盾的两端进退两难时,或者必须违背逻辑和行为规则,甚至处于惊诧的状态下时,我们的精神就会全神贯注,思维过渡到模式二。但模式一和模式二并不会突然互相转化,因为我们大脑中有一块专门掌管矛盾的区域,让这两个模式之间有一个持续往来的通道。问题4:大脑中的什么区域牵动这两个模式呢?卡内曼教授:我想模式二并不隶属于一个特殊的区域管理,尽管它和前额叶有联系。我不想展开这个我知之甚少的话题。问题5:我们不妨更进一步诠释这个问题,如果
4、我们只有模式一或者模式二,我们的日常生活会是怎么样的呢?卡内曼教授:如果我们只有模式一,我们会变得冲动很多,把一切脑子里闪过的事物说出来,就像小孩似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醉酒的状态,这就是模式二被弱化之后的效果。因此,社会生活就不会再有互相妥协的和谐了。动物的情感生活很先进,但我觉得它们并没有模式二的约束。相反如果我们只有模式二,那我们的日常生活就什么都不是了,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台低等配置的电脑。问题6:艺术灵感或直觉,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卡内曼教授:这是从模式一中冒出来的,但却是由企图所驱动的。因为模式二完全有能力带着意图在记忆里搜索,而即使我们停止搜索,有时也能自主地产生灵感和直觉,就像数学家亨
5、利庞加莱踏上公共汽车的台阶时,突然想到答案的情况。问题7:您说模式一一直在解释我们所经历的事情,那我们会不会讨厌偶然事件的发生?卡内曼教授:确实,人生来讨厌一切不确定的事物。但说实话,我们其实认不清什么是偶然性。因为我们长期处在一个创造历史、解释我们周遭世界的过程之中,这就是模式一的伟大之处。至于模式二,则是让人类更有意识,并采用模式一的成果。问题8:心理病理学中遇到的挑战是两个模式的不平衡,也就是说当我们运用了过多的模式一或模式二,就会引发一些问题吗?卡内曼教授:当然,如果我们长期地去自我批判,直到自己失能,那我们就是模式二使用太多,无法控制模式一了。模式一也会有病态的问题产生,比如强迫症。
6、模式一能快速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模式一不仅驱动我们去开车,也决定了我们的口头禅,决定了我们自己看待外界的视野,它是我们高度整合的记忆,也是我们所创造的历史。这一切都不是模式二处于主导地位的结果。注丹尼尔卡内曼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名誉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下列对“模式一”“模式二”的特征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模式一是快而直接的,模式二是慢而间接的。B模式一是完全自动的,模式二是需要努力的。C模式一是属于情感的,模式二是属于理性的。D模式一是零散思考的,模式二是整合思考的。2如果让你在问题1的横线上补写一个例子,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A雨夜里听到几声凄清的叫声,你知道那是猫叫。B听到
7、“常回家看看”的歌声,想到爸妈和奶奶。C交作文前,对文章的论证和语法进行再次推敲。D象棋教练在学生身边一看就发现了其中的好棋。3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A模式一和模式二之间是互补的,它们之间无法转化。B模式一和模式二的转化需反复进行,不能一次完成。C模式二比模式一在人类的发展史中起到的作用更大。D模式一促成艺术灵感的产生,而模式二却无能为力。4本文是一篇学术访谈,请对卡内曼教授回答问题的特点进行分析。5关于访谈,一般的要求是:(1)从简单问题入手,启发访谈对象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2)控制话题,避免谈话离题太远。(3)访谈过程中始终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尊重访谈对象。(4)对重要问题可以
8、用不同方式重复提问,看其是否肯定此说法。(5)访谈者应对所问问题持中立态度,不能做引导性提问。请选择其中两条对这次访谈作评价。【答案】1D 2C 3B 4卡内曼教授的回答实事求是/坦诚/科学严谨,如问题四中“模式一简化现实进而简化存在”没有主观臆断,而是只阐述了自己知道的部分,坦陈自己“知之甚少”。卡内曼教授常常通过生活中的举例/比喻来阐述/解释学术观点/概念,尽量使学术概念更容易让大众理解/具体/形象。如问题一中用“英国首都在哪里”来阐述模式一的快速、不需要花费精力的特点。还有问题五(小孩、醉酒、电脑)、问题六中(数学家亨利庞加莱踏上公共汽车台阶)等等。卡内曼教授时常用两相对照的方式来谈论问
9、题,贯穿整个访谈,即便如问题二、问题六提问只涉及一种模式,卡内曼教授仍将模式一和模式二的特点相对照,使得访谈者更清楚地区分两者的不同特点。卡内曼教授思考问题有思辨性,能辩证地思考问题。没有主张模式一或模式二在人类思维中的绝对地位,而是强调两者之间的关系,都不可过度使用。角度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举例贴近生活、比喻、对比、辩证思维等角度。 5答案示例:(1)访谈从提问“模式一模式二的特点是什么”入手,在此基础上比较两者的关系及其作用,进而探究内在的机理,还联系我们的生活展开讨论,思路上逐渐推进,充分启发访谈者畅所欲言。(扣住第条从简单问题入手,启发访谈对象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问题4探讨两
10、种模式的生理基础,而问题5“进一步”探讨的“这个问题”又不是这个,提问的逻辑之间存在脱节,思维存在跳跃不便于访谈对象循序渐进地充分发表意见。(又如问题6、问题7之间也存在这些问题)。(扣住第条从简单问题入手,启发访谈对象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2)问题6指向“艺术灵感”的问题,问题7回到模式一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上来,这样就避免离题太远,保证话题始终围绕两种模式进行。(扣住第条控制话题,避免谈话离题太远。)(3)语言上如问题1和问题7中始终用敬称,尊重受访者。(扣住第条访谈过程中始终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尊重访谈对象。)(4)如问题3指向了模式一和模式二的关系,提问5又从日常生活的角度阐明了模式一和
11、模式二的作用。问题8从心理病理学角度提问了模式一和模式二是否有侧重,三个问题从不同的侧面反复提问着重探讨模式一和模式二的关系及其作用。(扣住第条访谈过程中对重要问题可以用不同方式重复提问,看其是否肯定此说法。)如问题2之于问题1,问题6之于问题5,访谈者如采用追问方式,不断询问模式一、模式二的关系,使卡内曼教授能够充分发表意见。(扣住第条访谈过程中对重要问题可以用不同方式重复提问,看其是否肯定此说法。)(5)问题2“我们能认为模式一简化了现实,从而简化了我们的存在吗?”有引导性提问的倾向, 不太符合访谈者应对所问问题持中立态度,不能做引导性提问。(扣住第条访谈者应对所问问题持中立态度,不能做引
12、导性提问。)如学生有其它合乎逻辑的答案,言之成理均可。【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根据问题1卡内曼教授的回答“当我们被问到英国的首都在哪里,一个词马上自动从脑中冒了出来,不需要花力气思考,也没有什么企图性,这就是模式一。但如果涉及对世界、欲望,以及想法的诠释,最终转化成信念和决策,那么它就是模式二。模式二更复杂,他控制着思维和行动。和模式一不同,它是间接的,不直接连通到记忆里。它是缓慢的,通常紧跟着一系列有目的性的思考”,可以判断出AB是正确的;根据问题5卡内曼教授的回答“动物的情感生活很先进,但我觉得它们并没有模式二的约束”,可以判断C是正确的。而D在文中没有体现。
13、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及语句衔接的能力。此处需要为模式二补充一个例子,根据前文“模式二更复杂,他控制着思维和行动。和模式一不同,它是间接的,不直接连通到记忆里。它是缓慢的,通常紧跟着一系列有目的性的思考”可知,模式二比模式一复杂,不直接连通记忆,而是需要目的性思考,有着复杂的思维模式。A.听到“凄清的叫声”,根据记忆知道那是“猫叫”,这个过程不需要花力气思考,也没有目的性,这是模式一;B.听到“常回家看看”的歌声,想到家人,这个过程也不需要思考,没有目的性,这是模式一;C.根据“推敲”一词可知,分析“文章的论证和语法”需要思考,并且有目的性,想要写出好作文,这是模式二;D.作为围
14、棋教练,看到学生下棋能够迅速发现其中的“好棋”,不需要过多思考,也没有目的性,这是模式一。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运用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A.“它们之间无法转化”错。问题3中有“但模式一和模式二并不会突然互相转化”,可见二者是可以互相转化的;C.“模式二比模式一在人类的发展史中起到的作用更大”错。问题5中说“如果我们只有模式一,我们会变得冲动很多社会生活就不会再有互相妥协的和谐了相反如果我们只有模式二,那我们的日常生活就什么都不是了,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台低等配置的电脑”,可见两种模式对我们的发展都很重要,文中没有比较两种模式哪个“作用更大”;D.“而模式二却无能为力”错。问题6中说“这是从模式一中
15、冒出来的,但却是由企图所驱动的。因为模式二完全有能力带着意图在记忆里搜索,而即使我们停止搜索,有时也能自主地产生灵感和直觉”,“企图”正是模式二的特点,由此可见艺术灵感的产生也有模式二的参与。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角度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举例贴近生活、比喻、对比、辩证思维等角度。卡内曼教授的回答实事求是/坦诚/科学严谨,如问题四,记者提问“大脑中的什么区域牵动这两个模式呢?”,卡内曼教授的回答是“我想模式二并不隶属于一个特殊的区域管理,尽管它和前额叶有联系。我不想展开这个我知之甚少的话题”,针对“模式一简化现实进而简化存在”的问题,卡内曼教授没有
16、主观臆断,而是只阐述了自己知道的部分,坦陈自己“知之甚少”。卡内曼教授常常通过生活中的举例/比喻来阐述/解释学术观点/概念,尽量使学术概念更容易让大众理解/具体/形象。如问题一中他举例说明模式一时说,“当我们被问到英国的首都在哪里,一个词马上自动从脑中冒了出来,不需要花力气思考,也没有什么企图性,这就是模式一”,他用“英国首都在哪里”来阐述模式一的快速、不需要花费精力的特点。还有问题五在回答“只有模式一或者模式二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时说“如果我们只有模式一,我们会变得冲动很多,把一切脑子里闪过的事物说出来,就像小孩似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醉酒的状态,这就是模式二被弱化之后的效果相反如果我们只有
17、模式二,那我们的日常生活就什么都不是了,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台低等配置的电脑”,他用“小孩、醉酒”来说明模式一会让我们变得冲动,用“电脑”说明模式二让我们失去情感,变得机械。问题六中针对“艺术灵感或直觉产生”的问题,他说“而即使我们停止搜索,有时也能自主地产生灵感和直觉,就像数学家亨利庞加莱踏上公共汽车的台阶时,突然想到答案的情况”,用数学家亨利庞加莱踏上公共汽车台阶的情形生动说明了灵感的产生有可能是模式二带着意图在记忆里搜索的结果等等。卡内曼教授时常用两相对照的方式来谈论问题,贯穿整个访谈,如问题一中将模式一和模式二对照说明,“当我们被问到英国的首都在哪里,一个词马上自动从脑中冒了出来,不需要花
18、力气思考,也没有什么企图性,这就是模式一。但如果涉及对世界、欲望,以及想法的诠释,最终转化成信念和决策,那么它就是模式二”;即便如问题二、问题六提问只涉及一种模式,卡内曼教授仍将模式一和模式二的特点相对照,如问题二问的是“我们能认为模式一简化了现实,从而简化了我们的存在吗?”,教授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模式一是不是从而简化了我们的存在,但是它确实简化了现实,只是时不时会造成认知偏误,而模式二也可能出问题。如果我认为有些事情是错的,或者我无法理解相对论,那得归咎于模式二的运作失败”;问题六问的是“艺术灵感或直觉,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教授的回答是“这是从模式一中冒出来的,但却是由企图所驱动的。因为模
19、式二完全有能力带着意图在记忆里搜索”。这样的两相对照的回答使得访谈者更清楚地区分两者的不同特点。卡内曼教授思考问题有思辨性,能辩证地思考问题。如问题五中“如果我们只有模式一,我们会变得冲动很多,把一切脑子里闪过的事物说出来,就像小孩似的相反如果我们只有模式二,那我们的日常生活就什么都不是了,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台低等配置的电脑”,他没有主张模式一或模式二在人类思维中的绝对地位,而是强调两者之间的关系,都不可过度使用。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1)从简单问题入手,启发访谈对象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本次访谈记者的第一个问题是“速度快的模式一和速度慢的模式二,它
20、们的特点分别是什么?”,接着问“我们能认为模式一简化了现实,从而简化了我们的存在吗?”,再问“在什么情况下,模式二必须凌驾于模式一?”,这是从提问“模式一模式二的特点是什么”入手,在此基础上比较两者的关系及其作用;然后是“大脑中的什么区域牵动这两个模式呢?”,这是探究内在的机理;再问“我们不妨更进一步诠释这个问题,如果我们只有模式一或者模式二,我们的日常生活会是怎么样的呢?”,这是联系我们的生活展开讨论。分析这些问题我们会发现,记者的提问在思路上逐渐推进,充分启发访谈者畅所欲言。而问题四和问题五则在逻辑上出现了问题,问题四是“大脑中的什么区域牵动这两个模式呢?”,探讨的是大脑的内在机理;问题五
21、是“我们不妨更进一步诠释这个问题,如果我们只有模式一或者模式二,我们的日常生活会是怎么样的呢?”,此句中的“这个问题”指的是两种模式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两个问题不是同一话题,出现逻辑脱节、思维跳跃,不便于访谈对象循序渐进地充分发表意见。同样问题六问的是“艺术灵感或直觉,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探讨灵感的产生,而问题七是“您说模式一一直在解释我们所经历的事情,那我们会不会讨厌偶然事件的发生?”,探讨的是我们是否讨厌偶然事件的发生,二者之间缺乏逻辑联系,思维跳跃太大,不便于访谈对象循序渐进地充分发表意见。(2)控制话题,避免谈话离题太远。访谈所有问题都是围绕思维的两种模式在谈,如问题六“艺术灵感或
22、直觉,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了避免沿着“艺术灵感”问题讨论下去,问题七赶紧回到模式一对我们的影响上来。这样就使得话题得到控制,避免离题太远。(3)访谈过程中始终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尊重访谈对象。如问题一“根据您所认为的,我们拥有两种获取信息的方式:速度快的模式一和速度慢的模式二,它们的特点分别是什么?”,使用敬称“您”,并运用“根据您所认为的”这样尊重对方、向对方请教的语气提问,充分表现出尊重访谈对象、虚心求教的态度。问题七也是这样,“您说模式一一直在解释我们所经历的事情,那我们会不会讨厌偶然事件的发生?”,运用敬称“您”,提问的语气“会不会”体现出求教的谦虚态度。(4)对重要问题可以用不同
23、方式重复提问,看其是否肯定此说法。比如为了分析模式一盒模式二的关系,访谈设计了三个问题,分别是问题三“在什么情况下,模式二必须凌驾于模式一?”,这是想要问哪个模式重要;问题五“我们不妨更进一步诠释这个问题,如果我们只有模式一或者模式二,我们的日常生活会是怎么样的呢?”,这是从两种模式对我们日常生活的作用的角度探讨;问题八“心理病理学中遇到的挑战是两个模式的不平衡,也就是说当我们运用了过多的模式一或模式二,就会引发一些问题吗?”,这是从心理病理学角度探讨模式一和模式二是否有侧重。三个问题从不同的侧面反复提问着重探讨模式一和模式二的关系及其作用。同样的提问方式还有问题一“根据您所认为的,我们拥有两
24、种获取信息的方式:速度快的模式一和速度慢的模式二,它们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和问题二“我们能认为模式一简化了现实,从而简化了我们的存在吗?”,问题二是在问题一的基础上的追加提问,由特点到对现实的影响;问题五“我们不妨更进一步诠释这个问题,如果我们只有模式一或者模式二,我们的日常生活会是怎么样的呢?”和问题六“艺术灵感或直觉,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在探讨两种模式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时,问题六是在问题五的基础上的追加提问。这样采用追问方式,不断询问模式一、模式二的关系,使卡内曼教授能够充分发表意见。(5)访谈者应对所问问题持中立态度,不能做引导性提问。如问题二“我们能认为模式一简化了现实,从而简化了
25、我们的存在吗?”,提问中暗示了模式一会简化现实、简化我们的存在这样的倾向,有引导性提问的嫌疑,不太符合访谈者应对所问问题持中立态度;而问题五“我们不妨更进一步诠释这个问题,如果我们只有模式一或者模式二,我们的日常生活会是怎么样的呢?”,这样的提问就是中立性的,给了访谈对象充分发表自己看法的空间,符合不做引导性提问的要求。如学生有其它合乎逻辑的答案,言之成理均可。评卷人得分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四世同堂(节选)老舍常二爷每次来访,总是祁家全家人最兴奋的一天。久住在都市里。他们已经忘了大地的真正颜色与功用。及至他们看到常二爷满身黄土而拿着新小米或高粱的常二爷他
26、们才觉出人与大地的关系,而感到亲切与兴奋。他们愿意听他讲些与政治、国际关系、衣装的式样、电影明星完全无关,可是紧紧与生命相连,最实际、最迫切的问题。听他讲话,就好像吃腻了鸡鸭鱼肉,而嚼一条刚从架上摘下来的王瓜,那么清鲜可喜。他们完全以朋友对待他,虽然他既是个乡下人,又给他们种着地尽管只是三亩来的坟地。常二爷参观到厨房,看小顺儿的妈那份忙劲儿,和如此之多的青菜与猪肉,他忽然想起来:“哟,明天是大哥的生日!你看我的记性有多好!”说完,他跑到院中,就在石榴盆的附近给祁老人跪下了:“大哥,你受我三个头吧!盼你再活十年二十年的,硬硬朗朗的!”“不敢当噢!”祁老人喜欢得手足无措。“就是这三个头!”二爷一边
27、磕头一边说,“你跟我要礼物,我也拿不出来!”叩罢了头,他立起来,用手掸了掸膝上的尘土。瑞宣赶紧跑过来,给常二爷作揖致谢。小顺儿以为这很好玩,小青蛙似的,趴在地上,给他的小妹磕了不止三个头。小妞子笑得哏哏的,也忙着跪下给哥哥磕头。磕着磕着,两个头顶在一处,改为顶老羊。大人们,心里忧虑着坟墓的安全,而眼中看到儿童的天真,都无可如何地笑了笑。“老二!”祁老人叫常二爷,“今天不要走,明天吃碗寿面再出城!”“那”常二爷想了想,“我不大放心家里呀!我并没多大用处,究竟是在家可以给他们仗点胆!嘿!这个年月,简直没法儿混!”“我看,二爷爷还是回去的好!”瑞宣低声说,“省得两下里心都不安!”“这话对!”常二爷点
28、着头说,“我还是说走就走!抓早儿出城,路上好走一点!大哥,我再来看你!我还有点荞麦呢,等打下来,我送给你点!那么,大哥,我走啦!”“不准你走!”小顺儿过来抱住常二爷的腿。“不肘!”妞子永远模仿着哥哥,也过来拉住老人的手。“好乖!真乖!”常二爷一手拍着一个头,口中赞叹着。“我还来呢!再来,我给你们扛个大南瓜来!”正这么说着,门外李四爷的清脆嗓音在喊:“城门又关上了,先别出门啊!”祁老人与常二爷都是饱经患难的人,只知道谨慎,而不知道害怕。可是听到李四爷的喊声,他们脸上的肌肉都缩紧了一些,胡子微微地立起来。小顺儿和妞子,不知道为什么,赶紧撒开手,不再缠磨常二爷了。“老二!咱们屋里坐吧!”祁老人往屋中
29、让常二爷,好像屋中比院里更安全似的。常二爷没说什么,心中七上八下的,非常不安。于是,两位老人就对坐着发愣。愣得实在难堪了,就交替着咳嗽一点,而后以咳嗽为题,找到一两句话只是一两句,再往下说,就势必说到年岁与健康,而无不悲观。假若不幸提到日本鬼子,那就更糟,因为日本人是来毁灭一切的。不管谁的年纪多么大,品行怎样好。天佑一清早也回来了,很惭愧地给父亲磕了头。他本想给父亲买些鲜果和螃蟹什么的,可是城门关着,连西单牌楼与西四牌楼的肉市与菜市上都没有一个摊子,他只好空着手回来。他知道,老父亲并不争嘴;不过,能带些东西回来,多少足以表示一点孝心。再说,街上还能买到东西,就是“天下太平”的证据,也好教老人高
30、兴一点。可是,他空着手回来!他简直不敢多在父亲面前立着或坐着,恐怕父亲问到市面如何,而增加老人的忧虑。他也不敢完全藏到自己的屋中去,深恐父亲挑了眼,说他并没有祝寿的诚心。他始终没敢进南屋去,一会儿进到北屋给父亲和常二爷添添茶,一会儿到院中用和悦的声音对小顺儿说:“看!太爷爷的石榴有多么红呀!”或对小妞子说:“哟!太爷爷给买的兔儿爷?真好看!好好拿着,别摔了噢!”他的语声不但和悦,而且相当高,好教屋里的老人能听见。口中这么说道着,他的心里可正在盘算:每年这个时节,城里的人多少要添置一些衣服;而城外的人,收了庄稼以后,必定进城来买布匹。他的小布铺,一向是言无二价,而且是尺码加一。他永不仗着“大减价
31、”去招生意,他的尺就是最好的广告。可是,今年,他没看见一个乡下的主顾,城门还关着啊!至于城里的人,有钱的不敢花用,没钱的连饭都吃不上,谁还买布!他看准,日本人不必用真刀真枪地乱杀人,只要他们老这么占据着北平,就可以杀人不见血地消灭多少万人!他想和家里的人谈谈这个,但是今天是老太爷的生日,他张不开口。他须把委屈放在肚子里,而把孝心,像一件新袍子似的,露在外面。(有删改)文本二:四世同堂是审美与历史的结合,也是老舍在新中国诞生之前的集大成之作。它讲述了特定时代的中国故事,通过简化的形象塑造,形成了主题上的深化思考,并构成了特有的平民文学样本。老舍是个基于普通市民审美观的、带有民俗色彩的作家,他对底
32、层社会生态的展示,体现在语言、道德观、价值观、美学风格的方方面面,是19世纪现实主义在中国本土生根发芽开出的新花朵。四世同堂是在抗战还在进行中的现场文学,直接书写沦陷区的现实,通过文本构拟了普通民众从惶惑到偷生,在身体与精神的双重饥荒中绝地求生的成长过程。它在汗牛充栋的世界二战题材文学中,既是具有特殊性的描写中国创伤的见证文学,同时也是带有民族情感凝聚的共通性认知的普遍性叙事。(摘编自刘大先老舍笔下的时代与家国)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那一一”到“我不大放心家里呀”说明常二爷心里还是以看守祁家祖坟为重,便主动负起责任,刻画了常二爷善解人意,有担当的人
33、物形象。B听到李四爷的喊声,祁老人和常二爷并不害怕,但“肌肉都缩紧了”“胡子微微地立起来”等细节描写表现出两位老人的谨慎。C“就可以杀人不见血地消灭多少万人”,表现了祁天佑领悟到日军的侵略消磨了北平的活力,更给普通百姓带来了无休止的灾厄。D小说语言具有明显的“京味儿”特色,如“抓早儿出城”“不争嘴”“深恐父亲挑了眼”等都带有北京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印记。7关于文本一中祁天佑回来之后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祁天佑惭愧不是因为没有买到东西,而是因为他空手而归增加了老人的忧虑。B祁天佑和悦且高声地与孩子们互动,是为了打破沉闷气氛,让屋里的老人欢喜。C布店生意的今昔对比,进一步说明了北平的
34、不太平以及沦陷区在侵略者奴役下普通人生活的艰难。D祁天佑无法开口诉说的担忧,与前文老人们的无言对坐,都流露出对国家残破的无奈与悲痛。8在四世同堂中,老舍采用了“宏大主题的微观化处理”手法,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9请结合文本一,谈谈你对文本二中“四世同堂是审美与历史的结合”这句话的理解。【答案】6B 7A 8(1)宏大主题:小说将战争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着力营造其带来的沉闷氛围,从而凸显反战这一宏大主题。(2)微观化处理:小环境:小说选择用祁家这个小环境,通过祁老人过生日这样一件小事,展现战争对普通市民生活的破坏和对人的影响。小人物的命运:文章通过展现战争背景下以祁天佑、常二爷为代表的小人物的生
35、活与生存状态来表现主题。生活细节描写:文章通过祁老人与常二爷坐着发愣、祁天佑没能买到东西为父亲祝寿的复杂心理等细节展现战争阴云笼罩带来的沉闷、压抑等氛围。 9历史:小说描写的是抗日战争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下,沦陷区百姓的日常生活,有真实的历史性。审美:平民文学样本:小说塑造了常二爷、祁老人以及祁天佑等生活在战争中的普通小人物形象,从他们的个人经历与心理变化等角度引起读者对战争主题的深入思考;语言:小说语言质朴简练,且有符合普通市民身份的口语穿插其中,独具审美特色。【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祁老人和常二爷并不害怕”错误,根据文本一中的“祁老人与常二爷都是饱经患难的人,
36、只知道谨慎,而不知道害怕。可是听到李四爷的喊声,他们脸上的肌肉都缩紧了一些,胡子微微地立起来”,可分析出“可是”的转折表示此时两位老人应是害怕的。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祁天佑惭愧不是因为没有买到东西”错误,根据文本一的内容,可知祁天佑惭愧既是因为自己没能买到东西为父亲祝寿,也是因为自己空手面归传递的“不太平”的信号增加了父亲的忧虑。故选A。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及写作手法的鉴赏能力。(1)宏大主题:由原文“日本人是来毁灭一切的”以及文本二“四世同堂是在抗战还在进行中的现场文学,直接书写沦陷区的现实,通过文本构拟了普通民众从惶惑到偷生,在身体与精神的双
37、重饥荒中绝地求生的成长过程”可知,小说以日本侵华战争为故事背景,通过写祁老人过寿,结果城门关了,来送东西的常二爷出不去,天佑买不到东西给老人过寿,一家人人心惶惶,着力营造战争带来的沉闷氛围,从而凸显反战这一宏大主题。(2)微观化处理:小环境:小说没有选择大的视角,而是选择了祁家给祁老人过生日这样一个小角度,小环境,展现战争对普通市民生活的破坏和对人的影响。文中写祁老人和常二爷因为城门关了而感到害怕,“两位老人就对坐着发愣。愣得实在难堪了,就交替着咳嗽一点,而后以咳嗽为题,找到一两句话只是一两句,再往下说,就势必说到年岁与健康,而无不悲观。假若不幸提到日本鬼子,那就更糟,因为日本人是来毁灭一切的
38、”,写天佑去街上买东西,结果“城门关着,连西单牌楼与西四牌楼的肉市与菜市上都没有一个摊子,他只好空着手回来”,通过这样的描写反映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打击。小人物的命运:文章主要写了两个人物,其中常二爷是给祁家种地的,他这次进城是给祁家带“新小米或高粱”,并给祁老人磕头贺寿,他原本想要早点回家,因为“我并没多大用处,究竟是在家可以给他们仗点胆!嘿!这个年月,简直没法儿混!”,但由于城门关了,他出不去了;祁天佑是祁老人的儿子,从文中描写来看,他经营着一家布店,“他的小布铺,一向是言无二价,而且是尺码加一”,但是战争让他的生意也大受影响,“今年,他没看见一个乡下的主顾,城门还关着啊!
39、至于城里的人,有钱的不敢花用,没钱的连饭都吃不上,谁还买布!”文章通过展现战争背景下以祁天佑、常二爷为代表的小人物的生活与生存状态来表现主题。生活细节描写:文章通过祁老人与常二爷坐着发愣“两位老人就对坐着发愣。愣得实在难堪了,就交替着咳嗽一点,而后以咳嗽为题,找到一两句话只是一两句,再往下说,就势必说到年岁与健康,而无不悲观。假若不幸提到日本鬼子,那就更糟,因为日本人是来毁灭一切的”、祁天佑没能买到东西为父亲祝寿的复杂心理“天佑一清早也回来了,很惭愧地给父亲磕了头。他本想给父亲买些鲜果和螃蟹什么的,可是城门关着,连西单牌楼与西四牌楼的肉市与菜市上都没有一个摊子,他只好空着手回来。他知道,老父亲
40、并不争嘴;不过,能带些东西回来,多少足以表示一点孝心。再说,街上还能买到东西,就是天下太平的证据,也好教老人高兴一点。可是,他空着手回来!他简直不敢多在父亲面前立着或坐着,恐怕父亲问到市面如何,而增加老人的忧虑”等细节展现战争阴云笼罩带来的沉闷、压抑等氛围。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及多角度探究作品审美特征和意蕴的能力。历史:由原文“日本人是来毁灭一切的”以及文本二“四世同堂是在抗战还在进行中的现场文学,直接书写沦陷区的现实,通过文本构拟了普通民众从惶惑到偷生,在身体与精神的双重饥荒中绝地求生的成长过程”可知,小说描写的是抗日战争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下,沦陷区百姓的日常生活,有真实的历史性。审美:
41、平民文学样本:小说塑造了常二爷、祁老人以及祁天佑等生活在战争中的普通小人物形象:小说中的常二爷以种地为生,他本想给祁老人送点新小米和高粱就赶紧回家,因为“我并没多大用处,究竟是在家可以给他们仗点胆!”,结果城门关了,他回不去了,于是只好惴惴不安地跟祁老人一起坐着;祁老人和祁天佑是祁家父子俩,祁老人明天过生日,祁天佑想要去买点什么给老人过生日,结果空手而归,因为“城门关着,连西单牌楼与西四牌楼的肉市与菜市上都没有一个摊子”;而祁老人听到城门关了,尽管饱经沧桑,也难免担心害怕,只好跟常二爷俩人干坐着。从他们的个人经历与心理变化等角度引起读者对战争主题的深入思考;语言:小说语言质朴简练,且有符合普通
42、市民身份的口语穿插其中,独具审美特色。如“听他讲话,就好像吃腻了鸡鸭鱼肉,而嚼一条刚从架上摘下来的王瓜,那么清鲜可喜”,比喻生动,用“鸡鸭鱼肉”“王瓜”作比喻,符合普通市民的身份和关心的生计问题;同时“嚼”“清鲜”等词语质朴而富有生活气息。评卷人得分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周武平纣之乱,以有天下;秦皇因周之衰,遂吞六国。其得天下不殊,祚运长短若此之相悬也?”尚书右仆射萧瑀进曰;“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微,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太宗曰:“不然,周既克殷,务弘仁义;秦既得志,专行诈力。非但
43、取之有异,抑亦守之不同。祚之修短,意在兹乎!”(节选自贞观政要辨兴亡)材料二: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
44、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中)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
45、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指趁着,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因人之力而敝之”的“因”字意思不同。B抑,而且,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抑本其成败之迹”的“抑”字意思相同。C南面,指面朝南方;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帝位面朝南,故常用以代称帝位。D弊,困乏、疲惫,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以兴利除弊”的“弊”字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二有关内容的概述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朝王室的权力衰微,天子的政令得不到执行,诸侯纷争引发战事不断,导致民生凋敝,秦国的统一可以说是顺应百姓的意愿。B秦始皇贪婪卑鄙且独断专行,不施仁政,焚毁文书,施行严苛刑罚,以欺诈和武力统治天下,在遭到反抗后不得已才推行仁义。C贾谊认为
46、,如果秦始皇能以史为鉴,效法先朝来治理政事,纵使后世秦王骄奢淫逸,秦朝也会安稳,不用担心国家会倾覆危亡。D秦二世即位,天下百姓都对他实施新政满怀期待;对劳苦百姓而言,吃穿用度较易满足,但他却没抓住这个时机施展政治才干。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2)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14对秦失去天下的原因,萧瑀、唐太宗和贾谊三个人有什么看法?【答案】10CGK 11B 12B 13商纣王不行正道,天下人对此感到痛苦,所以八百诸侯国没有约定而会合在一起。(2)打开仓库,散发钱财,来赈济孤儿、孤老以及处境困窘的士人。 14萧瑀认为,秦在六国
47、没有罪过的情形下侵占他们的国家,其政权得不到百姓的普遍接受;唐太宗和贾谊的看法相似,都认为秦国平定天下后,以欺诈与暴力的手段统治天下。【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在这个时候,保住威权稳定功业,安定和危败的根本,就在这件事了。“当此之时”是时间状语,独立存在,“时”后断开;“专威定功”省略主语“秦始皇”,并列短语共同陈述主语,独立成句,可在“功”后断开;“安危”是“本”的定语,“安危之本”是下一句的主语,可在“本”后断开,以突出强调主语,“在于此矣”是“安危之本”谓语。故需要加句读处为CGK。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文中句意“秦始皇乘周王室的衰微”,后者句意“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B.“意思相同”有误。文中“抑”解释为“而且”,表递进,句意“而且守护天下的方式也不相同”,“抑本其成败之迹”的“抑”解释为“或者、还是”,表选择,句意“或许探究他的成败的根源”,与文中“抑”的意思不同。C.正确。D.正确。文中句意“军民疲惫”,后者句意“兴办对国家人民有益利的事业,除去各种弊端”。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在遭到反抗后不得已才推行仁义”错误。原文“先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