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训练题学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阅读训练题学习资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语文阅读训练题古诗文阅读训练:赌徒贷款富翁某,商贾(g)多贷其资。一日出,有少年从富翁后,亦假本(做生意的本钱)者。翁诺之。既至家,适见几上有钱数十,少年因无事,以手叠钱,自下垒高,甚娴熟。翁谢之(拒绝了他),竟(终)不与。或问何以不贷,翁曰:“此必嗜博(赌博)而非端(行为端正)人也,所熟之技不觉形(显露)于手。”询之果然。(据聊斋志异改写)【文言知识】竟。文言中的“竞”与现代汉语的解释很不相同,它多指“终”、“结束”、“完毕”。上文“竟不与”,意为最终不借给他,若理解为竟然不借给他,那就错了。成语有“有志者事竞成”,意为有志气的人最终能把事情完成。【文化常识】几和桌。“几”是象形字,指矮
2、小的桌子。古人席地而坐,所以用矮小的几放置物品,如今不少北方人还在炕上安放几。明、清两代,一般人家中既有“桌”又有“几”。【练习】1解释:贷;从;假;诺;适;或。2富翁怎么知道那少年是赌徒?(用自己的话概括) 3说说“一日出,有少年从富翁后”的意思。(2分)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 答案:1借资跟在后面借答应恰巧有人2少年叠钱看起来是小事,但他动作那么熟练,只有在赌场混迹长大才能养成。3.有一天他出门,有一个少年跟在他的后面。4.一个人如果沾染上不良习气,就会不知不觉之中流露出来。译文:有一个富翁,做生意的人很多都向他贷款。有一天他出门,有一个少年跟在他的后面,也是向他借钱
3、做生意的。富翁答应了之。来到少年家中,刚好碰到茶几上有数十钱,少年便用手拿着钱玩耍,把钱叠来叠去的,非常娴熟。富翁拒绝了他,最终没有借钱给少年。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借钱,富翁说:“这个人肯定喜欢赌博,不是品行端正的人,他平常玩耍习惯了,不知不觉在他的手上表现了出来。”这发问的人于是跟踪少年,果然是这样的。古诗文阅读训练:重登云台山出师表三国志诸葛亮传(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以下小题。重登云台山清 陶澍又踏金牛顶上行,海风飞舄上蓬瀛。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为访仙人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长松迓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注释】陶澍,清朝道光年间官至两江总督,兼管盐政。数次亲临海州督办海
4、运,整理淮北盐务。金牛顶:在云台山前顶(清风顶)之后,俗称后顶。顶有金牛洞,又名二仙洞,相传有金、牛二师修道于此。飞舄(x):会飞的仙鞋。仙人:指三元宫山僧。迓(y):迎接。1.这首七言律诗的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
5、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宦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1)躬耕于南阳: ( )(2)先主器之: ( )(3)先主遂诣亮: ( )(4)孤不度德量力: ( )2.断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先帝
6、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三顾茅庐”这一史实,诸葛亮为何要在“三顾”“三往”后才见刘备?参考答案(一)1.这首七言律诗的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描写云台山景色的优美。白日,晴天飞瀑,水花外溅,如同蛟龙飞挂;夜晚,云中传声,鸡鸣犬吠,打破夜的寂静。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对云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诗人再登云台山,所见之景,景色优美,宛如仙境;初盟得以践行(友人重逢)的欣喜之情:诗人来到三元宫寻访山僧,以践前约;时光易逝催人老的感慨: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却已胡须一片雪白。(二)1.解释下面加粗的
7、词。(1)躬耕于南阳:亲身,亲自(2)先主器之:器重,看重(3)先主遂诣亮:往,到,拜访,访问(4)孤不度德量力:衡量,估计,推测,考虑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本题中注意“诣”(拜见)“度”(估计)的解释。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
8、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的意思是: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正确的句读为: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先帝没有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而看轻我),亲自降低身份,三次到茅草屋拜访我。(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停止),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
9、,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1)关键词:“卑鄙”“枉屈”“顾”。(2)关键词“已”是宾语前置。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三顾茅庐”这一史实,诸葛亮为何要在“三顾”“三往”后才见刘备?诸葛亮被刘备的真心诚意感动;诸葛亮被刘备的礼贤下士、渴求人才打动(猥自枉屈);诸葛亮认为已遇到明主,可以出山辅佐刘备,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为何“三顾”“三往”后才见刘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诸葛亮被刘备的真心诚意感动;诸葛亮被刘备的礼贤下士、渴求人才打动(猥自枉屈);诸葛亮认为已遇到明
10、主,可以出山辅佐刘备,施展才华,实现抱负。解答此题要根据人物的语言以及前后的行动加以分析,这样才能更全面、具体。古诗文阅读训练:云阳洞北小港记云阳洞北小港记(节选)赵垣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得小港。港之上芳树丛生,凉樾低荫。沿港而西,竹篱映水,古屋参差。时疏雨乍过,新笋解箨,蔷薇盛开,人语不传。惟闻山鸟唤晴,草蛙鸣动而已。村之侧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钟。垒石其上,若棋居然,俗名棋盘山。其峰盖庆忌塔之址也。峰之阳不散步,下视悬崖百尺,石壁绕池,壁如玦,池如镜,如奁初启然。遂徇崖而下临水坐。坐甫定,忽有声自壁内出,各肖其人之声。同游人相顾错愕随山东折,即港之阳。土阜隆然起者为金祝墓。其庙在港南小流水桥上
11、。(有删改)【注】解箨(tu):脱壳。庆忌塔:塔名。奁(lin):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金祝:宋朝抗金英雄金胜、祝威的合称。金兵攻打杭州时,两人和军民拼死抵抗,因寡不敌众,英勇就义。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村 之 侧 有 山 山 有 石 峰 如 覆 钟。2.下列加粗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北山愚公者B得小港得道者多助C下视悬崖百尺下见小潭D惟闻山鸟唤晴不能称前时之闻3.翻译下面的句子。(1)忽有声自壁内出,各肖其人之声。(2)随山东折,即港之阳。4.根据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行踪。云阳洞口 金祝墓。5.文中写“同游人相顾错愕”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参考
12、答案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村 之 侧 有 山 山 有 石 峰 如 覆 钟。村之侧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钟。这道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语句,先翻译语句“村的旁边有一座山,山上有座石峰如下覆的铜钟”。然后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下划分停顿,这样断句就比较容易些。另外,短语中间不可停顿,如“村之侧”。最后,还要注意题目后面括号里“标两处”的要求,确保断句的数量符合要求。2.下列加粗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A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北山愚公者B得小港得道者多助C下视悬崖百尺下见小潭D惟闻山鸟唤晴不能称前时之闻这道题考查辨别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能力。A项,分别解释为“向北”“
13、北面”;B项,分别解释为“发现”“施行”;C项,都解释为“向下”;D项,分别解释为“听到”“名声”。3.翻译下面的句子。(1)忽有声自壁内出,各肖其人之声。忽然有声音从墙壁里出来,各像那人的声音。(2)随山东折,即港之阳。随着山向东转,就到了港口的北面。这道题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完成此题,先通读语句,初步把握内容,特别要留心其中的重点词语,如(1)句的“肖”,(2)句的“折”“阳”等。4.根据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行踪。云阳洞口小港棋盘山金祝墓。这道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完成此题,首先要阅读短文,明确叙写“云阳洞口”“金祝墓”所在的语段,从而确定横线对应的语段。另外,根据“云阳洞口”“金祝
14、墓”可知横线上要填写的内容应为表示地点的词语。这样,可在明确的语段内找出表示地点的词语,同时符合数量即可。5.文中写“同游人相顾错愕”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写出游人惊愕的表情,是侧面描写,衬托“有声自壁内出,各肖其人之声”现象的神奇,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惊喜之情。这道题考查理解写作手法的能力。阅读短文,明确“同游人相顾错愕”的原因是“坐甫定,忽有声自壁内出,各肖其人之声”,由此可以确定文章运用的是侧面描写。结合内容,分析描写作用,突出自然的神奇;同时,还可结合作者的情感加以分析,这样才显得比较全面。【参考译文】从云阳洞口向北走四十步,发现小港口。港口的上面芳树丛生,路旁遮阴的树低垂。沿港向西
15、,竹篱笆映水,古代房屋参差不齐。当时淅沥的小雨刚过,新笋脱壳,蔷薇盛开,听不到人们说话。只听见鸟儿呼唤晴天,草蛙鸣叫跳动罢了。村的旁边有一座山,山上有座石峰如下覆的铜钟。它的上面垒石,好像放着棋盘的样子,俗名棋盘山。此峰就是庆忌塔的地址啊。峰的南面不能散步,下面看悬崖百尺,石壁环绕小池,池壁像有缺口的玉器,池如镜,如妇女的梳妆匣刚打开的样子。于是沿着山崖下去,在水边坐。刚坐下来,忽然有声音从石壁里出来,各像那人的声音。同游人互相惊愕随着山向东转,就到了港口的北面。土阜隆起的地方是金祝墓。他的庙在港口南边小流水桥的上面。古诗文阅读训练:宝山记游宝山记游清管同宝山县城临大海,潮汐万态,称为奇观。而
16、予初至县时,顾未尝一出,独夜卧人静,风涛汹汹,直逼枕簟,鱼龙舞啸,其形声时入梦寐间,意洒然快也。夏四月,荆溪周保绪自吴中来。保绪故好奇,与予善。是月既望,遂相携观月于海塘。海涛山崩,月影银碎,寥阔清寒,相对疑非人世境,予大乐之。不数日,又相携观日出。至则昏暗,咫尺不辨,第闻涛声若风雷之骤至。须臾天明日乃出然不遽出也。一线之光,低昂隐见,久之而后升。楚辞曰:“长太息兮将上。”不至此,乌知其体物之工哉?及其大上,则斑驳激射,大抵与月同。而其光侵眸,可略观而不可注视焉。后月五日,保绪复邀子置酒吴淞台上。午晴风休,远波若镜。南望大洋,若有落叶十数浮泛波间者,不食顷,已皆抵台下,视之皆莫大舟也。苏子瞻记
17、登州之境,今乃信之。于是保绪为予言京都及海内事,相对慷慨悲歌,至日暮乃反。【注】簟(din):竹席。体物之工:表现事物工巧、精确。侵眸:刺眼。不食顷:不到一顿饭的时间。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须 臾 天 明 日 乃 出 然 不 遽 出 也。2.下列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称为奇观(景象)B久之而后升(升起)C今乃信之(信任)D至日暮乃反(通“返”,返回)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第闻涛声若风雷之骤至。(2)午晴风休,远波若镜。4.作者与朋友在宝山观赏到了哪些奇观?请简要概述。5.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
18、断两处)须 臾 天 明 日 乃 出 然 不 遽 出 也。须臾天明/日乃出/然不遽出也。这道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语句,先翻译语句“一会儿天就亮了,太阳就要出来了,然而又不是突然出来”。然后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下划分停顿,这样断句就比较容易些。2.下列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称为奇观(景象)B久之而后升(升起)C今乃信之(信任)D至日暮乃反(通“返”,返回)这道题考查辨别文言实词意思或用法的能力。完成此题,应先初步了解语句的内容,以便明确加点实词的意思或用法;还要回顾所学知识,明确课内加点实词的意思或用法。然后再逐项辨别加点词解释,从而得出答案。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9、。(1)第闻涛声若风雷之骤至。只听见浪涛声像是风吼雷鸣骤然到来似的。(2)午晴风休,远波若镜。中午天气晴朗没有风,远处的波浪像镜子一样晶莹剔透。这道题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完成此题,先通读语句,初步把握内容,特别要留心其中的重点词语,如(1)句的“第”“若”“骤”,(2)句的“休”等。4.作者与朋友在宝山观赏到了哪些奇观?请简要概述。月下观潮、海上日出、午间海景。这道题考查概括内容的能力。首先要明确答题的范围,阅读短文;然后在语段内寻找描写“奇观”的语句,如“海涛山崩,月影银碎,寥阔清寒,相对疑非人世境,予大乐之”;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相关内容。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宝山自
20、然景观的热爱之情以及激昂、悲壮的情怀。这道题考查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这篇短文,描写宝山所见的美景,因此根据一般常识即可明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但文章最后写到“于是保绪为予言京都及海内事,相对慷慨悲歌,至日暮乃反”,语句也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不可忽略。【参考译文】宝山县城临近大海,潮汐姿态多种多样,被称为奇观。然而,我刚到这县城时,却未曾出去一次,唯独在夜晚卧床就寝,夜深人静之时,狂风波涛来势汹汹,直逼近床边枕席,像鱼像龙一般舞动长啸,那形象、声音时时进入我的梦中,让人心中洒脱畅快。夏季四月,荆溪人周保绪从吴中来这里。保绪向来喜欢猎奇,与我相处友好。这月十六日,我们于是相伴在海塘
21、赏月。海涛像山崩,月影如银碎,天空高远空旷,清朗有寒意,我们都怀疑这不是人世境地,我对此非常高兴。不到几日,我们又相伴去观看日出。等到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几尺内都看不清,只听见浪涛声像是风吼雷鸣骤然到来似的。一会儿天就亮了,太阳就要出来了,然而又不是突然出来。一线光芒,起伏、升降,能隐隐约约地看见,过了一会儿太阳就升起来了。楚辞说:“长长地叹息着,缓缓地向上升起着啊。”不到这儿,怎么能知道这里表现的万物的工巧精确呢?当太阳跃出海面时,光彩斑驳,喷涌四射,大体上与月亮一样。但是太阳的光芒刺眼,只能简单地观看一下而不能长久地注视。下一月的五日,保绪又邀请了我,在吴淞台上设了酒宴。中午天气晴朗没有风,远处的波浪像镜子一样晶莹剔透。向南面远望大洋,像有十几片落叶漂浮在波浪之间摇晃前行,不到一顿饭的时间,已经到达台之下,看见的都认为这不就是大舟啊。苏轼记载的登州的情景,今日我才相信。于是保绪和我说京城里以及天下的事,我们互相情绪激昂地放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直到傍晚才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