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篇).docx(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篇) 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30-p31 课题:节日广场 教学目标: 1、通过好玩的情景,培育学生用乘法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力量。 2、 培育学生的口头表达力量,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 连续学习体会从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简洁物体的不同的外形,识别从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外形。 教学重点:乘法学问的敏捷运用。 教学难点:全面观看,收集信息,发觉并提出相关问题。 教学预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今日教师要带着同学们到节日广场去。那里现在是一片欢跃的景象。小朋友们,想不想去啊?(投影出示节日广场图)大家看,现在的广场上是不是很喧闹呀? 二、
2、问题探究 2 说说图上的内容,体会祖国的美妙。 师:在广场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生:图上有一群人在跳舞,旁边还有很多人在观看表演。 师:演出肯定很精彩,我们也去瞧瞧。图上还画了什么? 生:广场上有五颜六色的鲜花,还有气球。 3 提出乘法问题。 (1)明确要求。 师:我们来侃侃才智老人给我们提出什么要求。你能提出哪些才问题?(留意:你提出的问题必需要用什么方法来求?) (2)独立观看画面,思索,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 (3)集体沟通。各小组派代表,将本小组的问题提出来,指名某位同学来答复。 生:请问共有多少人在跳舞? 生:共有15人。35=15(人) 生:广场上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3、? 生:由2个气球。每束8个,共4束。84=32(个) 生:大的花有几朵? 生:四八三十二,工32朵。 生:小的花有几朵? 生:工12朵。可以看作2个4盆,也可以看作4个2湓。 生:看表演的共有多少人? 生:52=10(人),共10人。 生:照相的有几人? 生:43=12人。 学生可能会提出其他问题,只要是对的,都要予以确定。 三、体验感悟 1 出示画面。 2 说说图上都有谁?在干什么?分别在什么位置? 生:一群少先队员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向烈士纪念碑行队礼。 师:是的。先烈们用生命为我们换来今日幸福的生活值得我们敬重和纪念。同学们,请留意,队伍里面有一个我们熟识的名字。 生:是调皮,他也在纪念碑
4、前面。 生:图上还有小狗,它蹲在纪念碑的右侧。 生:上面飞来一只小鸟。 四、实践应用 1、学生观看图,发挥想象力,想想谁看到了哪幅图?连一连。 2、学生独立思索,动手连。 3、全班沟通。 让学生说说小狗、小鸟、调皮分别站在哪一面,看到的纪念碑是什么样子的? 五、小结 今日,我们跟着陶气到了“节日广场”,参与了“庆祝活动”和“悼念活动”,所到之处,都有很多的数学问题,今日你有哪些收获呢?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22页 板书设计 节日广场 35=15(人) 84=32(个) 52=10(人) 二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时、分的学问,初步养成遵守时间和疼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5、。 2、在实际情境中,熟悉时、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 3、结合生活实际熟悉钟表,能精确地读出、写出钟面上的时刻。 教学重点: 熟悉钟表,精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教学难点: 培育学生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预备: 课件、钟面,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出示主题图:我们赢了。 引导学生描述这一情境,并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 师:你会认这个时间吗?“你知道有关时间和钟表的哪些学问? 二、问题探究 1、在学生说的根底上边总结,边引导学生观看钟面,熟悉时针、分针、秒针,及12个大格、60个小格。 2、播放课件。让学生了解1时、1分的时间概念。以准时分间的联系。 3、借助钟面
6、拨一拨,说一说,初步了解时、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体验感悟 认读钟面上的时刻 认读整时。通过几组整时的图片的认读,引导学生总结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向数字几就是几时整。 、认读几时几分。(播放课件) 引导学生进展观看,区分时针、分针。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合起来是几时几分。 对有困难的学生进展帮忙指导。 、两种记时方法 师先把学生认出的时间用汉字记时法写在黑板上,再问:你还有不同的记时方法吗? 留意:几个较难的时刻记录 9:05、10:00、8:12等。 四、实践应用 稳固,并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应用意识。 1、CAI出示:P651、 先让学生观看图意,认读时
7、间,并说出小朋友在做什么。 渗透按时作息的教育。 2、P652、找朋友嬉戏。 教师讲清嬉戏规章,并指导学生怎样表达,宣布嬉戏开头。 指导学生小组活动 小组同学一人拨钟面,其他人说时间,或写时间,再轮换角色。 教师设疑 有几种状况,如 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8;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在两数之间。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P44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 在分苹果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竖式的实际含义,把握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和试商方法,能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洁实际问题。 3、培育学生
8、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中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初步熟悉除法的含义、把握表内除法计算(包括竖式计算和试商)的根底上,安排有余数的除法。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知道什么是余数及余数肯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同时又可以稳固表内除法计算,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打下根底。 教材从学生已知的表内除法引入,通过分苹果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余数肯定要比除数小,并主动探究试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把学到的学问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是学生
9、学习的难点,要引导学生经受试商的过程,积存试商的阅历,逐步到达娴熟。在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平均分后还有余数的状况,熟悉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市级重点试验校,师资力气强,学生的素养也比拟高。局部学生以前就接触过除法竖式,但是对于竖式的含义、书写格式及应用还并不明确。教学时可以依据班级学生状况分成一课时或两课时完成。我依据班级学生的实际状况,将除法竖式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安排在一课时内进展教学。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妈妈昨天买了20个苹果
10、,要把这些苹果放在一些盘子里面,你情愿帮妈妈分一分吗? (提醒课题:“分苹果”并板书) 师:假如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在这些盘子里,你预备怎样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的分法主要有:平均每盘放4个、5个、6个、7个。个别学生说每盘放2个、10个,其他同学都说出了这样分的不合理性。学生还提出假如是每4,5个放一盘就正好分完,假如是每6,7个放一盘就会消失剩余。)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 活动一: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 (1)解决问题,抽象出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学生独立思索 小组内沟通 集中沟通(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思索过程。) 生1: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得出结论,可以
11、放4盘。 生2:5+5+5+520,可以放4盘。 生3:20-5-5-5-50,可以放4盘。 生4:2054,可以放4盘。 生5:除法还可以用另一种形式竖式来计算。 (2)体会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正确把握除法竖式的写法 理解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A学生介绍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B尝试理解竖式的每一步含义。 C教师提示 D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索过程及有疑问的地方。 (学生小结:20是被除数,表示有20个苹果;5是除数,表示每盘分5个苹果;4是商,表示分4盘。) 教学写法,学生试写 A学生介绍,师在黑板上边板书写法边讲解。 B学生观看,并说一说需要留意什么。 (留意:先写被除数20,然后写除式;4
12、要与0对齐,然后写积20;最终写0,0也要与20的0对齐。) C剩何?什么4和0都要与20后面的0对齐? D学生用竖式计算,进展练习。 2、活动二:每盘放6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 (1)解决问题,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计算方法 请学生用20个圆片摆一摆,并列出算式。列式:2063(盘)2(个) (这是学生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学生应当能很快完成。) 学生先试着自己写竖式,然后在小组内沟通,并说明竖式中各局部的含义。 班内沟通。 (展现不同学生的竖式并让学生说明竖式中各局部的含义,同时其他学生可以质疑。) (学生小结:20表示有20个苹果需要去分,6表示每盘放6个苹果,3表示可以放3盘,3盘6个个
13、苹果是18个苹果,还有2个苹果不能连续再分了,还余2。) (2)体会余数肯定要比除数小 (由于有前面的摆一摆的活动,大多数学生没有消失余数大于除数现象,但是,恰好有几名学生没带学具,在计算的时候,一个学生消失了余数比除数大的状况。) 师:观看这位同学的计算过程及结果,你发觉了什么? (假如学生有困难,提示学生观看每道题目的余数和除数。) 生1:206应当商3,而不是商2。 生2:假如余数比除数大,那就能够连续再分。 生3:余数8里还包括一个6,还可以再放一盘,还剩2个。 师:比拟每道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发觉了什么?请同学们思索,在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中,我们应当留意什么呢? 生:余数
14、肯定比除数小,不然就没有除完。 (3)试一试 207?用竖式计算,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 (三)稳固练习,拓展运用 1、 “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班内沟通。) 2、学生用竖式计算 (“练一练”的第1题完成后同桌两人相互检查,并选一道喜爱的题目相互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组织数学活动,目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觉生活中有许多经过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现象,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每步的含义;通过自主探究,发觉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余数的含义。 1、 引导学生体验抽象除法竖式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表
15、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能够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20个苹果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根底上,我制造性地改编了教材,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结果自然消失了整除和有余数除法这两种状况,进而再由对除法竖式有肯定了解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并且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严密联系起来。 2、在操作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 在第一次“每盘放5个”的分苹果活动的根底上,我组织了其次次活动“每盘放6个”,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体会有余数除法,发觉可以放3盘,还余下2个,而这2个不能再连续往下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体
16、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的状况,熟悉有余数除法。 3、在探究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不断发觉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看比拟,对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有了明确的熟悉,这个“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的探究过程,其实也是培育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存数学活动阅历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练习中,教材还安排了分数目比拟大的物品,引导学生经受试商的过程,积存试商的阅历。 教学中也消失了一些问题。 把能够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的内容都在一课时内教学稍显紧急,有一局部学生承受起来存在肯定困难,特殊是我校正在尝试小课时教学的讨论活动,所以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分成两课时更为
17、妥当。 案例点评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这节课中,教师能本着这样的理念进展教学,把一节传统的除法课上得生动、活泼。这节课中有几点设想很有价值,主要表达在以下几方面。 1、 够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和把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能够留意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严密结合起来,无论是熟悉有余数除法还是学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都留意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详细实例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把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够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猎取学问 (1)帮忙学生在现实活动中建立“剩下”的表象,为形成“余数”的概念打下根底 平均分东西,有时正好全局部
18、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不能够再平均分。“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分苹果”是一个很开放的活动,对每盘分得的数量以及分的盘数都没有做规定,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因此操作的结果,既消失了刚好分完的状况,也消失了有剩余的状况,表达教学设计的奇妙之处。 (2)引导学生讨论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 计算有余数除法关键的一步是求商。教材没有把求商的方法直接告知学生,通过“每盘分6个,需要几个盘子”这样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已有阅历用分实物(分学具)的方法求答案,把动手操作和抽象思索联系起来,为学生供应探究、沟通的时机。(3)引导学生比拟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和余数,发觉并理解规律 要求学生“比拟每道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一方面引导
19、学生联想平均分东西,最终剩下的都不够再分的表象;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看几道除法算式,发觉一样的现象,从而理解所发觉的规律,归纳出“余数比除数小”的结论。 像“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这样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是比拟传统也比拟死板的,但是假如我们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采纳全新的教学方式,固然就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在简洁的猜想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是确定的。 2、会用肯定可能或不行能等词汇描述生活中一些大事发生的可能性。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学习中接触不确定现象,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熟悉,必
20、需让学生参加到活动中亲身感受,获得直观的体验。教学时,应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好玩的猜想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教师应充分地给学生供应猜想、试验、探究、验证的时间,使学生在大量试验的根底上自己体会大事发生确实定与不确定性。 三、学生分析 我校是一所全州著名的学校,环境美丽,师资力气雄厚。教室里配备了电脑,为使用多媒体课件供应了条件,特别有利于低年级的教师创设生动的情境,开展丰富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大局部来自于市区,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的语言表达力量有了肯定的提高。教学中我始终培育学生写数学日记,学生能把所学的数学学问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数学的眼光来观看、了解四周的事物,从数学角度去发
21、觉、分析生活。我班学生比拟喜爱体育运动,特殊是足球,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有关足球的活动。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我的手里有一枚硬币,猜猜这枚硬币在我的左手还是右手? (学生进展猜想) 师:有的同学认为在左手,有的同学认为在右手,在这种不能确定的状况下,我们可以怎么说? 生: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 ( 评析 引入比拟自然、合理。) 师:你们瞧,硬币在教师的右手。 (出示硬币) 师:硬币有两个面,一个是正面,一个是反面,教师这样一抛(抛硬币),硬币落下后,结果会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抛硬币的嬉戏,好吗? ( 评析 刚提出问题没让学生进展猜想,就让学生做试验验
22、证,没有引起学生的心理需要。可让学生猜想,再验证。) (板书:抛硬币) (二)实践验证,探究求知 1、活动一:抛硬币。 (请一学生抛硬币,其余学生做记录。) (评析这种嬉戏简洁、易操作,应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加体验。)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看你们的记录单,谁情愿告知我硬币落下后的结果是什么? 生:硬币落下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 (板书:可能) 师:就像大家说的那样,硬币落下时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不确定现象。 (评析此处若能就抛硬币深入绽开,引出不行能肯定更好,下面活动太多,没有层次有些杂乱。) 师:为了表扬大家通过观看、思索发觉了新学问,我们再来玩个
23、嬉戏吧? 2?活动二:摸球。 (出示袋子) 师:这里有1个袋子,我在里面放入3个红球、3个绿球。假如从袋子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出的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请同学们来摸一摸。 (小组合作摸球:小组长装球,记录员记录,其余同学摸球。) (各小组的记录员汇报摸球的状况。) 师:从摸球嬉戏中你发觉了什么? 生:我们摸到的球,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绿球。 师:在盒子里能摸到黑球吗?为什么? 生:不行能摸到黑球,由于我们没有装黑球。 师:除了不行能摸到黑球,还有什么颜色的球不行能摸到? (板书:不行能。) 师:教师有一种魔法,无论谁从这个袋子里摸出球,我都能猜到摸的球是什么颜色的,你们信任吗? 生:不信。 师:
24、谁来摸摸看,留意观看,看谁最先发觉教师的隐秘。 (学生摸,教师猜。) 师:教师怎么猜得这么准?谁发觉教师的隐秘了? 生:教师袋子里全是蓝球,所以摸出的肯定是蓝球。 (出示袋子里的球,板书:肯定。) 师:同学们真聪慧,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 生:想。 师:请这三组的同学分别在袋子里装10个球,让教师不行能摸到红球;这三组的同学请你们也分别装10个球,但是要让教师一摸就摸到红球;这两组的同学请你们也装10个球让教师有可能摸到红球。装之前先商议一下,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装好。 ( 评析 让学生在活动中反应什么现象是不行能可能肯定,有助于学生加强对确定不确定现象的理解。) (三)实践应用 1?活动一
25、:结合生活阅历,分析生活中大事发生的可能性。 师:同学们通过抛硬币、摸球嬉戏发觉,生活中有的事是可能发生的,有的事是不行能发生的,还有的事是肯定会发生的,现在请同学们帮教师推断一下这几件事是可能、不行能、还是肯定会发生的。 (1)西瓜变桃子。 (2)我们会长大。 (3)明天会下雨。 (4)人要喝水。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事,你能举出事例吗? (学生举例) 2、活动二:足球竞赛。 (课件播放:红队和蓝队进行了一场足球竞赛,竞赛中,红队和蓝队各踢进一个球,比分是1比1,整场竞赛立刻就要完毕时,红队得到一个罚点球的时机,预备射门。射门后竞赛就完毕。) 师:同学们,竞赛立刻就完毕了,红队能踢进
26、去吗? 生:可能踢进去,也可能踢不进去,我盼望他们能踢进去。 师:假如红队踢进去了,竞赛结果会怎样? 生:红队肯定取胜。 师:假如红队踢不进去,竞赛结果又会怎样? 生:红队就不行能取得成功。 (四)课后小调查 师:请同学们课后调查一下,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情是肯定发生的,什么事情是可能发生的,什么事情是不行能发生的。把调查的结果记录在你们的数学日记中。 四、教学反思 1、把问题情境生活化。 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严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置身于生活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抛硬币作为帮忙人们作出两难选择时常用的方法在生活中
27、运用很广,因此,从抛硬币这一生活现象引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奇怪和兴趣,使学生产生想弄清抛硬币背后存在的数学事实,从而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抛硬币的探究中。 2、以猜测实践验证为活动主线,让学生从亲身实践中体验大事的可能性。 对数学的熟悉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教学中安排了抛硬币、摸球等嬉戏活动,让学生在详细的操作活动中体验大事发生的可能性。学生通过猜测实践 验证来获得结论。活动中充分地给学生供应猜测、实践、探究、验证的时间,使学生亲身经受对不确定现象的探究过程,获得直观的体验,积存丰富的活动阅历。 3、组织嬉戏,激发兴趣。 依据我班学生好动、奇怪、好胜的心理特点,我安排了一系列富有情趣的嬉戏,
28、进一步活泼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参加学习的积极性。 4、结论要从实践中得出。 第一次教学时,无论是抛硬币活动还是摸球活动,我都是让学生先猜一猜,再实际地抛一抛、摸一摸。我发觉这样一来,结论实际是学生在猜的时候就得出了。因此,其次次教学时,我没有让学生猜,而是让学生直接实践,通过实践得出结论。 5、活动的要求应由学生自己提出。 在学生装球教师摸球的这一活动中,假如要求不是由教师提出而是由学生自己相互提出、相互摸球,教师仅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来进展,效果可能会更好。 五、案例点评 本案例设计比拟精致。比方让学生自己装球,使教师摸到的肯定是红(或有可能是红)球的活动,使学生在直观的活动中体验客观大事的不
29、确定性。 缺乏之处是活动较多,没有明显的层次。如在抛硬币时,只是让学生体验了可能性,接下来又换了一个活动,让学生进展摸球嬉戏。若是能就抛硬币深入绽开,如提问硬币可不行能到天上去硬币肯定会落到地面上吗?,让学生体验确定不确定现象,则效果就更好。或就摸球嬉戏深入绽开都可,下面的嬉戏就可作为稳固练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41-42页。 【教学目标】 1、经受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初步熟悉1刻度表示1或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2、能依据条形统计图答复简洁的问题,会联系生活实际进展简洁的统计分析。 3、在详细情境中积存收集、解读数据的阅历,在和同伴
30、合作沟通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初步熟悉简洁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会联系生活实际进展简洁的统计分析。 【教学过程】 一、统计分类呈现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 1、情景引入,统计分类:学校食堂准备重新粉刷一下墙壁,现在有三种备选方案,绿色、蓝色和黄色。小朋友们喜爱什么颜色呢? 2、经受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并形成示范性板书。 【设计意图】初步熟悉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根本构造。 【评价关注点】学生具有仔细倾听、积极思索的学习习惯。 3、比照统计表与统计图的价值。 抢答1:第2组喜爱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怎么看出来的? 抢答2:第2组喜爱三种颜色的一共有多少人?怎么知道的? 【设
31、计意图】在比照中让学生理解统计表与统计图各自的价值:统计表便于计算,统计图便于观看数量的多少。 【评价关注点】学生能说出观看指向。 4、依据条形统计图口答。 统计了什么内容? 统计了哪些工程? 1格表示多少? 雨天比阴天多几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握读图的一般步骤“先看标题,知道统计主题;再看横轴,了解统计工程;然后依据直条数据进展统计分析”。 【评价关注点】学生能正确答复。 二、深化理解突破1格表示2的教学难点 1、情景引入:除了粉刷墙壁,食堂还准备在墙壁上画一些同学们喜爱吃的。水果。分别出示两张条形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探讨问题: 1)最爱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 【设计意图
32、】引导学生熟悉到:在刻度不同的条形统计图中,直条高的数量不肯定多。 【评价关注点】学生知道“在1刻度代表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中,直条所表示的数量”。 2)最爱吃桔子的有几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熟悉到:即使是表示一样数量的直条,在不同的条形统计图中高度也不肯定一样。 【评价关注点】学生知道“在1刻度代表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中,奇数数量的表示方法”。 3)最爱吃菠萝的有几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样本”概念有初步的感知,感受“我们班没人最爱吃菠萝”不能代表“全部人都不爱吃菠萝”。 【评价关注点】学生知道“0值数据在条形统计图中的表示方法”。 三、稳固提高提醒统计的真实价值 1、情景引入:不仅
33、学校食堂的墙壁要改造,图书馆也准备为我班的图书角新购一批图书,让我们来听听图书馆教师在说什么? 2、信息技术支持,互动沟通。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科技在统计过程中的优势,在和同伴合作沟通中积存读图的阅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评价关注点】学生能够结合条形统计图,给出合理的建议。 四、全课总结学问回忆、总结评价 五、板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六 学习目标: 1、 结合动物聚会的详细情境,进一步体会一样数连加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2、结合详细事例体会同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重点难点: 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力量、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洁的
34、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制畏惧,尝试新知 学问链接 5+5+5=( )( ) 9+9+9+9+9=( )( ) 43改写成加法算式 或_、_ 54改写成加法算式 或_、_ 二、合作探究-大胆质疑,透析重难点 导学释疑 1、 小朋友,秋天到了,满山遍野的果实都成熟了。小动物们打算开一个庆丰收的联欢会,你们看,都有谁来参与?能够将自己的劳动果实与小伙伴们共享,是一件多么令人快乐的事啊! 请解决以下问题 (1) 每个盘子里有6个桃子,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2)每群小鸟有3只,3群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 (3)有6只小松鼠,每只松鼠采了3个松子,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
35、(4)假如有3只小兔,第一只小兔拿了3根胡萝卜,其次只小兔拿了5根胡萝卜,第三只小兔拿了7根胡萝卜,一共拿来几根胡萝卜? 能不能改成乘法算式呢?小组争论一下。 2、想一想,连一连 3、想一想,用36还能解决什么问题?小组合作争论提出两个问题 三、当堂检测-技能拓展应用,搭建晋升平台 1、学生独立完成P23练一练 错题改正及整理 四、课堂小结 你对你今日的表现满足吗? 能找到适宜的计算方法。 能主动参加小组活动。 在活动中能积极思索。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课本第13页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展测量的必要性; 2初步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
36、度概念; 3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受测量的过程,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动手力量和主动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把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具:刻度尺一把,5厘米的纸条,图钉,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别针,花生。 学具: 刻度尺一把,三角尺,一根绳子,新的铅笔一支,较长的纸条,一角的硬币。 教学过程: 一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情景设置,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展估量和测量 2提出测量中的冲突问题 (1)在刚刚的实际测量当中,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5颗别针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
37、学书有4个三角形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2把小刀那么长。 师: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的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 (2)实际生活中人们用不同的测量工具也就是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测量,这会带来沟通的不便利,那么我们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你知道有那些吗? 3提醒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1)我们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请同学们拿出直尺,观看一下,直尺上有些什么?(大小刻度、数字、厘米)观看这把直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厘米,也就是说直尺以1厘米为单位。) (2)今日我们来学习量比拟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 (3)板书课题。 二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1介绍1厘米:
38、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用直尺上表示出来。 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把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2)请你刻度尺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3)请你用刻度尺比一比自己那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3观看自己的刻度尺: 三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方法 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 (1)这有一张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小组争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 (2)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2统一测量的方法 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 (1)测量同桌预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
39、纸条上,同桌检查。 (2)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看练习一的1题中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长度呢?利用三角板来卡一卡的量。 四稳固反应 五进展练习 1假如有些东西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长度呢?例如花生的长度和1角硬币的长度。 2争论沟通,想方法。可以有许多方法。 六全课小结 今日学了什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八 角的初步熟悉: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看、操作分析,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动手操作力量和抽象思维力量,进展学生独立学习力量和制造意识。 (3)培育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
40、点 学生对于角的熟悉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熟悉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熟悉,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教师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图形家族成员中的几个成员,大家还熟悉它们吗?黑板上画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学生答复)今日我们来熟悉图形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成员:角,引入课题“角的初步熟悉”。今日我们就要学习“角的初步熟悉”。 2、教师板书:角的初步熟悉 (二)联系实际,引导探究 1、师:同学们对角肯定都特别熟识,(放PPT)让学生看图,这几个图形里都有角,
41、同学们睁大你的眼睛看,这就是角。 放有关学校的情景图的幻灯片让学生找角。学生一一做答。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角。 3、师:那么,我们现在身边是不是也有许多角呢?同学们找找看,(请学生来指一指。)学生答复:课桌的角、课本的角、门和窗的角等等。 4、师:同学们找了那么多角,那么角是由哪几局部组成的呢?(放PPT)边放边说,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再放一遍,教师说顶点,边,边。然后板书:顶点、边、边。 5、师:我们都知道什么是角,也知道角的各个局部,那么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同学们看大屏幕(放PPT),同学们看懂了吗?画角时,要先定顶点再画两条边。教师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 6、认真观看,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组成?(生答)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我们在表示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