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说课稿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说课稿范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说课稿范文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84至87页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在会计算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同时,与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联系在一起,为以后学习复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起到铺垫作用。教材先提出问题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计算面积,再运用拼摆、旋转、平移的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分别变换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得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然后归纳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我依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及五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关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把握三角形面积的
2、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图形拼摆、旋转、平移的方法渗透图形变换等教学手段,培育学生的操作力量,空间想象力量和规律思维力量。 教学重点:把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中除以2的意义。 本节课,我依据五年级学生的学问面较广,学习自觉性较强的特点,采纳尝试教学法、试验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进展教学。让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旧学问的根底上,通过自学课本,利用学具独立作业,相互争论和稳固练习,去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再依据学生尝试练习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加以讲解和点拔,充分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操作力量。教学时,我按导入新课、提醒课题、推导公式、实际应用、稳固练习、课堂总结这六个环节进展。 一、导入新课 新课的导入是为了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好的导入,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活泼学生的思维。我先让学生观看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学生们很简单就能说出它们的面积相等。再拿出底和高不相等但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让学生观看说说哪个三角形的面积大,学生们的答案会有许多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盼望你们能告知我一个正确的答案。带着问题将学生引入到新知内容上,求三角形的面积。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剧烈的求知欲望和深厚的学习兴趣,使
4、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境地,为整个教学过程制造良好的开端。 二、提醒课题 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了激趣法提醒课题,以引起学生的留意和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承上启下、开宗明义的作用。直接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再提出问题“这节课要学习哪些内容?”让学生相互争论,说出三个问题。 (1)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这样,奇妙地让学生自己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把目标变成自身学习的需要,使学生由“要我学数学”变成“我要学数学”。 三、推导公式 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学生学问的形成过程。我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动眼观看,动脑思索,动手
5、操作,动口叙述,以试验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时,带着三个问题进展。 (1)拼一拼。用你手中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试试能否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初步尝试只要是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就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观看其中的一个三角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学生们在拼摆的过程中再次认证。 (3)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三角形的底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高和三角形的高有什么关系?课前让学生们把每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标出来,拼成平行四边形后学生会发觉三角形的底就是平行四边的底,三角形的高就是平行四边的高。通过三次拼摆、观看、学生争论答疑,归纳出
6、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底高2,用字母表示写作S=ah2,并点明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需要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把底和高相乘后不能遗忘除以2,让学生的学问更系统完善。 四、实际应用 学生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后,我便出示一道课本例题:一条红领巾的底是100厘米,高是32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独立解答,我进展巡堂检查,了解信息反应,去发觉所估量消失的两种状况: (1)100322=1600平方厘米; (2)10032=3200平方厘米,并按反应信息组织学生争论和讲解,强调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把底和高相乘后不要遗忘除以2,否则会计算了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以确保学生系统地把握
7、学问。 五、稳固练习 练习是学生把握学问,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检查教学目标落实状况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练习的效率,我合理地设计了四道练习题。 第1、2题:计算图形的面积。属单一性练习,用于稳固新学问。 第3题:选用正确的条件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要选好正确的底和高,提高学生的推断力。 第4题:推断题。加深推导公式的理解。 六、课堂总结 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明确详细的教学任务,抓住要点内容,形成系统的学问。我让学生联系本课初提出的学生目标,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得出: (1)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底高2; (2)三角形的底和高打算以后,三角形的面积也就打算了; (3)计算时把底和
8、高相乘后不要遗忘除以2。这样,通过疏理、归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整节课的安排善始善终。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说课稿范文2 一、说教材 本课题是西师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在把握了它的特征的根底上学习的,它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外表积的根底学问之一。因此,体验和感知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探究过程,把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学生后继学习的重要根本技能和根底学问。教材的编排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根底上学习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动手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来计算面积,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和思维力量。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熟悉
9、,根据新课程理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使学生经受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说明:这里强调“过程”,即:让学生亲身经受三角形面积公式探究与获得的过程,而不是要教师直接把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讲明给学生,让学生处于承受的状态。这样设计,符合了新课程学生的现代学习观。) (2)通过多种学习活动,培育学生的抽象、概括和推理力量,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培育学生应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受操作、观看、争论、归纳等数学学习活动,通过图形的拼摆,渗透图形转化的数学思想,在探究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
10、生活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会依据公式进展计算。 难点:是理解三角形的底、高和面积与拼合而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之间的关系。 四、说教法、学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课的教学采纳: 1、试验法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学习新学问比听教师讲解新学问记忆更加深刻,兴趣更加深厚。因此,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时,让学生动手操作、争论,表达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2、课件演示,协作启发。
11、学生动手试验,沟通汇报之后,再看课件演示,教师赐予点拨,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提醒课题 1、请学生回忆并指名学生说明上节课同学们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设计意图:要求学生完整地说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熬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力量。并连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即: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计算面积,为新学问的学习作好铺垫。对于表达不清晰、不完整的同学,教师显示课件,启发其完整的表达,并赐予鼓舞。) 2、提醒课题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 1、我先采纳演示法,让大家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并引导他们观
12、看,发觉底占几格?高占几格?面积是多少?接着运用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用手中三对不同类但外形、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去拼凑成平行四边形,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去观看,去发觉:任何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特别三角形还可以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而它们都是特别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等于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从而归纳、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 2、最终来验证推导出来的面积公式的正确性。整个探究、推导、验证过程,始终面对全体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仆人,而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 3、出示问题:怎样把三角形的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 想
13、一想: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就是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小组合作:再试试用两个完全一样钝角三角形来拼,会怎么样? 小组争论:通过以上试验,你发觉了什么? 一、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 二、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 三、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四、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就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所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三)稳固拓展。 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是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S=ah2 =100332 =1650(平方厘米) 答:它的面积是1650平
14、方厘米。 1、完成课本85页做一做。 2、指出三角形的底和高,并口算出它们的面积。 推断 1、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 2、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3、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那么外形也一样。 ( ) 4、在一个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一半。 ( ) 六、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教材第63页练习十六第2题、第3题、第4题. 八、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由于: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三角形面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 2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说课稿范文3 三
15、角形的面积计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75至78页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在第八册熟悉了三角形,第九册会计算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同时,与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联系在一起,为以后学习圆面积和复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起到铺垫作用。教材先从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开头,再运用拼摆、旋转、平移的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分别变换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得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然后归纳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我依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及五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关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把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
16、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图形的割补,剪拼,渗透图形变换等教学手段,培育学生的操作力量,空间想象力量和规律思维力量。 教学重点:把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中除以2的意义。 本节课,我依据五年级学生的学问面较广,学习自觉性较强的特点,采纳尝试教学法、试验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进展教学。让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旧学问的根底上,通过自学课本,利用学具独立作业,相互争论和稳固练习,去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再依据学生尝试练习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加以讲解和点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
17、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操作力量。教学时,我按导入新课、提醒课题、推导公式、实际应用、稳固练习、课堂总结这六个环节进展。 一、导入新课 新课的导入是为了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好的导入,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活泼学生的思维。我采纳实物直观法导入新课,先引导学生观看少先队大队旗,说出大队旗的长是120厘米,宽是90厘米,让学生利用旧学问计算大队旗的面积和归纳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再出示红领巾,引导学生说出要计算红领巾的面积,就是求三角形面积,从而发挥学问的迁移作用,激发学生剧烈的求知欲望和深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境地,为整个教学过程制造良好的开端。
18、二、揭求课题 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了激趣法提醒课题,以引起学生的留意和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承上启下、开宗明义的作用。我先直接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再提出问题“这节课要学习哪些内容?”让学生相互争论,说出三个问题。(1)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3)怎样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这样,奇妙地让学生自己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把目标变成自身学习的需要,使学生由“要我学数学”变成“我要学数学”。 三、推导公式 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学生学问的形成过程。我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动眼观看,动脑思索,动手操作,动口叙述,以试验法
19、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时,分四步进展。(1)引导猜测:我让学生根据课本75页的方法,用方格纸数出三角形的面积,引导学生观看三角形的底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底和高的长度与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通过观看分析,得出三角形底是6厘米,高是4厘米,面积是12平方厘米(图1), 底6厘米高4厘米面积12平方厘米 图1 接着引导学生猜测三角形面积是底和高乘积的一半。 (2)尝试操作:当学生心理上产生疑问,迫切地需要教师的讲解和验证时,教师要求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学生一边说,我一边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的推导方法演示出来(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出一个三角形,把剪下的三角形拼
20、到另一边,变成一个长方形,如图2)。 图2 以唤起学生的回忆,促进学问的迁移。然后再要求学生仿照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把三角形转换成其他图形,并拿出课前预备的长方形学具,量出长方形的长与宽是多少?(长10厘米,宽6厘米),计算出它的面积是10X6=60平方厘米,再沿着长方形的对角线剪开,分成两个大小外形一样的三角形,算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0X62=30平方厘米(如下列图)。学生清晰地看 出这个三角形是原来长方形的一半。使学生沿着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进展的规律去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接着让学生拿出平行四边形纸片,量出它的底和高分别是10厘米、6厘米,用10X6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
21、积是60平方厘米,然后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剪开,可以分成两个大小外形一样的三角形,用10X62算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30厘米。学生再一次看出这个三角形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一半,而且观看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剪开的三角形的底和高是全都的,攻破教学的难点。(3)归纳公式:通过两个试验,学生纷纷争论,并归纳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底X高2,用字母表示写作S=ah2,并点明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需要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把底和高相乘后不能遗忘除以2,让学生的学问更系统完善。(4)看书质疑:学生通过自己试验操作已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后,我再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75页至77页的内容,比拟与自己推导的方
22、法有什么异同,突出说明课本是用“合”的方法验证公式,而我们是用“分”的方法来验证公式的,两种方法均把三角形变换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来推导,都能尝试胜利。之后,留一点时间让学生提出疑问,我再进展针对性的释疑,制造亲切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疑敢问,进一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示范作用及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实际应用 学生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后,我便出示一道同课本例题相仿的尝试题:一条红领巾的底是100厘米,高是32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独立解答,分别叫好、中、差三类学生板演,我进展巡堂检查,了解信息反应,去发觉所估量消失的两种状况:
23、(1)100X322=1600平方厘米;(2)100X32=3200平方厘米,并按反应信息组织学生争论和讲解,强调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把底和高相乘后不要遗忘除以2,否则会计算了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以确保学生系统地把握学问。 五、稳固练习 练习是学生把握学问,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检查教学目标落实状况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练习的效率,我合理地设计了三道练习题。 第1题:计算以下图形的面积。这是课本77页做一做的题目,属单一性练习,用于稳固新学问。 第2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2平方厘米,求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 这是课本78页练习十八的题目,属综合性练习,既复习了三角形面积公式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关系,又进一步稳固三角形面积计算,防止学生照样画葫芦。 第3题:计算少先队中队旗的面积,看谁的解法最简便?这题属制造性练习题,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学生的散发思维。 六、课堂总结 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明确详细的教学任务,抓住要点内容,形成系统的学问。我让学生联系本课初提出的学生目标,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得出:(1)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底X高2;(2)三角形的底和高打算以后,三角形的面积也就打算了;(3)计算时把底和高相乘后不要遗忘除以2。这样,通过疏理、归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整节课的安排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