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9《屈原列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9《屈原列传》学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屈原列传?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史记?和相关学问,把握史传类文学作品的根本特点。2、把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通假字,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稳固推断句与被动句。3、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4、学习本文记叙和谈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学问链接】一、作者作品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著史学家、文学家、思想 家。少时随父研习经史,二十岁后,游遍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传奇。初任郎中,后继父 任太史令,博读史馆所藏图书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闲等进行历法,共订?太初历?。 承继其父遗
2、志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后因替降于匈奴的李陵辩白,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 发愤著书,完成?史记?。主要作品:?报任安书?悲土不遇赋?史记?等。二、?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记载了从传奇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 年间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共计一百三十 卷,五十二万余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历法、天文、封禅、水利 等,表列世系、人物和史事。?史记?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代表着我国古代史传 文学最高成就的作品。鲁迅先生曾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说
3、明白?史记?在史 学和文学上的宏大成就。三、?楚辞?文体特点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所制造的一种新诗体,这种诗体吸取了楚地民歌的养分,运用楚地方言韵律,写成诗歌形式,反映楚地的民风。在表现手法上,大量运用赋、比、兴的糅合形式, 布满浪漫主义颜色。在语言上,突破?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字数不等,句法参过失落,起 伏回宕,并且多用“兮字增加韵律和表达充分的感情。西汉时期,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等人仿照屈原、宋玉的作品 合编为?楚辞?。从今?楚辞?便是继?诗经?之后又一部诗歌总集。论其对后世的影响,只有?诗经?可以 与它媲美。中国文学史上历来风骚并称,风”是
4、指?诗经? 骚”是指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 和骚分别开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第一课时1字音: 属( 濯淖( 屈向(草稿 蝉蜕靳()其糟谗谄( )尚 啜其酶() 惨怛(皤()然渔父()汶汶(谗人间()商于(三闾(温!1(之 帝辔(丹、淅()大夫汨()罗2、读文本,以屈原的活动时间为序,用课文中的五个字概括屈原的一生。3、预习13段,请在空白处填上实、虚词的含义、活用的用法及意义。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于辞令。入()那么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那么接遇来宾,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
5、)宪令,屈平属 )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 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 )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 .)不聪( )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 )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者,人之本也。人穷()那么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 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句式:)?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
6、而不乱。假设(.)?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善,下道 齐桓,中述汤、武,以刺 )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 不毕( .)见 )o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 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皤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 )与日月 争光可也。课案【导】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是长沙岳麓山上的三闾大夫祠中的一副闻名的对联,表达了对屈原的无限崇敬:【整体感知】速读文本,以屈原的活动时间为序,用课文中的五个字概括屈原的一生。提示:
7、王甚任之(1) -王怒而疏屈平(2) A屈平既细(4)A顷襄王怒而迁之(9)A遂自沉汨罗以死(10) 点拨:任一一疏一一细(黜)一一迁一一投【思、议】一、疏通13文意,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等根底学问,试解决疑难 二、文本分析段主要介绍了屈原哪几个方面的才能?联系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把屈原得志时的状况写得如此 简略。此段主要介绍了屈原的文化素养、政治才能、外交力量这三个方面的才能。作者之所以把屈原得志时的状况写得如此简略,是由于作者为屈原写传的重点是要表现其失意后的忠君爱国之情和发愤著 书之况。2.屈原为什么写?离骚??作者从几个方面介绍?离骚??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笔墨来写?离骚?故忧愁幽思而
8、作?离骚?。忧愁的详细内容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从创作缘由、命名、思想内容和风格特点四个方面来写的。缘由:(1)?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诗中表达了屈原崇高的抱负和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也表达 出他的高洁品德和决不与奸佞之人同流合污的操守。屈原的宏大形象在?离骚?中表达得光荣照人,感 天动地。(2)作者专用一个段落来写?离骚?,用屈原自己的作品来塑造屈原的形象,这种“现身说法使屈 原的形象更真实,更饱满感人。正像作者写的那样,“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展、评】【检】一、一词多义伐2、其后秦欲伐齐4、坎坎伐檀兮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3、此五霸之伐也2
9、、进攻,征伐 3、功绩,战功4、砍,砍伐属1、屈平属草稿未定3、属予作文以记之5、在骨髓,司命之所属7、有宁越之属为之谋9、假设属皆且为所虏1、动词,Z hti,写作2、亡国破家相随属4、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6、神情与苏、黄不属8、吾属今为之虏也2动词,z hti,连接 3、动词通“嘱”,嘱托。4、属于5、动词,掌管6、动词,类似 7、名词,类,这些人8、名词,用在人称后面,表复数。吾属,我们。9、假设属,你们这些人二、重点句子翻译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强,通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2、入那么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那么接遇来宾,应对诸侯
10、。(他)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来颁发号令;对外接待来宾,应酬答对各国诸侯。3、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日:以为非我莫能为也。大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的,每制定出一道法令,屈原就夸耀他自己的功绩,认为除 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4、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坚持正道,遵照道义行事,竭尽忠诚和才智来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离间,可以说境况困难了。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诚信却被疑心,忠心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6、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
11、。屈原痛心于楚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说人坏话、奉承献媚的小人混淆黑白,蒙蔽怀 王。品德不正的小人损害国家,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离骚, 就是遭受忧愁的意思。三、情景性默写1 .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缘由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缘由是:“,。2 .在?屈原列传?中,“ 一句用蝉来比方,说明屈原远离世俗污浊的高洁品质;“ 一句将屈原志趣的高洁与日月类比,对其进行高度评价。3 .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词精到的两句是:a, O4 .在?屈原列传?(节选
12、)中,司马迁对“离骚 一词做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5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缘由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司马迁认为其产生怨气的缘由:, 。6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运用对偶的修辞,说明?国风?与?小雅?各自特点的两句:“,7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 “,”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8 .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觉屈原在文章中常常用香花芳草做比方,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 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9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 两句,形象生动地说明白?离骚?在说明道理与治 理国家
13、方面的独到之处。10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 日月对比,光芒也毫不逊色的句子:, 。答案:1 .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缘由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缘由是:“信而见疑 , 忠而被谤。2 .在?屈原列传?中,“蝉蚯浊秽一句用蝉来比方,说明屈原远离世俗污浊的高洁品质;“虽与日 月争光可也 一句将屈原志趣的高洁与日月类比,对其进行高度评价。3 .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词精到的两句是:“甚 文约,其辞微。4 .在?屈原列传?(节
14、选)中,司马迁对“离骚 一词做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离骚者,犹离忧也。5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缘由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 有怨气。司马迁认为其产生怨气的缘由:“信而见疑,忠而被谤。6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运用对偶的修辞,说明?国风?与?小雅?各自特点的两句:“好色而不淫, 怨诽而不乱。”7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 “疾痛惨怛, 未尝不呼父母也”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8 .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觉屈原在文章中常常用香花芳草做比方,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 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其志
15、洁,故其称物芳。9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两句,形象生动地说明白?离骚?在说明 道理与治理国家方面的独到之处。10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 日月对比,光芒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预习49段,请在空白处填上实、虚词的含义、其次课时活用的用法及意义。屈平既细( J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 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日:“秦甚憎 齐,齐与楚从亲,楚诚 )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16、张仪诈之日:“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句式:),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向,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化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 )怒不救楚,楚大困( )o明年( ),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日:“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 日:“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 事者臣靳尚,而设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日:“何不杀张仪?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o 其后诸侯
17、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日:“秦,虎狼之国,不行信1句式: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 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 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 )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第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一) 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行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举贤以自佐(句式:然亡( )国破( 家
18、相随属(),而圣君治国() 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外欺于张仪(句式: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句式:)。此不知人祸也。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课案【导】检查上节课所学1、第三段背诵2、重点字词和句子的落实【思、议】一、疏通49文意,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等根底学问,试解决疑难 二、文本分析1、读49段,概括屈原被疏后,楚国经受了哪些变故?受骗绝齐f兵败丹、淅f蓝田退兵f复释张仪f诸侯击楚f赴秦身死2、第57段,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楚国的
19、命运时插入了对屈原的描写,其用意是什么?第57段,涉及屈原的有两处,一是劝怀王杀张仪未果;二是劝止怀王赴秦会,怀王不听。用意:(1)作者将屈原的命运置于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中表现,通过表达一系列重大历史大事,呈现出 人物的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表现出屈原这样的优秀人物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的无力感,寄 寓着浓重的悲剧意味;(2)楚国的内外交困是怀王的昏麒贪欲及靳尚、郑袖、子兰等人的谄媚奸邪造成的,他们构成了屈原 的对立面,从反面衬托了屈原的才能、才智与爱国精神;(3)张仪受秦王重用,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赛过百万雄兵,楚国有堪比张仪的屈原,楚王却不信任他, 这凸显出屈原这样的忠臣贤者对国家的重要价值
20、,也为下文的谈论张本。3、第8段写“屈原既嫉之,屈原痛恨的是什么事?表现了他怎样的信念和精神?作者谈论的观点是什 么?这对表现屈原有什么作用? 参考:屈原痛恨的是怀王不听自己的劝阻,听从子兰之言入武关而中秦计,终至客死他乡一事。信念: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存君兴国。精神: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参考:第8段中,作者以结语式的方式,指出楚国的危难在于“怀王之终不悟,“此不知人之祸也”。作者通过谈论,突出了屈原在楚国兴盛衰亡上举足轻重的作用。【展、评】【检】落实重点句子的翻译1、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秦惠王担忧这件事,于是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作为见面礼进献给楚
21、国表示情愿 侍奉楚王。2、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到楚国后,(张仪)又趁机送厚礼给楚国当权的大臣靳尚,让他在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说假话。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他思念君王振兴国家,而想要使楚国回归富强局面的意愿,在(?离骚?)一篇作品里屡次表达这种志 愿。4、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君王无论愚昧、才智、贤能,(还是)没有才能,没有不想得到忠臣来关心自己,选拔贤能的人来辅佐 自己的。5、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怀王由于不懂得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蛊惑,在外被张仪哄骗.6、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
22、客死于秦,为天下笑。(结果)队被战胜,国土被削割,丧失汉中六个郡,自己远离故国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讥笑。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落实1012段的文言学问2、总结被动句3、理解屈原的宏大人格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4、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并运用“传 ”评结合的方式凸显人物品德和精神的写作方法。【预习】1、读1012段,在空白处填上实、虚词的含义、活用的用法及意义。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 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 )见放(句式:“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翻 译:波
23、?众人皆醉,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翻译:)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A又谁能以身人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翻译:)宁赴常流而葬乎( )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蟆乎? 乃( )作?怀沙?之( ) 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句式:然皆祖()屈原之沉着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 . . .)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句 式:)。2、试总结被动句的类型课案【导】由对联“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导入【思、议】一、
24、疏通1012段文意,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等根底学问,试解决疑难 二、文本分析1、阅读屈原与渔父的对话,从中可的看出他们的思想有怎样的差导?表现出屈原怎样的品质?其中蕴含 了司马进怎样的感情?参考:(1)差异:通过展原与渔父的对话,可以看出他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两种不同的品德操守、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一种是失志不渝,以死明志;一种是随波逐流、明哲保身。(2)品质:两相比照,突出了屈原高洁的品德和坚决的操守,表现了他失志不渝、以死明志的品质。(3)感情: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和以及怜悯、惋惜之情,也表现出他对黑暗势力的剧烈愤慨。2、司马迁写此传也意在抒写个人幽愤,在本文文
25、末写了他对屈原是“悲其志。联系屈原生平说说屈原的“志”是什么,司马迁为什么“悲其志参考:屈原的“志”:(1)忠君爱国,如“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2)坚持真理,如“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蟆乎。司马迁“悲其志”的缘由:司马迁与屈原有相像的身世样的怀才,正直,忠君爱国,有志向;一样的受谗被疏,面临生死选择。不同的是,屈原以死明志”,而司马迁以生践“志”。所以司马迁是借写屈原的身世抒发自己的幽愤。这是对屈原才能、品德的崇敬,是对腐败的政治(君昏、臣佞)的控诉,也是对屈原遭受的怜悯。【展、评】【检】1.A.C.
26、2. A. C.3. A. C.4. A. C.5.以下词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短屈原于顷襄王短:揭露短处B.顷襄王怒而迁之迁:调动官职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嫉妒与“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到处志之D.皆祖屈原之沉着辞令 祖:称为鼻祖中的“志”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B.其志洁,其行廉D. 项脊轩志以下各句中的“见”字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秦城恐不行得,徒见欺靡不毕见以下各句不是被动句的一项为哪一项(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兵挫地削B.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D.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B.身客死于秦D.信而见疑以下句子按句
27、式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父母者,人之本也秦,虎狼之国,不行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身 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离骚者,犹离忧也A./ C./6、【拓展延长】B./D./对于屈原自沉汨罗而死的做法,历来就有人赞成,有人不赞成。你的观点是怎样的?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详见?解透教材?177页素材积累: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一个爱国者的悲剧,一个家的悲剧,一个正义毁于邪恶的悲剧。纵观他 的一生,作为一位政治家和家,他失败了。他的抱负和事业永久为后人所惋惜。但作为一个宏大的思 想家和文学家,他胜利了。他忧国忧民、行廉志洁的人品被誉为后世楷模,他气魄雄伟、辞章瑰丽的 作品堪称世界文学殿堂的精品,他制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 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乐观影响。近代学者梁启超首推屈原为“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郭沫假设评价屈原是“宏大的爱国诗人,一颗闪烁在“群星丽天的时代”,尤其是有异彩的一等 明星“。闻一多评价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中国文学史?评价屈 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宏大的爱国诗人”。?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评价屈原为“中国浪漫主义文 学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