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人教鄂教版)】蚕出生了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科学(人教鄂教版)】蚕出生了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5.蚕诞生了?教学设计课程根本信息课例编号2021CJ4KXRJ006学科学校科学班级 四班级学期春季课题蚕诞生了教科书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四班级下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12月教学人员姓名单位授课老师袁茗玮北乐市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学校指导老师李莹北乐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董晓超北京市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学校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科学学问】1 .使用感官和放大镜、直尺等工具观看蚕卵和蚁蚕,并对观看到的现象进行描述。2 .了解蚕卵孵化需要的条件,能正确孵化蚕卵。【科学探究】了解写养蚕日记的方法,能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观看、调查、测量的数据或现象,以及产生 的问题
2、和想法。【科学态度】对养蚕中的科学实践活动表现出较强的探究爱好。【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通过养蚕活动,了解并意识到人类为满意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不断改良技术和产品。二、教学重点L使用感官和放大镜、直尺等工具观看蚕卵和蚁蚕,并对观看到的现象进行描述。3 .了解蚕卵孵化需要的条件,能正确孵化蚕卵。三、教学难点了解写养蚕日记的方法,能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观看、调查、测量的数据或现象,以及产生 的问题和想法。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一、提出和聚 焦问题L提出问题1)谈话: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悄然到来,给万物带来了勃勃的 生气与活力,老师家中,也多了几位新“客人,同学们,你们熟 悉它们吗?同学识别出
3、图片中的小动物是蚕。2)谈话:同学们,你们养过蚕吗?在养蚕的过程中,发生过哪 些好玩的事儿?能不能和大家共享一下?同学共享自己的养蚕趣事:同学1:老师,我养过蚕,蚕宝宝可挑食了,就爱吃桑叶。而 且它们还特殊贪吃,不光白天吃,晚上也在吃,需要给它们预备许 多的桑叶,才能不让它们饿肚子。同学2:我还想补充一点,蚕宝宝也不是始终这么贪吃,当它长大到肯定程度,就不吃桑叶了,这时候它们就开头预备吐丝结茧 了。3)谈话:这两位养过蚕的同学,对蚕宝宝的观看真是细致。关 于养蚕,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同学提出自己感爱好的问题:同学1:老师,我想知道长大了的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同学2:我想知道蚕是怎样诞生的?同学
4、3:怎样才能把蚕宝宝养得又白又胖呢?2 ,聚焦本课问题1)谈话: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特别具有争论价值,这个单元我 们会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争论,今日我们就从:蚕是怎样诞生的? 这个问题入手,开头今日的学习。二、科学实践 活动:观看蚕 卵L围绕观看蚕卵提出问题(1)谈话: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有些动物,像羊、猫和 兔是直接从动物妈妈体内生出来的,我们称之为胎生。而像鸽子和 鸡是动物妈妈先产出卵,再孵化出来的,我们称之为卵生。那你知 道蚕是哪一种吗?出示小羊喝奶、小鸡破壳的图片)同学回忆前面所学学问,提出蚕是卵生的。(2)谈话:你说得很对,蚕的确是卵生的。老师这里有一段蚕蛾 妈妈产卵的视频,让我们
5、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蚕蛾妈妈产卵视频): 同学们,你们留意观看了吗?它产的卵是什么样的?让我们再来认 真看一看。出示蚕蛾妈妈产卵图片)同学初步对蚕卵进行观看,发觉蚕卵很小,是淡黄色的,像小芝麻, 外形好像是圆的。但是它的细节就看不太清了。(3)谈话:的确,蚕的卵很小,我们平常在进行科学观看的 时候,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细小、不简洁观看的物体,那同学们能不 能开动脑筋,想想方法呢?同学1:那能不能使用放大镜呢?同学2:用显微镜看得更清晰。14)谈话:你们的工具选得太好了,当我们肉眼看不清所观看的 物体时,可以借助像放大镜或显微镜这样的工具。今日我们就使用 放大镜来观看蚕卵。2 .同学进行观看活动。1
6、1)谈话:在放大镜下观看蚕卵,又会有哪些发觉呢?同学们也 可以试着用放大镜来观看蚕卵。再将蚕卵画下来,并使用简洁的文 字记录下它的特点。出示蚕卵观看记录表)没有找到蚕卵的同学 也不要焦急,我们先来听听同学们的共享。同学对观看结果进行争论沟通:同学1:经过观看,我发觉:蚕卵的颜色有黑色、黄色和浅灰 色三种,在放大镜下观看,它就像一颗小芝麻,特殊小。2)谈话:特别好,你观看得特殊认真,不仅关注到了蚕卵的外 形和大小,还发觉蚕卵的颜色也发生了变化,不是刚诞生时的浅黄色了。变为黑色和黄色的蚕卵说明蚕宝宝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孵 化,而变为浅灰色的蚕卵那么预示着蚕宝宝快要诞生了。让我们再 来听一听下一位同学
7、的共享。同学2:蚕卵的外形扁扁的、是椭圆状的。我想用直尺来测量 一下蚕卵的精确长度,但是由于它太小了,我没测出来。3)谈话:这位同学特殊关注了蚕卵的大小,还盼望能利用测量 的数据使他的观看更具有科学性,真像是一位小科学家!的确是这 样,一粒蚕卵实在太小了,很难精确?测量,像这样小的物体, 我们该怎样测量和描述它的大小呢?大家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同学提出可以先测量排成一行的几粒蚕卵的长度,再除以粒 数,就能得出一粒蚕卵的长度。14)谈话:你的方法太奇妙了,能想到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其他同学同意这个方法吗?老师就用你的方法来对蚕卵进行测量,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一粒蚕卵究竟有多大。出示测量蚕卵长度视
8、频)5)谈话:经过测量,我们发觉,一粒蚕卵的长度约为1量米。(三)科学实 践活动:孵化 蚕卵L猜想并争论蚕卵的孵化方式(1)谈话:蚕卵是怎么变成蚕宝宝的呢?同学们能不能尝试着猜 想一下?同学争论沟通:同学1:老师,我虽然没有孵化过蚕卵,但是我以前在科技馆 见到过在孵化箱里孵出的小鸡。小鸡会自己啄破蛋壳,我猜:蚕宝 宝会不会也像小鸡那样咬破蚕卵,爬出来呢。同学2:可是为什么我去年保存的蚕卵,到现在都还没孵化呢? 已经过了这么长时间,一点儿动静也没有。同学1:嗯,我留意到孵化小鸡用的孵化箱上,都标记着环境 的温度和湿度,所以我想孵化蚕卵和孵化小鸡一样,也需要相宜的 温度、湿度才行。同学3:我特别同
9、意你的见解,我查阅过孵化蚕卵的资料,给 你做个补充:蚕卵孵化时,温度要掌握在25左右,并保持肯定的 湿度。孵化的时间约为10天,前8天应实行自然光照,要常常翻 开门窗换气;最终2天,要把蚕卵用洁净的黑布包上,进行黑暗爱 护。2)谈话:感谢几位同学的发言,科学课就是要大胆质疑、勇于 表达,你们不仅通过生活阅历做出了合理的猜想,还利用查阅资料 的方式验证了自己的想法,真是太棒了!2 .展现孵化蚕卵的详细操作1)谈话:正如这位同学查阅的资料所说,只有具备了相宜的温 度、湿度和光照条件,蚕宝宝才能孵化出来。同学提出问题:想要孵化蚕卵详细该如何进行操作。(2)谈话:大家别担忧,孵化蚕卵也不难,我们一起来
10、看看怎么 操作?(出示孵化蚕卵详细操作的视频)(3)谈话:然后我们就可以将孵化盒放置在家中没有阳光直射的 地方,急躁等待。别忘了要每天揭开盖子对蚕卵进行观看,正好也可以趁此时机给孵化盒通风!出示孵化盒放置位置照片)3 .设计蚕卵孵化观看记录表(1)谈话:我们肯定要把观看到的现象通过文字、画图或照片等 形式加1以记录,你们预备记录哪些内容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 几位同学有什么好想法吧。同学1:同学1:我想把蚕宝宝诞生那一刻的样子拍下来。同学2:我要把刚孵出来的蚕宝宝画下来。2)谈话:这两位同学的想法太好玩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 们的记录。同学1:在等待蚕宝宝诞生时,我拍摄了一段视频,视频中的
11、蚕 宝宝已经将蚕卵咬开了一个小口子,你都可以看到它黑色的小脑袋 了,经过了十多分钟的等待,开口越来越大,黑色的蚕宝宝最终从 蚕卵里爬出来了。(3)谈话:原来蚕宝宝的确是像小鸡一样,是从卵里爬出来的, 那刚诞生的蚕宝宝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看一看下一位同学的 记录!同学2:刚诞生的蚕宝宝毛绒绒的,是深灰色的,大约像蚂蚁 那么大。4)谈话:这位同学使用了画图的方式,记录了刚孵化出的蚕宝 宝的样子,真是太好玩了!让我们使用显微镜,再放大一些进行观 看。(出示蚁蚕的高清图片)5)提问:同学们,刚诞生的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呢?同学1:刚诞生的蚕宝宝个头儿很小,身上毛茸茸的。同学2:看它的样子,真像是一只小
12、蚂蚁呢!(6)谈话:正犹如学们所说,刚从蚕卵孵化出来的蚕很小,毛茸 茸的,像小蚂蚁一样,所以这个阶段的蚕也被称为“蚁蚕,是不 是很形象。7)谈话: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在认真观看蚕卵的根底上,尝 试着对蚕卵进行了孵化,并观看了蚁蚕的特点。别看蚁蚕现在还这 么小,但是它长得可快了,每天都会发生一些新变化,同学们可要 准时进行记录呀。大家可以参考这个表格,连续记录在蚕的生长过 程中你所观看到的现象以及对应的观看日期。(出示蚕卵孵化过程 观看记求表)(四)拓展与 应用1 .出示养蚕日记例如1)谈话:蚕的一生要经过四十多天的时间,我们在记录它的生 长变化的过程中,就会形成一份养蚕日记。卜面就让我们观赏
13、一位 同学的养蚕日记吧!(2)谈话:这位同学的养蚕记录,不仅记录详实,搭配了照片, 还认真分析了养蚕过程中消失的问题,并制定了对应的改良措施, 真是太棒啦!3)谈话:刚刚这位同学的养蚕日记特别精彩,具有自己的特色, 你喜爱哪种记录方式呢?我们的养蚕日记可以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像这样以表格的方式对蚕的体长、样子、进食状况、运动状态 进行定期记录,清晰明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请同学们肯定 要实事求是、真实地记录下你观看到的现象。那下面就请大家来设 计一下自己的养蚕日记吧。4)同学们在课后还可以通过实地调查、查阅书刊、上网搜寻等 方式,搜集更多有关养蚕的资料丰富你的养蚕方法,并对这些资 料分类整理,以便下节课进行沟通。我们今日的课就上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