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10兼爱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导读与教学.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091012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文10兼爱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导读与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课文10兼爱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导读与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文10兼爱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导读与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文10兼爱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导读与教学.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文11:兼爱(一)课文精读一、逐段研读1.研读第一段【原文】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 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 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注释】圣人: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以:把焉:于是、才则:就攻:治疗 弗:否定判断词,不【翻译】把治理天下作为要务的君主,一定要晓得动乱是怎样产生的,才能治理得好, 不晓得动乱是怎样产生的,就不能治理好。就譬如医生替别人治病那样,一定要晓得病是怎样 引起的才能治好,不晓得病是怎样引起的,就不能治好。要治平动乱岂不一

2、样?一定要晓得动 乱是怎样产生的才能治平,不晓得动乱是怎样产生的就不能治平。【问题探究】(1)概括本段内容及作用明确:提出“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的观点,为下文引出 “兼爱”的乱点做了铺垫。(2)分析这一段的说理特点明确:运用了对比和譬喻的手法来说理,更加生动形象,语气更强(3)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明确: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于是)能治之。本段采用了类比论证,以大家熟知的医生治病需要明确病因,来写圣人治国须知混乱 产生的原因。2.研读第二段【原文】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 之不孝君父

3、,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 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 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 薄。墨子则认为父子兄弟君臣大夫诸侯,因为不能相互利,所以不相爱,把互利作为相爱的 前提。墨家讲爱人如己,无差等的爱,冲破等级的枷锁,冲破血缘的坚冰。五、语言特色。墨子的文章反复论说,他为什么这么表达?明确墨子文章“意显而语质”。刘勰在文心雕龙诸子楚王谓田鸠日:墨子者,显学也。其言多而不辩(不讲求辞令),何也?曰:墨子 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而忘其直

4、,以文害用也。”韩非子墨子的美学思想是实用至上的,这种文风和墨子学派一贯主张实用主义的思想是一致的。文章有为我与兼爱之不同。为我者只取我自家明白,虽无第二人解,亦何伤哉?老子古 简,庄生诡诞,皆是也。兼爱者必使我一人之心共喻于天下,语不尽不止,孟子详明,墨子 重复,是也。钱振嚏皇名山小言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本文,梳理本文的重点文言知识。2 你如何看待墨子兼爱思想的现实意义?资料补充“兼爱”是墨子学说的理论基础。墨子认为“交相利”才能“兼相爱”。“兼爱”是不 分亲疏、等级的爱。“交相利”虽然有其合理性,但是夸大了爱的功利性,在一定程度上, 限制了爱的境界。孟子说“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是从“

5、兼爱”讲求没有等差的爱的角度批 评墨子的思想。墨子在非儒中批判儒家之爱,认为儒家所说的爱,“亲亲有术,尊贤有 等,亲属尊卑之异”,反对的是“儒家”的讲求宗法等级制的“爱”儒家讲的有等级差别 的“仁爱”的观念,和宗法社会的等级制度是一致的。儒家的等差之爱,是为了正名定分, 稳定社会系统。墨子的兼爱打破了这种稳定,因而被儒家极力批评。墨子的“兼爱”建立在实际利益基础上,具有互利性。兼爱下中提到“兼而爱之” 就是“从而利之”,需要注意的是,墨子强调的“利”,不是维护一己私利,更强调“利他” 和“公利”的思想。人与人相互帮助,恰如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互 利互惠”等,墨子的“兼爱”思

6、想在现代社会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墨学讲求知行合一,墨子主张应把生命所需降到最低,庄子对墨子的兼爱之说并不认可, 认为墨子的学说“以自苦为极”,但是对墨子的精神评价很高:“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 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说的是墨子不畏劳苦,是天下好人,杰出才士,钦 佩之情溢于言表。墨子提倡的兼爱,是一个所有人应该爱所有人的命题,是墨家追求的理想范式,它包含 着对现在和未来都有用的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理想,需要我们批判的继承和弘扬。(三)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墨子有言:“爱人者必见爱也,恶人者必见恶也。”和这句话意思最相近的名 句是()A.滴水之恩,涌泉相报B.投我以桃,报之以李C.

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D.以牙还牙,以眼还眼2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与大学、中 庸、孟子并称“四书”。8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其中核心是“修身”。C.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 称“孔孟”,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D.墨子,即老聃,名翟,字伯阳,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 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9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攻:治疗*10 当察乱何自起当:应当C.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8、具:完备、齐全*D.不可以不劝爱人者劝:鼓励*4.下列有关词类活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亏父而自利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损失B.故亏臣而自利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利C.虽父之不慈子*慈:形容词用作动词,疼爱D.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舌L: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乱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爱人若爱其身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视弟子与臣若其身 同郎君远去,囊箧萧条,曾无约束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A. B.C.D.二、语言表达6 .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慎独”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 可增删词语。“慎独”是中国儒家创造出来的修身术,最

9、早载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 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问。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所谓“慎独”或“慎其独”,可通俗地解释为:小心翼翼地固守本性, 无怨无悔地遵循,矢志不移地追求。其实说到底就是“慎心”,在各种利诱面前靠强大的“精 神防线”来抵挡形形色色的诱惑。7 . “一句话书评”,顾名思义,就是用一句最精练的话,高度概括某一部(篇)作品。 请仿照例子,为下面的作品,写一句话书评。例:诗经一一先民的歌唱。论语一一老子一一庄子一一墨子一一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墨

10、子一书中“节用篇”详细论述了节约的好处和必要性。物质财富用在生活的方方 面面。墨子的观点是用财不费,去其无用,则国家强大,人民富裕。财富是生活的利用品, 不是炫耀物。人类的发展无穷无尽,自然资源却日益减少。一既能保护自然环境,又能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衣服不能因为旧了就抛弃;饭菜不能因为不可口就浪费; 家具不能因为不时髦就丢掉节用是一种行为,一种习惯,一种美好的道德风格;节用是 爱物惜物的生活态度,济世利人福及子孙;节用是爱国爱自然的伟大情操,心胸宽阔境界高 远;,为持久发展蓄存更大能量。节用的风俗应当伴随文明世代留传。三、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文本一:圣人以治天下为事

11、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暨 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 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节选自墨子兼爱)文本二:赵季良,字德彰,济阴人也。初仕后唐庄宗,为魏州司录。魏州税多逋负,庄宗时为晋 王,过督之。季良日:“殿下方谋攻取而不爱百姓,一旦百姓离心,恐河北非殿下有也。” 庄宗大加钦重。累迁盐铁判官、太仆卿。 明宗天成元年,赍官诰拜孟知祥为侍中。即以为三川制置使,督蜀犒军余钱送京师,且 制置两川征赋。是时知祥镇西川,颇不奉诏。会与季良有旧,遂留之不遣,因请为西川节度 副使。事

12、无大小,多与参决。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团练使知祥得制书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复遣 使至京师论请明宗不得已曲从之自是季良倾身事知祥,布腹心矣。季良通敏,善谋略。董璋时遣人求昏自结,而知祥心恨璋,未之许也。季良以为宜合从 以拒唐。长兴时,进奏官言唐主欲大发兵讨两川。季良请以东川先取遂闽,然后并兵守佥IJ门, 则大军虽至,吾无内顾忧矣。未几,唐将石敬塘因遂阖已破,烧营北归。军前驰报知祥,知 祥故藏其书,谓季良日:“北军渐近,奈何?”季良扣指日:“不过绵州必遁Q 知祥大笑, 出书示之。由是甚服其智。是年,唐明宗即下制,以季良为武泰军节度使。知祥称尊号,是为后蜀高祖。拜季良为 司空,兼门下侍郎平章事。既而高祖病

13、甚,召季良与李仁罕、赵廷隐、王处回等同受顾命。 高祖晏驾,秘未发丧。处回夜过季良,涕泣不已。季良正色日:”今强侯握兵,专伺时变, 义当速立嗣君,岂可徒相泣耶!”遂与处回立后主而后发丧。以拥戴功加司徒,进太保。广 政九年卒,谥文肃。节选自后蜀列传赵季良)9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古今异义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如“治乱者何独不然”“季良以为宜合从以拒 唐”两句中的“不然”“以为”。B. “庄宗时为晋王”“董璋时遣人求昏自结”两句中的“时”,都是名词作状语,可以解释为“在当时”“在那时”C. “谋攻取而不爱百姓”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吾何爱一牛”两句中的“爱”都是 动词,可分别

14、解释为“爱护”和“吝惜”.D.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升降任免的词语很多,如“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累 迁”指多次升官。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团练使/知祥得制书/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复遣使至京师/论请 明宗/不得已/曲从之/B.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团练使/知祥得制书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复遣使至京师/论请 明宗/不得已/曲从之/C.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团练使/知祥得制书/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复遣使至京师论请/ 明宗不得己/曲从之/D.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团练使/知祥得制书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复遣使至京师论/请明 宗/不得已/曲从之/1

15、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季良是济阴人,后唐庄宗时担任魏州司录,表现出出众的政治才能,受到庄宗的 赏识和器重。B.赵季良与镇守西川的孟知祥有交情,当他到蜀地担任三川制置使时,被孟知祥留在 当地,没有返回京师。C.赵季良被孟知祥留在蜀中后,参与决断大小事务,深得信任,尽心尽力辅佐孟知祥 成为孟知祥的心腹。D.赵季良深得唐明宗信任,先被任命为武泰军节度使,后又被任命为司空,兼门下侍 郎平章事。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2)军前驰报知祥,知祥故藏其书,谓季良日:“北军渐进,奈何? ”13 .

16、文本二写到“季良通敏,善谋略”,其“善谋略”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 本概括。(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子墨子言日:“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日:“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爱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爱生。”今诸侯独知爱其 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 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是故诸 侯不相爱则

17、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 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 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 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 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 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

18、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迂故也。”子墨子言 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 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况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 /ZZK/ZZZVZZZWZZV*ZZZZSZZSZZSZSZSZZX/ZW*,ZZV/,ZZ/,VZZN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 政、士不以为行故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 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焦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19、(选自兼爱(中),有删改)1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 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B.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 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C.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 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D.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 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1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子墨子,指墨翟。前

20、一个“子”是弟子们对墨翟的尊称;后一个“子”,是夫子(先 生、老师)的意思。B.国,本义是“邦国”“封邑”。主要是指王、侯的封地,或天子统治的区域,还可 以指国都。在文中指诸侯封地。C.诸侯,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诸侯源自分封制,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 期。D.君子,古代指地位高的人,也指有学问而品德高尚的人。文中“君子”和荀子劝 学中的“君子”意思一样。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A.墨子主张兼爱,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等现象,是天下人不相爱所致。8. 土君子虽然能够充分认识兼爱的好处,但是他们认为实行起来很不容易。C.墨子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兼爱实行起来虽然

21、困难,但是只要君王想做,就能做到。D.楚灵王喜欢细腰,臣子就吃一顿饭来节食,这个事例说明了君臣相爱的重要性。1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2)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18 .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分别阐述了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尚同上子墨子言日: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 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 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至有余力不能以相劳;腐乃余财不以相分,隐匿良 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乱,

22、若禽兽然。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 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为博大,远 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辩,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诸侯国君既已立, 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正长既已具,天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日:“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 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赏, 而下之所誉也。意若闻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 有过弗规谏,下有善弗傍荐,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罚

23、,而百姓所毁也。”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以审信。国君者,国之仁人也。国君发政国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 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 善行。”则天下何说以乱哉?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 治也。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笛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漆漆而至者此天 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圣王为五刑,请以治其民。譬若丝 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所连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选自墨子,有删节)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

24、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漆漆而至 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B.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蓄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漆漆而至者 /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C.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苗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漆漆而至者 /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D.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漆漆而至者 /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2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子墨子”指墨翟。前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是弟子们对墨 翟的尊

25、称。墨翟,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B. “天子三公既以立”中的“三公”是一种爵位。爵位是古代天子或皇帝对贵戚功臣 的封赏,相传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C. “百姓”在文中指平民,但战国之前“百姓”指贵族,如诗经雅天保“群 黎百姓”,郑玄注为:“百姓,官族姓也。”D. “五刑”指古代五种轻重不等的刑法,在不同历史时期,其所指各异。在西汉汉文 帝以前指墨、鼻人刖、宫、大辟五种刑罚。2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墨子认为,上古时期由于百姓之间相互残害,导致有余力的人不能帮助别人,进而 造成天下混乱,民众犹如禽兽一般。B.墨子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在

26、于没有行政长官,故只要选择有才能、品德好的人作 为天子,天下即可达到清平大治的境界。C.文章认为,民众判断是非曲直要以上面的意见为准,而不能与下面相互勾结,这样 就能做到上面所要惩罚的就是百姓所要非议的。D.墨子认为,天下混乱是由于没有符合天意的好的首领,因此主张要选择“仁人”“贤 可者”来担任国家各级领导并有效治理国家。22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2)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以审信。23 .联系文本谈谈你对墨子“尚同”思想主张的理解。(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古之圣王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御风寒,上足

27、以待雪霜雨 寡,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仅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役,修其城 郭,则民劳而不伤;以其常正,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是故圣王作为宫室,便于生,不 以为观乐也;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故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 得而治,财用可得而足。当今之主,其为宫室则与此异矣。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宫室台榭曲 直之望、青黄刻镂之饰。为宫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之,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凶饥,赈孤寡, 故国贫而民难治也。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当为宫室不可不节。古之圣人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故其 用财节,其自养俭,

28、民富国治。今则不然,厚作敛于百姓,以为美食刍豢、蒸炙鱼鳌,大国累百器,小国累十器,前列 方丈。目不能遍视,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 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古之民未知为舟车时,重任不移,远道不至,故圣王为舟车,全固轻利,可以任重致远, 其为用财少,而为利多,是以民乐而利之。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故民归之。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 以刻镂。女子废其纺织而修文采,故民寒,男子离其耕稼而修刻镂,故民饥。人君为舟车若 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

29、为奸邪。奸邪多则刑罚深,刑罚深则国乱。君实欲 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舟车不可不节。(取材于墨子辞过)2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民费而不病病:困苦 25 强体适腹而已矣适:使安适C.故民归之归:归附D.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恶:罪恶 2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 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B.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 以文采/饰舟以刻镂C.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 车以文采

30、饰舟以刻镂D.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 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2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圣王建造宫室时,只求方便于生活,而不是为了美观和享乐。B.当今之主讲究宫室曲折多姿和装饰华美,左右的人也都纷纷效法。C.当今之主以为刍豢、鱼鳖才是真正的美食,实际上吃不到。D.墨子反对当今之主追求舟车的华美艳丽,提倡俭朴节用的风尚。2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财用可得而足。(2)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故民归之。参考答案1. BA.意思为要懂得感恩;B.比喻相互赠答,礼

31、尚往来;C.对待朋友要讲诚信;D.指对方使用什么手段,就用什么手段进行回击。强调要勇于回击对方。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 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注释】察:考察当:同“尝”,尝试自爱:宾语前置句,“爱自”亏:使受损失利:使受益虽:即使慈:慈爱盗贼: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然:这样室:家身:指代自己a物:纷乱之事【译文】释义:把治理天下

32、作为要务的君主,不可不考察动乱是怎样产生的。尝试去考察 动乱是从哪产生的?(就会发现它)产生于人们不相爱。做臣下的、做儿子的不孝敬自己的 国君、父亲,这就是所谓乱了。儿子只爱自己不爱父亲,因此损害父亲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 弟弟只爱自己不爱哥哥,因此损害哥哥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臣下只爱自己不爱国君,因此损 害国君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这些就是所谓乱了。即使父亲对儿子不慈爱,哥哥对弟弟不慈爱, 国君对臣下不慈爱,这些也是天下之所谓乱。父亲只爱自己不爱儿子,因此损害儿子的利益而 使自己受益;哥哥只爱自己不爱弟弟,因此损害弟弟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国君只爱自己不爱 臣下,因此损害臣下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这

33、是什么缘故呢?都是由于不相爱。即使天下那些 做盗贼的人也一样。盗贼只爱他自己的家庭不爱其他人的家庭,因此偷窃其他家庭的东西利 自己的家庭;强盗只爱他自身不爱别人,因此抢夺别人财物来使自身受益。这是什么缘故呢? 都是由于不相爱。即使是大夫互相攻乱各家,诸侯互相攻伐各国也一样。大夫各爱自己的家, 不爱别家,因此攻乱别家而使自己的家受益;诸侯各爱自己的国,不爱别国,因此攻伐别国而 使自己之国受益。天下纷乱之事(的原因),全【问题探究】(1)概括这一段的内容明确:提出中心乱点“乱起不相爱”,并分类做具体阐述。(2)概括这一部分的说理特点。明确:通过问答的方式,列举大量事例,层层深入,逐一分析。(3)本

34、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乱”主要指什么明确: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乱”在文中,主要指臣子不孝君父。只有B项涉及双方关系。故选Bo2. DD项,“墨子,即老聃,名翟,字伯阳”表述有误。“老子”即老聃,字伯阳;不是“墨 子”。故选Do3. BB项,“当:应当”错误,“当察乱何自起”的意思是:我曾试着考察起源于什么地方。 所以“当”同“尝”,“尝试”的意思。B错误。故选Bo4. BB项,“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利”错误,“利”应该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获利。B错误。故选Bo5. A爱人:古义,爱别人;今义,对自己丈夫(或妻子)的称呼。该句中为古今异义词。盗贼:古义,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今义,

35、偷窃的人。该句中为古今异义词。骄固:古今意义相同,骄傲顽固。弟子:古义,弟弟与儿子;今义,学生,徒弟。该句中为古今异义词。约束:古义,准备;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该句中为古今异义词。可以:古今意义相同。故选Ao6. 慎独亦叫慎心,是最早载于礼记中庸中的以小心翼翼地固守本性,无怨无悔 地遵循,矢志不移地追求为原则的由中国儒家创造出的一种靠强大的“精神防线”来抵挡形 形色色的诱惑的修身术。7. 一本书从八岁读到八十岁生命的大智慧哲学的天籁救世的苦行者。8. (1)适度的循环利用自然资源(2)节约应该落实在日常生活中(3)节用是持之 以恒、聚沙成塔的积累。9. A10. C11. D12. (1)

36、就像医生治疗人的疾病一样,一定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于是能治疗疾病。(2)前线快马飞奔送信给孟知祥,孟知祥故意藏起那封信,对赵季良说:“北方的军 队正慢慢靠近,(我们)该怎么办? ”13. (1)劝谏晋王不要强征赋税,以赢得民心。(2)劝说孟知祥联合董璋,共同拒唐。 (3)提出先取遂间后守剑门,以防内患的策略。(4)高祖驾崩后,主张速立新君,然后发 丧。14. A15. B16. A17. (1)举凡天下的祸患、掠夺、埋怨、愤恨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不相爱。(2)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能做到这样。18. 第一段:什么是天下之害。第二段:天下之害是因为不相爱而产生的。(或者“天 下

37、之害产生的原因”)第三段:如何改变不相爱的现状。19. A20. B21. B22. (1)因此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道理对而别人的道理错,因而相互攻击。(2)上面根据这些方面来行使赏罚,就必然十分清楚明白、审慎而可信。23. 墨子认为,在国家出现之前,意见不能统一,各人有各人的是非标准,因而天下大 乱。所以,他主张选举贤德、善良、人格高尚而又有智慧的人立为天子。然后天子又选择贤 者来任“三公”“诸侯国君”与各级的“行政长官”,以帮助天子统一民众的思想,这样做 就是尚同于天的意志。墨子“尚同”的主张,在当时只是一种善良的幻想,他的主张倾向于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模式,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24.

38、D25. A26. C27. (1)因此,(圣王)自身节俭,教导百姓,天下的民众就得以治理,财用就可以 充足。(2)法令无须催逼就能施行,民众不必劳苦而君主财用充足,所以民心自然归附于这样的君王。随堂检测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焉能攻之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B.必知疾之所自起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C.若使天下兼相爱视人之家若其家D.亏臣而自利恶得不禁恶而劝爱【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可以结合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辨析虚词的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项,第一个“焉”,兼词,于

39、是,如此;第二个“焉”是疑问代词,相当于“怎么”。B项,两个“所”均为动词前助词,构成所字结构,起指代作用。C项,第一个“若”,如果;第二个“若,像。D项,第一个“而”,连词,表顺接,第二个“而”,连词,表并列。故选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故窃异室以利其室窃以为过矣B.恶施不孝交相恶则乱C.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视人国若其国,谁攻D.不知乱之所自起起不相爱【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A项,第一个“窃

40、”,偷窃,第二个“窃”,私下里。B项,第一个“恶”相当于“何”,“怎么”,第二个“恶”,厌恶。C项,第一个“攻”,治疗,第二个“攻”,攻击。D项,两个“起”都译为“起源”。故选D。3.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故亏父而自利A.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疾:病亏:使受损失室:家C.盗爱其室D.天下之乱物乱物:杂乱的物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结合语境来分析词语的 用法以及意思,还可以进行知识迁移,联系成语、所学的文言文来理解实词的意思;还可以借助字形结构进 行推测。D项,“天下之乱物”意思是“天下的混乱之事”,“乱物”

41、指纷乱之事,混乱之事。故选Do(4)在墨子看来,“天下之乱”有哪些?是如何产生的?明确:墨子认为,臣子不孝君父,子亏父而自利,弟亏兄而自利,臣亏君而自利,此所 谓乱;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这也是乱;贼人以利其身,是乱;大夫之相 乱家,诸侯之相攻国,是乱。这些就是天下的乱象。这些乱象产生的原因是“自爱”,而不爱人。3 .研读第三段【原文】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 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 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 之

42、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 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 天下治。【注释】若使:假如 若:像 犹:还、仍然恶施:怎么实 行亡:同“无”谁窃:宾语前置,“窃谁” 有:同“又”【译文】考察一下这些是怎样引起的?都是由于不相爱。如果天下的人都互相爱,人们爱 别人都象爱他自己一样,还会有不孝的人吗?对待父亲、兄长和君王就像对待他们自己,又怎 么会施行不孝之事。还会有不慈爱者吗?看待弟弟、儿子和臣下像看待自己一样,哪里还会施 行不慈?因此,不孝不慈的情况就不会有。还会有盗贼吗?看待别人的家庭像

43、看待自己的家庭 一样,还会去偷谁呢?看待别人像看待自身一样,还会去抢劫谁?因而盗贼就不会有。还会有大 夫互相攻乱各家,诸侯互相攻伐各国的事吗?看待别人的家像看待自己的家一样,还去攻乱谁? 看待别人的国像看待自己的国一样,还去攻伐谁?因此大夫之间互相攻乱各家、诸侯之间互相 攻伐各国的事又没有了。如果天下人都互相爱,国和国之间不相攻,家和家之间不相乱,盗贼 没有了,君臣父子都能对上孝敬对下慈爱了,如若这样,那天下就治理好了。【问题探究】(1)概括一部分内容明确:分析并点明“兼爱”的意义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2)概括这一部分的论证特点。明确:运用假设论证和反问的修辞。(3问题探究,本段的中心观点是什

44、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明确:若使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本段运用了假设、铺排、反问的句式,正面论证了 “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的 观点。作者采用铺排的手法,连用“犹有”“谁”引起的反问句,以反诘的语气坚定而鲜明地 阐述了唯有“兼爱”才可止乱致治的观点。4 .研读第四段【原文】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注释】劝:鼓励交相:互相子墨子:墨子的弟子对墨子的尊称。【译文】因此以治理天下为要务的君主,岂能不禁止人们互相嫌恶而勉励人们互爱!所以 天下的人互相爱就会治理得好,互相嫌恶就会动乱。因此墨子说,不可不勉励人们爱别

45、人,就 是这个意思。【问题探究】(1)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明确:总结全文,得出“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结论 (2)本文的结论是什么?整体研讨1.概括段意,起承转合明确: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统治者要鼓励人与人相亲相爱。理清四段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一段:治天下者必知乱的根源第二段:乱何自起?起不相爱第三段:若使天下兼相爱第四段: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2:本文是如何一步步表明自己观点的?明确:文章开篇提出要治理好天下的混乱必须要知道混乱产生的源头,就像医生要知道 病人的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把病治好一样。接着指出天下混乱产生的原因是人们不相爱。文 章的论述从父子、兄弟、君臣之间的不相爱,

46、到盗贼横行,再到大夫互相侵害、诸侯互相攻 伐,分层论述乱“起不相爱”的观点。然后,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即“使天下兼相爱”。最后归纳论点,肯定结论,总结全文。3.本文的写作特色是“意质语显,逻辑清晰”,试结合文本进行分析。(1)意质而语显。文章质朴充实,不重文采。文辞不加修饰,能就近取譬,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论辩一气呵成,气势非凡。(2)逻辑严密,明辨是非。本文先指出议论的焦点:“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然后从三 个方面分别论述乱“皆起不相爱”;再通过对比指出,如果“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 最后顺理成章得出结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论辩一气呵成,富于说服力与 逻辑力量。4、有人说,读墨子的兼爱就像是听老太太说话,有絮叨之感,语言不简洁,你是怎样 看待墨子语言的“絮叨”的?明确:这是使用了繁复论证的方法。墨子为了把意思说清楚,除了语言浅显外,还不避 絮叨。钱振金皇在名山小言中说:“文章有为我与兼爱之不同。为我者只取我自家明白, 虽无第二人解,亦何伤哉,老子古简,庄生诡诞,皆是也。兼爱者必使我一人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