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11老子四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导读与教学(选择性必修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文11老子四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导读与教学(选择性必修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文11:老子四章课文11:老子四章(-)分章探讨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蜒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词语解释】当其无,有车之用: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无”指毂的中间空的地方。蜒植:蜒,和;植,O即和陶土做成供人饮食使用的器皿。户牖:门窗。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给人便利,“无”也发挥了作用。【译文参考】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 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
2、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 它的作用。【文本解读】老子在本章里论述了 “有”与“无”即实在之物与空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举例说明“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 相互为用的;无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容易被一般人所觉察。他特别把“无”的作用向人们显现出来。老子举了 三个例子:车子的作用在于载人运货;器皿的作用在于盛装物品;房屋的作用在于供人居住,这是车、皿、室给人的便利。车 子是由辐和毂等部件构成的,这些部件是“有”,毂中空虚的部分是“无”,没有“无”车子就无法行驶,当然也就无法载人 运货,其“有”的作用也就发挥不出来了。器皿没有空虚的部分,即无“无”,就不能起到装盛东西的作用,其外壁的
3、“有” 也无法发挥作用。房屋同样如此,如果没有四壁门窗之中空的地方可以出入、采光、流通空气,人就无法居住,可见是房屋中 的空的地方发挥了作用。本章所讲的“有”与“无”是就现象界而言的,与第一章所说有“有”与“无”不同,后者是就超现 象界而言的,读者应注意加以区别。【问题探讨】怎样理解第十一章的“有”“无”?明确:“有”和“无”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无”让“有”发挥作用。正如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 才有了车子的作用;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具备器皿的作用;有了门窗四壁的空的部分,才有了房屋的作用。第二十四章 导致他们不能明白真相,常被假象蒙蔽,使真相得不到彰明。3 .如何理解老子第
4、三十三章中的“知人”“知足”“强行”?明确:老子认为,个人品行修养,重在修身。对外的“知人”“胜人”固然可贵,对内的“自知”“自胜”更为重要,更 符合大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是让我们不但要向外探求,了解他人,更要多和自己对话,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 与热爱,人生才有方向;看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能给人生以合理定位。“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是说一个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一个能够战胜自己、超越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知足者富”是说财富没有边界,一味地追逐财富,永不“知足”,就永远不会满足,懂得“知足”,才是一种真正的富 足。“强行者有志”讲的是,唯有心怀大志者,方能坚持不懈。唯有一
5、个人的志向越远大,越强烈,就越能够坚持下去。反之, 志向越弱,行动越不能持久。4 .老子第六十四章阐释了什么道理?是怎样论证的?明确: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本章首先指出事物在“安”“未兆” “脆” “微”的阶段容易处理的四种情况,由此提出做事就要“为之于未有,治 之于未乱”;其次列举三个事物由小而大、由近至远的事例,由此提出做事就要“慎终如始”,心意不可松懈,一点一滴去完 成,这样才能“无败事”;最后,老子又重申“自然无为”。具体来说,老子首先指出“持于安,谋于未兆,泮于脆,散于微”的四种现象,是为了提出“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的方法。这就是说,见事相之未显,睹事理之微茫,即治之于事物将动
6、未作之际,这样既可用力优省,又可避患蔓延。反之, 若等事相已显而为之,则欲其成而反败;等事态已乱而治之,则欲其平而反乱。学习活动四:鉴赏技法以喻说理,富有哲理善于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从具体事物中概括出抽象的哲理;善用辩证对应的双方来说理。如作者连举生活中的三个例子,用车毂、陶器和房屋说明世间万物无不存在“有”和“无”的对立统一。“有”与“无” 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善用逆向思维,具有意想不到的开创性。这一特点是指善于从常人思维的反面提出问题从而达到正面领悟的效果。如老子所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下难 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就是其逆向思维的体现。行文简洁凝练,句句警言,
7、如歌如诗,显出独特的魅力。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寥寥数语,即从平凡的现象中反映出深刻的哲理。附:板书设计(三)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对老子四章内容或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第十一章里论述了 “有”与“无”即实在之物与空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讲的“有”与“无”是就现象界 而言的。B.在老子第二十四章里,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喻,说“自见”“自我”“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 这些做法是不足取的。C.老子第六十四章以“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进行
8、对比, 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道理。D.老子指出“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许多人不能持之以恒,总是在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主要原因在于将 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2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我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担任秦朝管理藏书的史官。B.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共有八十一章传世,尽管其作者是否为老子尚有争议,但基本能反映老子的思想。C.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老子等对其都有阐释。古人认为上寿是百岁,中寿八十岁,下寿 六十岁。D.牖,指室与堂之间的窗子。秦代以前的“窗”专指开在屋顶上的天窗
9、,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秦时多用牖,而窗少 见。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蜒埴以为器:黏土自伐者无功:讨伐 B.跨者不行:跃、越过自矜者不长:夸耀 C.日余食赘行:同“形”,形体自胜者强:强壮 D.凿户牖以为室:门窗自知者明:知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吉祥物“冰墩墩”对于我们一点不陌生,它憨态可掬的模样、现代感和科技范儿的设计,受到世 界各国宾客的喜爱。B.本市交警大队启动“护航高考”模式,以“最高标准、最实举措、最优服务”为广大莘莘学子保驾护航,确保考生按时、安全抵达考场。C.近日,全国“妇孺国医堂”创建成功后,将助力我
10、市建立健全妇幼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体系,为妇女和儿童提供优质的 中医特色服务。D.教师应该坚守教书育人理念,应该根据少年儿童特点和成长规律,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授美 德,而且传播知识。二、语用综合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儒家人格,0 一个人,不是君子,就是小人;不是清,就是浊,其间容不得一丝儿苟且。说白了,“喻于义”的君 子,就是清;“喻于利”的小人,就是浊。道家人格与此不同。老子言:“大白若辱。”这明显表明,道家不是“非清即浊”的 二元论。在道家看来,纯粹的清是不存在的,清中自然含藏着浊。且只有含藏着浊的清,才可保持长久。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 老子言:“察见渊鱼者不祥
11、。”()。含藏,包容,才是人生正义。自然,我们肯定道家生存的智慧,肯定做事要符合实际,不能一味,标榜清高,也不能将儒家的道德论完全推倒。 儒家清浊分明的人格,也有至大至刚的一面,充满一种洒落的,儒家“舍生取义”的人格风标,令人。但历史是复杂的, 人性也是复杂的,有时不是简单的“清浊”二字所能概括。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爱憎分明食古不化凛然正气登高自卑B.泾渭分明胶柱鼓瑟浩然之气高山仰止C.爱憎分明胶柱鼓瑟凛然正气登高自卑D.泾渭分明食古不化浩然之气高山仰止6.下列填入括号中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0A.老子只是强调,不是每一件事,都必须争出个子丑寅卯的,他叫人万事睁
12、只眼闭只眼B.老子不是叫人万事睁只眼闭只眼,老子只是强调,每一件事都必须争出个子丑寅卯的C.老子只是强调,万事睁只眼闭只眼,不是每一件事,都必须争出个子丑寅卯的D.老子不是叫人万事睁只眼闭只眼,他只是强调,不是每一件事,都必须争出个子丑寅卯的7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清浊”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0A.我是孩子的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们都叫她“豆腐西施”。8 .在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被摔成了 “传世经典”,读者一再受愚弄。C.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D. “五四”至今已有二十年,今年
13、才在全国定为青年节,这件事包含着一个重要的意义。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日:“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 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 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日:“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失乳 至于龙, 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
14、,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日:“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 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日: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节选)文本二: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蜒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日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 者不处。(老子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第三十三章)
15、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籍9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篇C.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篇D.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篇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守藏室之史:“藏室”是藏书之所。“守藏室史”亦称“征藏史”。“征”是典掌之意,与“守”相同,就是管理周王 朝图书的史官。B.籍
16、,是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后来也泛指短箭。c.毂:车轮中心的圆木,有洞可以插轴的部分;代指车轮或车。辐:车轮中连接轮辆和车毂的直条。D.老子又名南华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权术上讲究物 极必反,修身上力求性命双修。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中老子认为,品德高尚的君子时运来了就要出去做官,时运不济就和蓬草一样随风飘转。这跟儒家“穷则独善其 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B.文本一中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虚怀若谷、温良恭俭的品格,同时也侧面烘托
17、了老子见 识远过于常人。C.文本二中老子运用三个例子来说明“有”和“无”的关系,并认为“无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为有了 “无”, “有”才能发挥作用。D.文本二中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2)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13 .文本一中哪些地方能够表现出“老子,隐君子也”?(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蜒填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
18、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 者不处。(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老子四章,选自老子道德经注校译)13.下面加点
19、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凿户牖以为室牖:窗 *B.自伐者无功伐:夸耀*C.其脆易泮泮:同“判”,分离D.复众人之所过复:重复 *14.下面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当其无,有车之用民之从事,常于儿成而败之 B.死而不亡者寿常于几成而败之C.凿户牖以为室是以圣人欲不欲 D.为之于未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B.古代汉语中有些与走路有关的词语,有其特殊的含义。如“企者不立”的“企”是踮起脚后跟;“不积踪步”的“混” 是跨出一脚。C.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20、部分,诗经老子等对其都有阐释。古人认为上寿是百岁,中寿是八十岁,下 寿是六十岁。D.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为我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担任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曾向 孔子问礼。1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2)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 友也,非恶其声
21、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节选自盂子)(乙)为学者日益,问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以为。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节选自帛书老子)(丙)文王观于臧,见一丈夫钓,而其钓莫钓。非持其钓有钓者也,常钓也。文王欲举而授之政
22、,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欲终 而释之,而不忍百姓之无天也。于是旦而属之大夫曰:“昔者寡人梦见良人,黑色而髯,乘驳马而偏朱蹄,号曰:寓而政于 臧丈人,庶几乎民有廖乎! ”诸大夫蹴然曰:“先君王也。文王曰:“然则卜之。”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无它, 又何卜焉。“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人王观于国则列土坏植散群长官有不成德2列士坏植散群,则尚同 也;长官者不成德,则同务也。文王于是焉以为大师,北面而问曰:“政可以及天下乎? ”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朝 令而夜循,终身无闻。(节选自庄子)1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辞让之心辞让:谦逊推让 B.自贼者
23、也贼:伤害C.为学者口益益:好处 *I).于是旦而属之大夫曰属:聚集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无为而无以为人而不仁 B.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之有是四端也 C.而其钓莫钓其皆出于此乎 D.不足以取天下作师说以贻之 19.下列选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文王观于臧A.止,吾止也B.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C.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D.其坚不能自举也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B.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C.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二年
24、/文士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D.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以突然看见小孩快掉入井里时的反应为论据,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由此提出人都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B.乙文“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以为”句中的“无为”,就是道家所提倡的“无为思想”,即顺应自然,不求 有所作为。C.当周文王问臧地老者的治国方法是否可以在全天下推广时,臧地老者悄然走开,早上颁布实施的法令到晚上就停止了, 最终也没再听人说起过。D.甲文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
25、证和对比论证,思路清晰,有说服力;丙文借助故事,婉曲达义,增强了说 理的效果。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2)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度乎!(四)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甲)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蜒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十一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
26、如始, 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第六十四章)(乙)惠子谓庄子日:“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 不吗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搭之。”庄子日: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济潞统为事。客闻之,请 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日:“我世世为济潞统,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 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济裂地,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
27、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23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魏王贻我大瓠之种O(2)我树之成而实五石()*24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常于几成而败之()A.接近B.没有多少C.什么D.达到(2)夫子固拙于用大矣()A.不灵活B.不擅长C.谦辞D.质朴25 .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1)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2)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济澹统,则所用之异也。26 .对于“不龟手之药”,不同的人“所用”不同,一种是“ ; 一种是“”。27 .惠子和庄子在对话时,各自引用了 “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分别有什么用意
28、?28 .简要分析甲文和乙文在说理方法上的不同。参考答案1. C2. A3. B4. C5. B6. D7. C8. B9. D10. A11. (1)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好像很愚钝。(2) (“自见” “自是”“自伐” “自矜”等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赘瘤,人们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不做。12.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见周之衰,乃遂去。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参考译文:文本一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
29、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 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好像很愚钝。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 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 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 不知道它能驾着风而飞腾升天。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
30、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 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 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文本二:用三十根辐条制造的一个车轮,当中空的地方可以用来装车轴,这样才有了车的作用。用泥土烧成的器皿,当中是空的所 以才能放东西,这样才有了器皿的作用。开窗户造房子,当中是空的所以可以放东西和住人,这样才有了房屋的作用。所以, “有”使万物产生效果,“无”使“有”发挥作用。
31、(老子第十一章)垫起脚尖想站得更高一些,反而站不稳;迈着大步想走得更快一些,反而走不远;经常自我表现反而名声大不起来,经常自 我夸耀反而没有功劳,自以为自高自大反而不能被认可并获得尊重。用“道”去衡量这些行为,可以说都是多余无用的,大家 都讨厌这些行为,所以懂得规律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老子第二十四章)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刚强。知道满足的人富有,强劲奋进的人有 意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老子第三十三章)13. D14. B15. D16. (1)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刚强。知道满足的人富有
32、,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2)很高很高的台子,是从一筐土开始建起来的:很遥远很遥远的行程,是从脚下那一小步走出来的。参考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 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 它的作用。(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日“余食赘行,物或恶之。”固 有道者不处。【词语解释】企:一本作“支”,意为举起脚跟,脚尖着地。跨:跃、越过,阔步而行。赘形:多余的形体,因饱食而使身上长
33、出多余的肉。【译文参考】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己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 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 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文本解读】在本章里,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喻,说“自见”、“自我”、“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不足取的。这 些轻浮、急躁的举动都是反自然的,短暂而不能持久。急躁冒进,自我炫耀,反而达不到自己的目的。本章不仅说明急躁冒进、 自我炫耀的行为不可恃,也喻示着雷厉风行的政举将不被人们所普遍
34、接受。【问题探讨】第二十四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明确:这一章主要讲“自然”的道理自然是顺道而行,不自己妄为。急躁冒进、自我炫耀的行为都会导致失败,不符合 自然规律的政策也同样不会取得相应的成果,老子告诫人们为人应谦恭谨慎,为政应温和柔顺,只有脚踏实地,不自以为是, 不好高鹫远,以一颗平常心去去面对,方可长久。“自见”、“自是”、“自伐”、“自矜”是轻浮、急躁的举动,都是有道 者所“不处”的。一个人有了 “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心病,一定要及时反省,反省后要自我改正。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词语解释】强
35、:刚强、果决。强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死而不亡:身虽死而“道”犹存。【译文参考】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 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踮着脚跟的人站不牢,跨步行的人走不远,(就好像)自逞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理,自以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自我炫 耀功劳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用道的观点来看,是吃剩下的食物或身体上的肉瘤,人们常常 厌恶这些。所以有道的人不居于“自见”“自是”“自伐” “自矜”的境地。(第二
36、十四章)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劲儿,战胜自己的人刚强。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人。确定不移、 竭力实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合适位置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第三十三章)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 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 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 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
37、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 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 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第六十四章)17. C18. D19. B20. D21. C22. (1)所有具有这四种萌芽的人,如果知道把它们扩充起来,便会像刚刚燃烧的火(终必不可扑灭),刚刚流出的泉水 (终必汇入江河)。(2)托付你的国事给臧地老者,百姓就差不多生活安定了!参考译文:(甲)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
38、用怜 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 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 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 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 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 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
39、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 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节选自孟子)(乙)“为学者”旨在每天增进知见,“为道者”重在日渐减损执著;减损再减损,直到无所造作无所执著的境地,无所造作无 所执著便能无入不自得,顺着自然常道,安宁无事。若是生事扰民,那便无法得到天下了。(节选自帛书老子)(丙)周文王来到臧地观游,只见一位老者在垂钓,但他的样子似钓非钓。他不是那种手拿钓竿的钓法,却经常见他这样钓文 王很想请他来参议国政,又担心大臣和父兄们心里不服;转念还是
40、想放弃这打算,却又不忍心百姓失去天赐的机会。于是第二 天召见属下大夫说:“昨夜寡人梦见一位贤良之士,面色焦黑满脸胡须,骑着毛色斑驳的马且马蹄半边是红色,口里念着号令:托付你的国事给臧地老者,百姓就差不多生活安定了!”众大夫吃惊地说:“这是先祖君王啊。”文王便说:“要不还是 占个卦来决定吧。”众大夫说:“既然是先王的托命,大王就不用多虑,又何必占卦呢。”于是乎迎请臧地老者前来面授国政。 随后典章法规无一更改,也没发布什么偏颇的政令。三年后,文王观察国政,文武士人自行解散了朋党,年长的官员也不再自 诩有德,不合规的量具也不敢擅自流入四方境内。文武人士解散朋党,说明大家崇尚同心;年长的官员不树德,说
41、明开始同德 务实,不合规的量具不敢入境,说明西方诸侯不再有二心。为此文王拜臧老为大国师,以臣下之礼问道:“此政可以推广全天 下么? ”臧地老者默不作声,漫不经心地走开了,早上接的令当晚就隐遁了,终身再无消息、。(节选自庄子)23. (1)赠送(2)容纳;装得下;结出果实24. (1) A (2) B25. (1)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珍贵难得的货品,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是以;欲不 欲;贵;货;复)(2)同样一个防止手冻裂的药房,有人因此得到封赏,有人却只是用来漂洗丝絮,这就是使用方法的不同。(一,或,以, 济源统,所用)26. “或不免于济源觥”“或以封”27.
42、惠子用“五石之瓠”的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 有用处,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28. 甲:列举生活事例直接讲述理,阐释有与无的对立统一关系,说明慎终如始、注重细节等道理。乙:运用寓言(故事), 婉曲达意,富有趣味和效果,超越功利、关注个体精神的逍遥自由。参考译文:用三十根辐条制造的一个车轮,当中空的地方可以用来装车轴,这样才有了车的作用,用泥土烧成的器具,当中是空的所 以才能放东西,这样才有了器皿的作用,开窗户,造房子,当中是空的所以可以放东西和住人,这样才有了房屋的作用。所以, “有”给人方便之利,“无”发挥着作用。事情在稳定的时候,就
43、容易维持;在没有定局的时候,就容易筹谋;在脆弱的时候,就容易分判;在微弱的时候就容易消散. 在没有发生困难的时候就要去做,在没有发生紊乱的时候就要去处理.双手搂得过的大树,是从细小的幼苗生长起来的.九层高的 楼台,是从一堆土建筑起来的.千里的旅程是从第一步开始的.事物的成就都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近到远发展起来的.这一定 的步骤必须循序渐进,不可蹬等.如果不遵照自然规律去做的人(为者),就会破坏它(道),坚持去做的人(执者)就会失掉它. 因为“圣人”实行“无为”,所以不会破坏它,不坚持去做(无执),所以就不会失掉它(道).人们做事往往“功败垂成”,必须 始终如一地谨慎为事,才不会失败.因此,
44、圣人以没有欲望为欲望,不重视难得的财物;学习弃绝学习的道理,而回到众人所经历过 的(无知无欲的)婴儿状态;(他只)能辅助万物的自然发展,而不敢轻举妄动.惠子对庄子说:“魏王赠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不 够坚固,无法拿起来。把它剖开做瓢,却因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 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皴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 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 不过数
45、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 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皴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 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 游于江湖呢?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文本解读】本章讲个人修养与自我设计的问题。在老子看来,“知人”“胜人”非常重要,但“自知”“自胜”更加重要。一个人若 能省视自己,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实推行,就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饱满的精神风貌。【
46、问题探讨】第三十三章中,老子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明确:要做自知、自胜、自足、强行的人。在老子看来,“知人”、“胜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自胜”更加重 要。他认为,一个人倘若能省视自己、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实推行,就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饱满的精神风貌,与 大道“复归”,从而“死而不亡”。个人的精神修养,可以使人具有智、明、力、强、富、志、久、寿这些品格和素质,这些 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
47、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 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词语解释】其脆易泮:泮,散,解。物品脆弱就容易消解。毫末:细小的萌芽。累土:堆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一说是二十九章错简于此。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此句仍疑为二十九章错简于本章。学:这里指办事有错的教训。而不敢为:此句也疑为错简。【译文参考】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 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 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 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