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四川省内江市六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四川省内江市六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内江六中20222023学年(上)高2023届第三次月考语文学科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正义” 一词古已有之。西方的“正义”,原指“置于直线上的东西”,引申为“符合 天性,直截了当,不偏斜”。一般来说,西方正义观从人的本性出发,以强调人的权利为重 点,重在从法律和制度的层面对社会加以批判与建构。而在汉语中,“正义”则可拆成“正”和“义”两个字。“正”是“正中、不偏斜”, 这与西方的意思有些相同;而“义”的原意是“宜”,即“恰当、合乎情理”。两字合起来 的“正义”,就是合乎正当的情理
2、。在中国古代,经过儒家仁义学说的演绎,“正义”成了 最重要的道德价值判断。荀子说:“苟非正义,则谓之奸邪”,代表了正义与邪恶两分法的 正义观,具有浓厚的道德化取向。通过词源考证可以看出,中西方正义观既有总体上的一致,也有思考路径的某些不一致。首先,中西方的正义观在基本内容和价值取向上是一致的。“正义”的共同本意,可以 简单概括为“理应如此”,即“应然之理”。“理”既包含自然之理,也包含人性之理。中 外古人凭借自己的想象和追求,创造了“正义”这个最高价值观念,为人类追求高尚的生活 提供指南,并让它与一切邪恶、罪行、腐朽等相对立。因此“正义”作为东西方都承认的“普 世价值”,已经成为人们的信念及信
3、仰对象,成为一个普遍的评价尺度,这个尺度既适用于 评判每个人的每个行为,也适用于评判任何国家社会的制度体系。其次,中西方的正义观存在着一定差别。从中文角度说,如何理解和处理“正”和“义” 的关系,必然成为一个思考的起点。因为“正”主要是个描述词,源于对人的存在和对象事 物本身“实然”状况的认知和理解;“义”则主要是个价值词,源于对人的主体行为的“应 然”的认知与理解。因此在“正”与“义”之间,可能包含一种偏正关系:是首先确认“正” 之本态,以正为义,以正导义,以“实然”指导“应然”?还是首先确认“义”之准则, 以义为正,以义导正,以“应然”来指导“实然”?这两种可能的选择,正好反映出中西方 传
4、统思维的不同特点。大体上可以这样说:西方传统重在“以正为义”,而中国传统则重在 “以义为正”。在西方语言的传统中,从“置于直线上”引申出来的“人人各尽其职显示了一种“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 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缪,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 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时,封赏逾制,内宠猥盛,蓄乃上疏谏日: “近习以非义授邑,左右以无功传赏。陛下宜采求失得,择从忠善,使褒责诛赏,各有所归。” 帝颇纳其言。延熹六年,车驾幸广成校猎。蕃上疏谏日:“臣闻人君有事于苑
5、囿,唯仲秋西 郊,顺时讲武,杀禽助祭,以敦孝敬。如或违此,则为肆纵。又秋前多雨,民始种麦。今失 *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书奏不纳。自蕃为光禄勋,与黄 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谓诉,坐免归。顷之,征为尚书仆射,转太中大夫。 中常侍苏康、管霸等复被任用,遂排陷忠良,共相阿媚。大司农刘祐、河南尹李膺,皆以忤 旨,为之抵罪。蕃因朝会,固理膺等,请加原宥,升之爵任。言及反复,诚辞恳切。帝不听, 因流涕而起。永康元年,帝崩。窦后临朝,以蕃为太傅,录尚书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 不朝。蕃以书责之日:“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茶蓼之苦息偃在 床王义丕
6、足焉僵仁乎L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蕃与后父大 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天下之土,莫不延颈想望太平。而帝乳母旦夕 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多 行贪虐。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及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 等。蓄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令收 蕃,即日害之。(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茶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 焉得仁乎/B.古
7、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茶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 焉得仁乎/C.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茶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 /得仁乎D.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茶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 /得仁乎/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祚”,这里指福分,与陈情表中“门衰祚薄”的“祚”含义相同。B. “郊”,即郊祀,是古代帝王在国都郊外祭祀天地神灵,为社稷祈福的活动。C. “延颈”,即伸长脖子,表殷切盼望。与成语“延颈企踵”的“延颈”含义相同。D. “矫诏”,假托诏令。归去来兮
8、辞中“矫厉”即造作勉强,“矫首”即抬头。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蕃为官清廉,敬才礼贤。陈蕃因政绩清明而被执政威严的李膺挽留;对高洁之士周琰 敬重有加,称字不称名,专门为其准备一床榻。B.陈蕃直言进谏,忠君为国。陈蕃批评桓帝逾越礼制,滥赏无功之人;又指出桓帝到广成 校猎的行为,既恣纵放肆又无圣君体恤百姓之心。C.陈蕃不畏强暴,敢言敢为。宦官掌权时,他态度坚决,反复为被排陷的李膺等人申诉: 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上朝时,他写信责备他们。D.陈蕃疾恶如仇,壮烈赴死。陈蕃痛恨宦官谄媚太后,多行贪虐之事,因此与窦武合谋剪 除奸党;事败时,陈蕃仗剑闯宫,最后被害身亡
9、。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与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谓诉,坐免归。(2)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答案】10.B 11. A 12. A13 . (1)他同黄豌共同掌管官吏的选举,不偏祖权贵豪富,因而被豪门子弟诬陷控告,获 罪罢官回家。(2)各位尚书惊慌恐怖,都去朝廷办公。灵帝即皇位后,窦太后再次下诏表彰陈蕃。参考译文: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被征召任命为议郎,又升迁担任乐安太守。当时,李膺担任 青州刺史,治政严厉,有威名,属下官员听了消息的,都自己要求离去,陈蕃因为政绩清廉, 一个人留下来。郡人周缪,洁身自爱,前后郡守招请,不肯去,只
10、有陈蕃能够招他去。陈蕃 称他的字,不叫他的名,特别为他安一张床,周缪走了,就把床悬起来。当时,加封赏赐逾 越制度,受宠的内官众多,陈蕃于是上书劝谏说:“帝王所亲幸的人不合乎道义却授予封邑, 帝王的近臣没有功劳却给予赏赐。陛下应该搜求政事得失,选择任用忠诚善良之人,使奖赏 责罚,各得其所。”皇帝采纳了他不少意见。延熹六年,桓帝驾临广成苑围猎。陈蕃上书劝 谏说:“我听说帝王到苑囿狩猎,只在仲秋西郊祭祀的时候,顺应时宜讲习武事,射杀禽兽供 给祭祀,表明重视孝顺尊敬之情。如果有人违背这些,就算是恣纵放肆。又恰初秋多雨,老 百姓开始种麦。现在耽误鼓励百姓耕种的时机,而要他们驱禽赶兽。从事开辟道路的劳役。
11、 这不是贤明圣君体恤百姓的心。”奏书送上,桓帝没有采纳。自从陈蕃做了光禄勋,他同(五 言中郎将)黄琬共同掌管官吏的选举,不偏袒权贵豪富,因而被豪门子弟诬陷控告,获罪罢 官回家。不久,征召为尚书仆射,转任太中大夫。中常侍苏康、管霸等人再次被起用,他们 排挤诬陷忠良大臣,彼此阿谀勾结。大司农刘祐、河南尹李膺,都因违背皇上的意旨而受到 惩处。陈蕃借朝会之机,坚决为李膺等人申诉,请求皇上宽免他们,提升他们的官爵。反复 申诉,词意恳切。桓帝不理,陈蕃因此流泪起身。永康元年,桓帝去世。窦皇后执掌朝政, 任命陈蕃为太傅,并管理尚书事宜。各尚书害怕触怒朝中权臣,都假称有病不上朝办事。陈 蕃写信责备他们说:“古
12、人讲究节操,侍奉去世君主的态度如同他还活着一样。现在皇嗣还 没有定下来,政事日益紧迫,诸君为什么抛弃国家的苦难不管,在家躺着休息呢?在义已经 很亏缺了,哪能谈得上仁呢!”各位尚书惊慌恐怖,都去朝廷办公。灵帝即皇位后,窦太后 再次下诏表彰陈蕃。陈蕃和窦太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起用名流贤士,共同参与 国家政治。天下的人,无不伸长脖子盼望天下太平。然而桓帝的乳母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 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讨好太后。太后信任他们,多次下诏令,给他们封爵授官, 他们做了很多贪婪暴虐的事。陈蕃常恨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恰逢窦武也有谋划,陈蕃于 是与窦武商量。等到事情泄露,曹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
13、令杀了窦武等人。陈蕃当时七十多岁, 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王甫当时从宫里出来,于 是命令逮捕陈蕃,当日杀害了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山中五绝句岭上云唐白居易岭上白云朝未散,田中青麦旱将枯。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望云楼宋苏轼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14 .下列对这两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诗和苏诗都以随自然而变化的云入诗,由景入情,富有层次。B.白诗的“自生自灭”与苏诗的“出本无心”都写出了云的状态。C.白诗的云逐风作雨,令人
14、欣慰;苏诗的云恬淡闲适,令人喜爱。D.白诗语言明白如话,平易通俗;苏诗由白云想到人,联想巧妙。15 .以上两首诗都写云,但选取的角度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答案】14. C 15.白诗侧重于写云的作为。朝云未散,青麦将枯,劝谏云不要自生 自灭,应该逐风化雨,救济苍生,有所作为。作者托物言志,借云表达对民生的担忧,表现 出诗人大济苍生的入世观。(既是写自己积极入世,也是劝谏统治者积极作为。) 苏诗侧重于写云的心境。云出来是无心的,随风归去也是顺其自然,白云你的内心真像我 这个看云的人。云出云归就像人生进退,作者托物言志,借云表达进退顺其自然,洒脱豁达 的人生态度。(三)名篇
15、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在蜀道难中,借“水”突出蜀道的艰险,其中“” 一句写激浪冲 撞岩石倒流形成回旋的急流;“” 一句写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声势浩大。(2)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 的语句是:“,(3)论语中说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专心致志地探求真理,又要恳切地提问, 切合实际地多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的句子是“,。”【答案】.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飞湍瀑流争喧眩 .寄蜉蟾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少小离家老大
16、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传递一方缱绻乡音,不仅是地域风物的承 载、更体现着传统文化的廖续。方言在于交流,方言的根基是普通老百姓的使用。可是,M 着城镇化进程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方言在年轻人之中的声音渐淡,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 而今,能够真正熟悉方言的年轻人已是,更不要说身口相传了。2021年底,首部人工智能方言文化公益微电影姑苏琐记金缕衣通过人工智能技 术与影像创作推动方言11归,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其姊妹篇一一姑苏琐记懒 画眉一一在2022年春日已创作完成。这部作品与前作可谓,在影像上同样 体现了古代姑苏(即现在的苏州)的独特韵味,作品上线后就引人注目,成为人们茶余饭后 的热门话
17、题。由此看来,当下的方言保护更应该调动年轻人熟悉的网络形式,用智能手段转 变语言文化传播的态势,用多样化的媒介形式让方言活起来、新起来、亮起 来。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项()A.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方言在年轻人之中的声音渐淡,面临着代 际传承的问题。B.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方言在年轻人之中的声音渐淡,面临着代际传承 的问题。C.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方言在年轻人之中的声音渐淡,面临着代际 传承的问题。D.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方言在年轻之人中的声音渐淡,面临着代际传承
18、的 问题。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 “是我的一一”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B.那一天回家比平时早一一可米考伯太太却往往对我诉说起最伤心的知心话来。C.坚强,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一一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D.我们现在终于到达了北上抗日的根据地一一陕北的吴起镇,怎能不兴奋、不激动呢? 【答案】17.凤毛麟角(寥寥无几、寥寥可数、屈指可数)一脉相承(一脉相通、一脉相传、异曲同工)每况愈下(江河日下、日渐式微、千篇一律)18. C 19. D(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内经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通过经络将六腑、五体、五官、九窍
19、、四肢百 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整体。形体和精神是人体的两大要素工神不能脱离形而单独存 在,有形才能有神;神是形的生命体现,形没有神的依附就是躯壳。内经从整体认识人的基本观念出发,要求医生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不仅要, 还要重视整体对局部的影响;不仅要注意人体本身的变化,还要重视自然社会环境因素对人 体的影响。内经理论体系十分注意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生命活动。古代阴阳学说认为,人 体阴阳对立,双方在矛盾运动中此消彼长,不断维持动态平衡。“阳化气,阴成形,, 是“化气”的过程,是“阳”作用的结果;从无形物质转化为有形物质,是“成形”的过程, 是“阴”作用的结果。就会产生病态。“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20、”,“阴阳离决, 精气乃绝”。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5个字。21 .把文中画横线的几个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句。不得改变原意,可适当增删词语,语意要连 贝。【答案】20.示例:注意局部疾病的情况从有形物质转化为无形物质如果阴阳失衡 21.内经认为人体是一个通过经络将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 官联系而成的包括形体和精神两大要素的有机整体。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认为,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也有人认为,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有了路。还有人认为,世
21、界上有路还是没路,只有自己去走了,才能知道。其实,一个人、一个国家或者整个人类都面临“路在哪里”的问题。以上三种观点你对哪种 最有感触,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修远路漫漫,求索在脚下鲁迅先生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有人又认为,世界上本 来有路,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有了路。诚然,走众人所走的路,也许会很安全,然而一味 耽溺于众人所走之常路,酣然自足于安逸之境,则会熄灭进取的动力,吞噬创新的潜能。依 我所见,人在旅途何必在意他人的看
22、法,更何必在意原本是否有路!世界上有路还是没路, 只有自己去走了,才能知道。行走于世间,总要选择奔流,或勇敢出走,或独觅幽径,上下 求索,敢于走路,敢于开路,路就在脚下。纵历风霜,勇者奔往,救亡图存,信仰开路,敢于创新。百年历史风云激荡,敢问路在何方?从“公车上书”到“戊戌变法”,从“师夷长技” 到“德赛先生”,风雨飘摇的清王朝从未放弃探索救亡图存的出路。憾此路不通,则先辈是 否裹挟不前退而避之?是苟且偷得三分乐还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近代中国觉醒自救的民 主之路拉开序幕,一大批先知先觉挺身而出,扶大厦之倾颓,每一次振臂高呼的“开路”都 是为信仰、为家国的最艰苦的呐喊。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
23、”,有路没路,是否能走, 得亲自去探寻求索,深思审慎,打破桎梏,山不转路转,路不转水转。敢于去走,柳暗花明 亦可拥有。锐意革新,独辟蹊径,诗与远方,康庄大道尽芬芳。“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行路之难在于歧路的纷繁选择,在于前人的众 口银金,没有路的时候走出了路,走的人多了又堵死了路。可是在民族发展的来路上,那些 为科学、为自由的锐意进取的脚步前赴后继,独辟蹊径的求知也从未止步。开拓创新另辟蹊 径不是放弃,而是力图东山再起的手段。试问秦孝公若不实行商鞅变法,秦国何以有强大的 资本一统天下?中国若不改变计划经济体制,实行改革开放,何来今日的威蕤盛世?条条大 路通罗马,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24、,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敢于迈步,敢于选路,人间 天堂馥郁芬芳。揆诸当下,部分人们习惯于行通衢大道,贪图于走终南捷径,长此以往,便会滋长惰性, 消磨锐气。一味地随波逐流,亦步亦趋,必将窒息灵动的个性,扼杀高尚的志趣,断路与失 路的危机将随之产生。因此,走在人生路上,我等应既不弃勇往直前,也应不忘回头看看, 不为大流而羁绊,不为世俗所动摇,敢于走路,敢于选路,敢于开路。道虽迩,不行不至,纵前路崎岖,吾辈定不畏风霜,以“箪路蓝缕以启山林”之志走好 中华复兴之路,革故鼎新,让中华民族的康庄大道世代绵延,与日月同光,与天地较长!正为义”的本意和思路。这就是“存在即合理”,西方思想家以承认和尊重人的
25、天然本性、 自在生命和现实状态为根据,去思考和说明什么是应有的善。因此西方思想家对正义的理解 和阐述,多从人的权利与社会秩序出发,进行现实性的具体分析,从中揭示现实生活中构成 正义的要素和形式,从而将正义一步步地具体化为诸如“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制 度正义”与“程序正义”,“权利正义”与“分配正义”等具体类型,再一一研究如何改进 它们的设置。这种日趋实证化的探究,把对正义问题的追究和对正义事业的追求,引上了对 社会制度与法律设置加以批判考察的轨道。也正因为如此,“正义”在社会实践中越来越成 为一个“强势”概念,这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正义理论的特色。而在中国历史上,则呈现一种“以义为正”
26、的思考路径。古人先后用“义”与“利” 的对立来强调“义”的内涵,用“天理”与“人欲”的尊卑来阐发“义的根基,用“君子” 与“小人”的身份来展示“义”的形象等,这些都是着意于贯彻“以义为正”的正义观,总 体上并未超出个体道德和儒家仁义学说的眼界。特别是,由于其中缺少对人的权利与社会制 度的深度联系和思考,“人权”概念往往被掩盖和淡化了。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传统文献中,“正义”长期是一个似有似无、可以被各种道德规范替代的“弱”概念,甚至“正” “义” 二字也很少在这个意义上连在一起使用。直到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面临现代化的挑战,加上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正义” 才重新成为一个核心价值范畴,中西正义
27、观进入了一个融汇交通的时期。(摘编自李德顺中西“正义”理念之异同)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般来说,作为价值观念的西方正义观是从人的本性出发,强调对社会的批判与建构, 进而建立合理的社会秩序。B.中国的正义是指“合乎正当的情理”,经过儒家的演绎,具有浓厚的道德化取向,是古 代最重要的价值判断之一。C.正义的本义是“应然之理”,作为东西方都承认的“普世价值”,正义已经成为全世界 人们的信念和信仰对象。D.直到近代以来,“正义”在中国才重新成为一个核心价值范畴,中西方正义观进入了一 个融汇交通的时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引用荀
28、子的话,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代在正义观上的“两分法”,强调其道德评判标 准。B.对中西方“正义”理念,文章不仅论述其相同部分,更重点论述两者之间的差异,辩证 科学。C.文章论证中西方“正义”概念强弱性的思路相同:先点明思考路径,继而通过层层因果 分析得出结论。D.文章对“正义”含义在中西方的异同进行论证后,分析了正义概念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地 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西方正义观总体上是一致的,但在思考路径上则是完全不同的,西方传统重在“以正 为义”,而中国传统则重在“以义为正”。B.无论是被看做“天经地义”的自然启示,还是来自人类良知的“绝对命令”,都可以看 做正义的“理应
29、如此”的“理”。C. “正”指“实然”状态,“义”指“应然”认知,二者间的指导关系中西方相反,因而 “亢旱三年”在西方读者看来是不正义的。D.中国历史上“义”内涵丰富,总体属于儒家“仁”的学说,淡化“人权”概念,导致缺 少对人的权利与社会制度的深度联系和思考。【答案】1. A 2. C 3. 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候鸟通常在一个地方产卵、育雏,然后到另一个地方越冬。有时从山的南坡飞到北坡, 而后返回;有时远涉重洋,但也毫不畏惧。鸿雁是中国常见的候鸟,吕氏春秋这样记载鸿雁按时迁徙的现象:“孟秋之月鸿雁 北,孟春之月鸿雁来。”令人费解的
30、是,候鸟迁徙时有着准确地辨别方向的能力,如燕子每 年春归时总能准确无误地找到它去年搭的窝。唐代诗人韦庄曾有诗云:“去岁辞巢别近邻, 今来空讶草堂新。花开对语应相问,不是村中旧主人。”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潜心 研究这个问题。有人猜想,候鸟能通过身体中类似钟表的感觉器官,在天空飞行中计算太阳的位置,不 断地调整自身与太阳的角度,确定自己飞行的方向和路线。也有人认为,候鸟是天生的“气 象学家”,它们能够在飞行中“自觉”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顺利到达目的地。还有人认为, 候鸟对地球磁场的变化十分敏感,能够依据地磁场辨别方向。1953年,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地图罗盘理论。他们认为,候鸟体内拥有一套完善的磁
31、导 航系统,可以实时敏锐地感知当前位置的磁场性质及其非常细微的变化,可以把某一地点的 地磁场强度和磁倾角看作是“路标”,候鸟经过或在那里停留时,这个磁信息路标会被大脑 记录下来,而飞行中实时感觉到的磁力方向可以指引它们前往这一路标地点,这无异于揣了 个精准的“指南针”。飞行经验丰富的成年鸟将一个个路标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方向等信息 组合在一起,相当于绘制了一张完整精细的“地图”。大量行为学实验从各个方面印证了地图罗盘理论的正确性。有科学家在赤道附近制造了 一个假磁极,成功诱骗了迁徙中的花园莺飞向错误的方向。还有一批研究人员在撒哈拉沙漠 中设置了若干地磁路标,在此放飞的夜莺连续5天都没能飞出沙漠。
32、也有科学家在鸽子头部 放置了一个可控的电磁线圈,他们发现,可以通过改变线圈的电磁场来控制鸽子飞行的方 向由此可以推断,鸟类能将来自视觉、听觉和磁感觉的方向信息综合起来加以分析整理, 最终对前行的方向做出正确的判断。当然,要全面解开候鸟迁徙中获得方位信息的疑问,尚 待时日。(取材于李德、朱晓璐、王江云的相关文章)材料二:中国科学院与英国牛津大学、德国奥登堡大学的教授们组成的团队,通过蛋白纯化和控 制环境的行为学实验研究发现,迁徙鸟类的隐花色素4a蛋白比非迁徙鸟类的隐花色素4a 蛋白的磁场敏感性更强,揭示了由该蛋白介导的磁感应机理。相关研究成果于2021年6月 23日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于自然杂志
33、。候鸟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中存在一种对蓝光非常敏感的蛋白一一隐花色素4a蛋白,它 被认为是很多候鸟感知磁场的关键物质。隐花色素4a蛋白由527个氨基酸组成,其中的4 个色氨酸组成的电子传递链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光线照射到候鸟眼睛时,与隐花色素4a蛋 白紧密结合的一个FAD分子吸收蓝光能量,进入激发态,促使FAD从所处环境中获得一个氢 离子变成FADH,产生一个空的电子轨道。此时,电子传递开启,FADH+会从4个色氨酸组成 的电子传递链中夺取一个电子来填充空出的轨道,最终形成FADH和一个失去电子的色氨酸。到这里仍然处于生物化学领域,接下来最玄妙的部分涉及量子力学。在量子力学中,电子是一种不可分割的
34、基本粒子,具有自旋的内在性质,自旋的指向可 以通过操作来改变。当几个粒子彼此相互作用后,各个粒子所拥有的特性则可视作一个整体, 即使将这些粒子分开,它们也可以无视距离相互感应,这一现象被称作“量子纠缠”。得到电子的FADH与失去电子的色氨酸变成了两个自由基,曾经在一起的电子依旧保持 量子纠缠,原先自旋时处于单态的电子对转变成三重态,自旋单态和三重态之间微妙的平衡 性对地球磁场的强度和角度非常敏感。电子的自旋会产生磁矩,当与磁场作用的时候,自旋 不同的电子就会和磁场呈现出相同和相反的排列,导致两个电子的能态出现轻微的差异。鸟类转动头部的时候,与地球磁场的相对角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它们眼睛中处于
35、量 子纠缠中的许多对电子的自旋状态。如果处于单态,生化反应回到起点,FADH变回FAD,色 氨酸收回电子,对应的感光细胞显示为正常亮度。如果处于三重态,FADH不变回FAD,色氨 酸仍然处于自由基状态,二者保持纠缠态,对应的感光细胞显示为高亮。那么鸟类转动头部 的时候,相当于对周边的地球磁场进行扫描,它们所“看到”的景象会随之改变,不同的方 向对应的“光亮强度”差别很大,因而能够准确进行辨别,最终找到迁徙的方向。在我国科学家看来,磁感应和生物导航原理的阐明,可能引发物理学新模型的提出和生 物学新机理的发现,甚至将推动新一代的仿生导航仪和定位仪以及生物磁控技术的全面发 展。(取材于赵天昊、韩扬眉
36、的相关文章)4 .根据材料二,下面对“FADH.”的主要形成过程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A.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一直在研究候鸟迁徙能够准确辨别方向的原因,但是可惜的是,种种原因的猜测都 毫无依据。B.当前研究活动中,基于地图罗盘理论的正确性,科学家可通过技术控制鸟类的一些行为 活动。C.候鸟感知磁场的关键物质隐花色素4a蛋白因为由大量氨基酸组成,所以对蓝光非常敏 感。D.从量子力学的研究角度出发,候鸟只要转动头部,就会影响到地球磁场角度的细微变化。6 .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请简要说明人类对候鸟辨别方向之谜的探索是如何不断推进的。【答案】4. A 5. B
37、6 .早期猜测阶段,科学家提出关于候鸟辨别方向原因的各种假说,如感觉器官说、气象 说、磁场说。后进入理论实证阶段。1953年德国科学家提出“地图罗盘理论”后,用大 量行为学实验印证了该理论的正确性,并由此推断出鸟类能将视觉、听觉和磁感觉的方向信 息综合分析,对前行方向做出正确判断。近期进入多学科综合研究阶段。科学家通过蛋白 纯化和控制环境的行为学实验(生物化学、量子力学多学科综合)研究,全面解开候鸟辨别 方向之谜,即隐花色素4a蛋白介导的磁感应机理是候鸟迁徙获得方位信息的原因。(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娃的心娃的胆陈忠实司令跪倒在黄河滩上。眼前是翻
38、卷着泥浪的黄河河面,右首是陡峭冷峻的悬崖石壁。身 后,十余位师长、团长、营长和众多随员也相继跪倒。稍远处,十余匹战马石雕一般撑蹄昂 首。三叩之后扬起头来,司令涕泪交流。每到清明,他都不忘给逝去的先祖烧一炷香,并叩拜。现在,他以从未有过的庄严、肃 穆和痛彻心脾的悲怆,为八百个尚未成年的关中子弟的英灵跪倒在黄河滩上。这儿刚刚发生过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八百个士兵,从右前方的悬崖峭壁上跳进了黄河。 他们的手榴弹扔完了,子弹打光了,刺刀拼弯乃至断折了,他们也被两倍于自己的鬼子逼到 悬崖上,全都跳进了黄河。八百个娃娃呀!全在16岁至18岁这个年龄段。他们是3个月前 从关中乡村征召来的农家子弟,有的还是司令
39、老家邻村的乡党现在都跳到黄河里去了。就在这个刚刚组建的新兵团结束军事训练即将参加会战的时刻,他亲自去看望了这些他 称为小乡党的士兵。司令曾经想到,这些娃娃肯定将成为日本鬼子难以招架的对手:他们之 中肯定会有出类拔萃的人物显露出来,进入军队各级指挥岗位,乃至成为将军。当然,也免 不了死亡和伤残他唯独没有料到这种结局。司令仰头朝崖头山顶上望去,浓厚的暮色里一片模糊。他突然听到随员在身后惊讶的声 音:“河里是什么? ”苍茫模糊的河面上,隐隐可以看到有布质的东西在摆动。司令首先想 到的是一杆军旗,这是八百个娃娃留给他的唯一的也是最后的遗物了。随员们下水打捞,竟是两具尸体,尸体被拽到沙滩上来,他们全都惊
40、呼起来。司令自己也惊呆了一一军旗的钢质尖头,从一个日本鬼子的胸膛刺进去,从背脊穿出;那个鬼子紧紧抱住中国 旗手的后腰,中国旗手的双手死扣着日本鬼子的脖子:两个人面对着面,中国旗手用旗杆的 尖头捅穿一个日本鬼子的胸膛,把他直压到黄河水底;中国西北军的军旗已经撕裂,暮色里 看不出颜色。司令默默地脱下军装上衣,蹲下身去,捏着衣襟擦拭旗手的脸膛。旗手眼窝和 鼻孔里积存着黄河的泥沙,圆睁着的眼睛和鼓出的眼球,显示着他憋着多深的一股仇气、鼓 着多大的劲儿啊!司令从腮帮子擦到下巴的交界处时,突然岌出一声惊叫:“三娃!是你呀! ”旗手左腮 利下巴棱儿交会处,有块大拇指盖大的暗红色的痣斑。那次给新兵团做完讲演,
41、司令直接朝士兵走过去。那些尚未完全褪尽乡村孩子神色的一 张张脸膛让他想面对面和他们说话。司令盯住一个浓眉大眼方脸的士兵,士兵举手行一个军礼,铿锵有劲地开口: “报告孙 司令,我是蒲城人。”司令稍一愣怔:“你是杨军长的老乡。”随即面对士兵,提高嗓门说:“蒲城出忠臣啊! 全中国都知道杨虎城将军的忠肝义胆。蒲城还出过一个忠臣叫王鼎,他效法春秋时史鱼尸谏, 留下劝谏皇上不要签割地赔银的卖国条约的遗书,悬梁自尽了。王鼎尸谏皇上,死忠;杨将 军兵谏,大忠。人说蒲城包括整个渭北水硬土硬,长出来的麦子,秆儿硬麦芒也硬,麦子磨 出来的面粉也是性硬,这样的麦子养出来的男人女人能不硬气吗? ”会场一片肃然。司令问:
42、“你怎么知道我姓孙?士兵笑着说:“满蒲城人都知道俺杨军长把兵交给你带了”司令又瞅住了一位脸膛红扑扑的士兵。士兵自报家门:“报告司令,俺是长安人。”“家里都有啥人? ”“俺妈俺爸,俺婆俺爷,俩哥一个妹子。”“你妈能舍得你当兵? ”“俺妈哭哩!俺爸把俺妈训住了。”“你婆呢? ”“俺婆心宽,走时还叫我念她教的曲儿呢! ”“啥口曲儿?念一念,让我和大伙儿听听。”士兵清清嗓子,大声诵念起来:“啥高?山高,没有娃的心高。啥远?海远,没有娃的 脚远。啥大?天大,没有娃的胆大。”司令听得慷慨激昂,士兵们热烈鼓掌。司令说:“心高,脚远,胆大。这才是关中娃陕 西娃的本色。”“俺爷还会唱戏哩,逢年过节搭台子唱。”士
43、兵更得意了。“教给你了没? ”“我能唱几段。”“那你就唱几句。”士兵拉开了架势,吼唱起来:“两狼山哎一一战胡儿啊一一天摇地动好男儿哎一一 为国家啊一一何惧一一死啊生”司令已经热泪盈眶,颤着声问:“你叫啥名字? ”“三娃。”司令抚摸了这个小乡党下巴棱儿上的那块暗红色的痣斑:“我把你也记住了。你婆教你 的口曲儿,你爷教你的戏词,我听一遍就都记下了”六年之后,一九四五年九月十八日,武汉市中山公园。接受日本投降的仪式在此举行。 孙蔚如司令一身戎装,高大威武地坐在第六战区受降主官的位置上。他的眼前浮现出三娃捅 穿日军士兵胸膛的军旗,耳边响起三娃他婆教给三娃的口曲儿。还想到了母亲。三年前,在即将东出潼关进
44、军中条山之前两日,他回家向母亲告别,跪 倒在母亲膝下,说不能尽孝了。母亲只说:“当兵就要打仗。国家遭人欺侮哩。这是尽大孝 哩,你要打赢回来。”大约一个月前,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孙家,母亲喜极而终了。(选自吟诵关中一一陈忠实最新作品集,有删改)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对黄河河面浊浪翻卷、悬崖石壁陡峭冷峻、战马昂首挺立等场景的描写,营造 了一种雄壮悲怆的氛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8 .小说作者将司令祭拜英灵的场景与八百名年轻士兵参军、战斗、牺牲等情况进行交错叙 述,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C. “他唯独没有料到这种结局”,既渲染了战争的
45、残酷与战士牺牲的悲壮,表现出司令的 痛惜,又巧妙地转换了场景,使讲述流畅自然。D.为生动塑造人物群像,展开一幅关中风俗画卷,小说中的人物对话多用地方色彩浓厚的 方言口语,如“俺爷” “俺婆” “啥”等。8 .小说结尾叙述孙司令对三年前的回忆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 .有人说,陈忠实的短篇小说关注特定的文化背景对人的性格、命运的影响。请结合文中 娃娃兵的形象谈谈你的理解。【答案】7. I) 8.丰富文章内容:结尾是孙司令对三年前母亲支持自己保家卫国,并 在听闻日本投降的消息后喜极而终的回忆,回忆和现实相交错,丰富了小说内容。丰富人物形象:写孙司令选择离开老母为国尽忠,点明在小孝和大孝之
46、间,孙司令选择了 大孝,凸显了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丰富了孙司令的人物形象。强化小说主题:结尾写孙司令母亲理解、支持儿子上战场,并以孙司令母亲之口点出保家 卫国是尽大孝,充分显示出中华民族同仇敌,汽的强大凝聚力,强化了小说家国一体的主题。 9.特定的历史文化传承影响人的性格和命运:关中历史人物和现实英雄的忠肝义胆,滋 养娃娃兵们去敬慕先辈、继承报效国家的光荣传统。特定的地域特色影响人的性格:关中水硬土硬的地域特色,培育了性格硬气、杀敌报国、 宁死不屈的娃娃兵。家庭教育影响人的性格和命运:家中长辈的口曲、戏词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让三娃从 小就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精神鼓舞和爱国教育,最后为保卫国家献出生命。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个小题,1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