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宁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写在答题卡对应区域。严禁在试卷上答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在知识与财产均被少数人垄断的封建社会,藏书楼“价值”的主客体关系主要是藏主 和图书。藏主往往以“多少藏量”“多少珍稀版本”竞相夸耀。与此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就是 “秘而不宣”,封闭收藏。当然,封建社会也有比较开明的藏书楼主,但为数极少。就总体 而言,藏书楼的管理观念
2、和方式是封闭和保守的,这种封闭、保守的管理方式是自然经济 条件下的产物。我们在批评藏书楼主吝啬行为的同时,对他们也不能责之过甚,因为,除 了他们自守自利的局限性以外,也有赖于他们的苦心孤诣,才使我国大量的珍贵文化遗产 得以保存流传。世界图书馆事业可以追溯到数千年以前,但是,免费的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却是资本主 义发展的产物,肇始于17世纪后半叶到18世纪欧洲的“启蒙时期”,公众读者开始介入图 书馆的“价值”共存关系,并成为价值主体。当图书馆逐步融入公众社会,日益显现出它 在社会教育中作用的时候,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已不仅仅是开放,而是提供更好的服务。 于是在“图书馆”这个“价值客体”中,除了馆舍、图
3、书、设备等物质条件以外,开始重 视人的因素。因为,只有通过对图书进行系统的、科学的管理,才能显示图书馆的价值, 这加速了图书馆工作的职业化,产生了专职的图书馆馆长和图书馆馆员。除此之外,图书 馆也逐步重视对读者服务的要求,比如,对图书馆员任职资格提出了文化程度的要求,在 图书馆的评估体系中提出了诸如对开馆时间、读者借阅数量的指标要求等等,这些都表现 出图书馆价值评判标准的转移。(摘编自王增清试论图书馆价值观念的婚变)材料二:2006年3月,零点公司在一份关于中国公共服务公众评价指数的报告中说,中国“公 共图书馆一项,在农村几乎就是空白,普及率仅为5.9%, 90. 3%的农村居民表示当地没有
4、任何可供借阅图书或音像制品的公共图书馆”。零点公司的调查结论虽然来自普通公众的主 观感受,但基本能反映当时的客观情况。近些年,随着国家各项文化惠民工程的推进,这 种不均衡状况有所缓解,但仍待进一步改善。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及公共阅读服务的不均衡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区域之将军透过车玻璃扫视着黄土高原广漠的田野”可知,奶白色的冰凌指代黄土高原上冬日恶 劣寒冷的生活环境;从将军对童年家乡的生活的眷恋和小说结尾“车窗外依然闪过冬日那苍茫的天际,玄黄色 的山峦,以及悬崖上垂挂着的奶白色的冰凌一一这凝固了的激情”可知,奶白色的冰凌象 征了对家乡纯洁美好的情感。【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
5、段的作用的能力。从环境描写的角度看,“他快步走向前去,来到一个卖零吃的摊子前。这里热闹非凡,吆喝 声四起”,摊前的热闹,姑娘的热情,表现了小镇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淳朴的民情。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他的眼前蓦地闪现出一张慈祥的妇女的脸。他快步走向前去” “卖包子的呢? 你妈妈是干啥的?他竟然这样问她”,将军期待能再次遇到对自己有恩的卖菜包子的大嫂,表现了将军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塑造出了将军感恩、重情重义的人 物形象。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菜包子哎一一前面传来一声悠长的女孩子的喊叫声你妈 妈是干啥的?他竟然这样问她。姑娘一愣。她说:我妈是邮电局的干部,我是待业青 年你认识我妈?噢不认识。我买四个。他为自
6、己的唐突而不好意思地摇了摇 头”,将军本已准备离开,又被吆喝声吸引,原以为会和对自己有恩的卖菜包子的大嫂重 逢,却又是一场误会。从而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使故事情节更加吸引读者。从揭示主题 角度看,“他为自己的唐突而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他拿着四个热腾腾的菜色 子,重新穿过那座古老的弓形小石桥,返回到了公路上”,过去的终究已经过去,人生并不 会因为个人的愿望而改变,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境况的独到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 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
7、里。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 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哲宗立, 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 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 州。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 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 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
8、 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进学不倦,凡经指授, 下笔皆可观。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 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隆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 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 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 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 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 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
9、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 之也如此。(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 三十二事/B.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 三十二事/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 三十二事/D.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 三十二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检讨,古代官名,掌修国史
10、。宋时有史馆检讨,明时始属翰林院,与编修同谓之史官。 B.庐墓,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谓之庐墓。 C.徙,与文中“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中的“贬”意思相同,都指被贬谪到地方做官。 D.行、草、楷,中国书法三种字体,与篆、隶等同属于中国书法中各具特色的主要书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庭坚机警聪明,才华出众。他幼年时读书数遍就能背诵,家中之书无不通晓;苏轼对 他的诗文赞赏有加,曾举荐他代替自己做侍从官。B.黄庭坚性格直率,淡泊名利。面对实录内容是否真实的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 忌;被贬涪州、黔州时,他没把被贬之事放在
11、心上。C.黄庭坚性情笃孝,悉心侍母。母亲病了一年,他白天黑夜都细心看护、照料睡觉时衣服 都不脱;母亲去世后,他哀伤成疾几乎丧命。D.黄庭坚仕途多舛,结局悲惨。他因编写实录遭人嫉妒而被贬;因与赵挺之有隔阂, 遭人指摘而被削职为民并受拘禁,至死也未得赦免。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蜀土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2)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14 .黄庭坚在“学问文章”方面有哪些成就?请简要概括。【答案】io. B 11. C 12. D13. (1)蜀地 读书人都仰幕他并跟随他学习。他讲学时不知疲倦,凡经他指导、教授的 读书人,写出的文章都有可
12、观之处。(2)他奇特怪异的文辞,在当时精妙绝伦;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品行,可与古人相媲 美。14.诗歌取法于杜甫而不拘泥于杜诗;擅长书法且自成一家;文章与苏轼齐名。【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让前任修史官都分别住在京城附近以备询问,摘出一千多条给他们看,说这些没 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以”是连词,表目的,“以待问”合在一起表目的,中间不宜分开,在后面断开,排除AC;“既而院吏考阅”中“考阅”,考察审阅,与“院吏”构成主谓短语,联系紧密,中间不能 断开,排除D。故选B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
13、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 “徙”,文中是流放的意思,与“贬”不同。句意:流放到永州/黄庭坚因此被贬谪为涪 州别驾、黔州安置。故选C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D. “因编写实录遭人嫉妒而被贬”错,由原文“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 章惇、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录多有不实之辞,并没有说嫉妒黄庭坚。故选D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1)“游”,交游,学习;“指授”,指导、教授;“下笔”,动词用作名词,写出的文章。(2) “瑰伟”,奇特怪异;“孝友”,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追配”,与相媲美。【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14、。由原文“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可知,黄庭坚诗歌取法于杜甫而不拘泥 于杜诗;由原文“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可知,黄庭坚擅长书法且自成一家; 由原文“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可知,黄庭坚文章与苏轼齐名。参考译文: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 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惊奇,认为他会有快速的进步。熙宁 初,参加选拔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苏轼曾 看到他的诗文,认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卓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上,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 的佳作了,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
15、和县知县,以平和简易的措施治理 该县。当时朝廷颁布征收盐税的政策法令,其他县都争占多数,唯独太和县不这样,县吏 们因此不高兴,而该县的老百姓却得到安定。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 录检讨官。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逢母亲丧事。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 了一年,他日夜服侍,衣不解带。母亲去世后,他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 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惇、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录多有不实之 辞,让前任修史官都分别住在京城附近以备询问,摘出一千多条给他们看,说这些没有验 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 录中写有“用铁龙爪治
16、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 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 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谪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黄庭 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没有将贬谪之事放在心上。蜀地的读书人都仰幕他并跟随他学习。他 讲学时不知疲倦,凡经他指导、教授的读刊人,写出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徽宗即位,起 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 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罢免,主管玉隆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 挺之有小的隔阂,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
17、庭坚写的荆南承天 院记,指摘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宜州管制。三年后流放到永州,黄 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一岁。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 道说他的诗取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拘泥于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 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 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君子都将黄庭坚与苏轼相提并论,因此称他们为“苏黄”。苏轼做侍 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 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
18、列小题。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东晋)陶渊明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穷巷隔深辙,时还读我书。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注释】深辙:大车所轧之痕迹,此代指贵者所乘之车。周王传:指穆天子传,记 录了有关周穆王的传说。15.下列对诗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讲,初夏时节,诗人隐居在草木茂密的幽静环境中,吸引了 “众鸟”欢欣营巢。B. “众鸟欣有托”,用了拟人手法,“众鸟”既可以看作实写,也可以理解为有所象征,和 “羁鸟恋旧林”用法相同。C.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19、”,“好”“微”二字互文,即所谓和风细雨。风好,雨也 好,吹面不寒,润衣不湿,且俱能助友人对酌之兴致。D.最后诗人用设问结尾,强调了皈依自然、精神自由的乐观心态。16.有人说”泛览”“流观”意为泛泛而读,因为诗人并不求现实功利的目的,所以读得不 在意。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诗歌说明理由。【答案】15. D 16.不同意。“泛览”和“流观”是指诗人不带功利的“乐读”,表现了 读书能给诗人带来精神上的轻松愉悦。诗歌末尾两句恰好验证了读书仍然需要思考,所思所 得同样会给诗人带来巨大的欢欣。因此“泛览”和“流观”是指没有外在负担的“乐读”, 并非是说作者读得不在意。【解析】【15题详解】木题考查学生
20、对诗歌的鉴赏和理解能力。D. “最后诗人用设问结尾”表述错误,本诗最后一句“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的意思 是:在俯仰之间纵览宇宙,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呢?此句运用的是“反问”,而非“设 问二 故选D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并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本诗后四句“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的意思是:读着周 王传,浏览着山海经图。(在)俯仰之间纵览宇宙,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快乐呢?此四句 概述读书活动,抒发读书所感。诗人在如此清幽绝俗的草庐之中,一边泛读周王传,- 边流览山海经图。从这里的“泛览”、“流观”的读书方式可以看出,陶渊明并不是为了 读书而读书,不是为了功名
21、而读书,而只是把读书作为隐居的一种乐趣,一种精神寄托。 其中,最后两句“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也体现了读书仍然需要思考,因此,“泛览” 和“流观”是指没有外在负担的“乐读”,并非是说作者读得不在意。(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8小题,15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 空缺部分。(1)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久别重逢,谈心宴饮,诉说往日的情谊的诗句是:,O(2)古人在修身时很注重自我反省,论语中有“吾日三省吾身”,劝学中有“”,荀子认为这样做了就可以达到“”的境界。(3)沁园春-长沙中,“, ”两句引出词人对往昔生活 的追忆。(4)苏轼的赤壁赋中“, ”两句,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慨叹生命 短促
22、,自然永恒。(5)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 ”两句写出异族 祠堂香火旺盛,传达出对收复中原的隐忧。(6)诗经静女中“, ”两句通过典型的动作,将男子赴约等待心 上人时的急切情态表现得活灵活现。(7)面对短暂人生,曹操努力追寻生命的意义,化用韩诗外传中“然一沐三握发,一 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的语意表达自己理想的语句是“, :(8) “雪”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但有时真假难分,如姚鼐登泰山记中“” 句描绘了雪光照亮了天空的景色。【答案】 .契阔谈谯 .心念旧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蝶岁月稠 .哀吾生之 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23、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爱而不见 搔首跳蹦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明烛天南【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谯” “省” “知”“携”“稠”“臾” “羡” “狸” “跳蹦”“哺三、语言文字运用(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字发生之初是“结绳记事”,需要结绳来记事是因为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 生了阻碍。我们不能当面讲话,才需要找一些东西来代话。在广西的瑶山里,部落有急, 就派了人送一枚铜钱到别的部落里去,对方接到了这记号,立刻派人来救。这是“文字”, 一种双方约好代表一种意义的记号。如果是面对面可以直接说话时,这种被预先约好的意 义所拘束的
24、记号,不但多余,而且有时会,引起误会。在十多年前青年们讲恋 爱,受着直接社交的限制,着写情书,很多悲剧是因情书的误会而发生的。有 这种经验的人必然能 文字的限制。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这不完全是出于“间接接触”的原因。我们所 要 的情意是和当时当地的外局相配合的。你用文字把当时当地的情意记了下来,如果在异时异地的圜局中去看,所会引起的反应很难尽合于当时当地的圜局中可能引 起的反应。文字之成为传情达意的工具常有这个无可补救的缺陷。在利用文字时,于是我 们要讲究艺术,讲究文法。文法和艺术就在减少文字的的“走样”。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词不达意通行痛悉传
25、达B.言不及义盛行痛悉传达C.词不达意通行熟悉表达D.言不及义盛行熟悉表达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利用文字时,我们于是要讲究艺术,讲究文法。B.于是在利用文字时,我们要讲究艺术,讲究文法。C.于是在利用文字时,我们要讲究文法,讲究艺术。D.在利用文字时,于是我们要讲究文法,讲究艺术。20.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看待文字的。【答案】18. A 19. C20 .文字发生之初是为了消除人与人之间时空的阻碍。文字在传情达意上是不完全的,有明显的缺陷。讲究文法和艺术可以减少文字的“走样二【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词语
26、(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词不达意。泛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言不及义”的意思是只说 些无聊的话,不涉及正经道理。句中与“多余成递进关系,且“引起误会”,用“词不达 意“。第二空:“盛行”,广泛流行;“通行”,意思是通过,畅行无阻,普遍应用。句中指“在十 多年前青年们讲恋爱”畅行“写情书”,用“通行二第三空:“熟悉”,意思是了解得清楚,清楚地知道;“痛悉”意思是悲痛获悉。句中指写情 书受限于文字,让人感觉文字的限制是很令人悲痛的,用“痛悉”符合语境。第四空:“传达”,传告,使知道,传达命令;“表达”,是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语音语 调、表情、行为等方式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根据前
27、文,“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 全的”,用“传达”。故选Ao【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语序不当。“于是”表示某种情况,位于状语之前,故应调到“在利用文字时”前面。 语序不当。文字表达先文法再艺术,形成递进关系,且与后文“文法和艺术”的顺序相 照应。故选Co【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概括要点的能力。由第二段开头“文字发生之初是结绳记事,需要结绳来记事是因为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 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碍”得出答案文字发生之初是为了消除人与人之间时空的阻碍。由第二段“你用文字把当时当地的情意记了下来,如果在异时异地的圜局中去看,所会引 起
28、的反应很难尽合于当时当地的圜局中可能引起的反应。文字之成为传情达意的工具常有 这个无可补救的缺陷”得出答案文字在传情达意上是不完全的,有明显的缺陷。由第二段结尾“于是在利用文字时,我们要讲究文法,讲究艺术。文法和艺术就在减少文 字的的走样讲究文法和艺术可以减少文字的“走样”。四、写作(60分)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当今我们生活在一个速度至上的时代,出行奔高速,吃饭吃快餐,购物要秒杀 “快。使得经济高速增长,生活迅速繁荣,快时代成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可是上海大二学 生唐同学却反其道行之,他在今年暑假花费381元车费,耗时6天5夜,坐了 54辆公交车 从上海到了北京。他本来可以花6个
29、小时坐高铁,或者花2个小时坐飞机。但他一点也不 后悔,他说这样可以感受国家之大,区域之丰富这都是教科书上无法学到的,并且“我还看到了无数人真实的生活工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800 字。不得抄袭,套作。【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为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为记叙性材料。材料可分成两层,第一层讲快时代下各种“快”的现象;第二层用具体事例唐同学的经历 说明慢节奏,慢生活的好处。材料的两层形成对比,快有快的好处,慢有慢的精彩,但是 从材料的叙述来看,更倾向于慢节奏、慢生活。因此
30、在立意时,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这 样话题可以确定为“快与慢”。以话题“快与慢”为基础,然后确定观点。比如“快时代需要慢生活”等,这样可以体现 一种认知的全面性,当然如果能深刻表达独到见解,精彩表现时代情怀,具有认识高度、 责任担当和思辨意识的文章,应该给予较高的肯定。比如写作时,可以着眼于现代人生活 的节奏之快,从而导致生活压力大,失去对生活的兴趣等,因此需要慢生活。但是如果从 一个社会或国家着眼来写,如果把快节奏发展与慢节奏沉淀结合起来,让社会或国家稳步 发展,这样的立意站位就更高一些。如果写作时一味肯定快,这样的立意不算很切题,写作时需要注意。如果写时一味肯定 慢,也不算最佳立意,最好的立
31、意角度就是能够把快与慢结合起来,辩证看待,这样写作 论述就会更严密。现实中,有很多关于快或慢的事例,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组合,可以从个体到社 会国家来写,这样更能体现思想梯度。立意:1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快二2 .快时代需要慢生活。3 .快速的年代,放慢自己的脚步,看到更多精彩。4 .人生因“快”而激情,因“慢”而深沉。5 .慢慢走,欣赏啊!间不均衡。全国范围内存在东、中、西之间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发展水平远远高于中、 西部地区,省域甚至地市范围内也存在发达区域与不发达区域之间的不均衡现象。二是城 乡之间不均衡。公共图书馆总是建设在城市地区,广大农村地区或边远山区则与公共图书 馆相距遥
32、远,难以获得便利、有效的服务。三是人群之间不均衡。公共图书馆选址总是与 城市中心的政府机关、事业机构、学校、重要文化商业设施相部,处于社会上层的人士及 其子女、城市重点学校的学生等,往往是公共图书馆的优势人群,公共图书馆的一些重要 服务品牌项目及其运行规则,或许有意无意地与这一群体的需求相适应。这样就有可能挤 占本应面向社会中下层人群及其子女、老年和残障人士、外来务工人员、农村留守妇女儿 童的服务资源或项目。现阶段公共图书馆建设及公共阅读服务不均衡现象的原因有多种。一个重要原因在于 我国长期实施优先发展工业和城市的政策。近30年来,又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客观上 拉开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经济社
33、会发展水平的差距,这些差距直接影响到各地政府建设 公共图书馆和发展公共阅读服务的能力。但是,应当看到,部分公共图书馆本身建设理 念、设施布局、管理运行、服务提供,一定程度上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公众阅读服 务实际的需求脱节,也是无法忽视的重要原因。现代公共服务秉持“公平”“均等”的服务理念,亦即地不分东西南北、城市乡村,人 不分男女老幼、穷人富人,均应享受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与之相应,加快构建现代公共 文化服务体系,客观上要求公共图书馆建设必须转变观念,想方设法改进服务方式,创新 服务手段,着力推进所在服务区域公共阅读服务的均衡发展。(摘编自巫志南、冯佳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公共图书馆)
34、材料三:德州市图书馆是一座具有图书借阅、报刊借阅、信息资料查询、知识讲座、科普教 育、网上信息查询、教育培训等功能的现代化的公共图书馆,在服务、馆舍、设施、网 络、理念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图书馆包括老馆和新城分馆两个部分,老馆位于新湖 风景区(原市委院内);新馆位于会展中心西侧,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读者可乘坐公交车 直达。图书馆本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管理理念服务于社会和广大读者。新推出的“一卡通”服务模式实现了 “一卡在手拥有整个图书馆:全年365天开馆,采取开放的服 务方式,向全市人民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读者可以通过点击馆藏目录检索查看具体某 本图书的馆藏情况,还可以,点击下载移
35、动客户端进行登录,完成下载电子图书、电子报 纸、视频资料以及续借图书等操作。下面是德州市图书馆近年来开展的部分活动:2019年02月01日 “带一本好书回家过年”征文活动2019年05月14日 温情夕阳,公益古典一一中老年古典舞公益培训班开课2019年11月16日 活动预告I寻找孩子的积极因素2020年07月22活动I非遗鲁绣传承人穆金香与您相约德州市图书馆2020年09月14讲座I普法公益讲座系列之五一一民法典与您同行(一)2021年04月06日通知| 2021年新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公益讲座开始报名2021年11月22日通知I第三届全市青少年读书故事会(综合自“德州市图书馆官网”)1 .下列对
36、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封建社会,藏书家对藏书楼“秘而不宣”的管理方式是为了给后代保存珍贵的文化遗 产,所以不应苛责。B.从世界范围看,图书馆事业产生较早,但公众读者开始成为图书馆的价值主体却是在欧 洲的“启蒙时期二C.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及服务不管是在全国,还是省域、地市范围内都存在着东、中、西 发展不均衡的现象。D.我国优先发展工业和城市、鼓励东部率先发展的政策,直接影响了各地建设图书馆和发 展阅读服务的能力。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公共图书馆开放程度的逐步提高,馆舍、图书、设备等物质条件的影响开始下降, 管理与服务的意义变得越来越重要。
37、B.藏书楼以“藏量“版本”作为夸耀的资本,图书馆以对图书的管理、读者的服务作为评 判标准,体现了价值观念的娘变。C.据零点公司调查,中国农村公共图书馆建设近乎空白。这一结论虽然具有一定的主观 性,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客观现实。D.图书馆读者人群有优势和弱势之分,公共图书馆应当尽可能多地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资 源或项目,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公共图书馆以读者为价值主体的一项是()A.文华图书科学校的图书馆有丰富的中英文藏书,而且全部开架,即便还是中学生的王佐 良也可以进去随便阅览。B.乞讨者到杭州图书馆读书,曾有读者不满。馆长褚树青说如觉不便可更换座位,但图书
38、 馆无权让其他读者离开。C.疫情期间,上海图书馆收集各界“战疫寄语”,将这些手稿在网上展出,其中包括张文 宏、闻玉梅等名家手稿。D.为满足清华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清华大学在图书馆北馆设立校内首个浸润式阅读 体验中心一一“邺架轩”。4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5 .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材料三中德州市图书馆的公共阅读服务进行评析。【答案】1. B 2. A 3. C4 .首先以零点公司的调查为切入点,引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及公共阅读服务不均衡的 现象;接着列举了不均衡现象的主要表现,即区域、城乡和人群之间的不均衡;然后分 析了不均衡现象的原因,既有政策因素,又有图书馆自身因素;最后指
39、出公共图书馆要秉 持“公平”“均等”的理念,着力推进公共阅读服务的均衡发展。5 .德州市图书馆功能完善,注重场馆、设施等建设,能够为读者提供多元服务,体现了 图书馆公共阅读服务的职能;德州市图书馆交通便捷,在不同的城区拥有新老两个场馆, 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服务人群的不均衡;德州市图书馆本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 念,在借阅、开放上给读者提供便利,体现了以读者为价值主体的服务理念;德州市图书 馆利用检索系统、移动客户端等平台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推动所在服务区域阅读 服务的均衡发展;德州市图书馆面向老人、家长、学生等群体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体现 了 “公平”“均等”的服务理念。【解析】
40、【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A. “为了给后代保存珍贵的文化遗产”错,原文表述只有“在知识与财产均被少数人垄断 的封建社会,藏书楼价值的主客体关系主要是藏主和图书。藏主往往以多少藏量多少珍稀版本竞相夸耀。与此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就是秘而不宣,封闭收藏”,并未 体现为给后代保存珍贵文化遗产的意思;C. “都存在着东、中、西发展不均衡”错,原文表述是“全国范围内存在东、中、西之间 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发展水平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省域甚至地市范围内也存在发达 区域与不发达区域之间的不均衡现象”,可以看出只是城市之间存在着东中西发展不平衡的 特点;D. “的政策,直接影响了
41、 ”错,原文表述是“近30年来,又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 展,客观上拉开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这些差距直接影响到各 地政府建设公共图书馆和发展公共阅读服务的能力”,“直接影响”的原因是“这些差距、 故选Bo【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 “馆舍、图书、设备等物质条件的影响开始下降,管理与服务的意义变得越来越重要” 错,原文表述有“部分公共图书馆本身建设理念、设施布局、管理运行、服务提供,一定 程度上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公众阅读服务实际的需求脱节,也是无法忽视的重要原 因”,原文并未体现出物质条件的影响下降,而“管理与服务”也
42、是重要原因,也并未体现 “越来越重要工故选Ao【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A.全部开放,随便阅读可以体现读者主体;B.乞讨者也可以进馆阅读,可以体现读者主体;C.上海图书馆收集抗疫寄语的做法不能体现“以读者为价值主体”D.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浸润式阅读体验中心可以体现读者主体。故选Co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文章开头段“2006年3月,零点公司在一份关于中国公共服务公众评价指数 报告中 说”“零点公司的调查结论虽然来自普通公众的主观感受,但基本能反映当时的客观情 况。近些年,随着国家各项文化惠民工程的推进,这种不均衡状况有所缓解,但仍待进一 步改
43、善”,由零点公司的调查数据引出我国存在公共图书馆发展不平衡现象;接着第二段“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及公共阅读服务的不均衡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 是区域之间不均衡二是城乡之间不均衡三是人群之间不均衡”,写出了我国公共图 书馆及公共阅读存在的三种不平衡现象;第三段“现阶段公共图书馆建设及公共阅读服务不均衡现象的原因有多种。一个重要原因 在于我国长期实施优先发展工业和城市的政策” “部分公共图书馆本身建设理念、设施布 局、管理运行、服务提供,一定程度上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公众阅读服务实际的需 求脱节,也是无法忽视的重要原因,分析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和公共阅读不平衡的原因; 最后一段,“现代公共服务秉
44、持公平均等的服务理念均应享受基本均等的公共 服务” “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客观上要求公共图书馆建设必须转变观念,想方 设法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着力推进所在服务区域公共阅读服务的均衡发展”,指 出我国公共图书馆与公共阅读达到均衡发展的途径。【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能力。“德州市图书馆是一座具有图书借阅、报刊借阅、信息资料查询、知识讲座、科普教育、 网上信息查询、教育培训等功能的现代化的公共图书馆,在服务、馆舍、设施、网络、理 念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可以看出德州图书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而先进,可以体现 材料一 “除了馆舍、图书、设备
45、等物质条件以外,开始重视人的因素”中的物质条件;“新馆位于会展中心西侧,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读者可乘坐公交车直达”,可以看出德州 图书馆交通方便,方便各种人群前往,体现了材料二需要解决“人群之间不均衡”的观 点;“图书馆本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管理理念服务于社会和广大读者”,可以看出德州 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先进,服务于广大读者,可以运用材料二“部分公共图书馆本身建设理 念、设施布局、管理运行、服务提供,一定程度上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公众阅读服 务实际的需求脱节,也是无法忽视的重要原因”的观点,进行分析;“读者可以通过点击馆藏目录检索查看具体某本图书的馆藏情况,还可以,点击下载移动 客户端进行
46、登录,完成下载电子图书、电子报纸、视频资料以及续借图书等操作”可以看 出德州图书馆查阅方便,完善了各种阅读、借阅途径,操作方便,可以体现材料二“客观 上要求公共图书馆建设必须转变观念,想方设法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着力推进 所在服务区域公共阅读服务的均衡发展”的观点;“中老年古典舞公益培训班开课”“寻找孩子的积极因素”“第三届全市青少年读书故事 会”,可以看出德州图书馆面向各类人群都开放,并且贴近各类人群的阅读实际,体现了材 料二现代公共服务秉持公平均等的服务理念,亦即地不分东西南北、城市乡村, 人不分男女老幼、穷人富人,均应享受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的观点。(二)现代文阅读n (本题共4
47、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小镇上路遥吉普车在咸榆公路上奔驰着。车窗外闪过冬日苍茫的天际,玄黄色的山峦,以及悬崖 上垂挂着的奶白色的冰凌将军透过车玻璃扫视着黄土高原广漠的田野,两只眼睛闪闪发光。他已二十年没回故 乡了。一切似乎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陌生前面出现了一座小镇。他猛一怔。我为什么一怔?他似乎在问自己。他让司机把吉普车停在镇子对面的公路边上,下了车,走过那座古老的弓形小石桥。向那个他一眼就认出来的地方走去。这是一座小学校。他悄悄地立在校门口,胆怯地向里面瞄了一眼,脸上立刻不由自主地显出一种敬畏的 神色,就像当年他第一次站在这里一样。他开始绕着学校的围墙走。一边走,一边仔细地往墙根下瞅着,似乎在寻找什么。他 的心在怦怦地跳着。一点也不错,这就是那个洞,那个在下雨天把校园操场上的积水排在墙外的肮脏的下 水洞。二十年过去了,这个洞几乎还原样地保存着,似乎专门等着他今天来重访。刹那间,那热闹的锣鼓声、丝弦声、秦腔在你的耳边骤然间响起来。大概是八月 十五,校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