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5 课内文言文《爱莲说》-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考点知识盘点(部编版)(解析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4830743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15 课内文言文《爱莲说》-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考点知识盘点(部编版)(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考点15 课内文言文《爱莲说》-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考点知识盘点(部编版)(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15 课内文言文《爱莲说》-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考点知识盘点(部编版)(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15 课内文言文《爱莲说》-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考点知识盘点(部编版)(解析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爱莲说题自主过关(解析版)班级姓名. 过关情况(一)识记注释【蕃)多。独)只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秽)。(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濯,洗。涟,水波。妖, 过分艳丽。中通外直)(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香远益清)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香。益,更加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噫)叹词,表示感慨。(鲜)少。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人应当很多了。宜,应

2、当。(-)识记译句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答案】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积存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答案】(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那里)。3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答案】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4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答案】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5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答案】唉!对于菊花的喜爱

3、,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传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 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三)相关问题1 .通过对莲花的描写,表现了莲花的哪些品格,有什么作用呢?【答案】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通过描写莲的形 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2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答案】莲比拟不慕免得,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菊比拟隐逸的生活态度;牡丹比拟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3 .文中作者对“牡丹”与“菊花”的态度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答案】不同,文中“菊”是正衬,尽管作者不

4、愿意隐逸,但也不反对。文中的“牡丹”是反衬, 因为它是追求名利,贪图富贵的象征,所以作者对它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反对。4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表达了作者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2)作者对追求势力、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 鄙弃。5 .作者说:“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他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答案】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质。6 .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表 达了作者怎样思想?)【答案】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

5、寄予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节操。(四)真题检测(-)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 【答案】洗;旁生枝茎。【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 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句意为: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濯:洗。句意为:不

6、生枝蔓,不长枝节,枝:旁生枝茎。2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B.本文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C. “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D.本文借事喻理,借爱莲之事,喻修身之理。【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文章主旨和写作手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 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BC.正确;D.有误,借物喻理 就是通过对某一事情的描述、概述,归结出其中的特征或意义,用来解释某一客观存在的道理, 本文属于托物言志。故选:Do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以

7、“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衬托自己对莲 花的喜爱,借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B.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 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C.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 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放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 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答案】A【解析】A项中“借景抒情”应为“托物信志”。4 .下面是文中画线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说明这种标点的合理性。噫!

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答案】分号可以分割存在一定关系的两个分句,在内容上突出“菊”和“莲”两种不同种类的 花喜欢之人少的特点,存在并列关系,可以用分号分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用感叹号, 作者发出感叹,表达作者对牡丹所代表的追求富贵的世俗气的厌恶。【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结合 内容可知I,在“菊”和“莲”之间用分号,内容上突出“菊”和“莲”两种不同种类的花喜欢之 人少的特点,存在并列关系;在“牡丹”后面用感叹号,作者发出感叹,表达作者对牡丹所代表 的追求富贵的世俗气的厌恶。据此回答即可。5 .

9、你从“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案】感慨知音少(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即使同道不多,也要坚守志趣,洁身 自爱(永葆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格)做人应该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人,要洁身自好,不与 世俗同流合污。【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思想情感的理解。由“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可知,作者深深 地慨叹:当今之世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趋炎附势钻刺富贵之门的小人比比皆是,对世人缺少 君子之德的遗憾;这莽莽红尘,能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去根治这社会痼疾呢?该句表明作 者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这里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

10、但比喻贴切,然后 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 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6 .依据上文,谈谈“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人格的现实意义。【答案】示例:做人应该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人,要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谈看法。“出淤泥而不染” 一句意思是: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这一句既写莲本身的特征, 又象征着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的美好品质。如: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依 然经常会面对是否随波逐流的选择,更应该注重品德修养,学习作者的君子之风,

11、让我们的人生 之路上多一些高尚之举,做一个正直的,对社会有用的人。(二)【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 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 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12、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有仙则名(出名)B.斯是陋室(这)C.可爱者甚蕃(多)*D陶后鲜有闻(新鲜)*【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 法,如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 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ABC.正确;D.有误,鲜:少。故选:Do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丕回的一项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温故而知新C.濯清涟而不妖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而”的辨析能力。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

13、解“而”的含义, 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A.句意为: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而:连词,表示转折。B.句意为:温习学过的知识就能获得新的理解和感受;而:连词,表示承接。C.句意为: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而:连词,表示转折。D.句意为: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而:连词,表示转折。故选:Bo3.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南阳/诸葛庐B.往来无白/丁C.中通/外直D.不蔓/不枝【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给语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 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AC

14、D.正确;B.有误,句意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故断句为:往来无/白丁。故选:Bo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孔子云:何陋之有?【答案】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何,什么。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句意为: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5请根据【甲】【乙】两文填写表格。选文/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不同的物象相同的志趣【甲】【乙】莲【答案】陋室;洁身自好、不慕名利。【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表现手法及作者情感的能力

15、。结合甲文内容可知,通过对陋室的描绘,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结合乙文内容可知,通过对莲的描绘和赞颂,表 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据此可知,他们相同的志趣是:洁身自好、不慕名利。(三)【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 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

16、,颖 脱 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 邮至 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二年, 解印去县 乃赋归去来兮辞(晋书陶潜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濯清涟而不妖。濯:(2)吏白应束带见之。白: 【答案】(1)濯:洗。(2)白:禀告,报告。【解析】此题考查考生解释文言文实词的能力。作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 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特点,要根据 语境仔细辨析。注意课外文段中的词语在课内出现时的解释。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

17、)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素简贵,不私事上官。【答案】(1)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2)(陶潜)向来简朴自爱,不私下侍奉长官。【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 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 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3.【乙】文中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品质可用【甲】文中“ ”的语句 来表述。【答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解析】理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品质内涵,对接【甲】文爱莲说中能体现这一品质的语 句,即可选定答案。【乙】参考译文:陶潜,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陶潜少年时心怀高尚,知 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 任用他为彭泽令。(陶潜)向来简朴自爱,不私下侍奉长官。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 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 谨慎地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 ”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兮辞。纠错笔记学习小组验收签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