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考试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所谓诗意,当不仅在于使用优美的词汇,表达理想景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品品皆出诗意。王维 的禅味是诗意,李白的幻想是诗意,杜甫对事物的准确描述是诗意,白居易的自相矛盾是诗意,李贺的生 涩别扭也是诗意总之,诗意是一种使我们超越事物一般状态的感觉;因为有了诗意,我们麻木、散漫、 暗淡无光的生命获得再生之力。诗歌的诗意来自我们对于世界、生活的看法,
2、来自我们对于诗意的发现。诗人发现事物诗意的一刹那, 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人与世界相遇的一刹那,而在相遇的一刹那,心灵感应降临的一刹那,人和世界都会 有所改变,生活因此变得迷人,有光彩,神秘,不可思议。陈子昂发现了 “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感 遇其三十四)的诗意,阿波里奈尔发现了一个走在雾中的罗圈腿农夫的诗意(秋天)。许多人漠视生 活中的诗意是因为他们没有勇气切入生活,触及事物。对他们来说,生活不是此时此刻的存在,而是远方、 亿万年时光。他们以为只有物理时空能够给他们距离和词汇,实际上,他们完全不了解他们的心灵。他们 应该对着镜子入神地自我观望三分钟,他们会发现镜子里的人他们从未见过。他们误解
3、了诗歌写作,误解 了马拉美所说的“语言之花”的意思。马拉美所说的“语言之花”是第二位的,一个诗人必须首先让他的 诗歌语言触及那真实的花朵,然后再把它处理成语言之花。诗歌中的真实事物是第一位的。事实上,任何 事物都充满了诗意,无论它们是美的还是丑的,善的还是恶的,明亮的还是昏暗的,只要你发现,只要你 抓住,任何事物一经你说出,都会诗意盎然。(摘编自西川生活的诗意)材料二:我们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或者说诗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为什么诗像 梦一样一直缠绕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我们民族的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能够读几首诗、背几 首诗,因为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
4、。纵观我们民族的文学史,应该说它也是一部诗的历史。大家可能很熟悉胡适先生关于文学史的观点, 那就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他认为中国文学是这样发展的。但你要知道,当时胡适提倡白话文,他的 意思是说文学是发展的、是进化的,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完全是有理由的。为此,他需要寻找一个根据、一 个史实,所以提出了关于文学史的这个观点。然而事实上,他的这个观点把中国文学史中诗的重要地位给 抹杀了。诗在我们中国文学里,实际上从来都是主导文学的,唐诗不谈,宋也是以诗为主。称苏东坡为诗 人他很开心,叫他词人就未必,因为词是诗之余。元明也是如此。到了清代,晚清出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 诗人,在文字狱的背景下,这批文人实际上
5、保存了汉文化的经典,清诗用了很多的文学典故,他们把诗写 得非常含蓄、非常精彩。即便是小说红楼梦,它之所以精彩,也是因为它的诗意。整部红楼梦,写 了许许多多的诗,但曹雪芹是根据小说中每个人的身份在写诗,因此小说中的这些诗并不能代表曹雪芹本 人的最高水准。曹雪芹真正以自己的身份写的诗,流传下来的只有两句:“自傅诗灵应喜甚,定叫蛮素鬼闲暇小聚的;有生活化的,有神话色彩的;有温馨浪漫的,有紧张刺激的。这样就从生活的 方方面面展现了诗在唐朝的重要地位,对于唐人来说,诗无处不在,无时不在。(2)详略得 当,使得文章张弛有度,节奏把握恰到好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的选材特点及作用的能力。作为散文,本
6、文很好地体现 了 “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从选材来看,文章既选取了士大夫阶层,如“白居易与元稹”, 又选取了生活于底层社会的,如“强盗”和“歌女”;既选取了科举考试的,如“钱起”,又 选取了闲暇小聚的,如“王昌龄、高适、王之涣”;既选取了生活化的,如“李涉遇强盗”, 又选取了神话色彩的,如“钱起借鬼谣;既选取了温馨浪漫的,如“驿壁觅诗”,又选 取了紧张刺激的,如“旗亭画壁”。总之,借助丰富多样的素材,生动展现了诗在唐朝的重 要地位。其次,诸多素材的使用不可能平均使用笔墨,因此选材也做到了详略得当。详写的 有白居易和元稹的“驿壁觅诗”“李涉遇强盗”以及“旗亭画壁二略写的如李白对孟浩然、 杜甫对李白
7、、张籍对杜甫的敬仰。因此本文选材虽多,却恰到好处,并不显得繁琐。10. 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瞪视”的意思是“瞪着眼”,意思完整,关 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B、D; “外若”修饰“不为忤”,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 项A。11. 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文章的省和劝学参 省中省的含义相同”错误,含义不同,劝学中“省”指“省察”。12. 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项,“杜甫因自幼同房 瑁就有深交”错误,强加因果。由原文“与房瑁为布衣交。瑁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 罪细,不宜免大臣”可知,杜甫和房瑁是平民之交,房瑁因为受他
8、的门客董延兰(牵累), 被罢黜了宰相职务。杜甫上疏说:“罪行小,不应该罢免大臣。”由此可知,原文只是说他们 是“平民之交”,并不是“深交”。13. (1)李邕惊叹他的才器,主动前去见他。(杜甫)考进士没有考中,困居在长安。(2)唐肃宗即位,杜甫穿着破旧的衣服,想要从邮州投奔皇帝外出停驻的地方,(中途) 被寇贼捉住。【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赋分点:(1)奇:意动用法,感到 奇怪。不中第:科考落第。困:困居。(2)羸服:疲困衰弱。行在:皇帝的住处。为贼所得: 被寇贼捉住。14. 房瑁罪小;房瑁有才能;房瑁深忧君主;房瑁有大义。【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由原文“甫
9、上疏言:罪细,不宜免 大臣”可知,杜甫上疏说:“罪行小,不应该罢免大臣。”由此得出,因为房瑁罪小;由原 文“瑁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房瑁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可知, 房瑁,是宰相的儿子,年轻时就树立远大理想要成为纯儒,有大臣的体器,时人认为房瑁有 三公之才,陛下果然委以宰相一职,由此得出,房瑁有才能;由原文“观其深念主忧,义形 于色”可知,我看他深切地为陛下担忧,形色中显出大义,由此得出,房瑁深忧君主,有大 义。【参考译文】杜甫字子美,年轻时贫困不能够依靠己力而有作为,离家出游吴越、齐赵之间。李邕惊 叹他的才器,主动前去见他。(杜甫)考进士没有考中,困居在长安。语文试题第1
10、0页(共14页)天宝十三年,唐玄宗到太清宫举行朝献典礼,到太庙举行朝享典礼并到南郊祭天,杜甫 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 拔为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职,后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和颂(两 种文体),于是就自己大力赘扬自己,并且说:“自先祖恕、预以来,继承儒学保有官位十一 代,等到(祖父)审言时,凭文章出众而显贵于中宗时。臣依赖继承的祖业,从七岁开始写 文章,将近四十年,然而却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私下里担心漂泊而死于路途沟壑, 还希望皇上同情、怜爱我。如果让臣依照先祖为国守职的往事来任用臣,使臣从久遭困辱的 泥淖中挣
11、出,那么臣的著述,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在文章的沉郁顿挫、逢时随机撰作 上,可以企望赶得上扬雄、枚皋。有这样的臣子,陛下怎能忍心舍弃不用呢?”适逢安禄山叛乱,皇上逃入四川,杜甫避乱奔走于泾、渭等三江流域。唐肃宗即位,杜 甫穿着破旧的衣服,想要从邮州投奔皇帝外出停驻的地方,(中途)被寇贼捉住。至德二年, 杜甫逃往凤翔拜谒唐肃宗,被授右拾遗的官职。杜甫和房瑁是平民之交,房瑁因为受他的门 客董延兰(牵累),被罢黜了宰相职务。杜甫上疏说:“罪行小,不应该罢免大臣。”唐肃宗 大怒,召见三司来质问。宰相张镐说:“如果让杜甫抵罪,这是在断绝进言的道路。”唐肃宗 (怒气)才缓解。杜甫谢恩并说“房瑁是宰相的儿子,
12、年轻时就树立远大理想要成为纯儒, 有大臣的才器,时人认为房瑁有三公之才,陛下果然委以宰相一职。我看他深切地为陛下担 忧,形色中显出大义,只是他的性情失之于粗疏。我感叹他功名未就,志气被挫败,希望陛 下您弃小错取大德,所以冒死上疏,我言词近于激烈、违背了圣意。陛下赦免了罪当百死的 我,又赐我性命,这是天下的大幸,不仅我独自蒙受圣恩。”但是皇帝从此很少在采纳他的 进言了。当时到处是盗寇抢掠,而杜甫家眷寓居于那州,生活终年艰难贫穷,幼弱的家人甚至被 饿死,因此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前往那州探视。跟随肃宗回到京城,出任华州司功参军一职。 适逢严武统辖剑南东西二川兵马,杜甫前往投靠他。严武再次统领剑南时,上表
13、朝廷推荐杜 甫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因为与杜甫是世交,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 望。杜甫见严武,有时不戴头巾,而性格狭隘急躁狂诞傲慢,曾经酒醉登上严武床,瞪着眼 说:“严挺之竟然有这样的儿子”,严武也是暴躁勇猛的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内心恨杜 甫。有一天想要杀杜甫和梓州刺史章彝。召集官吏在门前,严武将出去的时候,帽子被帘子 的钩钩住好几次,左右的人(把这件事)告诉严武的母亲,严武的母亲跑去相救,严武才作 罢,只杀了章彝。严武死后,崔阡等作乱,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于是客居耒阳。当 地县令送给他烤牛肉和白酒,大醉后一个晚上死去,终年五十九。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拘小节,喜好谈论天
14、下的大事,空阔而不贴合实际。年轻时与李白 齐名,当时号称为李杜。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坚持自己的气节不被玷污,创作诗歌, 感伤世事同情弱者,忠诚不忘君主,人们都哀怜他的忠义。15.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的能力。C. “营造 寂寥苍凉的意境”不对。本词写的是春天,白梅似雪、落英缤纷、春草萋萋,所以说营造了 “寂寥苍凉”的意境是不准确的。应是冷清、静寂,词人触景生情,抒发了怀人念远、忧思 难禁之情。16. (1)对写法。“雁来”“路遥”两句,词人从对面落笔,雁来信不来,徒增愁恨,路 遥梦不成,欲归未能。不直抒胸臆,而是落笔对方,将词人对离人的眷念和怀想含蓄道出
15、,语文试题第11页(共14页) 无理而妙,委婉之至。(2)比喻。把离别的愁恨比作远接天涯、绵绵无尽、无处不生的春草, 正在不断繁衍滋生,触目所及,无法摆脱。满腔愁绪如春草弥漫无边,溢满时空。既形象贴 切,又委婉深沉,余思不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下片的意思是:鸿雁已经飞回而音信 毫无依凭,路途遥远,要回去的梦也难形成。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 繁生。古人有雁足传书的故事。“雁来音信无凭”是说雁来了,信没来;雁归了,而人未归。 “路遥归梦难成”,从对方难成归梦说起,是深一层的写法,含蓄道出了词人对离人的眷念 和怀想。“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把怀人的情
16、思比作远连天边的春草,正在不断地 繁衍滋生。“更行” “更远”“还生”以春草的随处生长比离恨的绵绵不尽,委婉,深沉,余 思不尽。17. (1)爱而不见 搔首蜘胭(2)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3)黄鹤之飞尚 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1)蜘,(2)汩;(3)猱。18.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衔接能力。依据前句“书法不仅在于外在的美, 更在于妙笔生出的高尚的德操”,强调“妙笔”,因此先说“用笔”,而“妙笔”与“高尚的 德操”有关,故“用笔在心”,然后按照逻辑,则有“心正则笔正” 一说。19.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
17、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为借代,以“黑白两色”借指书法艺术,以特征、 工具代替本体。A.为比喻,体现在“卷起千堆雪”,“雪”喻指浪花;B.为拟人,体现于“愁 心与明月”“随君”,赋予“明月”以人的情感行为;C.为借代,体现于“烽火”和“万金”, 用特征分别代指战争和金钱;D.为比喻,体现于“弓如霹雳弦惊,本体为“弓”,喻体为 薜历O20. 成为儒家土大夫的一种典范、更成为书法学习者初学书法的必修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由原文“这种书家思想,一直流传后世, 因而成为儒家土大夫的一种典范、更成为书法学习者初学书法的必修课J可见“因而”使 用不当,前后无
18、因果逻辑,应该是承接或并列关系,直接删掉即可;另外语序不当,应该按 照由浅到深的思路来安排顺序,以便呈现逻辑上的递进关系,先说小的方面,即“成为书法 学习者初学书法的必修课”,再进而说大的方面“成为儒家士大夫的一种典范”。21.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D与文段中的破折号均表示解 释说明。A.表示插入语。B.表示话题的转换。C.表示总结上文。22. “蚕食”本意指像蚕吃桑叶那样一点一点地吃掉,比喻逐步侵占。用在句中,能更 形象地写出男子因对女子的思念之情逐步加深而渐渐失眠的情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重点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男子因思念女 子而失眠。“蚕食”
19、,像蚕吃桑叶那样一点一点地吃掉,比喻逐步侵占。此处使用“蚕食”能 化抽象为形象,使表达更生动,形象地写出男子因对女子的思念之情逐步加深而渐渐失眠的 情形。23.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语文试题第12页(共14页)本题属于任务驱动作文。要全面审清题意,明确题目中的各项要求,如写作范围、文体、 主题、篇幅等。要把握材.料,力求吃透材料,把握主旨,领悟内涵。这样才能使作文立意准、 立意高。材料解读:本次的作文内容要求很明确,从语言、构思、意象、情感等方面选择一两个 角度,赏析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分享自己的审美体验。任务解读:1 .文体任务:给广播站编辑写一封信;2 .情境任务:推荐
20、一首古典诗词向同学们朗诵。【立意】1 .如写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侧重此词景、史、情融为一体的艺术特点;2如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以侧重此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的爱国情怀。【参考例文】我最欣赏的诗一一念奴娇赤壁怀古 编辑同学:您好!我推荐的篇目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每当我读起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的时候,心情总是久久不能平静:苏轼竟能将景、史、情融为一体,真是令世人赞叹不已!此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 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
21、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 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 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 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二此词怀古抒情,描写了苏轼他自己壮心消磨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苏 轼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他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全都包含在这首词 中。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 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
22、苏轼却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风 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何足悲叹!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 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接下两句切入怀古主题,专说三国赤壁之事。“人道是”三字下得 极有分寸。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但今湖 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 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议论。“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 壮观景象。其中“穿” “拍” “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如果把破除传统作为“伟大”的一项基本素质
23、的话,苏轼之于伟大是当之无愧的。与花 间词中“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的幽约词境相比,苏轼词的逸怀浩气、举首高歌,无 疑是为世人开拓了一个新的世界。他的那些“似诗”的小词、“句读不葺之诗”,尽管在当世语文试题第13页(共14页)备受争议,但如此高远的气象、如此开阔的境界、如此旷达的风格还是令世人称奇。希望编辑同学能采用我的推荐,谢谢!XXXXX年X月X日语文试题第14页(共14页) 排场。”这两句诗很明显有“诗鬼”李贺的味道,这也说明曹雪芹本人其实是一个诗人,而且是个非常好 的诗人。(摘编自陈鹏举用诗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材料三:所谓“诗意地栖居”,是人的生活、生存的诗化。“诗意
24、”的内涵是丰富的,而且是多指向的,但是, 笔者以为,其本质是明确的,那就是自由与和谐。自由自在,其乐无穷,这是世上善良人们共有的体验; 自然而然,生趣盎然,则往往又是人们生存中滋生诗情画意的根本元素。但人类的生存并不仅止于单向度 地依附于自在的自然,或终日满足于欣赏自在的自然,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还要进行能动的创造性实践, 即所谓“充满劳绩”。所以,如何使得人类的实践行为(包括对自然的“人化”)成为充满“诗意”的创 造,亦即如何在“充满劳绩”的同时,为人类的生存创造出更大的自由空间与和谐境界,这是问题的关键 人类生存实践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人类作为从自然环境中剥离而出的一个智能物种,本质上就与自
25、然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缘关系。在 人类历史发展演进的过程中,这二者之间,有过对立,有过混乱,有过和谐,有过平衡。顺应自在的自然 环境,以求生存,是人类的天性;改造自在的自然环境,以求更好地生存,是人类的特性。总而言之,生 存与发展的需求,总是促使人类与自然环境保持一种根本性的关系。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自然 界从“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对它的关系完全 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变成了对人类有益的、为人服务的对象。它 或者作为人类的生活环境而出现,或者成为人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资料来源,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不 可
26、缺少的组成部分。故而,人类在生存实践中必须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包括在人类发展中对于自在的自 然世界的改造,也应当把握适度。(选自宋生贵人类生存的诗意之源,有删改) 1.下列关于诗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意不仅在于使用优美的词汇,表达理想景观;更是一种使我们超越事物一般状态的感觉。B.诗意使麻木、散漫、暗淡无光的生命获得再生之力,使生活变得迷人,有光彩,神秘,不可思议。C.诗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诗意或可称为中国文化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前人为我们 留下大量诗歌的原因。D.人类追求的诗意的生活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的,其理想境界是自由与和谐。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
27、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发现诗意,要了解自己的心灵,并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看法。B.只要有勇气切入生活,触及事物,产生心灵感应,你就会发现诗意就在眼前。C.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中国唐以来的文学史,是值得商榷的。D.无论禅味或是幻想,无论美丑或是善恶,任何事物都会诗意盎然。3 .下列材料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三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A.山中一夜饱雨,次晨醒来,在旭日未升的原始幽静中,踏着满地的折枝和仍在流泻的细股雨水,步 上山去。B.修建青藏铁路时,修建了众多的野生动物通道,以保障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迁徙和繁殖。C.我国发射了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与极地轨道气象卫星相
28、辅相成,构成我国气象卫星应用体系。D.山脚下,小河旁,水田里,一头牛,一个人,似乎未动,其实在动。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4分)5 .根据三则材料,“诗意”的作用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n (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诗是空气,诗是呼吸 潘向黎读关于唐诗的各色文字,常常惊讶于诗歌在当时生活中的地位。当时科举举士,以诗取士,使得整个 知识分子阶层几乎都是诗歌作者。诗歌作者群空前广大,诗歌影响遍及社会各阶层。但是在和一些“情节”相遇时,我仍然感到吃惊,才知道自己的想象和事实相比是何等苍白。怀着这 种愉快地“受打击”的心情,一路追寻,终于发现,
29、在那个时代,诗歌是空气,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诗 歌是呼吸,所有的人每时每刻都不能停息。看“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这句。诗本身质朴无华,但是它所揭示的历史真实却让我惊 叹。元和十年,白居易从长安贬江州,经过蓝桥驿,看到了八个月前元稹自唐州奉诏回长安路过这里时, 在墙上留给他的诗。白居易出长安和元稹回长安,有一段道路是一致的,所以既然在一处看到了元稹留给 他的诗,后面沿途的许多驿站,可能还有元稹的题诗,白居易每到一处就格外留心。让我惊叹的不是这两 位诗人间的友谊,不是他们命运的沉浮,而是当时那种交流的方式和诗作发表的自由度。试想:长路迢迢, 一路行去,每个驿亭都有诗,墨痕历历,诗韵淋漓,
30、在墙上,在柱子上,在你目光所及的每个角落。其中 有你的朋友的作品,甚至就是留给你的。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诗的太阳照彻,诗人之间容不下任何“相轻”的阴暗,他们是那样光明地互相欣赏和敬慕。李白是这 样看孟浩然的:“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是这样看李白的:“白 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而杜甫自己拥有众多铁杆“粉丝”,其中诗人张籍爱得别出心裁,居然将杜诗 当药喝。具体“制法”是:拿来一卷杜诗,烧成灰烬,然后调了蜜制成蜜膏,经常冲来喝,他说这是为了 “令吾肝肠,从此改易”。真是痴得可爱。离风雅、教化最遥远的阶层呢?那就看看强盗吧。李涉曾到九江,在一个渡口遇到强盗,问他是谁
31、, 随从报了他的名字,强盗首领说:“若是李涉博士,我们就不抢他的财物了,久闻他的诗名,给我写一首 诗就可以了。”李涉就写了这首诙谐的诗:“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娃,世上 如今半是君。”那个强盗首领很高兴,反而送了许多东西给李涉。不要说人,就是唐代的鬼都对诗念念不忘。“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在省试时面对“湘灵鼓瑟”这 个命题,写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深得试官嘉许,被擢为高第。但这两句 的原创者不是他,而是鬼。这是钱起在一个月夜听见的“鬼谣”,在考试时看到诗题里有一个“青”字, 想起了这两句,就把它写进诗中,果然不同“凡”响。这鬼,真正是才华过“人”
32、啊。说到鬼神不免凄清,那就说个热闹的吧。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一日天寒微雪, 三诗人来到旗亭(酒楼)小饮。后来来了一群梨园伶官在这里举行宴会,然后是几个正当妙龄的歌女出场。 王昌龄等人就偷偷约定:“我辈各擅诗名,一直难分胜负。今天可以暗中听她们唱什么。”第一个歌女唱 了: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就在墙上画了一 痕说:“一绝句。”有人唱:“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高适就画一痕说: “一绝句。”王之涣并不着急,指着最漂亮的歌女说:“等这个唱来,如果不是我的诗,我就终身不敢与 你们争衡;若是我的诗,你们就该
33、奉我为师。大家笑着等下去。那个最漂亮的歌女终于轻启朱唇,莺声 吻吻,唱的不是别的,正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三位诗人不禁一起大笑起来。多么奇妙的聚会。多么辉煌的墙壁。多么幸福的诗人。诗是哭,诗是笑,诗是空气,诗是呼吸。这一切确实发生过,那个朝代,叫唐朝。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便提到唐诗作者众多、影响广泛;后文的许多诗人、许多社会生活场景,正好呼应、印证 了这点。B.文中所讲的诸多故事中,有许多诗、许多人,还有诗人之间诗意的交往,它们都是服务于文章主旨 的。C.钱起听“鬼谣”而作诗
34、,情节固然奇幻,但情绪过于凄清,用来举例效果不太好,作者也认识到了 这点。D. “旗亭画壁”的故事是全文的重点和亮点,它富于波澜,一波三折,使文章的意趣和情绪都达到了 高潮。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人称“我”不时在文章前半部分出现,抒发感慨,仿佛在和读者分享自己的感悟,增强了文章 的感染力。B.本文开头的故事温馨浪漫,结尾的故事紧张刺激有悬念,文章的节奏在其间逐渐加快,很有章法。C. “离风雅、教化最遥远的阶层呢?那就看看强盗吧。”通过设问来承上启下,过渡简洁清晰。D.文章的叙述多是对史料的白话翻译,对于诗歌则全部直接引用。文、白之间的搭配和切换十分自
35、然。8 .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诗是空气,诗是呼吸”? (4分)9 .本文选材有什么特点及作用?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 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 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 沟壑,伏惟天子哀
36、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 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乱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 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瑁为布衣交。瑁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 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日:“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瑁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 有大臣体,时论许瑁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臣叹其功名未 就,志气挫翅,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
37、 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时所在寇夺,甫家寓哪,弥年艰霎,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师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 入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日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 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阡 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 诗,伤时相弱,情不忘君,人怜
38、其忠云。(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日/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B.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日/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C.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日/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D.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日/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飨庙,“飨”通“享”。是指帝王祭祖
39、庙。文中的“飨庙及郊”是指玄宗到城郊祭祖庙。B.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文中“六经”和师说中的“六艺”相同。C.省视,指看望父母、尊亲等。文章的“省”和劝学“参省”中“省”的含义相同。D.李杜,杜甫年轻时与李白齐名,当时号称为“李杜”。“小李杜”指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甫很有文才。杜甫虽然没有考中进土,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年间受到皇上的赏识。B.杜甫仗义执言。杜甫因自幼同房瑁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瑁受牵连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救助。C.杜甫时有率性。严武和杜甫是世交,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而杜甫对待严武常有放肆行为。D.杜甫
40、常年漂泊。杜甫年轻时曾游历吴越齐赵,曾经寓居西南天地之间,最后客死在耒阳。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2)肃宗立,自邮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14 .简要概括杜甫为什么要替房瑁辩驳。(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清平乐【注】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注】乾德四年(966年),后主弟从善入宋不得归。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开端,点明事由与季节,春
41、意正浓之时,“别来”之阴影笼罩一切,白梅似雪,落英缤纷,使 人为之黯然神伤。8. “砌下”“还满”写出落花之多、伫立之久,此两句描绘的画面冷清静寂,也正反映了词人内心的 冷寂,表现了词人无限哀伤的情怀。C.全词语言淡笔勾勒,委婉深沉,撷取身边日常所见之物,营造寂寥苍凉的意境,给人独特的审美感 受。D.结句在句法上一波三折,在语意上一唱三叹。顿挫有致,情韵俱生。与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 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一气直下,各有其妙。16 .这首词写离情颇具特色,下片感情抒发尤为缱绻宛转,赏析下片如何实现这种效果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42、(6分)(1)静女中“极写女孩活泼的形象,“” 一句则表现了男子焦灼不安 以及用情之深的情态。(2)屈原离骚(节选)中表明时不我待,应珍惜时间的句子是“,(3)李白蜀道难中,通过虚写映衬表现蜀道雄奇险峻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他不是诗而有诗的韵味;不是画而有画的灵动;不是舞而有舞的飘逸; 不是歌而有歌的悠扬。轻轻地翻开那些令人敬仰的书家作品,一种情愫苏醒了。王羲之的作品出神入化, 妙不可言,宛如“群鸿戏海,舞鹤游天”。颜真卿的作品厚重、古朴、苍劲,像一座千年古钟历代书 法家如
43、洒落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珍珠,散发着璀璨的光芒。无论是典藏书籍,还是碑文石刻;无论是中堂条幅,还是门楣楹联。书法的内容或说古论今警醒世人, 或传承伦理道德教人向善,或托物言志净化心灵。书法不仅在于外在的美,更在于妙笔生出的高尚的德操。 ()o不仅反映一种书法境界,更有对百态的领悟。这种书家思想,一直流传后世,因而成为儒家士大 夫的一种典范、更成为书法学习者初学书法的必修课。天地之间只有黑白两色最为分明,黑白两色,清淡 嚏&经过千年凝练与沉淀,历久弥香。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用笔在笔正,笔正则心正 B.心正则笔正,用笔在心C.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D.笔
44、正则心正,用笔在心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20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n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诗经,是经年已久的爱好,且阅读的热情并不随时光流逝而消退。阅读的理由很简单,我 一个生活在现代的小女人,从少女时就有轻轻的怀想,渴慕做一名布衣乌鬓的古代女子,在打湿了花朵与 衣襟的月色下,安静而忧伤地等候可以带给自己幸福的良人。每当那些神秘而优美的诗名顺流而下,御风 而来,我的心幕上
45、便恍若上演着尘封已久的往事。那是一场轻快且世俗的爱恋,在关关雎鸠的应和中,美丽的女子不再漫步云端,她美目四盼,唇边带 笑,长发飞扬,裙裾飘飘,于清风流水中驾一叶扁舟,采几束苻菜,女子灵动的指尖流淌着醉人的光阴。 当夏日淡黄的苻莱花堆满船舱,女子的笑容吸引着斯人。一低头,便可听见心灵深处悠远的回响,那是斯 人在叹唱:“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时,他尚不知在日后绵长的思念中,女子的倩影是如何一点点蚕 食他的睡眠,更不知当他寤寐思服、辗转反侧之时,星夜中另一颗因爱而纤弱的心,也彻夜难安。21 .下列各项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 “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一一他有这样的
46、感觉一一微笑着说。B. “今天下午又要考试了快看,那边发生了一场车祸!”赵明明喊道。C.他学历高、业务能力强、精力旺盛一一是最好的班主任人选。D.红豉罐头的盖子一一那一扇铁门一推开,就好像鸡鸭一般地无秩序地冲出一大群没有锁链的奴隶。22 .文中画线句“女子的倩影是如何一点点蚕食他的睡眠”,运用“蚕食”这个词语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 析。(6分)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校园广播站向广大同学征集朗诵作品,请你给广播站编辑写一封信,推荐一首古典诗词向同学们朗诵。 可从语言、构思、意象、情感等方面选择一两个角度,赏析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分享自己的审美体验。要求:
47、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C.“诗意或可称为中国文化 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前人为我们留下大量诗歌的原因”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一 段“我们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或者说诗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 是为什么诗像梦一样一直缠绕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我们民族的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 子从小能够读几首诗、背几首诗,因为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可知,选项 杂糅信息,因果逻辑关系混乱;“前人为我们留下大量诗歌”的表述于文无据。故选C。2 .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48、。D. “任何事物都会诗意盎然”说法不 正确,根据材料一结尾段“只要你发现,只要你抓住,任何事物一经你说出,都会诗意盎然”, 可见在作者看来任何事物都充满了诗意,但需要你去“发现”、去“抓住”、去“说出”,选 项表述绝对。故选D。3 .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概括出材料 三的观点,即“人类在生存实践中必须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包括在人类发展中对于自在的 自然世界的改造,也应当把握适度”。A、B、D三项均表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可以作为论 据支撑材料三的观点。C.发射气象卫星,构成我国气象卫星应用体系,这是一种发展成就, 没有体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故选C。4 . (1)论证结构上,采用总分结构,先说“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然后依据时 间顺序列举事例分析。(2)论证方法: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