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赣西转型升级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山*** 文档编号:94756192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12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四五”时期赣西转型升级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十四五”时期赣西转型升级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四五”时期赣西转型升级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五”时期赣西转型升级发展规划.docx(9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十四五”时期赣西转型升级发展规划赣西地区包括宜春、新余、萍乡三市,东邻大南昌都市圈, 西接长株潭城市群,是江西“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 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 年末,赣西地区常住总人口约800万,占全省总人口17.7%;地区生产总值4755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18.5%。为加快推动赣西地区转型升级,依据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 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江西省 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赣西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若干 意见,结合赣西地区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十四 五”时期指导赣西地区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纲领 性文件,是编制相关专项规划

2、、布局重大项目的重要依据。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2第一章 规划基础第一节 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赣西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 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特 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区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发展 平衡性、可持续性不断提高,主要经济指标较“十二五”末实现 大幅提升。2020年,赣西地区生产总值合计达到4755亿元,比 2015年净增1600多亿元;财政总收入合计达到748亿

3、元,比2015年净增170多亿元。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 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夯实,服务业量 质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向好,传统产 业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合计超过90%。改革开放合作成效显著。 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深化,“放管服” 改革走深走实,“一次不跑”、“一次办好”便民服务和“赣服通” 推广运用走在全省前列。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2020 年赣西地区出口总额达到45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9.7亿美元,3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和新宜吉转型合作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城乡发展面貌明显改善。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 进,城市功能和品质显著

4、提升,萍乡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 家森林城市,新余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宜春市六 个县列为省美丽宜居示范(试点)县。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厕所革命、村点整治、红色名村建设持续推进,农村面貌得到全面改善。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 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三大” 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PM2.5、PM10 平均浓度持续下降,空气优良天数占比明显上升,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第二节 发展背景当前,我国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综合国力日益强大, 制度优势日益彰显,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没有改变,为赣西地区提供了总体有利的发展环境。以国内大循 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

5、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必 将催生新一轮政策机遇、市场机遇和开放机遇,为赣西地区推动 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 大区域战略深入实施,大南昌都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等省级重大 战略加快推进,为赣西地区转型升级拓展了新空间。特别是全省 上下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提出的“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更高要求,为赣西地区转型升级指4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对赣 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冲击不容忽视。国内结构性、体制 性、周期性问题持续凸显

6、,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极化”对赣 西地区要素资源“虹吸效应”持续增强。赣西地区创新能力不足, 工业传统产业“量大势弱”与新兴产业“势强力弱”并存;中心 城市辐射力不强、生产要素聚集能力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生态保护任重道远,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仍然艰巨繁重。第三节 重大意义赣西地区是全省重要的工业基地,资源、产业、基础设施等 支撑能力较强,城镇化水平较高,中心城市紧密相连、同城化趋 势明显。推动赣西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赣西区 位优势,强化与大南昌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对接合作,更好对 接融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提升我省在新发 展格局中的地位;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7、推进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打造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有利于挖掘对外合作 潜力,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资源要素自由高效流动,加快构建 内外并举、量质双高的开放格局;有利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绿色5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有利于落实我省关于构建“一 圈 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战略部署,促进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第二章 总体要求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 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 记视察江西重要讲

8、话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 总基调,坚持省委“二十四字”工作思路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首 要战略,以绿色生态、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创新、扩大开放 为主要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 进城乡融合发展,着力增强创新驱动能力,促进赣西地区经济发 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打造全省构建新时代区 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为江西“在加快革命老区高 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奋力谱写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江西篇章提供强大支撑,为描绘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作出积极贡献。第二节 基本原则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全面贯彻“绿色崛起”理

9、念,着力推6进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绿色发展,根据资源生态承载力布局生 产力,构建独具特色、竞争力强的绿色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耦合发展。开放合作、创新引领。 以双向开放为突破口,以“一带一路” 建设为牵引,共同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强与国家重大区域战 略对接,积极承接先进制造业转移。强化创新能力建设,以创新 带动转型发展、经济增长和质量优化,从需求侧拉动转向供给侧推动,实现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双提升。因地制宜、先行先试。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 作用,在产业转型发展、要素市场一体化、营商环境优化等领域 先行先试,大胆创新,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 鼓励三市

10、突破行政区划壁垒,扩大开放开发合作领域,不断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共享共赢。 发挥三市比较优势,整合生产资源和 市场要素,优化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提升专业化、差异化、集 聚化水平,推动设施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进,在协同中促转 型,在转型中增协同,形成各具特色、错位互补、协同发展的转型发展格局。第三节 区域发展定位全省产业转型升级样板区。 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7化、绿色化转型,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努力建成中部地区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部地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加快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 制机制,

11、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和城市功能互补联动,增强中心 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带动力。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城乡 基础设施一体化建管模式,完善城乡公共服务统筹推进机制,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全国生态康养宜居胜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强化生态修复和保护,加大海绵城市建设力度,大力发展 大健康产业,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通“两山”转 化通道,打造幸福产业新高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吸引和集聚人气,建设环境优美、生活优质、康养宜居的美丽赣西。第四节 主要城市发展定位宜春市。积极发挥宜春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作用,联动新余、 萍乡相向一体化发展。做大做强新能源、生

12、物医药、电子信息、 先进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纺织、建材、食品等传统产 业,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加快打造丰城、樟树、高安增长极, 建设(南)昌铜(鼓)生态经济带,推动袁州、上高、万载融合 发展,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全国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全国健康养生基地。新余市。 准确把握“工业强市、区域小市、山水美市”定位,8坚持走“特优强富美”精品发展路线,推动钢铁、光伏、装备制 造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锂电新能源产业,推进电子信息、装备 制造、麻纺、硅灰石等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 建设新宜吉转型合作示范区,打造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强市、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全国中小城市创新示范城。萍乡市。

13、 充分发挥“赣西门户”新优势,积极对接长株潭城 市群,培育壮大电子信息、节能环保、装备制造、金属材料等新 兴产业,大力改造提升冶金建材、工业陶瓷、花炮、电瓷等传统 产业,推动海绵城市产业全链条发展,建设区域性高铁枢纽,打 造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内陆开放湘赣边区域合作核心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第五节 发展目标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投资效益持续提高,消费贡献不断增大, 外贸进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到2025年力争接近7000亿元。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 快,新兴产业和制造业核心

14、竞争力不断提升,产业研发投入强度、 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重点行业和企业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形成5个左右千亿级产业集群。深化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更9大突破,市场效率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市场主体更加 充满活力。积极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提升, 各类资源要素流动更加便捷高效,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和新宜吉转型合作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文 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地表水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例、空气质 量优良天数比例及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 固,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

15、显著,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国内领先、全省前列。区域城乡发展呈现新面貌。 全面建立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 中心城区集聚力和辐射带动力显著提升,推动宜春打造区域中心 城市、新余打造中部地区民生幸福标杆城市、萍乡创建城乡融合 发展实验区;着力补齐乡村区域发展短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显著进展。第三章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聚焦实体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 展和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 领、传统产业为基础、新兴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一节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0改造提升传统产

16、业。 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改造,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技术水平。推广节能环保和 清洁生产工艺,引进节能环保解决方案提供商,建设一批绿色园 区、绿色工厂。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业,推动钢铁、工业陶瓷(电 瓷)、建筑建材、花炮、食品、纺织等行业高端化升级,不断提高产业附加值。专栏1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重点1 .建筑建材。推进分宜海螺公司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江西中材公 司发泡陶瓷材料、江西广新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支持新余 学院作为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研发平台。在高安、丰城、上高、宜 丰等地布局建筑陶瓷产业,发展功能型陶瓷产品;在宜春经开区、袁 州、丰城、上高、万载等地布局新型墙

17、体材料产业,发展建材部件和 可再利用建材产品;在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袁州、樟树、丰城等地 布局智能金属家具产业,加速推动传统金属家具迭代升级。加快推进 中国建材产业园、仙女湖装备式建筑产业园、芦溪电瓷小镇、萍高(安 源)电瓷产业园、海绵建材等一批重点项目,打造萍乡国家电瓷高新 技术产业化基地。加快推进国家工业陶瓷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湘东 区工业陶瓷公共创新平合、国家电瓷检验检测中心二期建设。推动渝 水区消防产业园项目建设,组建检测、研发、数据云三大中心。2 . 食品。袁州、丰城、万载、宜丰、靖安、铜鼓、奉新、莲花、 芦溪等地重点发展大米、油茶、中药材、水果、蔬菜、畜禽等富硒农 业。上高、高安、

18、万载、上栗、芦溪等地重点发展特色休闲食品、肉 制品精深加工和粮油品精深加工产业。樟树、丰城、上高、宜丰、明 月山、武功山等地重点发展天然饮用水、功能性饮料、健康酒产品, 推进萍乡市农产品精深加工园、萍乡经开区食品产业园、上高绿色食 品产业园、甘源食品生产线智能化数字化、伍子醉槟榔生产线等项目 建 设 。3.纺织鞋服产业。在奉新、上高、高安布局纺织产业,在宜春经 开区、袁州、上高布局鞋革产业,在宜春经开区、袁州、奉新、高安 等地布局服装产业,支持新余建设仙女湖区中国中部鞋业创意产业孵 化园(新履小镇)。加快麻纺服饰产业园、中国(江西)国际麻纺城等 11项目建设,积极建设麻纺国家级检测中心。4.

19、钢铁。 以新钢公司、萍钢公司为依托,全面布局钢铁生产、钢铁加工、钢铁金融、钢铁物流。加快新钢钢铁产业园、萍乡钢铁循环 经济产业园、湘东区萍乡钢铁产业园建设。5. 花炮。 支持萍乡实施花炮产品附加值、环保应用、品牌能力、文化内涵四大提升工程,推进上栗烟花鞭炮设计中心、花炮文化博览 园建设,推动万载花炮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坚持产业规模化、技术高端化、发展集约化方向,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研发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新 型锂离子动力电池,推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取得更大突 破。开展电子信息、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 术攻关,推进一批生物药创新成果和化学药物项目落地。大力发 展

20、特种电机、工程机械和智能专用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 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高效节能技术设备和环保治理技术设备产业:专栏2新兴产业发展重点1 . 新能源。加强锂电产业抱团合作,推动新余实施中国锂电谷项 目,支持宜春经开区做大做强国家锂电新能源产业化基地;支持赛维 上市融资、海外投资,引导瑞安、添翼新能源等骨干企业实施产业提 升项目;积极发展电动汽车相关产业。2 . 新材料。巩固锂盐优势,建设赣锋锂业年产2.5万吨高纯碳酸 锂、1万吨氟化锂项目,雅保三期2.5万吨锂盐和东鹏2.5万吨锂盐、 袁州兴锂新能源综合材料、高安西美克科技铝型材及塑材、上栗粉末 冶金及陶瓷基复合材料等项目。依托硅灰石储量优

21、势,建设新余非金 属矿(硅灰石)产业园。3. 电子信息。依托新余高新区、分宜工业园区、宜春经开区、樟 树电子信息产业园、袁州产业园、高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丰城高新 技术产业开发区、上高电子信息产业园、万载电子显示产业园、萍乡 经开区周江电子信息产业园、安源电子信息产业园、赣湘产业园电子 信息孵化基地、芦溪电子信息产业园、上栗5G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莲 12花电子信息产业园,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材料及元器件配套 生产基地。推动沃格光电玻璃精加工、亿铂电子智慧打印产业园、汉 锐信息产业园、盛泰光学新增年产12000万颗摄像头等一批项目建设。4. 生物医药。 实施“中国药都”振兴工程,重点依托樟

22、树工业园、 袁州产业园、靖安工业园、仙女湖医疗产业园,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5. 先进装备制造。 依托宜春经开区、袁州产业园、丰城高新技术 开发区、高安高新区、樟树工业园、安源工业园,重点发展特种电机、 建筑工程机械、文教办公设备、智能专用装备等产业。依托芦溪县、 上栗县、莲花县、萍乡经开区主要承载平台,加快推进维邦智能机械 设备、新阳电器设备、莱利电器空压机、中材风电叶片三期等项目建 设。积极推动安源工业园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新余市智能制造装备 产业园、仙女湖区军民融合产业园、分宜装备制造产业园、新冀动力 电机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项目、新余国科人工影响天气装备制造项目、 博迅汽车

23、高端消防装备和智慧消防物联网系统集成项目建设。6. 节能环保。 依托新余高新区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丰城 市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万载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 地、樟树循环经济产业园,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推进 安源、湘东、芦溪等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发展,打造国家环保材料及装 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大力承接产业转移。抢抓新一轮要素优化配置与产业升级机 遇,积极承接先进产业转移。大力引进三类“500 强企业”,引 导现代物流、高端制造业企业在主要交通走廊沿线城市和县域特 色园区布局,打造一批规模大、集中度高、竞争力强的承接产业 特色园区。深入对接“ 一 带一路”,拓展国际物流通

24、道,加强国 际产业合作。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体系, 提升与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及长三角城市群的合作层次,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整合优化产业平台。 按照“ 一县一 区、 一 区多园”的原则,加大开发区整合优化力度,引导园区用地集中集聚布局。推进开 13发区“两型三化”管理提标提档提质,开展标准厂房、公共服务 平台建设,实施“节地增效”行动和“标准地”建设,进一步提 升投资强度。加强开发区与行政区的统筹协调,加快推进开发区 建设、管理、运营市场化改革。强化赣西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 共同打造合作产业园和“园中园”。支持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区设立省级智能制造装备产

25、业园。支持袁河经开区、分宜工业园扩区调区,适时推动袁河经开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第二节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数字产业高地。 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积极发展电子信 息、软件服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 等数 字产业。找准优势精准发力,培育一批数字经济细分领域头部企 业,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数字特色产业集群。支持发展线上线下 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建立健全政府间、政企间、政府和社会间互动的数据采集形成机制,加快建设数字产业园。专栏3数字产业化发展重点1.5G。 开发面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车联网、智慧城市、智慧 农业、智慧医疗等领域的5G融合应用,加快建成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与 态势感知

26、平台。2.大数据和云计算。推进赣西云数据中心、电瓷产业大数据平台等 平台建设。做大做强宜春宜阳新区智慧小镇、新余数字产业园、京东(新 余)数字经济产业园、萍高(安源)电瓷产业智能信息研发平台等重点 数字经济产业基地。3.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发展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智能终端设备 建设物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平台。全力推进锂电云建设,打造新余 14市企业数字化云服务平台。4.VR/AR 及无人系统。 促进 VR/AR 技术和旅游、文创、电竞等领域 的深度结合,在宜阳新区规划建设无人系统产业科创城,组建无人系统 前沿技术创新研究院。5. 区块链。 加快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区块链架构、共识算法、非对称 加

27、密、容错机制、分布式存储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应用,积极拓宽区块链 在公共服务、金融征信、特色产业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培育壮大区块链 产业,推动新余区块链+带钢供应链平台产业数字化项目建设。拓展产业数字化应用。实施智能制造升级工程,推动互联网、 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 析二级节点,支持重点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和搭建企业级 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千家企业上云行动,加快信息技术在企业 生产中的普及应用。实施智慧物流、智慧旅游、数字文创、数字 新媒体、数字金融等重大数字应用工程,持续推动服务业数字化 升级。完善农业农村统计监测、预警防控、质量安全、综合服务等领域信息系统建

28、设,推进农业大数据开放共享。专栏4产业数字化发展重点1.智能制造。实施智能制造升级工程,不断完善智慧工业云平台, 推动设备、生产线的自动化数字化改造。实施“企业上云”行动,打造 萍乡市智慧工业云平台和新余市仙女湖区军民融合产业园,2.数字农业。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融合应用,打造绿色农产 品溯源应用示范项目,推进分宜数字健康产业园、仙女湖区国家级现代 农业科技园、芦溪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创新发展农村直播等 新业态。3.智慧文旅。完善旅游主题数据库,实现4A级以上旅游景区智慧景 区建设全覆盖。开发线上旅游平台,推进VR等新兴技术在重点景区的应 用,增强游客体验。完善旅游大数据平台,实现

29、景区大数据可视化展示,4.智慧物流。依托仙女湖区物流园、高安智慧物流产业园、樟树智 慧医药物流园等重点项目,推动智慧物流产业集聚。深入实施“互联网+ 物流行动,推动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先进技术与物流产业融 15合。完善市一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一批智慧物流园区。5. 数字金融。 大力发展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大数据征信与风控 等金融新业态,打造金融综合服务平合,推动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稳 妥开展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等业务。6. 智慧广电。 推进广电5G 网络建设和4K 应用,加快智慧广电内容 生产体系、节目制播体系、传播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全媒体建设,实现 市县乡三级媒体资源联动。提

30、升数字化治理能力。 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提升数 字化治理能力,形成高效、联动、共享的现代化数字治理格局。 推动线上线下应用场景融合,大力发展宅经济、共享经济。拓展 生活领域“互联网+”应用,培育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网上办公等新兴数字业态。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专栏5数字化治理重点1.城市智脑。基于赣西云数据中心,全面推进集支撑平台、城市 指标体系、城市运行监测平台、应急联动指挥平台和大数据决策支持平 台为一体的城市智脑平台建设2.智慧城管。增强城管平台功能,优化城市管理数据库,完善智慧 城管体系,提升城管执法工作的数字化水平和工作效能3.智慧社区。完善智慧社区主题库,建

31、设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 智慧社区家居端平台等平台体系,开发门户网站、智能端APP等便民应 用入口,提升社区数字化治理与服务水平,实现智慧社区全覆盖,4.智慧市场监管。完善智慧市场监管大数据云平台,提升智慧市场 监管业务协同联动能力,提升大数据分析应用能力,实现以预防为主, 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5.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完善视频监控多级指挥系统,优化公共安全 视频监控平台,挖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视频大数据中的应用和 价值,全面实现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6.智慧应急。探索5G在监测预警、辅助决策、应急指挥、信息发布, 事后评估等全过程中的应用,为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应急救

32、援提供信 息支撑 。7.智慧生态环境。提高市一级重点污染源和生态要素点位的智能化 监测能力,开发生态环境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和移动执法系统,建设全景 式生态环境形势研判体系。 168. 智慧工地。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系统,提升工地远程监管水平。 推广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仙女湖区广新建工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靖安 县智慧小镇“智慧工地”安全生产服务试点经验,加速建筑业自动化、 智能化转变。9. 智慧医疗。 建设推广电子健康档案,在医疗保障领域实现社会保 障卡“一卡通”。加快智慧医院建设,完善医疗机构信息系统。10. 智慧教育。 建设智慧教育平台,推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提 供人工智能、 VR/AR 教

33、学等方式。第三节 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引导制造企业延伸 服务链条、拓展服务环节,推动生产服务型企业创新服务供给, 提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和全产业链价值。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 设,完善以城区为中心、以乡镇为补充、以末端网点为支撑的三 级城乡高效物流配送网络。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定位,完善金 融组织体系,大力引入金融机构,培育地方金融组织,提升金融 服务水平,做大金融总量,打造金融创新基地,大力发展区块链 金融、消费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金融新业态。培育和 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会展龙头企业,推动会展业与特色产业联动 发展。开展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打造一批专

34、业化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专栏6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点1 .现代物流。建设宜春彬江物流小镇、宜春中心城区智慧快递物流 核心区、樟树河西港区港城一体化综合性物流园、赣西(宜丰)综合物 流园、高安市智慧物流产业园、万载国际物流商贸园、樟树智慧医药物 流产业园、宜春铁路综合货场(物流中心)、供销 萍乡农产品物流园、赣 17西物流枢纽、宜春陆港、萍乡赣西港、新余港。推进新余高新区农产品 冷链物流中心、赣西商贸物流冷链商储配送中心、袁州区彬江冷链物流、 丰城市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江西供销(铜鼓、湘东)冷链物流园、高安 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上高冷链物流产业园、芦溪冷链物流等项目,实施应急物流工程,建设宜春市卫生

35、应急物资储备库、江西昌鹤(高安) 医疗物资储备项目、江西康诺(铜鼓)医疗设备及医用耗材仓储物流园 等项目 。2 .现代金融。推进宜春金融创新运营集聚区、新宜吉合作示范区金 融产业园、仙女湖普惠金融产业园、分宜县普惠金融产业园、萍乡金融 商务区建设。3.研发设计。支持推动省太阳电池新材料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省装 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省交邮融合农村电商物流工程研究中心、亚林中心 林木良种创制工程中心、盛泰光学微型摄像头模组工程研究中心、仙女 湖区鞋业研发中心、省空压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湘东科创中心、芦溪 高压电瓷电气研究院等科研平台的研发培育、检验认证和成果转化;加 速培育工业设计主体,支持有条件的企

36、业创建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 心 。4 .人力资源。实施“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工程,支持新余学院、宜 春学院、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新余技师学院等 高校围绕重点产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建立校 企合作机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重点打造宜春、新余人力资源产业园; 加强与58集团战略合作,共建人才发展综合服务基地,构建职业教育产 业链和人力资源综合服务产业集群,形成人力资源“招培就创”一体化 格 局 。5.现代会展。持续打造樟树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锂电新能源产品 博览会、中国赣菜美食文化节、明月山月亮文化旅游节、印象花溪旅游 节、汽车展销会、陶瓷采购节等展会、南方农

37、业(工程)机械展销会、 麻博会、农机展、工业设计展、仙女湖车展、奉新猕猴桃旅游文化节等 会展品牌。6. 电子商务。推动企创电商大厦、芦溪供销云仓、飞天产业园等电 商集聚区建设,支持萍乡经开区打造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支持宜 春申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18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 加快商贸消费、健康养老、家政服 务、健身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增加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供 给。加大力度引进高端商业、零售品牌及知名连锁便利店,打造 幸福产业。引导商贸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 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打造商贸流通全产业链生态圈。完善 “衣、食、住、行、文、旅、购”等一站式生活配套服务,

38、打造“人流、物流、信息流、商品流、资金流”汇集的新地标。专栏7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重点1 .商贸消费。大力推动传统商贸企业数字化升级,建立电子商务产 业集聚区;促进大宗商品商贸交易平台和垂直商贸平台发展,推进明月 山温泉风景名胜区、袁州古城、禅博园等商旅文融合示范区建设,打造 宜春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加快以品牌连锁便利店、家庭服务 业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商业建设,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满足社区居 民基本消费需求,促进社区商业服务便利化、标准化、数字化、品质化 发 展 。2.商业街区。大力推动省级商业街区改造提升,鼓励商业街区线下 经营实体向场景化、体验式、互动性、综合性消费转型。推进宜春润达

39、 商业步行街、温汤镇古井泉街、中山路王子巷商业步行街、萍乡南正街 文化商业街区、新余市赣西民俗风情街建设。3. 电子商务。支持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在境外建设公共海外仓。 创建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引进培育跨境电商龙头企业。深化与龙头电商 平台合作,培育网优科技等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和电商平台。实施电商物 流社区服务工程。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强农村物流服务站点及设施的建设和衔接。5.农产品交易市场。加强“菜篮子”工程功能布局及流通能力建设, 推进樟树城乡农贸市场、樟树赣中农产品交易市场(一期)、丰城孙渡农 产品市场、铜鼓县城区湘赣边贸大市场、宜春经开区经发智慧农贸市场、 中国供销 萍乡农产品物流园

40、建设改造。6.健康养老。推动健康养老与旅游、医疗、文化相互融合,开展智 19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建设一批医养结合特色机构和社区,依托中医药、 山水、温泉、森林等资源和生态优势,打造一批特色健康养老基地,构 建业态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城镇养老服务设施, 积极推进“互联网+健康”行动,推广智能健康养老服务,大力发展农村 互助养老服务。7.家政服务。推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推广家政企业信息化、标 准化应用;支持家政服务龙头企业加快连锁门店发展,支持中小专业型 月嫂、育婴、居家养老家政服务企业发展。8.健身休闲。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使用高效 的健身休闲设施,打造城市

41、健身休闲品牌,在城市郊区集中布局若干休 闲业态聚集区,促进健身休闲与城市旅游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文旅产业。 加强文化遗产、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合理 开发,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依托赣西地区特有的生态环境、 产业基础、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等资源,大力开展“旅游+”工 程建设,推进旅游产业与林业、农业、教育、体育、中医药等行 业深度融合,打造全域旅游、温泉度假游、森林康养游、乡村旅 居度假游、研学旅游、中医药保健游等产品业态。做大做强赣西 旅游品牌,提升旅游景点、线路以及宾馆、民宿等接待服务品质,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体系。专栏8旅游产业发展重点1. “旅游+文化”。袁州古城文化复兴工程、宜春方特欢

42、乐世界、樟 树三皇官文旅街区、丰城状元坊特色文化小镇、靖安蓝城九岭特色小镇、 奉新天工开物文化园、高安元青花文旅融合示范区、上高翼天大观天地 文化旅游综合体、宜丰天宝古城文化旅游项目、铜鼓客家风情街、万载 古城二期、湘东下埠工陶小镇、芦溪宣风凤栖小镇、莲花坊楼红色培训 小镇、萍乡五陂海绵小镇、萍乡凯光新天地生态旅游区、渝水罗坊会议 红色景区、渝水拾年山遗址、分宜双林夏布文化旅游景区、分宜凤凰山 铁矿遗址、仙女湖七夕小镇、分宜习氏白梅古村传统古建筑、分宜县邓20家围屋、分宜县习凿齿墓等一批文旅项目,2. “旅游+康养”。月之泉 明月山硒温泉康疗、宜春松鼠部落乡村 旅游及康养综合体、袁州禅硒村国家

43、康养文化旅游度假区、樟树阁山休 闲康养谷、丰城梅林养老产业小镇、靖安云水 自然界国际旅游度假区, 高安生态旅游健康养老园、上高太子湖健康产业园、奉新九仙温泉度假 村、汤里 新文旅康养度假综合体、万载大九龙国际生态康养旅游度假 区、万载天马(竹山洞)旅游度假区萍乡清泉国际医养服务中心、安源 青山中医药养生小镇、武功山乡村旅游及康养综合体、万龙山温泉度假 区、渝水百丈峰森林康养旅游综合体等项目,3.旅游产业品牌建设。力争实现4A级旅游景区县(市、区)全覆盖。 支持明月山创建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仙女湖景区、杨岐山风景区、 靖安三爪仑旅游区、安源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宜丰县创建全省 全域旅游示

44、范区,铜鼓汤里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渝水区罗坊会议红色 景区、分宜县双林夏布文化旅游景区、万载古城、明月山古井泉街、樟 树市三皇官文旅街区创建全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明 月山栖隐谷、袁州星火农林、樟树仁和药都园、奉新天工开物园、芦溪 卢德铭烈士陵园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靖安黑陶、樟树四特酒申 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建设初心博物馆、莲花红色 教育培训基地、湘东凯丰党员千部教育培训基地、芦溪袁水源红色教育 培训中心,推动红色旅游与研学旅行教育融合。推进自然遗产旅游项目 建设,全面启动武功山创建世界地质公园品牌建设工作,重点推进碧湖 潭国家森林公园、莲江国家湿地公园

45、科普宣教设施项目建设。第四节 积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持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完善农业 支持政策,保障粮食安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高 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和耕地质量提升行动,遏制耕地“非农化”, 防止“非粮化”。扎实推进优质稻米、优质粮食、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持科技兴农,强化农业领域科21技和装备支撑,着力推进优质农业设施化和设施农业机械化、智 能化发展。强化农业气象服务保障,加快智能农业示范点建设,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 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标准化生产。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提档 升级行动,打造

46、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积极打造区域特色名优农 产品品牌,加强“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申报认证。强化农 产品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健全追溯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 体,探索土地流转型、土地入股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经营模式。 健全农村人才培育体系,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深入开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创建工作。大力拓展农产品市场。 建立健全农村供销电子商务网络体 系,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和农资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 格局。探索定制化农业、会展农业和众筹农业等新模式,实现农 业生产与消费多层次对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支持农村集 体资产、资源入股参与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大力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强化农产品绿色导向,建设一批绿色有机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专栏9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工程1.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程。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农副产品产 业融合发展中心建设等工程。完善分宜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万载农村 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上栗现代农业示范园、芦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 展示范园、袁州富硒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丰城现代农业(富硒)产业园、22万载国家现代有机农业示范园、芦溪工业园东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园配套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上高现代农业产业园、铜鼓绿色食品产业园区、铜 鼓茶文化产业园区、湘东区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园、武功山现代农业科技 产业园建设。2.特色农产品培育工程。发展富硒产业、绿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公文通知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