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7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7篇) 教材分析: 比例的学问是人教版第三单元其次课时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根底学问。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局部学问是在学习了比的学问和除法、分数、比例的意义根底上教学的。本节课内容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解比例的根底,和进展正、反比例教学的关键,是利用比例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详细的问题。 学情分析: 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比例意义的根底上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探究并把握比例的根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根本性质解比例。六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了肯定的观看、探究、归纳的力量。本班学生
2、比照例的意义以及比例的性质已经有了肯定的学问根底,同时学生对这一学问点的学习兴趣比拟高,因此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又个别学生理解力量和数学根底学问比拟差,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这局部人群。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局部名称。理解并把握比例的根本性质。 2、 能够运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性质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3、 能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 4、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比拟、分析、计算、沟通探究新知。 教学重难点: 把握比例的根本性质,发觉并概括出比例的根本性质。引导观看比例中的内、外项的关系。
3、教学过程: 一、 旧知铺垫 1、 什么叫做比例? 2、 应用比例的意义推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说出推断方法。 1/31/4和129; 15和0.84; 74和53; 802和2005 依据学生的推断说出组成比例的方法。 3、 通过师生能否组成比例的竞赛诱发学生的思索:还能有什么方法推断能否组成比例? (设计意图:教师教学应当以学生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阅历为根底,并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 探究新知: 1、 比例各局部的名称。 提问:我们每个人都名字,那我们的比例有没出名称呢? 自学课本,全部齐读。 (培育阅读文本的力量,加深对数学概念的文本理解。) 出示各种不同的比例,让学生说出比例
4、各局部的名称。并检查学生的自学状况,准时赐予订正。(学生行为:大局部都能说出比例的各局部名称,但个别的还是存在问题。)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自学状况,并赐予准时订正) 2、 比例的根本性质 通过观看、分析、计算等方法,学生独立探究其中的规律。 与同桌相互沟通自己的发觉。 汇报自己的发觉,全班沟通总结。 举例说明,检验发觉。 如:45:0.5=1.2:34 4534=0.51.2 2.41.6=6040 2.440=1.660 学生行为:学生仔细观看、计算,并能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较高。 设计意图:这环节的学习能够充分的表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观看、计算中找到规律,并与他人共享,培育合作
5、意识。 三、总结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根本性质。全部齐读 明确和牢记比例的根本性质。 四、稳固练习 在( )里填上适宜的数。 5:3=( ):4 12:( )=( ):5 1、做一做: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 2、课堂小结。 3、完成课文练习46题。 学生行为:独立完成练习 设计意图:稳固和检验学习的成果 板书设计 80 : 2 = 200 : 5 外项 内项 内项 外项 45:0.5=1.2:34 4534=0.51.2 2.41.6=6040 2.440=1.660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根本性质。 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评价1、在
6、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纳了师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我注意对学生的自学力量,语言表达力量以及学习热忱力量的评价,我想以此来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 评价2、这个环节主要是再次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回忆过程中更清晰地熟悉到这节课究竟学了什么,通过谈感想,谈收获,学生间相互补助,共同完善,有利于学生学习力量的培育,同时体验学习的乐趣和胜利的欢乐。让学生在评价中对自己布满信念,是评价成他们进展的动力。 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上课之前自己感觉整节课的设计挺不错的,开头的分类,由放到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而且在学问点的猎取时,让学生自主观看发觉,分析比拟,概括出比例的根本性质,表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
7、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拟适合学生的思维进展的,在构造上,我也注意了前后照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拟紧凑。 但是上完之后,我总觉得:学生把握得不是很好,尤其是依据比例的根本性质写出比例,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索,但学生的逆向思维好像都比拟欠缺,这是我对学生在力量上的估量缺乏。我觉得通过这一节课我学到了好多,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设计课程,要考虑到学生。 比例的根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比例的根本性质的根底上熟悉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把握比例的根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根本性质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
8、重点比例根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根本性质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上节课我们已经熟悉了比例?谁能说说什么是比例? 2、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3:5 18:30 (2)04:02 18:09 (3)2:89:27 提问: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单位:厘米) (1)提问:你能依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2)两个三角形底的比和高的比相等吗?3:62:4 两个三角形高的比和底的比相等吗?2:43:6 每个三角形底和高的比
9、相等吗?3:26:4 每个三角形高和底的比相等吗?2:34:6 2、(1)学生自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就是比例的各个局部,那么比例的各局部的名称是什么呢?请同学门自学课本第43页。 (2)学生汇报: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板书) 3:6=2:4 外项内项内项外项 (2)学生沟通:你能说出其他三个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是多少吗? (3)写成分数形式的比例,并说一说各比例外项和内项在哪里? (4)比拟:比例和比有什么区分? 3、(1)要求:观看黑板上的四个比例式,你有什么发觉?(学生小组争论、沟通) (2)要求:计算上面每一个比例中的外项积和内
10、项积,并争论它们存在什么关系? 以3624为例,指名来说明。 内项积是:6212 外项积是:3412 6234 4、再写出一些比例,看看是否有同样的规律,学生自己任选两三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5、假如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为() 6、教师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根本性质。 板书课题:比例的根本性质 7、思索:假如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穿插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板书:穿插相乘积相等 8、提问:学习了比例的根本性质有什么用呢? 三、稳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 2、比和比例除了在
11、意义和各局部名称方面不同,你认为它们在什么方面还有什么区分? 3、完成练习十/1、2、3、4 4、推断:比例的两个外项的积是1,两个内项肯定互为为倒数。( ) 5、依据49123,写出比例式。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学问? 五、作业: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根本性质优秀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比例的根本性质(教材第4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根本性质。 2、提高学生观看、计算、发觉、验证和总结的力量。 3、在总结比例的根本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探究数学问题的乐趣。 【重点难点】 应用比例的根本性质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预备】 投
12、影仪。 【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推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推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局部的名称是什么? 【新课讲授】 1、教学比例各局部的名称。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41页第1行、第2行的内容。 教师板书:2.41.6=6040 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的比例的外项、内项。随着学生的答复教师接着板书: 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2、探究比例的根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的各局部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教师板书:比例的根本性质。 组织学生观看组成比例的两
13、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并探究它们的关系。 学生小组内沟通。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说: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验证其他的比例有没有这个规律,举例说明,检验发觉。如:0.5=1.2,两个外项的积是=0.6,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假如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如:=,315=59。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穿插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教师:这个规律叫做比例的根本性质。引导学生说一说,比例的根本性质是什么?组织学生小组沟通、汇报。教师补充: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根本性质。学生齐
14、读两遍。 3、应用比例的根本性质,推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沟通,然后指名汇报。 4、教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有几种方法? 学生争论沟通后,指名答复。 教师小结:两种方法: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两个比的两个外项之积是否等于两个比的内项之积。 【课堂作业】 教材第41页“做一做”。组织学生独立思索,指名说一说,全班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1、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5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答案:(1)不行以组成比例;(2)可以组成比例;(3)可以组成比例
15、;(4)不行以组成比例 第2课时比例的根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根本性质。 比例的根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目标:在详细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正确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究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的过程中进展推理力量。 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学习,经受探究的过程,体验胜利的欢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 难点:推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复习导入: (1)什么叫做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
16、什么叫做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商,叫做比值。 (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4、5:2、7= 10:6= 谈话:今日我们要学的学问也和比有着亲密的关系。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青岛都有哪些产品特别出名?(学生依据自己的了解答复)青岛啤酒享誉世界各地,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探究啤酒生产中的数学 出示课件:这是一辆货车正在运输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大麦芽。 这是它两天的运输状况: 一辆货车运输大麦芽状况 第一天 其次天 运输次数 2 4 运输量(吨) 16 32 依据这个表格,让学生提出有关比的数学问题。同桌俩人,一个提问题,一个将问题的答案写在本上,看哪对
17、同桌合作得最好,提出的问题最多。 谈话:谁来沟通?跟大家说一下你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可能消失以下的问题: 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 (16 : 2) 货车其次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32 :4) 货车其次天的运输量与第一天运输量的比是多少?(32 :16) (师依据学生的答复,将答案一一贴或写于黑板) 2 :16; 4 :32; 16 :2; 32 :4; 16 :32; 2 :4; 32 :16; 4 :2。 1、熟悉比例及各局部名称。 谈话:学习数学,我们不仅要擅长提问,还要擅长观看。现在就请你观看这两个比(16 :2;32 :4)看能发觉什么?(学生会发觉比值相
18、等) 思索:这个比值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每次的运输量) 既然它们的比值相等,那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两个比连接起来? 学生用等号连接,并请学生把这个式子读一下。 试一试:剩下的这些比中,哪两个也能用等于号连接?在你的练习本上写写看。(学生独立完成) 介绍: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数学上就把它叫做比例。我们知道,比有前项、后项,比例的各局部也有自己的名字。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像16、4位于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2、32位于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学生先把2 :16=4 :32这个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再同桌俩沟通它的内项外项分别是谁。 自学提示:同
19、学们表现得都特殊棒,现在请你看课本自主练习第1题,能否依据刚刚所学学问解决。(学生独立完成) 2、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分? 比 46 比例 2346 3.推断下面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69 和 912 总结方法:推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4.谈话引入:刚刚,你们是依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我不是这样想的,可能很快就推断好了,想知道其中的隐秘吗?其实隐秘就藏在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之中,它们两者之间可是存在着一种奇异的关系,你想揭穿这个隐秘吗? 那就请你以16:2=32:4为例,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等方法,试试能不能发觉这个关系! 5、学生先
20、独立思索,再小组沟通,探究规律。 出示讨论方案: 观看比例的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用算一算的方法,找同学说一说,你发觉了什么。 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具有这种规律,请你再举出这样的例子来。 通过以上讨论,你发觉了什么? 6、全班沟通。 (1)哪个小组情愿将你们的发觉与大家共享? (2)还有其他发觉吗? (3)你们组所发觉的是不是个偶然现象呢?咱们最好是怎么办? 7、验证发觉,共享胜利。 师:对,举例验证,这可是一种特别好的数学方法。那现在,咱们可以利用黑板上的比例,也可以自己组一个新的比例,验证看看,是不是全部的比例都是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学生独立验证) 8、利用一个
21、比例通过课件形象的展现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9、小结:不错,看来同学们很会观看,很会思索,很会验证,自己发觉了比例的一条规律。也就是,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数学上我们把这条规律,叫做比例的根本性质。这也是我们在小学阶段,在继分数、比的根本性质之后学习的第三个根本性质。运用它,我们可以解决很多数学问题。 10、比例的根本性质的应用: 应用比例的根本性质,推断下面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63 和 85 方法:a、先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b、说出写出的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几,再分别算出外项和内项的积。 c、依据比例的根本性质推断组成的比例是否正确。 (二)自主练习,拓
22、展提升 1、推断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3 1/4和129 162和324 74和53 802和2005 让学生依据比例的意义进展推断,教师结合答复板书: 1/31/4 129 162324 7453 8022005 2、连线:自主练习第3题。 3、填空:自主练习第6题。 4、自主练习第10题: 2:1=4:( ) 1.4:2=( ):3 1/2:1/3=3( ) 12:( )=( ):5 5、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写几个写几个)。 2、3、4 和 6 由于 2 6 = 3 4 所以这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 2:3=4:6 6:4=3:2 4:2=6:3 3
23、:6=2:4 2:4=3:6 6:3=4:2 4:6=2:3 3:2=6:4 练习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沟通沟通。 (三)回忆总结 在这节课中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根本性质优秀教案 篇五 【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1页。 【教材分析】 “比例的根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的意义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是比照例的意义的深化和进展,是后面学习解比例学问的根底。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学习比例初步学问的一项重要内容。 【设计理念】 数学学习是一个学生自发探究的过程,因此,要让学生经受“自主发觉问题自主提出猜测自主实施
24、验证自主归纳结论”的过程把握比例的根本性质;本课的设计旨在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创设简洁、开放的情境,让学生充分经受探究过程,学会探究方法,体验数学思想,进展数学素养。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局部名称。 2经受探究比例根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把握比例的根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根本性质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4 能依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评价设计】 1、通过练习1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练习1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练习1、2、4检测目标3的达成。 4、通过练习3检测目标4的达成。 【学习重点】探究并把握比例的根本性质。 【学习难点】能运用比例的根本性质推断
25、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预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熟悉比例各局部的名称 1、复习 (1)什么叫做比例?什么样的两个比才能成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推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6:15和8:20 0.5:0.4和2:25 2、介绍比例各局部的名称 4:5=8:10 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4、5、8、10”叫做这个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4和10”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5和8”叫做比例的內项。 3、你能说出下面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各是多少吗? (1)1.4: 1 = 7 :5 二、探究比例的根本性质 1、猜数 (1)教师这里也有一个比例“12=2”,不过它的两个內项看不清了,想一想,
26、这两个内项可能是哪两个数?(如1和24,2和12,) (2)追问:正确吗?为什么?(求比值推断) (3)还有不同答案吗? (4)你能举出项不是整数的例子吗? (5)这样的例子举得完吗? 2、猜测 认真观看这组等式,你有什么发觉?(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两个內项的位置可以交换) 3、验证 (1)是不是全部的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有什么好方法?(举例验证) (2)应当怎样举例呢?你有什么好方法? 示范:任意写一个简洁的比;求出比值;依据比值写出另一个比的一项,求出另一项;组成比例;算出外项的积和內项的积。 (3)合作要求 前后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 每个同学写出一个比例,小组内交换验证。 通
27、过举例验证,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4、归纳 我们的发觉与数学家不谋而合,他们也发觉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且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比例的根本性质。(板书:比例的根本性质) 5、完善 (1)假如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那么,比例的根本性质可以表示成什么?(ad=bc或bc=ad) (2)教师这里也有一个比例0:3=0:4,可以吗?3:0=4:0呢? (3)比例中两个比的后项都不能为0。 6、假如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这怎么相乘?(穿插相乘) 三、稳固练习 1、推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示范:6:3和8:5 先让学生尝试推断,再沟通,明确思索方法。 应
28、用比例的根本性质推断 (2)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推断?用求比值的方法推断能否组成比例可以吗?(将学生分两大组,分别用上述两种方法进展推断) (3)这两种方法,你更喜爱哪种?为什么? 2、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假如知道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內项的积,你会写比例吗? 某同学依据“2936”写出了比例,猜猜他可能是怎么写得?请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追问:你为什么写得那么块?有什么窍门吗?(强调有序思索) 补问:依据这个乘法等式,一共可以写多少个比例? 3、假如a2b4,则a:b( ):( ); 假如a:b4:2,则a4,b2。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那么a、b还可能是多少?你发觉了什么?
29、4、猜猜我是谁? 6:( )=5: 4 延长:假如把 “( )”改为“x”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学问:解比例。 四、共享收获 畅谈感想 (1) 说一说比例的根本性质。 (2) 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比例的根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六 【教材分析】 比例的根本性质这节课在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的根底上教学的,为下节课教学解比例打下根底。教材直接以比例“24:1660:40”教学比例各项的名称,即什么叫做比例的项,什么是比例的內项,什么是比例的外项。引导学生计算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并追问“假如把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穿插相乘,所得的积有什么关系?”即呈现:
30、 “24401660”。在此根底上,发觉规律,提醒比例的根本性质。“做一做”教学利用比例的根本性质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个人认为这样的材料呈现方式至少存在两个弊端: (1)例题缺乏意义和挑战性,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索欲望; (2)没有给学生想想的猜测和验证的空间。 【教学目标】 1、了解比例各局部的名称,探究并把握比例的根本性质,会依据比例的根本性质正确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依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看、猜想、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受探究比例根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索,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根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探究并把握比例的根本性质。 【教学难
31、点】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依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教学设想】: 1、教学情境的呈现 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就好比创立了一个布满引力的磁场,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的“轻负高效”,增加课堂教学的厚度。为此,在预备这节课时,我对情境的创设有如下考虑:简洁却能为学生供应思索的空间。 教材中直接呈现比例“24:1660:40”,并跟进两个填空:两个外项的积是(),两个內项的积是(),从而得出结论: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根本性质。个人认为这样的情境太直接,牵住学生的思维走,没有供应可探究的空间。为此,我简洁
32、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教师这里有一个比例“12=2”,不过它的两个内项看不清了,想一想,这两个内项可能是哪两个数?这个问题简洁却开放,答案不唯一,为学生的思索翻开了空间,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求比值的方法解决:先填进一个数,然后就出比值,再确定另一个数。只要教师有意识的把学生的答复有序板书,可以到达引导有序思索的作用。 2、教学方式的选择 教育的真谛应当是促进人的进展,人的进展固然需要积存肯定量的根底学问,更重要的是思维水平的提升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力量的进展。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把握学问,更要侧重引领学生经受学问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探究学问形成过程的学习中,不断拓展思维的宽度和增加思维的厚度。
33、比例的根本性质本身并没有难度,难在通过观看、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究“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这个结论的形成过程。我想,这个探究过程应当就是一个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吧。只有当学生经受了这个探究式学习过程,才有可能真正体验思索与合作的成就感,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练习的设计 (1)推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旨在稳固比照例根本性质的把握,应用比例的根本性质解决问题,渗透假设、验证的解决问题方法,假设两个比能组成比例,然后依据比例的根本性质,分别算出两个外项和两个內项的积。补问引出求比值的方法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追问引领学生对求比值推断两个比能否
34、组成比例和用比例的根本性质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进展比拟优化,凸显了比例根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2)依据乘法等式“2936”写比例。既是比照例根本性质的逆用,又旨在渗透有序思索的解决问题策略和方法。 (3)假如a2b4,则a:b():(),旨在将比例的根本性质逆用推广到一般。追问:假如a:b4:2,则a4,b2。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旨在激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引领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体验变与不变的思想。那么a、b还可能是多少?你发觉了什么?旨在引导学生经受一个列举、归纳的过程,提升思维水平。 (4)猜猜我是谁?6:()=5:4,旨在应用比例的根本性质时,渗透方程思想,为解比例的学生作铺垫。
35、【教学预设】 一、熟悉比例各局部的名称 1、呈现:4:5和8:10 (1)熟悉吗?叫什么? (2)正确吗?为什么?(4:5=08,8:10=08,所以4:5=8:10) (3)求比值,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介绍比例各局部的名称 4:5=8:10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4、5、8、10”叫做这个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4和10”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5和8”叫做比例的內项。 3、你能说出下面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各是多少吗? (1)14:=:5(2)= 二、探究比例的根本性质 1、猜数 呈现比例“12=2”。 (1)想一想,这两个内项可能是哪两个数?如1和24,2和12, (2)这样的例子举
36、得完吗? 2、猜测 认真观看这组等式,你有什么发觉?(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两个內项的位置可以交换) 3、验证 (1)是不是全部的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有什么好方法? (2)你觉得应当怎样举例呢? (3)合作要求 1)前后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 2)每个同学写出一个比例,小组内交换验证。 3)通过举例验证,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4、小结 (1)教师这里也有一个比例3:5=4:6,为什么两个外项的积不等于两个內项的积? 比例的根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内容:比例的根本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局部名称。 2.经受探究比例根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把握比例的
37、根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根本性质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的根本质性。 教学难点:发觉并概括出比例的根本质性。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推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2.4:1.6和60:40 二、探究新知 1.比例各局部名称。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4:1.6=60:40 内项 外项 (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如:=: 外内内外 项项项项 2.比例的根本性质。 你能发觉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38、? (1)学生独立探究其中的规律。 (2)与同学沟通你的发觉。 (3)汇报你的发觉,全班沟通。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4)举例说明,检验发觉。 如::0.5=1.2: 两个外项的积是=0.6 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假如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 如:= 2.440=1.660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穿插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5)归纳。 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根本性质。 3.填一填。 (1)= ()()=()() (2)0.8:1.2=4:6 ()()=()() (3)45=210 4:()=():() = 4.做一做。 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 5.课堂小结 (1)说一说比例的根本性质。 (2)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三、作业 完成课文练习六第46题。 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