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和倍数》数学教案(7篇).docx

上传人:1564****060 文档编号:94242302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因数和倍数》数学教案(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因数和倍数》数学教案(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因数和倍数》数学教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因数和倍数》数学教案(7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因数和倍数数学教案(7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18页内容。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使学生初步把握2、5的倍数的特征。 2使学生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 力量目标 1会推断一个数是否能被2、5整除。 2会推断奇数、偶数。 3培育类推力量及主动猎取学问的力量。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把握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敏捷运用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进展综合推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走进课堂 1前面我们学习了自然数、整数、因数,后来又学习了倍数,我们都说自己学的很棒,今日我就考考大家 出示:1100的自然数。 2导入: 这是1100的自

2、然数。 你能很快找出2的全部倍数吗,并用蓝笔圈出来。试一试! 3同桌结组,比试结果。 二、探究新知 12的倍数的特征。 你们圈出的这些数和2有什么联系 为什么它们都是2的倍数 这些数是分别用21 22 23 24 25 得来的 请大家观看这些数,你发觉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这些数个位上是0、2、4、6、8中的一个。 这个规律正确吗?请同学们任写一些大一点的数验证一下。(学生写数验证,小组内争论) 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总结:看来推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的个数是不是0、2、4、6、8就可以了。 三、练习 出示课本第20页第一题 自学 奇数、偶数 1、关于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还有许多学问

3、,你想知道吗?请你翻开课本第17页自学。 你们从书上还知道了些什么?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由于0也是2的倍数,所以也是偶数) 双数指的就是偶数,那么单数指什么呢? 学生说:奇数 2、稳固练习 出示课本第17页做一做 学生口答 依据上面的学习,你们还能想到哪些数学学问呢? 自然数依据是不是2的倍数,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由于0、2、4、6、8都是偶数,所以也可以说“个位上是偶数的数都是偶数”。 3、联系生活 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还见过奇数和偶数? 我的身高148厘米,148就是一个偶数 2023是个偶数 同学们真有心,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用奇数、

4、偶数对事物进展分类。 看来奇数、偶数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不少便利呢。 2、5的倍数的特征。 自主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 在课本上有100以内数的表格,请同学们翻开书,找出5的倍数,看看有什么规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并想方法验证你所发觉的规律。 师生共同总结: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推断: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哪些数既是2又是5的倍数?(60 30) 60、75、106,30,521 引导学生思索:一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有什么特征? 汇报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推断的? 引导总结:个位上为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

5、数。 三、稳固进展: (1)套圈嬉戏:把下面的数填在圈里。 18 24 25 30 35 36 40 42 45 46 50 65 80 100 2的倍数: 5的倍数: 同时是2和5的倍数: (2)推断。 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 ) 能被2除尽的数都是偶数。 ( ) 同时是2和5倍数的数,个位上的数字肯定是0。 ( )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学问? 因数与倍数小学教案 篇二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回忆学过的数 2、明确学习主题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12和P13例1 (1)2脳6=12,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在这个乘法算式中,谁是谁的

6、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想一想:什么状况下,两个不是零的自然数之间是因数(倍数)的关系? (3)怎样找出18的全部因数?你是怎样想的? 怎样表示出18的因数? 要求:1、独立学习 2、时间6分钟 3、全班沟通 问题一:初建模型 在图式结合中构建因数、倍数的概念,并从中感受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有着互逆关系的一组概念。 问题二:深化模型 明确因数与倍数的外延,进一步熟悉、内化因数、倍数的内涵,从中提炼出因数、倍数模型的本质意义。 ab=c(a、b、c为非零自然数) 问题三:应用模型 沟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及表示方法。 找30、36的因数。 3、议一议 (1)今日学习的因数与乘法算式中的因

7、数一样吗?倍数与倍一样吗? (2)通过找一个数的因数,你有什么发觉? 三、检测反应,拓展运用 四、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2脳6=12 2和6是12的因数。 12是2和6的倍数。 3脳4=12 ab=c(a、b、c为非零自然数) 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多种关系,你们和你们的妈妈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母子、母女关系。 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教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

8、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 二、熟悉因数与倍数 师:现在我们来讨论自然数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请你们用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并依据摆成的不怜悯况写出乘法算式。 依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12=12 26=12 34=12 121=12 122=6 1234 师:在这3组乘算式中,都有什么共同点? 生:第组每个式子都有1、12这两个数。 生:第组每个式子都有2、6、12这三个数。 生:第组每个式子都有3、4、12这三个数。 师:(指着第组)像这样的乘式子中的三个数之间的关系还有一种说法,你们想知道吗?请看大屏幕 师:2和6与12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说呢? 生

9、: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师:也就是说,2和12、6的关系是因数和倍数的关系,这几组算式中,谁和谁还有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生:3、4和12有因数和倍数关系,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 生:我认为1和12也有因数和倍数关系。1是12的因数,12是1的倍数。 师:可以说12是12的因数吗? 生:我认为可以,12112,1和12都是12的因数。 师:说得真好,从上面3组算式中,我们知道1,2,3,4,6,12都是12的因数。 师出示:122=52。问:12是2的倍数吗?为什么? 生:我认为不是,由于12除以2有余数。 师:你能举一个算式,并说说谁是谁的倍数,

10、谁是谁的因数吗? 生:248,2和4是8的因数,8是2和4的倍数。 生:40220,40是2和20的倍数,2和20是40的因数。 师出示:03 010 03 010 通过刚刚的计算,你有什么发觉? 生:我发觉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生:0除以任何一个数都等于0。 生:我补充,0不能作为除数。 师:所以在讨论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指整数,不包括0。 生:我有一个疑问,在2612中,2叫因数是指在算式中它的名称,而2是12的因数指的是2和12的关系,这两种说法一样吗?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谁能答复他的问题? 生:我觉得似乎不一样,但不知道为什么? 生:我认为不一样,在26=12中,2叫

11、因数是指在算式中它的名称,而2是12的因数指的是2和12的关系。 师:说的真好。这节课我们讨论因数与倍数的关系中所说的因数不是以前乘法算式中各局部名称中的“因数”,两者可不能混哦! 三、师生沟通、合作探究: 1。出例如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不止一个,那么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并沟通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找的?(18的因数有:1,2,3,6,9,18) 我们在写的时候怎样写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生: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 5。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

12、觉得怎样找才不简单漏掉?(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始终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四、“动脑筋出教室”嬉戏课件 五、课堂练习 1、请你来做小法官 (1)49=36,所以36是倍数,9是因数( ) (2)48是6的倍数。 ( ) (3)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 ( ) (4)6是36的因数。 ( ) (5)在4x0。5=2中,4和0。5是2的因数。 ( ) 2、细心填一填 (1)、1的因数是( ) (2)、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24这个数是()它的最小的因数是()。 (3)、自然数32有()个因数,它们是( )。 (4)、16的因数有(

13、 ) (5)、19的因数只有( )和( )。 3、我最聪慧,我来答复 (1)、27的因数有哪些? (2)、27是哪些数的倍数? 六、课时小结: 本节课大家学习到什么学问,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我们共同来解决。 七、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112=12 121=12 26=12 122=6 34=12 123=4 由于: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 所以:a,b都是c的因数,c是a,b的倍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13页。 教学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推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育学生

14、抽象、概括的力量,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以及喜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精确、全面的求一个数的因数。 教学反思: 教学因数和倍数,这是一个特别枯燥的课题,但我奇妙地运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引入到数与数之间关系。为了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意,教学过程中,我立足表达一个“实”字,充分应用多媒体的优点,学生从算式中找出能整除的算式,提醒整除、倍数、因数之间的关系,再通过举例去验证倍数与因数之间的联系,在推理中“悟”出学问的规律。学生在学习中实实在在经受了一个探究的过程。“动脑筋出教室

15、”这一嬉戏的设计,学生在积极参加探讨、质疑、制造的教学活动,既稳固了学问,又享受了数学思维的欢乐。 在授课时,我体验到了学生的欢乐。当学生用自己的学号说整除、因数、倍数之间的关系时,由于像顺口溜,很好玩。每个学生都在开心中学会了这节课的学问。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写不同的乘法算式,熟悉倍数和因数。 2、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和已有的乘除法学问,自主探究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3、在探究中,培育学生抽象,概括的力量,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由于学生对辨析、理去除尽和整除的关系、整除的两种读法等易混淆

16、的概念,使学生明确了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时,必需是以整除为前提,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独立存在。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定位于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教学难点是自主探究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学具预备: 1、学生每人预备12个大小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一张写有自己学号的卡片。 2、教师预备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明确探究目标 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多种关系,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教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

17、。(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 1、操作激活。 师:我们已经熟悉了哪几类数? 生:自然数,小数,分数。 师:现在我们来讨论自然数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请你们用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并依据摆成的不怜悯况写出乘、除算式。 2、全班沟通。 112=12 26=12 34=12 121=12 62=12 43=12 121=12 122=6 123=4 1212=1 126=2 124=3 师:在这3组乘、除法算式中,都有什么共同点? 生汇报。 师:(指着第组)像这样的乘、除法式子中的三个数之间的关系还有一种说法,你们想知道吗?请看课本p12。 师:2和6与12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说呢? 生:2和6是

18、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师:也就是说,2和12、6的关系是因数和倍数的关系,这几组算式中,谁和谁还有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小组合作,沟通汇报。 师:说得真好,从上面3组算式中,我们知道1,2,3,4,6,12都是12的因数。 提醒课题:今日我们要依据这些算式讨论数学新本事。因数和倍数。 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3、举例内化: 你能写出一个算式,让你的同桌找一找因数和倍数吗?(学生互说,教师巡察找出典型例子) 4、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48是6的倍数。 (2)在

19、134=31中,13是4的倍数。 (3)由于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 师:第(3)题有两种不同的意见,请反对意见的同学说说理由。 生:由于没有说明18是谁的倍数,所以不对。 师:你认为怎样说才正确呢? 生:我认为应当这么说:18是3和6的倍数,3和6是18的因数。 师强调:在说倍数(或因数)时,必需说明谁是谁的倍数(或因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也就是说:因数和倍数不能单独存在。 二、自主探究,找因数和倍数 1、拓展提升,主动建构: 迁移尝试:请学生试着找出36的全部因数。 沟通方法:教师即时捕获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根底性教学资源,并准时创生为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引导学

20、生在沟通中评价,在评价中探究,在发觉中建构。估计学生会有这样几种状况消失:一是写得多与少的区分,二是找的方法上的区分。详细表现为:一是无序、没有方法地写出了一些,如2,3,6,而且仅此写出了几个;二是有挨次地用乘法( )( )36的方法,一对一对地写出了1,36,2,18,3,12,4,9,6,但没有根据从小到大的挨次写;三是用除法36( )( )的方法想,而且是有挨次地从小到大全部写出: 1,2,3,4,6,9,12,18,36。 启迪思索:怎样找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汇报沟通。 找一个数的因数时要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方法可以有: 用乘法( )( )36的方法,一对一对地写

21、; 或者是用除法36( )( )的方法想,而且是有挨次地从小到大全部写。 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板书) 试一试找20的全部因数。 介绍36的因数的另一种写法-集合 用集合形式写18的因数 2、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请学生写出6的倍数。估计学生在写6的倍数时,会有这样几种状况消失:一是写得多与少的区分,二是找的方法上的区分。详细表现为:一是无序、没有方法地写出了一些,6二是有挨次地用乘法口诀写6,三是用加法的方法,每次递加6;四是用除法想,( )61、( )62、( )63的方法写。同时可能还会有学生在教师宣布时间到的时候会由于6的倍数写不完而埋怨时间太少。

22、请写得又多又快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好方法、小窍门。在此根底上沟通评价小结方法。(评价时突出有序思维的策略) 3、迁移内化,自主探究: 尝试迁移:请学生尝试迁移,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写出2的倍数和5,4,7的倍数。 2的倍数有:2,4,6,8,10,12 5的倍数有:5,10,15,20,25 引导观看:请学生观看以上这些数的倍数,有什么发觉?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3)还记得因数吗,出示课件 观看:看一看这些数的因数,你有什么发觉?(36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是36,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三、变式拓展,实践应用 指导学生做书本“练习二”的

23、第2题和第3题。 四、全课总结 师:今日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约数和倍数”,你有哪些收获? 课堂练习:嬉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嬉戏规章: (1)一位同学提出所要找的朋友的要求,例:“我的因数在哪里?”或“我的倍数在哪里?” (2)相应学号的同学站起来,其他同学推断是否正确。 作业安排: 引导学生依据实际猜教师年龄,给出范围:教师的年龄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因数与倍数小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回忆和整理,进一步明确因数和倍数的相关学问,加深熟悉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分,能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公倍数,并能运用这些学问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学生在应用相关学问进展推断和推理的过程中,

24、能说明思索过程,进一步培育归纳概括和演绎推理等思维力量,进一步增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3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索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确实定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念。 教学重点: 把握倍数和因数等相关概念,以及应用概念推断、推理。 教学难点: 理解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分。 教学过程: 一、提醒课题 1回忆学问。 提问:上节课,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和小数的有关学问。 在整数学问里,我们还学习了因数和倍数,谁能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各有什么特点? 结合学生沟通,板书。 2提醒课题。 引入:这节课,我们复习因数和倍数的相关学问。

25、通过复习,能进一步了解关于因数和倍数的学问,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分,并能应用这些学问。 二、根本练习 1学问梳理。 提高:回想一下,在学习因数和倍数时,我们还学习了哪些相关的学问? 学生回忆,沟通,教师适当引导回忆。 提问:2、5、3的倍数各有什么特征?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像?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什么叫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什么叫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依据学生答复,板书整理。 2做练习与实践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集体沟通,让学生说说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做练习与实践第11题。 出示题目,学生直接口答。 提问:怎样推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推断是3和5的倍数呢? 追

26、问:这里哪些是偶数,哪些是奇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做练习与实践第12题。 学生先独立写出质数和合数,再指名口答。 追问:最小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呢? 因数和倍数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032页例1、例2和试一试、例3和试一试练一练,第35页练习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悉倍数和因数,能推断两个自然数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按挨次找出100以内自然数的全部因数,10以内自然数的全部倍数;了解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特点。 2使学生经受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特点的过程,体会数学学问、方法的

27、内在联系,能有条理地绽开思索,培育观看、比拟,以及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等思维力量,进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加操作、思索、探究等活动,获得解决问题的胜利感受,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养成乐于思索、勇于探究等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熟悉因数和倍数。 教学难点: 求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教学预备: 小黑板、预备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操作引入,熟悉意义 1操作沟通。 引导:你能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请同桌两人合作拼一拼,看看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想想有几种拼法,用算式把你的拼法表示出来。 学生操作,用算式表示,教师巡察。 沟通:你有哪些拼法?请你说一说,并沟通你

28、表示的算式。 结合学生沟通,呈现不同拼法,分别板书出积是12的三道乘法算式(包括可以板书除法算式)。 2熟悉意义。 (1)说明:我们先看43=12。依据43-12,我们就可以说:4和3都是12的因数;反过来,12是4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2)启发:现在让你看另外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哪个是哪个的因数,哪个是哪个的倍数吗?同桌相互说说看。 (3) 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在整数乘法算式里,两个乘数都是积的因数,积是两个乘数的倍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这就是我们今日学习的新内容: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在讨论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O的自然数。 因数和倍数数学教案 篇七 设计说明

29、1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学问比拟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而兴趣是学生猎取学问,提高学习质量的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兴趣切实可行的好方法,新课伊始,利用数字卡片组除法算式引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使学生初步感知算式中各数的关系是相互的,为学生探究新知奠定根底。 2合作学习,培育合作意识,形成自学力量。 数学教学要严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沟通的情境。教学中结合除法算式设计小组同学自学倍数与因数的概念的活动,并通过学问的迁移,要求学生利用18的乘法算式说说谁是18的因数。这样学生在阅读、质疑、沟通中,逐步形成自学力量,

30、体验自主学习的欢乐。 课前预备 教师预备PPT课件 学生预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导入 1用下面的数字卡片组除法算式。(生仔细观看并列出算式) 2导入:可别小看这些除法算式,今日我们要讨论的因数和倍数就在这里。 设计意图:通过组除法算式,为学生自主建构概念供应预备,同时沟通与新学问的联系。把学生引入新内容的情境,并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自学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学生独立把上面的算式分类,并阅读教材5页的内容,自学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通过争论明确: (1)为了便利,在讨论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2)在这节课我们所说的因数不是以前乘法算式中的因数,

31、二者不能混淆。 3汇报: (1)看黑板上的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出示算式cab,(a,b,c都是不为0的自然数)让学生说说在这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4强调: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阐述因数和倍数时,肯定要说清晰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探究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一、探究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出示教材6页例2:18的因数有哪几个? (1)提问:怎样去找18的因数呢?(同桌相互争论,然后汇报) (2)汇报:第一种方法,列出积是18的乘法算式,得到18的因数有1,2,3,6,9,18;其次种方法,列出被除数是18的除法算式,得到18的因数有1,2,3,6,9,18。 (3)争论:无论是乘法算式还是除法算式,在思索时都要留意什么?(要从最小的数找起,都是非0的自然数) (4)书写:在书写一个数的因数时要留意什么?(要留意一头一尾地成对写因数,这样做不简单漏写) (5)介绍集合图:18的因数也可以像这样表示,如图:18的因数 我们称它为集合图,这就是用集合图表示因数的方法。 2练习。 教材7页2题(1)。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