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建筑循环冷却水系统水处理工程技术规程.docx

上传人:老朋 文档编号:94199071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12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建筑循环冷却水系统水处理工程技术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2023建筑循环冷却水系统水处理工程技术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建筑循环冷却水系统水处理工程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建筑循环冷却水系统水处理工程技术规程.docx(6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建筑循环冷却水系统水处理工程技术规程目次II1 总 则12 符号和术语22.1 术语22.2 符号33 基本参数53.1 水质标准53.2 一般规定64 循环冷却水处理104.1 一般规定104.2 系统设计114.3 物理法处理174.4 化学法处理184.5 生物法处理224.6 水源热泵直流冷却水系统235 循环冷却水补充水处理255.1 一般规定255.2 物理处理265.3 化学、生物处理266 排水处理287 施工安装297.1 一般规定297.2 安装298 系统调试及工程验收318.1 系统调试318.2 系统运行318.3 工程验收329 运行维护与管理349.1 监测、控制

2、和检测349.2 管理要求35本规程用词说明36引用标准目录37附:条文说明381总 则1.0.1 为贯彻国家强化生态保护,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促进建筑集中空调冷却 用水的循环利用,保证设备的换热效率和使用年限,控制管道腐蚀,规范建筑循环冷却水系统水处理工程的设计、施工、质量验收、运行维护及管理,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以市政给水管网、地表(下)水(江水、河水、海水淡化水)、再生水作为补充水的集中空调循环冷却用水,以及以江水源、海水源、 污水源为热泵系统循环冷却用水水处理工程的可研、设计、施工、质量验收、运

3、行维护管理及建筑环境影响评价。1.0.3 建筑循环冷却水系统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应与空调、建筑、结构、电气、景观等相关专业及 建筑物的物业管理单位密切配合,确保符合节约能源、节约用水、卫生环保、安全可靠、使用舒适等方面的规定。1.0.4 建筑循环冷却水处理工程应不断吸取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积极稳妥地 采用新处理设备或技术。1.0.5 建筑循环冷却水系统水处理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 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52 符号和术语2.1 术语2.1.1 循环冷却水系统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以水为冷却介质,并

4、循环运行的一种给水系统,由换热设备、冷却设备、处理设施、水泵、 管道及其他相关设施组成。2.1.2 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间冷开式系统)indirect open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循环冷却水与被冷却介质间接传热,且循环冷却水与大气直接接触散热的循环冷却水系统。2.1.3 间冷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间冷闭式系统)indirect closed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循环冷却水与被冷却介质间接传热,且循环冷却水与冷却介质也是间接传热的冷却循环水 系统。2.1.4 直接蒸发式循环冷却水系统direc

5、t evaporative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通过水的蒸发来冷却空气并加湿空气的循环冷却水系统。2.1.5 间接蒸发式循环冷却水系统indirect evaporative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通过水的蒸发来冷却空气,空气在被冷却时未被加湿的循环冷却水系统。2.1.6 水源热泵直流冷却水系统direct cooling water system by water source heat pump冷却水直接从水源取得,经水源热泵机组冷却后排到取水口下游,不再重复使用的冷却供 水系统。2.1.7 开式

6、系统open system间冷开式和直冷系统的统称。2.1.8 药剂chemicals循环冷却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化学品。2.1.9 污垢热阻值fouling resistance换热设备传热面上因沉积物而导致传热效率下降程度的数值,单位为 m2K/W。2.1.10 系统水容积system capacity volume循环冷却水系统内所有水容积的总和,单位为 m3。2.1.11 浓缩倍数cycle of concentration循环冷却水与补充水含盐量的比值。2.1.12 预膜prefilming以预膜液循环通过换热设备,使其金属表面形成均匀致密保护膜的过程。2.1.13 旁流水side

7、 stream从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分流并经处理后返回系统的水。2.1.14 药剂允许停留时间permitted retention time of chemicals药剂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有效时间。2.1.15 补充水量amount of makeup water由于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过程中损失而需要补充的水量。2.1.16 排污水量amount of blowdown在确定的浓缩倍数条件下,需要从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排放的水量。2.1.17 再生水 reclaimed water污水、雨水及其他各种废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可进行再利用的水。2.1.18 深度处理advanced treat

8、ment对再生水进一步处理。2.1.19 超滤ultra filtration系膜分离技术,过滤精度在 0.010.1m 范围之内。2.1.20 微滤micro filtration系膜分离技术,过滤精度在 0.11.0m 范围之内。2.1.21 膜法membrane method串联使用超滤膜法和反渗透膜法,或单独使用其中一种的过滤方法。2.1.22 稳定指数stability index指 2 倍水的饱和 pH 值和水的实际 pH 值的差值,以此判定水的腐蚀或结垢倾向。2.1.23 淤泥密度指数(SDI)Silting Density Index,水中颗粒、胶体和其他能阻塞各种水净化设备的

9、物体含量2.2 符号Td设计停留时间(h); V系统水容积(m3);V循环水系统的水容积(m3);Ve循环水泵、换热设备、处理设施等设备中的水容积(m3);Vp循环水管道容积(m3);Vk膨胀罐、水箱或冷却水池的水容积(m3); Qe蒸发水量(m3/h);Qb1强制排污水量(m3/h);Qb2循环冷却水处理过程中损失水量,即自然排污水量(m3/h); Qm补充水量(m3/h);Qw风吹损失水量(m3/h) QT循环水量(m3/h);t冷却水供回水温差();N浓缩倍数; k气温系数(l/)。Gf首次加药量(kg);g每升循环水的加药量(mg/L); Qb 排污水量(m3/h);Qw 损失水量(m

10、3/h);G系统运行时加药量(kg/h); Go氧化型杀生剂加药量(kg/h); Qr循环水量(kg/h)。3 基本参数3.1 水质标准3.1.1 集中空调间接供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水质标准表 1检测项单位补充水循环水pH(25)6.58.57.59.5浊度NTU102010(当换热设备为板式、翅片管式、螺旋板式)电导率(25)S/c6002300钙硬度(以 CaCO3 计)mg/L120-总碱度(以 CaCO3 计)mg/L200600钙硬度+总碱度(以mg/L-1100Clmg/L100500总铁mg/L0.31.0NH3-Nmg/L510游离氯mg/L0.050.2(管网末0.051.

11、0(循环回水总管处)CODcrmg/L30100异养菌总数个/mL-1105有机磷(以 P 计)mg/L-0.53.1.2 集中空调间接供冷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水质标准表 2检测项单位补充水循环水pH(25)7.09.57.510浊度NTU510电导率(25)S/cm6002000Clmg/L250250总铁mg/L0.31.0钙硬度(以CaCO3 计)mg/L300300总碱度(以CaCO3 计)mg/L200500溶解氧mg/L-0.1有机磷(以 P 计)mg/L-0.53.1.3 蒸发式冷却循环水系统的水质标准表 3检测项单位直接蒸发式间接蒸发式补充水循环水补充水循环水pH(25)6.5

12、8.57.09.56.58.57.09.5浊度NTU3335电导率(25)S/cm400800400800钙硬度(以CaCO3 计)mg/L80160100200总碱度(以CaCO3 计)mg/L150300200400Clmg/L100200150300总铁mg/L0.31.00.31.02硫酸根离子(以SO4mg/L250500250500NH3-Nmg/L0.51.0510CODcrmg/L353060菌落总数CFU/mL100100-异养菌总数个/mL-1105有机磷(以 P 计)mg/L-0.53.1.4 间接供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源应优先选用再生水源。再生水源应包括中水、雨水

13、、 冷凝水等非传统水源。1) 采用再生水作为补充水水源时应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再生水的设计水质应结合再生 水水源远期水质变化综合确定。2) 再生水水源可靠性不能保证时,应有备用水源。3.1.5 当补充水水源为地表水、地下水或再生水回用时,应根据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对指标项进 行检测与控制。1) 当补充水水质不满足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时,补充水应作相应的水质处理。2) 循环冷却水系统应设置相应的循环水水质控制装置。3.2 一般规定3.2.1 建筑循环冷却水系统应有过滤、缓蚀、阻垢、杀菌、灭藻等水处理措施。3.2.2 设计循环冷却水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循环冷却水系统宜采用敞开式,当需要间接换

14、热时可采用密闭式;2) 对于水温、水质、运行等要求差别较大的设备,循环冷却水系统宜分开设置;3) 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水质应满足被冷却设备的水质要求;4) 设备、管道设计时应能使循环系统的余压充分利用;5) 冷却水的热量宜回收利用;6) 当建筑物内有需要全年供冷的区域,在冬季气候条件适宜时宜利用冷却塔作为冷源提供 空调用冷水。7) 建筑循环冷却水系统最高水温不宜超过 42,且工艺设计应考虑水温的影响。8) 工程的设计、建设应采取有效的隔声、消声、绿化等降低噪声的措施,噪声和振动控制 应符合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 GB50040 的规定,机房内外的噪声分别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

15、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的规定。3.2.3 循环冷却水处理方案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 补充水来源、水量、水质及其处理方案;2) 设计浓缩倍数、阻垢缓蚀、清洗预膜处理方案及控制条件;3) 系统排水处理方案;4) 旁流水处理方案;5) 微生物控制方案;6) 嗜肺军团菌控制方案;3.2.4 循环冷却水量应根据生产工艺所需最高时用水量确定。开式系统给水温度应根据空调专业 工艺要求并结合气象条件确定,闭式系统给水温度应结合冷却介质温度确定。3.2.5 间冷开式、闭式系统循环冷却水回水水温应按工艺要求确定。3.2.6 旁流处理水量可根据去除悬浮物或溶解固体分别计算。当采用过滤去除悬浮物时,过滤水

16、量宜为冷却循环水量的 1%5%。3.2.7 补充水水质资料收集宜符合下列规定:1) 补充水为地表水,不宜少于一年的逐月水质全分析资料;2) 补充水为地下水,不宜少于一年的逐月水质全分析资料;3) 补充水为再生水,不宜少于一年的逐月水质全分析资料,并应包括再生水水源组成及其 处理工艺等资料;4) 水质分析项目宜符合表 1 水质分析项目表的要求。表 1水质分析项目表水样(水源名称):外观:取样地点:水温():取样日期:分析项目单位数量分析项目单位数量K+mg/LPO43-mg/LNa+mg/LpHCa2+mg/L悬浮物mg/LMg2+mg/L浊度NTUCu2+mg/L溶解氧mg/LFe2+Fe3+

17、mg/L游离 CO2mg/LMn2+mg/L氨氮(以 N 计)mg/LAl3+mg/L石油类mg/LNH4+mg/L溶解固体mg/LSO42+mg/LCODcrmg/LCO32+mg/L总硬度(以 CaCO3 计)mg/LHCO-mg/L总碱度(以 CaCO3 计)mg/LOH-mg/L碳 酸 盐 硬 度 ( 以mg/LCl-mg/L全硅(以 SiO2 计)mg/LNO2-mg/L总磷(以 P 计)mg/LNO3-mg/L5) 数据分析误差应满足水质分析数据校核的规定:1) 分析误差|2%,|按下式计算: (3-2-7-1)式中:C阳离子毫摩尔浓度(mmol/L); A阴离子毫摩尔浓度(mmo

18、l/L); nc阳离子电荷数;ne阴离子电荷数。2) pH 值实测误差|pH|2%,|pH|按下式计算:|pH|= pH-pH(3-2-7-2)式中: pH实测 pH 值;pH计算 pH 值。对于 pH8.3 的水质, pH按下式计算:pH=6.35+lgHCO-lgCO2(3-2-7-3)式中: 6.3.5在 25C 水溶液中 H2CO3 的一级电离常数的负对数;lgHCO-实测 HCO-的毫摩尔浓度(mmol/L); lgCO2实测 CO2 的毫摩尔浓度(mmol/L) 。3.2.8 补充水水质应以逐年水质分析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设计依据,并以最不利水质校核处理、换热设备运行参数。3.2.9

19、间冷开式系统循环冷却水换热设备的控制条件和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 循环冷却水管程流速不宜小于 0.9m/s;2) 当循环冷却水壳程流速小于 0.3m/s 时,应采取防腐涂层、反向冲洗等措施;3) 设备传热面水侧污垢热阻值应小于 3.4410-4 m2K/W;4) 碳钢设备传热面水侧粘附速率应小于 15mg/(cm2月);5) 碳钢设备传热面水侧腐蚀速率应小于 0.075mm/ a,铜合金和不锈钢设备传热面水侧腐蚀速率应小于 0.005mm/ a。3.2.10 闭式系统设备传热面水侧污垢热阻值应小于 0.8610-4 m2K/W。3.2.11 建筑循环冷却水的浓缩倍数宜控制 3.04.0 之间

20、,当补充水水质具有严重腐蚀性时,浓缩倍数可按高限取值;3.2.12 浓缩倍数可按下式计算:N =Qm Qb + Qw(3-2-12-4)式中:N浓缩倍数; Qm补充水量(m3/h) Qb排污水量(m3/h)Qw风吹损失水量(m3/h)4 循环冷却水处理4.1 一般规定4.1.1 建筑冷却水系统分为直流供水系统和循环冷却水系统。当建筑物内有需要全年供冷的区域, 在冬季气候条件适宜时宜利用冷却塔作为冷源提供空调用冷水。当建筑物附近水源充足或再生水达到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时,宜采用热泵直流循环冷却水系统。4.1.2 建筑循环冷却水系统应进行缓蚀、阻垢处理;处理工艺可采用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 处理。

21、4.1.3 建筑循环冷却水应根据循环水量及水质、设备材质及运行条件等因素,全面考虑腐蚀、结 垢、菌藻及水生物的滋生因素,选用节水效率高、环境友好、使用安全的水处理技术和水处理药剂,提高循环冷却水的重复利用率。4.1.4 建筑循环冷却水系统应选择技术先进、能耗低、自用水耗少的水处理设备。4.1.5 建筑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微生物及腐蚀控制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表 4-1-1 建筑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微生物及腐蚀控制指标项目国家控制指标单位腐蚀速度5mpy异养菌5105CFU/ml真菌10CFU/ml硫酸还原菌50CFU/ml铁细菌100CFU/ml黏泥量4CFU/ml环保控制排污水符合GB8978-199

22、6污水综ml/m34.1.6 间接供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及蒸发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应设置微生物控制处理设施。4.1.7 循环冷却水水容积不宜低于循环水量的 10%。当设计的循环冷却水水容积小于循环水量的10%时,宜设置冷却水池。4.1.8 间歇运行的开式冷却水系统,冷却塔集水盘或集水箱的有效存水容积,应大于湿润冷却塔 填料等部件所需水量与停泵时靠重力流入的管道内的水容量之和。当选用成品冷却塔水泵时, 应对集水盘容积进行核算,当不满足要求时,应加大集水盘深度或另设集水池。4.1.9 建筑循环冷却水系统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循环干管管径小于等于 250mm 时,流速应为 1.52.0m/s;循

23、环干管大于 250mm 而小于500mm 时,流速应为 2.02.5m/s;循环干管管径大于等于 500mm 时,流速应为 2.53.0m/s;2) 换热设备循环水接管应设旁通管或旁通管接口;3) 循环水系统的补充水管径和排水管径应根据排净、清洗、预膜置换时间要求确定,置换 时间不宜大于 8h;补充水管和排污水管应设置流量计量仪表,并设置旁通管;4) 管径大于或等于 800mm 的循环冷却水管道宜设检修人孔;5) 循环水管道系统的低点宜设置泄水阀,闭式循环水管道系统的最高点宜设置排气阀。4.1.10 冷却循环水量时需根据空调负荷、空调设备要求的冷却循环水量及空调机的选型确定。负 荷法计算冷却水

24、量公式如下:Q1=0.8RT(4-1-10-1)Q2=(1.0-1.1)RT(4-1-10-2)式中:Q1机械式制冷(离心式、螺杆式、往复式制冷机)冷却循环水量,m3/h; Q2热力式制冷(单、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冷却循环水量,m3/h; RT冷却水量,m3/h。4.1.11 当设置冷却水集水箱、且必须设置在室内时,宜设置在冷却塔的下一层,且冷却塔最底部 和水箱最底部高差不得超过 10m。4.1.12 循环冷却水系统应设置在线电导率仪、pH 计和氧化还原电位表,在线监测循环水质和控制浓缩倍数。电导率仪安装在循环水旁滤水处理器的进水管道上,pH 计和氧化还原电位表均装在循环水泵出口靠近旁滤水

25、处理器的位置。三种监测数值均体现在旁滤水处理控制柜上。4.2 系统设计4.2.1 设备设施要求4.2.1.1 开式系统循环冷却水的设计停留时间不应超过药剂的允许停留时间,闭式循环水系统设计停留时间为 100 h,开式循环水系统设计停留时间可按式(4-2-1-1)计算:Td =v Qb + Qw(4-2-1-1)式中:Td设计停留时间(h); V系统水容积(m3); Qb排污水量(m3/h); Qw损失水量(m3/h)。4.2.1.2 间冷开式循环水系统的水容积按式(4-2-1-2)计算:V= Ve +Vp +Vk(4-2-1-2)式中:V循环水系统的水容积(m3);Ve循环冷却水泵、换热设备、

26、处理设施等设备中的水容积(m3); Vp循环水管道容积(m3);Vk膨胀罐、水箱或冷却水池的水容积(m3)。4.2.1.3 间冷闭式系统水容积可按(4-2-1-3)计算:V=Vr+Ve+Vp+Vk(4-2-1-3)式中:Vr空调系统工艺设备内的水容积(m3);4.2.1.4 浓缩倍数按(4-2-1-4)计算:式中:N浓缩倍数; Qm补充水量(m3/h); Qb排污水量(m3/h);Qw风吹损失水量(m3/h);4.2.2 清洗和预膜N =Qm Qb + Qw(4-2-1-4)4.2.2.1 循环冷却水系统开车前应对系统进行化学清洗和预膜。应根据换热设备传热表面的污垢 腐蚀情况及生产工艺状况,选

27、择相应的清洗剂和清洗方式。预膜剂及预膜方案应根据换热设备 的材质、水质、温度等条件确定。4.2.2.2 化学清洗后应立即进行预膜处理。循环冷却水系统清洗、预膜水应通过旁路直接回到冷 却塔集水池。4.2.2.3 以下情况下应进行化学清洗:1) 新系统投运前。2) 冷却循环水系统由于循环冷却水处理效果不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影响产量、质量时。3) 冷却水系统大修后。4) 循环冷却水系统发生突发事故后4.2.2.4 化学清洗步骤为:水冲洗、脱脂处理、黏泥剥离、除垢清洗、除锈处理。4.2.2.5 新冷却循环系统,水冲洗时应不上冷却塔,不进水冷器。若不能循环,应安装临时管线。 采用边排污、边补水的方式,冲

28、洗至浊度30NTU 后 ,再上冷却塔,进水冷器,继续采取边排污、边补水方式连续冲洗,至浊度20NTU 为止。必要时应系统排空。水清洗应符合下列规定:1) 管道内的清洗流速不应低于 1.5m/s;2) 首次使用的建筑冷却水系统清洗水应从换热设备的旁路管通过。4.2.2.6 脱脂处理适用于新建或大检修后冷却水装置开车,水洗至浊度 20NTU 后,加人脱脂清洗剂,进行脱脂清洗,清洗过程中监测水中浊度并维持 2h-4h 不变或有下降时,即为脱脂清洗终点。4.2.2.7 黏泥剥离处理适用于冷却水系统因生物污垢等障碍影响水冷设备热交换效果、生产装置开车后或清洗后不久 系统发生物料泄漏而产生大量菌藻繁殖,影

29、响水冷设备热交换效果时。1) 泥剥离剂种类氧化性杀菌剂和非氧化性杀菌剂。2) 泥剥离清洗辅助剂配合氧化性杀菌剥离剂的辅助剂有清洗缓蚀剂等;配合非氧化性杀菌剥离剂(表面活性剂)辅助剂有消泡剂、渗透剂等; 辅助剂不可和杀菌剂产生拮抗作用。3) 杀菌剥离清洗终点判定,以水中浊度达到最高并维持 2h- 4h 或有下降趋势时即为黏泥剥离清洗终点。4.2.2.8 除垢清洗应满足如下要求:1) 杀菌剥离清洗后,置换至浊度20NTU,冷却水系统中投加以除垢为目的的化学清洗剂, 并按清洗要求,降低或提高 pH,在冷却水运行温度下清洗。2) 除垢清洗剂按清洗方案确认的浓度投加。3) 清洗时的 pH 控制范围应根据

30、服务方清洗剂的特点,控制在最佳范围内。4) 除垢清洗辅助剂a 清洗缓蚀剂:碳钢缓蚀剂、铜缓蚀剂。b 消泡剂。5) 除垢清洗终点判断:在冷却水 pH 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冷却水的钙硬度或总硬度维持 2h不变或下降时,即为除垢清洗终点。4.2.2.9 除锈处理应满足如下要求:1) 除锈清洗剂按清洗方案确定的浓度投加。2) 选用的除锈剂如和除垢清洗剂产生拮抗作用,应适当排污置换后再投加除锈剂。3) 除锈处理时,依据实验室试验和现场经验,在除锈清洗剂基础上,再适量增加清洗辅助 剂,如清洗缓蚀剂、消泡剂、渗透剂、分散剂等以增加清洗效果和控制金属腐蚀速率和抑制泡沫产生。4) 除锈处理终点判定,在清洗方案工艺

31、条件下,水中总铁、浊度、Ca2+达到稳定趋向平稳, 且 2-4 h 不再升高或出现下降时,即可认为清洗已达到终点。5) 置换至预膜允许的水质条件。4.2.2.10 以下情况下应进行预膜处理:1) 新装置开车时。2) 系统化学清洗后。3) 大修后开车。4) 系统停车 72 h 以上,未进行保膜处理的。5) 系统物料泄漏造成冷却水 pH 变化时。4.2.2.11 预膜基本条件如下:1) 一个清洁、活化的金属表面。2) 有足够的溶解氧3) 冷却水浊度 10NTU4) 总铁 20 NTU 时应投加预膜辅助剂,降低浊度至 20NTU,确保预膜正常进行。4) 为了防止产生结垢,热态预膜剂量比冷态预膜时剂量

32、低,热态预膜过程较长,循环水在 运行中有各种损耗,为了保证热态预膜,必须定时分析预膜剂浓度并及时补足剂量,确保热态预膜正常进行。5) 预膜终点确认,以预膜剂投人后,pH 调节至工艺范围,检查方法按 HG /T3523 的要求, 处理过的 20 号碳钢监测挂片,预膜过程中,经常观察监测挂片,当监测挂片上出现明显蓝紫色色晕时即为预膜终点。4.2.2.13 清洗预膜药剂可直接投加到冷却水池(或冷却塔集水盘)中,其投加量可按下式计算:G = V C1000(4-2-2-1)式中:G投加量(kg);V系统保有水量(m3);C 一一清洗预膜药剂投加浓度(mg/L)4.2.2.14 出现下列条件之一者,也应

33、及时安排化学清洗、预膜并对技术处理进行调整1) 换热设备传热面水侧污垢热阻值超过本规范处理方案进行调整;2) 换热设备传热面水侧黏附速率大于本规范的规定;3) 碳钢换热设备传热面水侧腐蚀率超过本规范规定的限定值。4.2.3 加药间及药品库4.2.3.1 加药设备间与化学药品储存库,宜为各自独立且又毗邻的独立房间。4.2.3.2 加药装置的净间距不宜小于 0.80m,操作通道的宽度不宜小于 1.00m。4.2.3.3 加药间和药品库应有良好的通风。当为机械通风时,宜为独立的系统,且排风口应远离 其他排风口不小于 10.0m 。4.2.3.4 根据化学药品性质应采取防热或防冻措施,并应有给水和排水

34、条件。4.2.3.5 墙面、地面和门窗均应为耐腐蚀材料。4.2.3.6 房间高度不宜小于 3.0m 。4.2.3.7 化学药品的存放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同品种的化学药品应分开存放,相互间应留有不小于 1.00m 的通道,并应遵守化学药品的产品说明。2) 不同品种的化学药品应放入不同的容器中,并应有清晰明显的药品名称和标志。3) 不同品种的化学药品应放置在平台上、垫板上或柜架内,不得堆放在地面上。4) 液体化学药品不得倒置存放。4.2.3.8 不同化学药品的容器和用具不得互相混用。4.2.3.9 加药方式应符合如下要求:1) 间接加药:每班/每天 12 次,人工向塔池倾倒或用输送泵定量间歇性

35、加入系统。2) 连续加药:将所用药剂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定量的连续地加入系统。加药设备为计量 泵式(由槽罐、搅拌器、液位计、计量泵组成)。3) 自动控制加药:除了根据设定的加药量,将药剂准确、定量、比例式的投加外,还可以 感应系统本身发生某些特殊信号,对加药量的增减作出相应的调整,保证系统中药剂适量。4.2.4 旁流水处理4.2.4.1 建筑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中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设置旁流水处理设施:1) 循环冷却水在循环过程中受到污染,不能满足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的要求;2) 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需要采用旁流水处理以提高设计浓缩倍数;3) 循环冷却水循环水量大于 2500m3/h 时;4.2.4

36、.2 旁流水处理设计方案应根据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结合去除的杂质种类、数量等因素综 合比较确定。4.2.4.3 当采用旁流水处理去除碱度、硬度、某种离子或其他杂质时,其旁流水量应根据浓缩或 污染后的水质成分、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和旁流处理后的水质要求等确定,可按下式计算:Q = Qm Cmi - (Qb + QW ) Cri(4-2-4-1)Csiri- Csi式中:Qsi旁流处理水量(m3/h); Qm补充水量(m3/h); Qb排污水量(m3/h); QW风吹损失量(m3/h);Cmi补充水某项成分含量(mg/L); Cri循环冷却水某项成分含量(mg/L);Csi旁流处理后水的某项成分含量

37、(mg/L)。4.2.4.4 间冷开式系统旁流水处理按下列规定执行:1) 间冷开式系统宜设有旁流处理设施,小型或间断运行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应视具体情况确定;2) 间冷开式系统旁流水量可按下式计算:Q= Qm Cms + Ks A C - (Qb + QW ) Crs(4-2-4-2)Csfrs- Css式中:Qsf旁流水量(m3/h); Qm补充水量(m3/h); Qb排污水量(m3/h); QW风吹损失量(m3/h);Cms补充水悬浮物含量(mg/L); A冷却塔空气流量(m2/h);C循环冷却水悬浮物含量(mg/L); Crs 一滤后水悬浮物含量(mg/L); Css空气含尘量(g/m2);

38、Ks悬浮物沉降系数,可通过试验确定;当无资料时可选用 0.2。3) 间冷开式系统旁流水量宜为循环水量的 15,对于多沙尘地区或空气灰尘指数偏高地区可适当提高。4.2.4.5 全流量处理工艺宜设置旁通,旁流量处理工艺不宜设置旁通。4.2.4.6 当循环水主管径600mm 时,宜采用全滤处理方式(循环水 100%过滤),安装在系统主管道上,采用旁通式安装。当循环水主管径600mm 时,宜采用旁滤处理方式,处理设施安装在旁流管道上。4.2.4.1 旁滤水处理设计方案应根据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结合去除的杂质种类、数量等因素综合比较确定。4.2.4.7 旁流水处理宜采用多功能旁滤装置、无阀过滤器,也可以

39、根据设计需要选用其他旁流过滤器。4.3 物理法处理4.3.1 物理法处理循环冷却水只适用于产生碳酸盐垢型的水质,当水中的主要结垢成分是硅酸盐 垢时,宜采用其他处理技术。4.3.2 物理法对建筑循环冷却水进行阻垢缓蚀、杀菌灭藻处理主要方法包括电处理技术(静电水处 理技术、电子水处理技术)、磁化水处理技术。4.3.3 不同类型处理器适用水质应满足如下表:表 4-3-1 不同类型物理处理器使用水质表参数类型电子水处理器静电水处理仪内磁式水处理器水温1058080流速/1.53.5m/s水质550mg/L(CaCO3)750(CaCO3)总盐量3000mg/L4.3.4 静电处理仪和电子水处理器应垂直

40、安装,进水口在下,出水口在上。4.3.5 静电处理仪和电子水处理器距较大容量电器(20kw)的最小间距为 5m,如无法满足时,应在仪器与电器之间设置屏蔽和接地装置。4.3.6 循环冷却水经过静电处理仪和电子水处理器时应满足仪器要求停留时间。4.3.7 内磁式水处理器处理的水流速应不低于 1.5m/s。4.3.8 物理法处理应设置连续排污,连续排污的量控制在 0.51.0%左右。4.3.9 静电水处理器和电子水处理器可在装两台并联水泵或者换热器等的出水干管上,但当循环 水和补充水分开流入系统时,应在循环水和补充水管道上分别设置静电水处理器和电子水处理器。4.3.10 循环冷却水的微生物物理处理设

41、施应根据循环水量、水容积、水质、水温、压力综合确定, 可采用氧化还原电位技术和亚音频波技术进行处理。图 4-3-1 微生物控制应用系统流程图4.3.11 循环冷却水系统冷水机组可设置全自动毛刷在线清洗系统进行物理除垢处理,保持换热器 内壁洁净,全自动毛刷在线清洗系统不应影响主机的正常运行;板式换热器应设置全自动板换反冲洗装置。4.3.12 嗜肺军团菌物理法处理应满足如下要求:1) 建筑循环冷却水系统宜设置嗜肺军团菌处理装置,该装置运行时嗜肺军团菌不得检出, 并需取得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杀菌性能检验报告。2) 嗜肺军团菌处理装置应根据循环水量、水容积、水温、压力综合确定,并应设置备用嗜 肺军团菌处理装置。3) 嗜肺军团菌处理装置应采取旁流处理工艺,进水端应与循环冷却水供水总管相连接,出 水端应与循环冷却水回水总管相连接。4) 嗜肺军团菌处理装置日处理能力不低于水系统水容积的 15%。5) 嗜肺军团菌处理装置应设有水质取样口。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