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治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颈动脉狭窄治疗.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颈动脉狭窄治疗脑卒中是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目前报道的患病人数已达1 3OO75I 1 1研究提示,80%87%的脑卒中为缺血性卒中同时约25%30% 的缺血性卒中与颈动脉狭窄相关2 ;从多项临床研究结果来看,早期干 预颈动脉狭窄能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 CAS )以及较佳药物治疗(0Ptimal medical therapy , OMT )是目前颈 动脉狭窄的主要治疗方法3 1近年来,关于颈动脉狭窄治疗的临床试验 证据不断涌现,其中出
2、现了一系列争论与共识。本文将对目前颈动脉狭窄 治疗的热点问题进行阐述。一、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1 .血运重建方式的选择:欧洲颈动脉外科研究(ECSTX北美有症状 内膜剥脱研究(NASCET )和退伍军人事务合作研究计划(VA309 )等研 究最早证实CEA能显著降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脑梗死发生。这些证 据使得CEA成为了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治疗的金标准。在CAS出现之后, 大量的研究试图比较其与CEA的优劣性,结果显示CAS的围手术期卒中 及死亡风险稍高于CEA , CEA的围手术期心肌梗死风险高于CAS,但在 远期疗效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3 L从目前大部分国内外指南来看,CEA 是优选
3、的手术方案,CAS可作为CEA的替代治疗方式4, 5 值得注意 的是,CEA和CAS的高危因素并不完全相同,因此两者可互为补充。针对颈部解剖不利于CEA或一般状况差的患者,CAS治疗是更好的 选择;而对于年龄70岁、不稳定斑块、长段钙化斑块以及腔内手术困难 患者,CEA则仍是首要选择4 L对于同时存在CEA和CAS高危因素的 患者,近期出现的经颈动脉支架成形术(transcarotid artery revascularization ,TCAR)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TCAR技术最早 在2004年被报道。TCAR手术的优点在于避免了导丝对主动脉弓的侵入, 同时可建立逆向颈动脉血流,较大程
4、度减少了斑块脱落到颅内的可能。多 项大规模研究报道TCAR的围手术期卒中和死亡风险与CEA相似,低于 CAS ,同时其手术相关颅神经损伤低于CEA 6 L基于上述优势,国外的 TCAR手术量飞速增加,开始呈现出替代CAS的趋势。2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最佳治疗时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 时机一直存在争议。大部分国内外指南推荐在14 d内进行手术,但是否 需要更早尚不明确7 L新的血管外科学会(SVS )指南提到了进行性脑 梗死和进展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z TIA )的概 念5工这两类患者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对抗凝抗 血
5、小板治疗无效。研究提示进展性TIA或小面积进行性脑梗死患者接受急 诊CEA能有效降低脑梗死或致死性脑梗死发生7 L而对于致死性卒中、 梗死面积大或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为了避免术后脑出血的发生,不推荐 早期行血运重建治疗。针对这类患者,一般认为在6周后手术比较安全, 但能否提早至46周仍无定论。3 .CEA术式比较:根据手术方式不同,CEA可分为标准颈动脉内膜剥 脱术(C-CEA 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E-CEA 标准颈动脉内膜剥 脱+补片成形术(P-CEA )5L C-CEA优点在于切口位置低,分离损伤 小,操作简单;缺点在于单纯纵向缝合容易导致术后管腔再狭窄。P-CEA 优点在于术中神经损
6、伤和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低,缺点在于手术时间长,技 术要求高,存在补片感染可能。研究提示P-CEA相较于单纯C-CEA的围 手术期血栓形成、卒中及再狭窄发生率更低。因此,目前推荐常规使用 P-CEA 8 L针对P-CEA的补片选择问题,研究显示合成补片(聚四氟 乙烯或涤纶)和生物补片(自体静脉或牛心包)对围手术期并发症和再狭 窄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但自体静脉补片术后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可能更高 91ECEA优点在于不损伤颈动脉窦,手术时间短,同时避免纵行切开缝 合引起的狭窄;缺点在于解剖范围大,切口位置高,不易放置转流管。关 于E-CEA与P-CEA的比较,EVEREST等研究显示两者在围手术期并发症
7、 及再狭窄发生率上没有显著差异10 L目前来看,E-CEA更多用于颈动 脉分叉高、血管病变短、颈内动脉迂曲的患者。4 .转流管和术中脑监测的使用:转流管和术中脑监测的使用是CEA 手术长期争论的话题。转流管使用策略包括常规使用、选择性使用和从不 使用等,术中脑监测的方法包括经颅多普勒、脑电图、稳态诱发电位等。 目前相关证据不多,文献报道这几种转流管和脑监测的使用策略对患者住 院期间卒中或死亡发生率无明显影响11 L但由于存在操作中斑块脱落风险,指南目前不推荐常规使用转流管,仅在特殊情况时建议使用4L5 . CAS的支架选择:支架选择是CAS手术争论的一个话题。根据支 架网孔面积是否7 mm2可
8、分为开环和闭环支架5 L开环支架优点是柔 顺性好,可适用于较扭曲的血管,缺点是网孔大可导致斑块碎屑脱落。闭 环支架的优点在于对斑块的覆盖性强,但柔顺性不佳。大部分证据显示闭 环支架相较于开环支架的围手术期卒中和死亡风险更低12 双层密网 支架在近5年开始被用于CAS ,并显示出优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仍有 待更多数据支持。6 . CAS的脑保护装置选择:CAS术中脑保护装置的使用一定程度上 降低了操作引起的远端栓塞风险,目前指南推荐在血管条件允许下常规应 用4 文献报道脑保护装置的使用降低了 45%的CAS相关卒中和死亡 发生率13 目前常用的脑保护装置包括远端保护伞和近端阻断球囊。 目前关于
9、脑保护装置的优劣性仍未定论,有报道称近端阻断球囊相较于远 端保护伞的卒中发生风险更低14L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应依据血管条 件、病变特点以及术者经验综合考虑来选择较佳脑保护装置。二、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1 .治疗方式选择:无症状颈动脉狭窄定义为既往6个月内无狭窄侧的 脑卒中、TIA或其他相关神经症状。ACAS和ACST-1试验最早证实了 CEA 能显著降低重度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卒中发生。大部分国内外指南目 前推荐狭窄率 70%的无症状患者,在围手术期并发症 3%且预期寿命 5 年的前提下,建议行血运重建手术,且CEA仍是优选方案,CAS可作为 替代治疗4, 5 新的ACST-2研究显
10、示,CEA与CAS的疗效及并发症 已无明显差异15。近年来随着药物治疗的发展,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 者的治疗出现较大争议。文献报道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卒中风险 已降至约1% 16 这意味着,相当一部分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无症状患 者,其临床获益是有限的,但目前仍缺乏针对现有OMT与手术治疗比较 的临床证据。多项相关RCT研究正在进行中,如CREST-2, ECST-2、 ACST-2研究等,期待这些研究结果能推动相关治疗策略的更新。2 .高危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识别:值得注意的是,狭窄程度不是 影响无症状患者卒中发生的唯一因素。如何筛选出其他的高危临床和影 像指标对于目前的治疗决策尤为重要
11、。已有一些指标被发现可用于无症状 高危患者的识别,如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脑血流动力学评估、斑块大小、 颈动脉狭窄进展速度、脑血流中微栓子数量以及无症状脑梗死等17 1 研究发现这些指标都与无症状患者脑卒中发生相关,但目前的问题是,我 们缺乏像CHA2DS2-VASC的适用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高效的脑卒 中风险预测模型。三、颈动脉狭窄复杂病例的治疗1 .颈动脉闭塞患者的治疗:颈动脉闭塞被认为是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 原因之一,最常见的部位是颈内动脉的起始部。一般认为,颈动脉闭塞患 者的症状、闭塞时间及闭塞范围等是治疗选择的重要因素。根据发病的时 间可分为急性颈动脉闭塞(1周内)和慢性颈动脉闭塞(
12、超过4周).目前 关于急性颈动脉闭塞的治疗包括:血管内溶栓、血管内治疗(球囊扩张、 支架植入等)及CEAO研究发现,相较于单纯血管内溶栓,血管内治疗或 血管内治疗联合血管内溶栓有更高的血管再通率及更多的有利结局18 L CEA联合血管内治疗可以从病因上治疗急性颈动脉闭塞,且部分研究也显 示出良好的治疗结局。但考虑CEA手术时间较长,可能增加急性期神经功 能障碍的风险,因此CEA在急性颈动脉闭塞的治疗仍有待更多证据支持。慢性颈动脉闭塞患者的治疗选择与症状密切相关。无症状的慢性闭塞 患者通常无需手术治疗,但需严格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危险因素。而 对于症状性且经内科治疗无效的慢性闭塞患者,可行血运
13、重建术和血运再 通术。血运重建术主要是搭桥手术,血运再通术包括介入治疗、CEA以及 杂交手术。CEA多适用于颈内动脉起始部较短的闭塞,介入治疗可用于颈 内动脉床突段以下闭塞,而自颈内动脉起始部至岩段以上的长段闭塞可考 虑行杂交手术。总体来说,目前关于颈动脉闭塞的治疗仍缺乏大样本的长 期随访数据。具体治疗决策需根据病变特点、手术难度及术者经验等多方 面来综合考虑。2 .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卒中风险远高 于单侧狭窄患者,但针对其相关的治疗方案仍无共识。目前针对这类患者 的治疗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同期还是分期处理;双侧狭窄处理顺序问题; 最优处理方式问题。部分单中心研究报道,
14、双侧同期CAS术后血流抑制 率、过度灌注综合征及术后卒中风险均高于分期CAS,同时双侧同期CEA 存在喉返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但也有研究显示同期与分期手术之间的 围手术期并发症无明显差异。从本中心的经验来看,在充分术前评估及严 格围手术期管理的前提下,同期CEA加CAS手术对于双侧颈动脉狭窄患 者是安全有效的19 L针对处理顺序问题,大部分认为先对症状侧或狭 窄严重侧处理,再同期或分期行对侧处理。分期手术的间隔时间同样存在 争议,从过度灌注危险期的角度上考虑,一般认为分期手术应至少4周, 目前报道的分期手术间隔时间在1周至6个月之间。具体处理方式上,暂 无统一的认识,更多与各中心的经验有关。
15、未来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 究来明确上述争议性问题的答案。3 .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因 此合并冠心病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很常见,文献报道约9%的冠状动脉搭桥 患者存在中重度颈动脉狭窄5 1考虑到单独行颈动脉或冠状动脉血运重 建手术,双方可互为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因此同期行颈动脉及冠状动 脉手术被认为是较安全有效的选择。研究同样显示同期手术相较于分期手 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更低20 L对于分期手术来说,一般建议在 冠状动脉搭桥之前行颈动脉血运重建手术,以降低潜在的卒中/死亡风险 5 L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同期血运重建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证据多来 自于单中心回顾
16、性研究。因此,在实际临床实践中仍建议根据医院的硬件 条件及术者自身水平等来综合考虑,选择同期或分期手术。四、总结与展望综上所述,CEA仍是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优选治疗方法,CAS可作为手 术高危患者的替代治疗,两者在很多情况下互为补充。因此,我们强调只 有对两种术式均充分掌握,才能更好地为颈动脉狭窄患者提供治疗选择。 同时,随着药物治疗的发展,OMT的治疗地位正逐渐向CEA和CAS靠 拢,我们期待关于药物治疗新的临床证据出现。新兴的TCAR技术已显示 出与CEA相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目前在国外呈现出替代CAS的趋势, 我们非常期待未来TCAR在国内的应用前景。此外,针对复杂颈动脉狭窄 患者(如颈动脉闭塞、假性闭塞、长段狭窄、双侧狭窄及合并冠心病患者), 目前仍普遍缺乏强有力的证据支持其治疗方式的选择,这些也将是未来颈 动脉狭窄治疗的研究重点。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