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生物进化题型非选择题120题(包括答案和每题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生物进化题型非选择题120题(包括答案和每题解析).pdf(9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生物进化题型非选择题120题(包括答案和每题解析)1.(9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D N A 复制的问题:(1)某动物种群中,A A、A a、a a 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 5%、5 0%和 2 5 猊若该种中的,2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中A A :A a:a a 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o(3)沃 森 和 克 里 克 构 建 了 结构模型,该模型为复制提供了,通过 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4)将大肠杆菌置于含和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把D N A 被取完全标记的大肠杆菌作为亲代,转移到只含 N 的
2、普通培养基培养,使其繁殖两代形成的新个体,则它们的D N A 中含N 的链与1 5N的链的比是 o【答案】(9分,除注明外,每 空 1 分)(1)4:4:1 (2分)(2)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2分)(3)D N A 双螺旋 精确的模板 碱基互补配对(4)3:1 (2 分)【解析】试题分析:(1)依题意可知,某动物种群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中,A A:A a=2 5%:5 0%=1:2,即AA、A a 依 次 占 1/3、2/3,该种群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两种:2/3A、l/3a,该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所得下一代情况如下表:2/3Al/3a2/3A4/9 A A2/9 A al/3a2/9
3、A al/9 a a统计分析表中数据可得下一代中A A:A a:a a 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4:4:1。(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3)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 D N A 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4)一个D N A 完全被,5N标记上的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只含UN的普通培养基培养,使其繁殖两代,此过程亲代大肠杆菌被摩标记上的D N A 分子经过2次复制,子 代 D N A分子的总数为2 2=4个,共有8条链。根据D N A 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可知,在这8条链中,含“N的链有6条,含 飞 的 链 有
4、 2条,所以含N 的链与“N的链的比是6:2=3:1。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 N 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D N A 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金鱼是重要的观赏鱼,品种众多,可观赏的性状多种多样。请利用遗传学和生物进化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证明,任何品种的金鱼都能与野生鲫鱼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这说明金鱼与野生鲫鱼之间不存在 现象。(2)研究表明,金鱼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属于X Y 型。金鱼培育专家培育的珍贵
5、品种“蓝剑”,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 Y Y。该金鱼所以珍贵,其原因之一是“蓝剑”不能直接产生后代,最根本的原因是“蓝剑”不能产生正常配子。“蓝剑”的产生可能是亲本中 性个体在减数第 次分裂时遗传物质分配异常所造成的 (3)基因A a 和 B b 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两只金鱼杂交,若子代中雌鱼全部表现为B控制的性状,雄鱼既有B控制性状又有表现为b 控制性状,则亲本的基因型应为(只写关于B/b 的基因型);若子代中不管雌雄个体都 表 现 为 A :aa=3 :1 ,B :b b=l:1 ,则亲本的基因型为。【答案】(1)生殖隔离(2)雄 二(3)XBXb X XBY A aB b X A
6、 ab b【解析】试题分析:生殖隔离是指自然状态下不能相互交配,或交配后产生的后代不育。根据题中信息可知,金鱼属于X Y 型,因此对于X Y Y 个体来说,X染色体一定来自雌性,因此两条Y染色体来自雄性,说明亲本雄性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断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没有移向细胞两极,而是移向同一极。根据性状在子代雌雄中不同,说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中,由于雌性都是B基因控制的性状,说明亲本的雄性是X Y,由于雄性既有B控制的性状又有b控制的性状,说明亲本的雌性个体是杂合子,即 XT;若子代中不管雌雄个体都表现为A :aa=3:l,:b b=l:1,3:1 说明亲本都是杂合子,即 A a,1:1 类似
7、于测交,即 B b 和 b b,因此亲本的杂交组合是A aB b X A ab b。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3.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 a 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 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 基因频率为。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 A、A a 和 a a 的数量比为,A基因频率为 o(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 a 和 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 2:1,则 对 该 结 果 最
8、 合 理 的 解 释 是。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 a和 aa基 因 型 个 体 数 量 的 比 例 应 为。【答案】(1)1:1 1:2:1 0.5(2)A基因纯合致死 1:1【解析】试题分析:(1)对于A和 a 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 a-种基因型。所以基因A、a 频率都为 0.5。A A%=5 0%X 5 0%=0.2 5,比例 1:1。aa%=5 0%X 5 0%=0.2 5 A a%=2 X 5 0%X 5 0%=0.2 5,比例1:2:1。基因频率不变,A仍为0.5。(2)A A 个体致死,只剩下A a和 aa个体,比例为2:1。用棋盘法来计算。2/3 A al/
9、3 a a2/3 A a4/9 1/4 A A l/2 A a l/4 a a 2/9 l/2 A a l/2 a a l/3 a a2/9 l/2 A a l/2 a a l/9 a a故 a a 基因型频率占4/9 A a 基因频率占4/9 ,A a 和 a a 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为1:1。A A 基因频率占1/9,致死。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裂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1 1 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D观察下列蛋白质合成示意图,回答问题:试卷第2 页,总 98页图中是,是,是。其 中 丙 氨 酸 的 密 码 子 是。(2
10、)右图为某基因型为A a Bb d d 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和基因示 意 图(1 表示的染色体是X染色体),据图回答:该 图 细 胞 名 称 为,该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 对,1 表示X染色体,则 2和 3叫做 o 试 写 出 该 生 物 可 以 产 生 的 配 子 的 基 因 组 成。如果该生物进行 测 交,另 一 亲 本 体 细 胞 中 的 染 色 体 和 有 关 基 因 的 组 成 应 是 下 图 中 的 哪 一幅?oA.B.C.D.(3)达尔文在环球考察时,在南美洲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观察1 3 种地雀,它们的大小和喙形各不相同,栖息地和食性也不相同,其种间杂交一般是不
11、育的。根据研究,它们是由一种祖先地雀进化来的。这些鸟的祖先由于偶然的原因从南美洲大陆迁来,它们逐渐分布到各个岛上去,各个岛上的地雀被海洋隔开不能交配,这就造成了地理隔离,阻止了 种 群 间 的,但此时并没有形成新的物种,后来,产生了,这便形成了不同品种的地雀。【答案】(1 1 分,每 空 1 分)(1)核糖体 转运 R N A (t R N A)信使 R N A (mR N A)G C U(2)极体 0 常染色体 Bd X Bd X b d X b d X A (3)基因交流 生 殖 隔 离【解析】试题分析:(1)分析图示可知,该图示表示翻译过程,其中的是核糖体,是转运R N A (t R N
12、 A),是信使R N A (m R N A)。图中携带丙氨酸的t R N A 上的反密码子是C G A,组成该反密码子的三个碱基能与构成丙氨酸的密码子的三个碱基互补配对,据此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丙氨酸的密码子是G C U。(2)依题意可知,图示表示基因型为A a B b d d 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和基因示意图,因该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所形成的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而且细胞进行的是均等分裂,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名称为(第一)极体,该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0 对.,因图中1 表示X 染色体,所以2 和 3 叫做常染色体。图示
13、显示,该雌性高等动物的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据此可推知,该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山组合定律,该生物可以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为:B d X,、B d X、b d X b d X。测交是让该生物与隐性雄性个体交配,所以另一亲本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有关基因的组成应是图中的A。(3)地理隔离是指同一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因此地理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考点:本题考查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减数分裂、基因的自山组合定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
14、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5.分析回答有关生物进化及多样性问题:(D生物a为现今仅存于某个海岛上的一种昆虫,其翅的强健程度用T 来表示,最近一次科学考察时测得生物a 的 T值分布曲线如下面左图所示。请你预测一下当该海岛匕的风力持续变强之后,可能测得的生物a 的 T 值与a 的个体数分布曲线图,并画在相应图的坐标上。(2)(多选)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 a 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4次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 a 的频率为1/1 6,A A 和 aa的频率均为1 5/3 2
15、。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_。A.发生了隔离 B.发生了基因突变 C.没有发生生物进化 D.基因频率发生变化E.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 F.发生了自然选择 G.性状始终保持一致H.基因库没有变化 I.会因定向变异形成新的亚种或物种下图中三条曲线a、b、c 为某生态系统中3 种生物的C O,消耗速率的曲线图,其中可能分别是小球藻、动物、硝 化 细 菌 的 顺 序 依 次 为。研究人员利用含大量氮、磷的沼液培养小球藻,进 行“去除C O 2 的低碳研究”。确 定 小 球 藻 是 能 进 行 光 合 作 用 的 真 核 生 物 的 简 便 方 法 是。磷 被 小 球 藻 吸 收 后
16、 参 与 合 成(至少答两项)等物质直接影响其光合作用。小球藻 在 1 2 时产生A T P 的场所有。在显微镜下(或制片)观察存在叶绿体。下图是在持续通入C O?浓度为1.5%的空气下(其它条件适宜),C O,去除率与小球藻相对密度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小球藻去除C 0?的最佳时段是。第 6试卷第4页,总98页天后C O?去除率下降的最可能原因。若要维持C 0 2 去除率为最大值,采取的措施是。(注;co,去除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小理谭吸收的后G O,的浓度电与通人的C。,液 度 之 比 值)【答案】(1)如图所示,中间类型少(2)C EH(3)b、c、a 在显微镜下(或制片)观察存在细胞核 A
17、 T P、N A DP H、磷脂 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第6天(或第4-6 天)随着小球藻密度的增加,净光台作用速率下降 维持(控制)小球藻相对密度在30-4 0 之 间(或控制小球藻相对密度在C O?去除率最大的时候)【解析】试题分析:(1)生物a 种群中在翅的强健程度上存在着强、中、弱的变异,该海岛上的风力持续变强之后,翅强健的和翅弱的昆虫能抵御岛上的大风,可以避免被风吹到海里淹死,而翅的强健程度中等的昆虫不能抵御岛上的大风,被吹到海里淹死,久之则翅的强健程度中等(中间类型)的昆虫减少。(2)由题意可知,该种群仍然能自交,说明没有发生隔离,A项错误;自交后代中没有出现新的
18、基因,说明该种群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种群的基因库也没有发生变化,B 项错误,H项正确;该种群最初的基因频率为A=a=1/2,连续自交4次后的子代中基因频率为A=a=1 5/32+l/1 6 X 2=1/2,说明该种群在这些年中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因此该种群在这些年中也没有发生生物进化,C项正确,D 项错误;该种群最初只有一种A a 基因型,连续自交后出现了 A A 和 a a两种新的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并且性状发生了改变,出现了隐性性状,E项正确,G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该种群没有发生自然选择,也不会因定向变异形成新的亚种或物种,F、I 项错误。
19、(3)据图分析可知,曲线a 表示化能合成作用消耗C 0”且消耗速率与时间(光照)无关,故曲线a代表硝化细菌;曲线b表示有光照时进行光合作用消耗C O?,没有光照时只呼吸作用产生C O 2,故曲线b代表小球藻;曲线c 表示呼吸作用产生C O”代表动物。确定小球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的简便方法是在显微镜下(或制片)观察存在细胞核。磷被小球藻吸收后参与合成A T P、N A D P H、磷脂等物质直接影响其光合作用;小球藻在 1 2 时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所以产生A T P 的场所有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第6天时C O 2 的去除率最高;6天后C O
20、?的去除率下降的原因是:随着小球藻密度的增加,呼吸速率增强,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故去除率下降;要维持C O 2 的去除率最大,需要维持小球藻的相对密度在3 0 4 0 之间。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及多样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和识图能力。6.有调查显示某山区某些蛙的数目在减少,且在高海拔地区尤为显著。科学家A猜测这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高海拔地区温度上升明显,使得蛙受精卵的性别分化异常所致。(1)根 据 A的猜测,某蛙的种群,导致出生率下降
21、,使得个体数目减少。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来解释,这种温度的变化属于 方向的调整。(2)蛙受精卵要经历细胞的分裂、(1 分)过程,才能发育成蝌蚪。细胞的(1 分)导致蝌蚪的尾巴消失。蛙的细胞分裂方式有 种。(3)科学家S猜测生活在海拔2 0 0 0 m 的雨蛙减少的原因,是由于臭氧层空洞使照射到地表的紫外线(U V-B)增强,导致蛙胚胎的成活率下降。现求证S的猜测是否成立:实验器材:雨蛙早期胚胎,滤光片A (仅能过滤掉U V-B),滤光片B(仅允许U V-B通过)等。(注:以上器材数目均充足。)实验步骤:在海拔2 0 0 0 m 的雨蛙生活环境集中放置小型人造水池3个,编号甲、乙、丙;在三个水池中
22、放入 的雨蛙早期胚胎各5 0个;_培养胚胎3 周,每周定时计数存活胚胎数目2 次,并计算。实验分析:如 果 实 验 结 果为:,则证明S的猜测是正确。【答案】(1)性别比例失调 自然选择(2)分 化(1 分)凋 亡(1 分)3(3)实验步骤:发育状况相同甲组给予正常太阳光照,乙组、丙组分别给予经滤光片A、滤光片B 过滤后的太阳光八昭、胚胎的成活率实验分析:甲 组(或正常光照组)的成活率(明显)高于丙组(或滤光片B 组),且明显低于乙组(或滤光片A 组)(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温度上升导致受精卵的性别分化异常,影响了种群的性别比例,导致种群的出生率下降;根据现代生物
23、进化理论可知,这种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个体发育包括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过程;蝌蚪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蛙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设计实验需要满足单一变量原则,即光照调节不同外,其余条件都相同;若要证明蛙胚胎的成活率下降的原因是由于臭氧层空洞使照射到地表的紫外线(U V-B)增强所致,结果是没有紫外线组的胚胎存活率最高,其次是自然光照,最后是只有紫外线组。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设计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试卷第6 页,总 98页7.(1 4 分)一对青年张某(男)、李某(女)向医师进行婚前遗传咨询。医师经
24、询问调查获知:甲病、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双方家庭均不含对方家庭的致病基因;张某患甲病,且其家系图如下,图中I 几即为张某,H,不携带致病基因;|正常男o正常女甲病男甲病女李某及其父母均正常,但她的弟弟患乙病。若以上基因传递过程中不考虑基因突变的发生,请结合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确定依据是:通过 个体间的关系及表现型可排 除 伴 X显性遗传;通过H ,不携带致病基因及 个体的表现型可排除。已知乙病在男性人群中的患病率远高于女性人群,则乙病的另一遗传特点是。(3)若医师通过一 定办法确定了本题中张某和李某两人的基因型,并且推算出他们婚后生出患病孩子的几率是5/8。图中的
25、圆形代表体细胞,请在圆内作图,正确表示李某的体细胞中相关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甲病相关基因用A或 a 字母,乙病相关基因用 B 或 b 字母,竖线代表染色体。【答案】(1 4 分)(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I 1 1 2 1 1 1 2 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隐性遗传)(2)隔代交叉遗传(答出交叉遗传即可得分)染色体正确2分,基因型标注正确2分)【解析】试题分析:(1)因为图中H h 患有甲病,而 H i 不携带致病基因,其母亲患病姐妹也患病,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通 过 I I 和 H2可以排除是伴X显性遗传病,因为I I有甲病,而其女儿1 1 2 没有甲病。通
26、过U ,不携带致病基因及川2 可以排除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乙病在男性人群中的患病率远高于女性人群,说明该病最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该病的另一遗传特点是隔代交叉遗传。(3)山题意可知张某患有甲病而没有色盲基因,基因型应是A a X B Y,而李某正常其弟弟是色盲患者,说明其母亲是色盲患者,因为不携带对方家族致病基因,所以李某应是a a,而他们婚后生出患病孩子的几率是5/8,说明李某是乙病携带者即X B X b,这两对基因一对位于性染色体上,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详细见答案。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系谱图分析能力。8.回答下列有关生物
27、进化的问题。(8分)某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蹊)基因。图 1 9 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图1(1)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 加剧。(2)图 1 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 发生了改变。如果小岛上食物短缺,引起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 可 能 是 (2分)该小岛上还生活着另一个物种A,表为物种A的两个种群的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基因型D D F FD d F Fd d F FD D F fD d F fd d F fD D ffD d ffd d ff种 群 甲
28、(个)2 02 242 01 23982种 群 乙(个)1 9 61 6 836000000(3)种群甲和种群乙的基因库相比较,种群甲的基因库(大/小)。(4)种群甲中D的基因频率是。种群甲和种群乙相比较,遗传多样性程度高的是种群,请 利 用 表 中 的 数 据 陈 述 判 断 依据。【答案】(1)生存斗争(2)基因频率 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蹊,适合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得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型个体的生存繁殖机会更多(3)小(4)7 0%种群甲 甲的基因型种类多【解析】试题分析:(1)过度繁殖必然导致环境资源紧缺,使生存斗争加剧。(2)图 1 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分趾蜥蜴数量减
29、少,联趾蜥蜴数量增加,导致蜥蜴种群发生了进化,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如果小岛上食物短缺引起联趾蜥蜴个体比例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联趾性状的个体适应环境能力更强,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蹊,适合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得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型个体的生存繁殖机会更多。(3)种群甲和种群乙的基因库相比较,种群甲的的个体数量比种群乙少,其基因库相对较小。(4)种 群 甲 中 D 的 基 因 频 率 是(2 0 x 2+2 2 x 1 +2 0 x 2+1 2 x 1 +9 x 2+8 x 1)/(2 0+2 2+4+2 0+1 2+3+9+8+2)x 2=7 0%。种群甲和种群乙相比较,
30、种群甲的基因型种类多,遗传多样性程度高。考点:本题考查遗传多样性及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试卷第8页,总98页论的能力。9.(1 8 分)在某X Y 型 植 物(核型2 n)中,控制抗病(A)与易感病(a)、高 茎(B)与矮 茎(b)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两 株 植 物 杂 交,&中 抗 病 矮 茎 出 现 的 概 率 为 3/8,则 两 个 亲 本 的 基 因 型为。让纯种抗病高茎植株与纯种易感病矮茎植株杂交
31、得F)肉随机交配,若含a基因的花粉有一半死亡,则 F z 中 抗 病 植 株 的 比 例 为。与 R相比,艮 中 B基因的基因频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填“是”或“否”)为判定中艮中某一抗病矮茎植株的基因型,请在不用其他植株,不用基因测序的情况下,设计实验研究。请以杂合子为例,用遗传图解配以文字说明判定过程。用X 射线照射纯种高茎个体的花粉后,人工传粉至多株纯种矮茎个体的雌蕊柱头上,在不改变种植环境的条件下,得 H共 1 8 1 2株,其中出现了一株矮茎个体,这说明人工诱变可以提高 推 测 该 矮 茎 个 体 出 现 的 原 因 可 能有:、。【答案】(1
32、 8 分,每空2 分,遗传图解4 分)(1)A a B b、A a b b (2)5/6 不变 是抗病矮茎(3)抗病矮茎 易感病矮茎比例 1 :1说明:可用单倍体育种方法检测,若后代出现易感病矮茎植株,则基因型为A a b b,反之,则为A A b b。(4)突变频率(或基因的突变率和染色体的畸变率)高茎基因B突变为矮茎基因b 含高茎基因B的染色体片段缺失【解析】试题分析:(1)R中抗病矮茎(A-b b)出现的概率为3/8,说明一对应是测交,一对是杂交,所以亲本应是A a B b 和 A a b b。(2)让纯种抗病高茎植株A A B B 与纯种易感病矮茎a a b b 植株杂交得F iA a
33、 B b,F,随机交配,在后代中有1 6 种结合方式,9 种基因型。因只考虑抗病植株,所以只考虑A a 这一对基因即可,若 含 a基因的花粉有半死亡,则 H中雌配子可以产生1/2A,l/2a,而雄配子只有2/3 A,l/3 a,则 F z 中抗病植株的比例为1 7/2*1/3=5/6。而对于B 基因因为是随机交配,所以基因频率不变。但 A基因频率会改变,所以该种群发生了生物进化。(3)抗病矮茎植株基因型是A a b b,因为该植物是有性别的,在不能用其他植株的情况下只能用单倍体育种。遗传图解要写明基因型和表现型,并且对配子进行花药离体培养,然后对幼苗进行秋水仙素处理,详细见答案。若后代出现易感
34、病矮茎植株,则基因型为A a b b,反 之,则 为 A A b b(4)在 1 8 1 2株后代中出现了 株矮茎突变体,这说明人工诱变可以提高突变频率。该矮茎植株的出现有可能是基因突变,即 B突变为b基因。也有可能是染色体缺失,即含有 B的染色体片段缺失。考点:本题考查基因遗传定律和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1 0.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9分)对某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调查后共发现5 4科 39 0种鸟类。其中北坡有31 科 1 1 5 种,南坡有 5 4科 32 6 种。(1)造成该保护区南坡物种远比北坡丰富度高的 可 能 因 素 是 (多选)。A.
35、面积 B.气候 C.水文 D.地貌(2)如图显示了该保护区内古北界等三大类鸟的垂直分布格局,由图可知,物种丰富度最大出现在海拔。A.1.6 2.5 k m B.2.5 3.1 k m C.3.1 4.0 k m D.4.0 4.8 k m研究显示,保护区内地雀味的形态与A L X1 基因高度相关。如图显示M G、C E、D P、D W 四种地雀A L X1 基因的核甘酸序列多样性。ALXI号 f-.-、-MG.t _/-CE专 I DP当 tDW(3)测定该基因序列可为生物进化提供 证据。据图推测,MG与其他物种的亲缘性由近及远的顺序是。A.D P、C E、D W B.C E、D W、D P
36、C.C E、D P、D W D.D P、D W、C E如图显示A L X1 基 因 型(B B、B P 和 P P)与 F M 地雀喙形态的关系。吧林容相会,一基因型(4)在该保护区内共发现具有钝喙、尖喙和中间型F M 地雀的数量分别为2 6 0只、1 8 0只和36 0只,则 P的基因频率是【答案】(1)B C D(2)B试卷第10页,总98页(3)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水平 B(4)45%【解析】(1)面积不属于生态因素,故A错误;影响物种丰富度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气候、水文、地貌等等,故BCD正确。(2)根据题意,该保护区的物种总丰富度为图中三条曲线之和,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海拔即三条曲线对应
37、物种丰富度之和最大的点,比较图中的几个海拔范围,可以推算海拔2.53.1km处三条曲线对应物种丰富度之和最大,故B正确,ACD错误。(3)基因序列越接近,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因此测定基因序列可以会生物进化提供遗传学证据或分子水平的证据;分析图,比较四种地雀ALX1基因的核甘酸序列,与MG相似度最高的是C E,其次是DW,差别最大的为D P,故B符合题意,ACD错误。(4)分析图,由于纵坐标为喙的尖度,则基因型为PP的喙最尖(180只),中间型(360只)的基因型为B P,钝 喙(260只)的基因型为B B,则P的基因频率为(180X2+360)/(800X2)X 100%=45%【考点定位
38、】物种丰富度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1.(9分)下图为地雀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其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图2 图3(1)图中存在生殖隔离的地雀类型是 o(2)图2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下表。甲基因型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总数个体数2022420123982100乙基因型AATTAaTTaal丁个体数19616836400据表分析,种群 的遗传多样性高,判断依据是。种群甲的基因a的频率为 o已知上述生物物种每个个体有2X10对基因,每个基因的突
39、变几率都是10工则种群甲每一代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 个。(3)简述若干年后,小岛上由地雀B进化为地雀C的过程。【答案】1)A与C或B与C(2)甲甲种群的基因种类比乙种群多30%40(3)岛上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导致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的方向变化(2分);基因频率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两个种群之间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种C(2分)【解析】试题分析:(1)生殖隔离指不同物种不能交配,或者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存在生殖隔离。(2)种群甲基因种类多,遗传多样性高。种群甲的基因a的频率为(22+12+8+4X2+3X2+2X2)/200=0.3。种群甲每一代中
40、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100X4X 10X lO MOo(3)小岛上地雀B由于长期与大陆地雀A存在地理隔离,发生不同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各自种群基因库出现明显差异,逐步出现生殖隔离。考点:本题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1 2.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在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A、a)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 是 0.5 1,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足够大、不发生_ _ _ _ _ _ _ _、不发生、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
41、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 a的频率是;若该种群只在具有相同的表现型的个体之间交配,则基因频率会变小的基因是 o(2)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 细 长 口 器 的 蛾 在 吸 食 花 蜜 的 过 程 中 完 成。口 器 与 花 矩 的 相 互 适 应 是的结果,在自然界中,该过程不仅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还发生在之间。【答案】(1)自然 选 择(2分)基因突变(2分)4 2%(2分)a (2分)(2)共同进化(1 分)生物与无机环境(1 分)【解析】(1)遗传平衡的条件是:种群足够大、不发生自然选择、不发生基因突变、没有 迁 入 迁 出,且 种 群
42、 中 个 体 间 随 机 交 配。A=0.5 1 ,则 a a=0.4 9 ,a=0.7 A a=2*0.7*0.3=0.4 2 若该种群只在具有相同的表现型的个体之间交配,即:A-*A-或a a*a a,则基因频率会变小的基因是a。(2)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该过程不仅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还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的进化,意在考查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 3.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8 分)奉
43、贤区海湾国家森林公园是奉贤区最大的公园、上海最大的人工“绿肺”,公园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居民的主要休闲娱乐场所,是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环境质量和建设生态型城市的重要指标。某生态小组为了研究开园后的环境变化和生物多样性情况,开展了一定的调查。(1)调 查 植 物 种 群 密 度 常 用 的 方 法 是,在取样时应注意哪些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2)根据下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某物种的种群密度为 株/l O O m?。样方编号123456样方面积(m2)2 0 02 0 02 0 02 0 02 0 02 0 0数 量(株)3 5 03 803 5 03 903 5 03 4 0
44、(3)研究表明,在我国不同人的差异。请简要解释这种现象h 区的群体之间,同一物种杂合子(A 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O;O(4)辛普森多样性指数是测定群落组织水平最常用的指标之一。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大表 示 物 种 多 样 性 程 度 高。影 响 辛 普 森 多 样 性 指 数 的 因 素 主 要 是和-【答案】(1)样方法;样方的大小和数量;随机取样试卷第12页,总98页(2)1 80(3)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不同;不同环境条件下,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4)种群密度;物 种 丰 富 度(物种数量的分布频率)【解 析】试题分析:(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在取样时应注意随机取样,样方的大
45、小和数量要合适等。(2)估算种群密度=(3 5 0+3 80+3 5 0+3 90+3 5 0+3 4 0)/2 0 0=1 80 株/l O O m(3)在我国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同一物种杂合子(A 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的原因可能有量个方面,一是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不同;二是不同环境条件下,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4)影响辛普森多样性指数的因素主要是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物质多样性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 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1 4
46、.用X射线处理果蝇,控 制 性 状 甲(原为野生型)的基因发生突变,产生了突变型,且含突变基因的精子与含突变基因的卵细胞不能结合。下表为利用这些果蝇做材料,进行的杂交实验,设控制体色的一对基因为A、a,控制另一种性状甲的一对基因为B、b。杂交组合一杂交组合二杂交组合三亲代灰身突变型?x黑身野生型6黑身野生型宇x灰身突变型a黑身突变型?x灰身突变型a子代灰身突变型?:灰身野生型?:灰身突变型6:灰身野生型白=1:1:1:1灰身突变型?:灰身野生型&二 1:1灰身突变型人:灰身突变型金:灰身野生型6:=1:1:1(1)控制性状甲的基因位于染 色 体 匕 突 变 型 基 因 是(显 或 隐)性基因。
47、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 o(2)该果蝇群体中关于这两种性状的可能基因型最多有 种。(3)若 让 交 配 组 合 三 的 子 代(F,)中的灰身突变型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则F 2中的表现 型 及 比 例(无 需 考 虑 性 别)是,F,中A的基因频率是。【答 案】(1)X 显 由组合一和组合二可知,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子代表现型一致(2)1 2(3)灰身突变型:灰身野生型:黑身突变型:黑身野生型=6:3:2:1 1/2【解 析】试题分析:(1)根据杂交组合三的子代中雌蝇为突变型,雄蝇为突变型和野生型,可判断控制性状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杂交组合三亲本都是突变型,而子代有野生
48、型,可判断突变型基因是显性基因;由组合一和组合二可知,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子代表现 型 一 致,可推知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身对黑身为显性。(2)由(1)题分析可知,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性状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控制体色的基因与控制性状甲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该果蝇群体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AA、Aa、a a 3种,含突变基因的精子与含突变基因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即 不 存 在X X则控制性状甲的基因型有X XM XbX X Y,XbY 4种。因此该果蝇群体中关于这两种性状的可能基因型最多有3 X4=1 2种。(3)杂交 组 合 三 中 母 本 黑 身 突 变型
49、雌蝇的基因型为a a X!Xb,父本灰身突变型雄蝇的基因 型 为A X T。由于该杂交组合的子代中没有黑身即a a个体,母 本 基 因 型 为a a,则父本 基 因 型 为AA。因此父本灰身突变型雄蝇的基因型为AAX,。让 交 配 组 合 三 的 子 代(F。中的灰身突变型雌、雄 果 蝇 相 互 交 配,即A a X W A a M Y,则F?中 灰 身(A):黑 身(a a)=3 :1,突 变 型(X T、X Y):野 生 型(XbY)=2 :1,因 此F z中 的 表 现 型 及 比 例(无需考虑性别)是灰身突变型:灰身野生型:黑身突变型:黑身野生型=6 :3 :2 :1。F z中 AA:
50、Aa :a a=l :2 :1,则 A 的基因频率是 1/4+1/2 X 2/4=1/2,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基因频率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1 5.分析回答有关生物进化及多样性问题:(1 1 分)(1)生物a为现今仅存于某个海岛上的一种昆虫,其翅的强健程度用T 来表示,最近一次科学考察时测得生物a的 T 值分布曲线如图所示。请你预测一下当该海岛上的风力持续变强之后,可能测得的生物a的 T 值与a的个体数分布曲线图,并画在相应图的坐标上。个体数(2)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 a 的豌豆